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别裁伪体的杜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文章艳丽,本不能算为恶点,所怕的是没有气势和风骨。梁、陈的文章所缺的在这一点。初唐四杰所以比较能振起的,也在这一点。但是梁、陈的徐、庾,实在是开初唐的门径的人。徐、庾有清俊之气,所以杜甫也有“清新庾开府”之评。初唐四杰得了这种清俊之气,又加上盛世的环境,所以就不同了。不过虽然清俊,还不能到高古雄浑的境界。高古雄浑的文章,要算陈子昂、张说开其端。到了李、杜、韩、柳,就光焰万丈了。李白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他的主张,当然是以风骨清发的为上。杜甫更有详细论文的话,我们不可不研究。我们要知道杜甫之所以伟大,和他折衷八代之正法眼藏,不可不读他的论文六绝——就是他集中所题的《戏为六绝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两句是他通身血脉所贯注的结晶点。大凡论文,最难得是这种圆融广大知古知今的精神。昭明、刘勰都曾经表现过。老杜之为诗圣,就在这几首诗里可以看得出。他作这几首诗的动机,是针对当时一班时流而发。大概那个时候的人,厌薄齐梁,高标风雅,已成了一定的风气。人人都自负是与古为徒,而对于近代或当时的作家,都先怀着一个看不起的念头。老杜自己,当然是领袖风雅的英杰,但他的意思很广大。他以为文章之事,不是张幌子,喊口号,抬出一种空壳大帽子所能济事,最要紧是要有真面目真才性之表现。否则,附庸风雅,高攀屈、宋,都是毫无道理。大家不要看不起庾信,也不要看不起王、杨、卢、骆。庾信虽是齐梁的作者,但确有他的特色,到老年更有凌云的健笔。而世人乃时时拿他早年流行的那些轻艳的小赋,做讥弹的口实,好像庾信这种老宿,就怕了你们这班后生似的,其实都是谬妄啊。王、杨、卢、骆固然不是真有古筋古骨上追汉魏、肸蚃风骚的人,而且也诚然略为六朝以下时风所囿,但他们也有不朽的真价值,世人过于轻薄诋毁,其实大家如果试验起来,有几个能赶得上他们的呢?才人难得,目前一班文士,不过是小草敷荣,至于山海大观,都不曾梦见。我们爱古人,同时也不必薄今人。古诗风雅之音,固然可贵,但今人的清词丽句,也可以近取。世人都高自附于屈、宋,恐怕动起笔来,实在还赶不上齐梁啊。文章之事,流别承传,都可以递相师法,多所取材。当然不可执末而忘本,也不可以执本而废末。多师而有真面目,是最要紧的精神。我们以风雅为宗主,为裁别伪体的绳尺。有真面目的文章,就不是伪体。没有真面目的,虽天天讲风雅,也是伪风雅。这都是老杜的主张。他对于昭明《文选》再三称道。他训儿诗,有“熟精《文选》理”一句(《宗武生日》诗),尤为后人所称诵。昭明《文选》的眼光通达,我前边已经说过。唐人尚《文选》,也是一时风气,不过拿“理”字来说《文选》,实在是老杜心得的精言。王渔洋师弟之间,称道这句话,但以为对于这个“理”字,不必过求深解,恐限于宋诗的理窟,固有深心(看《师友诗传录》)。其实这“理”字,似乎原来下得很斟酌,不是随便讲的。《文选》出世以后,大概文人多取其艳辞,而略其理致。杜甫要救那辞胜于理的文敝,所以提出“理”字,正是有所用意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