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必须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成功的关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创新能力是发展的原动力

    创新所到之处,难题迎刃而解

    在人生的路途中,每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棘手难题。这时,你会怎么做呢?是逃避,还是迎难而上?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你是一味埋头向前冲,还是寻找巧妙的方法、快捷的途径?

    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法国化学公司里的小故事吧。

    日本某化学公司的参观团来到法国某著名的化学公司参观,这让这家公司的主管们不由地紧张起来。

    因为在他们看来,日本人十分狡猾,他们到哪里参观就会偷走那里的核心技术。那些被参观的公司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为自己培养了竞争对手。

    但是,这次参观已经是上面洽谈好的,他们以这种理由拒绝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就做出了一个规定,不让那些日本的参观人员碰任何车间的东西。

    日本参观团人员很快同意了这个条件。

    参观那天,开始很顺利。突然,一个冒冒失失的日本人一低头把自己的领带掉入化学试剂之中。

    他慌忙说:“对不起!我太冒失了。”

    一个法方的陪同员工看出了他的目的,这个日本人想用这种方法带走化学试剂。

    他心里不免感叹道:日本人太奸诈了。但是现在的紧急情况是:怎样才能不让那个日本人带走珍贵的化学试剂呢?

    强行让那个人摘下领带,显然是行不通的,而且还会给公司带来不好的影响;但不摘,公司蒙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突然,他灵机一动,去找来一条崭新的领带,走上前去说:

    “先生,您的领带脏了,现在我代表我们公司送您一条新的,把您那条换下来,我洗干净了再还给您。”

    那个日本人不得不换下了自己的领带。

    这个具有创新思维的法国员工,用换领带的办法保住了公司的核心技术,而且也让客人保全了面子。

    任何问题在善于创新的人眼里都不成为难题,他们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会用创新的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的突破口。

    如果你具备了创新的思维,掌握了创新的方法,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你也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不断创新,成功就会降临

    不断创新,成功才会降临到你的身上。如果你一直守成不变,那你就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日本有一家技术公司,公司上层发现员工一个个萎靡不振,面带菜色。经咨询多方专家后,他们采纳了一个简单而别致的治疗方法——在公司后院中用圆滑光润的800个小石子铺成一条石子小道。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抽出15分钟时间,让员工脱掉鞋在石子小道上随意行走散步。起初,员工们觉得很好笑,更有许多人觉得在众人面前赤足很难为情,但时间一久,人们便发现了它的好处,原来这是极具医学原理的物理疗法,起到了一种按摩的作用。

    一个年轻人看了这则故事,深受启发。他请专业人士指点,选取了一种略带弹性的塑胶垫,将其截成长方形,然后带着它回到老家。老家的小河滩上全是光洁漂亮的小石子。在石料厂将这些拣选好的小石子一分为二,一粒粒疏密有致地粘满胶垫。干透后,他先上去反复试验感觉,反复修改了好几次后,确定了样品,然后就在家乡开始批量生产。后来,他又把它们确定为好几个规格,产品一生产出来,他便尽快将产品鉴定书等手续一应办齐,然后在一周之内就把能代销的商店全部上了货。将产品送进商店只完成了销售工作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要把这些产品送进顾客手里。随后的半个月内,他每天都派人去做免费推介员。商店的代销稳定后,他又开拓了一项上门服务:为大型公司在后院中铺设石子小道;为幼儿园、小学在操场边铺设石子乐园;为家庭装铺室内石子过道、石子浴室地板、石子健身阳台等。一块本不起眼的地方,一经装饰便成了一块小小的乐园。

    紧接着,他将单一的石子变换为多种多样的材料,如七彩的塑料、珍贵的玉石,以满足不同人士的需要。

    800粒小石子就此铺就了一个人的一条赚钱之路。

    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创新能力,惠能和尚说:“下下人有上上智。”创新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的。它是人类共有的可开发的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并非为哪个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所专有。

    因此,人人都能创新。

    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多一些想法,多一些创造。那么成功迟早会来临。

    你有自由大胆的创意吗

    现在,你看了这些图形,能联想到什么?

    〖TPC29.tif,BP#〗

    下边方框内是某人所联想的东西。

    A眼镜 B月亮 C窗帘 D瓶子 E帽子

    请凭着对上面图形的记忆:眼镜、月亮……重新再画到A、B、C、D、E框里。注意不要偷看上面的图。

    〖TPC30.tif,BP#〗

    如果你画的图形与原图一模一样的话,可得0分,对原图的特征有所突破的话,得1分,请依此要求计分。

    0~1分:受既成观念束缚的程度较强,凡事都先入为主,因此,属于不会有大胆的创意或行动的类型。

    2~3分:头脑较灵活,但想法不会太过于脱离常识,乃属于一般人类型。

    4~5分:不会受既成观念的束缚,会大胆地提出新的观点。但是,协调性不是很好,难获得旁人的理解与支持,易与人发生冲突或摩擦。

    将自己培养成创新天才

    不按常理出牌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创造之前必须先破坏。”

    破坏什么?破坏传统观念和传统规则!

    创新作为一种最灵动的精神活动,最忌讳的就是呆板和教条。任何形式的清规戒律,都会束缚其手脚,使其无法大展所长。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人,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才能敞开胸怀拥抱成功。

    天才大都是能够自创法则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在如今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传统和经验的意义已经远远没有过去那么重要了,时代更加突出了创新的意义,创新重于经验!

    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年轻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敢于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在这里,美国商界奇才尤伯罗斯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1984年以前的奥运会主办国,几乎是“指定”的。对举办国而言,往往是喜忧参半。能举办奥运会,自然是国家民族的荣誉,还可以乘机宣传本国形象,但是以新场馆建设为主的大规模硬件软件投入,又将使政府负担巨大的财政赤字。1976年加拿大主办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10亿美元,当时预计这一巨额债务到2003年才能还清;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总支出达90亿美元,具体债务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奥运会几乎变成了为“国家民族利益”而举办,为“政治需要”而举办。赔本已成奥运定律。

    鉴于其他国家举办奥运的亏损情况,洛杉矶市政府在得到主办权后即做出一项史无前例的决议:第23届奥运会不动用任何公用基金,因此而开创了民办奥运会的先河。

    尤伯罗斯接手奥运之后,发现组委会竟连一家皮包公司都不如,没有秘书、没有电话、没有办公室,甚至连一个账号都没有。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尤伯罗斯决定破釜沉舟。他以1060万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旅游公司股份卖掉,开始招募雇佣人员,把奥运会商业化,进行市场运作。

    第一步,开源节流。

    尤伯罗斯认为,自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规模大、虚浮、奢华和浪费成为时尚。他决定想尽一切办法节省不必要的开支。首先,他本人以身作则不领薪水,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有数万名工作人员甘当义工;其次,沿用洛杉矶现成的体育场;最后,把当地的3所大学宿舍用作奥运村。仅后两项措施就节约了数以10亿计的美元。

    第二步,举行声势浩大的“圣火传递”活动。

    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后,在美国举行横贯美国本土的15万公里圣火接力跑。用捐款的办法,谁出钱谁就可以举着火炬跑上一程。全程圣火传递权以每公里3000美元出售,15万公里共售得4500万美元。尤伯罗斯实际上是在卖百年奥运的历史、荣誉等巨大的无形资产。

    第三步,别具一格的融资、赢利模式。

    尤伯罗斯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融资和盈利模式,让奥运会为主办方带来了滚滚财源。尤伯罗斯出人意料地提出,赞助金额不得低于500万美元,而且不许在场地内包括其空中做商业广告。这些苛刻的条件反而刺激了赞助商的热情。一家公司急于加入赞助,甚至还没弄清所赞助的室内赛车比赛程序如何,就匆匆签字。尤伯罗斯最终从150家赞助商中选定30家。此举共筹到117亿美元。

    最大的收益来自独家电视转播权转让。尤伯罗斯采取美国三大电视网竞投的方式,结果,美国广播公司以225亿美元夺得电视转播权。尤伯罗斯又首次打破奥运会广播电台免费转播比赛的惯例,以7000万美元把广播转播权卖给美国、欧洲及澳大利亚的广播公司。

    门票收入,通过强大的广告宣传和新闻炒作,也取得了历史最高水平。

    第四步,出售与本届奥运会相关的吉祥物和纪念品。

    尤伯罗斯联合一些商家,发行了一些以本届奥运会吉祥物山姆鹰为主要标志的纪念品。通过这四步卓有成效的市场运作,在短短的十几天内,第23届奥运会总支出51亿美元,盈利25亿美元,是原计划的10倍。尤伯罗斯本人也得到475万美元的红利。在闭幕式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向尤伯罗斯颁发了一枚特别的金牌,报界称此为“本届奥运最大的一枚金牌”。

    突破是创新的核心。创新不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现成方法可套用,它是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去努力探索。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按照自己的常规思路,经历了千万次的试验,还是没有取得成功;有时取得成功却全不费工夫,这种突然而至的东西就往往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性,甚至会迫使人们放弃以前数年辛苦得来的成果。当你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况时,建议你不妨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这样,你才有可能在相反的方向很容易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挣脱“自我设限”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跳蚤放在桌子上,然后一拍桌子,跳蚤条件反射地跳起来,跳得很高。然后科学家在桌子的上方放一块玻璃罩后,再拍桌子,跳蚤再跳撞到了玻璃。跳蚤发现有障碍,就开始调整自己的高度。科学家把玻璃罩往下压,然后再拍桌子;跳蚤再跳上去,再撞上去,再调整高度。就这样,科学家不断地调整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就不断地撞上去,不断地调整高度。直到玻璃罩与桌子高度几乎相平。这时,把玻璃罩拿开,再拍桌子,这时跳蚤已经不会跳了,变成了“爬蚤”。

    跳蚤之所以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它为自己设了一个限,认为自己永远也跳不出去,而后来尽管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但玻璃罩已经“罩”在它的潜意识里,变得根深蒂固。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固定的心态扼杀了,它认为自己永远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设限”。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遭遇?生活中,一次次的受挫、碰壁后,奋发的热情、欲望就被“自我设限”压制、扼杀。对失败惶恐不安,却又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豫、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习惯,成为你内心的一种限制。

    一旦有了这样的习惯,你将畏首畏尾,不敢尝试和创新,随波逐流,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也就随之熄灭了。

    要挣脱自我设限,关键在自己。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如果你不想去突破,挣脱固有想法对你的限制,那么,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你。不论你过去怎样,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地去行动,那么你就能够扭转劣势,更好地成长。

    丹尼斯加入某保险公司快一年了,他始终忘不了工作第一天打的第一个电话。当他热情地拨通电话,联络自己的第一个客户时,没想到他刚说明了自己的工作身份,对方就非常生硬地打断了他的话,不但拒绝了他的推销,更是将他骂了一顿,声称自己身体很好,不需要什么保险。从那以后,再打电话推销时,丹尼斯心中便有了阴影,说话没有任何立场,讲解吞吞吐吐,自然没有人愿意向他买保险。心里的阴影越来越大,他甚至不再愿意去摸电话。工作近一年的时间,他一份保单都没有签成。他开始想,自己或许并不适合这份工作,自己的口才不好,没有打动别人的能力,他灰心极了。经理鼓励他,没有谁生来就注定成功,也没有人会一直失败。听了经理的话,丹尼斯鼓足勇气,决定搏一搏。丹尼斯找出一个曾经联系过却被拒绝的客户资料,仔细研究他的需要,选择了一份适合他的险种。一切准备妥当后,他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他的自信和真诚打动了那个客户,对方买下了他推销的保险。丹尼斯终于打破了自我设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其实,自我设限远远没有你想像的那样恐怖,更不是牢不可破的。只要你摒弃固有的想法,尝试着重新开始,你便会对以前的忧虑和消极的态度报以自嘲。

    摆脱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即是常规思维的惯性,它是一种人人皆有的思维状态。当它在支配常态生活时,还似乎有某种“习惯成自然”的便利,所以它对于人的思维也有好的一面。但是,当面对创新的事物时,如若仍受其约束,就会形成对创造力的障碍。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行李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表演时却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

    因为它们自幼小无力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是太沉重的东西,当然动也动不了。不久,幼象长大,力气也增加,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这就是思维定式。长大后的象,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留存至长大,所以它习惯地认为“绝对拉不断”,所以不再去拉扯。人类也是如此,虽被赋予称为“头脑”(无限能力)的最强大的武器,但因自以为是而不用武器,于是徒然浪费“宝物”。由此可知,不只是动物,人类也因未排除“固定观念”的偏差想法,而只能以常识性、否定性的眼光来看事物,自以为是地认为“我没有那样的才能”,终于白白浪费掉大好良机。除了这种静止地看待自己的形而上学的错误,用僵化和固定的观点认识外界的事物,有时也会带来危害。比如,通常我们都知道,海水是不能饮用的,可是如果抱定了这种认识,而不去尝试一下,也可能会犯下错误。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九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口渴得冒烟,水成为了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9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但是,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他们支撑不下去了。

    8个船员相继渴死,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地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这海水发现,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这里的海水实际上是可口的泉水。

    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逐渐失去了对事物的热情和新鲜感。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存在的当然变成了合理。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我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越来越老成持重,于是创造力丧失了,想像力萎缩了,思维定式已经成为人类超越自我的一大障碍。

    标新立异者常常能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反常用计,在“奇”字上下工夫,拿出出奇的经营招数,赢得出奇的效果。

    亨利·兰德平日非常喜欢为女儿拍照,而每一次女儿都想立刻得到父亲为她拍摄的照片。于是有一次他就告诉女儿,照片必须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从照相机里拿下来后,再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药品显影。而且,在副片完成之后,还要照射强光使之映在别的像纸上面,同时必须再经过药品处理,一张照片才告完成。兰德在向女儿做说明的同时,内心却问自己:“等等,难道没有可能制造出‘同时显影’的照相机吗?”对摄影稍有常识的人,在听了他的想法后都异口同声地说:“不可能。”并列举一打以上的理由说:“简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梦。”但兰德却没有因此而退缩,以此为契机,兰德不畏艰难地研制出了“拉立得相机”。这种相机的作用完全依照女儿的希望,因而,兰德企业就此诞生了。

    老观念不一定对,新想法不一定错,只要突破思维定式,你也会像兰德一样成功。

    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邹衡教授说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能拯救自己,始终陷入痛苦的挣扎中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却无健康的大脑,没有认真思考的能力,完全不能根据自身条件和时机寻找一条有创意的道路。创新思考是你在百般无奈时、沉思默想时意外的发现,是一种细致的观察,是一种才智的爆发!”

    生活中,思考创新更是不可缺少的。以求职为例,职业的多样性,给每个求职者提供了可能。那种认为只有一种职业适合自己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它本来就缺少创意,仅仅是一种不愿努力改变自身被动状态的懒惰心理而已。

    “唯有工作改变才能创新人生。这就是说,现代人试图改变人生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用在工作的创新中,力戒一种工作适合于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工作挑战自我,就是最大的创新!”

    而这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想成功就要开动大脑,思考自己的未来,才会有所突破,你的人生才会多姿多彩。

    一位教授说过:“考试的时候,你们把我讲的内容全部复述出来,最多也只能得‘良’,我要的是你们自己的思想。”这种学术上的包容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影响到他们的学生时代,而且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都是一个启迪、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

    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养成思考创新的习惯,因为它是成大事的催化剂。

    你要不停地思考,在学习前人优秀的东西的同时,要用创新思考的习惯,突破前人的束缚,突破这张网。

    18世纪化学界流行“燃素学”。这种认为物体能燃烧是由于物体内含有燃素的错误学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许多科学家都去积极寻找燃素,没有一个人对此表示怀疑。瑞典化学家舍勒也是热衷于寻找燃素的人,他从硝酸盐、碳酸盐的实验中,得到了一种气体,实际上就是氧气。但他却以为自己找到了燃素,命名为“火气”,并解释为火与热是火气与燃素结合的产物。舍勒如果不受燃素说的影响,当时就得到了氧气的发现权。英国人普利斯特在实验中也得到了氧气,可是也因为笃信燃素说,而把氧气说成“脱燃素的空气”,遭到了和舍勒同样的命运。

    后来,普利斯特把加热氧化汞取得“脱燃素的空气”的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却未从众,他不受燃素说的束缚,大胆地提出怀疑,经过分析,终于取得了氧气的发现权,使化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要善于思考、敢于否定前人,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老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应勇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些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开始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而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便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冲动,因此“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创新而向历史发出了挑战,或许人们已经把他们的容貌淡忘了,但他们的精神,他们对历史做出的贡献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你应把创新作为自己思考的特质之一,努力地成就自己的事业。

    学习最有效的创新思维法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是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向外散发,找出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有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

    发散思维要求人们的思维向四方扩散,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甚至异想天开。通过思维的发散,寻找的结构、新的点子、新的思路、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提供一切新的东西。

    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就会发现一些共通的道理,这就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

    福特汽车是美国最重要的汽车品牌之一,在全球的销售量名列前茅。在创立之时,创办人亨利·福特一直思考着,要如何大量生产,降低单位成本,并提高在市场的竞争力。

    有一天晚上,亨利·福特对小孩说完三头小猪如何对抗野狼的故事后,他突然有个想法,他可以去猪肉加工厂看看,或许有一些新的发现。他参观了几家猪肉加工厂后,发现里面的作业采用天花板滑车运送肉品的分工方式,每个工人都有固定的工作,自己的部分做完后,将肉品推到下一个关卡继续处理,肉品加工生产效率非常高。

    亨利·福特立刻想到,肉品的作业方式也可以运用在汽车制造上。他随后和研发小组设计出一套作业流程,采用输送带的方式运送汽车零件,每个作业员只要负责装配其中的某一部分,不用像过去负责每部车的全部流程。亨利·福特所采用的分工作业,的确达到了他原先的要求,使得福特汽车成功地提高了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变成往后不同车厂的作业标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些不相关的事物上,找到灵感的启发,这就是一种异中求同的归纳能力。当我们能在看来似乎毫无关联的对象中,找出更多的相同道理,也就代表着我们能发掘更多的创意题材。因为这些相通之处,往往是其他人没有发现的,这也正是我们的成功机会。

    猪肉和汽车,看似不具有相关性,但是猪肉加工厂的作业流程,却给了汽车工厂一个很好的工作模板。所以我们也可以常常将这种异中求同的技巧,运用在生活上。在我们的工作中,除了多观察同业的做法,异业也是值得观察和学习的对象。一位歌手,可以从一位老师身上,看到他在讲台上如何表现,这对自己的舞台表演一定会产生帮助。一位清洁队员和一位大企业的董事长,有什么相通的地方?或许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很节省,或者他们的体力都很好。再仔细观察下去,原来董事长之前便是清洁队员,这无疑就是英雄不怕出身低的典范。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除了常问“这到底有什么关系”外,还可以尝试运用发散思维去看待事物,去联系事物,也可以试着找到“有什么关系”。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质疑思维法

    要解决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就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才能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解决不了问题,而是发现不了问题。

    “质疑”是什么?是人类头脑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当然需要一个行为的主体。从“质疑”这种行为的存在,便能够推断出“正在质疑的我”这种主体的存在;而“质疑”就是思考、思索。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孟子有句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是做学问要有一点质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哥白尼之所以在西方科学史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创立地动学说,就是从质疑托勒密的天动学说开始的。王志刚先生在《质疑与学问》一文中精辟地论述了治学要有质疑精神这一论断。因质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因辨别而创新。没有质疑精神就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也就谈不上创新能力。人们不会相信一个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人会有创新能力。

    可是要质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哥白尼就是一个敢于质疑的天才,以严肃的态度去思考当时天文学的问题。套用他自己的话,他总觉得当时盛行的“天体运行”理论不太对劲。他写道:“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天文学传统中的困惑。造物主这个最有系统的绝佳‘艺术家’,为我们创造了这个世界,但我对于哲学家至今仍无法找出世界的运转方式感到无奈。”

    这其中让他特别不能释怀的,就是推算地球本身不动而被其他星球环绕的复杂几何,其实有多处矛盾。他凭直觉认为,传统用来解释“地心论”世界观的蹩脚数学推算不可能是正确的,因此他开始推敲地球也会动的可能性,即使这个想法乍听之下非常荒谬,也违反了教会的教条。

    哥白尼热切地希望能为这大胆的新观点找到支持的论点。他博览群书,希望能“重读他手上的所有哲学家作品,从中找出任何曾经质疑过天体的运行并不同于数学理论派观点的看法,以供援引”。哥白尼的研究终于获得成功。他从少数几位哲学家的作品中,找到地球会动的论点,但这些前辈并没有对地球的运行提出正确的解释。哥白尼了解,徒有如此具有革命性的理论却没有证据,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他着手进行支持这理论的论证,他利用当时手边可得的最佳技术,以最新发展出来的透视法,将观察星球运行的结果,制成当时叹为观止的观测图表。经过28年的漫长研究,他的质疑终于成立了。

    古人云:“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新世纪新时代的人来说,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鼓励自己和他人大胆提出疑问,敢于否定以前的权威性的观点,敢于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人们的创新思维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

    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是以悖逆常规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传统观念和思维习惯常常阻碍着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逆向思维就是要冲破框框,从现有的思路返回,从与它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运用逆向思维在处理某些有缺陷或问题的对象时,往往具有很好的创新性。

    程颢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在担任扶沟知县时,曾经很巧妙地治理过不法分子。

    扶沟县有条蔡河,沿岸有些不法分子专门干抢劫船上人钱物的勾当,每年必然有十几只船被烧毁,以显示他们的威风,

    程颢担任扶沟知县不久,就抓到其中的一个,让他交代出他的同伙,然后一共逮捕了数十人。

    但是,程颢在对其进行严厉训斥的同时,鉴于其愿意改过自新,便不再追究他们过去的罪刑,而是让他们分开居住,以拉船为生,并且监督那些在河上作恶的人,假如有其他人作恶,就追究他们的责任。从此后,在程颢任职期间,扶沟县境内再也没有发生过烧船的事。

    这实际上是一种“改恶为善”的逆向应用方式,在经营或者技术发明的时候,同样可以运用逆向思维。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证实存在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只要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几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反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这一思维方式。

    十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生了!随后,他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

    法拉第十年不懈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

    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是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一次重大胜利。

    实践证明,逆向思维是一重要的思考能力。拥有逆向思维能力,对于人们提高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