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胆子再大点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一个想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胆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古人曾把“胆量”与“谋略”合为一体,称为“胆略”。“胆”在前,“略”在后,这说明“胆量”和“谋略”虽同样等重要,缺一不可,但要将二者比较的话,显然,胆量比谋略更重要。

    1. 胆量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不少人都听说过智商、情商,但对胆商一词则显得有些陌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有智慧就有幸福,人生之路就是追求智慧之路。”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实证表明,高智商并不一定导致成功,智商只是一种优势。同时,虽然情商拓展了生存空间,其高低往往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职业定位,并影响着一个人的管理水平与创新意识,但在现实中仍有许多具备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根本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取得应该的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不管个人还是组织,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日常生活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你的胆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证了所有其余的德性。”这里所说的勇气,胆商作为一种架构成功的新理念,能够标示出你面对身外世界时的反应,是一套旨在提高你个人与职业成功指数的有科学依据的工具,已经成为反映一个人的胆量、胆略、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力排众议、破釜沉舟的决断力的重要符号。

    科学表明,胆商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智商和情商。一项对1000多名经理人进行的能力测试发现,胆商指数的高低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其次才是情商,而智商在这个层面上已经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了!在这个意义上,胆商的概念将成功者定义为面对似乎不可战胜的逆境,仍能努力设法不断前进的人。

    在我国,自古就有“才、学、胆、识”的说法。可见“胆”字对人生的重要性。或许有人认为胆量不算什么,然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不难发现,生活中并不缺少有才华的人,而是缺少有胆量的人。许多很有能力的人,做事冷静沉着,看问题仔细清楚,破解事物的本领到了惊人的程度,但他们却做不来事。有时正是由于他们的精明,一生平平淡淡,淹没在自己的所谓“智慧”里。据美国企业家协会的调查统计,天下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人,但却一定都是有胆量的人。做一个有胆量的人,比做一个有能力的精明人更难。所谓的胆量,说的是失与舍,以及对未知事物的甘心承受。这种胆量,往往是特指承受失败的胆量和勇气。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安于现状,不愿意去主动改变,而是被动地等待机遇的到来,然而当真正的机遇到来时,又畏首畏尾,不敢去做,一直错过改变人生的良机。

    日本三洋电机的创始人井植岁男,成功地把企业做大做强了。

    有一天,他家的园艺师傅对井植说:“社长先生,我看您的事业越做越大,而我却像树上的蝉,一生都坐在树干上,太没出息了,您教我一点创业的秘诀吧?”井植点点头说:“行!我看你比较适合园艺工作。这样吧。在我工厂旁有两万坪空地,我们合作来种树苗吧!树苗1棵多少钱能买到呢?”

    “40元。”

    井植又说:“好!以一坪种两棵计算,扣除走道,2万坪大约种2万棵,树苗的成本是不是100万元。3年后,1棵可卖多少钱呢?”

    “大约3000元。”

    “100万元的树苗成本与肥料费由我支付,你负责除草和施肥工作。3年后,我们就可以收入600多万元的利润。到时候我们每人一半。”听到这里,园艺师傅却拒绝说:“哇?我可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最后,他还是在井植家中栽种树苗,按月拿取工资,白白失去了致富良机。

    要成功地赚大钱,非得有胆量不可。一个没有胆识的人,再好的机会到来,也不敢去掌握与尝试,固然他没有失败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运。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世界上本没有路,我们走过之后,路自然形成了。

    英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许多的能人、精明人,为了成就他们所面临的事业,长年学习和掌握的,原来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自己胆量的问题。他们终日在心里默默训练的那个东西,原来也是胆量。他们说的要全面提升素质,原来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胆量。为此,英国科学家得出一个结论:胆量,往往才是承受生活中一切艰辛、做成一切事情的根基!

    2. 机遇总在最险的地方

    凡欲成大事者,必须具备常人不具备的素质,冒险精神就是其中之一。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与风险不沾边的人,往往也是与成功无缘的人。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一件事没有什么风险,那么大家都能想到做到,这对欲成大事的人来说是没有半点机会的。

    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敢冒险,他们熙来攘往地拥挤在平平安安的大路上,四平八稳地走着,这路虽然平坦安宁,但距离人生成功的风景线却迂回遥远,永远也领略不到奇异的风情和壮美的景致。只能平平庸庸、清清淡淡地过上一辈子,一直到人生的尽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成功快乐滋味。

    生活中,成功与失败者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最大差别不在于能力的大小和想法的好坏,而在于是否有勇气坚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有胆量展开行动计划。人生要敢于冒险,不冒险,就不会有大的收获。虽然冒险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去冒险一定不会成功。因为,任何一件事的机遇与风险都是并存的,冒险,是获得成功的必要代价。想要获得成功,就要敢于冒险。我们不能只顾眼前而放弃未来,要想方设法以智慧去战胜困难,有些事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不是因为不可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不敢去做。其实,有许多的“不可能”是只存在于个人的想象之中的,当你真正去做时,会发现很多事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遥不可及。在弱者的眼里,人生处处都存在危险,干什么事情都是危险的,以至于事事都谨小慎微,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些生活中的强者,却总是视危险如草芥,蔑视困难,勇往直前,永远走在最前面。

    美国电视行业的先驱摩洛·路易斯的非凡成就来自两次成功的冒险:一次在20岁,一次在32岁。19岁时,摩洛·路易斯随家人一起迁到纽约,很快,他就在一家广告公司谋到了一份差事,每周14美元的薪酬。那时摩洛·路易斯经常跑外勤,工作非常忙碌,成天疯狂地工作。6点下班以后,他还要到哥伦比亚大学上夜校,主修广告学。有时候,由于没完成工作,下课后他还会从学校赶回办公室继续完成工作,从晚上11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是经常现象。

    20岁时,他毅然放弃了广告公司颇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决心自己独闯一片天空。他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冒险。他投身于未知的世界,从事创意的开发——主要是说服各大百货公司,通过CBS电视公司成为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共同赞助商。当时,电视尚未普及,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人们很难接受它,摩洛·路易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不会成功。摩洛·路易斯却仍旧信心百倍地进行说服工作。后来,工作有了相当进展,一方面,他的创意很受欢迎,与很多家百货公司签成了合约,另一方面,他向CBS提出的策划案也被顺利接受。成功已近在咫尺了,但此事却由于合约存在的一些小问题而中途破产。

    但这并没使他一蹶不振,就在这件事结束之后不久,一家公司聘请他担任纽约办事处销售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薪水也相当可观。于是,摩洛·路易斯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了自己的才华。

    几年后,摩洛·路易斯又回到久别的广告业,担任承包华纳影片公司业务的普生智囊公司的副总经理,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冒险,投身电视界。而由他们公司所提供的多样化综艺节目也为CBS公司带来了空前的效益。摩洛·路易斯的这次冒险并不是孤注一掷的,而是看准后才下赌注的。最初两年,他仅是纯义务性地在《在街上干杯》的节目中帮忙,没想到竟使该节目大受欢迎。它的播映,是竞争激烈的电视界内的奇迹。

    摩洛·路易斯的成功原因是敢为天下先,敢于冒险,这也是多数人走向成功的一个共同因素。人生本来就是冒险。你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为你害怕冒险。

    从福布斯排行榜看,富人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天生就是冒险家,不管是钱还是其他什么东西,他们都敢去冒险。有些人之所以会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讲,就在于冒险的精神和正确的决策,没有敢于冒风险的勇气是很难获得成就的。因此,与其一辈子让自己碌碌无为,还不如横下心来去努力拼搏一番,去证实自己。这样,我们就会有成功的可能。面对生活,我们要告别“如果”,我们要接受“挑战”,我们要以大胆的行动去驾驭自己的生活,我们要以自己的智谋和胆魄去取胜。

    人生中,生命的本质就是探索的过程。如果不去主动地去迎接风险,那我们就会被动地接受风险。因此,唯有带着冒险的意识,唯有以怀疑与建设去打破旧有的秩序时,我们才能取得自己所希望的成就,才能获得最大的喜悦。

    3.敢于打破常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使用的能力,只有我们所具备能力的2%~5%。可见,有必要提倡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在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办事并不错。但是,在常规已经不适应变化时,就应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另辟蹊径。只有这样,才可能化缺点为优点,化弊端为有利,在似乎绝望的困境中寻找希望,创造出新的生机,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大将军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时,就是因为田忌的参谋孙膑善于观察,勇于打破常规,用田忌的下等马和对方的上等马比赛,用上等马和对方的中等马比赛,用中等马和对方的下等马比赛,这样三局两胜,从而在竞争中获得胜利。

    生活中,人们习惯在传统或知识中打转,以致反而无法灵活变通。回到最基本、最单纯的起点,重新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不光是用外在的规范和约束,而是感知内心最直接的体认。任何一个有创造成就的人,都是战胜常规思维的高手,他们不被过去的思维所困扰,能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取得创新硕果。通常,有很多人在思考同一类问题时,不知不觉地滑向了惯性轨道,绕着常规的思路旋转,很难从中挣脱出来。它好比是一个无形的枷锁,严重地束缚了创新思维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创新思维中,一定要突破思维定势的框架,突破常规思考的思路、模式,不要被常规思维束缚了头脑和手脚。在人类创新、创造的过程中,一个成功的创造者总是想别人所没有想,做别人所未做的事,常常能够突破人们的常规思维,做出他人所不能做到的事。一个人踏着别人的脚步,永远不能发现新的思路,要创造,就不能墨守成规、踩着别人的脚印走。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从管理的角度说,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我们经常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但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而我们有时候又把很复杂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所以往往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传统思维把我们的思维模式都框死了,因此我们遇到每一件事情总习惯想当然的去做,用固有的模式去解决,但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也许下面的一个小故事,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您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您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的痛苦,我将付您5000美元。”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给自己剃了个光头。

    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的思维,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才能出其不意。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这个小故事中的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从而赢了顾客。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杜拉克有句名言:不创新,就死亡。可见,创新是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第一内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到来的今天,创新更是企业能否参与国际竞争的身份证。凡事不必循规蹈矩,获得成功往往需要打破常规的束缚。

    有些企业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生机和活力。不管企业有多老,但产品必须年轻。西门子是一个老品牌,有100多年的历史。有经济学家做过统计,50年前的世界500强,70%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因此,一个企业能够成为“剩者”,已经不容易,而这个百年的“剩者”还能做到这样长盛不衰就更难得。而西门子能够始终站在跨国公司的前沿,保持上升势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调整产品定位。德国产品过去给人的印象一般比较保守,属于做工精良、款式老旧的类型,但西门子却提出了“精粹、时尚、生活”的品牌理念,提出“灵感点亮生活”;企业的标识颜色也从比较沉重的墨绿色和灰色,改为鲜艳和年轻的橙色、天蓝色。这样的变化看起来不大,其实有丰富的暗示:西门子将年轻化。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与时俱进,适应这种变化,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要与时俱进,就要改变陈旧的观念,不断地打破常规,创新自己。有位作家说:“人生是有极限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许多无法实现的梦。因此,当我们走在别人前面的时候,要往后看;走在别人后面的时候,要往前看。知道自己和别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种智能,而且,有了这种智能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勇于去承认和改变这种距离。”

    4.勤奋改变人生

    有人问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你是不是总是疯狂地工作到凌晨4点?”他说:“偶尔啦,但大部分都是工作到晚上12点,然后吃晚餐,回家之后再阅读一个半小时。”华人首富李嘉诚在他的书中写到“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比别人努力两倍”。这些成功者的话语都在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成功者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必须超时工作。丘吉尔在二战期间一天工作16个小时,周恩来总理在大多数情况下每天只有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刚刚去世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具有过人的精力,她是一个“靠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功的女士”。她很少度假,每天睡眠不超过5个小时,她从低微的下层工作开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终于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世界上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人士都正在或者曾经努力地工作,那么对于我们这些目前为止还很普通的职业人来说,还有什么懒惰的理由呢?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努力当中才能够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

    被誉为“打工皇帝”的唐骏,在工作中经常提到一个理念,就是简单加勤奋。其中的“勤奋”就有坚持、吃得起苦;而“简单”是一种工作的风格。

    唐骏是微软公司历史上唯一一位三次被授予微软公司最高奖——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和杰出管理奖的员工,也是微软公司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公司授予终身荣誉总裁称号的员工,这些至高无上荣誉的背后是唐骏付出的辛勤劳动。在微软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唐骏是微软8万员工中最勤奋的一个。

    1994年,刚加盟微软的时候,唐骏有一些失落。因为当时的微软崇尚一种精英文化,即1500名员工个个都是强手,从技术到管理,唐骏排在倒数第一的位置。喜欢大舞台的他甚至后悔自己放弃了在洛杉矶创办的三家公司而到微软做工程师。但如果他真的放弃,也就没有今天的唐骏了。面对现实的他,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大舞台梦想。他用7年的时间,从普通员工走上中国区总裁的位置,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是一种怎样的经历?

    “在那么多天才中脱颖而出,我的方法就是成为最勤奋的一个。”唐骏说。

    在微软的十年里,他是最勤奋最敬业的微软人之一,他永远是最早来公司、最晚离开办公室的人,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他知道成功路上没有捷径,靠的唯有勤奋。在微软,他正是靠着勤奋成就了一番辉煌的事业,让世界知道了一个中国人叫做唐骏,他很有才华。

    “我跟盖茨讲,我说在微软的十年当中我非常努力、非常勤奋。我不能说过去十年我在微软的5万名员工当中我是最勤奋的,但是我可以说微软公司没有一位员工可以站出来说,我比唐骏更加勤奋……就是这么普通的大学生,还是靠运气出国的。出国以后,到了微软,我没有太多属于我本身的东西,但是唯一属于我的是什么?是我的勤奋。因为我知道在职业生涯当中,如果什么都改变不了你的话,那么有一个一定可以改变你的就是勤奋。职场上需要勤奋,做什么都需要勤奋。没有勤奋我相信永远实现不了人生职业的规划。就是这样的勤奋才造就了我今天一点点的成功。我把我所有的成功都归结为两个字:勤奋,因为我太勤奋、太勤奋了。”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员工,因为勤奋,我相信你的业绩一定会提高。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做了8个小时,你做了10个小时,那带来的成就肯定比他大。因为你的业绩好,如果这个领导是看业绩的,那么你一定会率先得到提拔。还有领导,喜欢看表面,那么这个勤奋就来得更伟大了,你想想有哪个领导不喜欢自己的员工勤奋呢?

    唐骏说:“他说光有勤奋是不够的,但是没有勤奋肯定是不行的。”曾经有记者问他:“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才能是什么?”他的回答是:“第一,我很勤奋,我觉得这是我的才能,这么多年不容易;第二,我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看问题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抓住重点;第三,我觉得自己的领导力很强。”

    当被问到什么类型的人在经济上一定能成功时,他的答案是:“成功的模式有很多,很难确定。有些大企业家是成功的,一个小小的职员,或者一个小小的创业人也可能成功,只要勤奋的人都会成功,但这种成功有大有小,剩下的靠机遇。我自己的成功里面包含很多因素,第一靠智慧,第二靠机遇,第三靠勤奋,第四靠激情。任何一条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他最欣赏勤奋的员工,他喜欢培养和自己相像的人,他说他过去的部下,现在都是微软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勤奋。

    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一点;在做工作的时候,勤奋永远是一个制胜的法宝:在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勤奋了,比别人勤奋那么一点点,你就一定会超前别人很多。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人们常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我国古代也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现实中,一个人在追求理想时,确立坚定的意志是十分重要的。不论你身处怎样的社会环境,树立雄心壮志,是干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一个基本条件,因为有目标,才会产生进取心,奋发图强;有进取心,就会点燃激情,大展宏图,获得成功。

    康德说:“人的心中有一种追求无限和永恒的倾向。这种倾向其实就是冒险。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其实,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永远不冒险,但世界上大多数人却不敢走这条冒险的捷径。他们拥挤在平平安安的大路上,四平八稳地走着,这路虽然平坦安宁,但距离人生风景线却相当遥远,所以,他们永远也领略不到奇异的风情和壮美的景致。而那些敢于冒险的的人,则会迅速抓住机遇,行动起来,成就一番事业。

    皮埃尔·杜邦是世界著名“化工帝国”杜邦公司的创始人。1800年,其曾祖父带领全家13口人,搭乘“美国鹰号”帆船,横渡大西洋前往梦想中的美国。在这里,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才能。他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他总是在寻求新的市场、新的发展领域。正是他的这种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成就了“杜邦”的百年辉煌。

    杜邦家族早期在纽约扎根,几代人靠开设火药工厂和化学工厂,靠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和美国国内局势,大发战争财。第四代皮埃尔·杜邦于1870年出生,他自幼聪明好学,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9年间,他一直致力于化学研究,获得了两项无烟火药专利。

    杜邦32岁那年,堂叔犹仁总裁死于肺炎。由于犹仁死得突然,没留下遗嘱,家族乱成了一锅粥。大家在家族会议上吵得很凶,谈不出什么结果。最后,董事会准备卖掉公司。到了最后表决的时刻,主持人亨利上校建议说,全部家当如果卖掉的话,值1,200万美元。各人拿分得的钱去存银行,利息低得可怜。不如把它按2,000万美元抵押给家族的某个人,这个人按银行的利息付给各位股东。听到这个想法后,大家纷纷同意。可是,谁愿意做这个冤大头呢?亨利上校胸有成竹地说,有人愿意这么做。于是,杜邦当上了新的总裁。

    当上总裁后,杜邦就开始一个大胆的收购计划。他们收购了雷伯诺化学公司和东方火药公司。至此,杜邦公司在庞大的火药市场上,已经拥有75%的占有率,而如果单就黄色火药的占有率来说,杜邦公司已占了100%。可是他还不满足,又试图把黑火药的占有率提高到100%。

    新总统上台后,杜邦派他的法律顾问乔治去游说总统。他说:“总统先生,不远的将来,欧洲一定会发生战争,只有杜邦获得独家制造火药的权力,国家和安全才有保障!”总统认为乔治的话不无道理,于是下令举行听证会,打算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听证会上,杜邦大胆发言,他说:“不远的将来,欧洲一定会发生战争,在非常时期,由杜邦公司对火药制造业进行独霸,对于美国的安全保障,有百利而无一害。”参加听证会的陆海军司令、政府各部首脑和各大学教授听了杜邦的发言后,一致认同杜邦的观点。总统最后裁决:杜邦公司改组成三家公司。其实这是掩人耳目的做法,这样做,既免于违反“夏曼垄断禁止法”,又保护了杜邦公司。杜邦公司一分为三,实权仍牢牢握在杜邦兄弟手里。

    果然不出皮埃尔预料。不久,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杜邦公司的火药供不应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杜邦向华尔街大佬摩根贷款1,400万美元。贷款之前,杜邦反复琢磨过,年息是6%,而且要拿公司股票做抵押,到时候如果还不起,公司就要落入摩根的掌握之中了。但他大胆地分析,美国迟早会介入欧洲战争,对火药的需求将猛增,到那时,杜邦公司将攫取巨大的利润。杜邦用贷来的巨款,创办了5个火药工厂,其中田纳西州的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烟火药工厂。

    1917年,杜邦公司的火药产量比1914年增加了54倍。在整个战争期间,杜邦公司提供了协约国所用炸药的40%。除了火药,杜邦公司还为协约国生产毒气、爆炸装置、烟幕筒等。与此同时,杜邦公司还提供了国内非军事性工程所用炸药的一半。

    除了火药,参战各国还大量采购军用汽车和卡车,美国国内汽车需求量也直线上升。由于迅猛地扩充发展,造成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资金短缺,职员的薪水都发不出来了。老板杜朗向银行贷款,但华尔街各银行受摩根商行控制,没有它的指示,谁也不敢轻易贷款给杜朗。通用公司快要走投无路了。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国宣战。美国政府将钢铁列入战争物资范围,规定对钢铁征收战争特别税。制造汽车离不了钢铁,通用汽车公司更是雪上加霜,股票狂跌。杜邦看准了时机,一下子买进了2500万美元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杜朗只好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宝座,拱手让给了杜邦。至此杜邦的事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和领导者,或者说是管理者,不仅要有经营管理的才能,更需要有胆量。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如果没有一定的勇气和胆量,即使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预见,也不能很快地发展下去。正如杜邦公司第六任总裁埃尔所言:“即使看到前面的东西,如果不敢迈出去,也会得不到。”的确,皮埃尔·杜邦正是凭借自己胆量利用战争取得了商业上的胜利,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6.别让机遇从身边溜走

    现实中,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是一位神奇的、充满灵性的但性格怪僻的天使。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绝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只有经过反复尝试,多方出击,才能寻觅到它。愚者错失机遇,智者善抓机遇,成功者创造机遇。

    曾看过一则寓言: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对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固执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将终生奉献给您,您为什么不肯救我?”

    上帝说:“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类似的小事,看似平淡无奇,许多人漠然视之,但等到明白过来时已是后悔莫及了。在不少人看来,平庸者成功和聪明人失败一直是一件令人不解的事。那些看似愚钝的人最终会取得成功,一时聪明的人却不断的品尝失败,原因何在?是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如磐石的决心,一种从不受任何诱惑、不偏离自己既定目标的能力,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他们抓住了身边成功的机遇。

    从某种意义上讲,机遇是被人创造出来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客观必然性的结合。主观方面条件的增强会影响到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好的机遇更容易产生。同样,当一定的客观机遇已经出现后,那些不断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进行努力的人则要较之常人更容易接近和抓住这些机遇。

    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街边的垃圾堆里捡到一块被人扔掉的克拉拉大理石,这块大理石是被一个不熟练的工人在切割过程中损坏的。无疑也有其他艺术家注意到了这块品质优良的大理石,但因其被损坏,所以只剩下了痛惜。只有米开朗基罗看到这块废弃的大理石中的天使,用凿子和锤子创作出人类历史上一件最优秀的雕像——《年轻的大卫》。

    帕特里克·亨利年轻时被人视为懒惰的废物,务农、经商均一事无成。他学习了六个星期的法律便挂出营业招牌,在打赢第一场官司后,他终于觉得自己在家乡弗吉尼亚也能获得成功。英国当局通过印花税条例后,亨利被选入弗吉尼亚州议会,提出了反对这一不公平征税的法案。他终于成为美国最出色的演说家。

    自然哲学家法拉第是铁匠的儿子,年轻时写信给汉佛里·戴维申请在英国皇家学会谋职。戴维就此咨询了一位朋友:“这有一封名叫法拉第的年轻人来的信,他一直在听我的课,想让我为他在皇家研究院找个工作,我该怎么办?”“怎么办?让他去刷瓶子,他要是能有什么出息,就会立即去干;他要是不会有出息,就会拒绝。”这位年轻人在工作中曾利用抽出来的时间在药房的顶楼内用旧坩埚和玻璃瓶做实验,由此看来,刷瓶子的工作也有机会,而正是这样的机会使他终于成为伍尔维奇皇家学会教授。廷德尔谈起这位年轻人时说:“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实验哲学家。”法拉第成为那个时代的科学奇人。

    许多成大事者就是创造机遇的高手,他们总是在努力,总是在奋斗,开始时他们是在找寻机遇,而一旦当他们自身的实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机遇便会自动登门拜访。而且,随着他们自身才能的不断提高,知名度的不断增加,他们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也会相应地有质和量的提高。可以说,没有他们的主观努力,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良好机遇。从这个角度上说,机遇是那些有准备的人创造出来的,是对其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

    7.从绝望中走出希望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我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华为老总任正非说:“华为总会有冬天,所以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

    现代社会,突发事件与日俱增,企业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近几年,被媒体报道的三聚氰胺牛奶事件、火腿瘦肉精事件、汽车轮胎不合格事件,就是企业在处理危机方面的典型事件,这些事件涉及的企业很多是知名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不同的企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各有不同。面对危机,该怎样做才合适呢?古书《兵经百篇》中讲:“目前为机,转瞬为机;乘之为机,失之无机。”“危机”两字,着力在“机”字,能够转“危”为“机”,力挽狂澜,扭转局面,方显沧海本色,才是真英雄的气度;在动态中在不平衡中取得平衡,在逆境中变劣势为优势,才是真本事。那些真正聪明的领导,往往善于利用危机,重塑企业形象,使企业转危为安,绝处逢生。

    丘吉尔在评论一位前首相罗斯伯里勋爵时说:“罗斯伯里的不幸在于‘伟大人物未遇伟大事件’。只有当一位领导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度的挑战时,我们才能充分地衡量其伟大的程度。没有那样复杂的局面,他们的勇气就显示不出来。”

    危机创造伟大的领导者,危机更是对领导者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危机可能使一个群体消亡破灭,也可能是一个群体先死后生,焕发出比以前更强大的生机。结局的不同,是由群体自身的优劣来决定,这也是一种物竞天择。一次全面的危机通常淘汰了弱小者,留下生存力更强的团队。所有这些结果的区别,很大程度是由团队的领导者在生死存亡关头,处理危机的领导能力所决定。那么,究竟一个领导者是怎样进行危机领导的呢?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第一,保持镇定,谨慎观察。从领导者的心态上来说,绝对不能逃避危机事件,不仅如此,领导者应该勇于面对突发事件,把突如其来的危机视为是创造展现形象的契机。这使领导者在处理突发事件、实施危机领导时,可以有充足的自信。同时,团队成员看到领导者镇定自如,也能够很大地消除他们自身的惊惧不定,从而引发一个团队冷静思考对策,从而以最高的效率、最大程度上消除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甚至是危机本身。美国9·11事件后,布什总统拿着扩音器,站在世贸大厦的废墟上,向全体国民发表演说,于是他的支持力在短时间内达到他8年任期以来的最高峰,同时也更好地抚平了国民的伤痛。 领导者在保持自身镇定之余,更应该谨慎观察周遭局势,对当前的团队内部状况、外部环境有全面的掌握,掌握这些信息需要冷静、全面的观察,而掌握这些信息进行准确判断、分析,是为了更好的采取应对措施。

    第二,打破常规,勇于决策,成立团队。对于一个团队,危机出现以后,领导者保持自身镇定冷静之余,他需要全面考察团队内部以及外部各方面情况,他有责任决定继续观察或者采取措施干预团队进展。如果观察的情况令人满意或者可以由团队自行解决,危机还不足以严重到需要施加措施,就应该继续观察。 如果观察表明危机严重,有采取措施的必要时,领导者就要决定采取何种程度的措施来解决危机,以及从职能还是技巧角度来满足团队的需求。而一旦决定采取措施,首要就是成立危机处理团队,因为无论领导者具备多强的个人能力,群体性的危机是任何个人都难以解决的。

    第三,推行决策,动员团队,情绪管理。 领导者首先应该采取应急措施控制组织内部及外部民众的心理,其次是付出一定的代价来换取组织内外的支持。人是情感动物,如果能够调动一个人的情绪,就能够调动这个人的行为。因此领导者可以通过影响追随者的情绪来更好地推行处理危机的措施。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为了获得愉悦而追随,为了避免恐惧也会追随。因此,在危机条件下,领导者应该充分利用危机带给人的恐惧感和强烈的生存本能来动员团队成员,通过情绪管理和感染,来提高团队成员的措施推动力和执行力。情绪管理需要把思想变成行动而养成习惯,两个力量促使行动:恐惧和诱因,这两个力量自己强加给自己,是自治;由自己加给别人,是治人。林肯按捺不满,任命蓄意反叛的少将为陆军总长,是对自我进行情绪管理,而寄信给对方,耐心交流,是对这位少将进行了情绪管理。于是一个反叛者就此成为一个强力的追随者。

    第四,预测危机,建立预警机制 。领导者应对危机最至关重要的措施应该在危机产生之前。预测团队群体的发展前景本就是领导者不可推卸的责任,领导者需要随时预测出现危机的可能,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尽管危机有很强的不可预知性,但建立制度化和技术化的防范危机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爆发的频率。例如建立坏信息的沟通体系、确立高度责任化的管理体系等等。例如涝灾、震灾的预警机制,也许我们无法预测天灾,但我们的交通系统、航空调度、医院校园应该居安思危,有发生自然灾害时,如何将伤害减到最小的一系列预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