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素质决定你的年薪-沟通赢得信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沟通可以在人们的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公司这个团队中,有效的沟通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保障。因此,信任与沟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最为重要的两样东西,二者辨证统一,信任是沟通的基石,沟通则是信任的桥梁。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员工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老板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这也就意味着,公司的很多问题不能被管理者及时发现以及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可见,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对每个公司来说都具有非同同寻常的意义。

    掌握说话的分寸

    无论你在什么公司工作,与同事们的沟通离不开语言,俗话说“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因此,要塑造成功的职场人生,就须懂得掌握说话的分寸。虽然如何把话说好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但只要你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气氛,不要随意就说,慢慢地就会改善自己说话的纰漏和不足之处。

    我们知道,在办公室里应该与人要友善,说话态度要和气,这样才能让人觉得有亲切感,即使自己是一名老员工,有了一定的级别,但也不能用命令的口吻与别人说话,否则很容易引起同事的反感,对于自己工作的开展有百害而无一益。

    当然,说话友善并不是要求你“人云亦云”, 因为老板一般十分赏识那些有自己头脑和主见的职员,你应该要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你经常只是跟在别人的后面随声附和,那么你在办公室里就很容易变得可有可无而被忽略,自然也不会得到同事的尊重。因此,每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无论你在公司的职位如何,该发表意见时,你就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何让让你给自己说出的话有分寸呢?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不说假话、大话

    说真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关于曾子教妻的故事,一直历久不衰。曾子把妻子开玩笑说的话付诸行动,将猪杀了,让孩子相信母亲的诺言。曾子的妻子未必是在有意欺骗孩子,曾子虽然近乎愚拙,但是他坚持了一种最可贵的精神,不让妻子说假话,不跟孩子说假话。

    大话又称废话,与假话的性质接近,说大话在口才表达上不但不能给你的话题增辉,反而令你的话题和观点黯然失色。墨子曾对他的学生说,话说得太多,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整夜整日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鸡棚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鸣叫,却可以一鸣惊人。说话何尝不是如此,与其呀呀咿咿地说一大堆废话,不如简明直接讲几句。现代人时间观念增强了,说废话空耗别人宝贵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2.不要当众炫耀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在工作中能用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展示毕竟不同于炫耀,老板欣赏你过硬的技术本领,你就应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而这不能成为你在同事面前炫耀的资本。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即便你的专业技术很过硬,也深得老板赏识,但这些还不足以成为你炫耀的资本。毕竟“强中自有强中手”,在职场生涯中每个人都应该小心谨慎,倘若哪天来了个更加能干的员工,那你一定马上成为别人的笑料。

    小赵是一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了一家大型工作。他觉得自己比办公室主任老王哪方面都有优势,老王已经50多岁了,不会用电脑,甚至连简单的打字工作都要让别人去做,因此他每天都被各类报告和发言稿弄得焦头烂额。小赵觉得老王既可笑又可怜,于是主动请战,将这些枯燥无味的报告接了下来,当然小赵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帮助老王,而是有自己的想法,两年一度的岗位选举马上就要到了,他希望让大家尤其是老板能有机会看到他的能力和才干,最终由他来顶替老王的位置。

    小赵的报告写的很出色,老板很满意,很快就重视这个年轻人了。渐渐地,小赵越来越进入角色,对办公室的工作安排和执行完全拿出了主任的派头。此时的老王在工作上的权力,几乎已经被小赵所取代。小赵也认为,这个主任自己已经当定,只差一个任命通知而已。谁曾想到,事情并不像小赵所想的那样,两年一度领导换届的结果是,老王继续担任主任一职。

    小赵也许不明白,正是炫耀让自己失去了大好的机会,如果他能虚心帮助老王,善待自己同事,虚心请教的话,也许用不了几年,部门主任非他莫属。

    3.切忌夸夸其谈

    人们推崇的语言技巧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朴实无华的语言是真挚心灵的表达,是美好情感的展现。因此,语言的朴素美来自处事态度,话如其人,言为心声,平时为人处世质朴真诚,说话也就自然不会扭捏做作。古人说:“其行也正,其言也质。”正是说以真诚的态度为人,永远是语言朴素美的前提。语言的朴素美贵在保持个性,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或严肃,或幽默,或直率,或调侃,或委婉,只要是发自内心,保持本色。

    有的人开口“当然”,闭口“绝对”,武断得惊人。这样,别人就无话可说了。有人说,武断是交谈的毒药,这话一点不错。谁也不愿和这样的人继续交谈下去。

    即使同一个词,修饰后也会有程度上的差别,如“一切”、“根本”、“多数”、“一些”、“凡是”,使用这些词时要根据实际来选择,万万不能掉以轻心。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就会使自己陷入被动,这实际上是一种“虚张声势”,说了会给人留下吹嘘不务实的印象。

    当然,强调“语言的朴实无华”不等于反对含蓄。说话的含蓄是一种艺术。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只需意会,不必言传”。

    所以说,含蓄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现了对听者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信任。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者丰富的想象力,把所有意思全盘托出,这种词意浅陋、平淡无味的语言不但会使话语逊色,甚至让人反感。

    4.不在办公室谈论私事

    很多人喜欢在办公室和同事谈论自己或别人的一些私事,例如向别人倾吐苦水,说说张家长、李家短等。虽然这样的交谈能够很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你们之间很快变得友善、亲切起来,但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后发现,事实上只有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

    所以,当你的生活出现个人危机,如失恋、婚变之类,最好还是不要在办公室里随便找人倾诉;当你的工作出现危机,如工作上不顺利,对老板、同事有意见有看法,你更不应该在办公室里向人袒露胸襟,任何一个成熟的白领都不会这样“直率”的。自己的生活或工作有了问题,应该尽量避免在工作的场所里议论,不妨找几个知心朋友下班以后再找个地方好好聊。

    5.多读书,让自己的话语有分量

    语言是口才的基础,要想让自己的的话语引起别人的共鸣,那么必须增加自己话语的内涵,而方法之一就是多读书。人类的阅读史已有几千年了,至今阅读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让自己保持活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读书,不断用新鲜的知识武装自己。很多天才的演说家,他们也要借助阅读来启发自己的灵感,可见读书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传递信息

    我们常说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对于人们来说信息也意味着成功和财富,而且每个人都会以某种形式进行沟通,对于职场人士而言,沟通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如果信息没有被传递到所在单位的每一位员工,或者员工没有正确地理解管理者的意图,那么沟通就出现了障碍,后果就是带来工作完成的不利。

    因此说,有效地传递信息是一门艺术,也是每一名职场人士不可或缺的能力。每个优秀的团队都应该有一套有效的信息传递的机制,这个机制要求我们快速地将信息以对方可以理解的方式精确的传递给出去。在这个信息时代里,信息如果无法有效传递,那么你就几乎无法竞争,也就无法生存。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负起责任,乱传递是错,不传递也是错。

    为了能让信息实现有效传递,人们提出了“信息管理”的概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1.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

    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公司中工作的员工,由于其不同的年龄、教育和文化背景,这就可能使他们对相同的话产生不同理解。另外,由于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不同的员工都有不同的“行话”和技术用语。如果你注意不到这种差别,以为自己说的话都能被其他人恰当地理解,这就会给沟通造成了障碍。由于语言可能会造成沟通障碍,因此在于他人交谈时,你应该选择对方易于理解的词汇,使信息更加清楚明确。在传达重要信息的时候,为了消除语言障碍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先把信息告诉不熟悉相关内容的人。比如,在正式分配任务之前,让有可能产生误解的员工阅读书面讲话稿,对他们不明白的地方先作出解答。

    2.积极倾听对方的发言

    精力集中地听,是倾听艺术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沟通是双向的行为,要使沟通有效,双方都应当积极投入交流。当别人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为了能充分理解别人的意思,你必须认真地倾听。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般人说话的速度为每钟120到180个字,而听话及思维的速度,则大约要比说话的速度快 4 倍左右。因此,往往是说话者话还没有说完,听话者就大部分都能够理解了。这样一来,听者常常由于精力的富余而“开小差”。那么万一这时对方讲话的内容与我们理解的内容有偏差,或是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这时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后悔已是来不及了。

    因此,当别人在讲话时,一定要认真倾听,也许你会听到与自己的不同的观点,但也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免使自己漏掉余下的信息。积极的倾听应当是接受他人所言,而把自己的意见推迟到说话人说完之后。

    3.注重沟通时的意识交流与情感沟通

    人际沟通得以正常发生,必须具备这么几个条件:一是空间距离接近,同学、同事、邻居大多容易建立沟通关系。二是情感吸引,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特别容易沟通。三是需求一致或需求互补,当双方的需求一致,或一方对另一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时,良好的沟通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四是个人特征相近,双方相近的地方多,产生一致性的情况也就多。五是双方必须进行社会意识交流,而不能只处于纯粹的自我意识活动状态,比如两个陌生人同坐一条板凳,一个在看书,一个在背英语单词,尽管俩人都在进行认识活动,但并不在沟通,除非俩人有所交谈。在这五个条件中,情感吸引与意识交流是两个基本的条件与最本质的行为,没有它们人际交流是不可能产生的。

    因此,在沟通过程中,你应该时时和对方交流意见。例如,当你和别人说完一句话后,如果你不确定对方是否完全领会,你可以接着询问:“不知您是否清楚我的意思?”如果对方表示已经清楚你的意思,说明沟通是有效的;如果对方不太明白,他会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如果理解出现误差,这时就可以及时进行纠正。而且,你还可以观察他们的眼睛和其他体态举动,了解他们是否正在接收你的信息。

    4.保持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行为

    在传递信息时,情绪化是一大忌讳。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所以你认为很简单的道理,有的人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才能完全理解掌握,这是你就不能让自己的情绪所控制,千万不要说出“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话来。对倾听者而言,情绪会影响到他们对信息的理解,若是产生了抵触情绪,那么要做到信息的有效传递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在你与别人进行沟通时,应该尽量保持理性和克制,情绪会使你无法进行客观的理性的思维活动,而代之以情绪化的判断。如果情绪出现失控,则应当暂停进一步沟通,直至回复平静。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在和别人沟通时,你就会更加从容自如。有效的信息沟通不但能使你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更能和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掌握说“不”的艺术

    对很多人来说,面对同事或朋友的请求时,“不”是很难说出口的,因为谁都想自己能在别人心目中有个好印象,于是会对别人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选择地加以接受。但有许多事情并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到的,由于各种条件、能力的限制,有的事是根本完不成的,这时懂的说“不”并能很艺术的说“不”对你来说就非常重要,这会让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无论你处理的怎样圆满,拒绝别人也是件容易引起对方不快的事。有人就曾说过:“求人办事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求你办事,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也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所以也就很难说出拒绝别人的话。”

    为什么说“不”会是件困难的事呢?这是因为“不”是一个否定,它表示拒绝、否定、排斥、反对之意。顾及到人人都不喜欢遭拒绝、被否定、受排斥、被反对,所以我们在明明应该说出“不”的时候,仍然难以启齿。简单地说“不”,不叫拒绝,拒绝是要讲究艺术的:既要拒绝对方的不适当的要求,又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同时又不能损害彼此的正常关系。因此,拒绝别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对于职场中的人们来说,有时说“不”又是必需的。因为面对同事、客户与主管的许多要求,说都不可能全部答应,怎样才能既说出“不”又不得罪人、不恶化相互关系呢?这就需要技术和艺术。

    1.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不”

    罗斯福还没有当选美国总统时,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好友由于好奇向罗斯福问起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设基地的情况。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对着朋友耳朵小声说:“你能保密吗?”“当然能,谁叫咱们是朋友呢?”朋友非常有诚意地回答。“我也能,亲爱的。”罗斯福一边说,一边对朋友做了个鬼脸,两人大笑起来。可见,如果以幽默的方式说“不”,气氛会马上缓和下来,彼此都感觉不到有压力,也不会因为说“不”而破坏相互之间的友谊。

    2.岔开话题说出“不”

    岔开话题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说“不”方式,尽管这种方式不如用幽默的方式效果好,但是却是你处理棘手问题首选之策,如果你不想回答对方的问题或答应其请求时,不妨用其他话题回避一下,以免让双方陷入尴尬。例如,当别人向你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绕个大弯子再说出原意,如果你在他谈到一半时就知道了他的意图,并清楚自己不能满足他的愿望时,不妨把话题岔开,说些别的,让他知道这样做只会给你为难,他也就会知难而退了。

    3.通过建议说出“不”

    如果你面对别人的热情邀请或者别人热心为你的事情而考虑时,如果你断然拒绝对方,难免会打击对方的热情,甚至还会伤害到之间的感情,这时如果你不想赴约,或者想婉言谢绝时,你就应该采用提建议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有人请你看一场电影而你并不感兴趣,你若直接拒绝难免会扫了他的雅兴,不妨提个别的建议来表示你的拒绝:“谢谢,不过今晚的世界杯还有最后的一场决赛,我们还是一起看球赛吧,怎么样?”

    4. 以要求对方满足某种条件说出“不”

    《成功的公共关系》这本书的作者威廉·雷利博士曾对企业主管建议,当下属希望晋升,而他本身的条件又暂时不具备时,可以这样拒绝他:“是的,我理解你的心情,可是你知道每个要得到提升的人,必须先使自己变得对公司更重要。现在我们看看,为此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努力。”

    5.用替代的方式说“不”

    我们知道,在一个大公司里,每位员工的工作任务都被安排的非常满。这时,如果老板如果心急火燎地找到你,说有一个非常急的任务要交给你做,这时你该怎么办呢?你心里清楚,如果答应了老板要求,就意味着你的工作任务可能会不能如期完成,但是断然拒绝老板也不太现实。这时你可以跟老板说:“老板,这个任务我可以接下来,不过我现在正在做公司这个月的报表,这样一来月底前就不能把报表交给您了,您看这两项工作如何协调好一些?”这样就会让老板为你做出一个选择,不会因为可能出现的工作延误而把责任推到你的身上。

    6. 用直接分析的方法说出“不”

    如果别人向你提出的请求你无法满足,你可以直接向对方陈述拒绝对方的客观理由,包括自己的状况不允许、社会条件限制等。通常这些状况是对方也能认同的,因此较能理解你的苦衷,自然会自动放弃说服你,并觉得你拒绝得不无道理。

    电影大师卓别林曾经说过:“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学会说“不”的好处很多:让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拥有空闲的时间;减少了别人下次以同样理由麻烦你的机会;可以专注于自己觉得真正重要和有兴致的项目;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最重要的是保证自己成为一个有“自我选择权利”的独立的人。

    赞美是最好的礼物

    莎士比亚曾说过:“赞美是照在人类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在人际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可以增添和谐、温暖的气氛,同时你存在的价值也被肯定,使你感到一种成就感。因此,赞美可以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衷的赞美还能让你更容易地赢得别人的信任。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肯定,我们在付出了必要劳动和热情之后,都期待着别人的赞许。此时,赞美具有一种不可估量的推动力,由衷地赞美他人,就如同沙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丘吉尔说:“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赞美,实事求是而不夸张,真诚而不虚伪,使对方言行规范在赞扬的方面全力以赴。

    如同艺术家在把美带给别人时感到愉快一样,任何掌握了赞美艺术的人都会发现,赞美不但给听者,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愉快。

    它给平凡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快乐,甚至把世界的喧闹声也变成了音乐。正如有句话所说的:“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法活上两个月。”

    查理夏布成为美国钢铁公司的第一任总裁时才38岁。他的秘诀就是“真诚、慷慨地赞美他人”。他指出:“促使人将自身能力发挥至极限的最好办法,就是赞赏和鼓励;来自长辈或上司的批评,最容易丧失一个人的志气。”因此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也应该这样,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人们内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和埋怨会有效得多。这样做就会使人们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而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由衷的赞美所带给对方的愉快及被肯定的心情,也使你分享了一份喜悦和生活的乐趣。

    赞美别人是人际沟通的一笔无形的投资。赞许别人的实质,是对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也是送给别人的最好礼物,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笔暂时看不利润的投资。它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和摩擦。对人表示赞许无需金钱的代价,何乐而不为呢?

    赞扬能鼓励人向上和自强。马斯洛的层次理论认为,自尊和自我实现是一个人较高层次的需求,它一般表现为荣誉感和成就感。而荣誉和成就的取得,还须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赞扬的作用,就是把他人需要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拱手送到对方手里。当对方的行为得到你真心实意的赞许时,他看到的是,别人对自己努力的认同和肯定,从而使自己渴望别人赞许的动机在荣誉感和成就感接踵而来时得到满足,从而在心理上得到鼓舞,养精蓄锐,更有力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向着自己的目标冲击。

    赞扬别人,也能激励自己。现实生活中,一个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善于赞扬别人优点的人,绝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和付出。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方面的体验,赞扬别人,往往也会激励自己。别人的精神会感染你,别人的榜样会带动你,别人行,你怎么会不行呢?

    赞美作为一种交往中的语言和行为艺术,绝不是脱口而出的奉承和恭维,也不是溜须拍马之辈的讨好和献媚。它具有心照不宣的使用规则,更有耐人寻味的实践技巧。这些只有在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才能逐渐摸索和把握它的具体内涵。

    (1)赞美应建立在真实的情感基础上。这种情感体验包括对对方的情感感受和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赞美才不会给人虚情假意的感受。带有情感体验的赞美既能体现人际交往中的互动关系,又能表达出自己的内心的美好感觉,对方也能够感受你对他真诚的关怀和理解。

    大多数人选择朋友都是以对方和自己交往是否出于真诚而决定的。如果你与人交往不是真心诚意,那么就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赞美他人要符合场景。张玉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每天除了接待客户,还要管理财务和一些杂事,忙得不可开交。生活真是让她忙得没有照顾自己的时间,一丝伤感悄然袭上心头。合作伙伴李山看到她的眼神和举动,走上前去,递给她一杯香浓的奶茶:“休息一会儿吧,张总,你永远是最美丽、最能干的!”张玉喝下了奶茶,同时心头的阴影也因此一扫而空!

    正是因为和对方此情此景之时的想法合拍。李山一句简单的话便达到了他所要达到的效果。

    (3)赞美用词要得当。赞美的形式,在于双方都是面对面的,所以内容上要具体,对象上要分明,有时尽管不直接涉及你所要赞美的客体,但对方早已心照不宣地知道你所指的是什么了。

    例如,某单位“五一”节组织大家春游,办公室的一位女同事穿了一件非常得体的玫瑰红金线绒套裙,加上她的气韵和风度,的确光彩照人。这时一位男同事走到她身边,仅说了一句“今天心情好”,她就知道是在赞美她的着装。嫣然一笑,道一声“谢谢”。

    同样,注意观察对方的状态也是重要的,如果双方恰逢情绪特别低落,或者有其他不顺心的事情,过分地赞美往往让对方觉得不真实,所以一定要注重双方的感受。

    (4)在背后说人好话。在背后说人好说就是说要善于在第三者面前赞美他人。因为当你直接赞美对方时,对方极可能认为那是应酬话、恭维话,目的只在于安慰自己罢了。若是通过第三者来传达,效果便截然不同了。此时,当事者必然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毫不虚伪,于是真诚接受,对你感激不尽。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可把这种方法派上用场之处不胜枚举。例如,父母希望孩子用功读书时,如果整天教训孩子,也很难说有多大效果,假如孩子从别人嘴里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关心,父母在自己身上花的心血,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动力。在你评价下属工作时,也可以使用此法。例如,在下属的妻子和朋友面前赞美他等,这些方法都能收到相当好的效果。

    一位著名企业家说过:“促使人们自身能力发展到极限的最好办法,就是赞赏和鼓励……我喜欢的就是真诚、慷慨地赞美别人。”如果我们真心诚意是想处理好同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不要光想着自己的成就、功劳,别人是不理会这些的;而是需要去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成绩,养成赞美他人的习惯。

    说服别人的技巧

    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从不间断地说服。”善于劝说,使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是一件极为可贵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如教育自己的子女与人为善,解决邻居之间的矛盾纷争,消除朋友之间的误会等等,若以说客般的技巧去处理,便可得到成功。说服力是可以通过运用表达的技巧来增强的,巧妙地说服别人并不是诡辩骗人,只是为自己的意见创造一个适当的空间和环境,从而有效地把意见表达出来,并使对方接受。

    说服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于引起对方的关注。如果单方面地述说自己的想法,或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的头上,说服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就是说,说服的关键在于帮助对方产生自发的意志。因此,说服不是为了使对方在理论上获得理解而进行的“解说”,也不是迫使对方在无奈之下付诸行动。

    我们在对人进行劝导说服时,可以很好地学习前人的语言技巧,学会灵活机巧地说话,增强说服语言的趣味性。一旦对方对我们的语言产生兴趣,那么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所接受的规劝,必定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以至终生难忘。

    说服的语言,如果想做到朴实无华,而又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使对方听起来趣味盎然并受到启迪和感化,全没有枯燥乏味、味同嚼蜡之感,就必须适当地多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转个弯儿将自己所要说的目的婉转地表达出来。

    唐代汪伦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一个名叫“万村”的小镇上。他与李白素不相识,却十分仰慕这位大诗人,很想一睹这位“诗仙”的风采,和他交个朋友。

    恰好李白游历名山大川来到皖南。汪伦觉得这是结交李白的好机会。可是想什么办法把李白邀来呢?他想到李白一爱桃花,二爱饮酒,便灵机一动,给李白写了封邀请信。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此信,欣然而至。见面寒暄已毕,李白说:“我是特地来观十里桃花,尝万家酒店的。”

    汪伦回答:“此地确有十里桃花,就是十里之外的桃花渡;也有万家酒店,就是桃花潭西一个姓万人家开的酒店。”

    李白听罢,方知自己“上当”了,不禁大笑不已。他知道汪伦出于一片真情,毫不怪罪对方的玩笑之语。两人一起盘桓数日,十分投合。分别时,两人已成了相交甚厚的朋友,李白感激汪伦待己的盛情,写下了《赠汪伦》这首歌颂友情的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战争如此,说服别人也必须如此。在说服对方之前,必须透彻地了解被说服对象的有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为了避免因语言的表达不妥而给人际关系带来伤害,在人际交往中必须运用到的说服技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真心打动别人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进行说服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对方情感的征服。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就必须跨越这样一座桥,才能攻破对方的心理壁垒。因此,劝说别人时,你应该做到排心置腹,动之以情,讲明利害关系,使对方觉得你们是在公正地交换各自的看法,而不是抱有任何个人的目的,更没有丝毫不良的企图。你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为他的切身利益着想。

    2.了解对方的长处

    一个人的长处就是他最熟悉、最易理解的领域。如有人对部队生活熟悉,有人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有人擅长于文艺,有人擅长于语言,有人擅长于交际,有人擅长于计算等。在说服人的时候,从对方的长处人手。第一,能和他谈到一起。去;第二,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谈论起来他容易理解,便容易说服他;第三,能将他的长处作为说服他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一个伶牙俐齿、善于交际的人,在分配他做供销工作时可以说:“你在这方面比别人具有难得的才能”,“这是发挥你潜在能力的一个最好机会”,这样谈既有理有据,又能表明领导者对他的信任,还能引起他对新工作的兴趣。

    3.通过赞扬调动热情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评价”,希望别人能够了解,并给予赞美,所以适时地给予同伴鼓励与赞扬往往会使双方的关系更加趋于亲密。在职场中,上级对下属的赞扬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下属由于非能力因素借口公务繁忙拒绝接受某项工作任务之时,作为领导的你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和热情去从事该项工作,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很忙,抽不开身,但这件事情只有你去解决才行,我对其他人做没有把握,思前想后,觉得你才是最佳人选。”这样一来,就使对方无法拒绝,巧妙地使对方的“不”变成“是”,这个说服的技巧主要在于对对方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适度的赞扬,以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减轻挫败时的心理困扰,使其在较为愉快的情绪中接受你的劝说。

    4.顾全别人的面子

    每个人都会因为面子而与别人发生过或多或少的冲突,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很在乎它。因此,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你也要尽量考虑到保全对方的颜面,只有这样,说服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就像在职场中,你想要改变同事已公开宣布的立场,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顾全他的面子,使对方不至于背上出尔反尔的包袱。假定你与同事在一开始没有掌握全部事实的情况下产生了分歧,为了说服他,你可以这样说:“当然,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设想,因为你那时不知道那回事。”或者说:“最初,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当我了解到全部情况后,我就知道自己错了。”这样的表达可以把对方从自我矛盾中解放出来,使他体面地收回先前的立场,你们之间的关系却不会受到任何的负面影响。

    当然,在说服别人的时候,语言艺术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如果你总是板着脸、皱着眉,那么,这副样子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与抵触情绪,使说服陷入僵局。因此,在注意到这一点时,你可以适当点缀些俏皮话、歇后语等,在说服的过程中,使对话的气氛变得轻松些,这样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个成功的交际者,一定是个善于说服别人的人。在他看似东扯西拉中,通过察言观色,从而摸索到一条或多条深入人心的捷径,并以此作为说服的交点,这样就能在社会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主动和别人沟通

    研究表明,主动沟通者更容易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广泛的人际关系,更可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沟通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于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并能够较好地根据反馈来调节自己的沟通过程。没有人喜欢自己的谈话对象总是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在表达自己的意图时,一定要注意使自己被人充分理解。沟通时的言语、动作等信息如果不充分,则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信息过多,出现冗余,也会引起信息接受方的不舒服。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你一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那么一句“对不起”就足以表达你的歉意,而无需你做过多的解释。

    主动和别人沟通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你拥有更多的朋友

    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世界是每一个正常人的需要。可是,很多人的这个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总是慨叹世界上缺少真情,缺少帮助,缺少爱,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困扰他们,折磨着他们。其实,很多人之所以缺少朋友,仅仅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期待友谊和爱情从天而降。这样,他们虽然生活在一个人来人往的世界里,却仍然无法摆脱心灵上的孤寂。这些人只做交往的响应者,不做交往的始动者。

    要知道,别人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对我们感兴趣的。因此如果要赢得别人,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的折磨,就必须主动与人交往。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两点原因影响人们不能主动与人交往,而采取被动退缩的交往方式:

    (1)害怕自己的主动交往得不到别人的积极响应,从而使自己陷入窘迫、尴尬的境地,进而伤及自己脆弱的自尊心。而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交往的需要,因此,我们主动而别人不采取响应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试想,如果别人主动对你打招呼,你会采取拒绝的态度吗?

    (2)人们心里对主动交往有很多误解。例如,有的人会认为“先同别人打招呼,显得自己低贱。”“我这样麻烦别人,人家肯定会烦的。”“他又不认识我,怎么会帮我的忙呢?”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害人不浅的误解,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能证明其正确性。但是,这些观念却实实在在的起着作用,阻碍了人们在交往中采取主动的方式,从而失去了很多结识别人、发展友谊的机会。

    也许,这些理由仍然不能说服你主动交往,那么,你总该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尝试,永远不会真正有心得。当你因为某种担心而不敢主动同别人交往时,最好去实践一下,用事实去证明你的担心是多余的。不断地尝试,会积累你成功的经验,增强你的自信心,使你的人际关系状况越来越好。

    2.让别人觉得你值得交往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将人际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以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或者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有。其实,我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至少等于失。不值得的交换是没有理由的,不值得的人际交往更没有理由去维持,不然我们就无法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衡量的。对自己值得的,或者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建立与保持;而对于自己不值得的,或者失去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中止这种关系。

    正是交往的这种社会交换本质,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让别人觉得与我们交往值得。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等各方面“投资”,否则,原来亲密的关系也会转化为疏远的关系,使人们面临人际交往的困难。

    在我们积极“投资”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现实生活中,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只占少数,大多数人在付出而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报时,就会产生吃亏的感觉。

    心理学家提醒我们,不要害怕吃亏。实际上,许多人在交往中都是唯恐自己吃亏,甚至总期待占到一点便宜。然而,“吃亏是福”确实有心理学依据。“吃亏”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交往方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由“吃亏”所带来的“福”,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吃的亏。

    不怕吃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不要过多地付出。过多地付出,对于对方来说是一笔无法偿还的债,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人觉得很累,导致心理天平的失衡。这同样会损害已经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我们常常会听人抱怨:“我对他那么好,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他反倒开始不喜欢我了?”殊不知,正是自己付出的太多,才损害了两个人的关系。

    3.让你摆脱对社交的恐惧

    社交恐惧型的人在交往中心存恐惧,主要表现为在交往中说话结巴,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甚至浑身抽搐等症状。这种症状的人在交往中会无形中隔离了群体,把自己隐藏起来,从而变得忧郁、苦闷,自责甚至自卑。

    产生社交恐惧心理的原因,大部分是出于某种顾虑,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社交技能和经验而产生的对自己的不信任。诸如怕遇到难题回答不上来,出“洋相”;怕说话不得体,伤害了别人或有损自己形象;怕交往中失礼,被人笑话看不起;怕应付不了对方的交际手腕,使自己吃亏;怕出现僵局,下不了台;怕在异性面前言行不当,引起对方的误会或旁人的误解,这种种的“怕”对于缺乏社交经验的人造成恐惧心理是很自然正常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注意及时有意识地克服这种社交恐惧,就像其他条件反射一样,以后再遇到类似情景,就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等到使自己明白不该如此而试图压制恐惧时,病已形成。压制的失败反过来又加强了心理紧张,于是陷入了恐惧和焦虑的恶性循环之中,越恐惧越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结果恐惧心理越被强化,最后形成顽固的社交恐惧症。性格上患有这种社交恐惧病症的青年,会不自觉地在自己与社会和群体之间挖了一道心理鸿沟,削弱了正常的社交来往,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把自己锁进了一个自我封闭的小匣子里。一个人社交能力如何,是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标准之一。青年人要增强社交能力,扩大社会交往,就必须要克服社交恐惧心理。

    通过主动和别人沟通,可以慢慢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有效克服社交的恐惧。你可以主动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者和朋友一起看场体育比赛,听听音乐会或是到酒吧喝喝咖啡,慢慢地就会使你减少和不熟悉的朋友初次见面的紧张和不安。

    克服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在社会交往中,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一方面受到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也成为环境中的一部分,对他人产生影响。个人和他人的相互影响必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怎样,往往直接关系到社交的成败好坏。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讲,心理健康就会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方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都能以社会上认可的行为予以克服。有些交往所以不能顺利展开,往往是因为我们不想交往、不敢交往、不习惯交往,是我们的心理障碍阻碍了交往活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颇受好评,很得“人缘”的人一般有以下特点:乐观、聪明、有个性、独立性强、坦诚、幽默感、能为他人着想、充满活力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特点都具备才能有好的人际交往。而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不太受欢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私、心眼小、斤斤计较、孤傲、依赖性、自我中心、虚伪自卑、没有个性等等。

    事实上,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于别人,反过来也一样。见贤思齐应当鼓励,这其中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所以,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还要注意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设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小步子”原则,不断地使自己得到鼓励。最后一点,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

    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往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克服悲观心理

    有一些人在社会交往中怀有一份“世态炎凉”的悲观心理,这可能与个人的切身经历有一定关系,导致他由此看破“红尘”,因而产生一种悲观心理,把自己内心禁锢起来,与世无争,与人无交。“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确实是一个个别的社会存在。在今天,尽管也不能把我们的社会理想化,但从总的来看,在我们的国家里,世态并不是时炎时凉的,人情也不是忽冷忽暖的。虽说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还存在着一些丑恶的现象,但这不是世态的主流。要是将个别说成一般,把蚂蚁说成大象.就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能因一个人以怨报德,就怀疑一切人都是以怨报德者。

    因此,通过帮助这些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从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友谊,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是否建立起亲密的感情、友谊。如果一个人总是担心“人走茶凉”,从而就不去与人交往,那就无异于担心秋后遭灾,从而就不去种庄稼,这是很荒唐的。

    2.切莫先入为主

    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

    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等等,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不相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

    3.克服自卑心理

    在心理学中,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卑是一种低劣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的人往往都是失败的俘虏、被轻视的对象,严重的自卑心理能使他们颓废落伍、心灵扭曲。

    4.充满自信,敢于相信别人

    就像自己有了热情就能使别人产生热情一样,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来行动,就会受到别人的信任。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要让对方知道你是一个会成功、也有强烈成功意图和行动的人,那么抬起头,看着对方的眼睛,让对方知道你的目的在何处,你已经起步充满自信地向这目标迈去。充满自信的态度而改变了做人的态度的人不知有多少,“自信则人信之”是人们交往中的一句名言。

    除了自信,我们还应该以诚待人,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信赖。当然,信赖不等于轻信。轻信主要是指盲从,即对人对事不加观察和分析,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强调,在社交中,既要互相信赖,又不要轻信他人。

    5.保持自尊,尊重别人

    自尊,有自爱、自重之意,需要注意的是,自尊心和虚荣心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要有“尊心,但不能有虚荣心。当受到批评的时候,自尊心强的人,决心改正错误,不让别人第二次批评;虚荣心强的人,不接受批评,或者文过饰非,或者对批评者耿耿于怀。在成绩、荣誉面前,自尊心强的人,总是把成绩归于别人,把荣誉归于集体;虚荣心强的人,则把成绩记自己账上,争名争利。自尊心强的人恰恰没有虚荣心,虚荣心强的人恰恰不自尊。

    一般说来人们的自尊有余,尊人不足。这种“自尊”就不好了。因为这本身就不是自尊的表现。尊人本身体现了自尊。只有尊人,别人才能尊你。谁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而要使别人尊重自己,最根本的办法是尊重别人。在待人处事方面,人们往往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很难想象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还能够处处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当今社会中,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的话,那么,要想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只能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应该别人的缺点,同时,如果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则应努力克服和改正。通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不断地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领悟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沟通中学会察言观色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切不可拘泥于现成的条文,生搬硬套。沟通中要察言观色,“看”人说话,这并非是在提倡圆滑,玩世不恭的处世哲学,而是一种实用的处世哲学。

    我们与人谈话,无非是以下几种目的:或者加深了解,发展相互间的合作关系;或者托人办事,有求于人;或者批评别人的错误,使对方弃旧图新;或者申述事情的原委,让对方弄清真相……但要达到上述目的中的任何一种,都必须先使对方乐意听你谈话。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又必须要了解对方,熟悉对方。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是惊人的。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生活习惯,独特的知识结构,尤其是独特的心理态势,这些综合起来就使某个人成为独具异彩的“这一个”。我们与人谈话,就要力求了解站在你面前的“这一个”的方方面面。以个性为例,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豁达开朗热情活泼的谈话者,那么你在谈话时就可以更加大胆坦率一些,即使偶尔有一两句话失度走火也不要紧,对方绝不会与你计较;但假如站在你跟前的是深沉多虑,内向含蓄的人,那么你谈话时就得小心,要字斟句酌,切不可信口开河。以心理态势为例,有的人的心理依然沉睡在陈规陋习之中,依依不舍地留恋着过去,你如果跟他大谈改革的方法、步骤,他是不会感兴趣的。对这些人,你首先要把他们从沉睡中唤醒,要通过你的谈话在他的心理上打开一扇窗子,让他呼吸一点时代的空气。

    不同的人爱听不同的谈话内容,这是容易理解的。但困难的是在面对一位陌生的谈话者时,你怎么知道他爱听什么、不爱听什么呢?这就要“看”人说话——边“看”边说,边说边“看”。这“看”,即是观察,在与对方谈话时,要善于一边说一边察言观色。

    1.注意对方的面部表情

    表情比言语本身更能表达内心的动态。人类五官之中,眼睛是最敏锐也最诚实的。《孟子·离娄篇》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意思是,观察人的邪正,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准确的了。眼睛不能遮掩人的恶念。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昧。听了他的话,再看他的眼睛,人的邪正,哪里隐藏得过去呢?

    狄德罗也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有时对方口头表示赞同你的意见,但他的眉头却不知不觉地紧皱了起来,或者他的嘴唇突然紧闭,而且嘴角向下撇。这些表情恰恰是内心不愉快的流露。因此他说的赞同的话其实是言不由衷的,或者碍于情面,或者畏于权势,才不得不这样说的。

    2.注意对方的语速、语调

    与人交谈时不但要看他说什么,而且还要看他怎么说。这就是要从对方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腔调等等看出他的言外之意,听出他的弦外之音。这是因为说话声音的种种变化不但是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急性的人说话节奏快、声音响亮,慢性子说话节奏缓慢、声音低沉——而且能够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与心境,例如,忧伤时语速慢、声音低、节奏平缓,而兴奋时与之相反,语速快,声音高,节奏强烈。

    3.注意对方的体态表情

    几乎每一种体态,每一种动作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都在宣泄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问题在于我们要能看懂这些体态表情,要能领会它们的内在含义。假如与你谈话的人双脚并立,双臂交叉在胸前,这就表明此人对你怀有某种敌意,他在做自我防卫;而当他不仅双臂交叉,而且双拳紧握时,那就是说他不只在自卫,还要向你进攻了。又如,如果谈话者常向你摊开双手,这就表明此人是真诚坦率的,他对你毫无提防之心。

    在沟通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设法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让大家都有面子。如果是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不能只照顾几个人而冷落其他人。被冷落的人觉得很没面子,就会引起情绪上的反弹,故意制造很多问题,不但增加沟通的困难,还会产生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初见林黛玉时,说她“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林黛玉远来是客,夸奖她是应该的,但是当时迎春姐妹都在场,如果只夸奖黛玉的话,恐怕会令她们觉得不快,所以王熙凤一句“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在夸奖黛玉的同时,又肯定了迎春姐妹,使大家都很有面子。

    所谓“察言观色”,主要是观察谈话对象的表情、语态、体态三个方面。从它们的变化中,我们便可随时猜度对方的心理态势,透视对方的心理需要,然后也就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谈话的内容与方式,使之更适应对方的思想线索。这样,说话便可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