《书剑恩仇录》里的陈家洛回到江南家中,见到“银盆中两只细瓷碗,一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汤,另一碗是四片糯米嵌糖藕”,流落十年大漠穷荒的他,一时时空错乱、恍见隔世;《鹿鼎记》里的韦小宝“闻到一阵肉香和糖香”,就知道那是老家湖州的粽子;《天龙八部》里的阿碧一叶小舟上载的都是特色甜品……但我记忆最深的,还是两样:黄蓉做的叫花鸡,周芷若喂给张无忌的肉汁饭。
为“钓鱼”洪七公教她的靖哥哥降龙十八掌,擅长做吃的黄蓉首先祭出了“叫花鸡”,可见这属于千年不会出错的美食。鸡肉?好吃;用泥灶来烤?更好吃!果然,这位侠之大者不是踩着鼓点、踏着祥云出场,而在黄蓉烤好鸡肉之后,说了一句:“撕作三份,鸡屁股给我”,就出现了……
书中是这么写:黄蓉用峨嵋钢刺剖了公鸡肚子,将内脏洗剥干净,却不拔毛,用水和了一团泥裹住鸡外,生火烤了起来。烤得一会,泥中透出甜香,待得湿泥干透,剥去干泥,鸡毛随泥而落,鸡肉白嫩,浓香扑鼻。
我第一次见到,却是在87版的《射雕》里,杨幂老公的爸爸手上托着一整只鸡闪亮登场——那个场景从此生根,当时年纪尚小的我,已然断定:这是人间至味,不知道将来什么时候,有机会去哪里弄来尝尝就好了!
可是金庸怎么会写广西的美食?我们这里最接近的应该是农家乐里特别流行的“土窑鸡”,顾名思义就是用土窑烤的鸡。
一般选用散养的三黄鸡,经多种酱汁腌制过后,再用锡纸包裹,放进土砖砌好的窑中,利用燃烧的荔枝木龙眼木等果木烘烤,半个多小时后,从窑中取出。打开锡纸,只见皮脆肉嫩,肉汁都锁在鸡里,连鸡胸肉也变得鲜香滑嫩。而且据说,与烤鸡相比,土窑鸡更为符合健康饮食的标准,因为整个烹制过程鸡都不接触明火,更少油腻,吃起来不易上火。
之所以用土窑,一是泥的密封性能锁住鸡肉烘烤的香气,二是泥土本身的清香渗入鸡肉中,解腻沁人。
年初春节,带着女儿和朋友们到郊外,一群人手忙脚乱弄起了“土窑”。结果被农家主人统统赶到一旁,由他们亲自上阵,才弄好窑炉。
女儿第一次看见明火土窑,新鲜好奇,非要我搬着小凳坐在面前一直守着,我却嫌烟熏火燎,时不时躲开飞烟……
经此一回才知,鸡肉虽好,制作却不易,黄蓉一位娇贵小姐,为着自己所爱的人,真是变得很低很低,低进尘埃里,好在心底欢喜,开出花来,最终两情相悦,喜上眉梢。而周芷若的肉汁拌饭,虽然也盛满爱意,却没能得童话的结局。
那是汉水渡口,一叶扁舟两个飘零人,还是小小渔家女儿的周芷若见身受重伤的张无忌一脸病容,毫无胃口,就把饭接过来,“将鱼骨鸡骨细心剔除干净,每口饭中再加上肉汁,张无忌吃得十分香甜,将一大碗饭都吃光了。”
从此,无论周芷若成了名门掌门,还是宁负天下人的女魔头,在张无忌心里,她永远是那个渔舟之上,喂过自己一碗此生最好吃的肉汁拌饭的小姑娘。纵使此后岁月有赵敏相伴,纵使周芷若走火入魔不复当年,他亦愿用尽功力对她说一句:汉水舟中喂饭之德,永不敢忘。
也许每一个男子都会有这样两个女人……叫花鸡与汁拌饭。娶了“叫花鸡”,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肚腩的那块结板油,已成累赘却甩不掉,而“汁拌饭”依旧在记忆里浓淡相宜、简单可口;娶了“汁拌饭”,它就真成了长年累月食之无味的粗茶淡饭,“叫花鸡”又成了香飘四溢、逢年过节才能尝到的心心念念饕餮大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