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也要笑一笑-健康第一,学会给自己减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要生存,就必然遇到竞争;有竞争,就必然有压力。所以,只要我们选择活着,就注定要承受生存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只有勇于正视压力,学会承受压力、释放压力,才能在日趋激烈乃至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更多的时候,压力来自我们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健康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应当承受压力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扔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明白了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于是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

    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哲人曾说过: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背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重多了。

    人生路坎坷的时日居多,升学、工作、晋级、成家哪一个环节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大部分时间人在负重而行,领导同事的误会、工作上的摩擦、生活上的不如意都是令人难过的源泉,这时候,人就得有负重而行的心理承受力,否则不够宽容,不够豁达,不会变通,最终会把自己逼入死角。

    负重而行当然是一种痛苦,但没有负重就不可能体会无重的轻松惬意,没有负重而行,也就无所谓责任,从而也就无所谓取得成就,当然也就体验不到上了坡后那种如释重负的快感了,没有负重的生命是不完整的生命,没有负过重的人生是不圆满的人生。

    每个人都不知道未来怎样。但我们不应该想生活怎样,应该多想想怎样生活。还是维持那颗平常心比较好,平淡的生活同样精彩。在平淡中品味出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人生这么短,何必要让自己在名利之中折腾呢?攀比只会产生烦恼。开奔驰的固然威风潇洒;并肩漫步又另有一番幸福甜蜜。怎么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家?不是豪华洋房,昂贵花苑;而是两个人共同建筑、共同守护的“城堡”!我们这座城堡,牵着手才能找到,幸福是因为互相依靠。“城堡”的大小不在于它的实际面积,而在于两人心里的感觉。感情这个地基打得越牢固,日后我们就会越感到它的“宏伟”。

    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缓解压力,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目标。只要目标明确了,在行动上就不要发生动摇。人是需要精神支柱的,这个支柱是自己给自己树立的。有了这个心理上的强大动力,任何压力带来的疲惫和痛苦都是微不足道的。

    其次,要会衡量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斤两,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做到什么。无望的追求是空谈,每个人的理想都应该是脚踏实地的,就像吃惯了素菜的人非要去享受牛排,那油汪汪的东西固然很诱人,但真吃到自己肚里,半生不熟的还真消化不了。

    再次,要仔细分辨自己的欲望是不是合理的。这个世界到底是有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随意突破规范是要承担后果的。假如我们的欲望是不善良的,是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或给别人带来伤害的,就应该果断摒弃,把这种黑色的欲望压力消灭于无形。

    最后,缓解压力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给自己一个健康、美好的心态。世界美丽纷繁,充满了阳光和温情。要懂得去欣赏她、接纳她、追求她。一时的痛苦是过眼云烟,长久的快乐是成熟心态应得到的回报。

    刘墉先生对人生的解释是:“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人生的恩恩怨怨,却能冷冷静静一一化解,有一天终于顿悟,这就是人生。”

    再苦也要笑一笑:

    不要迷失方向、不要为情所困、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贪得无厌,好好把握自己手中的幸福,每一分钟都会成为我们自己的宝藏。

    ★不必勉强自己

    这里有一个与唐僧取经有关的寓言故事。

    唐僧前往西天取经时所骑的白马本是长安城中一家磨坊里的一匹普通白马。此马本无什么出众之处,只不过一生下来就在磨坊里干活,身强体健、耐苦耐劳,且老老实实、从不捣乱。玄奘大师想:西天路途遥远,去时要当坐骑,回来时要负重驮经书,况且自己的骑术又不是很好,还是挑选一匹老老实实的马吧。选来选去,就选上了这匹磨坊里的普通白马。

    这一去就是17年。待唐僧返回东土大唐时,已是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这匹白马也成了取经的功臣,被誉为“大唐第一名马”。白马衣锦还乡,来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一大群驴子和马围着白马,听白马讲取经途中的见闻以及今日的荣耀,大家羡慕不已。

    白马很平静地说:“各位,我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有幸被玄奘大师选中,一步一步西去东回而已。这17年间,大家也没闲着,只不过你们是在家门口来回打转。其实,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咱们走过的路还是一般长,也一样的辛苦。”

    众驴子和马都不言语了。是啊,自己也没闲着啊,怎么人家就成了“成功之士”,有荣誉有地位,自己还是老样子呢?

    我们不妨从其他角度来看这个故事。

    作为白马,它并没有因为跟随玄奘大师功成而返而表现出洋洋自得、高人一等,相反,它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和其他的马一样在奔走,并且走的路程一样长。这样的胸怀固然值得我们去学习。

    但是,其他的驴子和马的心态就没有可取之处了。每一个生灵的存在就一定有他的价值,玄奘大师取经只能带去一匹马,如果它们因为自己不能成为幸运儿而自怨自艾,反倒连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不妨像白马一样,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就可以了。

    盲目的忙碌,最后收获的是茫然。如果我们不能实现太高的生活目标,那我们就应该量体裁衣,制订最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实现自身的价值。

    有的人从头至尾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成就一番事业而奋斗,而有的人身不由己,随波逐流,每日所忙都只是为了伙食标准提高一些而已。大家一样的辛苦忙碌,谁也没闲着,甚至我们比他还忙还累,可收获却大不相同。

    有句成语叫做“碌碌无为”,碌碌,忙得不可开交,但却是“无为”,太可怕了。很多时候我们恐怕都没有把“忙”真正地定义清楚。忙是什么呢?忙应该是在特定的时间段中朝着特定的目标进行连续不断地努力的生存状态。忙碌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充实,让我们将来回忆时觉得自己对得起时间、对得起自己。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为了不闲着而去忙,只是为了向人表明自己“重要”而去忙,那么无非是自己欺骗自己罢了。

    生活中,常常听有人抱怨到活得太辛苦,压力太大,其实,这往往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经验之前,便给自己在人生各个路段设下了过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的,而是和他人比较制定的,所以每天为了完成目标,不得不背着责任的包袱去生活,不得不忍受辛苦和疲惫的折磨。

    人首先要为自己负责任。有的人不看实际情况,要求自己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必须学热门专业,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才算完美人生。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去基层,不愿去坚苦地区,就是因为他们人生的背篓中背负有太多的责任。这种以私利为出发点的个人抱负,已褪变为一个包袱压在身上,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有人却乐此不疲。

    人们常说:“什么事都归咎于他人是不好的行为。”但真的是这样的吗?许多人动不动就把错误归咎于自己,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观念。比如说有的人因孩子学习不好而整天苦恼,因孩子没考上大学而内疚。只要自己尽力去为孩子做该做的一切了,因为其他原因而落榜,怎么能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呢?再者说,塞翁失马又焉知非福呢?指不定孩子能在其他方面有成就呢。

    了解自己,做回自己,就不必勉强自己,不必掩饰自己,也不会因背负太重的责任包袱而扭曲自己。如此,就能少一些精神束缚,多几分心灵的舒展,就少一点自责,多几分人生的快乐。

    有的人对自己和社会格格不入的个性感到相当烦恼,可是后来把它想成:这种个性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天所赐予的,产非自己努力不够。这样一想,也就不再责备自己,不再烦恼了。

    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只有认清了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认真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我们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并背负了适合自己的责任包袱,我们就能体会到人生旅途的快乐。

    再苦也要笑一笑:

    生活中有许多不快乐与抱怨生活烦闷,感到人生不顺的时候,应该让自己明智一点,不要用“高标准”去为难自己,卸掉自己背负的沉重包袱,不再折磨自己。

    ★学会忙里偷闲

    有一位猎人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他偶然发现村里一位十分严肃的老人与一只小鸡在说话游戏。猎人好生奇怪,为什么一个生活严谨、不苟言笑的人会在没人时像一个小孩那样快乐呢?

    他带着疑问去问老人,老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弓带在身边,并且时刻把弦扣上?”猎人说:“天天把弦扣上,那么弦就失去弹性了。”老人便说:“我和小鸡游戏,理由也是一样。”

    生活也一样,每天总有干不完的事。但是,我们有没有仔细想过,如果天天为工作疲于奔命,最终这些让我们焦头烂额的事情也会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

    尤其是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似乎对每个人都不再留情面。于是,超负荷的工作给人造成不可避免的疾患。

    因为人们的生活起居没了规律,所以患职业病、情绪不稳、心理失衡甚至猝死等一系列情况时有发生,给人们生活、工作及心理上造成无形的压力。

    这时,需要我们换一种心情,轻松一下,学会放下工作,试着做一些其他的运动,以偷得片刻休闲,消去心中烦闷。记得有一位网球运动员,每次比赛前别人都去好好睡一觉,然后去练球,他却一个人去打篮球。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练网球?他说,打篮球我没有丝毫压力,觉得十分愉快。对于他来说,换一种心态,换一种运动方式,就是最好的休闲。

    我们每天行色匆匆,为了生存、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当今社会形势瞬息万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争时间、抢速度已成为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的普遍现象。

    小义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现在他怀疑自己得了健忘症。和客户约好了见面时间,可搁下电话就搞不清是10点还是10点半;说好一上班就给客户发传真,可一进办公室忙别的事就忘了,直到对方打电话来催……小义感觉自从半年前进入公司后,陀螺一样天旋地转地忙碌,让他越来越难以招架,快撑不住了。“那种繁忙和压力是原先无法想象的,每人都有各自的工作,没有谁可以帮你。我现在已经没什么下班、上班的概念了,常常加班到晚上10点,把自己搞得很累。有时想休假,可假期结束后还有那么多的活,而且因为休假,手头的工作会更多。”他无奈地向朋友诉苦。

    其实,在实际工作当中,类似于小义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尤其是在外企拿高薪的工作人员。

    据有关统计,在美国,有一半成年人的死因与压力有关;企业每年因压力遭受的损失达1500亿美元——员工缺勤及工作心不在焉而导致的效率低下。

    在挪威,每年用于职业病治疗的费用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0%。

    在英国,每年由于压力造成1.8亿个劳动日的损失,企业中6‰的缺勤是由与压力相关的不适引起的。

    去海滨、名山休假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但学会忙里偷闲,作片刻休息,则人人都能做到。

    再苦也要笑一笑:

    我们都有时间,并且可以试着改变自己。当我们下班赶着回家做家务时,不妨提前一站下车,花半小时,慢慢步行,到公园里走走。或者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想,就是看看身边的景色,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好缓解压力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很多东西我们不深入,就体会不到它的好处。要多培养一些爱好,如养花、钓鱼、下棋、旅游、收藏等等,它不仅使我们的人生更丰满,而且能排挤我们的压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 养花

    花,赏心悦目优美动人;花,历来为人们视为吉祥、幸福、繁荣、团结和友谊的象征。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赏花、养花的高雅风尚,在长期养花实践中,不仅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而且有许多驰名中外的园艺巨著。

    养花能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轻松愉快,消除疲劳,增进身心健康,还能锻炼意志和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工作余暇时养花,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花还是保健良药。现已发现15种鲜花的香气对治疗心血管病、气喘、高血压、肝硬化、神经衰弱和失眠症有明显疗效。薰衣草能治哮喘,白菊花可明目。不少花还释放出抗菌、灭菌物质,如紫薇和茉莉的香气能杀死白喉菌和痢疾杆菌。花卉是极好的空气净化器。腊梅、桂花能吸收汞蒸气,米兰能吸收二氧化碳,万寿菊、短牵牛花能吸收大气中的氟化物,夜来香可清除不良气体,有驱蚊作用。

    2. 钓鱼

    钓鱼活动高尚清雅,有动有静,动静相宜,是人们修身养性,防治疾病和增强体质的理想运动方式。马克思曾说过:“一个美好的心境,要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坚持垂钓,不但可以陶冶性格,培养耐力,调剂生活,消除疲劳,而且还会使我们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地去学习和工作。

    钓鱼讲究一个“静”字。心静可以使我们思想放松,精神集中而有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对鱼漂的起伏和竿梢的颤动做到洞察秋毫。静,对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更有效;静,肌肉放松,神经处于一种忘我的入静状态,可以起到与练气功相媲美的效果;静,是钓手的首要心境,脾气急躁的人在垂钓中会逐步得到改善。“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不只是谈钓鱼,而是人的思想修养哲理,她告诫人们在面对严重困难时,要乐观坚定,保持一种冷静镇定的态度。人的一生追求好像钓鱼,竿提早了,钩子还未被鱼吃进嘴不行;提晚了,吃进鱼嘴的钩子又被吐出来也不行。只有投入全部的热情和希望,集中全部的精力和智慧,从容追求、沉着守候,才能适时抓住机遇,在生命的长河里钓起人生的辉煌。

    3. 读书

    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说过:“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怡情也,最见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高谈阔论之时,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事判事之时。”

    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陶冶情操。知识真正成为心灵的一部分,可以显现出内在的涵养。

    增加知识。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也就是说,喜爱读书,广览博识的人,可以使自己变得明智、灵秀、周密、深刻、庄重、善辩,从而使自己的一生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调整我们的心情。不同的书,需要不同的时间和心情看。吃饭的时候,适合看杂志;白天能挤出时间的时候,适合看小说;晚上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适合看散文、诗和词。读书可以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转变为巨大的享受时刻。

    当我们遇到烦恼、忧愁和不快的时候,应该首先学会自我解脱,去读一读或者翻一翻我们喜欢的书籍和杂志,分散心思、调整心态、冷静情绪、减少精神压力。

    4. 旅游

    远离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抽时间与自然进行交流。下决心独自一个人在山上、海边或者宁静的湖畔待上一整天,远离现代文明和舒适的度假地、宾馆和餐馆。我们什么也不需要做,只需要呆在那儿,感觉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自己的栖息地和家。坐下来,或者悠闲地散步,全身心地接受我们所看、所嗅、所感和所听到的东西。我们会意识到我们正在开始体验自己是其中一部分的宇宙的宁静、智慧和秩序。看看天空,想一想我们可能看不到但却知道它们存在的星星和所有的其他星球。像它们一样,我们在这个广阔的宇宙中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开始有一种将此处当做家的归属感,要有耐心。我们的内心可能会发出微弱的声音,抱怨这样做是没有用的,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是幼稚、愚蠢的,也可能会说我们目前有许多事情要做,不能这样什么也不做。不管内心发出什么声音,要迫使自己完成这个经历。如果我们发现这是令人不愉快的,要坦然承认。我们很可能会从中学习很多东西。

    有时也不需要专门花钱精心策划整个旅游时间。找个周六周日的时间,骑着车子,与几个好友或者妻子儿女一块到郊外去玩。一路上有花,有草,有小鸟在天上飞,那该有多美!还可以唱歌,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将不愉快的事情和压力完全抛在脑后。相信我们一定会得到无与伦比的乐趣。

    5. 眼泪缓解压力

    一般人都有过这种体会:当我们着急的时候,胃就开始一阵阵痉挛性的疼痛。如果我们去看医生,他便会给我们一些胃药,还会告诉我们得的是神经性胃炎,是胃在“消化”我们的紧张情绪。同时建议我们与其白白地紧张一阵,还不如回家去哭一场,把委屈连同眼泪一起挥洒掉。果然,这种办法还真有效。

    据俄罗斯家庭心理医生纳杰日达·舒尔曼说,眼泪经证实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良方”。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道理,女性比男性少得因神经紧张而诱发的梗死和中风。

    有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哭一哭是有好处的。不过只宜轻声啜泣,不宜大号,同时想象痛苦和委屈连同眼泪一起流出的情景。

    此外,我们在哭的时候,会不断地吸一口口短气和长气,这大大有助于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这种“带哭的呼吸”已经被运用到一些对治疗气喘和支气管炎非常有效的呼吸运动当中。

    再苦也要笑一笑:

    我们不应该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好!我们也不应该那么固执,或许一切随缘会更开心,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不是自己想的就是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我们也没有我想像中的那么老,我们还年轻!

    ★忙碌中的释放

    现代人兴忙,满世界就听到一个忙字。大人们忙赚钱,小孩儿也同样身不得闲,就连离退休的爷爷奶奶辈也忙于发挥余热,或养身保健或吟诗作画。总之是祖国上下一片忙。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努力”,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忙是自然要忙的。然而这绝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不仅需要工作,也需要休息,不仅需要忙碌,也需要休闲。我们不能无休止地忙,人生如果没有休闲,就像一幅国画挤满了山水而不留一点空隙,缺乏美感。人生没有悠闲,就不能领悟、体味、享受人生。所以忙碌中要学会偷闲。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休息之隶属于工作,正如眼睑之隶属于眼睛。”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才会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一味地、盲目地去忙,连革命的本钱都搞垮了,那人生也就没有忙的意义了。我们崇拜陈景润,但我们不赞成他那种不顾一切,废寝忘食,以致英年早逝的生存哲学。

    人生就像登山,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而应着重于攀登中的观赏、感受与互动,如果忽略了沿途风光,也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人们最美的理想、最大的希望便是过上幸福生活,而幸福生活是一个过程,不是忙碌一生后才能到达的一个顶点。

    古人云:“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人生也应该有张有弛,也应该忙中有闲。人生就像条弦,太松了,弹不出优美的乐曲,太紧了,容易断,只有松紧合适,才能奏出舒缓优雅的乐章。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悠闲与工作并不矛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能拿得起,放得下。工作时就全身心投入,高效运转。放松时就放松,把工作完全放在一边,不要总是牵肠挂肚。去钓鱼、去登山、去观海,想干啥就干啥。

    其次就是工作休闲应该搭配得当,不能忙时累个半死,闲时又闲得让人受不了。可以隔三差五地安排一个小节目,比如雨中散步、周末郊游、鸳鸯共浴等。适时地忙里偷闲,可以让人适时从烦躁、疲惫中及时摆脱,为了更好地工作而积蓄精力。

    总之,为了更好地工作,为了美好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学会忙里偷闲,有时休息比工作更有效。

    再苦也要笑一笑:

    踏上人生的漫漫旅程之后,我们要努力从忙碌中释放自己、善待自己、年轻的岁月很容易流失,而未来道路却依然漫长,只要我们适时休息一下,我们以后的人生一定会更精彩无比!

    ★尝试减少工作

    简·莫尼克是康涅狄克州一家公司的市场部顾问。她对待压力的观点是:由生活、工作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病之一。对待的方法不应是回避而是正确处理。她常说:“主动、正确地去处理各种问题、困难,你得到的回报是快乐和自信;相反,被动应付的做法则使你疲惫不堪。”

    她的有力武器有两件:第一件是周密的工作计划,无论你选用计算机或铅笔和纸来做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用制定计划的方法来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是最重要的和哪些是次重要的……

    “那么,每天面对一份如此详尽的工作计划,你不觉得累吗?”当有人这样问她时。“噢,不!一点也不!”伴随着轻松的笑声,简亮出了她的第二件“武器”:那就是灵活性。“我的计划本身就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我不仅计划‘要做什么’,也计划‘可以不做什么’。”简不无幽默地说:“比如陪孩子看场足球赛,每月与丈夫出外共进一顿浪漫的晚餐,这些都没写进我的计划里,却是非做不可的,别的事则可以量力而行。记住,‘非做不可的事情’不能太多。”

    当我们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时,想一想,这真的是非做不可的吗?其实,我们何不像善待他人一样关爱自己呢?这里是一些建议,在新旧更替的时刻,让我们学会像善待他人一样关爱自己。

    (1)小小的改变:有时我们感觉失意是因为我们再也不会拥有像孩提时代一样的兴奋与快乐。

    (2)假期里不要再看那些使人精神紧张的电视新闻节目,不妨收看一些唤起童心的娱乐节目。

    (3)从网上搜一些可以称作“精神食粮”的视频来欣赏。

    (4)放松呼吸,做一次小小的休息:采取舒服的坐姿,将双手放于腹部,感觉呼吸时腹部的起伏。

    (5)给需要帮助的人送一件礼物或做一件事情,我们的快乐将比接受帮助的人还多。

    (6)在帮助了别人或做了开心的事情之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比如,一块巧克力或一枚硬币。

    (7)忙碌之余,在出去购物前换上舒适的衣服和鞋子。

    (8)购物时别忘了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告诉售货员我们需要什么,也许会有惊喜的发现。

    (9)在出现感觉疲惫、头疼或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假期综合症”时,不妨在午后小睡片刻。

    再苦也要笑一笑:

    压力是时时存在的,它们更是一种折磨,让人茶饭不思、愁眉不展、胃病常犯。但当一个项目完成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时,所有一切只是一个过程,一段时间。一个过程总会结束,一段时间总会过去,谁也挡不住。所以,压力只是一段时间。把自己该做的都认真做了,时间会给我们一个结果。

    ★不妨来点悠闲

    在一个美丽的海滩上,有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老翁,每天坐在固定的一块礁石上垂钓。无论运气怎么样,钓多钓少,两小时的时间一到,便收起钓具,扬长而去。

    老人的古怪行动引起了商人的好奇。

    商人忍不住问:“当你运气好的时候,为什么不一鼓作气钓上一天?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载而归了!”

    “钓更多的鱼用来干什么?”老者平淡地反问。

    “可以卖钱呀!”商人觉得老者傻得可爱。

    “得了钱用来干什么?”老者仍平淡地问。

    “你可以买一张网,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商人迫不及待地说。

    “卖更多的钱来干什么?”老者还是那副无所谓的神态。

    “买一条渔船,出海去,捕更多的鱼,再赚更多的钱。”商人认为有必要给老者订一个规划。

    “赚了钱再干什么?”老者仍显出那副无所谓的样子。

    “组织一支船队,赚更多的钱。”商人心里直笑老者的愚钝不化。

    “赚了更多的钱再干什么?”老者已准备收竿了。

    “开一家远洋公司,不光捕鱼,而且运货,浩浩荡荡地出入世界各大港口,赚更多的钱。”商人眉飞色舞地描述道。

    “赚了更多的钱还干什么?”老者的口吻已经明显地带着嘲弄的意味。

    商人被这位老者激怒了,没想到自己反倒成了被问者。“你不赚钱又干什么?”

    老人笑了:“我每天钓上两小时的鱼,其余的时间嘛,我可以看看朝霞,欣赏落日,种种花草蔬菜,会会亲戚朋友,优哉游哉,更多的钱于我何用?”说话间,已打点行装走了。

    老者以一种悠闲的心态在海滩上垂钓,观朝霞,赏日落,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啊!喧嚣的都市,繁忙的工作,给我们造成了太多太多的心理压力,那么,我们何不让自己像那位老者,给自己的身心一个释放压力的机会呢?

    其实,悠闲是生命本身的一种自然状态。悠闲无法刻意去创造,而要靠心去感受。工作之余,偕三五知己一起去公园散步,有的人可以忘情无极,优哉游哉,不知身躯和灵魂之所在,不知不觉地坠入了悠闲的境界;而有些人虽然一心想悠闲起来,但几点几分还有什么事情要处理的念头会不时冒出来,挥之不去,他是无论如何也悠闲不起来的。所以,悠闲是一种心灵境界。

    悠闲也是一种人文品位。醉中舞剑,隔窗读雨,无不是情趣欣然。但悠闲更是一种生态品位。茶余饭后,老农躺在院坪的竹椅上,“吧吧”地吸着烟,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任微笑照亮满脸铜釉般的慈祥;信步由足,樵夫和着扁担的节奏,自由散漫地唱着古老的情歌,你能说这不是悠闲?人文品位通向生态品位,悠闲的状态进入更高的境界。悠闲是全人类的财富,但不是人人能够拥有的财富。

    因此,悠闲无法做作。游手好闲与悠闲无关,无所事事也不是悠闲。如果把无所事事比喻为空旷萧瑟的原野,悠闲则是风光旖旎的自然旅行区。容易学到游手好闲,可以装作无所事事,但却装不了悠闲。

    再苦也要笑一笑:

    人,不能一生悠闲,也不能一生没有悠闲。悠闲是对生命状态,自身过重压力的一种调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调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