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精神-专业=责任+能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专业精神决定工作品质

    专业精神对企业至关重要。《ENN》杂志编辑埃尔沙·克兰斯说:“专业精神就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专业精神分为硬软两个方面。硬的方面,是指在任何一个工作职位上所必须履行的职业功能,软的方面则包含了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

    在不同的领域,专业精神的表现形式或许会不一样。比如营销员的专业精神,就是指营销员能以营销为业,能够对公司分配的任务做到义无反顾,不断训练自己推销的技巧,不断吸收新知,不管工作如何细小,只要对公司的销售有利,他都会全力以赴,不管在销售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苦难和挫折,都能咬紧牙关,不断自我激励,坚持到底。而研发人员的专业精神,就是能够一心扑在研发的岗位上,为解决一个技术上的难题而绞尽脑汁,即使有时候废寝忘食也不在乎,同时还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主动充电,自行提高业务能力。

    专业技能是专业精神的基础。如果把专业精神比作员工品质中的一座大厦,那么专业技能就是构筑这座大厦的根基。

    决定工作品质的是员工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以及对本专业的投入程度。要想成为一名公司欣赏的有专业精神的员工,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能唯一的选择就是学习,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实践。

    专业精神更表现为一种对工作的态度。以服务业来说,很多人都把服务等价于专业技能,认为服务好的就是专业技能强的。例如,许多人认为营业员快速敲动的电脑键盘、送货员送货上门的行为就是高质量的服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脸始终没有一点表情,他们甚至没有看过顾客一眼,这仅仅只能算是一次交易,而不是他们提供的一次服务。有一个社会学教授认为:服务就是5%的技术和95%的心理和态度,技术无论怎样有影响力,也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一流,当记者问乘务主管科琳·巴雷特:“你们招聘的原则是什么?”她立即答道:“我们所要的是倾听、关心、微笑、说谢谢和热情,即优质的服务。”真正的服务应该是一种专业态度,专业动作仅仅是服务的基础,动作加上态度才是服务的全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才算得上专业精神。

    有些员工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确实很高,但是他们在工作中缺乏专业精神。他们仅仅只是完成公司交代的工作,甚至经常心不在焉,他们的水平或者潜能往往才发挥三四成,这样的员工当然算不上有专业精神。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热爱,会竭尽全力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在中国国家足球队里,郝海东的专业精神可谓感人至深。他不但踢球的技术好,而且他会为了整个队伍的胜利去拼、去抢,即使是受伤了也会支撑到不能支撑的那一刻。

    深受大家喜爱和佩服的影星成龙,不仅功夫很高,其专业精神在演艺圈内也非常有名。

    球队里如此,演艺圈里如此,在一个公司里同样也如此。员工仅仅业务水平高还不行,最重要的是要用全部的热情、全部的责任感将这些水平运用到工作中去。专业精神强调的是对工作的奉献精神。

    100分是起点

    将事情做到100分,这是一名员工拥有专业精神的最好表现。因为这表明他尊重自己的工作,拥有一股想把工作真正做好的激情。作为一名员工,有了这种激情和责任心,才能够承担重任,获得发展。

    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以100分为起点,你就可能成为一名专业优秀的员工。100分是完美的表现,追求顾客满意,追求完美服务,是公司员工的工作标准。不要以为这是高要求,如果你能实现100分,不过是刚刚完成了任务而已。

    在一家历史悠久的瑞士手工钟表店里,有一对师徒,师傅手艺精湛,徒弟也技艺高超。一次,师傅交给徒弟一个任务,让他为客人打造一块怀表,并且给了徒弟这块表的详细型号与规格。徒弟严格地按照师傅的吩咐做了,可是当他将这块表交给师傅时,师傅却并没有对他给予很多赞赏。师傅语重心长地对徒弟说:“虽然你所做的完全符合我的要求,但仅仅是做到了工作的本分而已,要想成为真正的优秀者,还必须在我所要求的这100分之上加上更多的努力,向着完美进发。”

    这个事例说明,把事情完全按照要求做好是一名员工的本分。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员对自己的任务都有不容置疑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尽自己的全力将手头的工作完全按照要求做好。这种要求一方面是一个员工对自己公司聘任、信任的承诺,另一方面也是责任心的表现。

    企业选择了你,这个选择就有了对你这名员工的信任和期望在里面。公司信任你能够适应自己的岗位,并且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能力,来促进工作的开展和整体效益的提升。这种信任是一种团队对个人的信任,一名员工之所以能够运用公司的资源来工作,其基础就是这样一种信任。

    员工对企业信任的回报,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企业交给自己的任务按要求完成好。一名员工选择了进入这家公司,也就选择了接受这家公司的信任,同时也意味着要对公司信任做出承诺——认真履行自己作为员工将工作按要求做好的职责。履行这种承诺是对一名员工的基本要求之一。

    做好工作的100分仅仅是成功的起点、战胜对手迈出的重要一步,二者远远不是成功工作的全部。当今世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有的企业都在力图推出最好的一面,所有不甘落后的员工都会为了自己的团队而高标准地工作。要成为优秀者中的一分子,要真正地为公司和团队赢得竞争,就必须做到100分之外的20分,这20分便是专业精神的秘诀。

    美国波音公司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商。这两家公司一样的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同时都是实力雄厚、提供最优质服务的国际性大公司。这样的状况使得它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异常激烈,并且让客户难以选择。

    一次,利比亚国家航空公司需要采购一批大型客机。利比亚选择这两家公司作为投标对象。两家公司都提出了极其诱人的条件,在行内人士看来两家公司的条件都已经无可挑剔。但是,利比亚最终并没有两家都接受,而是选择了空中客车。

    原因很简单。代表空中客车公司去利比亚竞标的员工们一直在思索着怎么样才能战胜对手,虽然公司本身已经提出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做出了很多接近完美的努力,但是还能不能在这样的完美之上做进一步的努力呢?一个真正追求卓越的员工团队是不会没有收获的,他们发现,利比亚国航采购的飞机中有一部分需要在沙漠中飞行,起降的机场都在沙漠中。而在沙漠中的飞行服务和一般地区虽略有不同的,但也可以用一般的情况将就,而且利比亚国家航空公司没有对此提出要求。

    但是,空中客车公司的员工们没有将就的想法,他们追求的是真正完美的服务与品质。这些员工立即将这一情况向空中客车总部作了汇报,并提出了他们的建议——改进售出飞机的部分性能以使飞机能够适应利比亚有部分飞机要在沙漠地区飞行的要求。空中客车公司立即对这个汇报作出了回应。

    最后,波音和空中客车向利比亚国航各自提交了一份出色完美的销售方案,然而,空中客车公司的方案却因为员工完美之上的20分的努力而变得更有吸引力。这使得利比亚国航大为感动,不久便与空中客车签订了购买合同。员工100分之外的努力就这样为公司赢得了巨大的利益。

    当你以100分为起点,在此基础上再注入额外的20分,你的专业精神在企业中就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你的工作也达到了出色的一步。

    拖拉和逃避是一种恶习

    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用于欺瞒的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拉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个员工一旦开始遇事拖拉,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拉的唯一良方就是行动。当你开始着手做事任何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没有天生的懒人,人总是期望有事可做。

    懈怠会引起无聊,无聊也会导致懒散。相反,工作可以引发兴趣,兴趣则促成热忱和进取心。

    克莱门特·斯通曾说:“理智无法支配情绪,相反行动才能改变情绪。”选定你最擅长、最乐意投入的工作,然后全力以赴付诸行动!

    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们认为自己骗得过别人的眼睛,其实,他们是在愚弄自己。上司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或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细节,但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很清楚,努力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玩世不恭的人身上的。

    如果你永远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就会赢得器重,同时也会获取一份最可贵的资产——自信,对自己以所拥有的才能赢得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器重的自信。

    任何人都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收获的成果取决于一个人努力的程度,没有机缘巧合这样的事存在。

    习惯性的拖拉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拉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拖拉是对生命的挥霍。拖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拉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拖拉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要付出劳动,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有些人却深陷“激战”泥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

    拖拉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则是优柔寡断,何况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拉,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往往在事情的开端,总是积极的想法先有,然后当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就马上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克服拖拉的习惯,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这种把你应该在上星期、去年或甚至十几年前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习惯,正在啃噬你的意志,除非你革除了这种坏习惯,否则你将难以取得任何成就。

    有许多方法可以克服这种恶习:

    第一,每天从事一件明确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别人的指示就能够主动去完成;

    第二,每天至少找出一件对其他人有价值的事情,而且不期望获得报酬;

    第三,每天要将养成这种主动工作习惯的价值告诉别人,至少要告诉一个人。

    如果你想规避某项杂务,那么你就应该从这项杂务着手,立即进行,否则,事情还是会不断地困扰你,使你觉得繁琐无趣而不愿意动手。

    要想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拖拉和逃避的恶习是非革除不可的。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一个人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是决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很多人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遇到的问题开脱,并养成习惯,这是很危险的。

    当人们为不思进取找借口时,往往会这样表白:他们做决定时根本就没征求我的意见,所以这不应当是我的责任;这几天我很忙,我没有时间去做;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做这项工作;我们从没想过赶上竞争对手,在许多方面人家都超出我们一大截……如果养成了寻找借口的习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开脱。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每个人都努力寻找借口来掩盖自己的过失,推卸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

    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从不在工作中寻找借口,他们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完美,而不是寻找各种借口推脱,他们总能出色地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替上级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尽全力配合好同事的工作,从不找任何借口推脱或延迟。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做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失败的借口有很多,成功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达到目标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因此,若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了问题,我们不要总是千方百计寻找一些主观或客观原因。要知道,当我们为自己的行为找出各种借口时,我们的事业正在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

    寻找借口意味着对所做事情的拖延和放弃。它会让我们失去别人的信任,在对企业忠诚方面,除了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之外,还应该具有对企业发展密切关注的素质,不管领导在不在场,都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这样,才算得上一名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

    只有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不为失败找借口的人,成功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首先要学会服从。当接到任务时,无条件服从,是我们远离任何借口的良好开端。服从意味着放弃个人主义,用企业精神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只有怀着对企业的忠诚、敬业,才能让服从成为一种习惯。其次要立即行动。克服借口带来的拖延恶果,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行动。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找借口上,不如立即采取行动,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明日事今日思”。第三,要主动承担艰巨的任务。承担艰巨的任务是锻炼自己能力最难得的机会,这不仅需要迎难而上的勇气,还需要我们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执行能力。

    不要让借口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搬开那块绊脚石吧!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去,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没有借口,失败也没有借口,成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我们都曾经看到这类不幸的事实:很多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他们工作,他们奋斗,他们用心去想、去做……但是由于过程太过艰难,他们越来越倦怠、泄气,终于半途而废。到后来他们才发现,如果他们能再坚持久一点,如果他们能看得再更远一点,他们就会获得成功。

    凡是怀着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抱着一往无前气概的人,不但能引起别人的敬佩,同时也能获得别人的崇拜。因为人们知道,凡持这种态度的人多属胜利者,他的自信一定是意识到他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事业。

    拥有专业精神的员工,要能够养成拒绝借口,养成勇于决定的习惯,那么在需要决断时一定能运用最聪明的判断力,而工作也会越来越出色!

    责任胜于能力

    人可以不伟大,也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信念。

    责任让人坚强,责任让人勇敢,责任也让人知道关怀和理解。因为当我们对别人负有责任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承担责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扛起它,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将是问心无愧的。无论你所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能认真地、勇敢地担负起责任,你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尊重和敬意。有的责任担当起来很难,有的却很容易,无论难还是易,不在于工作的类别,而在于做事的人。只要你想、你愿意,你就会做得很好。

    当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内心的梦想,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和人生境遇时,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要学会从责任的角度入手,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精神,因为这才是成功的最佳方法。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伟大的工程都始于一砖一瓦的堆积,任何耀眼的成功也都是从一跬一步中开始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功之前所做的一切琐碎工作,都很容易让人厌倦。但是,这一砖一瓦、一跬一步的累积,都需要我们以勇于负责的精神去一点一滴地完成它。

    那些不能理解这一点的人,十分不幸地陷入了对自己危害极大的误区。他们不受约束,不严格要求自己,也不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面对一切岗位制度和公司纪律,都在内心深处嗤之以鼻,对一切组织和机构中的岗位制度都持抵触情绪和怀疑态度。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动辄以潇洒为借口,以玩世不恭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对自己所在机构或公司的工作报以嘲讽的态度,稍有不顺就频繁跳槽。这样的人,老板或上司稍加疏忽便自我懈怠,自甘堕落。他们在团体中,如果没有外在监督,根本就没法工作。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推诿塞责,故步自封。任何工作到了他们的手里都不能认真对待,以至年华空耗,事业无成,又何谈什么谋求自我发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改变自己的人生境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呢?

    一个人即使生下来就是老板,十分幸运地拥有自己的事业,也要对自己的事业认真负责,才会有前途。更何况,大多数人都是从职场生涯中开始,奠定自己事业基础的。只要你还是公司的一员,就应该抛弃借口,丢掉脑中消极懒散的思想,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以勇于负责的精神去面对自己的工作,时时处处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老板所承受的压力考虑一下,那么,你将会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成长为一个真正具备勇于负责精神的员工。这样,才会被老板或公司视为支柱,继之而来的是全面的信任,并获得重要的职位,面对更广阔的工作舞台。这时候,自己的事业也就指日可待、胜券在握了。

    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回报的,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条件是你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工作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

    人生中许多人之所以一生一事无成,皆因为在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中,缺乏对勇于负责这种精神的理解和掌握。他们常常以自由享乐、消极散漫、不负责任、不受约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结果,沦落为生活中的失败者。

    改变态度,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精神,这样你将会产生出无穷的力量,去为自己的梦想和事业努力奋斗。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角色饰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对责任的完成。正是责任,让我们在困难时能够坚持,让我们在成功时保持冷静,让我们在绝望时懂得不放弃,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别人。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放弃承担责任,或者蔑视自身的责任,这就等于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设路障,摔跤绊倒的也只能是自己。

    实际上,当一个人怀着宗教一般的虔诚去对待生活和工作时,他是能够感受到责任所带来的力量的。

    善于管理时间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是一种相当宝贵的资本。在某些情况下,时间资源所获得的收益比资本和劳动力两项资源所获得的收益要大得多、重要得多。很多企业正是由于对时间不够重视,行动迟缓,与商机失之交臂,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对于员工来说也是如此,一个不会管理时间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

    一名员工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就必须善于利用自己的时间。对时间的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员工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会合理地使用时间,计划再好,目标再高,能力再强,也不会产生好的结果。不懂得利用时间的员工就是最无能的员工,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企业的财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必须养成严格遵守时间的习惯,必须按时完成任务,改变对时间的漠视态度。员工不应被动地被时间牵着鼻子走,而应主动地把握时间、规划时间、管理时间,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更大的效用。

    不会有效利用时间的员工是最令人讨厌的。一家全球500强之一公司的老总就曾说过:“我不喜欢看见报纸、杂志和闲书在办公时间出现在员工的办公桌上。我认为这样做表明他并不把公司的事情当回事,他只是在混日子。如果你暂时没事可做,为什么不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事呢?”

    会不会利用时间,不是单纯地看某个人在工作时间内是不是忙个不停。很多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的人的工作绩效并不突出,有些还相当低。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瞎忙”。有效地利用时间绝对不是“瞎忙”,而是高效率地利用时间,使每一分、每一秒都产生最大的效益。

    企业最欢迎这样的员工:他们永远准时,从不忘记要办的事情;总是能够按事先计划的步骤,如期甚至提前完成工作;事事都办得很完美,总是轻松无比。他们并没有超出常人的能力,他们只是懂得时间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美国某大公司的董事长赖福林就是一个有效利用时间的能手。他每天清晨6点之前准时来到办公室,先是默读15分钟经营管理类的书籍,然后便全神贯注地思考本年度内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以及所需采取的措施和必要的制度。接着开始考虑一天的工作,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他把本日要做的事情一一列在黑板上。之后就在去餐厅与秘书一起喝咖啡时,把这些考虑好的事情——小至职工的孩子入托,大到公司的大政方针和计划——所有他认为重要的事情都一起商量一番,然后做出决定,由秘书具体操办。赖福林的时间管理法,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推动了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能不能管理时间,关键在于会不会制订完善的、合理的工作计划。简单地说,工作计划就是为自己制订一个工作时间表:某年某月某日要做什么事;哪些事先做,哪些事后做,哪段时间内以哪些事为重点;安排哪些时间做什么事,等等。真正会利用时间的员工,不是把大量时间花于忙乱的工作中,而是用在拟订计划中。能干的员工,用很多时间去周密地考虑工作计划——确定完成工作目标的手段和方法,预定出完成目标的进程及步骤。不但在年初这样做,在动手做每件事时也要思考一番。大的目标有大的计划,中等程度的工作有中等程度的计划,小的工作则有小的计划。总之,大事小事,都要事先周密考虑。一旦考虑出完整的计划,执行起来就很顺利。表面看来,做计划和考虑问题的时间占用得多了,但实际上,从总耗用时间量来计算,却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充分利用了每个单位的时间。

    着名的80/20定律告诉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把这个定律融入到工作当中,对最具价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时间,就可使自己避免陷入“瞎忙”的陷阱。“分清轻重缓急,设计优先顺序”,这是管理时间的精髓。

    有计划地利用时间,并不是要求员工额外地增加工作时间。有计划地利用工作时间,关键是合理地安排最主要的工作和处理最关键的问题。这些工作和问题,只要安排得适时和得当,就会像机器的主轴带动整个机器运转那样,促使其他的事情按时完成。

    美国的管理学家唐纳德·C·伯纳姆在他的名着《提高生产效率》中,提出了提高效率的三原则,即当你处理任何工作时必须自问: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能不能用简便的东西代替它?这三个原则对我们管理时间来说,应该是可以借鉴的。

    要想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可以按照下面几点去做:

    (1)分清主次,有计划地做事。对一天的工作,要先进行整理,看看哪些是既重要又紧急的,哪些是重要而不紧急的,哪些是不重要而紧急的,哪些是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分清事情的主次,该先做哪件事,后做哪件事,做到有的放矢,从容不迫。

    (2)正确处理突如其来的杂事。对待突然插过来的无关紧要的电话、突然出现在桌上的文件等杂事小事,要敢于说“NO”,或者将其暂时放到一边,别打乱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计划。

    (3)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做事。在同一时间段里,把几件事情的发生地点都圈在同一区域内,尽可能搭顺风车,也可以利用别人提供的机会,如搭客户A的车去见客户B,少走弯路,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

    (4)专事专办。在做一些重要而棘手的事情时,专门设立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要避免打扰,更不能改变初衷去做别的事。

    (5)事情总要一件一件地做。先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然后再去做下一件事,这样才能保持头脑清醒。

    (6)充分利用时间,使每一分钟都有所收益。还要学会与浪费时间的人划清界限,有些人总是整天无所事事,参与他们的无聊对谈,就休想成为一名有效利用时间的高手。如果有人找来,希望和你聊上一阵,可以直截了当地拒绝他,让他明白现在不是闲聊的时间。

    美国一家着名的管理顾问机构经过调查发现,企业员工之所以感觉到时间紧张,主要就是浪费太多时间在下列三方面:打电话;开会;处理信件。很多时候,这些事情并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对目标的完成也没有多大的助益。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在这些事情上投入的时间,把时间用到解决更重要的问题上去。

    在处理电话时应简短扼要,不要在电话中扯上与主题无关的事情,养成能在3分钟内把问题解决并挂掉电话的习惯。

    在参加会议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发言必须简短,内容必须充实,会议必须做出“结论”,不能无果而终。参与会议的每一位成员,必须一方面缩减会议发言的时间,一方面要有实际的工作汇报,不能使会议流于形式。

    在回复信件时也应尽可能简短扼要,不要拖泥带水。关于简短扼要,丘吉尔给出了一个标准:“不能在一张纸的范围内把想表达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的,就不能算精简扼要。”这个标准,可以作为处理信件时的参考。

    此外,善于管理时间的员工总是能够给自己留下处理意外事件的时间。尽管火车、飞机、公共汽车、轮船等都依时间表运行,但依然会有意外发生。同样的,意外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为意外事件留时间是很明智的。

    聪明的员工有三个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的方法:第一,每件计划都留有多余的预备时间;第二,努力使自己在不留余地,又饱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预计的工作;第三,另准备一套应变计划。

    掌控自己的时间

    管理学大师海德·塞弗说:“不能掌控时间的人,到头来将一无所获。”一个连自己的时间都无法有效掌控的员工,其工作必然是无效的。

    作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电力公司的总经理,卓列克管理着手下5千多名雇员。卓列克常常认为:即使与资本和劳动力这种两大公认的资源相比,时间依然是不能替换的。

    卓列克回忆自己从事企业管理的多年经历,总结出了经验:人们学会了管理一切资源,只有时间除外。这无疑是影响了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首要障碍。其次是人们常常倾向于做那些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再者就是一些漫天而来、毫无价值的文件,这些文件正在吞没每个人的时间和效率。因此,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去拣选文件,并坚持简化文件处理。

    卓列克和大多数成功经理人的经验告诉人们:提高工作的效率既要有效地利用资本和劳动力,又要重视并且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就像穷人抱怨钱不够花一样。每日忙得脚不沾地任时间宰割,不能发挥时间效率,会让你成为时间上的穷人。金钱失去尚可再得,而时间丢失却是千金不换的。

    我们不妨在时间掌控的方式里加入一些经济观念,你会发现管理时间与理财是一样,仅仅将所有工作罗列出来,再一一完成是远远不够的。

    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在时间的掌控上也有“二八定律”:80%的收获来自20%的时间,80%的时间创造了20%的成果。管理学家的忠告是:“将时间用在那些让你真正感觉快乐、成功和满足的事情上,而不要让枯燥、低效的例行公事占据你时间的绝大部分。”

    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大的成绩,你就需要抛开那些低价值的活动,将你的时间花在高价值的活动上。低价值的活动包括:别人希望你做的事,千篇一律、例行公事的事,所花费的时间远远超出你的预计但还是没有完成的事,枯燥乏味的事,还有你并不擅长的事。而高价值的活动则包括:关于你人生重大目标的事,你一直想做的事情,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事。

    上天给我们最公平的东西是时间。相同的时间资本,如果两个人有差不多的起点和资质,一个人工作时间比另一个人长,绩效却没有另一个人高,那么就有可能是在时间运用上出了问题。我们不该忘记,在许多因素不可控制的条件下,只有时间是自己可以真正牢牢掌握的。

    时间未必是金钱,但时间组成了生命。确切地说,我们要掌控的其实不是时间,而是我们的生命,我们必须要将时间的掌控提升到掌控生命的高度。

    判定时间的掌控是否有效的关键是,你是否将自己每分每秒的生命都用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如果你现在所做的并非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那么其他的所有努力都属白费,因为如果走错了路,就算拼命跑又有什么用?

    有的人觉得自己沟通能力差,于是就参加沟通技巧训练的课程;有的人觉得自己自信不够,就去参加一些自我激励的课程;有的人认为自己领导力需要提升,就去学习如何提升领导力……诚然,学习的心态是值得赞许的,可是,如果你走错了路,所有这些努力都只能让你错上加错。

    世界上到处充斥着失败者,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们在极其盲目的状态下选择一份职业、一个公司、一个老板,干着和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完全不相适应的工作。自然无法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更不会从中获取快乐,结果就是一次次地跳槽、一次次地被解雇。也有很多人为了经济上的稳定,而宁愿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那些事业有成、生活快乐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研究发现,有90%的人不清楚自己一生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忙来忙去究竟要到哪里去,如同水面上的浮萍一样,糊里糊涂地过了一生。

    显而易见,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就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行动,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也就是说,是我们的目标造就了我们的人生。

    除了目标明确,把低价值活动和高价值活动分开,在保证必须完成工作的同时,把时间资本投入到高价值活动中之外,专家还建议,对时间的掌控与理财一样,做到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挤时间”。尽量利用零碎时间。比如利用等车、坐车的时间读报纸,睡觉前的空闲看书,散步时与友人讨论一些问题。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是善于开发时间资源的能手。

    “节流”就是“省时间”,列出一张时间“收支表”,把每天的日程记录下来,全面评估时间的使用情况,删除那些不必要做的事情。然后,再把时间进行计划管理,分成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块进行合理安排,切实达成每日的目标。

    许多员工不喜欢做计划,他们的口头禅是“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但研究表明,做计划仍比不做计划要好。把时间管理养成为一种习惯,加快速度,提高效率观念,自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掌控自己的时间,远远胜于掌控金钱。任何一个想干一番事业的员工,都必须明了时间的重要性,学会掌控时间,利用时间。

    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对于专业的员工来说,正确的时间,就应该出现在正确的地方,面对正确的对象,做正确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是专业员工高效率工作并获得成功的根本。

    所谓的错过,就是没有在“保质期”里消化该消化的东西,就是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如果是买一袋牛奶或者一块蛋糕,绝大多数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及时地消灭它们,以免过期,但遗憾的是,在人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人们却未必这么理智和积极。

    就像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有缘的人,总是在花好月圆的时候相遇,在正确的时间里,明白应该明白的事,不多也不少,不早也不迟,才能在正确的时刻,说出刚好的话,结成好的姻缘,而无缘的人,就总是要彼此错过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由于自己没有把握住正确的时间,而错失机会。

    例如,一些大学生在即将走上社会时,才发现四年来很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认真地学好自己的专业,也没有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由于本专业学得不好,又没有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对工作的事情没有把握,感到很迷惘。由于未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他们错过了人生最具意义的起点,此后他们也许需要补很多课,才能赶上那些有效度过大学生活的人。往往是,在大学里错过的一年,走上社会后可能要很多年才能“补”回来。

    生活是无情的,你错过了,就要付出代价,小的代价是东西过期,大的代价是蹉跎岁月,是与真爱擦肩而过。为了不错过,就要有一双明亮的眼,有一颗积极的心。

    看足球比赛,我们会发现,最优秀的射手就是最善于捕捉战机的人,他们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上。同样的,在正确的时间抵达正确的地点也是所有新闻记者永远要面对的挑战。这也是那些优秀记者往往可以胜任多种工作的原因,因为无论是在政坛,还是在商海,他们都善于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做正确的事情。

    太阳公司的创始人萨姆·菲利普斯的“运气”实在是很好,他“碰巧”在一个正确的地方(田纳西的孟斐斯)、正确的时间(战后的繁荣期)遇见了该遇见的人(猫王),这使他得以在孟斐斯录音服务部的基础上一举成为美国国内数一数二的娱乐业大亨。其实,在所有遇见“猫王”的人中,都有同样的运气,但并非都有同样的眼力,是菲利普斯而不是其他人意识到“猫王”的价值,提前发掘了这座“金矿”。

    在香港,人们对李嘉诚的崇拜几乎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李嘉诚就是成功的化身,他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秘诀,并有着令曾与他共过事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李嘉诚的“运气”也确实不错:从1980年到1997年,香港当局出台了限制供给新建筑用地的政策,致使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李嘉诚也由此富上加富,他在港口和集装箱业务方面同样也大获成功,并直接带动香港成为国际贸易枢纽。但运气远远不能说明问题,当时,有许多人和李嘉诚有一样的运气、机会。但只有李嘉诚成功了。因此,确切地说,是因为他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地点,并做了正确的事情。

    懂得了珍惜目前的机会,有了预见力,似乎还不足以取得成功,因为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并非只有你一个,一个员工要想在这个资源稀缺的时代胜人一筹的话,就必须像优秀的记者一样,抢先到达正确的地方。

    在美国,迁徙简直就是一种魔法,它使美国人对无限机会和最终成功保持极高的希望,这一点在西进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的情况是,广袤的西部在等待着开发,它属于最先到达的人。为此,人们都拼命地向前赶,因为如果你不能赶在别人前面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将来就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土地和资源供你开发,让你拥有了。

    那个时期也是美国公路和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人们热心道路建设,是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即使不能成为第一个,也要尽快到达那里,因为除了土地还有别的机遇。这也使得汽船、大篷车等交通工具被迅速发明和普及了,整个国家都被带动了起来,成为了一个快节奏、不甘人后的极富现实主义精神的国家。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并成为美国社会始终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

    拼命赶也是新经济的特征。在IT业中有句很有名的话,那就是“你必须做前三名,否则你便没有什么机会”。我们看到,在这个业界中,无论是经营思路的变化,还是技术的更新,都在飞速地进行着,因为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在努力成为第一人,最起码也要成为前三名,以便在大部队还没有涌到的时候占据有利地形。今天的英雄如果不能快马加鞭,明天就会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正是因为意识到抢占有利位置的重要性,现代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表现出一种锦标精神,为了成为前三名而不遗余力,因为经济学家已经测算出,在几乎所有领域,20%的人分享着80%的利益,而在个别领域,5%的人甚至占有着95%的利益。

    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自诩自己是一个在正确的时间,出生在正确的地点的人。他很庆幸自己出生在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得以经历美国史上最强盛的一段时期,能够恭逢其时,得到了那么好的机会发展,而如果是出生在别的地方或是诞生在17世纪的话,那么他就可能什么也不是。

    全球会员制仓储店鼻祖普尔斯马特的经营理念是:“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只提供正确的商品”,不让顾客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堆里浪费时间,只提供同类商品中最好、最经济的商品。

    “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的确应该成为员工的专业追求!

    时刻与企业价值观保持一致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成员所追求的固有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的综合,它是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应对挑战的力量源泉,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步建立自己的企业价值观念,并成为所有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体系。

    1.企业价值观是吸引力和向心力

    企业价值观最大的作用便是强调企业目标和企业成员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群体成员的信念、价值观的趋同,强调企业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企业对成员的向心力。

    企业价值观好比方向盘,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员工就追寻什么。

    一种价值观可以长期引导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自觉努力,使之向着企业有利的方向进行。此外,企业还可以直接引导员工的性格、心理和行为,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引导员工为企业发展而努力。

    2.企业价值观是一种强力粘合剂

    企业价值观以种种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融合人们的理想、信念、作风,培养和激发人们的群体意识。在特定的信念氛围之下,员工们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产生出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以及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整个企业联系起来,从而使企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出巨大的整体效应。

    3.企业价值观是无声的号令、无形的管制

    人们都生活在某一信念之中,接受价值指令而不能脱离价值规范。如果有人与自己的价值群体背道而行,那就会成为“价值异类”而被企业抛弃。

    诸如世界500强这些目光远大的公司几乎都严格地维护着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为之打造坚实的基础,不随时代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有些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甚至已原封不动地保持了100多年。目光远大的公司的基本目标——存在的目的——可以连续几个世纪作为公司的指路明灯。这些公司在严格维护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表现出一种推动进步的强大动力,这种动力使它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4.认同公司价值观是创造卓越业绩的前提

    只有把自己和企业的价值融为一体,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员工,才能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因此,培养自己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对员工而言是相当重要和必要的。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在以下几方面和企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首先,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对自己所认同的东西会产生极大的热情。管理学则进一步强调,人只有在为自己所认同的目标工作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间,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其次,增强对企业的信任感。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没有一个人能够孤立的生存,他必须依托一定的组织,归属于一定的集体,这样才能满足其精神、物质、心理和社会的需求。而对组织团体的选择,取决于人们对它的信任度。企业是员工的工作场所,这就为它成为员工所依托的归属的组织提供了可能。

    第三,培养自己对于企业的自豪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值得自豪的地方,并以此为荣。当一个员工乐于在他人面前眉飞色舞地介绍自己的公司如何不同凡响时,可以说他的价值观已经和公司的价值观密切地融为一体了。这种“值得骄傲”的企业形象,一方面可以有力地促进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员工成为企业正面宣传的重要媒介,同时可以证明员工作为“人”的价值。

    总之,只有当一个员工和企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并完全融为一体的时候,员工的潜能才会发挥到最大值,才能创造出奇迹。

    要做就做到最好

    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到最好,这样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能做多好就做多好,不断地挑战自己,这样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调动自己的一切能量。

    人类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在我们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本性。

    不要总说别人对你的期望值比你对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个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误,那么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借口,承认这并不是你的最佳程度,千万不要挺身去扞卫自己。当我们可以选择完美时,却为何偏偏选择平庸呢?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是一句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其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

    在某大型机构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上,有句很让人感动的话。那句话是:“在此,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如果每个人都照此实践,无论做任何事情,都竭尽全力,以求得尽善尽美的结果,那么人类的福利不知要增进多少。

    人类的历史,充满着由于疏忽、畏难、敷衍、偷懒、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粗劣的工作,就会造成粗劣的生活。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做着粗劣的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所以,粗劣的工作,实在是摧毁理想、堕落生活、阻碍前进的仇敌。

    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以做到“尚佳”为满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他绝不会成功。要实现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时候,抱着非做成不可的决心,要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而世界上为人类创立新理想、新标准,扛着进步的大旗,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就是具有这样素质的人。

    有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

    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极其低微的位置上,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己全部的智力,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来,就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使自己有发挥本领的机会,从而满足心中的愿望。

    做完一件工作以后,应该这样说:“我愿意做那份工作,我已竭尽全力、尽我所能来做那份工作,我更愿意听取人家对我的批评。”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在工作中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己只做到次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只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每个员工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应该永远带着热情和信心去工作。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都可以出色地完成工作。这也是具有专业精神员工之所以优秀、之所以绩效高的最根本原因。

    因此,永远不要把“要我做”当作工作的前提,高绩效最喜爱“我要做”的那类人,并乐意为其效劳。鉴于此,你必须像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那样,发扬主动率先的精神,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无论面对的工作多么枯燥乏味,“我要做”的主动精神都会让你取得非凡的业绩。

    但“积极主动”不是某些人所理解的强出头、富侵略性或无视他人的反应。积极主动的人反应更敏锐、更为理智、更能切合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只有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积极主动取得好的结果。

    为了使几亿印度人民脱离殖民统治,许多印度议员纷纷谴责英国奴役印度人民。但印度圣雄甘地却未加入到奔走呼吁的队伍。他认为暴力反抗对于拯救人民是无益的,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非暴力不抵抗”,抵制英货,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表面上看,那些奔走呼吁的议员似乎更积极,但实际上他们并未抓住问题的症结,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只有像甘地那样掌握问题的症结并积极地采取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积极主动”要落实到行动上!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均将“积极主动”灌注于工作的点滴之中。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工作能力才日强一日,工作业绩才得以不断提高。总的来说,思想上的积极主动落实到现实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动熟悉公司的一切。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公司目标、使命、组织结构、销售方式、经营方针、工作作风……主动使自己像老板一样了解所在的公司,可让你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采取的行动更准确,效果更出色。

    第二,不等待命令。如果你习惯于“等待命令”,首先,就会从思想上缺乏工作积极性而降低工作效率;其次,你还会养成“有所为而为”的工作态度,或者只做你喜欢的工作。一个人一旦被这些思想左右,任何时候他都很难要求自己主动去做事。即使是被交代甚至是一再交代的工作,他也会想方设法去拖延、敷衍。事实表明,“等待命令”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平庸的结局。

    第三,工作时不要闲下来。工作中不让自己闲下来,主动找点事做,你就能更加完善自己,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每当完成一项工作时,总去翻工作日记,问自己是否所有的目标都已达到?有什么项目需要加上去?还需要向别人学习什么,以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扩大和充实?总之在任何闲暇的时候主动处之,你就能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第四,主动做分外的事。许多着名的大公司认为,一个优秀的工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不仅仅是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项目,并主动完成它,还应该主动承担自己工作以外的责任。

    比尔在一家商店工作时,一直自我感觉很好。因为他总能很快做完老板布置的任务。一天,老板让比尔把顾客的购物款记录下来,比尔很快就做完了,然后便与别的同事闲聊。这时老板走了过来,扫视了一下周围,然后看了一眼比尔。接下来老板一语不发地开始整理那批已经订出的货物,然后又把柜台和购物车清理干净。

    这件事深深震动了比尔,他瞬间发现自己一直以来是多么的愚蠢,他明白了一个人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应该主动地再多做一些,哪怕老板没要求你这么做。这一观念的改变,使比尔更加努力地工作,他由此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工作能力突飞猛进,最终比尔成了公司的副总。

    第五,主动提建议。也许你的老板或同事的某种处理事务的方式的效率不高,而他本人并未察觉或不知如何改进。这时,如果你有好的主意,就应该主动地提出来。主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不但可以为你赢得好人缘,更有利于你与同事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推动整个组织绩效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主动了解和学习公司业务运作的经济原理,为什么公司业务会这样运作?公司的业务模式是什么?如何才能盈利?……主动关注整个市场动态,分析竞争对手的错误症结,可以避免思维的固化,从而提高你的工作能力。

    要想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就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品质,这种积极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时一事,你必须把它变成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只有时时处处表现出你的主动性,才能获得机会的眷顾,并最终成就卓越。

    重视务实执行,不尚空谈

    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员工,应该对老板或上级的托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落实到行动上去完成它。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专业的员工,就应该将自己的工作落实到行动上,去做一个不尚空谈的行动者。

    作为企业中的成员,不管是领导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员工,都知道只有脚踏实地去做才能获得成功,说得再好,如果不付诸行动,成功始终遥不可及。因此,专业的员工,在工作中应该杜绝一些空虚的口头谈论,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用自我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创造自我的职场前程。

    凡事只有去做,才能达到自己想拥有的结果,说得再好也没有实际作用的。动手去做,永远比说空话更有影响力,能使人信服,从而使整个企业形成一个团结一致,朝共同目标前进的团体,才能更加快捷地登上企业、个人的金字塔。

    可是在现实中,往往是语言的巨人居多,真正能说到做到,实际去做的人很少。说得再好永远不如实际去做,这不仅是对领导管理者的要求,同样是一名卓越的企业员工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就是说,无论你在企业中所处的是什么位置,你要做出成绩,独一无二的法门便是做,而不是说。

    当盖尔·塞托受雇担任多伦多盖普公司的助理经理一职时,她注意到公司的标准政策和程序手册内容极不全面,几乎连一家普通商店日常事务的一半都覆盖不到。盖尔于是主动编写了一本简明扼要的训练手册,供那些盖普商店的经营者作为日常业务的快速指南。后来,加拿大所有的盖普商店都采用了盖尔编写的训练手册。自那以后,管理层为盖尔提供了更多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她不久便获得了提升。

    凯瑟琳·贝茨在马萨诸塞州州政府工作。工作之余,贝茨研究了州政府的医疗规则和联邦公共事业部的工作指南,结果发现了一种能够让州政府获得更高比例医疗补偿的会计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马萨诸塞州政府每年可以从联邦政府那里多拿四亿九千八百万美元的补偿。因为她积极主动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努力,贝茨获得了一万美元的奖赏,以及州长对她的再三致谢。

    一位善于行动的员工,是这样描述自己的职责的:“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我有责任改变我自己以及我所在的公司和社会。这意味着我必须考虑到他人和我自己的各种行为与对策的长远后果。我必须努力争取双赢。我所在的公司把我看成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员工,一个能够大胆直言、提出问题和提供建议的人。虽然我正式的工作职责中并不包括这部分内容。我只能用实际行动来汇报我的公司,空谈没有任何意义。”

    作一个重视务实执行,不尚空谈的优秀员工,主动行动吧!不要以为管理层必定会了解某个糟糕的问题,从而会发出指令、采取措施化解问题。今天,在所有的商业领域,变化的速度都越来越快,管理层越来越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所有该做的事情。因此,消极地等待上司对某个问题的注意,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在冒失去顾客、失去你的工作、甚至损害整个公司的风险。

    让自己成为一个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能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这一切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空谈出来的。同样,你在做的过程中,其他同事会看到,你虽然没有要求其他同事像你一样去做,可是你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他们会自觉地以你为榜样,向你学习。

    行动速度决定工作成就

    立即动手是一个员工在公司中能够得以突出表现的必备素质。只有立即动手的人才能够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也只有立即动手的人才能够很快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

    拿破仑说过:“行动和速度是制胜的关键。”

    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有效率而且大量的行动而获致最优效果的。

    假如你拥有成功的环境,你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你拥有强烈的企图心,你的顾客服务做得非常的好,但假如你一天只拜访一个顾客,或是一年只有一个顾客到你店里来光顾,事实上你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英国十大首富成功秘诀》曾这样分析当代英国顶尖成功人士,该书指出:“如果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于深思熟虑的能力和高瞻远瞩的思想,那就失之片面了。他们真正的才能在于他们审时度势然后付诸行动的速度。这才是他们最了不起的,这才是使他们出类拔萃、居于实业界最高职位的原因。什么事一旦决定马上就付诸实施是他们的共同本质,‘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在思考与决定之后就应该勇敢地去做。

    作为员工,在工作中肯定会面临很多艰难任务或者难题。面对这些难题,一个人的心里肯定会闪出很多想法:害怕失败,害怕经验不足,等等。特别是作为新手,这样的想法将会更加普遍。但是,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必须抛弃一切恐惧和疑虑,立即动手去做。除了结果,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带来真正的影响,立即动手正是去获得结果的第一步。

    那就是海口饮料厂本来是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最后却成为了海南当地的明星企业。

    在王光兴就任海口饮料厂厂长之初,这个企业面临的是这样一种状况:产品滞销,资金呆死,生产基本停顿。王光兴给厂内的产品质检和研发部以及市场部的员工们下了一个命令:在15天之内改进主产品的原料结构,使之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口味,并做出全国的市场分析详细报告。

    15天!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面对这样的任务,员工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改造救活这个企业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算了吧,肯定会失败的;而第二个则是,立即动起手来,开始分析原因研究配方,开始调查市场,开始计划,并将这一切落到实处变成现实。很显然,海口饮料厂的员工们选择了后者。

    靠着这种卷起袖子干活的精神,他们在15天之后做到了王光兴所要求的一切。也正是靠着这样的精神,这个企业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由一个积压了800多吨产品的亏损企业变成了一个年盈利108万元的当地明星企业,企业资产比在他们开始行动起来做调查、研究之时增加了4倍。

    员工们后来回忆说,如果当时他们的犹豫真的超过了行动起来的决心的话,那么他们的企业永远不可能拥有后来的成功。面对困境和艰难的任务,如果不卷起袖子干活,这种困难就将会渐渐磨灭人的决心和意志,最后的结果就会是人的惰性使得任何美好的计划都功亏一篑。

    面对无数的计划和任务,与其过多地抱怨、害怕,不如将这样的时间用在积极的行动上。

    着名美国时间效率专家兰肯曾经这样评价:“面对任何任务,没有不可能完成的,没有特别可怕的,你需要的仅仅是开始做起来,这才是你最应该关注的。因为它将使你获得先机与继续行动的动力,而这样的‘仅仅做起来’也最终将带领你走向成功。”而另一位现代商业社会中的成功人士,英国迪阿吉奥饮料集团公司的创始人尤拉·霍尔这样对他的传记作者说:“在我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事情让我害怕去做,我首先想的是如何赶快开始,赶快将自己的想法变为实际的行动,这样我最终将获得我想要的一切。”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获得先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当一个公司、一个员工群体面对着挑战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不去无谓地浪费最初的宝贵时间!

    不用再犹豫,立即行动!

    工作没有完美的时候

    做到100分并没有做到你的全部。因为标准是没有极限与止境的。只有不断超越的人才有可能不断成功,追求完美,这是优秀员工应必备的专业特质。

    追求完美会让我们工作起来疲于奔命,似乎永远看不到最终的目标。可是它对职场中的人来说很重要,自我满足就意味着停滞不前,一旦一个人自以为工作做得很出色了,那么他就会故步自封,难以突破自我。

    一名员工在工作中的状况可以用“逆水行舟”来形容。任何人,只要他停止了努力,那么他也就停止了进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停止进步就意味着退步,他永远不可能达到成功与优秀那一天。

    要想做职场上的常胜将军,秘诀只有一条,那就是随时思考改进自己的工作。

    公司聘用员工来做好工作,但更重要的,是聘用员工随时去思考,运用员工的判断力,以组织利益为前提采取行动。所以,职场人士要时刻提醒自己,任何工作都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可能。

    有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很随意。有一天,他的老板直接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

    半个月后,他拿着做好的方案,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

    年轻人苦思冥想了好几天,修改后交上,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

    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年轻人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有了这次经历,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才能做好。这以后,在工作中他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然后再不断进行改善,不久他就成为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员,老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现在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了部门主管,他领导的团队业绩一直很好。

    这个例子可以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作做完了,并不代表不可以再有改进。在满意的成绩中,仍抱着客观的态度找出毛病,发掘未发挥的潜力,创造出最佳业绩,这才是现今优秀员工的表现。

    成功的职场人士都喜欢问自己:“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具有这样的问题意识,自然能够了解自己所欠缺的、不足的还有很多,从而想办法去改进。

    看起来质疑自己的工作并不难,但大多数员工并没有这样做。

    一位老板在他的回忆录上这样写道:“事实上往往有些员工接到指令后就去执行,他需要老板具体而细致地说明每一个项目,完全不去思考任务本身的意义,以及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我认为这种员工是不会有出息的,因为他们不知道思考能力对于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不思进取的人由接到指令的那一刻开始,就感到厌倦,他们不愿花半点脑筋,最好是能像电脑一样,输入了程序就不用思考把工作完成。”

    所以,不断思考改进是员工必须要做的事。

    在你对既有工作流程寻求改变以前,必须先努力了解既有工作流程,以及这样做的原因。然后质疑既有的工作方法,想一想能不能做进一步改善。

    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或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直接导致工作中漏洞百出。

    那么如何才能够克服这一点,以达到完美的境界呢?答案就是:没有止境的努力和不断的超越——因为标准没有止境。

    完美的标准就在于一种不断努力的过程。事实上很多人都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标准没有止境”这句话。他们在工作中认为,只要做到了工作的全部要求,做到了工作的100分也就是达到了完美的状态。完美其实不是一种最终的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向完美进发的人对自我永远都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中,他知道自己对于工作或者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即使自己在努力地按照要求来工作,但是这对完美来说还是不够,因为完美对应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在这样的人生境界中,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努力才有可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那种自满骄傲,或者说对于仅仅按照要求做到了100分就认为成功的想法,在这样的精神境界中是没有地位的。拥有这样的精神境界的员工不会自满与虚荣,而是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冲击,使自己在这样一步步的努力中获得对自我的不断超越,作出对团队的巨大贡献。卓越员工的心态始终是:不断地努力工作,以超越最好的工作业绩为目标;终身不断地学习以获得新的经验,体验新的人生境界;在工作中永远心怀谦逊。

    没有勤奋努力便不可能有完美。世界上无数的成功与辉煌的业绩都是在勤奋中获得的。

    着名的公众意见调查专家盖洛普与记者普罗克特在1986年完成了一个有关成功主题的广泛调查。他们用了极长的时间与列入“美国名人录”的名人面谈,这些名人成功的领域是各种各样的,几乎包括了商业、科学、艺术、文学、教育、宗教、军事等等的所有领域。

    所有接受采访者都同意,成功并不是由好运气或特殊才能带来的,而是通过极大的努力与坚定的决心取得的。他们一致认为真正的成功者是那些最配得到成功的人,每一个成功者都必须付出劳动的代价。没有止境的标准只有用没有止境的不断工作才能不断达到!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否做什么都力求最好,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绝对不会轻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就应该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这样,你才能成为不可替代的,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

    专业员工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的高矮肥瘦不会相差数十倍,人在工厂的劳动能力,也不会相差数十倍,但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是可以相差很大的,甚至可有天壤之别。有些人有经验、才智、信心和毅力,他们可以促使一些似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发生。有些人有经验和才智,却没有信心和毅力,或者是贪图安逸,既怕辛苦又怕失败,往往只是看着事情发生或改变。有些人没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和才智,当复杂的事情发生时,他们只会茫然不知。

    如果一个人只看见很多很多的问题,而不懂得把问题进行分析和组织,那么在他的脑海里只会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感觉困难重重,甚至觉得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永远也解决不完。而如果一个人能有层次地分析问题,便有机会指出重点并归纳其解决办法,再加上他的执行能力,便可以集合不同的人,有秩序地解决问题。

    企业经营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企业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员工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一个员工的智商再高,人际关系处理得再好,如果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也不会受到企业的青睐。

    企业的资源观认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只有通过稀缺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价值创造过程才能获得。传统的竞争优势如自然资源、技术、规模经济等,日益变得易于模仿。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人才的价值又体现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一个人才的竞争力必须表现为卓越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就是一文不值的。因此,好员工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结合企业的愿景、战略和岗位职能,运用观念、规则、工作程序方法等对客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了其工作绩效的高低。那些有很强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往往能够创造卓越的业绩,而那些欠缺这一能力的人则刚好相反。日常工作的种类繁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大的工作量完全取决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员工认为,解决问题是高层领导的事,自己只要做好执行工作就行了。事实上,即使是最基层的员工也不得不解决日常营运中的各种问题。比如,文件的处理、电话的接听、人员的接待、各种方案和书面材料的编写、事务的报告和传达、外围的调查、事件的调查与核实等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问题接踵而来而且复杂度不断升高时,能够系统地找出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解决问题。

    1.勇于主动承担责任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秘诀是,尽量多地承担工作,并真正投入其中,坚持不懈,迫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

    2.客观地审视自己并加以完善

    要想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首先正视自己。比如说对照自己做一番客观审视,分析一下哪方面还不错,哪方面值得注意。一定要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无须他人指正就能够进行自我完善。有发展前途的人是那些了解自己并能够正视自己的人。具有这样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步步提高。

    3.做好工作中的一件事

    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

    4.建立合理的思维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有的思维方式,作为一名员工,这种思维方式在工作中的应用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因此,员工建立一种合理的思维方式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所必需的。

    5.制定目标激励自己

    一名解决问题能力很强的员工,总是密切关注企业的经营方向,着眼于未来,确定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而为自己设定若干个小目标,并启发自己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员工工作中有目标,自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员工为自己树立一个工作目标,是发挥自己潜能、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6.勤于思考

    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的员工都特别善于思考。思考是成长的唯一方法。优秀的员工经常面对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成长,在思考中找到工作的方法,在思考中领悟工作的快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思考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好的员工必须做到认清事实,发现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否则,他的决策有可能变成不切实际的计划,其行为就会因“盲目”而失去意义。而这一切的后果,则会让工作进展的更加缓慢而且艰难,最终陷入失败的深渊。

    专业员工必须具备倾听的能力

    只有给别人机会,自己才能获得更大的机会。其实很多成功的人都首先是做一个倾听者,一个学习者;然后再做一个取长补短者。先给别人发言的机会,同时也就给了自己一个学习别人长处的机会。

    任何人都有可以值得学习的东西,而且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是你想象不到的。

    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或重视自己的愿望,而受到重视的最基本条件是愿意认真地倾听,所以当我们自认为是理解朋友的时候,先得问问自己:“我能专心地倾听朋友的话吗?”即使是一些平淡无奇的庸人之语,对说的人来讲,可能是重要的。

    愿意倾听别人,就等于表示自己愿意接纳别人,承认和重视别人。如果你能面带微笑,用一种专注而又迫切的眼光看着他,那会让人感觉你是欣赏他的。在这种氛围里,对方会充分地展现自己。如果一个人总善于让别人在你面前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那你定能主动、积极地做个好朋友,做个好领导。如果一个职员向你这个经理提建议,即使开始还有点紧张,但你的倾听会使他马上感到放松和自信。倾听是一种无言的信任。

    善于倾听的人总是善于理解和沟通的。当一个为成功而喜悦的人面对一个微笑着倾听的朋友时,他会感到这位朋友是理解他的,也是为他而高兴的。当一个因失恋而愁眉苦脸的人面对一个表情凝重而专注倾听的朋友时,他会感到自己的痛苦朋友能理解,虽然朋友没能提出如何重获爱情的好建议,但他已感到自己得到了一点心理依靠。倾听是一种愿意和朋友分担喜悦或忧愁的表示。

    做一个倾听能力的员工,可以让自己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即使你没有在企业中的其他部门工作过。

    做一个倾听能力者,并不说明你就不如别人,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到发言者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处,从而总结出更全局、有效地发言,同时对倾听者本人也是一种提高。

    成功公司的管理方式、制度,都能体现出公司在做员工的倾听者,主管在做属下的倾听者。会议上,主席很少在讨论的过程中发言,因为在讨论过程中的发言常常会影响到会议的结论。

    在微软,每个主管都会跟属下有一个“While One”。在“While one”的谈话中,主管跟下属很少谈工作,除非下属主动谈。主管在谈话的过程中,是在做一个倾听者,在倾听员工的倾诉。主管们更多的是希望听到员工的不满,因为微软相信,一个企业不可能十全十美,要想一个员工对企业各个方面都满意,那是不可能的,有不满那才是正常。微软希望员工把不满反映给主管,这样公司才能基业常青(Best to Last)地做下去。

    晶盟公司也在努力做一个员工的倾听者。

    晶盟给员工提供了很多发表意见的机会,比如意见箱、人资定期的意见调查表、品保的品管圈、提案改善等。

    善于倾听的人肯定是其他人成功或失败时首先寻找的对象,他们有话会对你说,有苦会向你诉,他们毫无顾忌地向你敞开心扉。丰田公司的全体员工平均每人一年要提出10个左右的建议,可以肯定丰田公司的经理们个个都是善于倾听的。

    每个人要做到善于倾听还得注意一些技巧。首先要流露出专注的神情,眼光当然不能东张西望,身体要朝着说话者略微前倾,手头的东西肯定是要放下来,如果不是什么忧伤之事,面带微笑是最好不过了。其次,在倾听过程中不能随意打断对方,要让对方把话说清,说完整。如果能在对方说的过程中不时地随内容的变化而相应有感情地“啊,嗯,嗬”几声,感觉会和谐许多。如果你是经理、领导,难免会有人来访或电话干扰,这时你得很抱歉地先说声:“不好意思,稍等一下。”

    另外,在倾听过程中能把重要的东西简单地复述一下,效果会更好。如果对方在描绘他的成功时说到“我花了整整18个小时才把这篇文章写好”,你能很惊讶地重复一句“18个小时”,不但不会让人感觉有打断之感,反而让人感到你完全体会到了他的艰辛。必要的复述是表示对重要内容的关注和理解。

    试着做一个有倾听能力的成功者,在家庭中、在工作中、在跟朋友相处中,即使在跟陌生人的偶然交谈中。试着去做一次,哪怕只有一次,也许你就会完全同意,作一次倾听者之后,你会喜欢上做一个倾听者!你就会想着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

    当你具备了倾听的能力,你就具备了成为一个多方面的专家的基础,因为你所听到的正是你所不知道和不了解的。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这对于你的专业精神将有很大的提高。

    专业员工必须具备说服的能力

    善于说服他人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素质。但这种才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多加练习方可应用自如。专业员工必须具备说服的能力,培养自己说服别人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一种综合的谈话能力,它在工作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在工作及事业上,能言善辩之人,可利用自己的口才来说服人,使业务顺利进行,事运亨通。一个出色的成功人士,说服别人的能力是他成功的必备条件。因此,提高自己的说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说话的内容是首要的。针对不同的说服对象,演说的内容应当不同,这就是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好处”,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反复从多侧面强调自己所能提供的“好处”,唯有如此,说服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说话时的神态、举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说服别人的时候,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十分的自信。当自信只有九分的时候,也应当表现出十分的自信来,否则,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可能说服别人?

    其次,应当注意目光的交流。在说服别人的时候,眼睛一定要与对方对视,目光应当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我的东西实在是太好了,如果你不接受,一定会后悔!面部的表情应当自然而略带轻松,显得胸有成竹。

    充分的准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作非常充分的准备,才能够胸有成竹,信心十足,才可能有一种感染人的气势。在准备的过程中,应当十分注意突出能够吸引对方的地方。语言要言简意赅,一个说话啰唆的人绝对不能很好地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对于商业界人士尤其如此,时间对于他们至关重要,所以越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就越能吸引他们。

    沟通之巧,在于练习。说服人的能力并没有什么大的窍门,只要多练习,多总结,就一定会取得进步。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会使得别人容易听从他的意见,而有些人,总是让大家很难受,即使照他的意见执行了,也感到不愉快。

    一般来说,如果你希望说服一个人,首先要从对方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你需要指出这件事情对企业来说利益何在,企业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得到什么样的发展,但是,不要去做一些很夸张的承诺,也不要老是企图用权势去压别人。即使你是优秀的员工,你也应该从原地做起,具备更强的专业说服能力。

    增强你说服能力的因素在于用数字说话、理性的思考,等等。如果有机会,多锻炼一下自己的说服能力。让别人心悦诚服地跟你走,总比命令别人跟你走要好。

    说服,是以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行动为目的的谈话活动。因此,说服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于引起对方的关注。

    说服的关键,在于帮助对方产生自发的意志。因此,说服别人不是为了使对方在理论上获得理解而进行的“解说”,也不是迫使对方在无奈之下付诸行动。

    总之,说服能力就是“什么人”,“说什么”,“怎么说”的综合。它是从“劝告说者的人品”、“说服内容的分量”、“劝告说者的应变能力”这三种要素的综合效果中产生的,不可能被某一种单一的技巧所替代。

    说服能力是专业员工必须具备的一种特质,要想在企业中站稳脚步,要想成功地说服他人,你必须具有专业的说服能力。在此基础上,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专业体现于细节中

    作为一名员工,要想赢得公司上下甚至包括客户在内的普遍尊敬,我们必须注重细节,因为我们的工作能力、专业水平、人格魅力都将通过一些具体的细节展示出来。

    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乔·吉拉德认为,做一个专业的推销者,人品比商品更重要,一个专业、成功的推销员必须具备一颗尊重普通人的爱心,而爱心来自注重每一个细节。注重细节使他创造了12年推销出13000多辆汽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都是用零售方式、一辆一辆地卖出去的。其中有一年他曾经卖出了1425辆汽车。

    一次,一位妇女来到吉拉德的汽车展销室,说想要一辆白色福特轿车,她刚去了福特车行,但那里让她过一个小时再去,所以自己先到这里看一看。

    吉拉德非常热情地微笑着欢迎她进来。那个妇女很兴奋地说,今天是她55岁的生日,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

    吉拉德立刻很有礼貌地祝她生日快乐,随后他向自己的助手交代了几句,便领着那位妇女从一辆辆新车前慢慢走过,一边看一边详细介绍。来到一辆雪佛莱车前时,他建议:“夫人,您对白色情有独钟,请看这辆轿车也是白色的。”这时,助手将一束鲜花交到了吉拉德手中,他接着把这束鲜花交到了那个妇女手中。

    那个妇女十分感动,最后,她开走了吉拉德店里的一辆白色雪佛莱轿车。

    乔·吉拉德的经历告诉我们,你的专业往往体现在微小的细节中,对细节的关注给他人带来的是一种体贴入微的舒服。

    一叶知秋,小中见大。失败常常从忽视非常细小的地方开始;成功则往往从重视做好每一个细节中获得。

    注重细节还要求我们从大局出发,识别诸多事务的轻重缓急。不要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人。

    我们不能只看到企业的一小部分,而忽视了整个企业的大局;也不能因为眼前的问题堆积如山,而忽略了与其他部门或其他工作之间的协调配合,否则将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一位新员工在工作中十分的卖力,也深得同事们的赞扬,但有一天其他部门交来了一份非常急的文件让他帮忙送,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工作,他拒绝了请求。站在个人的立场来看,他的做法是对的,但如果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他还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例如,他可以请示上司,把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先放一下,把那件急事迅速解决了,再接着干原来的工作。

    当我们视野开阔时,看问题就会更全面、更长远了,我们基本上能分析这个问题可能导致的各种结果,可以更好地协调好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当然,工作中我们更应该记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尽管我们看问题时必须站得高、看得远,但现实中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的小事情组成的,只有把一点一滴都做好了,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

    工作中,有些员工会觉得,日复一日地干一些简单枯燥的事情,整理一些琐碎的资料会很无聊。他可能因此而消极地对待工作,办事开始拖拉,因为他认为凭他的能力轻易就能完成,在最后时刻再干都不迟。

    但正是这些想法,使得许多优秀员工无法顺利完成任务或者惹下麻烦耽误事情。其实,只有在这些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考题”中顺利通过,我们才会不断得分,最终迎来职场生涯的辉煌。

    没有甘于平凡的精神、没有认真做好每一细节的态度,又怎么能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呢?要知道,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高手和企业成功的管理者,细节是你专业的最好体现。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随着竞争的加剧,专业管理会成为克敌制胜的利刃,而关注细节才能够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能够从我做起,关注企业、关注细节,共为企业长治久安而努力。

    不怕失败,执着探索

    害怕新竞争,不敢投身其中,是永远也无法掌握新的竞争规则的。争先恐后地踏入未曾涉足的领域,迎接逆境与失败,只有具备这种勇气,员工才有可能亲自开辟道路,找到全新的答案。

    在新竞争过程当中,开拓者的精神是最强有力的武器,在向新的竞争迈进时,应具备以假想为支柱,反复试验,不怕失败的姿态。换句话说,即使失败了,也要勇往直前,坚信下次一定能成功。

    准确地说,要想寻找到自己的净化能力的心态,是从尝试做事开始的。或者说,自己的强项是被摸索出来的。当你用积极的心态寻找成功时,你就会不断地努力,去寻找自己的强项。你会不断地寻求,以寻求到更多的东西。有些人一遇到失败,就停止寻找更多的东西,导致最终未能成功。

    你曾经诚恳地努力过——但仍然面临挫折,对吗?你想要有战胜失败的力量吗?你真想去试试看吗?如果你真的敢于去尝试,你就一定可以成功。这项法则适用于各种失败场合。

    所以,倘若你遇到挫折,你是全心全意去对付它?或三心二意?或仅仅点到为止?你是否真诚而竭尽全力去解决?这句话无论重复多少遍也不嫌多:只要你不断地一试再试,便能逐渐克服你人生中的挫折。

    你自己努力过吗?你愿意发挥你的能力吗?对于你所遭遇的挫折,你愿意努力去尝试,而且不止一次地尝试吗?只试一次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多次尝试。那样你会发现自己心中蕴藏着的巨大能量。许多人之所以遭受挫折只是因为未能竭尽所能去尝试,而这些努力正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我们总能听到在体育比赛中,弱队战胜强队,大爆冷门,或是在商战中,实力弱的公司战胜实力强劲的公司。在诸多因素之外,充满必胜的信心去迎接挑战,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通往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失亦有得,只要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就可以战胜困难,摔倒了再爬起来,失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敢正视失败,就等于迷失了航向。试想,每一种目的都是彼岸,而你在此岸。如隔一条小河,轻轻就会过去。如隔一条大江,就难以泅渡,如果缺乏横渡的工具,只好望江兴叹。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目的都会达到,这就需要正视失败而求经验,以求下次渡江的凭借。人如果能正视失败,就会及时总结经验,从而保持上进心,就会开创一片新的天地,拥有美好的人生。

    人们遇到挫折时,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态度。综合起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对挫折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即理智的态度,这时的挫折激励人追求成功;另一种是采取消极防范的办法即非理智的表现,这时的挫折使人放弃目标,甚至造成伤害。

    美国人卡纳利家里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生意一直不好。年轻的卡纳利告诉他的父母,既然经营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成功,就应该换一个思路,想想别的办法。他家附近有几所大学,学生经常出来吃快餐。卡纳利想,附近还没有人开一个比萨饼屋,卖比萨饼肯定能行。他就在自家的杂货店对面开了一家比萨饼屋。他把比萨饼屋装修得精巧温馨,十分符合学生讲情调高雅的特点。不到一年时间,卡纳利的比萨饼成为附近的名吃,每天都顾客爆满。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也很好。

    卡纳利的胃口大起来,他马不停蹄地在俄克拉荷马又开了两家分店。但是不久,一个个坏消息传来,他的两个分店严重亏损。同样是卖比萨饼,两个城市同样有大学,为什么在俄克拉荷马就失败呢?不久他发现了问题,两个城市的学生在饮食和趣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他在装潢和配方上面犯了错误。他迅速改正,生意很快兴隆起来。

    在纽约,他也吃了苦头。他做了很细致的市场调查,但是比萨饼就是打不开市场,后来,他发现,卖不动的原因是比萨饼的硬度不合纽约人的口味。他立即研究新配方,改变硬度,最后比萨饼成为纽约人早餐的必备食品。

    从第一家比萨饼店算起,19年后卡纳利的比萨饼店遍布美国,共计3100家,总值3亿多美元。

    卡纳利说:“我每到一个城市开一家新店,十分之九是失败的,最后成功是因为失败后我从没有想过退缩,而是积极思考失败原因,努力想新的办法。因为不能确定什么时候成功,你必须先学会失败。”

    要想认清变化的本质,首先要对身边的变化逐一反复地自问自答——为什么会这样,新在什么地方,从中会产生什么,其真正的价值在哪?然后从中确定新课题,建立假说,搜集事实以认清这一假说,并进行分析和验证,重新建构自己的观点。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了错误,则必须让所有的一切都归为一张白纸的状态,建立新的假说,从零开始重新思考。然而,不愿意思考的人是无法否定一切的。他们害怕失败,因此不想承认自己是错误的。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意味着对思考永不厌倦。只有这样,以上过程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阶段,我们才能够赶上、甚至是超过工作领域的变化速度。

    想成为专业员工的你,就应该具备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执着探索的精神,这是你制胜的法宝,也是你脱颖具备最好的有利条件。

    要想法,更要方法

    大家都知道猫是老鼠的天敌。一只外号叫“无敌手”的猫打得老鼠溃不成军,最后几乎销声匿迹了。猫把整批整批的老鼠都送进了坟墓。残存下来的几只老鼠躲在洞里不敢出来,几乎快要饿死了。

    “无敌手”在这帮悲惨的老鼠看来,根本不是猫而是一个恶魔。为共同的利益那些残存的老鼠来到了一个角落里,就当前的迫切问题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无敌手”。

    会上提出来了许多种方案,但都被否决了。最后一只老鼠站起来提议,他说在猫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铃铛,这样,当猫来进攻时,只要听到铃铛响,我们就知道猫来了,便可以马上逃跑。这真是个绝妙的主意,大家对这个建议报以热烈的掌声。

    但是问题是怎样把铃铛系到猫脖子上去呢?一只老鼠说:“我没那么笨,我不去。”另一只老鼠说:“我干不了。”到最后也没想出一个可以执行的办法,只有不了了之。给猫系上铃铛无疑是个好主意。但问题是谁去系呢?没有一个老鼠愿意去白白送死。

    由此可见,再绝妙的想法,如果没有可以执行的方法也只是痴人说梦,没有任何价值。任何宝典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宝典、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爱默生曾说:“去吧,把你的愿望化为实际行动!”这句话对许多人的人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福特,这位号称美国“汽车大王”的工商业巨子,说得更简单:“不管你有没有信心,去做就准没错!”

    有些人问美国着名作家、教育家、《心想事成法则》的作者墨菲:“我已经如你说的一样,每天想着良好的愿望和美丽的事情,但是依然没有出现好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墨菲告诉他们:“这是因为你们没有把行动的力量发挥出来。根据生命定律,命运的门关闭了,潜意识会为你开启另一道门。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寻找那道敞开的门;而在这扇幸福之门面前向你招手的,就是行动。只有不停地从事有意义的行动,我们才能从不幸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动手,后者动口。

    在人生的旅程中,很多人都知道哪些事该做,然而真正身体力行去做的人却不多;愿望如果没有与积极的行动来配合,就只是一种盲目的自我陶醉。

    有一位名叫西尔维亚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便是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什么也没做,而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她不切实际地期待着,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

    谁也不会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且,节目的主管也没有兴趣跑到外面去搜寻人,相反都是别人去找他们。

    另一个名叫艾伦的女孩却实现了西尔维亚的理想,成了着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艾伦并没有白白地等待机会出现。她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她白天去打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学习。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一个地方的经理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们不会雇用的。”

    但是,她不愿意退缩,也没有等待机会,而是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主持人。她抓住这个工作机会,动身到北达科他州。

    她在那里工作了3年,最后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个工作。又过了5年,她终于得到提升,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西尔维亚那种失败者的思路和艾伦的成功者的观点正好背道而驰。她们的分歧点就在于,西尔维亚在12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期望时来运转,而艾伦则是采取行动。首先,她充实了自己;然后,在北达科他州受到了训练;接着,在洛杉矶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因此,只有空想,不去行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赫胥黎有句名言:“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用心设下的目标,如果不付诸行动,便只是画饼充饥,除非付诸行动,否则毫无意义。

    对事业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一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时的全神贯注,一心一意。这就是告诉我们,在观察时就专心观察,在思考时就专心思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去做。做事专心的人,往往成绩卓着;而时时分心的人,终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专心致志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社会成员认清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专心致志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就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就是讲奉献不讲条件,找办法不找借口;就是在主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还能对其他人的工作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

    对事业专心致志的员工是企业最倚重的员工。如果你的能力一般,专心致志可以让你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如果你能力突出,专心致志可以将你带向成功的顶峰。专心致志意味着一种神圣的责任,具备这样一种责任,预示着你正向成功迈进。

    人们永远尊重对事业专心的人,就像永远尊重对自己的人格负责的人一样。

    专心致志是对人生义务的勇敢担当,是对生活的积极接受,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是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出色地完成,是人性的升华。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专心致志,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没有了职责和理想,生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无论你身居何处(即使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最后就会获得经济自由。那些在人生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位先哲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便全身心投入去做吧!”另一位明哲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去做!”

    做事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严谨的品格、获得超凡的智能;它既能带领普通人往好的方向前进,更能鼓舞优秀的人追求更高的境界。

    无论做何事,务须竭尽全力,因为它决定一个员工日后事业上的成败。员工一旦领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辛劳这一秘诀,他就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了。能处处以主动尽职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件事情,那就一定会作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这是一种对事业高度专业负责的精神。也正是因为有着对事业的这份执着与专心,所以很多人成功了,他们尝到了热衷于一项事业所带来的甜头。的确,每个员工所专心、所重视的那项工作将为自己带来最终结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