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男孩要学会“扬长避短”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长处是什么,短处又是什么。然后帮助孩子分析他的长处和短处,针对孩子的长处进行培养,针对孩子的短处进行弥补。让孩子在扬长避短的过程中不断发掘优势,不断弥补缺陷,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自信的全能型人才。
潜藏在孩子身上的“长”,往往就是他的天赋、兴趣、爱好的凝聚点。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其成功概率要远远高于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这就需要父母有伯乐般的眼睛,你的孩子即使只会捏泥人,那也是他的与众不同、他的长处。父母以此为着眼点引导他,培养他,他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达成父母的愿望。
古时候,有对夫妻有5个儿子,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孩子还有残疾。在他们童年的时候,父母考虑着让儿子们学点儿技艺,以便将来能自立。
父母让从小憨厚老实的老大学种地,因为老大吃苦耐劳,于是培养他的种地能力。
父母让聪明伶俐的老二学习经商,因为老二思维敏捷,精明能干,于是父母决定将老二培养成商人。
父母让两眼都看不见的老三学算卦,因为算卦不用眼睛,于是父母决定把老三培养成一个高明的算命先生。
父母让老四学织布,因为老四从小身体不好,而且驼背,干不了体力活,而经商又没有聪明的头脑。父母看到了老四心细的优点,于是让老四学习织布,因为驼背不影响织布干活。
老五的情况更糟糕,他也是个残疾人,腿瘸。父母看着小儿子的腿,说:“孩子,就让你学纺线吧。因为纺线可以坐着干活,腿脚不便没有大碍。”
这位父母针对5个儿子不同的长处和短处,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扬长避短,化消极为积极,让他们学会了各自的生存技能。这种培养孩子的方式值得广大父母借鉴。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说:“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培养孩子也是如此,不要把精力放在减少孩子的短处上,而应该把心思放在如何开发孩子的长处上,使孩子的优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方法一:用赞许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位教育学家说:“能发现孩子10个优点的父母,是优秀的父母;能发现孩子5个优点的父母,是合格的父母;如果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这种父母应该下岗。”
发现了孩子的优点,并用赞许的眼光对待孩子,适当给予夸奖,让孩子在父母的激励下努力发掘潜能,促使孩子获得惊人发展。称赞孩子会使孩子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得到强化,从而树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促使其获得成功。
孩子天真无邪,脑子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在父母眼里,这些想法或许有些荒唐,甚至不着边际,但这是孩子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体现,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最佳时机。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尝试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在被赏识中不断发挥聪明才智。如果父母总是认为孩子的想法是胡闹,阻止和训斥孩子:“脏死了,快扔了!”“别胡闹了,真是异想天开!”就会把孩子的创造力扼杀在摇篮之中,让孩子在父母的斥责中失去自我认同感。这对孩子情商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方法二: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父母只有抓住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才能使孩子有更好的发展。这一方法,重在后者,也就是如何引导孩子沿着自己的优势成长。
许远有些内向,行动迟缓,不爱说话,显得有点笨,他喜欢躲在角落里慢腾腾地玩属于他自己的游戏。小许远5岁的时候,都上幼儿同中班了,还不能准确算出10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下半年,班里组织了一次讲演活动,小许远要参加。讲演稿写好后,许远非常兴奋,在爸爸、妈妈的领读下,一句一句地背起来,没多久,就全背下来了。那次演讲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热烈的掌声。
演讲事件让许远父母更加看清了孩子的优点:许远虽然反映问题不太灵敏,但做事专注、用心、记忆力好。父母决定让许远笨鸟先飞,然后用肯定的方法增强许远的自信心,开发他的智力。比如,许远做题虽然慢,但却准确无误,很少有错的,父母就会这样说:“你做题的准确率真高!要是能把速度也提上去,那就更了不起了!”
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很容易发展成特长,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争取让孩子把兴趣爱好变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以增强孩子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实力。
方法三:换个角度看孩子的不足
喜欢被肯定是人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地方,这就需要父母换个角度发现孩子的长处,然后给予他最中肯的赞美和鼓励。这将有利于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建立。
王磊很调皮,学习成绩也不好,但他特爱摆弄小零件,总喜欢把家里的录音机、电话机、小闹钟拆了装,装了拆,好些都搞坏了。妈妈发现后不但没有责骂他,还特意把一些坏了的家电收集回来给他摆弄,还时不时带他去向会修理的人请教。屋子里经常被搞得乱七八糟,妈妈却没放在心上,她只是经常夸儿子爱动脑筋,动手能力强。
有了妈妈的鼓励和支持,学习平平、调皮捣蛋的王磊发誓要当一个伟大的修理工。妈妈告诉他光会动手拆装东西还不行,大脑里必须要有知识,于是王磊在学习上变得用功了,他劲头十足,开始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总的来说,对于那些让孩子自卑的而经过努力后仍难以有大长进的方面,就让孩子放弃它。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积极寻觅并发展孩子的优势,用精力与时间去培植它,让这方面的成绩辉煌起来。这样,孩子才能充分显露自己的一技之长,体验到“我能胜任”的愉悦感。这样才能让孩子自信起来,从而达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目的。
你的肯定是男孩进步的阶梯
世界上只有1%的孩子可能成为天才,却有99%的父母都在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梦。世界上有99%的孩子注定一生平凡,却只有1%的父母意识到平凡的孩子也可能在自己的鼓励与肯定中不断进步,从而走向成功。
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赏识自己。”美国公关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有一种高明的赏识别人的方法,那就是“给人一个恰当的但又超乎事实的美名,就像用‘灰姑娘’故事里的仙棒,点在某个人身上,就会使这个人从头至尾焕然一新。”
父母爱孩子,就是不管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孩子,自己一定要首先肯定:我的孩子是很棒的,他一定能行!在孩子遭受不平或者挫折时,家长一定要认同自己的孩子,要给孩子最大的鼓励。
8岁的彬彬在一个偏远的乡村小学读书。他从小就喜欢唱歌,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歌唱家。但他的老师却泄了他的气:“你不能唱歌,你的声音条件不好,再说了能当歌唱家的人有几个,你还是踏踏实实的学好文化课要紧。”但是,彬彬的妈妈,一位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听了彬彬的话后就鼓励自己的儿子:“彬彬,其实你唱歌很好听的,你唱歌时,大山也在跟着唱,妈妈相信你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彬彬得到了妈妈的鼓励和支持后,经常大清早起来就开始练歌,通过不懈地努力,高考时,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梦寐以求的音乐学院。
也许彬彬的妈妈并没有想到她的儿子真的能成为歌唱家,也并没有指望通过自己的三言两语就能改变儿子的一生。毕竟,在那个年代,他们那个贫穷落后的村子里还没有出现过大学生,更别提歌唱家了。但是,正是她对儿子的肯定成就了那个村里最早的一名大学生。
由此可见,做家长的学会肯定自己的孩子是很重要的。孩子得到了父母的鼓励就能够朝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父母对孩子的鼓励与肯定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自己肯定自己,即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习惯内化的结果,孩子重视的不再是父母的表扬或者物质上的奖励,而是自己对自己努力的肯定。
身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一帆风顺。但是,随着时间的脚步孩子在不断的成长,自然会面对和体验到得意和挫折,快乐和沮丧。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得与失,让孩子在得失中肯定自己。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或有所进步时,最好的奖赏是孩子能在当晚告诉家人,分享他的成就。作为家长,虽然可以不断地告诉孩子,我们是多么为他感到骄傲,但最终他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帮助孩子形成这种力量的最佳做法是:指出他所做的事情值得给予表扬,然后提醒他要从内心里承认自己。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信任、指导及影响。自我激励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心,并使孩子保持持续努力的积极态度。
虽然表扬和肯定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但是家长在肯定孩子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表扬值得表扬的地方,让孩子明白,自己确实该得到表扬;二是表扬孩子的行动,而不是孩子本身,因为表扬的真正目的是帮孩子学会分辨是非,找到改进自己行为的办法;三是表扬要尽可能具体,让孩子知道自己究竟什么地方做对了。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正面的肯定,孩子受到了父母的肯定,心里高兴,积极性就容易培养。孩子保持一颗进取心,对他们以后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争取更大的成绩有莫大益处。受到父母的鼓励与肯定,对塑造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有很大作用,而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更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美好的明天,父母要学会肯定自己的孩子。
给男孩自信,就等于给他希望
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自信而成功的。”自信是一种潜伏在人意识中的能源,一旦开发出来,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自信就像人身上的发动机、推进器,总是不断给人提供前进的动力。自信也具有感染力,所有和自信的人有过接触的人都将受到积极的影响。当自信成为习惯时,那实际上已经为成功做好了准备。
在许多伟人身上,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他们不是从未被击倒的人,而是在被击倒后,还能够高举自信之剑,继续为成功打拼。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从而获得最终的成功。
现在,不少家长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智力因素,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却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挫折教育,忽视培养孩子正视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所以造成了不少孩子“高分低能”或是“低分低能”。
例如,不少孩子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先提出一大堆担心,或是尚未进行实践活动就自以为不行而放弃尝试。有的学生代表本校外出参加学科竞赛,准备了很长时间,却在临赛前打了退堂鼓;有的学生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明明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却因事先在心理上认定对手比自己强,因而从主观上放弃拼搏,这事与愿违的结果令不少家长困惑不解、苦恼不堪。
一次对全国各地1000余名6~12岁孩子所作的专题调查表明,40%的孩子自称对自己“至少一两个方面完全丧失信心”。他们有的对自己的外貌、身高、体重等生理条件没有信心,有的则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运动水平和交友本领感到悲观。而进一步的调查却证实,实际这些孩子往往不论在外貌还是能力上,都不比一般孩子逊色。
激发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挺起自信的胸膛,是父母应尽之责。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是最棒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给男孩自信,就等于给他希望。那么,培养男孩的自信有什么技巧呢?
方法一:尊重你的男孩
孩子由于年幼,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一般来自于成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与他们的父母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父母需要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而自尊、被人尊重,是产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动力。孩子的自信首先来自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自信的。
尊重孩子不分时间和地点,也不分孩子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任意批评他、责怪他,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换位心理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因此,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的事务,与孩子讨论一些家庭中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和父母对自己的信任。
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话。千万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没出息!”、“小孩子懂什么!”、“大人的事,小孩子知道什么?”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无法获得父母的信任,从而无法获得自信。尊重孩子尤其不能随意辱骂、惩罚和殴打孩子,因为这些是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
方法二:给男孩创造表现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孩都有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家长要顺应孩子的心理,为孩子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一旦孩子有突出的表现,就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刘嘉从小性格内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和老师一说话就脸红,不敢正视老师,也不敢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总是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家里来了客人或是换个环境,就扭扭捏捏,让喊“叔叔”或“阿姨”,他就退到爸爸妈妈的身后。上课不敢主动回答问题,下课总是自己默默坐在座位上……为此,爸爸多次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鼓励他多参加一些活动,如集体演出、做游戏、讲故事等。
后来,为配合学校活动,老师让刘嘉弹风琴、打乒乓球、参加演讲等,其目的不是让他成为特长生,而是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他的胆量,改变他的内向性格。他参加的每一次活动,老师和家长都给以鼓励、表扬,每当此时,刘嘉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让他觉得很荣耀、很光彩,他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更增强了他的表现欲望。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如果家长能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点燃他的自尊心,打消他的自卑感,并以此激发孩子鼓足勇气,树立信心,就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告诉男孩——儿子,在我眼中你是最棒的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也要一起改进,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那么,怎样才能让男孩做到最棒呢?
方法一:始终以最积极的方式肯定男孩
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对一位母亲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5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到家里,那位妈妈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5分钟了。”那天晚上,儿子表现得很好。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家长会上老师说:“你儿子全班倒数第二,会不会智商有什么问题?”妈妈回家却对儿子说:“老师说你不是笨孩子,只是有点粗心,下次细心点就有望超过你的同桌。”
儿子上初中时,老师对家长说:“你儿子如果不努力的话,上重点高中很危险。”而那位妈妈回家对儿子是这样说的:“儿子,老师说你要努力的话,就能上重点高中。”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考上了重点高中。
父母要始终以最积极的方式肯定孩子。这样做可以让孩子觉察到他是在进步,而且家长也在一直注意着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而不是一直没有被别人重视,家长只看到了他的缺点。从积极的方面去肯定孩子,可以促进孩子总是创造积极的思想形象。
方法二:有条件地夸奖男孩的外貌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很少夸赞孩子的外貌,怕孩子会因此变得贪慕虚荣,心思不用在学习上。为此,一些家长甚至直言孩子“长相不佳”,以打击孩子的“臭美”言行。这样做的家长可谓用心良苦,但这些做法无形中给了孩子不良暗示,那就是“你长得不讨人喜欢”,这样下去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觉得自己丑,不讨人喜欢。尤其是当孩子有了美丑的概念时,孩子会更加的对自己相貌不自信,甚至引起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会觉得自己很差劲。
与那些不懂的夸奖孩子相貌的家长相反,一些家长很懂得称赞孩子的相貌。从孩子小时候起,他们就夸奖孩子:“你长得真可爱,如果加上xx优点,你就是最讨人喜欢的孩子!”这样一来,就给了孩子良性的暗示。不仅会对自己的相貌很自信,还会努力学习或者有意识的表现自己的各方面优点。
方法三: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家长要把考试看得淡一些,不能唯分数定论孩子的好坏。
有一位家长,每次考试前都会告诉孩子:“只要你努力了,认真做了,分数不是最重要的,通过对考试中出的错误分析原因并及时改正,使自己有新的收获和进步,这才是考试的目的。”家长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正确地面对考试,让他不再害怕考试,也不会因为太过紧张而把题目做错,影响成绩。
而有的家长却把孩子的每一次考试都看得很重,恨不得孩子每次考试都考第一。孩子一旦有所失误,就会横眉冷对,批评孩子,甚至贬低孩子,说孩子是个“没用的东西”。孩子如果没考好,自己已经很伤心,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批评,但是,最主要的是要给他打气,鼓励他,激起男孩的斗志,这样远远比训责,或者打骂效果要好。
相信孩子是最棒的,给予鼓励,孩子就会想着你鼓励的方向前进。过度的批评和责罚只会让孩子向着批评的方向后退。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积极快乐的家庭环境。请相信孩子,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哪怕是所谓的“坏孩子”也想好好地表现。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家长因为孩子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而不再鼓励孩子,让孩子失去信心,那将是家长的失职。所以,请告诉你的男孩:“儿子,相信你是最棒的!”
让男孩作出积极的自我评价
帮助孩子发展正面的自我评价是家长所能给予孩子的非常重要的礼物,也是孩子一辈子的礼物。孩子若是觉得自己有很多优点,很能干,他将来往往就会很有成就。因为从小对自身作出积极的自我评价,能为孩子在未来社会中成为一个快乐的强者打下基础。
孩子的自我评价是从童年开始培养的,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孩子发展自我评价的关键因素,能影响孩子发展出积极的或消极的自我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人有许多种智力。有的孩子语言智能比较好,表现为会说、爱说、乐于讲故事;有些孩子数理逻辑比较好,对数字很敏感,擅长理工类知识学习运用;有的孩子动作敏捷,擅长舞蹈、表演、体育、竞技等;有的孩子空间立体智能比较好,积木搭得又快又好。所以,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是关注每个孩子的特长、特点以及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和变化,并给予充分地表扬和肯定。
方法一:经常提起孩子的优点
平时生活中,家长要经常说起孩子的优点,给孩子一种很自信,很成功的感觉。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就越容易不加思考地接受意见,所以,家长要经常提起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自信的存在,在生活和学习中发挥出自信的力量。
孩子小时会受到家长方方面面的影响,家长若不注意孩子正面自我评价意识的培养与建立,孩子则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负面的、消极的人。罗曼雷特说:“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是从成串的记忆而来的。从小时,我们就开始对自己,别人及整个世界产生概念及态度。”
方法二: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
有些父母在批评做错事的孩子时,习惯用“总是”“从来不”之类的字眼,对孩子进行不负责任地,夸大其词地全盘否定!还有些父母由于望子成龙心切,爱用对成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未成年的孩子。一些孩子做的事情,对他们那样的年龄而言堪称“壮举”了,但用他们父母成人的眼光一衡量,就变得无足轻重,微乎其微,甚至于不值得一提了。
一位母亲说:“自孩子上学后,我就变成了一个泼妇了。”初听不明其故,解释是“孩子写字磨蹭,作业不会做,以至于我经常对孩子大吼”。
对孩子要求过高,会使他的优点淹没在批评乃至埋怨之中。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自信便会丧失殆尽,从而导致他在做每一件事前都会在潜意识中做出诸如“我不行”“我笨”“别人就是不喜欢我”等否定评价,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与人接触。
家长应该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孩子自我肯定。家长应该尽力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不是打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陷入自卑。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孩子最终会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方法三:让男孩学会自我肯定,喜欢他自己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拥有自信、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就要让他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人,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能够喜欢别人和周围的世界。
对孩子来说,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摇不定的,因而极需要得到外界经常不断的强化。家长可让孩子为自己记一本“功劳簿”,让孩子每周花几分钟时间写出,或者画出自己的“功劳”,并告诉孩子,所谓“功劳”,并不一定必须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家长可为孩子的进步,或者小优点准备一些小小的奖品。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进行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要分时间、场合,使用时更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切不可胡乱表扬,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长大后不明是非。
帮男孩跨越自卑的栅栏
不少家长认为,只有成年人才有自尊心和自卑心理,孩子整日嬉戏、玩耍,哪有什么自尊、自卑?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孩子不仅有自尊心,同样也有自卑心。
李明在日记中写到:“经历了一次次考试,眼睁睁见自己成绩越来越差,老师已把我当成差生了。看见同学在热烈讨论题目,我却死板地坐着不敢加入。遇到不懂的地方,老师教我,没听明白我就急急点头,巴不得他们快点走开,免得注意到我的笨拙……成绩下降,说明太笨,有时候真恨爸妈,为什么给了我这么一笨脑袋。”
自卑心理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陷。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了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在人际交往中,具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容易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让孩子跨越自卑的栅栏拥有自信呢?
方法一:给男孩积极的心理暗示
经常给男孩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帮助他建立自信的一个好办法。
告诉孩子,不要总是在内心暗示自己:“我不自信”,而应该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很棒,很能干,我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如果哪方面孩子真的做得不好,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他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告诉孩子,前面有困难,但是,他一定可以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孩子只要有心理准备,就不会为一点困难而退缩。
方法二:要让孩子输得起
自卑是苦恼和痛苦的,因此,自卑又好胜心强的孩子,总是想方设法要去掉这个心病。因此这类孩子极力追求另一种优越感,即争强好胜,力图超过别人。其实,好胜本身并非坏事,优秀运动员都是勤学苦练,希望能夺得冠军的。然而,还必须看到优秀运动员另一可贵的品质,就是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失败了决不沮丧气馁,还会继续努力。而自卑的孩子多数却是争强好胜而又很怕输的。
大多数争强好胜的目的在于要超过别人,体验优越的快感或者为得到别人的夸奖。如果输了,本来就存在的心理自卑会更加强烈,使孩子走向情绪和心理的低谷,不能自拔。这时候,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克服困难,以增强自信心。告诉孩子,谁都有可能失败,失败了并不可怕,只要能够重新站起来,继续努力,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告诉孩子,输得起的男孩,才是男子汉大丈夫。
方法三:培养男孩积极乐观的态度
孩子遇到挫折,家长不能拿放大镜来放大他的过错或评定他的能力,那样,孩子便会将问题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渐渐地,便建立起一种消极、悲观的信念,继而变得难以承受挫折。
有个男孩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都告诉他:“一切只是暂时的,这次没考好咱们下次继续努力。”然后父亲再积极地帮助他找原因,寻求对策。作为家长,适当正面肯定孩子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样能从小为孩子播下“积极乐观”的种子,使他面对挫折时仍抱有“盼望”与“转机”。孩子心境乐观,也就更乐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会自卑了。
方法四:让男孩广交朋友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结交朋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因此,家长要鼓励男孩广交朋友,同龄人天真友好的话语,能给孩子一种安慰和自信。在朋友面前孩子可以轻松的表露自己,大胆说话。朋友之所以能让孩子远离孤独,是因为孩子能融入社会而获得快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