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萧红的一百个细节-告别商市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决定离开哈尔滨那天起,萧红的胸中就有两种对立情绪此消彼长着,她时而兴奋时而伤感。1934年春天她生了一场大病,然后黯然神伤地拍卖了她和萧军为数不多的家具,在这样的告别仪式中,兴奋被病痛和离愁别绪取代了,她连一只小锅都舍不得贱卖,想到就要与故乡分离,更是“睡觉也不能安定”了。

    写于1934年5月15日的散文《最后的一个星期》中,萧红回顾了自己和萧军离开哈尔滨时的心情。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行李也卷起来了,住惯的屋子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了,连说话的声音也变得有些轰响了。为了安全,所有这些离开的准备都是悄悄进行的,连房东家的儿子、萧军的学生汪玉祥也不知道他们要走,只看到他们卖旧棉花、破皮褥子之类的东西,跑到窗前来偷偷观察过。没有向谁告别,吃过最后一顿早餐,萧红提起包袱,萧军推开门说“走吧”,就像搬入时他推开门说“进去吧”那样,他们离开了小屋,半年来萧红的脑海里无数次预演过离开的画面,到了那一刻她还是“腿发抖,心往下沉坠”,她知道这“是哭的时候了!应该流一流泪”,但只是没有回头地走出了大门,告别了商市街。那天是1934年6月11日,距离他们搬进那间小屋已经一年半有余。

    当晚,罗烽、白朗、金剑啸等人为二萧设宴践行,次日萧红和萧军便离开了哈尔滨,取道大连前往青岛投奔舒群。早在这年年初,舒群就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匆忙离开了哈尔滨,他在给二萧的信中说:“谁曾想风雪交杂中,为了生活的压迫,环境的趋使,不得已我便匆匆地偷偷地,在繁华的都市——哈尔滨逃了出来。别了,我们又一度的别了唉,‘生离终是胜于死别的’,将来或者有再会的晚餐,在未来的时光等待着呢。”[148]舒群逃到青岛后,得到了地下党员倪鲁平的帮助,并很快和他的妹妹倪青华结成了夫妻。二萧要逃离“满洲国”,又没有去处,得知舒群在青岛成了家,便投奔他而去。

    一路上还算顺利,只是在从大连到青岛的日本轮船“大连丸”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萧军后来将它写进了散文《在大连丸上》中:上船不久,二萧还没来得及适应舱底的气味,就遭到了水警和特务的盘查。由于早有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那些有意刁难的问题他们都回答得有条有理,但萧军还是在与一位胖警察的对视中顶撞到了他,胖警察上下反复打量了萧军之后说:“就冲你的眼睛,也不像好人,好人没有这样的眼睛……跟我来……”情况一下子变得紧急起来,“身经百战”的萧军也不淡定了,“记得当时我已经什么全绝望了,只要他把我带到‘水上警察署’,只要橡皮鞭子抽到我的身,只要那煤油或辣椒水一注入我的鼻孔……便什么全完了……”绝望之后,他反而镇定下来勇敢起来了,他装作听从胖警察的指挥,很爽快地径直走到了他前面,就要走出舱门时胖警察改变了主意,把他带到另一边。那里萧红已经接受完讯问,正扒在舷板的圆窗上,一副欣赏海景的样子。胖警察开始翻查他们的行李,仔细得像典当业的店员,不仅检视了行李里的每件衬衣、袜子,还对着阳光把一页页雪白的信纸看了又看,检查完发现没有任何异常,他嘟囔着“我总看他不像好人”走了,这时萧军正故作轻松地吃着苹果。船起锚了,危机解除,萧红和萧军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没有说什么,看着无边无际的海,他们的内心像潮水一样汹涌翻滚着。当天夜里,只剩他们两个在甲板上时,激愤难耐的萧军告诉萧红如果那些警察和特务再来找麻烦,他就要把他们丢进海里去喂鱼。萧红听了吓得脸都白了。好在水警和特务没有再出现,他们回到船舱,很快睡去。

    第二天,他们在船上望见远处青青的山角,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就在眼前了,两人激动得叫了起来。那天是1934年6月15日,旧历五月初四,萧红生日的前一天,在即将年满二十三岁时,萧红终于离开了已沦为异国的故乡东北,回到了祖国。青岛的码头上站立着前来迎接他们的好友舒群和他的新婚妻子倪青华,“再会的晚餐”已不必久待,当时萧红的心情,应该是兴奋又取代了感伤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