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别让男孩做崇尚武力的莽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多数男孩都有当英雄的梦想,遇到问题时,他们认为用拳脚解决更能表现自己的英雄气概。家长要让男孩知道解决问题不一定非得靠武力,智慧往往比拳脚更有力量。

    别让哥儿们义气害了男孩

    很多男孩都有一种“英雄情结”,喜欢和朋友称兄道弟,醉心于哥们义气式的友谊,喜欢武侠小说中那些“侠客”们“拜把式”的朋友关系,并认为这样的关系才是真正的朋友。其实,真正的朋友并非是这种讲哥们儿义气的朋友。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朋友和“哥们义气”是不一样的,不要让“哥们义气”害了孩子。

    那么,具体来说,家长应该从哪几方面培养男孩正确的交友观念呢?

    方法一:让男孩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孩子还小,往往不能明辨是非,他可能会和那些打架闹事的同学交朋友并模仿他们的行为,认为那是讲哥们义气,是勇敢的表现等。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应气急败坏地谴责孩子乱交朋友,而是要帮助他正确认识那些行为的弊端。

    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将一些真正朋友的故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等,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明白朋友的真正含义,这样,就会避免他在交友的过程中交上“坏朋友”。

    方法二:让男孩有所选择地交朋友

    孩子的生活离不开朋友,但交友要慎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和一个乐观向上、为人忠厚的人成为朋友,他就会变得意气风发,诚实待人。相反,如果他和一个道德败坏的人成为朋友,就很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能什么朋友都交。因为朋友的重要性足以与父母相比较,朋友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孩子的品行。好的朋友会使孩子的心灵变得更为善良、美好,即使是一个坏人,在好朋友的熏陶下,也会变好。反之,如果与“坏朋友”相处,日久天长,很有可能渐渐地染上了“坏行为”。有时候还会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愿意做的事情,原因就在于恶习已在心里根深蒂固了。

    俗话说得好:“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交几个好朋友,他们的好习惯会影响到孩子。取长补短,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好,一些坏习惯也会随之消失了。

    方法三:别用武力逼孩子与“坏朋友”绝交

    当家长发现孩子不慎交了“坏朋友”时,不要打骂孩子。打骂是一个极端的方法,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会让这个“坏朋友”更有吸引力。用转学来达到让孩子离开“坏朋友”的目的也不是个好办法,在新的学校,他可能会马上结交其他的“坏朋友”。

    一旦孩子结交了“坏朋友”,父母首先要冷静分析,一定不要直接否定。在了解情况时要表现出兴趣,不要只是问一些诸如“他是谁,是做什么的,在哪里认识的”这样肤浅的问题,应鼓励孩子说出他和朋友之间交往的每一个细节,表示出你愿意和他共同分享的兴趣,尊重并认可孩子的想法。即使你反对他们的交往,也不要急于让孩子接纳你的观点,不妨花时间多和孩子接触,多倾听他的声音,坚持下去就会有积极的变化。

    家长还可以找个“第三者”做说服工作。但这个“第三者”一定是家长和孩子都信任的人。出现孩子交上“坏朋友”这种情况,往往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孩子平时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与这样的伙伴在一起会很放松,没有压力;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孩子在平时比较“弱”,容易受到别人的欺负,而这样的伙伴能够充当保护者的角色。所以,家长找的这个做说服工作的“第三者”,一定要更强势,能够“震住”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轻松和被保护,愿意听“第三者”的话。

    方法四:和孩子的朋友做朋友

    家长可以和孩子的朋友交朋友,将孩子的朋友主动请到家里玩,或者主动参与他们的游戏,了解他们,适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面,家长要引导孩子客观地评价朋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鼓励孩子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的朋友接触,从不同的朋友那儿获得不同的经验,学到不同的知识。

    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他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所以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交友问题,要正确地教育和指导。

    别让男孩变成“小霸王”

    说到孩子打架,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头疼。因为做父母的既不希望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引得别人三天两头上门告状,又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总是哭哭啼啼,受人欺负。其实,男孩天性好动、争强好胜,打架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如果孩子动不动就用打架来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别让你的孩子变成“小霸王”。

    “小霸王”在生活中表现为不听管教,遇事不顺心就爱闹脾气、一意孤行、喜欢顶嘴、等,对于这种孩子,许多家长绞尽脑汁,依然束手无策。

    其实,这类孩子相比于一般人眼中的“乖孩子”,是更加聪明,更有行动力的,能够改变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思考力和学习力,他们之间,大多数都可以成为社会精英。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调教好霸道的孩子,避免其成为“小霸王”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方法一:家长要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如今社会进入了竞争时代,有的父母也与时俱进,不再讲究“温良恭俭让”了。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家长诉说一番,有的家长就问:“他打你没有?”“打了。”“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他们告诉孩子,太老实了容易受人欺负,要以牙还牙,反正不能吃亏。照这样的逻辑下去就会引导孩子犯大错了: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别人偷你自行车,你就偷别人自行车;别人腐败,你就腐败……这样恶性循环,孩子就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孩子犯错时,要正面教育和引导孩子,让孩子用一种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只有在这样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方法二:制止男孩的攻击行为

    有关研究表明,男孩都有很强的进攻性,他的这种进攻心理,有时是因为好玩,有时则是因为愤怒。妹妹正在看电视,小刚就把手中的飞盘扔了过去,虽然没有把妹妹打疼,但却把她吓了一跳。爸爸觉得小刚这样做很不礼貌,就批评了他一番。

    不管是什么原因,当孩子出现无理进攻的倾向时,家长都应该及时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动手打架的习惯,所以,家长要及时制止孩子的攻击行为,并循循善诱,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

    方法三:让男孩学会正当竞争

    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男孩没有好好学习,但又想考个好成绩,于是他“买通”了坐在他旁边的同学,让他把写上答案的小纸条给自己传过来,同学没有照做,男孩就将同学打一顿;男孩竞选班长失败了,于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找了几个“哥们儿”把他的竞争对手狠狠“扁”了一通。其实,这些男孩把竞争心理用“偏”了,而现实中,这种用“偏”没用在“正道”上的现象绝对不在少数。

    家长要告诉男孩,勇于竞争是对的,但不可以使用“武力”竞争,一定要正当竞争。相反,如果家长鼓励孩子的不正当竞争,孩子就会沿着“弯路”成长——现在他就拉帮结伙,长大以后,他可能还会做出更离谱、更可怕的事情。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观。

    方法四:让孩子学会讲道理

    家长要告诉孩子在与别人发生争执时,要用跟对方讲道理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打架。如果孩子用讲道理的方式解决问题,父母应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能从中体会到道理的分量,也可以品尝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甜头。

    对爱打架的孩子,家长应减少生活环境中可能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因素,像平时家长不经意娇宠所造成的霸气,带有暴力情节的电影等。孩子攻击他人,有时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这就需要父母好好引导,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拳头不是不能用,但绝对不能滥用。

    打架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打架行为听之任之,孩子就会变成“小霸王”,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所以,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打架行为,要教会孩子以适当的方式与人相处。

    让男孩成为有勇有谋的智者

    祺祺是个瘦弱的小男孩,不到一米一的个头,看上去像个文静的小姑娘。但他却很机灵,知道用智慧解决问题。

    一天放学后,祺祺拿着5块钱去小卖店买零食,花了5毛钱,找回4块5毛钱。他拿着钱才走不远,一个个头大一点的男孩一把将钱抢走。当时只有祺祺一个人,他也不气也不哭,只是紧紧地跟着那个男孩,直到弄清楚了对方是本学校高年级男生后才回家。

    回家后他将事情告诉了爸爸,于是第二天他领着爸爸找到了老师,说了事情的经过。老师就让祺祺带着去找那个学生,祺祺径直找到了三年级的一个班上,很快就指出了抢钱的男孩。那男孩慌了,实在抵赖不过就全认了。

    事后,老师和家人都夸祺祺有勇有谋。的确,对于弱小的孩子来说,一味逞强斗狠,势必要吃眼前亏。人们都知道:有勇无谋,那是鲁莽。有勇有谋,才能胜利。这里的“谋”是指谋略,也就是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很多孩子就是缺乏这种能力,做事鲁莽、冲动,从而犯下很多错误。所以,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用智慧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强大的对手硬碰硬。

    那么,如何能让孩子成为有勇有谋的智者?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方法一:让男孩分清鲁莽和勇敢

    有的孩子做事冲动,经常打架。家长批评他时,他还会振振有词地说自己是见义勇为,认为自己很勇敢。亮亮和城城因为争抢玩具打了起来,妈妈看见后问亮亮:“为什么打架?你不知道打架是不对的吗?”“你不是说男孩要勇敢一点吗?”亮亮委屈地说。妈妈听后哭笑不得,“孩子,打架不是勇敢的表现,是鲁莽。你可以跟城城讲道理,而不是用打架解决问题。”亮亮听后点点头,主动给城城道歉,两个小伙伴又和好了。

    方法二:让男孩学会思考

    有的家长,孩子一问问题,马上就给出答案。实际上,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家长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启发孩子去想,去分析,让他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看书,查参考资料等,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要急于给他答案。

    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家长不要急于告诉他该如何做,而是要他仔细看清题目,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父母可以示范,或让孩子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方法三:丰富男孩的知识与经验

    许多孩子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思考,不是不知道思考的方法,而是在逻辑思考或者推理的时候,孩子往往因为知识和经验有限而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因此,父母要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让孩子拓展思维的领域。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其思维灵活而敏捷。

    方法四:让男孩学会处理问题

    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不要一味地包办,应当与孩子一起讨论,共同设计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分析、归纳,需 要设想解决的方法,这样做会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男孩天生就有一股冲劲,他喜欢保护别人,希望自己能做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孩子不讲究做事方法,只会头脑简单地向前冲,那么很多事情就可能会以失败告终。孩子如果想有所作为,光靠敢闯敢拼的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这样他才能成为有勇有谋的智者。

    帮助男孩正确对待英雄主义

    很多男孩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冲在前面,令家长很担心:“这孩子太莽撞了,长大了可怎么办?”事实上,这是男孩的一种本能反应,他想通过“自我牺牲”来发现自己的“个人力量”,进而实现自己的“英雄梦”。有本书中这样写道:“每个男孩都有英雄情结,他们总是同情弱小,希望正义永远战胜邪恶;他们常常幻想自己能够身怀绝技,去与恶势力作斗争,让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当男孩看到有人恃强凌弱、以大欺少时,他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攥紧拳头,冲在前面,为正义而打架。

    喜欢刀和枪,喜欢变形金刚,喜欢奥特曼,喜欢激烈的球类运动……男孩似乎天生就有英雄主义崇拜。

    佐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爸爸,奥特曼厉害还是变形金刚厉害?”如果爸爸回答其中的某位厉害的话,他马上就会拥护厉害的。

    玩具坏了,佐佐会说:“爸爸,爸爸,奥特曼的手臂断了,爸爸搞气功!”

    爸爸就“装模作样”变成了特级修理工兼气功大师。在佐佐眼里,爸爸的气功非常强大,能把折弯、断裂的玩具修复完好,是神一样的人物。

    男孩崇拜英雄,家长也需要给男孩树立一个偶像。只是家长要引导男孩正确看待英雄,正确对待英雄主义。

    能够做英雄是最能够让男孩兴奋的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男孩的英雄梦想往往很难实现。即便如此,男孩的心中却会有一个鲜明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伟大的、神圣的、没有缺点的。这个形象或许来自于现实生活,或许来自于他热衷的漫画、动画片。所以男孩喜欢蜘蛛侠、奥特曼、蝙蝠侠,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拥有强大的力量,能拯救弱小成为英雄。

    小鹏自从看过《蜘蛛侠》后就迷上了蜘蛛侠,整天幻想自己可以成为他,幻想自己也可以惩恶扬善。以前妈妈带他买衣服,他只要自己喜欢的颜色。但现在,不管什么颜色,只要衣服上面有蜘蛛侠的图案他就要。衣服买回家后,小鹏穿着它和小朋友玩时,还大声喊着:“我是蜘蛛侠,我要拯救地球!”

    几乎每个男孩都有英雄情结,家长不要阻止孩子的一些“英雄行为”,但是有的孩子会曲解“英雄主义”的本意,比如他会认为打架、砸别人家的玻璃、用弹弓打人等行为也可以让自己成为英雄。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大有裨益。家长要引导孩子,让他正确地认识英雄主义,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教育孩子,让他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

    方法一:爸爸为儿子树立男性偶像

    也许,很多做父亲的并不自知,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儿子。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无人能及。有许多男孩子从小就希望能像父亲一样高大、博学、幽默。而伙伴之间,更本能地会以各自父亲的才干和成就,作为互相炫耀的话题。偶像情结,在孩子很小时,其实就已形成。

    所以,做父亲的平时在家要做给儿子看,说给儿子听,

    有个孩子的父亲总是在家里搞“科研”。这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神秘和有意思的事。他常常会搬着板凳在父亲旁边看。在父亲的书桌上,台灯的光芒下,摆放着许多工具、电线之类的东西,父亲还会自制一些小玩具。“父亲太伟大了”,那时的父亲成了孩子心中的偶像。在孩子的印象中,父亲常常是在拿着各类书籍、报纸、杂志边读边研究,兴奋时还会给他讲解。

    “真的那么有趣吗?”孩子对书渐渐产生了兴趣,因为他觉得那里一定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否则,它怎么老吸引着父亲?于是,孩子也变成了一个非常喜欢读书和研究电器的人。

    同时,父亲要有意识在儿子面前,体现你的“男人本色”,比如:责任感和承担,你要有意识地帮助妻子承担重体力劳动,要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在孩子犯错时,对他进行批评和教育……而这些虽然母亲也可以做,但效果却完全不同。

    方法二:让男孩从小事做起

    很多男孩会认为英雄都是干大事的人,所以对于家长安排的一些小事,孩子不愿意去做,这就会养成孩子不爱劳动的坏习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英雄也会做这样的事。例如,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诸如“倒垃圾”的任务,并告诉他:“你崇拜的XX英雄也曾经倒过垃圾。”这样,孩子就会很高兴地去倒垃圾,同时,也有助于引导他对英雄的正确认识。

    方法二:给男孩讲一些英雄故事

    孩子的世界观尚处在形成阶段,还不能准确的分辨哪些行为是英雄行为,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英雄故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经典的故事。

    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革命电影,现在的孩子很少接触这类题材的电影,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董存瑞、黄继光是谁。家长尽量陪着孩子一起看,在适当的时候引导他:“孩子,你看这位解放军叔叔是不是英雄啊?”这样英雄的概念就会在孩子的脑中逐渐清晰。

    崇拜英雄,想成为英雄是很多孩子在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家长要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英雄主义,让他学会用英雄的事迹来激励自己。这样,孩子就会以英雄为榜样,为实现更高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给男孩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情感的方法

    在生活中,有的男孩会因为情绪不佳而说脏话或摔打东西,当孩子用这样的行为表达感情时,家长要试着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不开心,积极引导他用语言表达情绪,让他用正常的话语表达出心中的想法。

    李刚是一个很活跃的男孩,但是他总是欺负刚出生的妹妹。母亲几周来一直都在劝阻他不要这样做,但却没有效果。但当他的父亲鼓励他说出“妈妈不能陪我玩,我伤心极了”这句话之后,他就很少欺负妹妹了。

    其实,李刚最初是因为妈妈把精力都放在了妹妹身上,陪他的时间少了,而很生气和伤心。因为他不会用语言表达这种情感,所以他就用欺负妹妹来发泄他的不满情绪,而他的父亲鼓励他把心中感受说出来,他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不会欺负妹妹了。

    有的孩子很想表达自己的情感,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的局限,他往往会以行为代替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孩子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例如,有时孩子会因为生气或激动,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地摔东西,这时,家长要阻止孩子的这种行为,然后温和地问:“跟我说说什么事让你如此生气?”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有的孩子不喜欢告诉家长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果家长一味地追问他生气或伤心的原因,他不但不会告诉家长,而且还可能会说出“我的事不用你管”这样让父母伤心的话。其实,有时孩子并不是故意说出这样的话,他只是想自己解决问题,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让他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方法一:让男孩学会写日记

    有的孩子不善表达,遇见不高兴的事情宁愿放在心里也不愿意和父母说,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变得心情抑郁,还有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家长可以让男孩把自己的心情写在日记里,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孩子就可以释放心中的不良情绪。

    方法二:为男孩建一面“心情墙”

    家长可以在家中创设一面“心情墙”,让孩子把自己的心情写在“心情墙”上,不管是高兴的或是不开心的都写出来。如果孩子不愿让家长看见自己的心情,可以把“心情墙”设在孩子的房间中,并告诉孩子自己不会去偷看,这样,孩子就会大胆地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

    方法三:通过书信与男孩交流

    出于对孩子的爱,当孩子情绪发生变化时,家长总想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而孩子却不愿意说,这让家长很着急,家长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

    雷鸣的父母在他8岁的时候离婚了,他跟着妈妈生活。雷鸣以前的性格很开朗,但自从父母离异后,他变得性格忧郁,不爱说话。以前每次放学回家,他都会和妈妈讲学校发生的事,而现在就算妈妈主动询问他,也只是妈妈问一句,他回答一句。妈妈觉得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雷鸣会得心理疾病。于是,妈妈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和雷鸣交流,信的内容很普通,都是一些日常琐事,比如:妈妈工作时遇见的高兴事,或者妈妈想买一条裙子,询问雷鸣该买什么颜色的……在与妈妈的通信过程中,雷鸣也渐渐向妈妈敞开了自己的心扉。这样的交流方式一直持续到雷鸣中学毕业,在这期间,雷鸣慢慢走出了父母离异的阴影,成长为一个坚强自信的男孩,还在学校中取得了很多荣誉。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给孩子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教他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这样,家长才能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和爱的桥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