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萧红的一百个细节-“三个人老在一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端木蕻良说,他和萧红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八一三”之后。上海的文艺杂志相继停刊,胡风召集他和萧红、萧军、艾青、曹白等人相聚,商议创办战时文艺刊物《抗战文艺》。当时,萧红心直口快地否定了胡风提议的刊名,她说:“这个名字太一般了,现在正‘七七事变’,为什么不叫‘七月’呢?用‘七月’做抗战文艺活动的开始多好啊!”端木蕻良很赞同萧红的意见,初次见面就觉得自己的看法和她的很接近。之后,为讨论《七月》出刊事宜,二萧和端木又在胡风家见过几次,彼此很快就熟识了,萧红还抱怨胡风没有早点把端木介绍给她和萧军认识。[249]

    胡风认识端木,是在1936年冬天。端木曾将长篇小说《大地的海》的书稿寄给鲁迅,鲁迅又转交给胡风,让他看看有没有发表或出版的价值,结果胡风还没来得及看,鲁迅就去世了。端木写信给胡风打听书稿的下落,胡风“忍住悲哀的重压替他看了,提了意见,并且见面认识了”[250]。但直到1937年8月筹办《七月》,胡风才把他介绍给他的两位东北老乡。萧红对胡风的抱怨可能是有口无心,端木听了,却觉得胡风这个人不坦率,向艾青拉稿也好向他拉稿也好,都是单独见面单线联系,不让他们发生横向关系。[251]

    9月,避难的人潮拥向武汉,胡风也有意将《七月》迁移到武汉。25日出完《七月》周刊第三期后,他与端木蕻良一起启程离沪。胡风带着侄儿先到了南京,然后在南京上船,于10月1日抵达汉口。而端木由于碰坏了腿加上风湿病发作,去了浙江上虞他三哥那里养病。胡风和端木出发两三天后,二萧也离开了上海。

    端木到上虞不久就收到萧军来信,信是用文言文写的,附了一首旧体诗,内容很热情,催他赶紧到武汉和大家一起办刊物。胡风也来信催促,端木坐不住了,腿伤稍有好转就去了武汉。端木不愿独住,想搬到蒋锡金那里,二萧便帮他征求蒋锡金的同意,蒋锡金想反正自己很少在家何不方便他们《七月》同人活动呢,就同意了。他向邻居借来一张竹床和一张小圆桌,把端木安置在了他睡觉的书房里。三人同住变成了四人同住,每天萧军买菜萧红做饭,蒋锡金吃了早饭就出门,剩下的三人各自写作,集体生活过得又和睦又热闹。他们有时唱歌跳舞,引得邻居孩子趴着窗户往里看,有时开玩笑抬杠,有时讨论中外古典名著和文艺问题,有时讨论时事分析战局……一次谈到要是武汉失守了该怎么办,就有人提议组成一个流亡宣传队,虽然只有四个人,但都多才多艺,能唱能跳能演能写能画,流浪到哪儿都能拿出一手;还有人提议开饭馆,萧军干重活萧红上灶蒋锡金和端木跑堂,招牌菜是“萧红汤”——用白菜、土豆、番茄(或胡萝卜)、青椒、厚片牛肉加上奶油和胡椒面煮成的汤,上海叫“罗宋汤”哈尔滨叫“索波汤”,是萧红的拿手菜,简单易做营养丰富,内地人爱吃但不懂得做,不愁卖不出去。

    蒋锡金还记得,有一次饭后闲聊抬杠,萧军故意问大家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最伟大,其余的人正议论纷纷,他突发怪论说长篇小说最伟大中篇小说次之短篇小说又次之,剧本要演出来看,是个最不足道的,不算它。然后又联系在座的人,说自己写长篇小说,最伟大;端木的长篇小说被日本飞机炸掉了,要写出来再看;萧红也要写长篇,但没有那个气魄;至于写诗的蒋锡金,他跷起小指头说:“你是这个!”蒋锡金知道萧军是在逗他,没有理睬,萧红却认了真,跟他激烈地争吵起来,摆了很多理由,说了不少挖苦的话,端木也绕着弯儿说萧红是有气魄的只是气魄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而已……正吵得不可开交,胡风来了,问明缘由,便建议他们把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发表在下一期的《七月》上,让读者也参与到讨论中来。三天后胡风来取稿,除了萧军谁都没有写,胡风坐在蒋锡金的床上翻阅萧军的稿子,边翻边点头赞赏,大家都感到非常惊讶,当胡风念出稿子中段落——“衡量一个文学作品可以从三个方面,一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二是认识生活的深度,三是表现生活的精度”——的时候,萧红气坏了,一下子就涕泗滂沱地向着萧军大哭起来:“你好啊,真不要脸,把我们驳你的话都写成你的意见了!”边哭还边握拳狠捶萧军的背,而萧军则满不在乎地大笑着。[252]

    对萧军的挑衅,萧红为什么不能像蒋锡金那样一笑置之?萧军后来注释萧红信件时写的一段话应该是最好的解释,萧军说萧红最反感他有意无意地攻击女人的弱点,每当他说了那样的话,萧红便视他为男权思想的代表而加以猛烈反击,有时甚至因此生气流泪。萧军故意说萧红没有写长篇小说的气魄,难免会让萧红联想到他又在轻视女性,因此便认了真。萧军的玩笑,在萧红是“谑近于虐”了。

    二萧之间男强女弱的格局,本就因为萧红更胜一筹的文学才华而发生了改变,端木的加入,又为两人的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梅志记得,萧军和端木曾争论不休,一个自比托尔斯泰,一个以巴尔扎克自诩,一个说你描写的自然景色哪像托尔斯泰,一个就反唇相讥说你的人物一点也没有巴尔扎克味儿,直到萧红站出来说:“你们两位大师,可以休息休息了,大师还是要吃饭的,我们到哪儿去呀?回家?还是过江去?”两人才住口。三个人在一起吵吵闹闹玩玩,萧红变得比从前活泼了,每次她和萧军争吵,端木就以义士姿态出头来卫护她。[253]而端木自己也说,当时他就觉得萧红的见解、情感和自己比较接近,和萧军就越来越远,好像语言也不相通了。[254]《萧红小传》的作者骆宾基认为,端木对萧红的尊重,对她的作品的大胆赞美,正迎合了她当时的需要,因为还从来没有人如此直接坦率地对她表示过独特的友谊,在她的朋友圈子里也还没有人像他一样视她为独立的人而非萧军的妻子,他的存在,使二萧间产生了“一种感情移动的潜流”[255]。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