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受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作为父母,不应该只是竭力帮女孩逃避困难和挫折,而应该教会女孩如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挫折,战胜脆弱。要注重培养女孩坚韧的品质,帮助女孩树立自信心,给予其克服困难的勇气。
一位母亲准备带她5岁的女儿去野外露营。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
到了野外之后,女儿不仅发现自己的衣服带得太少,而且也忘记了带手电筒。
那天晚上天气似乎特别冷,女儿对母亲说:“妈妈,我觉得冷,衣服没有带够……我能用一用你的手电筒吗?”
母亲问女儿:“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
“我以为这里的天气和城里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母亲说:“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这儿的天气情况,再做充分的准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感到冷了。那么,手电筒又是怎么回事?”
女儿说:“我想到了手电筒,但在出发时太匆忙,就把它忘了。”
母亲说:“你一定要记住,以后千万不要粗心大意,如果不细心地对待每件事,你就会尝到粗心的苦头。”
女儿说:“我明白了,我以后一定要像爸爸出门时那样,先列一个物品单子,这样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不过没关系,这次我把你忘掉的东西都带来了。你看,这是你的手电筒,还有你的衣服。”
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东西拿出来。女儿一下子高兴起来,并扑过来亲吻母亲。
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的一个小故事。年幼的女儿第一次出游,少带了东西,这是必然的。对这种失误,作为母亲,并没有立即指出来让她弥补,而是既成事实,让她在尝试中接受教训,获得经验。
这种“现身说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后来,母亲拿出了女儿忘了带的东西,又充分显示了母亲对她的关爱,更加深了孩子对这件事情的印象,促使她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常常求全责备、大声呵斥,使孩子变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实在是一种过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孩子。要允许孩子有过失,甚至给她“制造”一些犯错的机会,让其在挫折中成长。生命之舟的航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风起云涌时,我们需要直面它,生命的羽翼会在一次次与困难、挫折的抗争中丰满起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饱尝风雨中的痛,才能享受雨过天晴的喜悦。
瑶瑶从小就聪明伶俐。上学后,学习也十分认真,因此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在其他方面,瑶瑶的表现也很好,因此,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三好学生”的称号从未间断过。由于瑶瑶的领导才能比较强,所以一直以来,她都是班长。
提起瑶瑶,老师们就赞不绝口,同学们也羡慕不已,爸爸妈妈也是笑在脸上,乐在心中。但是,就在瑶瑶一路春风得意的时候,班上转来了一个男生——杨柯。他在各方面也很出色,尤其是在学习和领导才能上比起瑶瑶是有过之无不及。
刚开始的时候,他俩的学习成绩还一直不相上下,但是渐渐地,杨柯独领风骚的次数越来越多。瑶瑶开始变得烦躁、焦虑,开朗的她也慢慢变得沉默寡言了。
父母发现之后,和瑶瑶谈了一次,告诉她不要灰心、气馁,只要加倍努力,就一定能超过杨柯。从那之后,瑶瑶更是埋头苦读。
期中考试,杨柯的成绩又遥遥领先,瑶瑶的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有所下降。之后,班级改选班委,瑶瑶的班长一职也被杨柯取而代之,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瑶瑶的心理再次失衡,之后,她精神委靡不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一天,还突然在课堂上晕倒。父母急忙将瑶瑶送到医院,但没查出什么毛病,医生只是嘱咐要好好休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向挫折投降,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学会在遇到挫折时平衡自己的心理,开导自己,为自己解脱,从而更坚强、更豁达地面对挫折、面对困难。坚强地面对挫折可以让女孩受益一生,让她变得更勇敢、更自信。
如果你永远都将女孩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帮她挡住伤害与失败,那她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在挫折到来时独自承受。所以,请稍稍克制一下你“想帮她一把”的冲动,给孩子一个遭遇挫折的机会。
春游的时候,妈妈和3岁的女儿一起走在狭窄的山间道路上。山路坑坑洼洼,对一个孩子来说很难应付。但妈妈并没有马上拉起孩子的手,而是任由她跌跌撞撞地走着,甚至看着她差一点儿被小石子绊倒。
这就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懂得如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
要让女孩懂得,生活不是理想中的世界,而是常常充满失败与挫折,要让女孩从小就懂得这一点,并激发她在失败与挫折中奋进的勇气。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多给女孩独立面对挫折的机会
如果你永远都将女孩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帮她挡住伤害与失败,那她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在挫折到来时独自承受。所以,请稍稍克制一下你“想帮她一把”的冲动,给孩子一个遭遇挫折的机会,甚至给她“制造”一些犯错的机会,让其在挫折中成长。
039 给女孩上一堂生活教育课,让她懂得生活的艰辛
让女孩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懂得生活的艰辛对女孩来说不是什么坏事,这是为女孩的长远发展考虑,同时,对磨炼女孩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女孩的健康成长都有好处。
张曼曼今年12岁,是小张村张思田、王桂英夫妇12年前领养的一个女儿。就在抱养张曼曼两年之后,69岁的张思田便相继得了肺炎、肺心病、心脏病、脑血栓等多种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他已经有10年的时间没有迈出自家的大门,常年靠药物来维持生命。
由于张思田失去了劳动能力,家中的6亩责任田退掉了5亩,只留下1亩地由张曼曼和母亲耕种。张曼曼的母亲王桂英今年已经71岁,并患有脑血栓和胃炎,12岁的张曼曼是家中唯一的劳力和顶梁柱,两年前只有10岁的张曼曼便挑起了支撑这个家的重担。
张曼曼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她耕种的1亩地和她养的18只鸡下蛋所卖的钱。
另外,王桂英与张曼曼母女俩捡破烂卖钱,也是这个家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由于王桂英年龄大了,走不远,所以每次捡到的只是一些农药瓶、塑料布,一个月下来还卖不了20块钱。平常家里吃的菜基本上是靠张曼曼放学后在村内集市上捡来的菜叶子。
为了能省一点钱让张曼曼上学,张思田现在吃的中药大部分是王桂英老人自己拿着样品到野外去挖的,实在挖不到的才到药店里买一点。
尽管生活很难,张思田、王桂英夫妇还是让张曼曼和村里的其他小伙伴一样按时上了小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别看张曼曼只有12岁,但是农作物的种、收、管理,她样样都在行。
家中没有牛耕地,她就用小铁锨翻;锄地拿不动锄头,她就用镰刀;家里没有钱买肥料,她就去拾粪。为了做到干活学习两不误,张曼曼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开始做作业,做完作业再到两里外的地方用脚蹬三轮车拉水,然后做饭、喂鸡、给父亲熬草药,之后再去上学,放学后再到地里干活儿或者去捡破烂、拾菜叶子。
“我们这个家能维持下来,多亏了这个孩子,都12岁了连个雪糕也没吃过!人家这么大的孩子到处跑着玩的时候,她还要考虑怎样让我们俩吃饱。”提起这些事张思田就泣不成声,“这些事都不该是一个12岁的孩子该干的事啊!”
张曼曼很聪明,学习成绩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名列前茅,用班主任张震的话说“从未下过前三名”。无论学习多忙、地里的活儿多累,张曼曼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张曼曼显得非常成熟懂事。虽然这个例子有些极端,可是我们不能不承认,明白生活不易的女孩更懂事,跟父母更贴心,对日后的生活更能应对自如。
现实中有些父母尽管自身有许多生活艰辛和身体病痛,但他们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掩饰,错以为这是爱孩子,却不知是害了孩子。
生活中有苦才有乐,家长不要刻意去掩饰生活中苦的一面,而应让女孩从小学会分担你的痛苦艰辛,理解生活的不易,这样她才会珍惜眼前的生活,才会以真诚之心关爱别人。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家长,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应该把实际情况实实在在地讲给女孩听,让女孩明白生活的艰辛。让女孩直接面对,和家长共同承担起家庭生活的艰辛。要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告诉女孩,生活就是这样,它既会造就幸福,也会带来痛苦。
040 巧妙解释伤心事,让女孩保持快乐的童心
在女孩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身边的一切,小朋友、学校、父母等都会让她产生幸福感,都会让她快乐。
莎莉上幼儿园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
一天,她的爸爸和妈妈整整坐了一夜,也说了一夜的话,她只记住了一句爸爸说的话:“你走吧,由我来向莎莉解释。”这意味着妈妈要走了。
莎莉的妈妈走了好几天了,莎莉每天都在等着爸爸所谓的解释。
也许他把他说的话忘了,仍跟以前一样接送莎莉上学,给莎莉在学前班的家长手册上认真填写她又学会了的新字、又听到的新故事以及纠正莎莉左手写字画画的情况。这些在莎莉的其他同学家里都是由妈妈来做的事情,在她家里却一直是由爸爸来做的。
每当莎莉的奶奶看到这些,就叹气地说莎莉的妈妈“心早就不在啦”,莎莉的爸爸就会用眼神制止奶奶,好像在隐瞒什么。但莎莉并不追问,莎莉相信总有一天爸爸会向她解释的。
莎莉的妈妈走了快一个星期了,又是一个晚上,莎莉的爸爸合起给莎莉读的故事书,又压了压莎莉本来已经压得很好的被角,像又要给莎莉讲故事一样对她说:“你一定听过很多关于天使的故事。”
莎莉的爸爸停了停继续说:“当一个天使飞到一个地方,发现那里有人冷了,有人饿了,有人在受苦,有人需要她的帮助,她就会留下来当差,做他们的父母兄弟。如果一切都很好的话,不当差的天使就会放心地飞走,继续去找需要她帮助的人。如果世界上的爸爸妈妈就是天使,是专门飞来照顾孩子、陪孩子一同好好长大的话,那咱们家里,爸爸一个人就能照顾好莎莉。所以,妈妈才放心地把莎莉留给爸爸,去了一个叫澳大利亚的很远的地方,就像不当差的天使一样……”
莎莉当时很小,但她听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那就是妈妈离开了。
这也是莎莉在以后的生活中,听到过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对“离婚”作出的最美、最好、最阳光灿烂的解释。
这是一种单纯形态的幸福,是人们在生活中苦苦追寻的,即使是最大的幸福也无法比拟。只要我们解释得当,哪怕不快乐的事情听起来也会觉得很美好,不会在女孩的心里留下阴影。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健康的心灵,在快乐中健康地成长,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女孩永远保持这样一颗快乐的童心呢?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和女孩乘出租车别忘了教她说“谢谢”
培养女孩的感激之心,也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用餐,用餐时间是教育女孩的最重要时机,也是沟通的好时机。父母在用餐时,可以借此机会谈谈农民或厨师、服务员的辛苦,表示出对他们的感激,不要让女孩误以为他们的劳动是理所当然的,从而接受得心安理得。
041 生命教育,让女孩懂得生命的宝贵
生命教育,就是教会孩子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的生命,并将个人的生命融入社会到之中,使孩子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孩子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从而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尊重他人生命和自我生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造福。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为升学所左右,“生命教育”成为教育盲点,常年缺席,正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席”,孩子们才不知道生命的宝贵,才不知道爱惜自己的生命。其实,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生命都没了,还谈何教育?
某小学4位女生因为看了电视中特殊的自杀方式,便商议一起尝试,最终造成两人死亡;某市第九中学一位名叫文婷婷的女生,因为喜爱的偶像去世而自杀;一名13岁的小学生文文从家里偷出300元钱偷偷去见网上认识的男友,最终被骗失身;河南信阳一名高中女生,半夜把一杯硫酸泼到同学的脸上,原因令众人大吃一惊—“她比我学习好”……
以上案例让人胆战心惊,但却都是事实,都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地发生和存在过。这些21世纪的青少年,这些担负着祖国未来和父母期望的“花朵们”,其观念和行为竟然如此不可思议。
面对这样的事实,家长和教育人士不禁要问: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相对于天地之悠悠,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失去了就无法挽回。
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类有着死亡意识,也正由于这种意识,人才对生命倍加珍惜,努力成就自己的一生。
那么,怎样对孩子实施生命教育呢?家长可以在诗意的环境中讲述“死亡”。我们现在的教育在有意无意地回避“死亡”这个话题。但实际上,对于死亡,再小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直接或间接的体验,回避死亡话题,反而会压抑其对自然生命的体验和感受的认识。
作为家长,应该教女孩欣赏并尊重生命。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尊敬生命、欣赏生命。人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珍惜其他的生命,不应该无视生命价值,任意践踏生命。生命是宝贵的,教会女孩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生命,是家长应当做的事。
家长还应该帮助女孩正确认识世界,构建自己美好的人生蓝图。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让女孩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要告诉女孩,虽然生命中有坎坷挫折,但生命的本质是光明的,是积极向上的。帮助女孩排除悲观、厌弃自身生命的可能,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要把家庭塑造成一个充满幸福和快乐的园地。
042 贴近大自然,拜大自然为师
“让孩子归于自然”是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提出的。卡尔·威特在书中写到,在儿子刚出生不久,他就带着孩子去外面呼吸新鲜空气,给孩子讲古老的传说,让孩子对自然充满亲近之情。
天生的好奇心会驱使女孩去大自然中发现生命,但是家长往往担心女孩会受到意外的伤害或者过敏,加上城市远离自然,女孩接触自然的机会就非常有限了。
大自然不仅对培养女孩高雅的审美情趣、超人的创造才能独具意义,而且还是发现与培养艺术神童的最佳途径。
当大自然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眼前时,天空的高远、流水的清澈、小鸟的欢快歌声、山峰的绵延磅礴都能激发心灵的愉悦。
要激发女孩对大自然更深的体验,需要家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将女孩引入自然中,只是最基本的一步。只有调动女孩的情感,才能让其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
首先,家长自己要能够体会到自然的美丽,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女孩,引导女孩领略大自然的美,使她从兴奋、愉快这些单纯的情感发展到更高的情感层次—美感,并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感,以及用自己的创造性工作表现出对这种大自然之美的欲望。
其次,在引导女孩欣赏自然景色时,要学会“一语道破的本领”,用简练的语言向女孩仔细描述景色,帮助女孩去接触形容词,比如“辽阔”“宽广”等,让女孩在看到景色的时候,能够与相应的感情词汇联系起来。
在女孩观赏自然风光时,也可以用儿歌来启发女孩的情感,使艺术语言和眼前的风光景致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启发女孩的灵感与想象,加深女孩对大自然之美的体验,把她的思想感情带到优美的境界中去。让女孩专注于一只蚂蚁、一堆石头,既可以培养她的注意力,又能加深她对各种事物的记忆。
另外,家长也可以带着女孩到接近大自然的农村去,让她了解播种和收获,看到劳动之美,并且认识各种粮食、蔬菜,避免“米是一袋一袋地长在田里”的常识性错误。
让女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看山间的雾霭、小草上的露珠、漫天的彩霞、袅袅炊烟;听小河的水声、牛羊的叫声、虫鸟的鸣啼;闻荡漾在田间的泥土清香,庄稼、草木散发的芬芳;品尝新鲜的瓜果蔬菜……帮助女孩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之美,以此促进女孩智能的发展,培养她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贴近大自然,拜大自然为师
天生的好奇心会驱使女孩去大自然中发现生命,但是家长往往担心女孩会受到意外的伤害或者过敏,加上城市远离自然,女孩接触自然的机会就非常有限了。这其实是女孩童年的一种遗憾,因为女孩不仅可以在大自然中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而且还可以认识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陶冶性情、亲近大自然是女孩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043 告诉女孩停止幻想,马上行动
女孩如果只是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梦想着天上掉馅饼儿,而不是脚踏实地地付诸行动,那么幻想恐怕永远都是幻想。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掉馅饼儿的事的确有,但它不一定偏偏就掉在我们头上。要想获得成功,只有辛勤地耕耘、劳作。
从前,有一个优秀的女孩叫莎丽·安东尼奥,她是大学艺术团的歌剧演员。在一次校际演讲比赛中,她向全校的师生展示了一个最为璀璨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她要先去欧洲旅游一年,然后要在纽约的百老汇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
当天下午,莎丽的心理学老师找到她,尖锐地问了一句:“你今天去百老汇跟毕业后去有什么差别?”
莎丽仔细一想:“是呀,大学生活并不能帮我争取到百老汇的工作机会。”于是,莎丽决定一年以后就去百老汇闯荡。
这时,老师又冷不丁地问她:“你现在去跟一年以后去有什么不同?”莎丽苦思冥想了一会儿,对老师说,她决定下学期就出发。老师紧追不舍地问:“你下学期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一样?”
莎丽有些晕眩了,想想那个金碧辉煌的舞台和那只在睡梦中萦绕不绝的红舞鞋……她终于决定下个月就前往百老汇。
老师乘胜追击地问:“一个月以后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同?”莎丽激动不已,她情不自禁地说:“好,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一下,我就出发。”
老师步步紧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汇都能买到,你一个星期以后去和今天去有什么差别?”
莎丽终于双眼盈泪地说:“好,我明天就去。”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已经帮你订好明天的机票了。”
第二天,莎丽就飞赴到了全世界最巅峰的艺术殿堂—美国百老汇。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正在酝酿一部经典剧目,很多各国艺术家前去应征主角。按当时的应聘步骤,是先挑出100个左右的候选人,然后,让他们每人按剧本的要求演绎一段主角的对白。这意味着要经过百里挑一的艰苦角逐才能胜出。
莎丽到了纽约后,并没有急于去漂染头发、买靓衫,而是费尽周折地从一个化妆师手里要到了将排的剧本。这以后的两天中,莎丽闭门苦读,悄悄演练。正式面试那天,莎丽是第48个出场的,当制片人要她说说自己的表演经历时,莎丽粲然一笑,说:“我可以给您表演一段原来在学校排演的剧目吗?就一分钟。”制片人首肯了,他不愿让这个热爱艺术的青年失望。
而当制片人听到传进自己鼓膜里的声音,竟然是将要排演的剧目对白,而且,面前的这个姑娘感情如此真挚,表演如此惟妙惟肖时,他惊呆了!他马上通知工作人员结束面试,主角非莎丽莫属。就这样,莎丽顺利地进入了百老汇,为自己的梦想穿上了红舞鞋。
让女孩知道,很多事业有成的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而是在行动中一步一步,经过不断调整和实践出来的。因为任何规划都有缺陷,规划的东西是纸上的,与实际总是有距离的,规划可以在执行中修改,但关键还是要马上去做。根据女孩的目标马上行动,没有行动,再好的计划也是白日梦。让女孩现在就动手做吧!
044 帮助女孩从失败中走出来
每个女孩都渴望成功,但由于年龄小、能力有限、经历和经验缺乏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遭受失败和挫折。一次小小的失败,对成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女孩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女孩,她们本来拥有聪明的头脑,以前也曾是全班甚至全校的尖子生,但往往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或是老师某一句话对她的打击,就变得消沉起来,学习成绩下降、上课精力不集中,甚至是逃学。
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女孩就可能变得委靡、消沉慵懒、做事没劲头,完全一副颓废的模样。这种心态如果得不到调整,她的一生就只能是碌碌无为,不敢面对一点困难。
凯丽是一名小学生,新学期刚开学时,她们班开展了“一帮一”活动,凯丽的任务是帮助一位考分总在60分上下的男生提高学习成绩。
班里只有10个人被分配到了任务,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凯丽既得意又紧张。她对这个任务很上心,每天一放学,她就留在班里帮那个男同学解答难题,回家后还不忘打电话提醒那个男同学背单词。
可是这个学期快结束了,那个男孩的各科成绩还是在60分左右。因为这个,老师在班会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凯丽,说她没能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在随后改选班干部时,当了一年多小队长的凯丽也落选了。
这件事对凯丽的打击很大,她哭着对妈妈说不想在这个学校读书了,想转到别的学校去。妈妈对她说:“妈妈知道这件事情你受了委屈。”
听了这话,刚刚忍住不哭的她眼泪又落了下来。妈妈接着问:“告诉妈妈,你尽最大努力了吗?”凯丽使劲儿点了点头。
“这就可以了,你要知道,世界上很多事并不是你尽力了就一定能成功的。但只要你尽最大努力就可以了。”这以后,凯丽深深记住了“凡事尽最大努力就好”这句话。
现在父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面对女孩的失败而仍然有信心地去鼓励和支持她。每位家长都希望女孩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从中体验竞争和胜利带来的快乐。但是,任何成功都来之不易,需要不断进取和努力,更需要面对挫折和困难。
还有些家长喜欢对女孩使用空洞的说教,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吃苦中苦,怎做人上人”等这样的语言,一来没让女孩得到真实的体验和帮助,二来女孩也无法理解其中真正包含的意义。
正确的做法是和女孩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女孩认识到哪些导致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哪些是改变不了的。
很多时候,给女孩带来最大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她对失败的理解。作为家长,帮助女孩正确面对失败很重要。一般可以这么做:
1.父母应尽早训练女孩正确对待失败。父母要告诉女孩失败在人生的道路上很难避免,让女孩在思想上要有准备,如果准备好,失败就会小,即使遇到失败也容易承受,将失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鼓励女孩勇于承担风险,如果女孩总是躲避风险,她就会缺乏自信心,因为躲避风险会使她无法获得真正成功的感觉。那么,就鼓励她去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在成功中寻找自信。另外,对女孩的尝试要多加赞扬。
2.防止女孩的消极态度。有的人在失败后,消极、颓废、自卑、沮丧,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或引起不恰当的对抗行为等,这是对待失败的消极态度。父母应教育女孩防止这种消极态度,以积极态度来对抗消极态度。如果你的女儿在某一件事上失败了,绝不能责怪她、讽刺她,更不能嘲笑她,而要安慰她、鼓励她、开导她,激起女孩重新奋起的决心和自信心。
3.教女孩变失败为成功。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砥砺人的意志,使人更成熟、坚强,激励人从逆境中奋起,就能使失败变为成功之母。父母训练女孩正确面对失败,就是使女孩勇敢地面对失败,变失败为成功之母。
4.告诉女孩不必太在乎外界评价。应该告诉女孩,谁都不可能总是在辩论会上得第一名,也不可能总是得奖章。要让女孩知道,就是在没有外界奖赏的情况下,她也应坚定地走自己的成功之路。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告诉女孩停止幻想,马上行动
女孩如果只是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梦想着天上掉馅饼儿,而不是脚踏实地地付诸行动,那么幻想恐怕永远都是幻想。要让女孩知道,很多事业有成的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而是在行动中一步一步,经过不断调整和实践出来的,最关键的是要马上去做!
045 别只说她是坏女孩,还要找出她坏的原因
女孩子会经过这样一个阶段:要么沉默寡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要么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举动;沉默的女孩可能是在偷偷暗恋某个男生,而张狂的女孩可能是泡吧跳舞,打扮得花枝招展,最后,她们无一幸免地总会被周围的人戴上一顶“坏女孩”的帽子。
倩倩是个惹人喜爱的女孩,她聪明伶俐,乐于助人,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前几名。
倩倩一张圆圆的胖脸总是笑嘻嘻的,走路也是蹦蹦跳跳的,头上那根粗粗的、黑黑的朝天辫随着她的脚步在脑后一上一下地跳,老师们都夸她:倩倩长大非出息不可!
妈妈听了,心里也是乐呵呵的。
可是,倩倩在初一下学期突然变“坏”了。
她开始偷偷地在描眉、涂红嘴唇,并且解开了朝天辫,弄成了披肩发,更可怕的是,倩倩这天晚上没回家,去了舞厅陪人跳舞,幸好遇上民警检查才被带回来。
最后,倩倩期中考试两门成绩不及格,这是破天荒的事情。
年轻的杨杨成了倩倩的班主任后,她经常找倩倩谈话,杨杨给她讲自己小时候的调皮故事,听得倩倩笑出了声。
倩倩说:老师我跟你不一样,我是坏女孩。
杨杨说:真的吗?初中里的坏女孩我还没见过,你给我坏坏看。
倩倩又说:我描眉画眼。
杨杨就说:星期天跟我回家一趟。
杨杨老师家里有那么多描眉和涂红嘴唇的东西,对着大镜子,杨杨描画倩倩也描画,一会儿洗了再换一种造型。
后来是杨杨给倩倩描,倩倩给杨杨描,整整描画了两个小时。
杨杨说:爱打扮是女孩子的天性,描眉画眼怎么会是坏女孩?不过我觉得描眉画眼里有学问,啥时描、怎样描要有讲究,比如演出时要描得鲜艳,平时上课可以不描,想描可以描得淡一些。
倩倩又说:老师我还是坏女孩吧?我弄披肩发。
杨杨就说:等到下个星期天我教你做头发。
下个星期天倩倩果然又去了杨杨老师家,这天的主题是变换头发样式。
杨杨老师会十几种发辫样式,有粗辫子、歪辫子、维吾尔族的多条小辫子,也有外国的螺旋头、瀑布头,她俩照着画报你给我梳头发,我给你编辫,弄好了拆开再重编,倩倩从来没想到有这样愉快。
杨杨老师说:爱打扮是女孩的天性,披肩发怎么会是坏女孩?当然怎么打扮、发式衣着怎么与场合协调也是很有学问的。
倩倩又说:老师我还是坏女孩吧?我去舞厅跳舞了。杨杨老师就说:等到下个星期天我带你去舞厅。
下个星期天杨杨老师果然带倩倩去了舞厅,是701厂办的厂内舞厅。杨杨说:街上的舞厅良莠不齐,打听不清最好不要涉足那里,可能会遇上坏人。
杨杨老师会好多好多的舞蹈,看得倩倩眼都直了。
倩倩说:老师你能教会我两样吗?
杨杨说:老师会的你都应该会呢。
倩倩当天就学会了优美的“小杨树”舞。杨杨说:爱跳舞是青少年的本性,我从小就爱跳舞,我难道是坏女孩?
倩倩说:老师我还是坏女孩吧,我考试两门不及格。
杨杨用食指点着倩倩的眉心骂她:鬼丫头!再说坏女孩看我不打你!你的聪明我不知道?你的基础我不知道?只要解开心里的疙瘩,哪门功课能难倒你?这次补考不是及格不及格的问题,而是80分还是90分的问题,90分我请客吃涮火锅,要是80分那就3个星期不准来我家。
杨杨老师眼睛黑黑的很好看,杨杨老师的声音甜甜的很好听,虽说是骂她,倩倩心里也特别舒畅。
倩倩果然两门补考都得了90多分,倩倩果然跟杨杨老师吃了涮火锅。
倩倩的功课又成了班上前几名,倩倩还担任了学校舞蹈队队长,倩倩又成了学校的好女孩。
她的爸爸妈妈说:这孩子真是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校长感叹说:这孩子变好变坏都是这么快!
在那些常人眼中,好女孩和坏女孩的区别也许就是:好女孩清秀庄重,不浓妆艳抹,说话礼貌,举止得体,恋爱踏踏实实;而坏女孩则自大招摇,化妆怪异,说话粗俗,恋爱也歇斯底里。
表面好像就是如此,可又怎能确定谁是个好女孩,谁是个坏女孩呢?“好女孩”不一定就好,“坏女孩”也不一定就坏。
家长一定要认真研究对待女孩的心理,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给女孩戴上不实际的帽子,那样只能让女孩离父母的期望越来越远。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因为她什么都想自己去尝试,今天是这种心理状态,明天可能就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因此,父母不必为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不安,也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的叛逆行为—譬如离家出走、早恋等大动干戈,此时,父母要适当地进行反思。
因为,孩子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适当变弱,那么孩子的叛逆程度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下降。
作为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孩子一定程度的叛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她充分的独立空间,那么孩子的叛逆心理就会减轻;相反,如果父母不尊重或者横加干涉,那么后果就是孩子的叛逆心理会变得更加强烈。
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时期,这一时期,任何人都难以做到用一套严格科学的控制手法让青春期的女孩健康成长,因此应该让她们独立成长,让她们自己去体验生命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并最终成为她自己。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别只说她是坏女孩,还要找出她坏的原因
父母不必为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不安,也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的叛逆行为——譬如离家出走、早恋等大动干戈,此时,父母要适当地进行反思。因为,孩子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适当变弱,那么孩子的叛逆程度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下降。
046 疼爱有度,不要大包大揽
十月怀胎的辛苦和分娩的“切肤之痛”让妈妈最能体会骨肉亲情,日常起居上的悉心照料更加深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母亲对女儿的爱,已经不是“慈母手中线”缝出的衣裳能够表达的了。
也正因为如此,母亲更容易溺爱女孩,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尤其如此。
小敏的妈妈是一位全职太太,体会到丈夫在外面工作的不易,她也要求自己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事事顺心。
在对小敏的教育上,妈妈积极地给孩子报辅导班,按时接送孩子,一日三餐都按照营养书上推荐的搭配,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平时孩子的任何事情,收拾书包、穿衣梳头、放水洗澡这些都由妈妈一手操办。在家庭内务上,妈妈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而小敏却没有感觉到妈妈的辛苦,在她看来,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哪一次她发现妈妈没有帮她把书包收好,或是给她准备的第二天上学时穿的衣服不如意,就会委屈得掉眼泪。
爸爸长期不在家,妈妈就成了小敏最亲密的伙伴,但凡遇到困难,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帮她解决,但小敏还是常常和妈妈怄气。
不论是出于补偿心理,还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小敏的妈妈都绝对到了溺爱的地步。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理解,却是很不明智的。
父母溺爱孩子,都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得幸福,但是孩子能让父母呵护多久呢?总有一天,她需要与别人一起应聘,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到那时她的困难谁来解决?
有的母亲正是因为知道自己不能保护孩子一生,就越发地有求必应、百般顺从。这样的母亲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她没有为孩子的将来做任何打算,并且让孩子错失了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她将一个低能儿抛给了社会,这样的行为不可饶恕!
孩子是需要经受挫折才能健康成长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被溺爱的孩子很难遵守规矩,也不懂得自我约束,在她看来,规矩是为别人准备的。
在一个家庭咨询处的会客厅里,一位母亲面对专家,显得忧心忡忡。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她买有鞋带的鞋子?
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她走近洗碗池?
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1个小时,你嫌她笨手笨脚,对吗?
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是吗?
所有这些的答案都是“是的”,这位母亲惊愕了,从椅上站起来,凑近了专家,说:“你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
专家说:“当她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她去医院;她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她准备好嫁妆;她没有钱时,你最好给她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
这则故事中的母亲,就是用自己的爱,为孩子埋下了一个温柔的陷阱,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孩子也失去了独立成长的权利。
当她们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时,除了向妈妈求救,就只能“独自垂泪到天明”了。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立,首先就要从放开自己的双手开始,让孩子自己系鞋带。即使很慢,迟到了她会因此受到批评;即使系到一起,走路摔倒了她会感到疼痛。但所有这些付出的代价,都是让她学会改变方法,成为正确做事的动力。不然,她在将来就会错失很多机会,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加沉重。
另外,孩子在开始做事情的时候,需要适当的鼓励和即时的指导,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很容易感到孤独和被忽略,因此父母对女孩的爱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尺度。
女孩的父母应该明白,溺爱女孩实际上是剥夺了女儿生活中许多重要的东西,比如剥夺了女儿的自主权。溺爱的父母多为掌控型家长,喜欢一手包揽,诸如小到穿衣,大到前途,都要为孩子做打算和决断,这样孩子容易丧失自我、能力退化、胆怯,容易对父母产生既抱怨又依赖的矛盾心理;溺爱孩子的家长给予孩子的负面信息要多于正面信息,常常喜欢限制孩子的活动,诸如:这是不能拿的,那是不能碰的,致使孩子运动游戏的能力差,和同伴玩不到一起,内心因此自卑孤独,甚至剥夺了孩子的感恩心。溺爱的父母倾心包揽,不给孩子以任何成长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帮着做家务、参与家庭活动所获得的喜悦机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