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南宁-年味·柿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韩熙载夜宴图》流传千古,关于它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韩熙载出自豪门,但喜欢夜夜笙歌,于是南唐的皇帝李煜命画家顾闳中偷画出韩熙载行乐的场面,想借此劝告韩熙载停止醉生梦死的放荡生活;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煜爱猜疑,韩熙载为求自保,故意装扮成生活奢靡,沉溺风月的样子,好让李后主放心,但李煜还是让顾闳中到韩熙载家里,把所看到的一切画下来,就有了这幅夜生活实录……

    无论哪种说法,这韩家的夜宴都有点海天盛筵的意思,那么这档配置的豪华趴上,有钱人吃的是什么?

    没错,考古学家拿放大镜这么一研究,在这号称当时最骄奢淫逸的聚会上,碟子里盛的,大多就是柿饼而已。

    虽然有人说柿饼是朝鲜人喜爱的食物,还曾是宫廷斗争的工具——朝鲜成宗国王厌恶王妃尹氏,于是以藏有带砒霜的柿饼为由,将其废为庶人,最终赐死……但是柿子的原产地是中国,将柿子加工成更好吃更易保存的柿饼,在中国也有近千年的历史。《尔雅》里说柿子有七德:“一寿,二多阴,三无鸟窠,四无虫蛀,五霜叶窠玩,六嘉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北宋诗人张仲殊赞美柿子︰“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更因为柿子圆满艳红、丰厚润泽,收获时展眼望去都是喜悦和满足,同时“柿”与“事”谐音,寓意事事如意、时时称心,因此春节吃柿饼可谓正当其时。

    传统柿饼的做法主要靠时间的累积:将柿子摘下来后,均匀且薄而细致地削去果皮,再把柿子放到干净、阳光好的地方晾晒,几日后果肉出现塌陷,就用手捏饼,并进行转动,每隔三四天重复一次;晒好后再将柿饼放在低温的环境中,慢慢等它上霜。上过霜的柿子甜意绵绵,所以还有流行语:过霜的柿子甜过初恋。

    在我们这里,12月收了柿子,1月晒了柿饼,正好春节送礼或是自用,为年添一点甜味。作为主产地,广西不但承包着全国大多数柿子,还拥有全国最大的柿子和柿饼交易点。

    因此,说我老家的柿饼最入口人心,绝对不只是感情分。那时候奶奶还在,我这个城里回老家过年的孙女成天围着老太太打转,对什么都好奇:“奶奶,你的锅头好大啊!”“奶奶你的洗脚水好烫!”“奶奶,他们为什么把喂猪的桶放在我背后,我吃饭能感觉得到,不舒服……”

    这时候奶奶就会乐呵呵地起身把桶移开:“你吃你的,它吃它的,有什么关系,都是喂完的空桶……”不过奶奶最爱逢人便说的是:“毕竟是我的亲孙女,我那口锅多少年没人碰了,她来了,成天拿个锅铲炒不停。”我大概是在过家家,假装煮菜给大家吃吧。

    奶奶年纪大,牙口不好,但又喜欢吃甜的,所以她会变魔术一样从哪里找出她存着的圆圆柿饼,表面挂了一层厚厚的雪白糖霜,在寒冷的冬天,坐在暖和的屋里,拿起一枚火上烤软的柿饼,一口咬下去,软糯鲜甜的味道在舌尖上打着转儿,一瞬间,幸福的滋味像电流一样将心头填得满满当当。

    现在奶奶早已不在了,爸爸每次回老家都同学聚会,因此重逢了一位老同学,他在车子都进不了的山沟里种柿子、种板栗、种桔子……爸爸每次总要找他叙叙旧,虽然际遇不同,两位老人坐在柿子树下聊起天来,却依然亲密无间。那位伯伯家种的东西也确实原生态无污染又好吃,以前我能一次吃下10个柿饼——应该说一次蒸多少个,我就能吃多少;可是自从有了外孙女,爸爸拿回来的柿饼早就不是我的专利:“她下午回来吃了柿饼。”爸爸指着我女儿说。“什么?你不是说天气不好,你同学那里没晒柿饼吗?”我问。“我就带了这么几个……”好嘛,我这亲妈也不至于和女儿争食了,但反正至今我连柿饼梗也没见着,我们家究竟有没有柿饼,有多少柿饼,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