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国学智慧提升职业素养-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端正工作态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劝学解》中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就是一种学习态度。在职场上,员工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就不可能做好本职工作,无法取得成就。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奋是职场最重要的品质

    唐·韩愈《劝学解》中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要求我们要勤奋学习,可见勤奋是取得成就最关键的因素。凡是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勤奋,世界上无数的成功和辉煌都是在勤奋中获得的,勤奋是任何东西也不能够代替的,离开了勤奋努力的精神,再天资聪明的人也不会成功,王安石所写的方仲永就是一个例子,天才儿童,后期不努力,最终成为平庸之人。俗话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成就人生和事业的基础就是勤奋,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天道酬勤”说的就是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回报,“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体现。

    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后来终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二十一世纪的职场,人才辈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勤奋努力必不可少,它是员工最重要的美德,只有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全部发挥出来,才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缺乏勤奋努力的精神就只有观望他人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就,而自己却在懒惰中消耗生命,甚至因为工作效率低下失去谋生之本。

    小王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送水工,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是一份很低级的工作,可是,几年后,他成为了该公司的副总经理。

    小王在当送水工的时候,并不像其他送水工那样一边搬水一边抱怨自己的工资太低。他每次给工人的水壶倒满水后,都会在工人闲暇之时,缠着他们讲解关于建筑的各项工作。很快,这位勤奋好学的人引起了建筑队长的注意。两周后,他当上了计时员。

    当上计时员的小王更加勤奋,他总是早上第一个来上班,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由于他对所有的建筑工作如:打地基、磊砖、刷泥浆等非常的熟悉,当建筑队的负责人不在时,工人们总喜欢问他。一次,负责人看到小王把旧的红色法兰绒撕开包在日光灯上,以解决讯息工期时没有足够的红灯来照明的困难,负责人立即决定让这位勤勤恳恳的年轻人作为自己的助理。当上助理后,他仍然勤奋的工作,现在,他已经是该公司的副总经理了。

    勤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每个人成才的必经之路,要想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走出一条完美的职业轨迹,只有勤奋,没有勤奋,再美好的愿望只是能空谈。人生就是一场竞技赛,能在这场竞赛中获得胜利的人,都是不断努力永远勤奋的战斗者,因为他们知道任何成功都源于勤奋和努力。

    其实,每个人都有惰性,只是每个人“惰”的程度不同而已,关键是我们要去有意识地规避惰性,去激发自己的积极性。

    (1)培养自动自发精神:所谓自动自发,就是在没有人要求你、没有人强迫你的情况下自觉而出色地完成工作。员工要做到勤奋,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工作,在工作中自觉地付出努力,或者说超出预期更多的努力,因为在自动自发地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像和创造力。当我们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分内的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发现了超越他人的机会。即使在没有他人鼓励的情况下,也要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机会,提前预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有计划地采取行动避免发生问题,提高绩效。

    (2)比别人付出更多:付出和收获总是成正比的,你在付出的时候越慷慨,你得到的回报也会越丰厚,只求回报不愿付出,那是意想天开的。在职场上的付出,就是在累计你的财富,而你的付出终会帮你赢得想要的一切。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要给上司留下良好的印象,就要勤奋工作,多下功夫,让自己所在的企业和部门多出成绩,得到上司的赞赏。“少说多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实干精神,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3)拒绝懒散和萎靡不振:一个人如果萎靡不振,必定毫无生气,整个人看起来呆头呆脑、无精打采。那么他做起事来就不可能有朝气、有活力、更不要说能出成果。世间最难治也是最普遍的病就是萎靡不振。萎靡不振往往使人陷于完全绝望的境地,永远没有希望。人要有意识地让自己拒绝懒散和萎靡不振。方法就是马上行动要全身心的投入,即使在很疲惫的时候。只有那些勤奋努力、做事敏捷、反应迅速的人,只有充满热忱、血气如潮、富有思想的人,才能把自己的事业带入成功的轨道。

    2.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热爱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必须遵守的第一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创新精神。儒家思想一直以强烈的积极“入世”精神著称,这种“入世”进取精神可以看作是一种强烈的事业心。有强烈事业心的人就会一心投入到工作中,把工作做好做精,让自己无可替代。

    我国自古便有“忠于职守”、“敬业乐群”的传统,“敬业”更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始终对工作保持应有的热情,不仅是员工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也是员工养成敬业好习惯、成就卓越自我的前提。

    张仲景(约150-219)是中国东汉时代一位大医学家,人们把他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从小就勤奋好学,看了很多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给人治病的故事,心里十分感动。他想:“许多人只知道为自己打算,不问民间的疾病和痛苦。我为什么不能像扁鹊那样,把救死扶伤、解除人民病痛当作己的责任呢?”从此他就努力钻研医学,拜同乡名医张伯祖作老师,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在年轻时候就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

    每天清晨,张仲景坐在张伯祖身旁,张伯祖替病人诊脉,他在竹简上方,另外一些弟子帮着配药。病人络绎不绝,他们也忙个不停。目睹此景,张仲景问张伯祖:“师傅,为什么不把药方告诉老百姓?他们生病可以自己医治,病人不就可以减少一些吗?”

    “谈何容易!老百姓不懂医理,药服错了会出事的。”张伯祖直摇头。

    “那就写本书,把原理告诉大家,让人们生病知道吃什么药。”张仲景又说。

    张伯祖说:“这话是对的,可是这事谁来做呢?”

    是的,谁来做呢?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么需要人扶弱济危啊!张仲景暗暗下定决心:“编写医书这桩事没人做,就由我来做吧!”

    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后,从此,张仲景在随张伯祖医疗的过程中,更注意勤奋学习。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一个人还静静地坐在松明灯下,攻读医学典籍。

    张伯祖死后,张仲景独立在南阳一带行医,但他始终放不下写书传播医理的心愿。为了写好这本书,他除了继续寻找、研究祖国各种医药典籍外,还尽力采用民间的偏方。有一次,他听说邻近老乡把一个上吊的人救活了,急忙去打听用的是什么方法。于是,他学会了人工呼吸的方法。后来他把这个方法写进了他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关人工呼吸的记载。又有一次,张仲景听说一个道士为病人捉“鬼”后,给病人吃了“真武大仙”的“仙药”,病就好了。张仲景很奇怪:巫医也能治病吗?他设法把这个道士的药找来研究一番,发现其中有生姜、茯苓、芍药等好几味药,是一个秘方。原来巫医尽管装神弄鬼,手里也掌握一两种货真价实的东西,否则难以长久骗人。从此,对巫医使用的药方,张仲景也注意收集,并且都进行了细心研究,去伪存真,把那些经过临床实验证明有效的,吸收过来。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积累了大量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反复对比,最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成为千百年来的中医经典著作,这是张仲景一生立志勤学的结晶。

    只有你满怀对工作的热爱,立志做到最好,真正让自己的身心投人其中,为之奉献自己全部的精力,这样你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你的人生理想才能得以完成,你的人生才真正富有意义。

    2004年4月,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在大连光洋科技考察时,对其公司的高科技含量大为称赞;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参观过光洋科技公司后,为辽宁有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而引以自豪。刻苦钻研闯出高端科研路于德海是一步一个脚印在科研之路上行走的。于德海上小学时受喜爱无线电的哥哥影响,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国科技还不发达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就自己动手组装小电动机、收音机等电器。初中一年级,他就能制作出精密度很高的遥控飞机模型,在大连市少年宫展出并获奖。

    上世纪八十年代,于德海从大连海运学院毕业后,对科研更加着迷,一系列具有极高应用价值的发明成果都陆续在于德海手里诞生。渔船捕捞作业时的网位仪定位、船体的电化学防腐、油水分离器、光控无触点航标灯等等,均获得了省、市科技发明奖。于德海也在不断实践与取得成果的同时,成长为一名技术专家,1984年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

    1993年,于德海因为工作上的某些原因而选择了“下海”。创业之初,最大的困难是无资金。他所熟悉的领域,他所选择的发展方向,都决定了要有强大的资金保证。然而在既无产品又无充足的技术说明力的情况下,借贷也难以实现。于德海只能从最基本的维修服务做起,在夹缝中寻求着商机。他相信,优势的技术储备是不会被埋没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被他抓住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设备需要技术改进,他前去承接,日方技术人员把一张有设计缺陷的图纸拿给他看,作为一种“考试”。于德海以丰厚的技术功底,一一指出了图纸错误,使日方人员深表信任,他顺利获取了这笔业务。于德海不断地吸取新的科技知识,他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科研,很快就在科技领域成为佼佼者。他的公司从而迈入了先进技术领域,在高端科技行业站稳了脚跟。到目前,于德海创办十年的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大连市软件开发生产企业和国家博士后工作站之一,大连开发区“工业控制机及系统工程研制中心”,成为一个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全构架高新技术企业。

    于德海的成功在于对技术的刻苦钻研,创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产品,他用实践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才华,他让中国人在科技领域不断地自豪和骄傲。当—个人对工作投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情,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那么不论他所做的工作怎么样,他都不会感到工作上的劳苦,也必然可以从平庸悲苦的境况中解脱出来,真正从工作中获得快乐。这样的人是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也一定是可以领悟到敬业真谛的人。

    3.主动积极,抛弃懒惰和懈怠

    儒家思想倡导人生就要积极进取,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对消极无为,要以一种昂扬的姿态面对生活。《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告诫我们要努力工作,不可懈怠和贪图安逸。

    在工作学习中,如果你想有所收获,就永远保持积极主动,不懒散不懈怠。这不仅是你获得成功的前进的阶梯,更是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试想一个做事不积极,对任何事都懈怠的人怎么可能取得成功。有这样几句话,没有人能保证你成功,只有你自己;也没有人能阻碍你成功,只有你自己。只要自己知道努力,抛弃懒惰和懈怠,不论何种职业,你终能攀登高峰。

    孔子很爱学习,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求知的机会,而且无论学什么,都要求个明白。他成年后,离家到各地去游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一次,孔子去参加太庙(古代帝王祭祖的家庙)里的祭祀典礼,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样样都觉得新鲜,不停地向人打听。等到祭祀完毕,他还是抓住别人的衣袖不放,非问个明白不可。别人看到他老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就说他是“每事问”。

    孔子十分好学,他常说:“在学习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感到厌倦。一次,他向音乐家师襄子学弹琴,先学习一支曲子,练了十多天,还在不停地练。师襄子催了他好几回,叫他学习新的曲子,孔子都不同意。开始,他说还不懂技法,掌握技法后又说没体会出这乐曲的思想意境。后来,师襄子对他说:“你已经弹得很有感情了,可以学新曲子了。”而孔子却说:“我还弄不清作曲家的为人呢。”

    孔子年老的时候,回到家乡从事编书和讲学。虽然很忙,但他仍然坚持学习。

    有一次,他得到一部《周易》。这是一本最难懂的古书,许多人都不敢去研究它。但是,孔子决心要读懂弄通《周易》。他把用竹木简写成的几十斤重的《周易》抱回家去,逐字逐句仔细阅读。一遍不懂,就读第二遍,还不懂就读第三遍。这样读来读去,因为读的遍数太多了,串联竹木简的牛皮带子都被磨断了多次,因此,叫做“韦编三绝”。最后,孔子终于把这部书读懂了,并向别人详细地介绍了这部书的内容。

    孔子这种积极主动学而不厌的精神为后人做出了典范。

    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工作,一定要认真努力,什么事情都要走在别人的前头。然而,职场内处事拖延的坏处显而易见,除了不能在时限前完成任务,个人信誉受损,亦令上级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直接影响个人的职场发展。如果想登上成功之梯的最高阶,你得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纵使面对缺乏挑战或毫无乐趣的工作,也终能获得回报。当你养成这种自动自发的习惯时,你就有可能成为老板和领导者。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是因为他们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值得依赖。

    李默——现就任于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副总裁,但他到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却只是一个仓库保管员。尽管出国以前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可是他并没有轻视这样一份在常人看来难以有所作为的工作。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即便是看仓库,也要看出企业管理的水平。于是,他以货物的流通为切入点,通过对各种货物的流通速度来评判公司的各项业务,找出周转缓慢需要调整的业务,并不断上交分析报告,以此作为公司管理层做出未来决策的参考依据。他这么做完全出于主动,他把公司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所以,十年间他从管理员一步一步做到了副总裁,并掌管着100亿美元的资金运作。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如果安于原来的“水平”,不去主动进取的话,那就永远只能是一个业绩平平者。好员工要学会主动,关键是不要给自己设限。这个“限”就是指你觉得自己已经做的足够多、足够好。主动工作的过程中,你不必在意老板有没有注意到,也不必计较你多做的事情会不会得到报酬。如果你能达到这种境界,你最终的价值必然决定了你不可替代的“身份”。

    职场上,要想抓住机会,就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第去争取。机会不会从天而降,需要自己去创造。那个守株待兔的人获得的只是一只兔子。只有积极的行动,才能获得成百上千只兔子。

    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任何时候,公司与个人都不能满足于现状,否则,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个企业都必须时刻以增长为目标才能生存,要达到这个目标,公司员工必须与公司制定的长期规划保持步调一致,而真正能做到一致的,只有那些主动进取的员工。

    主动性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像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从来不愿动脑筋,更没有创新意识。有的人却主动找事做,还会主动处理困难的或别人不愿做的工作,并且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性强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其业绩不断得到提升,实力也不断增强,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也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而懈怠懒惰的人,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

    如何克服懒惰,提高积极性,有以下几点:

    (1)树立工作责任心,懒惰不是衡量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大小,而是看一个人是否具敬业精神。如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那这个人不是用“勤快”来形容,而是用“敬业”来肯定。

    (2)具有竞争意识,工作首先要有一种积极健康的竞争意识,跟自己赛跑,跟同事评比,跟这个社会的发展竞争,用拼搏来激起工作的热情。

    (3)立终身学习理念,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不用知识武装头脑很难胜任本职工作,提倡树立学习型机关就是让我们在学习中共强。

    (4)定奋斗目标,一个人没有理想,那这个人过得很平淡,只有制定了自身的奋斗目标工作,生活就会变得有意义,工作中才会具积极性。

    4.爱岗敬业,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爱岗敬业是儒家伦理道德的理性沉淀,孔子曾说:“共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强调立德立功,德行高洁,建功立业,所谓“君子建功立业”。孟子强调“君子创业垂统”。创业需先敬业,现有对工业崇高而执着的追求精神。爱岗敬业对职业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也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方式,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为自己的前途未来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辉煌成就。

    卡耐基说:“热爱人类,拥抱人类是我的信仰。”巴顿说:“我离不开战场,那里有我的信仰。”邓肯说:“我爱舞蹈,它是我的信仰。”而你从事了一种工作,也应该把你的职业当做你的信仰,这是员工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之一。要实现自我价值,要实现人生的理想,我们就应当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信仰,就应当具备敬业精神。只有这样,就会把眼前的工作看做是自己一生的事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就有源源不断的工作激情,并从中体会到神圣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他不仅是现代著名的史学家,而且是出类拔萃的语言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陈寅恪从小酷爱史学。他自幼就记忆力惊人,又勤奋好学。在20岁时,就已经阅读了大量经史古籍。“十三经”、“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等无所不读。“十三经”是中国古代13部儒家经典要著,包括《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还有《诗》、《书》、《易》、《孝经》、《论语》、《尔雅》、《孟子》。这些著作大多文笔艰深、内容生僻,陈寅恪却几乎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除此之外,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最有研究。

    陈寅恪还以非凡的毅力攻读了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语言。学会了英文、日文、法文、德文、世界语等七八种语言,又学通了梵文、巴利文、满文、蒙文、藏文、突厥文、西夏文、波斯文、希腊文、马扎尔文等多种文字。对其中的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有精深的研究。

    陈寅恪任过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任过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1946年,清华大学在北平复校。50多岁的陈寅恪再次被请去教书。此时,他的眼病更加厉害,以至后来完全失明了。一个用眼睛在知识海洋遨游惯了人,一个著述甚丰的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眼前突然漆黑一片,从一个光明的世界,坠进黑暗王国,他能经受得起吗?

    陈寅恪仍坚持给研究生上课,五六个研究生每天来到他的家里。他不用教科书,不用教案,不用讲稿,能准确地说出某书、某卷、某页写的什么话。大家为他非凡的记忆、坚实的基础和超人的思维能力赞叹,对他的精神肃然起敬。

    后来,陈寅恪又跌断了左腿,一位七旬老人,既盲又跛,却依旧在病榻上念念不忘学习和工作。

    大师陈寅恪的敬业精神让人敬佩,他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始终对怀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认为,有的人之所以愿意为工作献身,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天职感”,他们相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圣事业的一部分,即使再平凡的工作,也会从中获得某种人生价值。

    吴大观于191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幼年家境贫寒,得到舅舅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年轻时目睹日寇飞机肆虐神州,得知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航空救国”,毅然从西南联大机械转学航空系,立志航空救国,毕业后不久因业绩突出,被选赴美国航空发动机厂学习、深造。在美期间亲身感受到美国的种族歧视,深深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了他发奋图强的志气和爱国、救国的热情。1947年,他婉言谢绝了友人请他留美继续学习、就业的好意,毅然回到祖国报效国家和人民。

    从美国回来,国名党的腐败无能,让吴大观满腔的报国热情得不到施展,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帮助下,他带着家人毅然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吴大观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航空发动机事业中,先后主持研制喷发1A、涡喷5、红旗2号发动机,参与领导研制涡喷7甲、涡扇5和涡扇6发动机,并主持仿制斯贝发动机和编制航空发动机的标准规范,88岁退休之后,仍然十分关心发动机科研生产工作,为航空发动机行业继续贡献力量。

    吴大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履行航空报国的诺言,在发动机史上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辉煌,1956年11月,他在沈阳建立了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并亲自领导设计了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的喷发1A发动机。1959年9月他负责设计、试制的红旗2号发动机上台试车,向国庆1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1982年,在科技委领导建立了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国军标。

    后来吴老退居二线,对我国发动机事业的热情并不减,坚持写下自己的学习总结和学习笔记,1998年,归纳总结了11条“我国航空工业需要统一的认识”问题。吴大观就是凭着这种精神,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个人都应将工作视为自己不可推卸的神圣天职,这种信念具有神圣感和使命感。它强调的是像信仰上帝一样去信仰职业,倡导的不是虚空的崇拜而是务实的敬业精神。它要求我们始终对工作怀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并视之为人类的幸福和欢乐的源泉。因为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人们积极采取行动,为实现自我信仰和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不仅意味着不畏辛劳、全身心地投入,更意味着一种献身的热情与勇气。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和使命,不会畏惧前行路上的任何坎坷与挫折,甚至不顾惜生命,那么,就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没有什么人生价值不能实现。

    5.做任何工作都要兢兢业业

    《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意思是身为国君,做到仁;身为臣子,做到敬;身为子女,做到孝;身为父亲,做到慈;和国人交往,做到信。我们在生活中扮演各种角色,任何一方面我们都要做到最好,对待工作也一样,兢兢业业,履行我们应尽的责任。

    现年27岁的曹兴会同志,中共党员,2001年原农电技校毕业后分配电力局工作,曾在金丁供电所、旦八供电所和顺宁供电所担任所长,现任志丹电力明众责任有限公司副经理。

    提起曹兴会同志,在志丹电力局无论是局领导,还是一般职工,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小曹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他为人实在,工作踏实,勤奋学习,敢于负责,乐于助人,能吃苦耐劳,在当前的年轻人中是不多见的。”

    2003年县局组织农网改造大会战时,曹兴会同志在金丁供电所担任所长,当时县局分配给金丁供电所农网改造任务还没有完成,为了赶在天冻之前完成网改任务,曹兴会同志在全所职工会上作了紧急动员,迅速组建了一支施工队伍,并亲自带领施工队到白沟、东湾沟两个村实施农网改造工程。

    2006年曹兴会同志调到顺宁供电所担任所长,上任之后,他对该所全体职工说:“大家都要齐心努力,争取供电所规范化创建工作走在全局的前面,率先实现规范化创建达标。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创建文明单位,使顺宁供电所成为全局的典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率领全所职工一方面栽花种草,硬化院落,添置设备,大力整治供电所工作、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创建规范化供电所的标准要求,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类报表、工作记录,规范工作业务流程,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要求,开展各种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活动,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了供电所的内部管理。在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顺宁供电所2006年规范化创建工作验收达标。省公司正式颁牌,同时,该所也被延安市文明办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2007年冬季,我国遭遇了几十年未见的冰雪灾害天气,我国南方的电网受到极大的破坏,全国电力供应出现了紧张甚至恐慌的局面。当时正值元旦刚过,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如何减少灾害的损失,尽快恢复供电,让人民群众过一个祥和喜庆的春节已成为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极其关心的重大事情。志丹和全国一样也连续下了十多天雨雪,给电网的正常运行和巡视维护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和困难,遵照上级和局里的安排,曹兴会同志组织制定了顺宁供电所电网紧急事故抢险预案,储备好了事故抢险应急物资,并组建了事故抢险救灾应急小分队。

    曹兴会同志作为一个80后的年轻人,他在平凡的工作中所体现出的那一份责任心,那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那一份认真工作、不怕吃苦的劲头,都是我们新时期年青一代人身上放出来的闪光点,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东西。

    在工作中,只有那些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人,才会得到上司的认可,并最终为自己赢得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机会。而那些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敷衍了事、不会为工作投入过多的精力的人,是不会取得成就的。

    株洲华天餐饮部经理邵林,是一位兢兢业业工作的人。07年,她带领餐饮部200多名员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心协力,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餐饮部完成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31%,毛利率提升了13.4%,均创株洲华天餐饮收入、利润历史新高,一直以来成为酒店最大的创收部门。今年1_2月,餐饮收入又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08年1月24日,邵林获得华天集团授予的突出贡献个人奖。

    邵林在工作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抓好员工的建设。她深知:有了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忠诚的顾客。邵林把认真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稳定好员工队伍,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有段时间,因金阁餐厅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员工思想波动大,提出辞职的比较多,邵林便把稳定员工的工作,排上自已重要的议事日程。为此,她耐心细致地找员工交心谈心;召开茶话会,让员工畅所欲言,谈出自己内心的感言。有些员工认为“做服务低人一等”,感到做这项工作没出息。有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员工,干清理布草的工作,觉得这活太简单,认为自己是“大材小用”,于是递交了辞职信。邵林用自己在酒店成长的亲身经历去启发、帮助员工,她说:我也是大专毕业的,到华天,开始也是当服务员,在两年工作中,由于自己工作出色,年年立功受奖,被破格升为副主管。07年,又被晋升为经理。听了这些活生生的感人事迹介绍后,许多员工深受教育和鼓舞。有位员工深有感触地说:只要在酒店好好干,干出成绩来,就一定会大有前途,大有希望,服务产业是21世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产业还会不断发展壮大。

    邵林用这种美好的愿景来鼓舞员工,用宏伟的华天事业来凝聚人心。她建立了营销小组、VIP接待组等平台,让员工自主参加,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07年,餐饮部接待国家级v1p客人达60多次,收到表扬信40多封。推出的两道热菜被评为集团名菜,有两名选手获省技术能手称号。

    作为一名员工,对于自己承担的事务,应该努力做好,不出纰漏。将工作尽力做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才能收获到尽善尽美的结果,进而才能赢得领导的重任。

    6.谨慎对待工作,三思而后行

    《论语》中有“三思而后行”,要求我们做事要谨慎,小心稳妥,不可掉以轻心。谨慎对待工作,是成功人生最基本的素养。用谨慎的态度对待所从事的工作,就能顺利地避开那些别人轻易跌倒的地方。一个严谨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辈子,养成严谨习惯会改变很多的事情,将使你受益无穷。

    有人评价诸葛亮这样说,一生唯谨慎。从躬耕南阳的布衣,到统帅蜀汉的丞相,实现了华丽转身,而其中最不能忽视的是——严谨是他取得重大成绩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谨慎的重要性,从而要求我们,在做任何工作时都要谨慎,说话办事都要三思而行,要经过深思熟虑,经过反复验证,尊重事实,否则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华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神医,有一年,一位乡下农民害了病,请华佗治疗。那位病人皮肤黄了,眼珠也黄了,华佗诊了脉,看了舌苔,对病者的家人说:“依我的经验,这病没法子治了,早日准备后事吧!”说完,长叹一声,背起药箱离去了。

    过了一年多,华佗又过此村,仍惦记着那户人家,便前往探视。他想询问一下病人死去的情形,对家人是否有所传染。不料,进了门大吃一惊,原来那位病人活得好好的,身体已完全康复。

    华佗急忙问他请过哪位名医,又是如何治疗的?病人回答说,未曾有人来医。华佗深感奇怪,又急问他都吃过什么药物?

    人长叹—声说:“唉,不瞒先生,当时本地正闹饥荒,家里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去买药呢?家里的人都到很远的地方挖野菜去了,我一个人走不得长路,就在附近寻找野菜。结果常见的野菜挖光了,我就在一片片坟地当中啃吃刚刚拱土的蒿苗······”

    “吃了蒿苗觉得怎样?”

    “味道不大好。不过吃得日久,身上的黄褪了,能走路了,我就边走边吃,追赶家人去了。”

    华佗听后,让他带自己去看个究竟。华佗就按他的指点,拔了许多青蒿。然后带上青蒿,立刻动身到外地寻找类似的病去了。

    他跋山涉水,到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害黄病的患者,便亲自熬药端汤,观察疗效。然而过了几天,病状并未减轻。华佗深感诧异,于是第三次故地重游,决心弄个明白。

    原来,那位农民啃青蒿是在正月,蒿苗刚刚冒尖。而华佗采青蒿已在二月,蒿苗都已长高了。

    第二年正月,华佗及时采集了蒿苗,赶往病人住处。幸好人还没死,可以检验药效了。

    服了药,那病人果然好转。华佗松了一口气,说:“由于我调查不细,险些拿人命开玩笑啊!”

    后来,他又经过多次实验与比较,才把自己的发现总结出来,并给新药命名为茵陈。

    现在职场压力大,作为员工的我们往往容易浮躁,缺少谨慎的态度,要知道,越是谨慎地对待工作得到的就会越多。谨慎是构成金字塔的一块块方石,是铺就铁路时自甘居下的一条条枕木。我们只有关注细节,把握细节,演绎细节,时刻把它放在心间,才能成就事业,创造奇迹。

    1961年4月12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苏联发射了东方一号宇宙飞船,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而完成这次人类壮举的正是苏联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当飞船顺利地完成任务成功地降落在地面时,莫斯科以极其隆重的方式欢迎这位航天英雄:轰鸣的礼炮,欢呼雀跃的人群,无数的豪华护送队伍,人人都在向他挥手致敬。加加林的职位由上尉荣升为少校,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数的荣誉:大大小小的国家勋章,“苏联英雄”和“苏联宇航员”称号,22个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不知当时加加林的心中是否有些许感叹,要知道这些荣誉本不是属于他的。

    其实早在苏联决定发射宇宙飞船智时本来并不是安排的加加林,而是一个叫邦达连科的宇航员,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邦达连科落选了呢?原因就在于他在工作时的一次不够严谨的操作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原来就在飞船发射的前一天,邦达连科在用一团酒精棉团擦拭传感器后,将其随手丢到了一块电极板上,充满纯氧的船舱内顿时变成火海一片,邦达连科被烧成了重伤,最终不治而亡。

    为此苏联政府召开了紧急会议,只得重新挑选航天人选。这时飞船总设计师罗廖夫提出,就他观察参加训练的20多个宇航员每次进入飞船训练时,唯有加加林每次不怕繁琐,脱下靴子,只穿袜子进入舱内。正是这样,在所有候选人中排位并不靠前的加加林,凭借着平日里严谨的工作作风,才战胜了其他的对手顺利当选。

    同样是对待工作,不同的态度获得了不同的结果:邦达连科失之严谨,丧命亡身,前途尽毁;加加林严肃对待,大获成功,平步青云。也许,你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付出了许多汗水和辛劳,当工作完成百分之九十的时候,你就放松了,感觉差不多了。但别人可能正是由于比你多做并做好了另外的百分之十而获得了本该属于你的机会!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成功要靠平时养成的严谨习惯。

    对于我们来说,职场上需要的不是那些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莽撞汉;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有些事情值得我们去坚持一天,一年,甚至是一生,谨慎就是其中之一,谨慎地对待工作,三思而后行,你会获得的更多。

    7.不怕失败,发奋进取

    国学中有李广射石的典故,儒家认为人应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易传》载:“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人应该效法天地,刚健不息,积极有为。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奋发图强,积极有为,苦干实干。这种积极的人世哲学和参与精神与现代企业强调全员的开拓精神和参与意识是一致的。儒家思想文化素来倡导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这正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有句话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在人的一生中,失败的例子不计其数,做每一件事都可能面临失败,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相反,如果你害怕失败,注定一事无成。失败与成功之间往往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在这个过程中艰难跋涉,只要把每一次失败看作新的起点,坚持不懈,发奋进取,那就一定能达到胜利终点。

    中国明末清初有个著名诗人,名叫唐汝询,字仲言,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个双目失明的人。

    唐汝询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读书风气很盛。唐汝询生下来的时候,长得眉清目秀,双目并未失明。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唐汝询3岁的时就开始跟着哥哥读书认字了。但是,在他5岁那年,突然染上了天花,经过医生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可他的两只眼睛却不幸失去了光明,从此他再也看不见书,看不到世间的一切了。

    起初,唐汝询感到十分伤心,觉得这样活着简直是生不如死。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逐渐平静下来了。心想,天下无难事,只怕不立志,只要刻苦学习,不怕失败,就一定能学到知识。于是,他每天摸到书房里去,用心听几个哥哥读书吟诗,并把听到的文章和诗歌一字一句地牢牢记在心里。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要想记住许多文章和诗歌,自然是十分困难的事,失败更是家常便饭。他费尽心机死记硬背,同时也想出了一些办法帮助记忆。他仿照古时候人们使用过的结绳记事法,用几根粗细不一的绳子,在上面打上各种各样的结,以便把整篇文章和诗歌记录下来。有时,他用刀个哥哥出去玩耍,没人念书给他听的时候,他就摸着绳结和刀痕,大声地朗读起来。

    因为唐汝询肯用功,虽然双目失明,读的书却不比几个哥哥少,成绩也不比他们差。后来,他不但读了许多书,而且学着作诗。他作诗的时候,如果有人在身边帮忙,就大声把诗句念出来,叫人帮他写在纸上;如果没人帮忙,就依旧用结绳和刻刀痕的办法把诗记下来,等有人帮忙的时候,再把它翻译成文字,请人写在纸上。

    唐汝询刻苦攻读取得了丰厚的回报,他一生写下了上千首好诗,出了好几本诗集,如《编蓬集》、《姑蔑集》等。同时,还给一些深奥的唐诗做了注解,书名为《唐诗解》。这是他刻苦自励,不为双目失明而放弃学习,笃志读书,克服重重困难而取得的成就。

    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怕失败。在失败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改正,最终走向成功;失败者却因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从来不敢面对自己,更不会正视自己的不足,就这样沉沦,没有丝毫的进取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受到外界带来的压力,还要经常受到自身的挑战,如果想要在社会上立足,给自己争取到更好的生活,我们就必须不怕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让自己不断地得到提高,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才能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艾柯卡曾任职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福特公司。由于其卓越的经营才能,自己的地位节节高升,直至坐到福特公司的总裁。

    然而,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福特公司的老板——福特二世却出人意料地解除了艾柯卡的职务,原因很简单,因为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声望和地位已经超越了福特二世,所以他担心自己的公司有朝一日会改姓为“艾柯卡”。

    此时的艾柯卡可谓是步入了人生的低谷,他坐在不足十平米的小办公室里思绪良久,终于毅然而果断地下了决心:离开福特公司。

    在离开福特公司之后,有很多家世界著名企业的头目都曾拜访过他,希望他能重新出山,但被艾柯卡婉言谢绝了。因为他心中有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从哪里跌倒的,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他最终选择了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这不仅因为克莱斯勒公司的老板曾经“三顾茅庐”,更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克莱斯勒已是千疮百孔,濒临倒闭。他要向福特二世和所有人证明:我艾柯卡不是一个失败者!

    入主克莱斯勒之后的艾柯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改革,终于带领克莱斯走出了破产的边缘。艾柯卡拯救克莱斯勒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商业案例。

    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一个人如何对待失败。如果你的内心认为自己失败了,那你就永远地失败了。我们要像艾柯卡那样,从哪里跌倒的,就要从哪里爬起来,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失败者。

    任何希望成功的人必须有永不言败的决心,并找到战胜失败、继续前进的法宝。不然,失败必然导致失望,而失望就会使人一蹶不振。世上成大事者,必先经历多次失败,而后才能取得成功。林肯入主白宫前,遭受过十几次竞选失败。爱迪生试遍了上万种材料,才找到了我们今天所用的灯丝。历史证明,失败不是灾难,而是成功的要素。我们要向失败学习,就必须先经历失败,从失败中站起,鼓起勇气,付诸行动,认真体验失败,才能从中获益,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8.全力以赴,做最优秀的自己

    儒家思想以天下为己任,要做就做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内圣为王,通过修炼,完善自己,从而有所作为。《论语》中有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意思是子张向孔子询问为政之事,孔子告诉他,做事毫不懈怠、尽心尽力,即是为政之道。

    要想获得成功,全在于尽心尽力地实干,无怨无悔地奋斗。对自己的工作应该绝对诚敬、尽心尽力而不厌倦。

    朱棣在靖难之役(其实就是反叛,以地方军对抗中央军的战争)中一场关键性的战役──白沟河之战时,燕王朱棣所属地方军队人数不过数万,而建文帝的中央军队至少有百万之众,双方军事力量悬殊。原本大家认为燕王朱棣应无胜算,但在白沟河之战的以寡胜众之后,双方实力消长,燕王朱棣(与其团队)信心大增,认为应有一搏的机会。

    建文帝大将军李景隆率军60万人进抵白沟河,攻打燕王朱棣受封之地北平(今北京),燕王则率10余万军队迎战。初期燕王处于劣势,甚至曾经一天之内换了三匹马、弓箭用尽、剑也被砍断,几乎被对方所擒获。就在战事危急时,恰巧吹起对朱棣有利的北风,众人尚未来得及反应,朱棣果断地率领骑兵绕到敌方后方纵火,借助风向与火力同时发动猛攻,成功扭转劣势,使对方死伤10余万人,打了一个堪称以寡击众的胜仗。白沟河一战除了让朱棣从“应该会输”到“有机会赢”的关键历史地位之外,显然也影响朱棣颇深,朱棣在战后祭祀阵亡将军时,说出了“惧死者必死,捐(舍弃之意)生者必生”的感悟,颇值得我们思量。

    24岁的海军军官卡特,应召去见海曼·李科弗将军。在谈话中,将军让卡特挑选任何他愿意谈论的话题。然后,再问卡特一些问题,结果每每将军就将他问得直冒冷汗。

    终于卡特开始明白:自己自认为懂得了很多东西,其实还远远不够。结束谈话时,将军问他在海军学校的学习成绩怎样,卡特立即自豪地说:“将军,在820人的一个班中,我名列59名。”

    将军皱了皱眉头,问:“为什么你不是第一名呢,你竭尽全力了吗?”

    此话如当头棒喝,影响了卡特的一生。此后,他事事竭尽全力,后来成为了美国总统。

    通过这两个古今中外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仅仅是尽力而为,所付出的精力便不会集中,成效便不容易明显,只有我们竭尽全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朱棣和卡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全力以赴基础上的,一旦方向目标确定了,我们要有“捐生者必生”的态度,这就是勇气,就是全力以赴的精神,就是人生的意义,全力以赴为希望而奋斗,方可成就未来。

    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全力以赴这种态度,人生在世,时间匆匆,应该把全力以赴当做是自己的使命。虽然目前的薪水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如果不全力以赴的去工作,没有得到领导或老板的认可那将是可悲的。一个人的成功在于对工作生活赋予什么态度,如果一个人全力以赴工作,相信会有好的收获的。

    杰克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上班,他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忿忿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每次开会、聚会都无视我的存在,但是做苦力跑腿的时候却找到了我。跟这样不爱惜人才的老板工作,太没劲了。真想拍桌子辞职不干了。”

    “你对公司的业务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都搞懂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没有!”

    “要想走,也可以,我建议你好好把公司的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的运营搞通,甚至如何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朋友说,“你可以把他们的公司当做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学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不是既有收获又出气了吗?”

    杰克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下班之后也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

    一年之后,朋友问他:“你现在许多东西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老板对我刮目相看了,对我不断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现在是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当初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你却不努力学习;而后你经过努力,能力不断提高,老板当然会对你刮目相看了。”朋友笑着说。

    只有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做好目前工作,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渐渐地提升。其实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极其低微的岗位上,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迅速、更完美,调动自己全部的智力,从中找出方法来,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自己也会有施展才干的机会。

    要想成为全力以赴的人,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石可以敲出星星之火;而且要有强烈的工作欲望,对工作无怨言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如果没有强烈的工作欲望,就等于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哪来动力。

    (2)不给自己找借口:做不好事就会给自己找借口或推了责任,也不会对每一件事尽早努力工作,最后可能一事无成了。

    (3)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最伟大的推销员》中有句话,“我再去敲一家门”,每天让自己比规定的多敲一家门,而很多机会就在这最后的一家门里面。真正优秀的员工,总比常人多走了一步路;发展很快的人,总会无怨尤地去做一曲“分外”的事情。

    (4)每天比他人早做一点点:实际上,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而关键看各人付出的努力程度。有位作家这样说:“假如我要有灵感才开始写,我就永远也不会动笔了。就算你还没做好准备,你也要这样开始,因为灵感是会陆续出现的。”做很多事情,是需要马上行动的,错过了这个时间,我们往往就失去了做事的原动力。做任何时候都能够做的事情,常常永远都不会有时间去做。我们需要的是:马上办,不拖延,比规定的时间尽量早一些。

    (5)每天比别人巧做一点点:唯有创造才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坚持学习与工作中的创造,每天改进一点点,坚持下去,我们的工作就会上去一个大台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