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认真-认真就要把工作做到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标准是认真者的最低要求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到99℃,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这样就可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100件事情,如果99件做好了,一件未做好,而这一件事就有可能对某一公司、单位及个人产生百分之百的影响。

    在数学上,“100-1”等于99,而在企业经营上,“100-1”却等于0。

    一百次决策,有一次失败了,可能让企业关门;一百件产品,有一件不合格,可能失去整个市场;一百个员工,有一个背叛公司,可能让公司蒙受无法承受的损失;一百次经济预测,有一次失误,可能让企业破产……

    巴林银行是伦敦一家著名的金融企业。它成立于1763年,在其两百多年历史中,一批又一批业务员为它效力,它也经营过无数笔业务。然而,因为一个小职员在新加坡疯狂投机,给公司带来了8.6亿英镑损失,并直接导致巴林集团的历史宣告结束。这是“100-1等于0”的真实写照。一位企业经营者说过:“如今的消费者是拿着‘显微镜’来审视每一件产品和提供产品的企业的。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较宽松生存空间的企业,不是‘合格’的企业,也不是‘优秀’的企业,而是‘非常优秀’的企业。”

    “自己要求自己的标准,必须远远高于市场对你的要求标准,你才可能被市场认可。”

    美国一家公司在韩国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派了一位官员来监督生产。来到韩国以后,他发现,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生产的产品几乎完美无缺,他很满意,就没有刻意去挑剔什么,因为韩方自己的要求比美方还要严格。

    一天,他无意当中来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人正从生产线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边。他上去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两种杯子有什么差别,就奇怪地问:“挑出来的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可是我并没有发现它们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啊?”美方官员不解地问。

    “你自己看,这里多了一个小的气泡,这说明杯子在制造的过程中漏进了空气。”

    “可是那并不影响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既然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的缺点,哪怕是客户看不出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那么这些次品一般能卖多少钱?”

    “10美分左右吧。”

    当天晚上,这位美国官员给总部写信汇报道:“一个完全合乎我们的检验和使用标准、价值5美元的杯子,在这里却被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用几乎苛刻的标准挑选出来,只卖10美分。这样的员工堪称典范,这样的企业又有什么可以不信任的?我建议公司马上与该企业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我也没有必要在这里了。”

    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都必须设法先使每个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同理,作为一名员工只有以高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你才能赢得老板的信任和器重,获得奖励和提升。

    如果我们留心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是不相上下的。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不够认真、轻率马虎这一点上。无数人因为养成了不认真、敷衍了事的工作习惯,而导致自己一生不能出人头地。

    很多人工作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为此,我们要赢得成功,就应当自觉培养认真的职业精神,为自己的工作树立严格的标准。要自觉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工作,让规章制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可见,一个人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在他心目中必须有一个很高的标准,不能是一般的标准。在决定事情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以尽可能避免出现1%的漏洞,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按标准做事是认真者的最低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最起码要求,如果你不能坚持标准和质量,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去做事,做得一般就自认为可以了。放松标准后,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客户就会感觉越来越不好,他们或者有怨言,或者离我们而去。失去了“衣食父母”,我们也就失去了事业的土壤,到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我们自己。

    阅读思考:

    1.谈谈你对“标准”这个词的理解。

    2.你为自己制定了什么样的工作标准?

    踏踏实实,拒绝浮躁

    做事脚踏实地,尽善尽美,不但能够使你迅速进步,而且还将大大地影响你的性格、品行和自尊心。任何人如果要别人瞧得起自己,就非得秉持这种精神去做事不可。

    有一位年轻人,他学的是法律,却热衷戏剧,常想找机会登上银幕,成为众人追捧的大明星。可是,人们却从没有看过他去尝试那些可以进入影视界的机会。

    于是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试试看呢?”

    他说:“我不愿去和那些初出茅庐的小孩子们竞争。我已经快三十岁了,即使考进去,也不过是做个小小的配角,有什么意思?我要等什么时候有大公司找某一部影片的主角,并且和我的性格合适的,我一去,就会被录用,那才可以一鸣惊人。”

    可是,世界上像这样幸运的人能有几个?于是,他只好任岁月蹉跎,年华老去,而他的愿望仍只是个愿望。只因他不肯踏踏实实从头做起,所以永远不可能接触到他理想的殿堂。

    由此可见,心动而无行动,单是对自己那无法实现的愿望焦急、慨叹是没有用的。要想达到目的,唯一的捷径就是踏踏实实,摆脱浮躁的情绪,认真对待每一次机会。

    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正如爬山,你只能低着头,认真耐心地去攀登。到你付出相当的辛劳努力之后,你才可以看见你已经克服了重重困难,走过了无数险路。这样一次次的小成功,慢慢才会累积成大的更接近理想目标的成功。

    从很早开始,基因·罗德伯瑞就一直梦想创作一部关于到太空旅行的科幻系列片。可是,他的这一想法却没能得到电视台的支持,电视台的人认为基因的想法过于离奇,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基因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想法,他始终坚定地认为高质量的科幻片肯定会受到美国电视观众的欢迎。如今,距离他的《星球之旅》首播已有30多年了,这部影片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剧中的不少台词也进入我们的日常用语。《星球之旅——未来人类》是电视网最受欢迎的节目。

    对吉姆·阿伯特来说,他的头脑中不存在“浮躁”这个词。虽然他生理上有缺陷,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滋生浮躁的性格。1992年,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入选一流棒球队的独臂投球手。1993年,他作为优秀的投球手,加盟纽约扬基队。

    雪莉·杰茜·拉斐尔是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从很早开始,她就知道自己具备喜剧天赋,善于言辞、才思敏捷,她也确信这些天分迟早会令她大展风采。尽管如此,在正式进入娱乐圈之前,她至少被电视台、广播电台拒聘过不下18次。但她并没有浮躁,没有放弃,以致后来她超越了“笑星”伯尼,成为当时无可替代的喜剧明星。

    无论你是想当演员、打棒球,还是组建自己的乐队或当喜剧明星,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在为自己定下成功的目标以后开始行动,锲而不舍,切忌让浮躁的性格困扰你。

    多年前,美国兴起石油开采热。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小伙子也来到了采油区。开始时,他只找到了一份简单枯燥的工作,他觉得很不平衡:我那么有创造性,怎么能只做这样的工作?于是,他去找主管要求换工作。

    没想到,主管听完他的话后,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

    那一瞬间,他涨红了脸,真想立即辞职不干了,但考虑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只好忍气吞声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回来以后,他突然有了一个感觉:我不是有创造性吗?那么为何不能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起来呢?

    于是,他对自己的那份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其中的一道工序每次都需要39滴油,而实际上只需要38滴就够了。经过反复的试验,他发明了一种只需38滴油就可使用的机器,并将这一发明推荐给了公司。可别小看这1滴油,它为公司节省了成千上万的成本!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掌控美国石油业的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

    当小事情被明智而有远见的人发现时,小事情的价值就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无数事实证明,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往往是构成惊天动地的大事的基础。

    年轻人充满梦想,这当然是件好事情。但年轻人还需要尽快明白,梦想只有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中才能得以实现。许多性情浮躁的人都曾经有过很多梦想,却始终无法实现,最后只剩下牢骚和抱怨,而他们却把这归因于缺少机会。

    其实,生活和工作中到处都充满着机会:学校中的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机会;每次考试都是生命中的一个机会;每次应聘都是一个机会;报纸中的每一段话都是一个机会;每个客户都是一个机会;每次训诫都是一个机会;每笔生意都是一个机会,等等。

    脚踏实地的员工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机会、抓住了机会,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眼光不愿停留在工作细节上的人,在焦虑地等待机会的过程中,度过了并不愉快的一生。

    在职的每一天,都要踏踏实实、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力争认真、高效地完成。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分外的事情,不是为了看到老板的笑脸,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即使是在同一个公司或同一个职位上,机遇没有光临,但你在为机会的来临而时时准备的行动中,你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扩展和加强。实际上,你已经为未来某一时间创造出了另一个机遇。

    阅读思考:

    1.面对工作,你是踏实还是浮躁?

    2.你知道如何消除浮躁的心理吗?列举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认真的人会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工作得以完成,而且做起来更容易。拿破仑·希尔说过:“一个善于做准备的人,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人。”一个人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把事情做到位,就应当认真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缺乏准备只会让自己的工作差错不断,这样的人当然也不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诺曼底登陆是非常成功的。为什么那么成功呢?就因为美英联军在登陆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演练了很多次,他们不断演练,演练登陆的方向、地点、时间以及一切登陆需要做的事情。最后真正登陆的时候,已经胜券在握,登陆的时间与计划的时间只相差几秒钟。这就是准备的力量。

    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它更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因为机会的资源是有限的,给一个没有准备的人是在浪费资源,而给一个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好的人则是在合理利用资源。

    在工作中我们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也是一种准备哲学。

    在吸引了几乎全世界人眼球的拳坛世纪之战中,当时正如日中天的泰森根本没有把已年近40岁的霍利菲尔德放在眼里,自负地认为可以毫不费力地击败对手。同时,几乎所有的媒体也都认为泰森将是最后的胜利者。美国博彩公司开出的是22赔1泰森胜的悬殊赔率,人们也都将大把的赌注押在了泰森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已经稳操胜券的泰森对赛前的准备工作——观看对手的录像,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和科学的饮食方面都敷衍了事。

    但是,比赛开始后,泰森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手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突破自己的防线。于是,气急败坏的泰森做出了一个令全世界人都感到震惊的举动:一口咬掉了霍利菲尔德的半只耳朵!

    世纪大战的最后结局当然是:泰森成了一位可耻的输家,还被内华达州体育委员会罚款600万美元。

    泰森输在准备不足。当霍利菲尔德认真研究比赛录像,分析他的技术特点和漏洞时,泰森却将教练准备的资料扔在了一边;当对手在比赛前拼命热身,提前进入搏击状态时,他却在和朋友一起狂欢。虽然泰森的实力确实比对手高出一筹,从年龄上也占尽了优势,但他最后却一败涂地。

    霍利菲尔德的成功和泰森的失败皆因准备。

    当然,在这种一战定胜负的比赛中,偶然性确实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个时候,比的并不是谁

    的实力最强,而是谁犯的错误最少。只有真正地重视准备,认真扎实地把准备工作都做到位,才

    能从根本上保证你不犯或少犯错误。

    被称为“上帝第二”的前葡萄牙波尔图足球队的主教练穆里尼奥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当准备的习惯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时,它就会永远在那里,并帮助你取得令人惊讶的胜利。”

    英格兰国脚莱斯·费南德这样评价他:“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他这样的人,对工作、对胜利是如此的痴迷。”

    没错,准备使他成为“魔鬼”,也正是准备使他成为“上帝第二”,当然,还使他成了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足球教练。

    穆里尼奥曾担任葡萄牙球队波尔图的主教练,率领球队征战欧洲冠军联赛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们能杀入决赛,更别提夺取冠军了。但结果却使所有人都大跌眼镜,这个从队员到主教练都默默无闻的俱乐部,竟然得到了欧洲足球的最高荣誉。

    确实,波尔图的队员和皇马、米兰等大牌球队的球星相比,无论从名气上还是实力上都相差悬殊;当时的穆里尼奥和卡佩罗、马加特、扎切罗尼等知名教练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但穆里尼奥却有一个胜利的武器:对准备工作超乎寻常地重视。穆里尼奥几乎观看了所有对手最近的每一场比赛,可以说,所有对手的技术特点、战术风格、最近的状态……他都了如指掌,甚至对比赛当天的天气、场地草皮的状况,他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结果在决赛当天,他使用的队员、阵型、战术打法都直指对方的软肋,就像他夺冠后所说的那样:“如果大家知道我们为了取得胜利而研究了多少场比赛,准备了多少资料,筹划了多少方案,你们就会认为这个冠军我们当之无愧。”

    当时,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穆里尼奥的成功只是运气好,再加上那些大牌球队在对无名球队时缺少重视和兴奋感,才让他捡到了一个冠军。其实,穆里尼奥的胜利是必然的,因为他的准备工作比任何人都充分,正是因为对准备超乎寻常地重视,才使他站到了欧洲足球之巅。

    功成名就的穆里尼奥在夺冠的第二年来到了英超球队切尔西,这里汇集了很多世界级的大牌球员。当穆里尼奥和这些队员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开始如数家珍地介绍这些球员:从技术风格、进球数、身高体重,甚至详细到哪些进球是左脚打进的、哪些是右脚打进的,他都了如指掌。穆里尼奥的这一举动一下子就震住了这些球星。不过,这只是开始,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主教练这种近乎完美的准备工作会使他们在后面的比赛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穆里尼奥的带领下,切尔西队不管是在国内联赛、杯赛还是在欧洲冠军联赛,都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穆里尼奥出名了,但他在赢得别人尊重的同时,又被许多对手厌恶。喜欢他的人称他为“上帝第二”,讨厌他的人却称呼他“魔鬼”。

    现在,不管是欣赏他还是厌恶他的人,都开始研究穆里尼奥,他们总结了很多条,比如,善于用人、阵型选择合理、自信等。

    遗憾的是,却很少有人领会到穆里尼奥成功的真正原因——准备。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准备太重要,但也太平常了,我们大家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准备之中,所以,反而对它的重要性视而不见。提起准备,也许有人会说:“准备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就是这不起眼的准备,却能造就神奇的成功,反之也能造成痛苦的失败。

    阅读思考:

    1.在开始工作之前,你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吗?

    2.你认为充分的准备与完美的工作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 简称DIRFT)”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第一次就做对”是最简单的经营之道!“第一次就做对”的概念是企业的灵丹妙药,也是做好企业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问题,无事生非,他们是在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他们永远在等待、拖延,什么都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他们是在没有目标地工作。

    ——10%的人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他们是“盲做”、“蛮做”,虽然也在工作,却是在进行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他们虽然努力,却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仍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工作质量。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到位,半到位又不到位是最令人难受的。在我们执行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如果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现在又具备了把它做对的条件,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对呢?

    如果你到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进行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悬在车间门口的条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做事到位的人懂得为效率忙。在很多人的工作经历中,也许都发生过工作越忙越乱的情况,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故障,在一团忙乱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错误,结果是轻则自己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失。

    可见,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对,忙着改错,改错中又很容易忙出新的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这些错误往往不仅让自己忙,还会放大到让很多人跟着你忙,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资损失。

    因此,我们要提高工作质量就要懂得为效率忙的道理,要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工作理念。盲目的忙乱毫无价值,我们无论自己的工作再忙,也要在必要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用脑子使巧劲解决问题,而不盲目地拼体力交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这正是解决“忙症”的要诀。

    企业中每个人的目标都应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完全做对”,至于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如何做才能达到“对”这个标准。

    克劳士比先生很赞赏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一位师傅手头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但师傅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着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想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项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师傅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克劳士比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告诉人们,要想把事情做对,就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去做才是对的。在我们给出做某事的标准之前,我们没有理由让别人按照自己头脑中所谓的“对”的标准去做。

    阅读思考:

    1.在本文开头列举的各类人中,你属于哪一类?

    2.你能够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吗?

    养成认真的做事风格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它有多么的艰难,只要你全力以赴,就能化难为易。一个人比较成功,一定是他比较认真。假如一个人还没有成功,那他一定还不够认真。

    认真就是你用生命、用全部的热情,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的态度。

    1998年4月,海尔集团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向洗衣机本部住宅设施事业部卫浴分厂厂长魏小娥学习的活动,学习她“认真解决每一个问题的精神”。

    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1997年8月,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体卫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即“要么不干,要干就做到最好”。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3个月后,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

    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他惊呆了,反过来向徒弟请教问题。

    “有几个问题曾使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但最终没有成功。日本卫浴产品的现场过于脏乱,我们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难度太大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现场清洁的?100%的合格率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对我们来说,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已经是合乎标准,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简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用心,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在这里有一个有关魏小娥的故事,从中你可以发现她认真执著的工作精神。从日本学习归国之后,魏小娥重点抓卫浴分厂的模具质量工作。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魏小娥紧绷的质量之弦从未放松过。在一次试模的前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发现了一根头发,这无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时无意间落入的。一根头发丝就是废品的定时炸弹,万一混进原料中就会出现废品。魏小娥马上给操作工统一制作了白衣、白帽,并要求大家统一剪短发。这样又一个可能出现2%废品的原因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2%的责任得到了100%的落实,2%的可能被一一杜绝。终于,100%,这个被日本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产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试模期间,还是设备调试正常后。

    魏小娥一板一眼、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说起认真,我们不能不提到日本

    人,严谨认真是日本人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在日本,河豚被奉为“国粹”,河豚肉质细腻,味道极佳,但这种鱼的味道虽美,毒性却极强,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致人死命。在中国,每年因吃河豚中毒、死亡者都达上千人;但同样是吃河豚,在日本却鲜有中毒、死亡的事情发生。

    日本的河豚加工程序是十分严格的,一名上岗的河豚厨师至少要接受两年的严格培训,考试合格以后才能领取执照,开张营业。在实际操作中,每条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30道工序,一个熟练厨师也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但在中国,加工河豚就像做普通菜一样,加工过程随随便便,烹饪过程也没有太多的工序。

    加工河豚为什么需要30道工序而不是29道?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日本很少有人因吃河豚而中毒,原因就出在工序上。经过30道加工工序后,河豚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卫生无毒害。但粗糙对待工序只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从这一点来说,到位的做事风格,一定是经过严格的程序化的做事风格,一定是一板一眼、认真做事的风格。

    在企业中,做事情一定要按照流程去做,宁愿多花成本、降低做事效率也要保证公司的利益和安全。事实上,严格按照流程去做,最后都能达到预期目标,走捷径、投机取巧有时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凡事都按照流程去做的话,有些细节就会在操作中一步步被发觉,隐患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消灭了。

    阅读思考:

    1. 魏小娥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带给你什么启示?

    2.你认为怎样才能养成认真的做事风格呢?

    本章要义

    ·一个人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在他心目中必须有一个很高的标准,不能是一般的标准。

    ·要想达到成功的目的,唯一的捷径就是踏踏实实,摆脱浮躁的情绪,认真对待每一次机会。

    ·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它更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我们要提高工作质量就要懂得为效率忙的道理,要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工作理念。

    ·到位的做事风格,一定是经过严格的程序化的做事风格,一定是一板一眼、认真做事的风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