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情况下,你的上司会制定出一些你不同意的政策,但我建议你还是应该严格遵守。向上司表明你的反对意见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你最终没能说服上司的话,你还是应该严格遵守这些政策——就好像你百分之百赞同它们那样。
毫无疑问,在战场上,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水兵们当然不能把舰长的命令当耳旁风,那样可能会使全体水兵的生命受到威胁。想想看,当有一发导弹正向我们飞来,舰长命令手下反击的时候,舰长需要百分之百地确保自己的命令能够立即得到严格执行。
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总裁兰德·艾拉斯科说:“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个体的服从精神。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更需要这种服从精神。服从,就是一股强大的执行力。”
商场如战场。服从的观念在企业界同样适用。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就如同每一个军人都必须服从上司的指挥一样。大到一个国家、军队,小到一个企业、部门,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是否完美地贯彻了服从的观念。
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处在服从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指示做事。服从的人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属机构的价值观念。一个人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对其机构的价值观念、运作方式,才会有更透彻的了解。
曾有一位著名的田径教练,每当见到运动员,便苦口婆心地劝他们把头发剪短。据说,他的理由是:问题并不在于头发的长短,而是在于他们是否服从教练。
可见,纵然不懂教练的意图,但不找借口地服从,这才是教练所期望的好选手。同样,不找借口地服从并执行,这才是企业所期望的好员工。
一个团队,如果下属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那么在达成共同目标时,则可能产生障碍;反之,则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使团队胜人一筹。
王玉芬2008年7月15日进入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由于公司对王小姐的资历背景比较满意,双方签订了一份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王王玉芬担任产品设计部经理助理职务,每月工资人民币7500元。
进入公司后,王玉芬的工作也还顺利,因为公司地处市中心,工作环境不错,周边交通也很便利,王玉芬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2012年3月初,王玉芬的主管通知她,因为下属工厂加工任务紧迫,缺少人手,需要王玉芬去工厂协助工作3个月。考虑到工厂地处郊区,从自己家到工厂需要转几次车,每天上下班路上需要很长时间,王玉芬对公司安排很是不满。但是人力考虑到公司整体规划,不能做出改变,几次和其沟通,希望她能够克服困难,坚持3个月。
可是王玉芬对人事安排仍旧十分不满,多次消极怠工表达情绪,并且表示坚决不去下属工厂工作,并多次越级和领导打电话商谈,经过几次谈话无果,公司向王王玉芬发出解雇通知,以王王玉芬不服从主管的工作安排,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双方合同。
王玉芬的工作经历很典型,想必会勾起很多人初涉职场的回忆,我们大多数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总喜欢在工作中使“巧”劲,只愿意做自己最喜欢的、最舒服的、最开心的,却不愿意做苦、累、难、险的,这也许只是个人心态的问题,但是对于公司领导而言却是忠诚度的问题。
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我们也同样需要学会服从,并将服从变成一种习惯。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尤其是工作中,服从的观念也同样适用。在职场中,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放弃个人的一些观念,无条件地执行才是企业所需的好员工。
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工作环境脏、工作强度大、待遇差的工作,如果一个员工总是对工作挑肥拣瘦,怎么能让领导放心地将工作交给他呢?绝对的服从往往能使整个团队更有效率地运转,同时也是一个团队正常运转的前提。此外,服从本身也是对自我人格的尊重以及自我能力的肯定。只有无条件的执行,才能使公司和领导感受到自己的忠诚。
巴顿将军曾说过:“服从不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如果你不懂得服从,或者是打了折扣去服从,不仅会损害团队的利益,甚至会成为潜在的杀人者或自杀者。”在安排面前,吴金贵作为新上任的教练毅然选择服从对待,这对稳定对内球员情绪,保证队员在赛场上把状态发挥到最佳有积极的影响。
在足球比赛中,服从的教练才是比赛需要的,在公司里,服从的员工才是老板需要的,如果你不能做到绝对服从老板的安排,总是和老板对抗那么你的事业前途将是岌岌可危的。
其实,真正优秀的员工要想做到“服从分配”就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不同意也要学会遵守
在任何组织当中,你都应该让下属相信,你完全支持上司的决定。否则的话,如果他们发现你只不过是在敷衍上司,他们也就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2、恪守职责,坚守岗位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岗位,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权限职责,想要在岗位上有所成就,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恪守职责。
员工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服从分配。在公司,有的工作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想做的“讨厌的工作”,人们对待这样的工作,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但是,工作总要有人来做,众人只想暗自祈祷这差事别落到自己的头上,却很少有人去想假如都没有人去做,那么这个工作怎么才能完成呢?这个时候,如果你能表示自愿做这种没有人要做的工作会怎样呢?这不但能赢得同事的尊敬,更能够得到老板的认同,有时还会让老板对你心存感激:“这可多亏了你的帮忙!”一个能俘获同事的心的人,一个有着广泛人脉的人,更容易成功。
定了制度,切实执行才有意义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也有自己的员工手册,这些绝不是墙上的摆设,也不是员工看完就可以置之脑后的,而是要求全体员工严格遵守的企业制度。没有员工的严格遵守执行,企业的制度就形同虚设。
企业最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的执行。万科董事长王石说:“企业最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的执行。”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也说:“制定一项好的制度不易,能够坚决执行则更重要。管理不到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规章制度是否真正落实到底。”
1984年12月,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集团的前身),因经营不善亏空147万元,面临倒闭的境地。主管部门在一年内派去三任领导,都没待住。此时,上级让张瑞敏接手。
而迎接张瑞敏的,是堆积如山的管理问题,要求调走而已上交请调报告的员工不在少数。工厂8点上班,9点员工就走人,到10点,人几乎走光了;而厂区的烂泥路,下雨时甚至要用绳子绑在鞋上,不然鞋就会陷入烂泥中;车间里木头窗框都被员工砸下来烤火取暖了;玻璃破了没钱装,就挂一块塑料布,偷拿工厂东西的现象很多,甚至有工人在车间大小便……
张瑞敏决定从管理入手,提出从严治厂。一听说要整顿,厂里有人搬出过去定的一人高的规章制度;而张瑞敏认为:“没有最基本的,其它都是空的。”张瑞敏根据现场当时的情况从存在的问题出发,废掉了原来的制度,制定了13条管理规定。
这13条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其他规定还有“不准迟到早退”、“不准在工作时间喝酒”、“车间内不准吸烟,违者一个烟头罚5元”,等等。另外一条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不准哄抢工厂物资”。
这13条管理规定颁布后有一些效果,车间里大便没有了,但小便还是有,随意拿公物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张瑞敏就问干部怎样防止,回答是锁起来,可是门能锁,窗户却不能锁。他就让干部将这13条布告贴在车间大门上,并公布了违规后的处理办法,把门窗全都大开着,布置人在周围观察有没有人再去拿东西。没料到第二天上午10时就有一人大摇大摆走进车间扛走一箱东西,张瑞敏让干部12时就贴出布告开除这个人。1984年的时候,公职一下没有了,对本人是什么样的感觉?所以员工一下子认为来了一位动真格的厂长。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制度一旦制制下来就必须严格遵守,否则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危及企业的生存。
凡成功企业,在执行上一定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比如联想。联想集团掌门人柳传志有一句名言:爬喜马拉雅山,可以从南坡爬,也可以从北坡爬。联想一旦决定从北坡爬,大家就不要再争了,哪怕北坡看似更远、更陡、更危险。
他的意思是:企业要制度化管理,而且制度不是用来讨论的,而是用来执行的。也就是说,企业若想顺畅发展,就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所有人均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1、任何人都要严格执行
制度一旦制定,任何人都要严格执行,没有例外。
联想集团有个规矩,凡开会迟到者都要罚站。在媒体的一次采访中,柳传志表示:我也被罚过三次。他描述说:公司规定,如果不请假而迟到就一定要罚站,但是这三次,都是我在无法请假的情况下发生的。罚站的时候是挺严肃的,而且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因为这并不是随便站着就可以敷衍了事的。
在20个人开会的时候,迟到的人进来以后会议要停一下,静静地看他站一分钟,有点像默哀,真是挺难受的一件事情。第一个罚站的人是我的一个老领导。他罚站的时候,站了一身汗,我坐了一身汗。后来我跟他说:“今天晚上我到你们家去,给你站一分钟。”不好做,但是也就这么硬做下来了。
无论是谁,只要是这个单位的人,就应该受这个制度的约束,这样才能发挥制度的作用。孙武为了树立新制度的威信,不惜杀掉吴王阖庐的两个爱姬,才最终训练出了傲视群雄的强大军队。柳传志为了维护制度,与普通员工一样挨罚,才造就了中国IT第一品牌。
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决策才能发挥效果,这样的执行才是有效的执行。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忙有所得,才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2、聪明的执行
在许多公司中,不乏只会木讷地照规定办事,大脑却一片空白的人。不容否认,条例是规范我们行为的指导准则,也是我们获取安全感的源泉。条例为我们确立了正当行为的标准,界定了思维和能力的发挥范围,使我们的工作变得轻而易举。
但是,,僵化地执行条例绝无出路。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各种问题和麻烦也层出不穷。一旦出现问题,最佳解决方法也许并不在现行条例之内。正是由于一些人只会说“按照规定,这事我们办不了”,致使无数的机遇成为过眼烟云。事实上,界定卓越员工的标准之一应当是:有能力选择挑战现行条例的恰当时机,开辟新领域。
从古到今,凡是卓越的人,都不会盲目服从命令。他们首先是全面领会上级的精神,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审时度势地予以贯彻和落实。
高效执行,马上去办
在时间决定成败的互联网时代,企业也是一样,任何正确的决策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优势,最终还是取决于整个团队的执行效率。
2007年10月,百度宣布将进军电子商务领域。
李彦宏把这个担子交给了原来负责贴吧的李明远,对他说:“一年的时间能让商城和支付工具都上线吗?”
李明远知道李彦宏从不开玩笑,如果他心里没有做出判断,是不会提出具体时间期限的,他盘算了一下自己事先核算过的项目时间,便回答:“一年,如果人员到位,能做一个初级的上线版本出来。”
李彦宏鼓励他说,“这件事的难度我清楚,和我们以前做搜索有很多不同,你需要新建起一支队伍,希望你们能实现一次高效率的执行!”
是时,校园招聘刚刚结束,电子商务方面的技术人才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合乎百度要求的,但军令如山倒,李明远在给团队做动员时说:“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找人,项目上线的时间是死的,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
为了这一年之约,“有啊”团队几乎每天都要掰成两天用。他们的人数是竞争对手的1/8,而且相对对手已经累积了多年的技术优势和经验,“有啊”是一片空白。没别的办法,只有靠拼命三郎的精神去干,人家每天干8个小时,“有啊”干12个小时;人家一周干5天,“有啊”一周干6天。
开弓没有回头箭,市场招商工作同步推进,全国范围的推介会一个个紧锣密鼓地召开了,先把框架与百度理念介绍给大家,相约一年之后商城入驻。日复一日,项目的工期就是这样硬生生地在与时间的赛跑中抢出来的。
众人的努力和高效,最终保证了“有啊”一上线就达到了竞争对手上线6个月时的pv量,也保证了每天经手的上千万资金的安全。短短11个月,他们便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百度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产品——“有啊”和百付宝的零事故上线。
在2008年的年会上,李明远和他的有啊团队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当李彦宏突然宣布出获得总裁大奖,李明远走上前台与李彦宏深深拥抱的时刻,一年的艰辛都化作了喜悦的泪水。
在缺乏执行力的情况下,公司拥有的一切优势就难以贯彻,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失去了公司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可以说,没有高效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
从2010年初斥资1个亿收购广药队之日起,许家印通过短短四年就完成了“五年夺亚冠”这个看似虚无缥缈的目标。之所以有如此震撼的功绩,就是因为在恒大俱乐部,执行力是永远放在首位的。
2010年,仅仅经过一个晚上的讨论,恒大决定接受广州足球。而在入主广州足球之后,恒大闪电签约李章洙,并连夜开会确定俱乐部的发展目标与大政方针。毫无疑问,这个目标就是三到五年之内问鼎亚冠。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俱乐部管理层立刻开始落实各个阶段的任务,比如说,俱乐部不惜重金搭建团队、引进外援,结果当年就让恒大足球升级,成功让球队晋级中超。
2013年7月,恒大地产首次进军北京。在拿到北京昌平沙河地块的当天,恒大管理高层就确定了派驻北京工作的人选范围。晚上9点正式召开了北京分公司的第一次全员会议。据说,恒大的所有分公司的汇报工作都是在一个晚上内完成的。可见其执行之高效,速度之惊人。
在管理上,恒大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凡是与恒大目标相关的,俱乐部管理层都会毫不犹豫去推动执行,最快的时间去搞定。
1、细心准备
恒大一直强调的是执行力,而许家印对各部门总是强调一句话,“细心准备,狠抓落实”,这在恒大俱乐部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赛季在亚冠小组抽签还没出来之时,恒大已经派出俱乐部员工几人一组,带着最先进的拍摄仪器和数据分析仪器等,赶赴日本、韩国拍摄和搜集所有将有机会进入亚冠的日韩球队的详细资料。同时也把当地的一些酒店、交通等情况全部了解清楚。为球队的亚冠备战做准备。在抽签完毕后,恒大马上派出彭伟国和工作人员赶赴武里南,收集这个陌生对手的资料,以及考察当地的情况,为恒大客战武里南做准备。据悉,当亚冠抽签出来后,好长一段时间恒大俱乐部到处都是亚冠对手的资料。
恒大征战亚冠客场赛前10多天,俱乐部就会派出员工前往客场进行考察。一方面是了解当地气候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安排好就酒店和到时用餐等细节。恒大每次亚冠客场都带上自己的厨师,而且怕有外人骚扰球队休息,恒大俱乐部还会带上自己的安保人员,很多时候恒大会把球员入主的楼层整层给预定下来。可以说恒大俱乐部为了球队的能够取得好成绩,他们务求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做好,而且每次都会为球队细心的准备好一切。
2、找到最佳方法
同理,在工作面前,只有找到最佳方法,才能节约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工作就是通过不同的手段,达到解决问题并实现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好的方法至关重要,只有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最少的资源达到目的,不仅能节省精力,更能在竞争中占尽先机,处于领先地位。
在接受任务时,心里要有个时间概念。一旦接受任务,就要全力以赴,尽量提前完成任务,提前提交工作成果。
执行到位,超越期待
执行,简单说,就是做,就是落实,是连接目标和结果之间最关键的一环。到位,就是恰到好处,目标得以实现。
在干工作时,只是满足于“做”,却不重视结果。
小王是某企业的行政人员,老板交给他一个任务:去一家长期合作的供应商那里采购某种原材料。小王出差一天后回来,沮丧地告诉老板:“真是不巧,这家供应商不生产这种原材料了,库存前几天才销售完,我们晚了几天。”在很多人看来,小王完成了任务。
可是,这样的执行对企业而言,有什么意义!问题解决了吗?没有。我们丝毫看不出小王存在的价值。难道他仅仅是去了解“供应商不再生产该原材料”的情况吗?
小王如果进一步反问自己:“这家供应商不再生产该原材料,该怎么办?”是不是可以去联系其它供应商?是不是可以开发一些新的供应商?是不是可以想一想用其它材料替代?如果所有厂家都不再生产该原材料,就应当了解清楚原因。
凡事不仅要执行,更要将其彻底完成,而不是有头没尾,那样的执行还不如不执行。普通员工只是按照工作要求做事,以完成任务为目标。
一个优秀的员工会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超乎意料的好,比老板要求的更好。优秀的员工在工作中飞黄腾达,而普通员工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原有工作岗位。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说:“作为员工,你要明确任务,执行到位,如果你再厉害一点,不光执行到位,而且超越期待。比如说你一件任务做完了,另外相关的还有一件任务,虽然没有人给你下达那个任务,但是做完那个任务之后对你的部门有好处,你不一定非要请示老板才去做,先去做,做完了交给老板,老板这时候的感觉就会又不一样,就会觉得你这个人真是很厉害。在期待之内干活,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或者是合格的员工,超越期待干活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员工。有些事情本来不是你干的,你把它完成了之后就会带来很多别的机会。
俞敏洪曾经举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
曾经在我身边工作的一个秘书,我信箱里的200多封信我没有时间回,我也没有告诉她让她回,因为我的信箱是公共信箱,她发现我没有时间回之后就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200多封信全部回完了,第二天告诉我:俞老师,公共信箱里的信我都回完了。我看了一下每封回信的语言和语气,都是恰达好处,这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
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后来我就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她去干,后来就不断地把更多重要的事情交给她去做,最后她就成了新东方一个重要的管理人物。其实开始就是一两件小的事情让我觉得她有主动工作的心理,值得你去培养,我就会把心思放在如何培养她上来,就是这样。
我特别希望我的下属在向我汇报工作的时候,除了已经布置的工作之外,又完成了一件非常好的工作,这个工作完成之后让我非常高兴,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的非常少,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把上司交待的任务完成就行了,他不会去想超越期待以后完成的工作会给他未来带来多大的好处,作为员工,你超越期待完成的任务一定是为你的未来奠定基础的。
积极主动地为公司奉献自己的才能和精力,除了能够使你自身的潜能不断得到提升之外,同时又为公司解决了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个人价值又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实现和提升,而且公司也会逐步成长,不断发展。
按时按量完成任务早已不能吸引别人的眼球,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计划,这样才能彰显实力,超越平庸,走向优秀、卓越。
结果的超越,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超过市场的预期。马云曾说:“我生平最高兴的,就是我答应帮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当完成这些信诺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这就是结果,超越了别人的要求和预期。
在工作完成的时候,不能因为成绩而骄傲自满,要反思这个工作成功和失败的地方是什么,能够给下一个工作带来什么启示。很多人只关注自己“做了什么”,而不关注自己“做到了什么”,他们只懂得统计自己的工作量,而不知道老板和公司真正需要的结果是什么,也就很难取得让老板满意的执行结果。
追求最优秀的,不单单是说要敢于去接受严苛的挑战,接受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有一点就是要力求把每件工作做到最好。即使是平常的小事,也能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如果能够在做每一个任务的时候,都拥有追求卓越的品质,自己就会成为整个团队中最优秀的人,成为团队的“MVP”(Most Valuable Person)。
1.工作标准要远远高于上司的要求
工作中,上司通常会提出一些工作要求,如果只是为了达到要求即可,那么,上升的空间会有很大的局限。上司订立的标准通常是最低底线,最高也就是一般标准,要想成为团队的MVP,就必须拿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给上司惊喜,才会争取到更多的提升机会。
2.不满足于平庸,追求卓越
美国前总统麦金莱在得州的一所学校演讲时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尽最大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只有不满足于平庸,追求最好,才可能做得尽可能完美。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进步。只要能够永远追求卓越,就会不断地提升自己,能力也会在这些过程之中慢慢增长,最终成就一个卓越的人。
零缺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具有“零缺陷”的思绪,培养“零缺陷”的工作态度。
工作中永远没有最好的时候。无论客户、上司还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的时候并不多,他们提出的要求,都是迫于某种需要。客户担心产品出问题;上司怕工作质量影响业绩;老板则更是迫于市场的巨大压力才严格要求,因为他从来都无法对市场说:“我已经做得够好了,你降低要求吧!”市场是无情的,有时可能只比竞争对手稍逊一点点,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只有制造零缺陷的产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大潮中,产品质量关系着企业的存亡和兴衰。
在长沙地铁工程建设当中,中铁轨道系统集团制造的盾构机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今年36岁的彭桂梁就是盾构机制造团队当中,不可或缺的人物,盾构机的制造凝聚着他的智慧和汗水。
彭桂梁是中铁轨道隧道装备公司制造部结构一班焊接班班长。他身上有着一连串的光环:2011长沙市首届优秀技术工人,第四届全国焊接技术比赛广东省、广州市选拔赛第一名,公司首席焊接技师,焊接专业工种技术带头人。
作为“海归派”的典型之一,2009年加盟中铁后,彭桂梁一直担负着辐条式盾构机刀盘的焊接工作。刀盘是盾构机头部直接切割岩石、细砂、黏土层的关键部件。直径6米多、重40余吨的辐条式刀盘焊接工艺十分复杂,必须百分之百达标,若有1%的隐患,刀盘一出问题,盾构机就会停摆,很可能整条隧道都废掉了。
彭桂梁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他开始不断钻研技术、针对焊接施工时遇到的技术难关、进行工艺改良。很快,彭桂梁发现大家按传统办法进行的焊接工艺,存在一些缺陷,难以一次性通过超声波焊缝检测,经常需要返工重来。
向来不服输的彭桂梁仔细分析缺陷,终于找出了原因,他迅速改变了刀盘焊接工艺,把“全位置焊”改成了“平焊”,整个刀盘翻面清理干净,再焊接半圈,这样反复几次,就把整条焊缝焊完。这样的工艺改良,简化了焊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公司上下的赞许。
把1%的隐患也扼杀在摇篮里,彭桂梁用自己的100%的做事态度,在工作中做到了一丝不苟,生命中的许多小事都蕴涵着令人不容忽视的道理,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我们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不仅使工作不完美,生活也不会快乐。
或许我们工作中一个不经意的缺陷疏忽,就会为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我们都应当努力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地负起责任,不放过每个可能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让我们用“零缺陷”的思维去打造完美的业绩。
仅仅完成工作中规定的任务,并不能保证你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如果你想要别人注意到你的努力,你就应当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标准,将自己的工作做到令人惊叹,创造出零缺陷的工作结果才行。
在工作中,如果你完成的每一项工作都达到了老板的要求,那么很好,你可以称得上是—名称职的员工,你不会失业,或许还可以得到晋升,但你永远无法给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无法在公司中达到你事业的顶点。
只有把工作做到近乎完美,超过老板对你的期望,你才能让他的眼睛一亮,才能让他在遇到一些高难度工作的时候想起你,给你一个锻炼的机会。
任何一个想在职场中出人头地的人,在工作时不仅仅是做事儿,更要做成事儿,做好每一件事。这样一来,我们会自觉地坚持用责任心确保工作零缺陷的原则。只有奉行这种原则的员工才能在挑战中更快地成长。
许多人无法在工作中做到100%到位,原因在于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背弃了对待工作应负责的原则。
1、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对于企业而言,员工的思维方式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作业的状况。如果你承认“反正做事情总会出差错”的这种缺乏责任的观念,那么问题一定会出现。质量管理大师克劳斯说:“如果你将良品率预定为85%,那便是表示容许15%的错误存在。”这样,你肯定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
2、力求做到最好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这些人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必须做到最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绝不只做百分之九十九。只要你把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快、更准确、更专注,动用你的全部智能,就能引起他人的关注,实现你心中的愿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