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制胜要注意的100个细节-敢闯敢干才能成大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做事态度是所有想成大事的人的致命弱点。如果在该果断的时候不果断,那么千载难逢的机会就会溜走,事情的发展也很可能会与期望的方向背道而驰。留下的也只有无尽的遗憾和失望。很多时候,做事需要果断的决策,这样才能抓住机会,才能反败为胜,绝处逢生。

    1.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西方社会把敢做从没有做过的事的人称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西方人很具有冒险精神,都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古代有好多侠客立则轰轰烈烈,倒则戛然而止的精神。这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的人生观。当然这种活法也能出名,让天下人都知道了他。不过他们的做法决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得已采取的手段。如荆轲刺秦王是为了报答燕太子丹;聂政刺侠累,是为了报答严仲子的知遇之恩。这种“敢为天下先”“士为知己者死”的行为是一种畸形做法,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在今天看来不足取。不过在近代商界却也出了一位侠商,敢为天下先,而且他的手段则比荆轲、聂政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中国近代著名的金融家陈子铭是一位活跃于金融界和政界的两栖风云人物。早年留学法国,加入同盟会,他对政治抱有极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在进入法国高等商业学校学习经济之后,还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政治活动上。

    陈子铭天资聪颖,尽管他的重心在政治上,但他仍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清王朝赐予的商科进士,出任大清银行总行财务科副科长、陕西分行总监等职。

    辛亥革命的爆发彻底葬送了清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清朝的灭亡直接导致了大清银行的倒闭,它在各地的分行均告停业,无奈之下,陈子铭只好离开陕西到上海。

    此时一个机会降临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上海的一批大清银行商股持有者发起组织商股维持会,呈请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整理大清银行,提出了具体改组办法,要求成立中国银行。

    由于有同盟会会员这一层关系,陈子铭由此因祸得福,躲过一劫,很快便被南京临时政府任命为监督,负责中国银行的筹备工作。翌年4月,他又受新任财政总长刘深民之命,负责筹备中国银行开办事宜。

    经过认真的调查,陈子铭很快就制定出了一个可行性非常强的计划。同年3月9日,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国银行总行正式开办。5个月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也正式开业。但由于在中国银行购股权的问题上他与新任的财政总长莫齐森发生了龃龉,两人的意见有巨大的分歧并且相互之间都不肯迁就,胳膊拧不过大腿,他只好放弃,另谋高就。

    陈子铭绝非轻言失败之人,他很快就找到了新的靠山,加入了梁启超领导的进步党,并担任进步党政务部财政科主任。凭着这层关系,当梁启超任币制局总裁时,陈子铭当上了上海造币厂监督。1916年年初,他主持的上海造币厂开始铸造银辅币,先在直隶投入流通,后又推广到山东、河南等省。因铸币手续完备,发行机关统一,新发行的这种银辅币没有跌价的后顾之忧。

    1918年5月,陈子铭又按照新颁布的国币条例加铸了2分和6厘的两种钢辅币。他发现,在铸造这两种辅币过程中,即使银辅币的成色不是银的或铜的也可以流通,而用来铸造铜币的铜价涨落不定,在这一起一伏之间就大有文章可作,完全可以从中牟利。意识到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陈子铭岂肯放过。他不失时机地利用铸造辅币时的差价,牟取暴利,一下子就发了一大笔横财,为他后来参加创办银行积累了必需的金钱。

    陈子铭是一个善于在不同环境下创造机会的人,他之所以图谋向政界发展,为的就是能够找到一个有用的靠山,为自己以后在金融界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他努力与一些权贵政要拉上关系,很快就结识了皖系军阀段祺瑞所依靠的“小诸葛”徐树铮。

    政治地位的上升,又直接影响了他在金融界的地位。1919年8月,周秀林与牛郅用等人在天津创办金城银行,陈子铭作为发起人之一,投资5万元,成为第6大股东。由于他担任过大清银行、中国银行总监,就顺水推舟地被董事会选举为董事。

    而令陈子铭在金融界发迹的契机,却是此时盐业银行的困境。盐业银行是1915年3月由袁世凯的表弟许德苗创办的,因拥袁称帝,被列为恢复帝制的“七凶”之一。1916年9月初,盐业银行主要股东张勋拥立溥仪复辟,许德苗又出资35万元支持张勋,所以当复辟失败后,盐业银行经理许德苗被作为复辟同党遭逮捕,一下子使盐业银行群龙无首,处于一片混乱之中。银行的上层人物紧急商讨,决定由股东推举新的总经理。

    1916年8月20日,盐业银行总管理处向京沪各大股东发函,限期3天之内以信函的方式来推选银行总经理,总经理要以信函中得票数最多的人来担任。接到紧急通知后,股东们立即把一封封信函寄到盐业银行总管理处。

    就这样,陈子铭依靠皖系军阀和他当时在金融界的名声、威望,走马上任,担任了盐业银行总经理,开始了他金融生涯的新起点。

    陈子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创设一家真正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此当他担任盐业银行总经理一职之后,便立即充实股本,他利用与商业银行协理薛风九、金城银行总经理李受民和华南银行总经理屠红利之间的私人关系,从他们三人那里先后拉到了50万元作为股本,并规定要在公开的账面上一定要达到股本总数20%的数目,如果做到这些,就足以扩大银行在社会上的影响。

    陈子铭的银行由于经营有方,因此,仅仅用了2年时间,他便将400万元的股本统统收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扩股方式上,陈子铭不因袭旧法,敢为天下先,他一反过去银行界的习惯做法,制订了自由缴股、10年扩股的办法。具体做法是让持有股权的股东可以年缴1/8,这种做法相当灵活,它甚至允许股东分数次缴纳股款,每年续收股本。

    这种新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它弹性的收费机制,它一方面使那些有实力的股东先行缴付;另一方面,又可使力量不足者缓缴,两者都很好地维护了股东的权利,同时又不致使银行股本骤增从而加重银行付息。这种扩股办法的精明之处在于它能使股东和银行均能够获得好处,为它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陈子铭以其卓越的胆识和才华,为北方金融界所瞩目。经过他的苦心经营,盐业银行已由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一家军阀官僚开办的银行发展成为北方金融界的一方重镇。

    能够在政治与金融之间游刃有余的人不多,陈子铭即是其中的一位。他凭借卓越的胆识和魄力在两者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利用政治为金融业服务,创造了大量的黄金机会;反之,他又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参与政治,双方相得益彰。无疑,陈子铭能走到这一步正是因为他善于在政治的庇护下,为自己的事业创造宝贵的契机。也正是在这些机遇的提携下,他才踏上了成功的彼岸,成为一名令人侧目的金融家。

    2.该舍弃就舍弃,不要犹豫

    史学家司马迁曾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也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当利益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是选择还是放弃,这既是一种取舍的体现,更是一次决断意识的体现。

    1899年,约瑟夫·霍哈出生于波罗地海沿岸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里。

    由于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约瑟夫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母亲来到美国谋生。

    置身在美国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里,他14岁时就开始混迹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露天市场里,注意当时的金融动态了。

    17岁,正是在这个黄金般的年华中,经过3年股市行情的调查和研究,约瑟夫自信有能力独立开创自己的事业了。他辞去了爱默生留声机公司的职位,依靠仅有的255美元,开始建构自己的金融基业了。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可是在他这里却似乎失灵了。作为股票场外的市场经纪人,依靠这仅有的255美元,他居然一帆风顺。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竟利用股票差价的买进卖出净赚16.8万美元,创造了一个小小的令人羡慕的奇迹。

    他为自己购置了一套漂亮的衣服,为受尽苦难的母亲买了一座宽大的房子。此时的他,似乎有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于是,他不禁沾沾自喜地想到,对于金钱,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有犹太人那样的天赋。可是很快,他便尝到了首次失败的滋味。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约瑟夫不听别人的劝告,固执地用低廉的价格买下了雷卡瓦那钢铁公司,结果由于战争迅速结束,雷卡瓦那钢铁公司的股票暴跌,他也赔得只剩下4000美元了。本想做一次聪明的投机生意,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约瑟夫已趋于破产的边缘了。为找出失败的原因,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静心反思。两天后,他得出了结论: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股市行情变幻不定,起伏莫测,自己虽然具有一定的股票知识,但缺乏其他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他说:“我犯了很多错误,一个人如果说不会犯错误,那是在说谎。但是如果我不犯错误,我也就没有办法找到新的机遇。”

    通过这次失败,他深切地体会到:除非你十分了解内情,否则千万不要只图眼前的利益,去买减价的东西。这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金融家的肺腑之言。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又决定重新白手起家,坚定地走下去。是的,对于金钱,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有犹太人那样的天赋。

    1924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某些股票实际上是有很大利润可图的,而这些股票并不被某些金融大亨所看重。而且,买卖这种股票虽然周期略长,但风险却极小。他几乎是凭着直觉敏锐地发现,这正是他摆脱目前困境的最佳时机。

    于是,他毫不犹豫,立即放弃了证券的场外交易,把精力放在了这些股票的交易行情上,开始做起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票生意。

    起初,由于资金不足,他不得不少量购进,做着薄利多销的经营。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开办了自己的证券公司——霍希哈证券公司。到了1928年,约瑟夫已成为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了,他的公司每月利润都达到20万美元左右。

    这一年,他刚满28岁。初出茅庐的他,在当时美国的金融界已经有了令人羡慕的一方领地。约瑟夫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够在貌似平静、实则杀机暗藏的危机关头悬崖勒马。

    纽约的股票交易变化之快,就像6月的天,阴晴不定。

    第二年春天,股票交易轰轰烈烈,一浪高过一浪,股价也像疯了一样愈炒愈高。人们都疯狂地跑去做股票生意,似乎人人都看到了一个遍地黄金的大好时机。

    本来约瑟夫也准备用50万美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买一席单,但经过深思熟虑,他突然决定放弃了这个念头。事后,他回忆道:“当你发现连医生都停业而去做股票投机生意的时候,那么,一切都已经乱了。大户买进公益事业股票,然后又把它们抬高价码抛出,这真令人害怕。所以,我在8月份就把全部股票抛出,结果在它们大幅降价之前净赚了400万美元。”就这样,约瑟夫坚定不移地在世界金融市场中开拓前进,最终成了世界金融领域的骄子。

    别人都赔得一塌糊涂,而他却赚了400万美元,这当然是了不起的奇迹。

    但是,这样的奇迹却是在约瑟夫失败后创造出来的。正是在失败后,约瑟夫并没有垂头丧气。相反,他以痛定思痛的冷静和理智不断思索,终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此从挫折中摆脱出来,果断作出相应的决策,最终不为当前利益所诱,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眼前的东西,成就了自己。

    3.大胆创新,不走寻常路

    创新是生命的血液,一个企业不创新就会贫血。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是打不败的,一个懂得创新的人,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懂得创新的人不会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走路,那些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另辟蹊径而走出属于自己路的人,他们的成功往往叫人惊叹,因此,那些懂得大胆创新的人很快就会从穷人堆里脱颖而出。

    独特的思考是成功人士必备的习惯之一,独特的思考更具有神奇的魅力,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霍英东的故事就证实了这一点。

    中国香港立信建筑置业公司的创始人——霍英东,在香港居民的眼中,是个“奇特的发迹者”,一些议论将霍英东的发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霍英东的发迹真的神秘吗?其实不是,他主要就是懂得创新,善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而已。

    朝鲜停战后,霍英东慧眼独具,他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认准了房地产业将大有可为,于是拿出多年的积蓄,投资房地产市场。1954年,他着手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他每日忙于拆旧楼、建新楼,又买又卖,忙得不亦乐乎,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此他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霍英东运用先拆后建这一独特的创新理念,成就了成功创富的大业,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当我们面对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时候,不要用传统的心态去对待,不要刻意去寻找他的不足之处,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处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自己的思维,你会找到一条创新的路子,你可以将它变废为宝。

    奥修说:“如果你想要创造,你必须抛弃所有的束缚,否则你的创造力将只不过是抄袭,它只是一个副本。”

    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养成不断创新进取的习惯。成功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大胆创新,创新就是不和别人在一条路上挤,而是另谋蹊径而行之,这样会让你更快一点到达成功的彼岸。

    泰国有个养鳄的大王叫杨海泉,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华侨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只上过一年的小学,从10岁开始就做童工。15岁那年,杨海泉在别人的帮助下,开了家小小的杂货店,但是好景不长,杂货店倒闭了,这是他第一次做生意,也是第一次在生意场上失利。有志想成大业的他总结出一条经营之道: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人云亦云不会有什么大的收获,要想赚取丰厚的利润,就必须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独辟蹊径,大胆开创冷门生意,这样才能独占鳌头,立于不败之地,别人嫌弃的、不愿意干的,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走起来才会更加具有挑战性。

    一天,杨海泉遇到了一个以猎杀鳄鱼为生的老朋友,两人在一起谈论起了鳄鱼,谈出了兴趣。那人介绍道:“鳄鱼的全身都是宝,捕杀鳄鱼的人都发了大财,但是现在鳄鱼已经越来越难捕了。”

    杨海泉灵机一动,立即想到,如果这样滥猎滥捕,即使是一座金山也会被挖空的,何况是动物呢?如果把鳄鱼的幼子饲养起来,就像饲养家畜那样,长大了再杀,不就可以“无穷无尽”了吗?然而饲养鳄鱼是自古未闻的,家人和亲友对此都不屑一顾,甚至还对他冷嘲热讽。

    但是杨海泉却毫不动摇,他一方面扮作猎鳄者,到鳄鱼产区去廉价收购幼鳄;一面很快就在自家的地里修筑了一个养鳄鱼的池子。由于小鳄鱼不值钱,杨海泉又是一个十分勤劳的人,所以得到了那些猎鳄人的好感,很多人就免费地将小鳄鱼送给了他。

    就这样,小鳄鱼的数量多了起来,但是麻烦也随之而来,由于他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买不起鳄鱼饲料,此时,他的亲朋好友劝他不要再养下去了。但是杨海泉天性的倔强,使得他顶住了所有的压力。在他看来,要想成功,就只有走别人不曾走过的路。

    人工饲养鳄鱼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没有任何现成的路可走。事实证明,敢为天下先的人必须要有胆量接受各种随时袭来的磨炼。

    饲养鳄鱼比喂养一个出生的婴儿要困难得多。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缺乏饲养经验,有些小鳄鱼因此丧命。成年鳄鱼给人的感觉是十分凶悍的,但是小鳄鱼的生命却很脆弱,对气候反应很敏感,甚至不能被惊吓。杨海泉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经过长期认真的观察,这个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杨海泉终于成为了养鳄专家,胆敢去挑战他人生的极限,那么他就永远不会在好莱坞的历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敢去做的事。只要你鼓足勇气,勇往直前,那么成功必将属于你。

    4.做事要有决断

    怎样才能成大事?这是绝大多数欲成大事者都非常关心的重要话题,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诸多因素在困扰着你。成大事,取决于你的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因素的提高。

    首先,成大事者应当具备克服犹豫性格的能力,否则就会丧失机遇、丧失成功的可能。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决断气魄表现了成大事者的胆识。

    在急速变化和激烈竞争面前,成大事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时机,迅速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不可优柔寡断、贻误时机,须知机会错过不复来。

    任何决断都是有风险的,重大的决断就会有重大的风险,成大事者不能被风险吓倒,如果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必将一事无成。

    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要求成大事者必须具备应变的能力。敏捷果断的应变能力可以使成大事者在突然变故面前坚决镇定、胸有成竹、转危为安,若缺乏这种能力,就可能心慌意乱、摇摆不定,从此一蹶不振。

    大凡向往成功的人,不但要做到意志坚定,还要迅速把握机会,鼓起勇气立即行动。

    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做事果断,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就会想尽办法付出行动,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想要去尝试一下,这就是成大事者独有的本色。

    20世纪50年代初,正是台湾经济恢复时期,此时的纺织、塑胶业也随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王永庆决定开始投资塑胶业,但是他的想法很快便遭到了人们的非议。然而面对扑面而来的非议,王永庆并没有放在眼里,他决定了的事,是不会因为别人的非议而轻易地改变。

    于是王永庆在1954年,凭借着东挪西借的50万美元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并很快开始投入生产。

    但是事情的发展似乎也超出了王永庆的预期。正当台湾的塑胶大批投向市场的时候,大量的日货开始涌入台湾市场,并且占据了绝对优势,导致台湾本土的产品严重滞销。此时的股东们都感到了绝望,他们开始要求撤资,以图自保。这让王永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虽然当时的情况令王永庆感到十分头疼,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慌了手脚。经过他认真地分析之后,他决定采取一体化发展体系,用低廉的原料自己进行加工,以此来争取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就这样在王永庆的高效能、低消耗的企业规划中,使得他的塑胶公司抵住了日货的猛烈冲击,起死回生。

    美国百万富翁艾琳·福特在谈到他的经营历程时,说道:“成大事者必须相信自己的命运要自己来决断,有了决断就必须马上开始付诸行动,只要你想决定做什么事,就一定要有无论怎样都必须去完成的决心。”

    如何将模糊微弱的愿望转变成清晰强烈的欲望呢?这是个相当深奥的问题。若当真渴望成功,心中便会萌生一种精神力量驱使自己向前推进。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最忌讳的就是没有决断性格,要知道决断能控制行动,只要敢于决断,你便可以创造促使自己成就大事的欲望。

    斯太菲克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亨斯城退役军人管理所疗养。在那里,他偶然发现了思考的价值。经济上他虽然破产了,但他在逐渐康复期间,想到了一个致富的好主意。

    斯太菲克知道:许多洗衣店都把刚熨好的衬衣折叠在一块硬纸板上,以保持衬衣的硬度避免褶皱。他给洗衣店写了几封信,获悉这种衬衣纸板每千张要花费4美元。

    他的想法是:以每千张1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纸板,并在每张纸板上登上一则广告,登广告的人当然要付广告费,这样他就可以从中得到一笔收入。斯太菲克有了这个想法,就设法去实现它。出院后他就投入了行动!由于他在广告领域中是个新手,创业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斯太菲克本着果断的性格克服了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虽然别人说“尝试发现错误”,但我们应该说“尝试导致成功”。斯太菲克继续保持他在军队中养成的性格:每天花一定时间从事学习、思考和计划。后来他决定提高服务效率,增加业务。他发现衬衣纸板一旦从衬衣上被拆除之后,就不会为洗衣店的顾客保留。于是,他给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许多家庭保留这种登有广告的衬衣纸板呢?”

    解决的方法展现于他的心中,他在衬衣纸板的一面,继续印一则黑白或彩色广告。在另一面,他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一个有趣的儿童游戏、一个供主妇用的家用食谱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男子抱怨他的一张洗衣店清单突然莫名其妙地不见了。后来,他发现妻子把它连同一些衬衣都送到洗衣店去了,而这些衬衣本来还可以再穿穿,他的妻子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多得一些斯太菲克的菜谱!

    但是斯太菲克并没有就此停滞不前,他雄心勃勃,要更进一步扩大业务。他又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扩大?”斯太菲克把自己出售衬衣纸板的收入全部捐赠给了美国洗染学会。该学会提出了一项建议,要求每个成员应当让自己以及同事购用斯太菲克的衬衣纸板作为回报。

    这样斯太菲克就有了另一个重要的发现:你给别人好的或称心的东西愈多,你的收获也就愈大。精心安排的一段思考时间给斯太菲克带来了可观的财富。他发现:花一些时间专用于决断,对于成功地吸引财富是十分必要的。

    你的一天有1440分钟,将这个时间的1%——仅仅14分钟用于决断,你就会惊奇地发现:无论任何时候,洗涤碗碟时、骑自行车时或洗澡时,都可获得建设性的主意。

    当你抽出一段时间从事决断时,不要以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如果把你时间的1%用于决断,你达到目标的速度将会是惊人的,你的成功也是卓越的。

    5.善于抓住机会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老百姓说话就是实在:“该是你的早晚都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整也不是你的。”因此,生活需要随缘。因此,“执著进取”的人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多少有些不智。在人生的旋转舞台上,你很难猜测自己将会在什么位置,倒不是因为你有多么的不聪明,而完全缘于生活是一个未知的过程。所以,你没必要给自己设立过多的苑囿,你应该在尽可能广阔的天地间遨游,根据地要不断扩大,阵地却要不断缩小。

    央视《幸运52》的定位语就很耐人寻味,每个周末的晚上,一张离俊男相距甚远的脸会狡黠地对你说:“谁都会有机会。”这句话把端坐在电视机前的男女老少弄得跃跃欲试。这个叫李咏的主持人,是一不小心就被人记住的,因为他简直绝顶聪明,能带领观众在台上挥臂狂呼,甚至当场被兴奋的观众举起来……其实,钱钟书先生说得明白:“绝顶聪明的人要付出最大的艰辛。”世上的事情没有多少是绝对偶然的,李咏在背后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因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对于主持人而言,不管自个儿的风格是苦辣酸甜咸或别的,都应该有滋有味。如果没有个性,观众就会将你视为白开水!为了“风格”、“个性”之类,很多主持人在镜头前面矫揉造作甚至忸怩作态,往往因定位不准而令人大失所望,真正值得锤炼的艺术都是简单清丽的。因此,李咏通过几年的努力,选择了亲近随和的风格作为自己的坐标。

    李咏在北广学的是播音,可是,不安分的他觉得搞播音没出息,所以平时就总爱跑到电视系去上课。在央视工作之后,他总是认定当编导更有作为,在他的眼里,播音没有自己的东西。于是,从播音系毕业时,刚出道的李咏肯定是不大幸运的,处处都事不由人。但是,在《中国报道》当记者期间,他还是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因为他是新疆人的缘故,他接连拍摄了两部跟新疆有关的专题片,都获得了政府奖。但几经周折,最后还是回到镜头前,奔走在《天涯共此时》等栏目之间,继而进入如今的状态,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弯路。好在一路上,李咏都能唱着歌,跟自己握手。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咏成了节目主持人,“东方不亮西方亮”,央视花40万从英国买进了一套博彩娱乐节目,使得《幸运52》脱颖而出。如果李咏坚持做一个电视编导,未必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好在他有一颗平常心,从不固执以往的观念,于是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只要站在台上,就能透着自信,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节目整场不需要鼓掌,观众的情绪始终涌动着,完全发自内心。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人不是随风摇摆的浮萍,而是会思想的芦苇,人生的转向是慎重选择的结果,白领不会回到蓝领的生活中去作秀。”

    6.敢于冒险

    欲成大事者必须具备常人不具备的冒险精神,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与风险不沾边的人,是与成功无缘的人。俗话说“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一件事没有什么风险,那么大家都能想到做到,这对欲成大事的人来说是没有半点机会的。

    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敢冒险,他们熙来攘往地拥挤在平平安安的大路上,四平八稳地走着,这路虽然平坦安宁,但距离人生成功的风景线却迂回遥远,永远也领略不到奇异的风情和壮美的景致。只能平平庸庸、清清淡淡地过上一辈子,一直到人生的尽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滋味。他们只能在拥挤的人群里争食,闹得薄情寡义也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穿上裤子,养活孩子。其实这样并不安全,因为仍然要承受挨饿与被人鄙夷的风险。

    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女士曾经说过:“人生是一次伟大的冒险。”其实,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探险,如果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

    唯有带着沉重的风险意识,敢于怀疑和打破以往的秩序,通过冒险而取得胜利后,才能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喜悦,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所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强烈地追求这种境界而不应安于过一种平平常常、千篇一律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真正想要的自己。

    理想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涵盖在现实平凡的生活方式之中,只有具备探险的勇气才能发现它。在你的身上,本来具备着打破旧的生活格局迎来新生活格局的巨大潜能,可是它被现实平庸的作为掩盖着。只有具备风险意识,无所畏惧,勇于探索和实践,你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完全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才能领略到人生的欢愉。这是所有畏惧冒险的人都不可能领略到的。

    冒险免不了有失败,成功的母体便是失败。成功只是无数次失败之中的一个分子。正常的规律是,无数次的失败换来一次成功,无数人的失败换来一个人的成功。成功的那一次、成功的那个人是幸运的,而此前无数人无数次失败也同样是伟大的。那种失败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其价值的具体体现便是——勇于冒险,百败百战,永不言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勇于冒险,你就能比想象做得更好。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

    惧怕失败,不敢冒险,求稳怕乱,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虽然可靠,虽然平静,虽然可以保住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但那真正是一个悲哀而无聊的人生。其最为痛惜之处在于,你自己葬送了自己的潜能。你本来可以摘取成功之果,分享成功的最大喜悦,可是你却甘愿把它放弃了。与其造成这样的悔恨和遗憾,不如去勇敢地闯荡和探索。与其平庸地过一生,不如做一个敢于冒险的英雄。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勇气、意志、雄心就会被安乐的气氛逐渐消磨掉,失去战斗力,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平平淡淡安乐的生活也不会长久过下去。人们必须随时注意磨炼自己的意志,激发自己的勇气。

    失败能使你从安乐的状况中清醒过来,激发战胜失败的勇气,在战胜失败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坚不可摧。勇气的激发和意志的磨炼只有在一次次具体行动中进行,才能运用到失败的教训与经验对你的考验。

    当失败到来时,首先需要你拿出战胜失败的勇气,以顽强的意志抵御消极情绪的侵袭。人们面对失败,本能地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这并不要紧,但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些消极情绪长久地占据你的心灵。告诉自己,不要退缩,勇敢一点。失败既已成事实,就没什么好害怕的,一切的一切都已过去,让我们重新开始。其次,需要你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寻原因的目的是吸取经验和教训。分析原因,不要一味地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从主观因素着手。

    比如,生活漫无目的,没有热忱;懒惰,妄想不劳而获;意志薄弱,半途而废;做事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等等。分析原因要狠要准,要敢于揭自己的伤疤,只有找出失败的原因后,才可能真正吸取教训。

    英国的索冉指出:“失败不该成为颓丧、失志的原因,应该成为新鲜的刺激。”唯一避免犯错的方法是什么事都不做,这种对错误的瞥视与逃避会严重影响你的一生,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所以我们要勇于抛弃畏惧的心理,敢于冒险,敢于尝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锻造真正的自己,我们才会拥有多姿多彩的人生。

    7.勇气是你成功的垫脚石

    常言说:“两强相遇勇者胜。”这是经过长期检验的至理名言,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轻轻松松取胜的。勇气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今天是双休日,可你有好多事要做,你有没有勇气起床呢?这自然是小事,但勇气可能发生在任何场合,面对困难是一种勇气,面对权势是一种勇气,面对金钱是一种勇气……勇气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那么我们的勇气又是从什么地方来呢?是心态,只要你以正常心态、平常心态去面对一切,你就什么都不怕了。

    吴士宏曾是IBM(中国)公司的总经理。吴士宏现在已经成功了,但她原先只是一个护士,那她又是怎样进入IBM公司的呢?

    在多年以前,吴士宏还是一个护士。1985年,她决定要到IBM去应聘。当时,IBM的招聘地点在长城饭店,这是一个五星级的饭店——那个时候的五星级饭店可不像今天这样普遍。试想,当年的吴士宏,一个连温饱都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护士,来到长城饭店这样的五星级饭店门口,心情怎么样?

    她回忆说,在长城饭店门口,自己足足徘徊了5分钟,呆呆地看着那些各种肤色的人如何从容地迈上台阶,如何一点也不生疏地走进门去,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进入另一个世界。她之所以徘徊了5分钟不敢进去,就是因为她的内心深处无法丈量自己与这道门之间距离。

    经过一番思考,她最后当然进去了,否则就没有今天的吴士宏了。她是怎样突破这个障碍的呢?她就是凭着一台收音机,花一年半时间学完了许国璋英语3年的课程,就是凭着这个经历,自己也应该进去,当年的苦读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她鼓足了勇气,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威严的旋转门和内心的召唤,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她的确是个人才,顺利地通过了两轮笔试和一轮口试,最后到了主考官面前,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现在已经见到了阎王,她好像什么也不怕了。主考官没有提什么难的问题,只是随口问:“你会不会打字?”

    她本来不会打字,但是本能告诉她,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不会呢?

    她点点头,只说了一个字:“会!”

    “一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

    “您的要求是多少?”

    “每分钟120字。”

    她不经意地环视了一下四周,考场里没有发现一台打字机,马上就回答:“没问题!”

    主考官说:“好,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从来没有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就飞快地跑去找一个朋友借170元钱买了一台打字机,就这样没日没夜地练习了一个星期,居然达到专业打字员的水平。

    她被录取了,IBM公司“忘记”考她的打字水平了,可是这170元钱,她好几个月才还清。

    她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可是她扮演的不是白领,而是一位卑微的角色,主要工作是泡茶倒水,打扫卫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完全是脑袋以下的肢体劳动”。

    她为此感到很自卑,她把可以触摸传真机作为一种奢望,她所感到的安慰就是自己能够在一个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又安全的地方做事。

    可是作为一位服务人员,这种心理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一天,吴士宏推着平板车买办公用品回来,门卫把她拦在大门口,故意要检查外企工作证。她没有外企工作证,于是在大门口僵持了起来,进进出出的人就像看大街上耍猴的那样,个个都投来一种异样的目光:作为一位女性,她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充满了无奈,可是她知道这份工作得到不容易,没有发泄出来,可是她内心咬着牙齿在说:“我不能这样下去!”这是第一件事情,还有一件事情在她的内心深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个女职员,是香港人,资格很老,动不动就喜欢指使人给她办事,吴士宏就是她的主要指使对象。

    一天,这位女士叫着吴士宏的英语名字说:“Juliet,如果你想喝咖啡就请告诉我!”

    吴士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位自以为是的女人说什么。

    这个女人说:“如果你喝我的咖啡,每次都请你把杯子的盖子盖好!”

    吴士宏本来是一个很会忍气吞声的人,这次女性的温柔全都不见了,因为她认为那女人把自己当成偷喝咖啡的小毛贼了,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她顿时浑身颤栗,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把埋在内心的满腔怒火全部发泄了出来……

    吴士宏想:有朝一日,我要去管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外国人还是香港人!

    甘愿自卑,就只能沉沦下去,不肯自卑,就会产生无穷的推动力。吴士宏每天除了工作时间就是学习,就是寻找着自己的最佳出路。最终,与她一起进IBM的人中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她第一批成为本土的经理;她成为第一批赴美国本部进行战略研究的人;她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地区总经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天王”……

    吴士宏的成功就在于她从来没有真正害怕过什么东西,即使不会的东西也是这样。

    人就应该有这样一点精神——不会的事情,难道你学不成?俗话说,坚持数年,必有好处。一个人只要肯花时间,少的不说,经过10年的努力,一个智力平平的人可以精通一门学问;一个毫无知识的文盲,可以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文化人。

    成功人士的勇并不是纠纠莽夫,而是大智大勇。只要你有正常心态,去拼搏,去努力,没有理由不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