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讲堂:中国顶级国学圣贤的公开课-第十四课 知舍善得——国学中的取舍之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人性善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对君子的认识。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平衡点,事物之间也有平衡点,或称临界点。临界点之左之右都不是恰到好处,你能找到那个最佳的临界点吗?取舍之间就有这样的临界点。有时候,取舍只在一念之间,悲喜也只在一念之间。

    1.发现平衡点,果断做出抉择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在人性善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对君子的认识。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所以,我们的欲求有超过生命的,我们的恐惧有超过死亡的,不是圣贤之人才有这样的心境,每个人都有。但只有圣贤之人才能保持,使之不丧失。

    大部分人总是容易陷入一个怪圈:这山望着那山高。其实,你认为最好的东西是否一定适合你呢?你找到那个最适合你、最能平衡你生活的临界点了吗?从现在开始,每天对着镜子,告诉自己,身边的爱人是你今生最完美的理想伴侣,目前已经选择的工作是你最喜欢的工作。只有放下那山的风景,内心才能平衡,心灵才能宁静,心情才能舒畅,你也才能真正感受到这山的关爱,感受到坦然与洒脱。

    取舍间的智慧,全在一个“悟”字。佛家常说一个人有“悟性”,说的便是一个人拥有懂得取舍的智慧,知道何为可取之物,何为必舍之事,取舍之间,如蜻蜓点水,却恰到好处。一念之间,却把世事想透,不多取一分,也不胡乱舍弃。聪慧如此,必然幸福满怀。常听人们说某某人好福气,说这话的人却不知道自己其实也可以有“福气”,只是曾几何时,没有掌握好取舍间的尺度与智慧,所以最终只能艳羡他人。

    如今尘世中的人们,大多“终朝只恨聚无多”,做什么都想赢,做什么都不肯舍弃一分一毫。纵观社会,横看人生,既有饿死、穷死的,也有撑死、富死的,有人因祸得福,有人因福得祸,不胜枚举。

    何时该取?何时该舍?这个平衡点很难掌握,而天下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去综合权衡利弊得失。只要分析出利大于弊,即可作出取舍;而妄求只有利益,没有弊处,就永远选不对,心里永远不会得到平衡。

    一天,一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酷暑难熬。就在快坚持不住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屋里居然还有一台抽水机。

    他兴奋地急忙上前取水,可不管怎么做也抽不出半滴水来。这时,他看见抽水机旁有个装满水的瓶子,瓶子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

    这可怎么办啊?能抽出水来固然好,但要是水浪费掉了却抽不出水来,该怎么办呢?自己不是有可能会死在这里吗?假如将瓶中的水喝了,还能暂时解渴。为此,这个人犹豫不决。

    思来想去,他还是将水倒进了抽水机,不一会儿,抽水机就抽出了清冽的泉水,他不仅喝了个够,还带足了水,最终走出了沙漠。

    在临走之前,他把瓶子装满水,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弃瓶中的水,才能得到更多的水!

    发现平衡点,果断做出抉择,把握好平衡点,你就能轻松地感受到取舍之后的快乐与美好。

    其实,是苦是乐全在个人,每个人的渴求不同,每个人的快乐源泉也不同。了解自己,取舍亦符合自己的内心满足,你便能快乐。正如不爱珠宝的人,即使置身虚荣浮华之境,也不会迷失本心;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对股票或钻石并没多大兴趣;满足于田园生活的清雅之人,从不羡慕任何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爱好即方向,兴趣即资本,性情即命运。

    什么样的人生最成功?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定论,全看个人。非要一味概之,就会落入愚蠢的窠臼。完全照搬那些看似风光的人的经验与路径,最终只会“舍”错人、“舍”错事,这样取得的人生,貌似是你曾经所羡慕和企求的,但你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只有满怀的懊恼。

    如果一定要给成功的人生下一个定义,给一个框架,那便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你的内心是如此充盈,能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无论外界的眼光如何看待。

    2.因为舍得,所以拥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

    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才可以有所作为。要想有所为,就必须有所不为。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现在的“不为”正是为了之后的“有为”。

    你想要从对方那里得到点什么,就要先给他点什么。这就像种庄稼一样,要想从地里收获粮食,你就需要给土地施肥。

    明朝时,翰林学士严讷官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某年,严讷想在城中建造新府邸,地基已经打好了,只是有座酒坊插在中间。工程监管人几次去与那作坊主商量,可作坊主觉得这是祖上传下的家产,再高的价钱也不卖。工程主持人无奈,气愤地将此事告诉了严讷,请他采取强硬措施。严讷听后,淡然一笑,说:“何必如此!你们先去造那三面的房子,到时我自有办法。”

    开工后,严讷下令,工程中每天需要的酒必须全部从作坊购买,而且要预先订购、交款,那座酒坊因此生意越做越大。为了增加酒的产量,作坊主请了不少帮工,也添置了不少生产工具,这样一来,原来的小作坊就不够用了。此时的作坊主十分感激严讷的扶助之恩,所以特别后悔当初对严讷的抵触。想来想去,他最终把房契给了严讷,严讷则在附近购买了一套稍大点的房子送他。就这样,严讷自己的府邸得以按原计划建造。

    一位新加坡商人在山东购买大蒜,在谈判的时候,中方报价为每吨705美元,新加坡商人主动提高5美元,每吨以710美元成交,条件是不由青岛装船,改由上海港起运。中方每吨多得了5美元的收益,所以很痛快地就同意了对方的要求。实际情况是:青岛每月只有一班货船驶往新加坡,双方谈判成交时,船已经开出,如果在青岛装船,需要再等一个月才能外运,外商以每吨提高5美元为代价,换取了从上海港装船的条件,这样能及早运抵新加坡抢上早市,把大蒜卖个好价钱。

    有一家大的电器公司,其产品质量上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急需扩大生产规模。但公司一时拿不出那么多资金搞扩建项目,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兼并其他小企业,改造小企业原有的设备。如何兼并其他小企业呢?如果小企业主一点儿好处都得不到,怎么会俯首称臣呢?电器公司与其他小企业主进行了谈判,并允诺给小企业主三大好处:一是抽一部分技术人员对小企业职业工进行培训;二是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小企业原有设备进行改造;三是在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小企业可以使用公司的品牌。做出这一系列“让步”后,电器公司轻而易举地就吞并了这些小企业,这为公司节省了70%的资金,同时也扩大了规模,增加了赢利。

    “因为舍得所以拥有”的成功运用例子还有很多,最著名的当属洛克菲勒家族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几经磋商后,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组织。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家蓦然发现,这个全球至高无上、最有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买一块地皮?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机构是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让世界各国筹资?牌子刚刚挂起,就要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负面影响太大,况且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浩劫,各国都财库空虚,许多国家的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在寸金寸土的纽约筹资买下一块地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过商议,决定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了一块地皮,并将这块地皮无条件地赠送给了这个刚刚挂牌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

    对洛克菲勒家族这一出人意料之举,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870万美元,对于战后经济萎靡的美国和全世界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相赠,并且什么条件也没有。

    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洛克菲勒家族:“这简直是蠢人之举。”并纷纷断言“这样经营不要十年,著名的洛克非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

    但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完工,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这种结局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过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人们目瞪口呆。

    不舍小利怎得大利?只有一定得舍,才有最后的拥有。

    3.完全接纳当下时刻

    当我们将“死”牢记于指尖时,就不会太在意也不会太强求,或追求瞬间欲望的满足。

    ——弘一法师

    如果你要求事情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呈现,而对最糟的结果有抗拒和恐惧,你就没有真正地放下。

    唯有诚心地接受现状,才能放下恐惧,而恐惧是唯一阻碍你达到目标的障碍。

    让我们无法放下恐惧的是我们对恐惧的抗拒和否认,你要找到你的恐惧,把它视为你的盟友而不是敌人,感谢它提醒你前面道路的危险,带着它一起上路,让它成为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有一位登山者一直想要登上世界某高峰。经过多年的准备,他独自开始了攀登之路。夜幕降临,月亮和星星被云层遮住了,登山者什么都看不见。就在离山顶只剩几米的地方,他滑倒了,快速地往下坠。危急时刻,系在腰间的绳子拉住了他,他整个人被吊在半空中。

    这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求助无门的境况,让登山者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他只能大声呼叫:“上帝啊!救救我!”

    出人意料的,天上有个低沉的声音响起:“你要我做什么?”

    “上帝,救救我!”

    “你真的相信我可以救你吗?”

    “我当然相信!”

    “把系在腰间的绳子割断!”

    在短暂的考虑之后,登山者决定继续全力抓住那根救命的绳子。

    第二天,搜救队发现了一具冻僵的登山者遗体。他挂在一根绳子上,手紧紧地抓着绳子,而在他的下方,地面离他仅仅3米……

    弘一法师说:“痛苦是一个指标,告诉你当下你所抗拒的事情是超出你控制范围之外的。让你抗拒的人、事、物或是你的负面情绪已然存在于当下了,它其实已经被接纳了。在痛苦中接受这个事实,能为我们带来平安!”

    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船。那奴隶从来没有见过海洋,也没有吃过坐船的苦。

    他一路哭哭啼啼,满心恐慌,大家百般安慰他,但他仍哭闹不止,国王被他扰得不得安宁,但又无计可施。这时,船上一个哲学家对国王说道:“您若许我一试,我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国王说道:“这真是功德无量。”

    得到国王的允许后,哲学家便立刻叫人把那奴隶抛到了海里。那个奴隶在海里浮浮沉沉了好几次,人们才把他拖到船上。奴隶上船以后,静坐在一个角落里,一声不吭。

    国王见这方法有效,很是赞许,并开口问道:“你这方法,奥妙何在?”

    哲学家说:“原来他不知道灭顶的痛苦,便想不到稳坐船上的可贵。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知道安乐的价值。”

    佛说:“什么叫做完全接纳当下时刻?就是毫不费力地注意到此刻出现的每一个思想、觉受、感觉,它们已经被我们当下的觉知接受了,要不然它们不会出现。这不是一种作为,而是一种看见——认知到眼前活生生的实相。我们的每一个思想,好的、坏的,你的每一个情绪,正向的和负向的,就和你的呼吸、心跳一样,都是生命的奇迹。就像大海接纳它的每一朵浪花一样,生命也接纳我们在每一刻的展现。我们就是一朵最独特的浪花,允许以我们本来的面目去展现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