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穷”养不穷志——挫折和苦难是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志向。一个人无论穷困还是富有,都应该有志向。穷困的家庭应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其高尚的品格,促使其努力奋斗。富有的家庭则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俭朴美德,防止其沉溺于物质享受中。因为在任何时候,抵制诱惑、拥有踏实做事的品格和伟大的志向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在实现伟大志向的过程中,不虚荣、不谋利不以金钱为中心,不追求享乐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些只会腐蚀人的斗志。

    除了品格、志向之外,家长还要锻炼孩子承受磨难与挫折的能力以及挑战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人生就是一连串克服困难、不断挑战的过程,战胜一个困难之后,就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不惧挫折与失败,不溺于贫困与磨难,勇于挑战,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谁是真正的强者,只有经历命运浪潮的沉浮与搏击才能决定。前途靠实干打拼,命运靠自己改变

    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必定以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去争取成功。消极等待命运的安排是愚蠢的,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才能改变命运,成就人生。如果甘心于贫穷的命运,就会被贫穷奴役一辈子;做自己命运的主宰,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事实上,人们的命运就在自己的手中。

    生活中,出身贫困的孩子往往自卑不已。总认为环境决定了自己的人生位置。因此他们常常抱怨人生与命运的不公,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一切不幸并非源于客观的环境,更与他人无关。真正导致不幸的是自己的态度,真正可以决定命运的人也只有自己。

    萨达特曾任埃及总统,对国家政治、经济各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由于他外交上的一些惊人之举,使他成了一代政治风云人物。然而,萨达特的出身并不显赫。

    萨达特出生于埃及的一个小村庄,后来随父亲到了首都开罗。尽管家庭并不富有,但为了孩子的前途,萨达特的父亲还是把孩子送进了高级学校上学。

    高级学校里大多数都是名门望族家的孩子。这些孩子上学放学有小轿车接送,而且吃穿用度都十分讲究。

    看到这种情况,小萨达特心中有些难过。因为他的学费都是好不容易才交上去的,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打扮自己。

    他变得焦躁不安,再也没有心情学习了。他觉得自己的命运实在太差,心想:“无论怎么努力学习,以后还是会为那些富裕的同学打工,学习还有什么用呢?”

    很快,萨达特的学习成绩就降了下来。

    父亲注意到了他的变化,便问萨达特:“孩子,你的同学上学有轿车接送,而且穿着漂亮,你很羡慕他们,是吗?”

    “是的,爸爸。”萨达特老实地回答。

    “可是,你的同学穿得好不是你的同学富有,而是他们的父亲富有,你要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那就去和你的同学公平竞争吧,要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他们的尊重。”

    听了父亲的话,他开始不卑不亢地与那些富有的同学交往,并十分努力地学习。后来,萨达特凭着自己的努力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最终成就了富翁们都无法完成的伟业。

    人生中必有壮丽的风景,一味地感叹命运的不济只会遮蔽温暖的阳光,让生活暗淡失色。积极面对生活,正确地看待自己就一定会走向成功。富兰克林曾说过:“贫穷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认为命定贫穷,或必须老死于贫穷的心态。”贫穷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怕的是人穷志短,失去了奋斗的勇气,自甘平庸,那可真是一辈子都是受穷的命了。

    如果甘心于贫穷的命运,就会被贫穷奴役一辈子,如果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命运。事实上,人们的命运就在自己的手中。

    有个男孩试探性地问自己的父亲:“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命运?”父亲迎着儿子的目光,沉着地说:“当然有啊。”

    男孩再问:“那么,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

    父亲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笑着说:“我会看一些手相,让我来看看你的命运吧!”

    男孩脸上显出怀疑的神色,因为他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懂得这门手艺。

    父亲看出孩子的犹疑,说道:“没关系,看我说得准不准、对不对?”

    说着,他抓起孩子的左手,讲了一些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等诸如此类的话。

    突然,父亲对男孩说:“现在你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他举起左手,慢慢地且越来越紧地握起拳头。

    父亲问:“握紧了没有?”男孩答:“握紧啦。”

    父亲问:“那些命运线在哪里?”男孩回答:“在我的手里呀。”

    父亲脸色一变,厉声追问:“那么,命运在哪里?”男孩犹如当头棒喝,恍然大悟:命运在自己的手里!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你以后遇见多少‘算命先生’,你都要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这就是命运。”

    在时间的海洋中,人生就是一条船,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船的舵手。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不可把舵交到别人手中,否则我们就很难顺利抵达人生的彼岸。

    其实,一个人面对人生的态度决定了他的命运。智者与强者会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弱者与庸人却恰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支配的,所以,他们也将继续失败,直至走入失败轮回的命运。

    在生活中,家长要教导孩子,怨天尤人、悲号哀鸣是毫无用处的,不如适时地抖落盖到身上的泥土,把命运的不幸当成垫脚石。事实上,贫困的经历对人是一种磨砺,更是一种鞭挞,如果利用得好,就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甚至可以利用贫困磨炼孩子,给孩子以深刻的启迪。

    有对年轻夫妇收入丰厚,过着富裕安逸的生活。还没有孩子的时候,他们穿的是名牌衣物,用的是高档电器。

    但是,自从孩子出生后,他们的生活就变得勤俭起来,穿着也相当朴素。除此之外,他们还经常在孩子面前唠叨工作的辛苦和生活的困难,让孩子从小就有家里不富裕的印象。

    人们对此感觉很奇怪,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不为孩子着想?”

    他们表示:“我们这么做就是为孩子着想,要让孩子体会贫穷,了解生活的艰难以及财富的来之不易。”

    事实证明,这对夫妇的教育方法是可取的。在“贫穷”教育下,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勤俭节约,从来不乱花零用钱。他会把家里没用的废纸存起来,卖给那些收废纸的人。看到孩子认真的样子,邻里都称赞不已,而夫妇俩也很欣慰。

    即便金钱无忧的家长也不要忘记告诉孩子财富是来之不易的。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只有付出汗水和辛劳,才能得到财富与成功。父母的财富只代表父母的成就,孩子的命运还需要自己去掌控。要知道,前途靠实干打拼,命运靠自己改变。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个人的实干能力才是最实在、最长久的。与孩子谈贫说富,思想不能贫瘠

    金钱并不能丈量心灵的高度。拥有纯洁的心灵,就没有必要低下高贵的头;拥有纯洁的心灵,就没有必要佝偻着脊背做人。良好的品格与功利没有必然联系,即便拥有万贯家财,也不能说明这个人品德高尚,相反,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即使很贫穷,也同样会受人尊重。家长教育孩子,不仅要锻炼孩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让孩子的思想富有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孩子打造光明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漂亮衣服和有趣的玩具,从爸妈手中得到的零用钱也越来越多。然而,良好的物质条件不仅没有给孩子带来更美好的未来,相反,倒让不少孩子变得虚荣起来。

    现在有些孩子特别讲究生活“品质”,一场生日Party就要花费数百元,吃一顿饭不花个千儿八百也不算完,衣服鞋子非上百上千的名牌不穿。有些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甚至对家庭经济状况不闻不问。更有甚者,竟然用金钱来衡量每一件事情。孩子的心开始失去淳朴而充满功利,拜金主义在孩子的思想中膨胀,腐蚀着幼小的心灵。

    有一个小男孩在一所“贵族学校”上学。有一次,学校呼吁大家向灾区捐款,小男孩把事情告诉家里,妈妈给了小男孩5元钱。然而,小男孩觉得自己没有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因为他的同学捐的不是50元,就是100元。他认为自己吝啬,因此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来。好一阵子,小男孩都闷闷不乐。

    妈妈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妈妈的一番话让小男孩接受了一次最好的关于金钱的教育。当小男孩第一次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时候,是妈妈让他懂得了“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的独一无二的价值。

    当老师在宣布全班筹款成绩的时候,小男孩一直仔细听着。自此以后,小男孩变得不卑不亢,对待富裕的同学和伙伴也不再低声下气。后来他也一直秉持“精神富有才是真的富有”的思想抬头做人。

    孩子有虚荣思想,父母要负一大半的责任,这是因为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富观教育。不少母亲对孩子有求必应,让孩子肆无忌惮,变本加厉。还有不少孩子年纪不大,但他们也知道什么叫气派。随着虚荣心膨胀,孩子中间滋生了怕吃苦、不愿意学习、没有上进心等毛病。

    男孩比利有个同学叫杰克,家里很富有,有好几栋房子,他平时带着手机上学,有事情就打电话给父母。他一个星期就花一百多美元,经常到自动售货机上买东西吃。由于杰克的父母一天到晚忙着自己的房地产生意,没有时间管杰克,只是不停地给杰克很多零花钱,于是,杰克养成了成天玩电子游戏的习惯,为了玩游戏,甚至连课都不上。

    事实上,杰克散漫的恶习影响了他的学习,他的成绩非常差,乃至阅读水平还不赶不上比利两年前的程度。因为学习差、能力低,在班里也没什么人气,朋友也很少。

    而比利的父母是教授,虽然比利家里不如杰克,但家境也不错,不过,比利的父母不随便给比利零花钱,而比利也不会像杰克那样胡乱花钱,相反,他每个月都会把自己的一部分零花钱存到银行里。

    比利一直对杰克非常同情,在比利的眼中,杰克不仅不“富”,而且一直是个弱者。比利很想帮助杰克,让杰克改掉那些坏毛病。

    比利把杰克的情况告诉了父母,父母不仅没有反对比利与“坏孩子”交往,反而一直鼓励比利并想办法帮助杰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两个孩子的差别。如果要大家选择自己孩子的发展前途,相信绝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比利一样。钱财的多少也许能影响教育条件的好坏,但不能影响教育水平的高低。

    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校长孔召绶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教育家,他特别注重学生的品格培养,当学校发生了“窝头事件”之后,他当即集合了全校师生,对大家说了一番感人至深的话,表达了自己对学生们的期望:“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吃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吃山珍海味就是富有吗?不,孩子们,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的东西。今天的你们都还年轻,将来走入社会,你们都要经历金钱与名利的诱惑,都要面临理想与现实的选择。等到了那个时候,你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反过来,如果一天到晚只记得自己的那一点私利,只盘算自己的那一点得失,即使拥有万贯家财,到了晚年你也会发现,你并不快乐,你所拥有的只是无尽的空虚,因为在精神上你也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这半块窝头,我留下了,这半块窝头,我也希望从此留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我们要牢牢记住,俭朴为修身之本!”

    在家庭教育中,品格与德行的修养是重点中的重点。对家长来说,应该培养孩子俭朴的生活方式与美德。

    爱因斯坦成名之前,有一次,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了一位朋友。“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啊。”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无所谓地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经誉满天下,却还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议他去买一件新大衣。

    “这又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大家都已经认识我了。”

    品格高尚不在于贫穷与富有。家长教育孩子,不仅要锻炼孩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让孩子的思想富有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孩子打造光明的未来。

    钱要凭自己的本事去赚

    只要有本事,即便穷光蛋也能成为大富翁。若是没本事,即使得到万贯家财,也将难以掌握。在教育孩子时要告诉他,要凭自己的本事去赚钱。

    有个孩子特别喜欢花钱,随时随地都会向父母开口要钱,有一天,父亲有些不耐烦了,就对孩子说:“想要钱,有本事自己挣去。”孩子听了爸爸的话,很是委屈地说:“可是,我不会呀。”

    父亲一听孩子有心,便开始引导,他说:“你可以倒垃圾、扫地、擦桌子,做好这些,我就付给你相应的工资。”

    孩子听了父亲的话非常感兴趣,连忙答应:“这样真的可以吗?那太好了。”很快,父子俩达成的协议就开始实施了。

    可是一次,孩子突然对父亲说:“干这些活很累,钱太少了,有没有少出力多挣钱的活呢?”父亲想了想,告诉他:“有,你会动脑筋给家里提好的建议,如果被采用了,你将得到3倍的工资。”

    于是,孩子开始留心生活,提出各种建议,其中有很多好建议。自从“挣钱”教育之后,孩子变得更爱劳动了,脑筋也转得多了,而且还有了很强的自信心。他拿着自己的“血汗钱”,“大言不惭”地对父亲说:“爸爸,你看看,我将来会挣到很多钱。”

    父亲哈哈一笑,说:“你现在长本事了,为什么不到外面去挣钱呢?”孩子听了,还真的上了心。没多久,他就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

    原来在学校,同学们都爱喝饮料,喝完之后,便把饮料瓶扔到垃圾篓里。孩子看到这种情况,便利用空闲时间把饮料瓶收集起来卖到收购站。后来,他的“事业”越做越大,竟然把“收集”变成“收购”,做起了垃圾清理的生意。

    从生存之道来看,这个孩子无疑是杰出的,小小年纪就懂得如何赚钱,他不仅敢想,而且敢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尽管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其家庭教育的成功。

    也许有人认为,他家里并不缺少这点钱,没必要让孩子干这种“没面子”的工作。然而,让孩子赚钱并不是主要目的,让孩子树立凭本事赚钱的思想才是至关重要的。

    无独有偶,在教育孩子方面,沃尔玛连锁集团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先生也主张让孩子凭本事赚钱。

    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沃尔顿就让他们为自己“打工”。平时,沃尔顿让孩子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跪着擦商店的地板,帮忙修补仓库,装卸简单的货物等等。干完活后,沃尔顿就会按照他们的劳动量根据普通工人的工资标准付给他们报酬。

    这个报酬既是孩子的工资,也是他们的“零花钱”。同时这个做法告诉了孩子这样一个观念:要花钱,就凭自己的本事去赚。

    现实生活中赚钱的机会很多。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有获得财富的机会。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第二富翁沃伦·巴菲特也都秉承“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家庭教育理念,宁肯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都捐出去也不留给自己的孩子。

    比尔·盖茨与妻子都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满足孩子们的一些要求上,他们绝对是一对吝啬鬼。

    这个首富从不会给孩子们很可观的钱,当小儿子罗瑞还不会花钱,但女儿珍妮佛已经可以拿着一些零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罗瑞总是抱怨父母不给自己买他最想要的玩具车。比尔·盖茨夫妇却没有像中国的家长那样一味满足这对小儿女的要求。

    比尔·盖茨宣布退休时,他打算把自己580亿美元的全部家产回馈给社会而不是留给他的孩子们。

    世界第二号富翁、号称“股神”的沃伦·巴菲特也有同样的打算。2006年,巴菲特将370亿美元的财产捐给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会,并宣布将来的遗嘱:“在我去世之后,请把我99%的财富用于慈善事业。”

    当巴菲特准备隐退时,对选择继承人的标准,巴菲特也自有主张,他已经选定了5个候选人。而其挑中的接班人选都是他信得过的工作伙伴,尽管这份名单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里面没有巴菲特这个姓氏。

    在世界著名的大富豪中,如“石油大王”洛克非勒、“金融巨子”摩根、“新闻大王”普利策等等,他们都有着巨额财富,但是,他们的财富都给予了社会,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子女。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赢得一切,而不是成为“寄生虫”。

    孩子的成长以及获得财富就要靠他们自己。调查表明:金钱和安逸会成为孩子前行的阻力。家长给孩子的不应该是金钱与安逸,而应该是良好的思想以及赚钱的本事。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孩子,让孩子长本事比什么都重要。

    奋斗不息有志气,教育孩子要争气

    志气就像人的脊柱一样,没志气的人将不能容于天地间。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有志气。相信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争气的。教育孩子,就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争气。

    法国传媒大亨巴拉昂患了癌症。临死前,他出了一道考题,题目是:“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他把答案写在了一张纸上,然后将这张纸锁在保险柜里,便开始悬赏征集答案:凡是答案与其锁在保险柜里的答案相同的,便可获取100万法郎的奖金。

    结果,在近5万份的答案中,只有一位名叫蒂勒的小女孩拿到了全部奖金。

    答案是什么呢?——野心!没错,就是野心。

    有人对巴拉昂的答案很怀疑,但是这位仅用十年时间就跻身于法国富豪行列的人却用自己的经历做了解释:“因为我先前也是一个穷人。……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进坟墓。”

    这件事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在讨论小女孩为何能幸运地拿到奖金,但是更为激烈地讨论的是关于自身人生理念与生活方式。

    实际上,巴拉昂所谓的“野心”并非政治家争权夺利的野心,而是指一个人有无改变现状、不断超越自我的志气与梦想。

    事实上,野心与梦想人人都曾有过。当你问刚读幼儿园的孩子:“长大了想干什么?”绝大部分小朋友都会告诉你:科学家、文学家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伟人。

    可是,对孩子的憧憬,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不以为然,一笑置之。其实现在的孩子其实就是昨天的你我。这般远大的志向,如果能够得到保护,将会使他们成就伟大的事业。

    李比希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校长问他:“你将来打算干什么?”他响亮地回答说:“我想当一名化学家。”

    话音未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然而,正是这个被人取笑的孩子,坚持不懈地向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化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被称为“化学之父”和“肥料工业之父”。

    在人生的道路上,志气非常重要。长城宽带的老总杨宇航,4岁还不会走路,一直住在医院。上学的时候,因为身体瘦弱,个子矮小,他还经常受到同学欺负。从小到大,磨难挫折不断。尽管如此,他却很有志气,立志干一番大事业。当很多条件比他好的同学都安于现状时,杨宇航却心比天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最终成了互联网时代的精英。

    一个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顺顺利利还是挫折不断,都不能没有志气。中国有句古话:“人穷不能志短。”由此可见,志气对人生何等重要!

    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28岁时到比利时留学,跟一位很有名的教授学习。当时,由于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都瞧不起中国留学生。童第周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当时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术,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教授做了几年也没成功。

    童第周决定攻克这个难题,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一遍又一遍,最终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

    教授知道后,激动地对童第周说:“童第周你真行!中国人真行!”而那些外国学生也都对童第周刮目相看。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人不怕没钱,也不怕底子薄,就怕没志气、不争气。事实上,许多成功人士往往也都是平民出身,而且大多家境贫寒,但他们有强烈的成功动机,因为起点低,便给他们提供了宽广的成长空间,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赢得周围人的赞美,进而强化成动机,越战越勇。

    大家也都有这样的感觉,那些家境不好的孩子往往都比较争气。而让人诧异的是,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反而不争气。

    有对夫妇都是成功人士。丈夫是成功的企业家,妻子是一名出色的律师。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像自己一样优秀,可是,孩子却太不像他们,似乎根本就没有继承他们的优秀基因。

    孩子不但不认真学习,还天天玩游戏、看电视,他妈妈一说他,他就情绪暴躁,甚至与长辈说话都带脏字。他爸爸经常对他讲自己当年的经历,他妈妈也给他讲自己的学习经验。可是,他根本就不听。

    后来,夫妇二人去咨询教育工作者,才知晓其中的道理。原来是家庭结构的高起点使得孩子失去了成功动机,让孩子不知道用心,不懂得努力。

    因此,针对处于高起点家庭的孩子,家长应该把自己的要求放低一些,多给孩子一些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应该有志气,家长教育孩子,就要让孩子争气。

    引导男孩学会抵制诱惑

    在社会上,人应该有强大的自制力来抵制诱惑。而抵制诱惑的能力则需要从小培养,这就要求父母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不能动摇。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对诱惑,要保持志向、洁身自好,家长应该将抵制诱惑列入“课程表”。

    幼儿园老师做了一个关于抵制诱惑的实验:给每个孩子发一块巧克力糖,告诉他们要等20分钟后才能吃,如果按照要求做,就可以再得到1块糖。结果,有的孩子抵制不住巧克力糖的诱惑,没过20分钟就把糖吃掉了,而有的孩子却能转移注意力,去玩游戏或看书,坚持等20分钟后再吃,最终他们得到了两块糖。

    老师进一步观察发现,这些得到两块糖的孩子在老师上课时极少打岔或胡乱说话,他们在兴奋、激动、生气或沮丧时都能让自己很快冷静下来,极少有鲁莽的举止,有耐心、自觉性强。而那些只吃到1块糖的孩子却没有上述优点。

    经过这样一个实验我们了解到,一个人要想取得卓越成就,实现人生目标,应具备控制冲动、抵制诱惑的能力。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培养孩子抵制诱惑。通常迅速满足孩子很容易刺激孩子的欲望,使他对诱惑的抵制能力下降,因此,家长可以通过延迟满足愿望的方法,让孩子的自制力得到锻炼。

    有个男孩从幼儿园一回家就想吃糖果。可是,他搜遍了柜子也没有找到好吃的。就在他失望的时候,突然发现书桌上放着一个纸盒。不过,那盒子被透明胶纸给封住了。小男孩不知道里面是不是吃的,因此不敢打开。

    于是他捧起纸盒便问爸爸:“爸爸,这里还有一盒饼干,我可以吃吗?”

    然而,爸爸并没有告诉他里面是什么,只是说:“没经大人同意,小朋友不能随便拆东西,拆了就不是好孩子了。”

    男孩有些狐疑地看了爸爸一眼,便又将盒子放回原来的地方。不过,他似乎不甘心就此罢休,一直挨着放盒子的桌子,不肯离开。他看着爸爸在一旁忙活,便拿来了小剪刀在纸盒上比划着。

    一旁的爸爸早就知道,这个“馋虫”一定特别想打开盒子,不过,他没有作声,只是偷偷地观察儿子。

    只见孩子捧起纸盒,再次仔细地看了一遍,眼里透着一丝渴望。

    就在爸爸以为孩子要剪破纸盒时,他却放下纸盒拿起了一旁的一张纸剪了起来。虽然他还不时地瞄一下旁边的纸盒,可再也没有去动它。

    爸爸看到儿子的行为,心中很是满意。过了一会儿,爸爸便把盒子递给小男孩,让他打开。小男孩十分惊喜,这时,爸爸开口告诉他:“这不是饼干,也不是糖果,而是一副手套,是买来送给爷爷的。

    小男孩听了,脸上顿时显出了失望之色。爸爸一看,呵呵一笑说:“今晚我带你去超市让你挑喜欢的东西。”

    小男孩有些惊讶,不解地问:“为什么带我去买东西,这是奖励吗?可是我今天在幼儿园没有受到表扬啊。”

    爸爸摇了摇头,又笑着说:“这也是给你的奖励,因为你刚才没有私自拆开那个纸盒。”

    小男孩依旧不解,问道:“如果我打开了,就没有奖励了?”

    爸爸认真地点点头,告诉他:“因为你抵制住了诱惑,这样的好孩子,我一定要奖励。”

    故事里的爸爸通过延时满足孩子的愿望,锻炼了其自控能力,同时也告诉了孩子这样一个道理:人是要抵制住眼前的诱惑的,抵制住了诱惑,你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而要孩子抗拒诱惑,首先就要让他先正视诱惑。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在生活中确实存着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对诱惑,如果能够保持志向、洁身自好,值得思索。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要“抵制诱惑”列入课程表。

    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个小和尚初次下山,老和尚生怕小和尚受到女色的诱惑,就欺骗小和尚说女人是老虎,可是小和尚一下山,遇到女人就怦然心动,心想:“世上竟然有如此妩媚的‘老虎’!”结果,他反而成了“老虎”的俘虏。

    所以,要抗拒诱惑,就应当引导孩子认清诱惑,正视诱惑。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诱惑通常就是做起来痛快过后后悔的事情,只能满足一时的感官享乐,但对以后的发展不利。

    总而言之,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与自控力,锻炼孩子抵制诱惑的能力,使其保持冷静的头脑,让孩子战胜人生路上的各种诱惑,为其以后的生活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意志保证。

    苦难与挫折是男孩最好的礼物

    经历磨难是一种幸运,正视磨难,人们才会鼓足精神,坚定自己的意志对抗现实的残酷,从而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求索,全力追寻。可以说,不经历磨难,孩子就不懂得幸福;没有遭遇挫折,孩子就不会成长。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帮助孩子锻炼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还应该锻炼其面对困境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人生中,挫折与苦难是不可避免的,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挫折与苦难可能不算什么,但对未成年的男孩就不一样了。其实,挫折与苦难算得上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就看你会不会利用它,如果能够让孩子接受并战胜它,就能使孩子变得更成熟。

    承受磨难、接受挫折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地修行。如果能够在一次次磨难与挫折中得到锻炼,学会正视磨难与挫折,那磨难与挫折就会成为人生的一种财富;经历磨难、遇到挫折而不失去希望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童话作家安徒生小时候家里很穷,这让他吃了不少苦,经历了很多磨难。童年时期,安徒生住在丹麦富恩岛上的一个小镇,镇上住着许多富人。那些富人的男孩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从不和安徒生一起玩,有时还会骂他“穷鬼”。因为安徒生的父亲只不过是个鞋匠,而他的母亲靠给别人洗衣服挣钱。

    安徒生一家三口都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家里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是那些富人废弃而被父亲捡回来重新修理过的废品。庆幸的是,父亲有一双巧手,这样一间破烂的小屋子,父亲却把它布置得如同一个童话世界。

    父亲经常给他讲故事,还送他一些自己雕的木偶,安徒生自己给这些木偶缝制一些衣服,把它们扮成各种角色,并用这些木偶配合父亲故事里的情节表演,为了使表演更生动,安徒生还经常到街头去观察那些他平时接触不到的人,看他们平时是怎样生活的。

    这种经历对安徒生以后的创作有很大帮助,能够写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与他小时候的这段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没有经历磨难,孩子就不懂得幸福;没有遭遇挫折,孩子也不会得以成长。当然,并不是所有经历磨难、遭遇挫折的人都会健康成长,那些无法正视磨难,承受挫折的人是无法成就美好人生的,只有那些具有坚强意志、胸怀理想的人才能赢得未来。

    要达到这种效果,家长就要教导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与方法。一个人面对失败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男孩做事遭遇失败,要教育他把失败和挫折看成是成功和胜利的前奏曲,正视它就能在跌倒之后爬起来,从而满怀信心地继续前进。

    日本有一位经理人,他每天都把高兴的事情记录下来,而且要求他的下属每周向他汇报快乐的事情,并把它命名为“快乐例会”。这位“快乐”老总就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八百伴”公司总裁和田一夫。

    在72岁的时候,和田一夫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挫折:企业在一夜之间跌入低谷,多数人都以为他会心灰意冷,但是人们没有看到垂头丧气的和田一夫,这个倔强的老人并没有被打击压垮。没过多久,他就和几个年轻人合作开办了一家网络咨询公司。

    面对新的行业,和田一夫仍旧自信、积极,在他和伙伴的努力下,生意依旧红红火火。

    记者问和田一夫:“您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反败为胜、东山再起呢?”和田一夫微笑着说:“因为即使失败了,我也会笑着面对。”

    一时的失败并非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方面的失败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失败。绝不能妄自菲薄而一味地否定自己,那样只会削弱自己的斗志,使自己无法振作。对不能正视失败的男孩,父母应适时给予指导,帮助端正其心态。

    因此,父母不妨把挫折教育当成对男孩的一种考验,这样才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他们对待困难和痛苦的态度,将会是衡量其能力的标准。因此家长不要害怕挫折对孩子的打击,而应该让孩子从中得到锻炼。优秀的男孩是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困难与挫折的。

    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男孩承受挫折与苦难的能力,而不是什么事都为男孩事先准备好。跌倒了爬起来才是男子汉的行为,躺在地上哭喊是没有用的。父母要引导男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哪怕是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也要爬起来,乐观地面对人生。磨难与挫折也不过是一根绳子,只是有的人用它来攀登更高的山峰,有的人却把它当成了上帝赐予自己自杀的工具,而那些在困难中爬起来的人则是勇敢的攀登者。下篇: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女孩是天赐的公主,很多女孩的家长都对“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的理论深信不疑,更是将“富贵多淑女”这句古语作为教养女孩的座右铭。

    家长认为,柔弱是女孩天生的特质,就像盛开的鲜花一样,需要更多的呵护与关爱。为了让女孩享受公主般的待遇,过上奢华的生活,家长会带女孩去弹钢琴、看画展、吃山珍海味、穿高档衣服,用最美好的物质条件为女孩搭建富足的生活。

    对教养女孩,家长也有许多独特的理论:

    “只要女儿想要得到的,我会尽一切努力满足她。”

    “女孩天生就是享福的命,我们会为她扫清一切障碍。”

    “要想提高女孩的品位,就要给她使用最高档、奢华的物品!”

    ……

    其实,很多家长误读了“富养女”中“富”的概念。

    所谓的富养不是“娇生惯养”,而是对精神、气质、智慧、能力、形象……的富养。

    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吃、穿、住、用、行方面给女孩提供最充裕的物质生活,并不能使女孩拥有高贵的气质举止优雅的修养、超高的品位以及极高的审美能力。

    女孩不仅要用金钱培养,还要用爱和品质去培育,让她更加自立、自强地生活;让女孩懂得美,懂得欣赏,懂得辨别,同时也懂得自我保护,以便从容面对外界的种种所诱惑。

    第一章不学礼,无以立——“富”养出女孩高贵的气质第一章不学礼,无以立——“富”养出女孩高贵的气质

    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养男,富养女”。所谓富养女,就是让女孩少经受磨难,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也应该精心抚养她们,尽可能地满足她们精神境界的各种需求,培养她们高雅的气质和大家闺秀的涵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她们的精神境界变得富有,遇事才能沉着冷静,即使处于乱世之中,她们也能够保持雍容典雅的气质。多方面培养女孩的气质

    女孩可以不漂亮,可以不美丽,可以很平凡,但是不能很平庸。高贵是一种潜在的气质,是知识不断丰富积累的结果。所以,要想培养出女孩高贵的气质,需要父母多用心、多引导、多付出,真正实现广义上的“富养”!

    社会中,具有高贵气质的女孩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她们举手投足间都带有一种美感,这种气质与修养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一种永恒的诱惑,因为这种高贵的气质和修养不仅要靠外貌,更要拥有智慧与知识。于是,培养出这样的小公主,就成了许多家长的共同梦想。

    那么,我们该怎样提升女孩的气质呢?

    首先,要让女孩明白生活不是童话,教育她们要用知识武装头脑。不可否认,在男女同工同酬的社会中,女孩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照顾家庭,这些现实问题都要求女孩用知识武装头脑,因为没有任何利器能比知识更加有效、锋利。有些家长的观念比较落后,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女孩对知识的渴望。

    小时候丹尼和妈妈的关系很好,她们总是一起学习或一起游戏。妈妈会为丹尼的聪明才智感到高兴,为女儿的心灵手巧感到骄傲。可是上了大学之后,妈妈就不再关注丹尼的学习情况,总是询问她是不是有男朋友了,对方的家境如何,对她是不是很好。为此,丹尼总是很郁闷,因为妈妈总是说她不成熟,所以就把她的一生寄托在她的男友身上,妈妈认为女孩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丹尼虽然不认同妈妈的想法,但是在她的印象中妈妈一向都是正确的,所以就渐渐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丹尼大学毕业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然后与相恋5年的男友结了婚,但是婚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丹尼就离婚了。丹尼认为丈夫不但没有解救她,反而束缚了她;丈夫认为婚后的丹尼庸俗至极,整天只知道“钱钱钱”。时至今天,40岁的丹尼依然没有遇到一位可以解救她的男子。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对女孩而言,知识还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思想、性格、爱好、性情等各个方面。

    其次,让女孩学会自我欣赏,接受五彩缤纷的世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但是女孩可以用优雅弥补自己的不完美,完善自己的独特风格。

    刚上一年级的月月,有一天突然对妈妈说不想去学校了。妈妈对此很疑惑,于是决定到学校一探究竟,正好看见月月的老师正在粗暴地批评一位同学。为此,妈妈和月月沟通了一下,证明确实是这个原因月月才不愿意去上学。妈妈先到教务科投诉了这件事情,据教务科反映,最近一段时间接到过几宗类似的投诉,但是,因为教师资源紧缺,所以学校短时间无法更换老师。

    于是,妈妈转而做月月的思想工作,她对月月说:“你的老师很有学问和能力,但是,他不应该这么粗暴地批评你,这是他的不对。”接着妈妈又说:“但是,你也可以想办法少惹老师生气,不是吗?”在妈妈的引导下,月月说:“我可以不搞小动作,上课不随意说话,积极回答问题。”说到这里,妈妈感觉月月的压力减轻了许多。

    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总是避免不了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此时,家长就可以未雨绸缪,提前锻炼女孩的处事能力,引导女孩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以及身边出现的各种现象。

    最后你要告诉女孩,身体健康也很重要。运动能使你的女孩获得健美的身姿以及一份好心情。同时,我们也认为美不仅是健康的精神美,还包括健康的身体美。适当的运动和阅读都能提高女孩的魅力,这是女孩魅力的两大法宝。对青春期的女孩更是如此,运动能使她们在成长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并让她们懂得自然美才是最美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制节食或厌食症的发生。

    可心虽然长相不算漂亮,但是却有一股古典气质美,因为她的妈妈和爸爸都是音乐老师,所以可心从小就学习古琴。在学校,可心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不仅学习好,而且聪明果断,组织能力也很强,经常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却在一个星期日晕倒在厨房里,后来医生告诉她父母,她因长期节食而患了厌食症。

    其实,可心并不胖,但是这个才华横溢的小女孩却以瘦为美,总是觉得女孩应该拥有纤细的身姿,这样才会赢得更多的目光,其实,她已经很有魅力、很有才华了,只不过她没有注意到,只把目光放在一些无足轻重的问题上。

    很多女孩都不懂得自我欣赏,她们总是有意贬低自我价值,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不是嫌自己眼睛不够大,就是嫌自己的身材臃肿,总是认为长相甜美、身材高挑的女孩才会讨人喜欢。家长必须正确引导女孩摒弃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告诉她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不应该否定自己的个性,美丽的标准应该属于她们自己。

    自古“富贵”多淑女

    女孩的气质是高贵优雅,是蕙质兰心,是玲珑雅致,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馨香,它体现在优雅的举止,从容的微笑,得体的礼貌上,而这些都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父母要让女孩内外兼修,那么,将来女孩势必会成为一位高贵、文雅、知书达理的优秀女性!

    一个举止优雅和一个举止失当的小女孩相比,多数人都会喜欢前者,因为这样的女孩举手投足间都会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特质。所以,作家常常喜欢用静若幽兰、芬芳四溢、燕语莺声来形容女孩别具一格的美。

    熟悉岚岚的人不是叫她“假小子”,就是叫她“疯丫头”,因为她太不注重自己的仪表和穿衣打扮了。父母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她,所以从小就给她剪短头发,到了夏天还会给她剪短短的板寸。整日混迹在男孩堆中的岚岚天生就具有豪爽性格,她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而在妈妈看来,衣服只要合身就行,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这上边,所以,从小到大,妈妈只给她买一些颜色较重或是样式比较中性的衣服。而她的爸爸也常常会讲一两句“脏话”。在父母看来,女孩如果对服装和外貌过于专注,势必会显得轻浮。

    处于青春期的岚岚渐渐感觉很喜欢和东明一起玩,于是,她总是找机会和东明接触,对此,朋友们总是拿她和东明开玩笑,一向大大咧咧的岚岚虽然有些羞赧,但是,还是无所顾忌地继续与男生们嬉戏玩闹。有一次,岚岚正好和东明坐在草地上聊天,正巧遇到了经常一起玩的好朋友,于是,他们三三两两地起哄说道:“岚岚喜欢东明!”

    岚岚只是大笑着追打那群伙伴,此时,东明却笑着说:“她这样男不男、女不女的,一点女孩子样都没有,又怎么能够喜欢我呢!”虽然同学、朋友经常拿类似的话说岚岚,她从来就没在意过,但这次听东明这样说自己却非常伤心,仿佛一下子跌入了冰窖!

    岚岚是可爱的也是开朗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女孩子还是一副疯疯癫癫、肆无忌惮的样子,那么,就很可能不但影响人际之间的交往,还会对婚恋产生极坏的影响。因此,富养女孩的家长一定要适当地给女孩灌输一些必要的礼仪和修养。

    要女孩注意自己的仪表,不是要让她过分地注重自己的外貌和穿衣打扮,也不必要过分地培养她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更不必让她把大好的时间都浪费在镜子前。父母应该告诉女孩,从外表到精神,女孩都应该体现出高雅、气质、修养的一面。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女孩的仪表修养呢?

    1.容貌干净整洁,精神饱满热情

    女孩的优雅和修养不是靠物质堆砌出来的,如果仪容不整、没有饱满的精神,再怎么打扮也凸显不出女孩独特的气质。

    2.谈吐文雅,呵气如兰

    文雅的谈吐是女人聪明、有教养、有才智的体现。相貌美丽的女人如果满口粗话,就一定会令周围的人失望至极。所以,在公众场合讲话,除了要注意语速、语气、语调之外,切忌高谈阔论、手舞足蹈,过多的动作反而会适得其反。

    3.窈窕挺拔的仪态

    修养有度的女孩在举止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站立时,她们通常会亭亭玉立,优雅自然,女孩最忌讳的就是站没站样,坐没坐相。

    女性教养的程度和自身素质的高低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因此,每位家长都要明白富养女孩的必要性,努力从多方面培养女孩的气质,并以身作则,随时向女孩讲解优雅的要点,改正其不足,让每个小公主都做一个有教养的女孩!

    把大大咧咧的女孩培养成交际家

    女孩的性格和气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展露出来的。所以,女孩说话不宜太快,声音不要太大,以能让对方听清为宜,语速要适中……因为恰当的言谈举止是展现女孩气质的最佳方法。

    教育专家总是说:“女孩是敏感的,女孩的依赖心理要比男孩强,女孩具有较强的语言和外交天赋……”也许,有的家长会反驳:我家女孩说话、办事一向大大咧咧,我家女孩就非常独立,我家女孩性格就较为内向、孤僻……

    事实上,由于教育方式和女孩性格不同,许多女孩都会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她们可能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女孩那样细心、敏感、脆弱,更不会为了一点小事就伤心落泪,反而像男孩那样不拘小节,一贯大大咧咧;更不是父母羽翼下受保护的小公主,相反,她们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她们可能不会说些甜言蜜语,反而像男孩子一样直来直去……

    面对这些“与众不同”的女孩,有些家长很欣喜,有些家长则很担忧。

    其实客观地讲,任何一种性格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无论家长是喜欢,还是担忧,孩子的性格都无法改变。既然如此,家长则可以从中引导发挥其性格优势,并告诉她们如何避免其中的劣势。

    明月是个漂亮的小女孩,能歌善舞的她非常讨人喜欢,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非常喜欢和她相处。和她在一起的人,总会笑口常开,这是因为她风趣幽默的谈吐和大大咧咧的性格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周边的人。而即使她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偶尔伤害了对方,对方也往往不会太在意。

    天生具有男孩子性格的明月,不是爬上爬下,就是和男孩子一起做危险性较高的游戏,比如单杠、双杠等,与一般女孩不同的是,她不但敢玩,而且玩得很出色。明月不喜欢和受了委屈就哭哭啼啼的女生玩,因为她认为这些女孩太过娇柔,总需要人保护。与敏感的女孩相比,明月即使受到父母的指责,也不会哭哭啼啼地认错,好像这些批评对她不起丝毫作用,父母为此很是忧虑。

    父母认为,明月浑身上下没有半点女孩气,担心长大以后会不会嫁不出去或是遭到他人异样的眼光。事实上,父母的担心有些杞人忧天,虽然明月的性格有点像男孩,但在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下,却隐藏着很多好处:容易与人相处,拥有众多朋友,交际能力强,独立性强,自理能力强,而且还比敏感、爱哭的孩子更令父母省心。

    事实也正是如此,明月不仅拥有很多同性的伙伴,许多男生和她的关系特“铁”。人际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研究表明: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不喜欢与那些斤斤计较的人交朋友,反而喜欢与性格大大咧咧的人交朋友,原因是与这样的人在一起玩不会累,而且可以玩得很尽兴。

    就这点而言,大大咧咧的女孩还是很占优势的,父母可以抓住女孩的这一特点,鼓励她们大胆交朋友,培养她们的交际能力,这对女孩日后的发展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家长还应告诉女孩,什么样的女孩最美——举止优雅、谈吐有度、收放自如,这些永远都是女孩最美的表现。在这方面,家长的责任是指导,而不是指挥。你只需要向孩子传达出正确的信息,使她们正确认识性别差异即可。

    庸俗的父母很少有高贵的子女

    家庭对女孩性格、性情以及品格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孩子首任老师的父母,一定要承担起教育重任,利用自身的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女孩,让她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公主。

    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氛围,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该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有意提高自身的精神素质和高贵的气质。

    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环境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这也很好地揭示了书香门第的家庭,为什么能够培养出女孩娴熟、高贵的气质。

    彤彤是幸福的女孩,爱笑的她,无时无刻不向身边人传达快乐、自信、阳光的一面,这完全得益于父母为她营造的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举案齐眉的父母给予了她高贵的气质和不俗的谈吐,这是女孩的幸福源泉。

    为了迎接彤彤的到来,父母早就做好了准备,购置了相关的家教书籍,希望从书中得到一些做父母的启示。父母两人都对这两句话记忆尤为深刻:“孩子未来的成功与幸福取决于家长营造的家庭环境,而不是所教授的各种技巧。”另一句是“在人生的小宇宙中,一切潜能都潜伏着,假如我们给孩子光明,那么,他们就能立刻看见。”

    彤彤的父母认为这些话说得很有哲理,他们相信,父母的素质和涵养以及气质会直接影响到女孩的一生。为此,她们从很多教子书籍中提前扮演自己的角色,按照相关方面不断地完善自己。夫妻两人认为,女孩是否高贵、善良,与小时候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素养有密切联系,因为,女孩的幸福与她看世界的心境有直接关系。

    为此,夫妻两人约定,要呵护女孩最初的纯净心灵,让温暖、坚定、乐观等幸福字眼注入女孩的心灵,从而养成女孩高贵的气质和坚定的信念,让她们相信世界有爱的存在。

    事实证明,彤彤父母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们不但成功地塑造了自己的角色,而且还使彤彤拥有美丽的心境和高雅脱俗的气质。在彤彤面前,夫妻两人从来没有吵过架,拌过嘴,他们总是相互支持、信任、理解。这就让彤彤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最光明的世界和最幸福的感情,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彤彤的视野和心境。

    父母之间真挚的感情对女孩的内心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女孩最善于模仿的对象就是妈妈,如果妈妈是一位整日只知道抱怨生活、与人相处锱铢必较,慨叹命苦的人,那么,女儿也不会成为高雅的公主!因为,从妈妈的身上和精神上,女孩根本就看不到高贵二字?

    与彤彤相比,静静是不幸的,她来自一个极端专制的家庭。爸爸在家中占据主导地位,简直就是“封建家长式”的翻版,完全脱离家务,扮演着甩手掌柜的角色,家庭成员的任何事情都要他的批准,最为要紧的是他总喜欢使用反对权。妈妈在家中的地位是最卑微的,似乎家务是她的天职,虽然她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在教育静静方面,夫妻两人存在很大的分歧,每次静静犯错误或是成绩下滑,爸爸妈妈就开始相互指责。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静静总是感觉很压抑,因为父母不是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中,就是持续地冷战。静静就是在冷冰冰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她不相信幸福,怀疑一切美好的东西。性情孤僻、内向的她经历了失败的恋爱和婚姻,她扮演过爸爸的角色——强悍,扮演过妈妈的角色——依赖,最终,她变得歇斯底里,与人相处时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甚至父母也很难听到她一句通情达理的话。

    家庭温暖与否,对女孩的影响是复杂、重大的。如果女孩一开始就生活在没有温情的家庭里,那么,心中没有阳光的她,又怎么能够获得自信、高雅的气质呢?尤其是父母关系的恶化更会给女孩带来焦虑或是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她能成为高贵的公主吗?

    良好的教养彰显女孩的魅力

    善于控制自己的脾气和情绪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良好的修养能彰显一个人的魅力。家长应该把提升女孩魅力作为重要内容,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会对女孩的事业和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18世纪末政治家、思想家勃客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教养比法律还重要……它们依着自己的性能,或推动道德,或促成道德,或完全毁灭道德。”在我国古代,常用“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夸奖一个女孩有教养。教养并不能直接吸引他人的眼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教养、有素质的女孩是大受欢迎的。

    良好的修养和性格是女性风度、气质、风韵的核心体现。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但是,社会总是能够磨平人的棱角,让其适合整个集体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能够扬长避短。

    家长在教育女孩时,应该有意识地锻炼她的性格,使女孩温顺、理智、乖巧,但是又不失主见,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而不是与社会格格不入。

    富养女孩并不是一味地娇惯女孩,使其为所欲为,做事、谈吐毫无顾忌,更不是唯我独尊;而是培养出能够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关注他人,理解他人,倾听他人以及友好地和他人相处的女孩。真正的教养来源于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的心灵。

    金桐出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中,父亲是当地著名企业的CEO,母亲是政府的要员。对中年得女的他们来讲,金桐可谓是老天赐予父母的宝贝,对金桐的要求,父母向来是有求必应,对她溺爱有加。有一次,妈妈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菜,就等着金桐和爸爸回家吃饭。但是,放学回来的金桐说没胃口,因为她不想吃这些菜。于是,爸爸就问她想吃什么,金桐说想吃“汉斯烤肉”,父母二话没说,开着车带金桐就去吃烤肉了。

    这样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溺爱使金桐有着极强的个性和异常暴躁的脾气。如果什么事情稍不顺她的意,她的情绪就会有很大的波动,轻者摔东西,重者迁怒于他人。

    工作以后,金桐这样的脾气和个性致使同事很不喜欢她,所以她在公司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同事都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与她来往。同时,大家也知道金桐的来历和背景,因为能进入这家公司工作的员工不是研究生就是博士生,只有金桐是大专生,而且在工作中还敢与顶头上司争执。大家对她都敬而远之。

    为此,金桐也很烦闷,于是,就向唯一的好友波波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因为两人是多年的好友,所以,波波很了解金桐,她只是脾气不好,但是心眼并不坏,而且做事很有想法。有时候,她还会主动帮助他人,只是有些爱耍大小姐的脾气和威风。于是,波波对金桐说:“金桐,我知道你现在的处境很糟糕,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看着金桐瞪大的眼睛,波波继续说道:“你现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使自己冷静下来,好好享受一下宁静的生活。”

    听了波波的话,金桐开始尝试着放弃先前生活方式和态度,给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放一个假,以便让自己全身心放松。一个假期过后,金桐再次找到波波,此时,金桐的心情已经很稳定了,于是波波又建议道:“在你发脾气之前,不妨先想一想,究竟为什么发怒?在我看来,有两种思考可以供你选择:第一种是顺其自然,让思想自己去做决定;第二种是让每件事情都在脑海中过一遍。”说完之后,波波拿起两个相同的玻璃杯,然后分别装一半的清水,随后又拿出两个塑料袋。出于好奇,金桐打开一看,原来里面是绿色和白色的玻璃球。接着波波说道:“当你生气的时候,把绿色的玻璃球放在左边的玻璃杯中;当你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时,就把白色的玻璃球放到右边的玻璃杯里。”

    此后的一段时间,金桐一直按照波波的建议行事。有一次,波波来金桐家做客,此时,两个人一起把玻璃杯中的玻璃球捞了出来。两人几乎同时发现,放绿色玻璃球的杯子盛的水已经变成绿色了。原来,波波给金桐的绿色玻璃球是被水性绿色涂料染过的。这种绿色的玻璃球被扔到水中后,它上面的染料就会溶解到水中。

    此时,波波借机对金桐说:“你看吧,原本清澈见底的水,在接触‘坏脾气’后也会被污染。人就和玻璃球一样,你的言行举止也能影响他人。所以,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首先要控制自己,否则,一旦让你的‘坏脾气’影响或是伤害到他人,就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对己对人都是不利的。”

    自从听了波波的话,金桐说话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毫无顾忌,同时,还改掉了乱发脾气的毛病。时间一长,同事发现原来金桐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相处,对她的评价也大有改观,于是便尝试着和她交往。同事们对金桐的态度使她渐渐地开心起来。她觉得自己成功地克制住了自己,而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年后,金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坏脾气,很理智地处理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年终评定优秀职员时,她榜上有名。

    从某种程度上说,女性的教养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女人的修养和性格与自身的魅力息息相关。之所以说修养是女孩魅力的标志,因为它需要用心去感悟和体味,它是不断历练自己的结果。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强,家长在教育女孩时,要不断地塑造她们,使女孩更有魅力。

    知性美:女孩必可不少的魅力

    知性美是一种健康的审美观念,它把幼稚、单纯的女孩从“童话世界”、“美丽崇拜”、“爱情幻想”的陷阱中解救出来,它从思想和心理两方面影响女孩,帮助女孩成长,让她们拥有优雅、独立、睿智的魅力,可以自在、从容地面对真实的生活。因此,家长一定要注重对女孩知性美的培养。

    “知”就是有知识、有涵养,能够熟知自己,了解他人,理解父母,认识世界,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在人生的道路上进退有度;而“性”则是指女性的灵性、悟性、个性以及性感和性格。

    徐静蕾是公众认可的才女之一,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作为编剧、导演,她都能够出色地胜任,可谓是知性美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对公众的认可,徐静蕾则谦虚地说:“如果大家认为我的审美能力和分寸感掌握得还不错的话,那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小时候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父亲徐子健在女儿徐静蕾的教育上花费了不少心血。为了能够使女儿得到最好的教育,徐子健特意到图书馆查阅了关于早期教育的书籍,希望借助这些书籍能够培养出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女孩。

    熟悉徐静蕾的人都知道她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这得益于父亲的教导。在徐静蕾两三岁时,就开始练习识字、写字。像所有孩子刚开始学习写字一样,徐静蕾最早使用铅笔写字,后来,父亲发现她对毛笔情有独钟,于是就陪她每天练习写毛笔字。在父亲悉心的栽培下,再加上徐静蕾勤奋刻苦的练习,几年时间,徐静蕾的书法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有一次,从事广告制作行业的父亲要请某名家为商厦题字,但是花费很大,而客户方则希望减少这项开支,对此,徐子健灵机一动,就将徐静蕾写的字送过去了。对方看了一下觉得很满意,并且夸奖道:“此字刚劲有力,没有三四十年的功底是练不出来的!”而当时,徐静蕾只有13岁,此时父亲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如果读者有机会看到徐静蕾自导的《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能够明白她父亲的自豪感了,因为片头的字都是徐静蕾亲自书写的。此外,徐静蕾对绘画也特别感兴趣,这同样是受到了父亲极大的鼓励。只要北京有美术展览,父亲就会骑着自行车带她去看,父亲认为艺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看似文静的徐静蕾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一些事情,她总是主动出击,一些独闯的经历使她从小就不怕生,即使见到陌生人也能谈吐自如。在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和指导下,徐静蕾顺利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并在影视界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这都得益于她年少时的锻炼。

    知性女孩懂得如何审视时尚,在追求物质打扮的同时,能够用心灵洗涤媚俗的拜金;她们会将丰富的阅历留在脑海中,将岁月的痕迹遗忘在脑后。她们感性却不张狂,典雅却不孤傲,内敛却不失风趣。有自信的谈吐、大度的胸襟、睿智的头脑。

    像拥有极高上镜率的杨澜、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影视界红人张曼玉等,这些人都可以被称为女性中的极品,也是家长培养女孩的模板。知性美是每个女孩天生具有的潜质,女孩可以没有漂亮的外表、精致的五官、窈窕的身材、殷实的家庭,但是,不能没有令人敬仰的知性美,因为这是上天赐予每个女孩的礼物。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并结合女孩自身的条件,就可以让你的女孩成为魅力无限的知性女。有人说,对一个女人来讲,最大的夸奖莫过于“知性”两字!

    卡耐基也推崇知性女人。他认为,她们聪明慧黠,人情练达,超越了一般女孩的天真稚嫩,也迥异于女强人的咄咄逼人,她们在不经意间流露着柔和知性的魅力。

    “富养女”就是要挖掘女孩的潜力,让父母顺从于女孩的天性,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女孩成为知性的“小公主”,而不是刁蛮、任性的“野蛮公主”。在现如今的社会中,知性美已经不再是一个代名词,而是一种聪明的美、智慧的美、涵养的美、气质的美、文化的美,甚至蕴含更多种美。总之,知性美是女孩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智慧,更是彰显女孩质感的标志。

    第二章培养独立的精神——女孩的独立人格不容亵渎第二章培养独立的精神——女孩的独立人格不容亵渎

    经常会用“小鸟依人”来形容女孩的娇弱、可爱与柔美,但是,如果用现实的语境将它表现出来的话,就是爱哭、没主见,如果离开了父母这棵参天大树,她们便会一事无成。

    女孩只有有了独立意识,才能称其为独立的个体,从而经受住现实的考验,而不是事事需要依靠他人的“寄生虫”,所以,家长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从小培养女孩的独立意识和精神,使其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独具特色的女性!我的地盘我做“主”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只有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才能走向成熟。而这里提倡的“富养”指代的是一种精神,就是指独立做事的能力,女孩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成为生命的主宰者。

    传统观念认为“女孩是需要保护的,更是娇嫩的象征”。因此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公主”受一点苦,经受任何牵绊或者磨难,为此,家长总是替孩子做决定,帮助孩子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殊不知,正是这种“爱”吞噬了女孩的独立、自信、潜力等,从而使女孩成为别人思想的跟随者,遇到问题只会求助于人,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见。

    激烈的社会竞争,男女同工同酬,更多的时候,需要女孩独立完成任务,甚至单枪匹马“应敌”。

    她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女首相,更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在她任职期间,政绩卓著,领导才能不仅征服了英国人民,而且征服了世界,她就是人称“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

    玛格丽特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父亲罗伯茨从小对她的教育。父亲是一个鞋匠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开设了一家小杂货店以维持生计。罗伯茨的爱好很广泛,尤其热衷于政治,受父亲的影响,玛格丽特从小就博览群书,对政治、历史、人物等书籍更是钟爱,所以,从小就对政治有了深刻的了解。

    在玛格丽特5岁生日那天,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宝贝,现在你要记住——凡事要有主见,用自己的想法和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做毫无主见的跟随者,那种人云亦云的思维将会害了你!”这就是父亲赠给玛格丽特的箴言,也是他送给女儿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为了把女儿培养成坚强、独立的孩子,父亲决定塑造女儿“严谨、准确、注重细节、对对与错严格区分”的独立人格。在父亲这位“人生导师”的指引下,玛格丽特坚实、独立地成长着。

    罗伯茨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没有洗澡间,没有热水,甚至没有室内厕所,家中更没有像样、值钱的东西。有一阵子玛格丽特迷上了电影和戏剧,几乎每周都去一趟电影院或是戏院,每次都是尽兴而归。

    有一天,她的零用钱不足以支付日常基本开销,于是,她胆怯地向父亲“借钱”,却遭到了父亲的断然拒绝。父亲并不是不爱她,而是有意识地为她营造一种独立、自强、拼搏向上的生活氛围。父亲要让她知道,只有经济上独立,才能不受制于人。于是,父亲要求她到店里站柜台,在家中做家务,为她安排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不许女儿说“我干不了”或是“这太难了”之类的话,罗伯茨就以这种方法培养玛格丽特的独立能力。

    玛格丽特到了入学的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才惊讶地发现同学们都拥有比自己更自由、幸福的生活,原来在劳动、学习、礼拜之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天空。她的同学可以和朋友一起骑自行车外出或是游戏。想想这一切,玛格丽特都觉得很诱人。

    有一天,回到家的玛格丽特终于鼓起勇气对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爸爸,我也想和小朋友们出去玩!”此时,威严的父亲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要做某件事情你就尾随其后,凡事你都应该自己做决定。”见玛格丽特不说话,父亲的语气缓和下来,继续劝导她:“孩子,不是爸爸要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是你学习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沉迷于游乐,那样的人生注定会一事无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力,那好,现在你就自己做决定吧!”

    听完父亲的话,幼小的玛格丽特依旧没有出声,父亲的话深深地刻入了她的脑海中,她想:“是啊,我就是我自己,为什么要学别人呢?我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刚刚买回来的书还没有读完呢!”

    罗伯茨经常这样教育女儿:“做事要有主见和理想;独立行事,彰显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让光芒隐藏在芸芸众生之中,千万不要盲目迎合他人。”在这种家庭教育的培养下,铸就了玛格丽特高度的自信和独立不羁的个性。

    玛格丽特所在的学校经常会请人来校做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总会给学生们留下自由提问的时间,此时,玛格丽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其他同学都怯怯地不敢开口。

    回家之后,玛格丽特会向父亲汇报一天的学习情况,父亲总是鼓励她说:“孩子,爸爸为你拥有这样的自信感到骄傲,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出色的辩论家!”

    有了父亲的鼓励和支持,玛格丽特对自己的口才充满了自信。上中学时,玛格丽特已经是学校辩论俱乐部的成员。每一次上台演讲,她从来都不怯场,但是玛格丽特当时的演讲技巧并不高明,用同学的话说叫“不能振奋人心”,然而,玛格丽特对此却毫不顾忌。一有演讲的机会,她就滔滔不绝地发言。

    有一次,因为大家对她的演讲内容都不感兴趣,而且她又讲了很长时间,尽管当时台下不时传来欷歔声,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兴致。甚至到最后,讽刺、嘲笑随之而起,但这对一向自信、好强的玛格丽特来讲,根本就构不成威胁,她依然镇定自若地演讲着,即使台下所有人都跑光了,她仍旧完整地讲完了。

    很多同学对她的性格表示不理解,对周边人的议论,她毫不在意,一直保持着独立自信、我行我素的个性。

    1974年,玛格丽特·撒切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在处理重大国际、国内问题时,她清晰的思路、鲜明的观点、强硬的态度以及做事果断的风格征服了所有人,最终成为一位声名显赫的政治人物。

    女孩需要的是“娇美”,而不是“软弱”,能够独立做出正确决定的女孩更具魅力,因此,家长要让女孩自己多做决定,将自主权交还给女孩,培养她们的自立和独立性。

    有些家长总是因女孩小,剥夺她们的判断力和选择权,有些家长会说,如果让孩子自由选择,她们就会任性妄为,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在这里要说明一下,让孩子自己做主,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她们的自主能力,以及独立做事的能力,促使其自我意识的觉醒,这对女孩的成长极为有利。

    父母理智的爱让女孩更独立

    父母疼爱自己的女儿,但是不能一手包办,可以尝试鼓励女孩,让她独自完成自己的事情。此时,家长最好做一位旁观者,适当地引导孩子,给予女孩恰当的指导和关注,而不是溺爱,扼杀女孩的自立能力。

    芊芊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但中年得女的父母并没有一味地宠惯芊芊,而是用理性的爱教育她。

    芊芊在刚学走路时经常摔跤,每一次跌倒,父母都会鼓励她说:“乖女儿,妈妈相信你能自己站起来,是不是,宝贝快起来!”在父母的鼓励下,等芊芊自己站起来时,妈妈就会说:“宝贝,你真棒,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有一次,父母领着5岁的芊芊去朋友家做客,在即将告辞时,芊芊发现自己鞋子上漂亮的蝴蝶结鞋带丢了,原来是朋友家顽皮的小狗搞的鬼,此时,朋友热情地说:“芊芊,我帮你换上一根新鞋带吧。”此时,站在一旁的父母始终没有说话,当他们看见朋友欲上前帮忙时,婉言回绝道:“这是芊芊自己的事情,我们相信她自己能处理好!”

    只见5岁的芊芊神情自若地拿下头上的橡皮筋,有条不紊地比划着,动作虽然笨拙,但是煞有介事的认真样儿让周围的人十分惊叹。不一会儿,只见芊芊将橡皮筋稳妥地缠在了鞋上,虽然样子不如蝴蝶结鞋带美观,但是鞋子又可以穿啦!

    “宝贝,你真棒!”此时,父母不由地夸奖道。在一旁站着的朋友对芊芊的独立感到惊奇。

    在教养女孩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落入“美丽的陷阱”中或是“误入歧途”,将女孩看成温室中的花朵。很多家长认为女孩天生就是脆弱的,因此他们认为女孩需要得到更多的保护和照顾,以避免她们遭受失败之苦。殊不知正是这种观念扼杀了女孩自信、独立的品质。

    雯雯的父母是大学老师,他们认为女孩不应该受到任何伤害,应在无菌的环境中成长。一次,雯雯和表弟到乡下奶奶家过暑假,乡村的一切对两个从城市来的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门前清澈的河流,屋后连绵不断的山脉都是孩子们向往已久的地方。

    奶奶家的门前有一棵百年老树,出于好奇,两个孩子一同爬到了树上,此时,刚从屋里走出来的妈妈就紧张地站在树下,生怕雯雯一个疏忽从树上掉下来,她不断地提醒雯雯要谨慎——“看着你的脚下,不要再往上爬了,快点下来,不要往下看!”

    听到妈妈的话,雯雯再也不为自己的探险感到兴奋不已了,她垂头丧气地缓缓爬下来。站在树下的雯雯只能抬头眼睁睁地看着表弟在树上远望他处,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向她袭来。

    很多家长对女孩都表现出更多的热忱,其实,无论从言语还是行动上,家长都向孩子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信息:“你是受保护的对象,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什么都做不了。”这是多么消极的暗示!这样的暗示只会让女孩不再相信自己,而理所应当地依赖他人。

    美国著名教育家艾里姆夫向广大家长提出这样的建议:父母要倾听女孩的“真实意图”,让女孩根据自己的“内部指导系统”自由发展,而不是让别人的意见指挥自己的人生,这是培养女孩独立的关键。所以,家长应该倾听女孩发自内心的信号,理解她心底的“内在愿望”。

    同时“富养女”不仅要从物质上满足她们,更要在精神上满足她们,给孩子一个自己做主的机会,这样更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形成。

    “独立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当女孩按照自己的意愿,郑重其事地做出选择时,她独立、自信的潜能就像有魔力一样,能够激发出无穷的超凡能力。

    女孩也可以有所成就,但是这种成就在不同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如果家长能够倾听女孩内心的声音,放手让她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女孩就会向家长证明她们有多棒。反之,如果女孩过多地受到家长的控制或是保护,她们的智力发育就会受到严重的损伤,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孩就会慢慢失去自我。

    总而言之,家长要让女孩有意识地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力量,让她们真正成为精神上的贵族。无论是在学习走路,还是在堆积木时,家长都应该让女孩和男孩一样,从尝试、失败到再尝试,直到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女孩获得的不仅是自信,更重要的是自立。

    女孩不能因为安静、甜蜜和温柔等性格,就失去发展的空间和控制自我的能力,家长不要过分保护你的小公主,应该给她成长的机会,支持、引导她做出正确的决定,即使偶尔会失败,会受伤,这也是成长的代价。

    女孩不是天生的依赖者

    尽管女孩相对柔弱,但这丝毫不影响女孩的独立性。家长应该培养女孩的自理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而不是思想受到束缚的依赖者或是跟随者。家长只有放手让女孩独自行走,才能根除女孩天生是弱者的思想。

    爱孩子的父母总会把女儿当做公主一样去宠爱。很多父母都会把女孩当做易凋谢的玫瑰花来爱护,总是把女孩束缚在美丽的花瓶中,然后摆在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温室中。

    不得不承认,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他们希望女孩时刻受到亲人、朋友的保护。但是,父母可能没有想到,让女孩凡事都依赖别人是一种非常冒险的投资,与其这样,不如花精力和时间培养女孩独立生存的能力。

    24岁的珍妮不仅长相美丽,而且学习成绩优异,毕业时,她曾获得“优秀毕业生”的称号。依靠父母的关系,珍妮去了一家外贸公司就职,因为专业不对口以及无法处理繁杂的人际关系,珍妮仅上了一个月的班就辞职了。

    在此之后,珍妮找了很多份工作,每次都坚持不到试用期就结束,她总是为自己找很多原因——人际关系复杂、工作较为繁重、领导不好相处等。为此,她妈妈总是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在家待着,放心,有妈妈在,你一切都不用操心。我再托人找关系,一定让你去大公司当白领,不受那些小公司老板的气。”

    其实珍妮遇到的这些问题是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时常会遇到的,但是,对珍妮来讲却是很大的事情,好像根本就无法解决似的。因为从小到大,珍妮的妈妈都为她打点好一切,只要求她好好学习,其余事情都不用她做。同时,还杜绝她外出交友,怕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影响了她。

    珍妮就这样游移不定地度过了几年,眼看同学的事业都小有成就,唯独她还是一无所获。看着女儿苦闷的样子,妈妈又说:“女孩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于是,就帮珍妮介绍了一个家境殷实的小伙子,起初,珍妮不太喜欢这位男孩子,但是,妈妈总是说:“他的家境殷实,你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做少奶奶了,省却了多年奋斗打拼的经历,日子也一样会过得很好!”

    从小对妈妈言听计从的珍妮,就这样与相识不到半年的男友草率地结婚了。可是结婚不到一年时间,珍妮就发现丈夫有了外遇,同时,妈妈又因患心脏病住了院,面对眼前的处境,珍妮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一瞬间,她的“两座靠山”都崩塌了。

    苦闷之极的珍妮找到了心理医生,希望重新燃起生命之火。在医生的指导下,珍妮回忆起了幸福的童年生活与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

    珍妮曾经像“假小子”一般,整日活泼好动,凡事都想亲身体验一下,但是父母就告诫她要文静,否则,没有人会喜欢她。最让珍妮印象深刻的是,父母好像并不给她做主的权利,对她更不寄予厚望,当然,也不会认为她是个有能力的人。父母最常说的话就是:“女孩子嘛,差不多就可以了。”

    有一次,珍妮对爸爸说起自己的宏图大志,爸爸只说了句:“这应该是男人做的事情!”

    就这样,珍妮的想法和意见统统被父母的“爱”所淹没,她变得没有想法,没有思想,只按照父母的意见行事,因为她心里想:父母永远都是对的,他们做的任何决定都是为自己好。有父母为自己做决定,我也省去了很多麻烦,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直到她生命中的两个“依靠”,一个不能再依靠一个不值得再依靠时,她的精神世界彻底崩溃了。

    家长要知道,女孩不是温室中娇弱、没有主见的玫瑰花,而应是一个头脑健全,有思想的公主。如果家长把女孩当做一株玫瑰花来看待,那么,女孩便会认为自己就是一株玫瑰花,而且是一株不劳作就有收获的花魁。

    这种想法无疑会让女孩处处碰壁。家长无法屏蔽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困难,更不可能帮助她解决所有的困惑。就这样,女孩会遭受更大的磨难,更多的痛苦,这显然不是家长想看到的。

    把女孩看做一株玫瑰,她们就会认为自己应该居住在温室,如果她们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那么,一定是看护者疏忽造成的,所以,女孩会像以往一样,等待别人来承担这一切不良的后果。

    父母将女孩看成玫瑰花,这本身没有异议;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有巨大的差异。父母的设想不能决定女孩的命运,如果父母一开始就以拯救者的身份出现,那么,父母就成为女孩的主宰者。他们给予女孩过度的爱使女孩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样的生命意味着什么?在父母老去后,还会有人充当女孩的拯救者吗?

    对于思想成熟、行事稳重的家长而言,这一切的疑问都不难回答。作为家长,总会遇到这样的状况:一方面,父母希望女孩能够独立,这是生存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当女孩遇到问题时,父母往往比女孩更着急,他们总是担心孩子没有经验,不能独自解决问题,更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所以,父母总是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为此,家长必须学会放手,否则孩子永远学不会独自行走。正是这种“舍不得”让女孩独自思考、独自解决问题的做法,恰恰成为女孩善于依赖的根源。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孩做无助的玫瑰花,明智的家长懂得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使其凡事不依赖别人。在这种教育下成长的女孩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独立的木棉与攀缘缠绕的凌霄花

    为了女孩将来能够独立,父母在很多地方都需要放手:让女孩自己做事情,尽量少伸手帮助她们。当然,少帮助女孩不是不帮助女孩,毕竟女孩还没有足够的掌控能力,她需要家长更多的指导和关爱。女孩一旦可以照顾自己,就具备了自理能力,向自主迈进了一大步。家长要把女孩培养成独立的木棉而不是攀缘缠绕的凌霄花。

    现在的家长都对孩子关爱有加、呵护备至。据《广州日报》报道,在广州大学城周围,很多家旅店都被学生的家长长期租住下来,这些“陪读”的家长最远的来自沈阳,而他们的“目的”竟然是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

    不只是广州,其他大中城市也有类似的“陪读”。另据报道,一位福州的家长因为在青岛上学的孩子想吃家中包的馄饨,竟“打飞机”给孩子送去了一碗。类似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宠爱更是令人欷歔不已。

    家长陪读的理由虽说不尽相同,但总归两个字就可以概括——“担心”。家长的初衷是好的,却让孩子丧失了独立的机会和能力。

    按照丹丹自己的说法,她从小就是“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因为家族里已有多位男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直都盼着能有个女孩。天遂人愿,丹丹的到来给这个祥和美满的小家庭又增添了一丝温馨之感。

    对这个姗姗来迟的小公主,家里人都倍加关爱,就连每天刷牙的牙膏都是父母事先挤好的。但是,身为教授的爷爷却常常教育丹丹:“女孩也应当自强,不能事事都依赖他人。”也许受爷爷的影响,丹丹从小就很要强,凡事都自己动手。即使有时候父母明确地告诉她,“这些事情我们来替你解决”,丹丹也总是直截了当地拒绝他们的好意。

    上大学时,很多家长都会陪孩子一同去学校报到,但是丹丹不仅没有让父母送自己,而且谢绝了父母陪读的想法。虽然从未出过门的她什么都不会干,就连最简单的煮方便面都不拿手,但是,爷爷还是很赞同她的决定。

    经过几年独立的大学生活,丹丹学会了很多生活技巧,甚至自行车出现的小毛病,她也能自己修理,这在父母眼中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他们怕丹丹摔伤,所以从来就没教过她骑自行车,更别谈修理自行车了。

    更令父母惊异的是,丹丹居然学得了一手好厨艺。要知道,她在家时可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公主。因为父母曾经一度认为,学习才是丹丹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一切都无须她亲自动手。丹丹有这样的变化令父母很欣慰。

    对于现代家长而言,不仅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还要懂得“该放手时且放手”,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放开束缚在孩子身上的那只手,你的孩子会发挥出令你意想不到的潜能。

    “富养女”确实没错,但是富养指代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独立的精神。持有这种独立的性格才能不受他人影响,按照自己的主见办事,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采取行动。

    独立性格是人格健全的表现之一,对于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成年后的事业与家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女性天生就具有柔弱的一面,而且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女孩更容易依赖他人。但是,现实要求女孩同男孩一样要具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能够自己把握命运。“富养女孩”的理念再一次警告父母,何时应该向女儿伸手,何时该搀扶她一把,何时应该放手让她自己走,这些都需要家长三思而后行。

    4岁的佳妮像所有孩子一样,受到父母长辈的百般疼爱,但是这份与众不同的疼爱却受到周围人的“质疑”。有人认为,佳妮的父母太娇惯她了;有人认为,父母对她的要求过高。是什么原因引起周围人对佳妮的行为褒贬不一呢?

    佳妮虽然长相很文静,但骨子里却很顽皮。星期天一大早,由于家中来了几位客人,父母无暇照顾她,于是佳妮就在家中肆无忌惮地玩耍起来。她一会儿拿起剪刀在妈妈新买的床单上剪出几个小圆圈;一会儿又俏皮地拿起水笔在墙壁上乱涂;过一会儿,她又用胶水把剪下来的洞贴上,一会儿又重新拿起水笔在洁白的窗帘上涂鸦。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当妈妈送走客人后,才发现清晨刚打扫过的卧室被佳妮弄得乱七八糟。一般家长轻则会责怪孩子,重则会体罚孩子,但是佳妮的妈妈非但没有斥责她的行为,反而夸奖佳妮敢于独自尝试,有冒险的勇气;然后妈妈又认真地教佳妮使用剪刀、胶水、画笔的正确方法。家里来客人时,妈妈还会高兴地复述一遍佳妮会用剪刀、会抹胶水、会画画的全过程!这就是那些认为“父母太娇惯佳妮”的人所看到的。

    佳妮要求自己独立洗澡,于是妈妈就在她专用的儿童浴盆中调好水温,又帮她把衣服脱掉。然后,佳妮就快乐地爬进浴盆中。由于佳妮喜欢色彩艳丽的颜色,所以妈妈当初就给她买了这个印有五颜六色图案的浴盆。此时,在灯光和浴盆的映衬下,水花被镶上了五彩缤纷的颜色,一时间吸引了佳妮的注意力。在浴盆中,佳妮玩得不亦乐乎!玩腻之后,佳妮开始往身上抹肥皂,还拿出浴花擦出泡泡,然后再在水中慢慢地清洗,不一会儿,她就爬出了浴盆。

    在佳妮洗澡的时候,妈妈一直和旁边的阿姨聊天,既没有出手帮助小佳妮,也没有指挥佳妮,更没有因为她把水弄一地而指责她。当佳妮披着浴巾出来时,妈妈就夸奖她洗得又快又干净!这就是认为“父母严格要求佳妮”的人所看到的。

    其实,“太宠惯”也好,“太严格”也罢,佳妮父母的初衷都是为佳妮好,希望她能够独立处理问题。面对众人的非议,佳妮的父母只希望孩子知道:她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小宝贝,只要佳妮想做的事情,父母会全心全意地支持她。

    佳妮很早就学会了自己穿衣服、收拾玩具。一次,爸爸带她到公园里玩,由于当时是初秋,天气有点凉,而佳妮只穿一件单薄的小裙子,她被冻得瑟瑟发抖。此时,爸爸静静地从包中拿出一件外套递给她。从此以后,佳妮就知道出门穿衣服要先看天气,同时,她还体会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教育佳妮的过程中,父母从来不用唠唠叨叨的教育方式,更不会过分地关心或是保护她;但是,他们让佳妮体会到了来自父母的浓浓爱意。在这种氛围下,佳妮渐渐放心大胆地尝试着自己想做的一切,即使犯了错,或是失败了,她也不会惊慌。因为父母会给她源源不断的支持,在反复尝试和历练下,佳妮渐渐拥有了独立的意识和能力。

    孩子是成为独立的木棉,还是攀缘缠绕的凌霄花,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如果你什么都帮助孩子,那么,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管教,除此之外别无能事。

    提起独立,也许有些女孩会说:“我也不想凡事依靠别人,我也想事事自己动手,可父母不是说我太小,就是说我没有社会经验。我也觉得自己不行。”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女孩不行,而是家长看轻了她们。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最好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照顾自己。不用帮助,他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声笑语中,映衬出人类特有的尊严,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

    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在阐释着这样一个道理:不要轻易帮助孩子。可以说,孩子在会爬时,就已经开始憧憬着走路,他有着征服世界的决心和意志,但是依旧需要父母不断地鼓励和支持;然而父母绝不要做“一手遮天”的指挥者。

    女孩要尝试;即使是冒险的尝试也不例外。成功时,她会收获喜悦;失败时,她会遭受伤害。然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历练中,徘徊在成败之间的女孩,一面在汲取经验,一面在获取知识,一面又在成熟、长大。

    父母在给孩子更多爱的同时,必须有一个前提——不把女孩看成“弱者”,只有在父母理性的爱的呵护下,女孩才能独立。才能更快成长。在任何时候,独立的木棉更要比攀缘的凌霄花更值得尊敬。

    脱掉束缚的黑罩袍

    在女孩小的时候,家长总是向女孩传达“你是柔弱、依赖的象征”。这样就从思想上束缚了女孩自由发展的愿望,在漫长的人生当中,女孩也会不断地告诉自己:我需要依赖父母,依赖丈夫,依赖朋友,而唯独不能依赖自己,这就扼杀了女孩的能动性。父母应该告诉女孩:在人生中,自己才是思想的主导者,任何人的想法都不能束缚你、替代你。

    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作为父母,总是希望女孩能够独立,希望她能够健康地成长,希望女孩学会自爱,希望她不依靠别人。家长希望女孩勇敢,但绝对不是马虎轻率;希望她能够独自面对挑战,但是又不愿意看到她受伤害……

    父母不要决定女孩的生活,父母要做的只是支持女孩,为她指出生活的正确方向,帮她从幻想中苏醒,而不是等待遭受更大的厄运。

    女孩的人生是自己的,父母终究陪伴不了女孩的一生,因此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培养女孩的主动性,让她认清自己才是生命中的主角。

    1988年,年仅35岁的贝娜齐尔·布托就当选为巴基斯坦的总理。她是伊斯兰国家中第一位女总理,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

    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度,为什么会涌现出这么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呢?在穆斯林的国度中,重男轻女的现象甚为严重,贝娜齐尔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父亲阿里·布托(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和政府总理)对她的教育和引导。

    虽然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巴基斯坦人们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然而,在布托的家中,这种观念却没有禁锢他们的思想。受过西方教育的布托夫妇具有现代意识,打破了传统的一切陈规陋习,主张实行男女平等。

    贝娜齐尔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夫妻俩把她视为掌上明珠,昵称为“萍姬”,起名为贝娜齐尔,是“独一无二”的意思。由此可见,布托夫妇在女儿身上寄托了无限的希望,最大限度地为女儿营造自由发展的温床。

    有一次,布托夫妇要外出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临走之前,他们郑重地把日常开销和购买食品的钱留给了只有8岁的贝娜齐尔,并且吩咐让她和管家一同负责支配这笔钱,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虽然那时贝娜齐尔的年纪尚小,但是她对父母交代的工作会十分认真地完成。

    每晚在照顾弟弟妹妹睡觉之后,她都会爬上厨房的小凳子,与忠诚的老管家一起核对一天的开支。虽然在成人看来,这近乎于一种孩提的游戏,但是,对于认真的贝娜齐尔来讲,却是锻炼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机。

    按照伊斯兰教的传统习俗,女性长到一定岁数后就要穿上代表清规戒律的黑罩袍。一天,刚回家的父亲看见身穿黑色罩袍的女儿,便严肃地对妻子说:“萍姬没有必要穿罩袍,先知曾经说过,最好的回避是自己眼睛的回避。我们应该让众人从她的品格和思想来评价她吧,而不是身穿的外衣。”就是因为父亲的这句话,贝娜齐尔摆脱了千百年来伊斯兰妇女终身都要受到的束缚——黑罩袍,因此,她成为家族中第一个不必在黑暗中度日的女人!

    父亲布托认为女孩也应该具有独自行事的能力,以及判定是非的能力。他非常重视在政治上引导女儿,使她对某些事情具有独特的见解。因此,无论是外出开会还是做访问,布托都习惯将女儿带在身边。

    有一次,布托带着女儿乘火车外出旅行。睡得正香的贝娜齐尔突然被父亲摇醒,睡眼惺忪的她听见父亲说:“发生了一个大悲剧,年轻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被枪杀了。”那个时候,贝娜齐尔只有10岁,但是,父亲还是坚持让女儿接收到这一震惊全世界的消息。对贝娜齐尔而言,美国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模糊概念,她开始初识政治的残忍与无情,开始关注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

    不幸的是,1979年,阿里·布托被反对派陷害而处以绞刑,最令他遗憾的是没能让长女贝娜齐尔接替自己的政权。贝娜齐尔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时隔9年之后,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实力登上了父亲曾经坐过的总理宝座。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她儿时接受父亲的教育息息相关。

    一位教育家说:“做父母的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帮助孩子自立,帮助孩子做人。”但是,有些家长却过分地溺爱孩子,事事冲在第一位,为孩子扫清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荆棘与障碍。毋庸置疑,这是父母对孩子关爱的一种表现,但是,家长误解了“责任”两字,将责任简单地理解为“帮助”、“搀扶”,而不是放手式地引导。

    具有传统观念的家长们,总是扮演女儿保护神的角色。他们为女儿遮风挡雨,这既是一种本能,又是一种责任。家长的这种做法无疑会阻碍女儿独立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举动会给女儿留下强烈的印象,自始至终,女孩都会告诫自己,我是弱者,我就应当受到保护。直到女孩步入社会后,遇到问题依旧会求助于他人,从来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家长一定不希望看见自己的女儿这样。

    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女性不断地涌现出来,家长不妨放开束缚女孩思想、行动的手,不再以爱的名义扼杀她们的独立能力,让她们自由自在地飞翔。如果家长能够好好挖掘女孩的潜力,对她们抱有希望,相信你的女儿也可以成凤。但前提是给女孩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对她们加以适当的正确引导。

    锻炼女孩的决策力

    松下幸之助说过:“狮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狮子推到深谷,让它从危险中挣扎求生,这个气魄太大了。虽然这种作风太严格,然而,在这种严格的考验之下,小狮子在以后的生存过程中才不会泄气。在一次又一次地跌落山涧之后,它拼命地、一步步地爬起来。只有它自己从深谷爬起来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不依靠别人,凭自己的力量前进’的可贵。”

    不少家长总是抱怨孩子遇事缩手缩脚,从小到大从来都不会自己做决定,甚至上大学时要不要参加班委竞选,加入什么社团这类的小事,都要打电话与父母一一商量,如此依赖父母当然不是好事。孩子不会做决定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传统意义上的“富养女孩”在现如今的社会中被广泛应用着,家长不想让孩子遭受到哪怕微不足道的挫折与失败,总是替女孩打点好一切,小到午饭吃什么,中学选文理班,报哪个特长班;大到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从事哪种工作……所有需要女孩考虑、选择的事情,都被父母全权包办。

    别再说你的女孩没有决策能力,其实她是没有机会去锻炼。那么,怎样培养女孩的决策能力呢?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每天都应给女孩做决定的机会,比如,下雨天要拿雨衣还是打雨伞;多穿衣服还是少穿衣服,诸如此类关于她们自身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让女孩知道做决定的重要性。家长应该告诉女孩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例如下雨天女孩如果不愿意多穿衣服,打伞去学校,那么一旦淋湿了或是着凉了,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如果全家外出郊游,父母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她就会感到自己是受重视的,从而在整个活动中都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寒暑假、周末是否该给孩子报班,报哪种班,都应该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她们自己做决定。

    有一次,蕊蕊和妈妈外出逛街,临近午餐时间,蕊蕊提议到麦当劳解决中餐,于是,妈妈欣然答应了。点餐时,蕊蕊坚持要吃巨无霸,妈妈则一再要求她吃富含维生素的主食。结果,蕊蕊只得听妈妈的话放弃了巨无霸。从此,妈妈再问蕊蕊一些事情时,她也不愿意做决定了。

    其实,为孩子补充营养不差一顿饭,但是让孩子自由做主,却会影响她的一生。从小事做起,千万不要等到大事的时候才让女孩自己做主,因为那时女孩会无所适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足以让女孩学会抉择,也便于培养她将来遇大事为自己做主的习惯。

    美国学者柯迪尔曾经调查研究过日本母女和美国母女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美日的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母亲常与子女谈心,听取她们的建议,日本母亲则很少与子女交谈。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柯迪尔认为,美国母亲首先将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即使对怀中不会说话的孩子,母亲也会认真地与他们说话,就像与成年人讲话一样,不管孩子是否能够听懂。

    与美国妈妈不同的是,日本母亲把子女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日本母亲认为与孩子交流根本不用语言,通过抚摸、逗孩子更能加深母子的感情。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育儿观念会造成怎样的差距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美国的一所中学里,校长发现一个学生携带了一包毒品,于是便立即报警。此事如果发生在日本,校方一定会先通知家长,与家长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这是因为,在美国的教子观念中,家长已经抛开了父母的身份,将孩子看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且能够承担责任的人;而日本的教育观念则造成母子互相离不开的结果。

    美国的育儿法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日本则强调群体意识,扼杀了个性,强调服从。从客观角度讲,这两种育儿法都较为过激,家长不妨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即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她正确独立行事的能力。

    女孩在独自面对疑难问题时,受依赖心理的影响,总是表现出一种无力感,转而希望父母或他人为自己做决定,这样既可以避免麻烦,又可以不用为之负责任。这不可不说是家长教育的失败。

    通常来讲,等到女孩成长为女人时,她们也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知道怎么获取。因为她们习惯于一切由父母做主,失去父母这根拐棍,她们将是一个犹豫不决、不负责的人。这一切都源于她们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判断,不会自己做主!

    为了使你的女孩成为有决策力的人,从现在开始,不妨让她独立面对难题,此时,父母可以作为旁观者,适当地做些指导。

    例如在非洲的有些民族,当女孩摔倒时,家长会模仿孩子,与她们一起摔倒。在摔倒之后,自己先无声地站起来,用这种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从侧面帮助孩子站起来,而不是像大多数父母去搀扶孩子。

    孩子具有独立的决策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独立决策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女孩将来能够独当一面,甚至撑起一片天,所以,切勿全权代劳,替女孩做“决定”。

    女孩要学会自我管理

    女孩不能总依赖父母,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自立于社会。这就要求女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生活中,在父母的看护下,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这样长大以后才能在社会中站稳。

    一个猎人在打猎时遇到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狮子,于是就把它们带回家精心喂养。这几只小狮子慢慢长大了,它们被猎人关在笼子里,有吃有喝很幸福。有一天,一只小狮子从笼子里跑出去以后再也没有回来,猎人四处寻找还是没有踪影。但是有一次,猎人出去以后也没能回来。习惯了猎人送食物的这些狮子最终都饿死了。而那只跑出去的小狮子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只野狮子。它独自跑出来以后,饿了自己找食吃,渴了自己找水喝,受伤的时候就用舌头舔伤口,遇到敌人,也学会了保护自己。它的独立使它在自然的环境里生存了下来。

    一个人能不能独立,关键就在于能否在生活中管理好自己,是否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澳大利亚教育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进行的儿童自制管理能力的测试显示,大部分儿童经不住眼前的诱惑,自制管理能力较弱。父母应该让女孩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这样才能够自控。自我意识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曾雅雪,这位文静清秀的成都女孩,于2001年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院)读书。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方面,都非常优秀。从1995年小学毕业到2001年高中毕业,她每年都名列前茅,1998年还是成都市中考“状元”。她曾任过校刊编辑、校广播站主持。

    在她的父母看来,学习好不代表只会死读书,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注重培养她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使她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合理地安排时间。上中学的时候,她家离学校只有十多分钟路程,虽然中午12:00就放学了,可是雅雪直到12:40才到家。因为每天中午一放学,校门口狭窄的通道挤满了人和车子,这时候又耗时又费力。于是每天中午放学后,雅雪就在教室里上二十多分钟的自习,等路上的人少了她再回家。有段时间,雅雪每周二晚上要看一档音乐电视节目,父母没有阻止,雅雪也能“把握好度,适可而止”,每到节目开始,她会准时坐到电视机前;节目一结束,她就立即回到书桌前。

    父母在女孩小的时候就帮助她自立,树立自我管理意识。由于女孩年龄还小,缺乏经验和能力,有时候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不强。这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她们去计划和安排,力求女孩能够更加独立。

    第三章开阔眼界和阅历——让女孩产生“免疫力”第三章开阔眼界和阅历——让女孩产生“免疫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女孩见识多了,无论是面对紧张危险的状况还是严肃的场合都能够处变不惊、镇定自如。开阔女孩的眼界能让她增长见识,分辨是非,看清楚事物的本质,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被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所诱惑。女孩非常敏感,父母在培养女孩时应注意正确的引导,使用适当的方式,要根据女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因势利导。眼界开阔的女孩更聪明

    家长应从小培养女孩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尽可能提供好的物质条件,积极鼓励、支持女孩参加一些活动,使女孩开阔眼界。健康的活动和游戏能培养她们自己动手的兴趣和能力。这些活动将培养女孩从多个角度看事情,解决问题,女孩的聪明才智在这些活动中也得到培养和发展。

    8岁以后,女孩的学习能力开始明显增强,对父母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很多。会说、会写,也能独立处理一些问题,有了一些主见。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女孩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

    实验证明,8~12岁的女孩处于人生的新起点,对新鲜事物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接受、学习事物的速度非常快。这期间所学到的东西将会伴随她的一生。

    在这一阶段,家长要正确引导女孩根据自己的爱好及优缺点去学习一些东西,让女孩见识一下繁华世界,锻炼辨别能力,为她们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内涵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当你的小公主想学画画,想学跳舞,想学电脑时一定要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打击她们想学习、想探索的积极性。

    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距并没有多大,为什么有的人就非常聪明呢?因为这些人见多识广,生活的环境复杂,接触的事物较为全面。

    在女儿4岁的时候,一位母亲教她加减乘除,采用的就是数手指头来算“5-1”等于几这样的方法。女儿开始还挺喜欢,但时间长了以后就有些厌倦了。于是母亲就采取了和女儿“开小卖部”的学习方法。

    一开始先告诉她买什么,给她正好的钱让她自己去小卖部买东西,学会做事和大方地跟他人打交道。然后,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店”,给她做 “掌柜”的机会,桌子上摆上各种“货物”,家人和邻居小朋友会轮流光顾她的“小店”。仔细地看她的产品,打算买什么,多少钱,有时候还会讨价还价一番,给她一些整钱,让她计算着该找多少。先学会的是一些整的、简单的数字,如一块橡皮8角,给她1元。接着就变得复杂一些,像一瓶饮料230元,给她5元、10元让她找,这样也提高了女儿的兴趣。到女儿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用乘除法来计算,如练习本6角一本,买8本,给她10元,让她计算这么找。读一、二年级的时候,当其他同学都在为数学头疼的时候,女儿看看题目就知道结果了,觉得题目太简单。读完二年级便直接升到四年级了,老师说三年级数学是关键的一年,于是母亲借来三年级两学期的数学课本,仅仅10天女儿就掌握了,开学后和三年级的学生一起考试,她的成绩是最高的。并不是女儿是天才,而是在当“掌柜”的时候,她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许多,因此学习起课本来就很轻松。

    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先天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但多数人的智力都是相差无几的,关键还在于后天的因素。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女孩读书的兴趣,经常带女孩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不断开阔孩子的眼界,增长见识,接触的环境是使女孩变聪明的客观物质基础。

    开阔眼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1)学校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种植树木、制作标本、科技实验等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2)运动会、集体出游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合作意识和能力,更能提高她与人交往的能力。

    (3)学习一些消防、护理知识,使女孩学会很多生活常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4)聆听英雄人物、杰出人物的讲座,到敬老院、孤儿院表演,义务劳动,使女孩学会区分真善美、假恶丑,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和追求。

    女孩就要见世面

    见多才能识广,见识得少,眼界狭窄,看事物片面,看不清本质,容易受到诱惑。没见过世面的女孩只会是个无知、没有主见的人,只满足于现状,也就没有动力去改变自己,容易受环境的局限,造成恶性循环。父母应该带女孩见见世面,拓宽她的眼界。

    女孩富养,其主要内容就是从小要带她出入各种场合,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这样,年青的女孩即使处在艰难的困境中,也不会被各种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诱惑。

    “富养”条件下的女孩,见多识广、独立、明智。她们清楚地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无论怎样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而不被外界形势左右,失去自我。

    杨澜说她三四岁寄居上海外婆家的时候,年轻的舅舅常在领了工资的周末带她去最高级的红房子餐厅吃西餐;去淮海路照相;去看最新潮的立体电影。长辈们责怪他为个小孩乱花钱,他说,女孩就要见世面,不然将来一块蛋糕就把她哄走了。由此可见,培养女孩最重要的是养成她正确的价值观,并且不断强化她的自我价值感。学会区分什么是优秀的、善良的,什么是卑劣的、丑恶的,以及如何认识别人。

    女儿要富养,出去见世面,才能聪明起来,这样她长大了才不会因羡慕别人而受到诱惑。这种富养并不等同于溺爱,而是让女孩对物质基础有一个了解,知道什么东西是应该珍惜的,什么才是自己追求的。如果让女孩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满足她各方面的要求,让她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什么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就不会羡慕他人了。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这样的父母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私、虚荣、任性的人。

    无论是风吹还是浪打,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父母不可能替女儿承担所有,她必须慢慢学会自己承受一切。家长们如果不想看到自己的女儿“顺水而流,随风而逝”,就要培养女孩的独立、自主、自爱、勇敢的品格,使其成为一个刚柔并济的女性,有独立能力来适应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在将来的生活中不依赖任何人。在女孩的眼里,世界是以“关系”为主,因此她们喜欢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也愿意走进人群中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因此,社会交际、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女孩来说必不可少。因为在她们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会与人沟通,那么女孩不会认同这个世界,更不会走进社会。作为父母,一定要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成为女儿的引路人。

    如果家境好,不妨带女儿多见识繁华世界,开阔的眼界能让女孩更聪明。如果没条件,那么就让她多看些书,一本好书能让女儿发现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有能力的家长可以带女孩去咖啡厅和音乐厅感受艺术的美好。富养并不是无节制地满足要求,而是让她有富裕的内心和丰富的见识。许多女孩之所以面对小小的诱惑就一头栽进其中,关键原因就在于她从未接触过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一旦面对就乱了分寸。

    有一位母亲在博客里说自己的妈妈是一位传统知识分子,长辈言传身教的艰苦朴素的观念,不但影响她,还影响到对后代的教育。她的女儿上幼儿园,还穿着别人送的旧衣服,教育女儿要省吃俭用。

    这位母亲后来出国两年,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明白了只有积极才可能富有,节约只能解决温饱,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回家后看到已经上小学的女儿还不会花钱,怕她跟不上时代,于是就积极鼓励女儿把口袋里的零用钱都用掉。那一段时间,母亲每周都带着女儿出去吃馆子,还带她坐在五星级饭店的大堂看来来往往的风景。

    为了女儿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她们搬到高尚地段,把女儿送进重点小学,业余时间学绘画,学音乐,学外语。她买来有关礼仪和教女孩穿着打扮的书籍揣摩,终于,女儿爱上阅读外国文学名著,喜欢上优雅、古典的美,欣赏自强有个性的女人,在客人面前落落大方,许多人都说她女儿气质好。

    母亲每个月至少带女儿去两次图书馆或书店,还根据她的爱好为她报了钢琴班,女儿的钢琴也过了10级。假期的时候带女儿去摘草莓,采樱桃,让女儿体会乡村的生活。

    这些都让女儿见识了不少,但是平时在零花钱方面,她没有一定的计划,有些大手大脚惯了,平时的零花钱也不少,但是很快就花完了。为了让女儿学会有计划、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从初三暑假那年,母亲便让她学着打工。

    后来她找到了一份营业员的工作,每天去的时候不坐出租车,先走20分钟的路再坐公车去上班。一个暑假过去了,女儿体会到了挣钱的不容易和生活中的点点挫折,从那以后花钱也节制了许多。高一的暑假,女儿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一边卖气球,一边在一家珍珠奶茶店里打工。快开学的时候,她用自己赚的钱买了一辆中意的自行车,还有一些结余。后来,平时家人给的钱,她也开始计划着花,慢慢的自己也积攒了一些。

    母亲让女儿去见识更多的东西,亲身体会世界的美好和生活的本质,培养她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在这花花世界里,懂得要自立、自强。

    不要让女孩成为物质的俘虏

    父母千万不可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富养女儿就是给她最好的物质生活,却忽视她的教养。华丽的衣服、精美的装饰都只是外在的东西,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家长要培养女孩正确的消费观念,让女孩从小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攀比、不爱慕虚荣。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女孩得到了更多的宠爱。“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使许多家长把大部分的工资花在孩子身上,对女孩在金钱和物质消费上也是有求必应,父母对女孩的投入远远超过了对自身的关注。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然而有一天,当这些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的女孩养成习惯,面对自己日益膨胀的欲望而无法满足时,不良后果便慢慢显现出来了。

    就读于省重点高中的素素由于偷窃被学校记过处分,素素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也都是独生子女,虽然祖辈和父辈都是普通职工,生活水平只是中等,但是她享受着众多人的宠爱。素素从小就是一个乖巧漂亮的女孩,聪明机灵,成绩一直很优异。祖辈对她更是放在掌心,含在嘴里。素素的吃、穿、用都是高档的,平时的零花钱也不少。进入省重点高中以后,接触的事物多了,她发现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这让她见识了不少东西。随着见的“世面”越来越广,花费也越来越高,父母的工资毕竟不能无限制地满足她的高消费,她几次向家人要了钱仍不够花。于是,一次在去同学宿舍玩的时候,趁同学不注意,把同学钱包及抽屉里的钱全拿走了。

    这样的悲剧不得不说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系。家长没有引导素素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反而培养素素与家庭条件不相符的消费观念,助长了她的虚荣心。

    家长要让女孩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帮助女孩建立起适度、健康的消费观。家庭经济条件不富裕,给女孩买东西时就要考虑承受能力,而不是自己节衣缩食,给女孩的却是高消费,这样一味溺爱的结果只会是苦心办坏事。

    父母带给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女孩就会健康地成长吗?

    小美是当地出名的富家女,父母长年在国外经商,爷爷是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贸易公司的老总。家长花了近十万元让小美进入重点高中借读,虽然成绩平平,但因为长相靓丽,举止大方,小美成了学校里有名的人物。平时只要学校里不规定穿校服,小美就把钟爱的各种名牌穿上。由于小美从小养成了任性、叛逆的性格,脾气非常大,一有不高兴的事,就去高级商场购物。她的朋友很少,因为“大家看不惯她”。有时候同学们谈论着最近广告上哪种零食好吃的时候,小美会突然跑到超市,买上一整箱放在教室里友好地招呼大家吃。同学们欢呼几声吃过以后对小美还是不亲近。起初小美会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愿意和她一组,除非老师分下来了。久而久之,她经常会独来独往。

    其实从小美身上大家能感觉到,她没有知心朋友,缺乏父母的关心,她希望用种种方式得到大家的认同,却引起了别人的反感。父母忙于事业,把亲情用物质和金钱来代替,他们给了小美优厚的物质生活,但孩子并没有真正地接受,因为这不是她要的“爱”。她渴望的是亲情、友情,需要的是关怀。

    父母在教育女儿时,千万不要把富养演变成有求必应的“宠养”,这样会让女孩养成任性、虚荣、好逸恶劳和自私的性格。家长要重视培养女孩的内涵。

    一位母亲一直秉承女孩要富养的观念,在家庭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给她较好的物质生活,从小让女儿有当公主的感觉,这使得女儿非常自信。同时,她也很重视培养女儿的内涵,女孩的钢琴已经过了10级,多次在大赛中获奖,爱好阅读,有时还会给父母介绍一本好书读。女儿现在上高中了,懂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从来不和其他人攀比,懂事、孝顺。

    富养女孩,给她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女孩良好的性格、健康的人格、广泛的兴趣、向上的动力、责任感和包容心。富养女孩是要在物质上开阔其视野,在精神上丰富其思想,这样的女孩才能独立自强、见多识广、勇敢自信、高雅睿智。

    贵养的女孩不会有太多的物质欲望,贵养出的女孩更单纯。

    从细节之处培养女孩的好习惯,让女孩过奢华的生活以显示所谓的“高品位”,不如让女孩拥有智慧的头脑;让女孩吃山珍海味,不如让女孩懂得勤俭礼貌;让女孩穿高档衣服,不如让女孩掌握仪表整洁、得体的方法。

    女孩高贵的气质来自其高品位的内心,来自其知识的不断积累。父母无法给孩子天使的翅膀,但一定要给孩子女神的尊严,告诉女孩要自己宠爱自己,自己维护自己,懂得自尊自爱,才能成就未来。

    抵制诱惑,教女孩认清假象,积极进取

    迅速发展的时代,变幻莫测的世界,把握住真实的自己,才能找到价值所在。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女孩亦然,教她学会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生活中的各个细节都是教育、熏陶女孩的好时机,可以帮助女孩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勇于追求。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会随时迷惑对生活还不了解的无知善良的女孩们。怎样能让女孩看清事物的真相,抵制花花绿绿的诱惑,是父母必须教会女孩的。

    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坐公交车的路途中碰到一个人,这人一会儿让乘客往里走,一会儿让乘客给老人让坐,大家都以为她是工作人员。谁知在大部分乘客找到位置安定下来以后,这个人就拿出了自己的产品,介绍说自己是一家大公司驻本地分公司的销售员,现在公司做活动,钻石只要10元钱一个。接着便拿出来一块玻璃做演示,女儿很喜欢这类透明的东西,拉着母亲的手想买,但母亲什么都没说。这个人鼓动乘客说,由于数量有限,所以只优惠前10位顾客,车厢里有几个年轻男女买了下来,随后也有几个人跟着买了,这个时候,母女俩也该下车了。下车后女儿问妈妈为什么不买一个,母亲告诉女儿,那个销售员设了“套圈”,那几个带头买钻石的人跟她是一伙的,几个人带头买了以后,其他人觉得东西便宜,就会跟着去买,这些贪小便宜的人就会上当。女儿半信半疑。

    不久母女俩又一次乘坐这班公交车,又遇到了上次那个人,情景和上次一样,女儿终于明白了,原来所谓的“钻石”根本不是限量供应的。这些人用花言巧语和人们的从众心理使人上当受骗,等到人们发觉时后悔已经晚了。这两次的经历给女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上门推销的各种产品,路边各种各样的推销品,商家的各种免费品尝、免费试用,面对生活中的这些诱惑,要让女孩学会辨别真假,学会拒绝,看清本质,并且有自己的主见。

    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作为孩子模仿的榜样,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女孩。女孩只有知识增长了,判断能力增强了,学会自我控制了,才不会被外界的假象诱惑。

    因此,家长首先要抵制花花世界的诱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求知善思,才会有利于教育孩子,给孩子做出榜样。

    社会中有些事物对女孩的吸引力较大,如互联网。女孩年龄较小,是非分辨能力不强,加上孩子们天生爱探索的好奇心,很容易迷恋上游戏以及受到互联网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的影响。

    河南周口就有一对孪生姐妹,已经22岁了没有工作,也不做家务,每天待在网吧,只知道疯狂地玩网络游戏——劲舞团。父母十分担心,于是找了位心理老师。心理老师发现她们没有人生理想,没有信仰,她们的精神处于混沌无知的状态,在网络上打发日子,在虚拟世界中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当老师问她们是不是困惑、迷茫时,姐姐说了一句令人吃惊的话:“我们中专学校的同学好多都这样,没人考虑那么远,都很现实,得过且过,及时享受。我爸妈也没有人生目标,很多时候都在打麻将或者喝酒聊天。”一句话道出了问题的实质。精神世界处于荒漠、无知、愚昧中的父母又怎么能给女孩的心灵植入理想和信念?没有灯塔,女孩怎么会不迷失?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树立健康的人生目标,这样才能让女孩在进取精神的熏陶下不断进步。

    另外,广告对女孩的吸引力也较大,好的广告也是一部好的艺术品,教会女孩欣赏广告以及慎重地对待广告产品,也能帮助女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引导她们生活中勤俭,思想上进步。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不断丰富自己生活的女孩很有气质。但气质不是表面功夫,胸中无墨,穿着再华丽也不会有任何气质,因为气质是内在涵养的外在体现。有意识地提高女孩的内在修养,才是提升气质的关键。

    培养女孩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女孩喜欢阅读,爱书的好习惯会让她终身受益。爱读书的女孩举手投足之间气质自然流露,若读书很少,说话也是空洞无物。父母要通过阅读调动女孩的精神力量,让女孩享受读书的快乐。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想法很单纯,心地也很善良。给孩子树立热爱读书,喜爱书本的习惯,会帮助她逐渐形成良好的人生品格和高尚的道德。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阅读习惯是不需要别人强制的,它就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日子久了,书籍便成了孩子最知心的朋友。

    读书可以增长女孩子的见识和品位。尤其是经典名著、名人传记都能培养她的独立思想,提高她的修养水平。

    邰丽华是“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春晚上其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使世界认识了她,她的美丽气质与自强深深打动了人们。其实这和她儿时的读书生活密不可分。

    作为一个失聪者,为了丰富自己的内涵,就只能通过看书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她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有一次,班主任给了她一本《雷锋传》,这本书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和教育。那个时候她能够很熟练地背诵书里的格言,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时时激励和鼓舞着她战胜困难。对她来说,读书是享受的过程。读书给她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如饥似渴地读书使她的心灵得到净化。《红楼梦》、《西游记》甚至聊斋故事等一些经典她都读过。小时候读的这些书不仅使她的心越来越坚强,同时也培养了她高贵的气质。

    知识就是力量,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犹太民族有句民谚:“没有知识的商人不是真正的商人。”书在这个民族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信,知识和学问是犹太人永恒的追求。他们的床头都会有一个整齐的摆放书籍的书柜,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放在床尾就是对书籍的不尊重,对生命的不敬。

    犹太人知道:知识量与人生幸福、人生价值和金钱量成正比。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头脑,才是富足的象征,才能创造财富。如今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内容。无论父母是否富有,在教育女孩时,也要教她们学会阅读,爱好阅读,并将其培养成女孩一生的习惯。

    有一位在研究所工作的女士在女儿出生的时候,她们家庭环境不是太好,房屋面积小,但书较多。于是她在女儿的床上铺了一层厚厚的书,女儿一天天在书堆中长大。她没有弄脏、弄折过一本书,对书特别爱惜。女儿长大以后,同龄人都比谁的衣服漂亮,谁的零食有特点,她从来不在意这些。因为她在书海里找到了最令她满足的美味佳肴。

    德国著名诗人、思想家歌德4岁前就开始读书;进化论提出者达尔文四五岁就读儿歌;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10岁时已经开始博览群书;“诗仙”李白5岁诵六甲,10岁观百家……纵观古今中外,不少科学家、文艺大师大多幼时就开始阅读了。大量的研究证实:尽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激发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还能提高语言能力,提高孩子智力发展的速度。

    孩子还处于新生儿阶段时,父母大声地对孩子朗读,虽然孩子听不懂,但色彩鲜艳的图片和节奏感强的声音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这么做不仅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更能促进孩子智力、听觉的发育。

    稍大些的孩子在语言、心理各方面已有了较大的发展,无论是文字形式还是图画形式的书,父母都要尽可能让孩子多接触,以开阔孩子的眼界,增加孩子对美感的体会。这时候,让女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阅读的基础会令其终身受益。家长要给女儿树立榜样,孩子都喜欢模仿,家长爱阅读的话,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女儿。

    给她提供一个书架,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书,其他的让她自己去填充。她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放进去,把这个书架当成自己的小图书馆,等到里面的书越来越多时,她就会有小小的成就感。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设置一间书房,没有的可以在卧室专门空出一块给女儿看书的地方,使她们能够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来看书。同时,父母与女儿可以一起在“书房”里读书,交流心得体会,这样不但女儿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更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孩子过生日或者完成了一项小任务,都可以以书为礼物或者作为奖品,在她们最快乐的时候,送去珍贵的精神食粮。

    引导女孩成为图书馆和书店的常客

    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书香的。带女孩去书店和图书馆,让她看到知识的海洋,她才会感觉到自己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无限的世界在等待着她们的探索。其实多数女孩小时候都很喜欢书,父母做好引路人,言传身教会让女孩爱上读书,这让生活变得有意义。

    女孩到了一定的年龄,会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她们总想问个明白。如“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天为什么会下雨”,“人是从哪里来的”等等。这时候家长应该鼓励她们的求知愿望。

    秋日里的一天,母亲和女儿在花园里散步。看着一地的黄叶,女儿问妈妈:“为什么这些树叶会落下来?树叶春天的时候还会再长吗?”

    “因为进入秋天以后天气开始变凉了,大树要储备足够的能量来过冬。为了使自己不被冻死,只好让这些耗费能量的树叶先落下来。”

    女儿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但妈妈反问了一句:“你说为什么这些树叶向下落,而不是向上落呢?”

    女儿皱了皱眉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随即,妈妈便带着女儿来到了附近的书店,出门的时候,女儿的疑问不仅得到了解决,而且还满脸兴奋地抱着几本厚厚的《十万个为什么》。从那以后女儿就经常要求母亲带她去书店转。

    会思索才会有疑问,有疑问才会去探索,这样孩子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位母亲给了女儿答案的同时更让女儿感受到书籍的神奇,从而自然地引导孩子爱上读书,融入书的海洋。

    许多父母在生活中也会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如看电视的时候对于一些问题引发争论,在不解的地方留下疑问,制造悬念,让孩子自己查找典籍,通过阅读书籍来解决疑惑,进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引导让孩子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还会课下经常去附近的图书馆或者书店选择、浏览、阅读,扩大了孩子的眼界,同时让她们懂得阅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读书改变人生,使人的思想和认识发生变化,影响人的心灵,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一个人的个性和气质。而书店和图书馆就是知识殿堂,让女孩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时间久了女孩自然也会有知识人的气质。

    有的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家长自作主张给她们挑选的书,孩子没兴趣,就会把它束之高阁。其实孩子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往往是家长想象不到的。因此在选择书时,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只要适度地做好最后的把关工作就可以了。

    父母还可以及时与孩子分享读书的乐趣,可以让女儿给父母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和读书热情。有时候,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甚至故意以“不太懂”向孩子请教,更是对她们的鼓励和肯定。与孩子一起去旅游

    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家长带女孩出去旅游,可以让女孩增长见识、眼界开阔、陶冶情操。同时在旅游的过程中,女孩会学到很多书本及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会使女孩眼界更开阔,敢于探索。

    惠普前任女掌门卡莉·菲奥里纳,曾是美国硅谷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她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精明、坚忍的卡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童年时代便随父母游历了很多国家,不仅开拓了眼界,更为她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她成为一个有魄力、独立、自信并热爱生活的人。可以说,游历世界各国的生活使她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因此,家长如果能够经常与女儿一同出去旅游,无疑是使女孩迅速成长、获得知识的好方法。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名胜古迹、园林美景、潺潺溪流、烂漫山花等,都可以是女孩增长见识的最佳教材和最好课堂。

    一位经常带女儿出去旅行的母亲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在女儿5岁那年,她去书店买了本介绍全国旅游景点的书,每到一个地方旅行之前,都会先在书上查看一番,然后用儿童容易理解的语言讲给女儿听,让女儿先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玩去思考,不仅能让孩子饱览祖国的锦绣河山,获得美的享受,陶冶性情,开阔眼界,而且锻炼了身体,同时也可以增长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语言及写作能力都有好处。

    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旅行之前除了让她准备该带的物品外,还应专门给她准备一个能背着的小旅行包。在旅途中遇到不认识的路时,请女儿来帮忙问路,培养她与人合作的意识。这样孩子在旅行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技巧以及如何处理问题。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科学世界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从开始到结束都是锻炼女孩的好时机。同时,旅游还可以锻炼女孩的自理能力,这也是旅游给予的一份最可宝贵的财富,它将成为孩子自信、自尊、独立、坚强地踏上人生旅途的第一张门票。

    但由于女孩还未成年,因此在旅行中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像上面那位母亲那样,带孩子去旅游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达到旅游的目的。

    其次,带孩子去旅游,行期不要太长。女孩体力有限,在外面小住几天后,就要带孩子回到熟悉的环境中去修整、恢复。带上孩子爱吃的食品,它会给疲倦、不安的孩子以安慰。同时,行程也不要安排得太紧密,要宽松些,要有足够的余地和弹性。孩子和成人不同,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感觉,尽量不要因为计划而破坏了孩子的玩兴。

    再次,目的要单纯。旅游对孩子而言就是玩,父母应该认同这一点。不要将自己的目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世界。

    最后,要考虑到突发情况。登山、户外游泳以及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篝火晚会等这些项目之前,一定要让女孩了解一些常识,掌握必备的应急方法。

    旅行,也是提高女孩品德的最佳时机,乘车、船要按秩序;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别人要道歉;尊老爱幼,帮助别人等。女孩可以通过旅行感受、理解什么是真善美,享受旅行带来的喜悦,提高自身美的素养和内涵。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成材,让女孩早早体验生活,锤炼孩子的独立性格。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在女孩努力了解、完善自己的同时,让女孩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以后自然见多不怪。不好的一面促使她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有阳光的生活。

    带女孩进出一些高档场所、市井闹市,使她们对这些地方都有接触,都有一些了解。这些都能增长女孩的阅历和见识。

    让女孩进出一些高档场所,是让她见世面,多见一些多感受一些,眼界开阔了心扉才会宽广,长大了才能经得起事,做到处变不惊。这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因为父母的言行会在女儿心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想让女孩学会什么,父母首先应该认真地做到。

    让她接触一些市井闹市,明白人有多种多样的生存状态,不仅阳光的,阴暗的也要让她看到,使她珍惜生活,懂得自己去创造生活。不要避讳和她谈论敏感话题,让她懂得事物的本质。教给她生活的智慧,学会过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人生。

    一位母亲,在女儿小的时候就开始带她接触各种场合,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让她有所接触。带女孩参加音乐会之前,先给她讲各种类型的音乐知识和一些著名作曲家的故事,买一些光碟或者从电脑上找一些给女儿听,让女儿对音乐有个初步的印象。学校有文艺演出的时候,鼓励她去参加,一开始她只是唱唱歌,后来就提出想学小提琴。女儿非常喜欢,自发自觉地坚持了十来年,高一的时候参加省里的比赛,拿了个一等奖。即使在高三的时候,也会不时地演奏一下,缓解紧张的复习生活。

    参加一些宴会或者生日聚会的时候,会事先告诉她,让她了解一些礼仪知识。特别是第一次参加之前,在家里教女孩学习一些家庭餐桌礼仪,看看有关礼仪的书,教她怎样布置桌面,并且把家里的一些大大小小的能用得着的器皿和餐具都拿出来,让女儿学习摆放整套的餐具,叠餐巾纸,了解中餐和西餐文化的不同之处。到了宴会的那天,让她穿上漂亮的衣服,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后来公司的同事对女儿诚恳谦虚的为人,聪明有修养的内涵都称道不已。

    节日的时候,去花卉市场参观,举办庙会的时候,去凑凑热闹,各种各样的人都见识到了,女儿也了解了人间百态。

    从女儿上初中以后,便开始带她去敬老院。和老人聊天,给他们表演一些节目,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女儿就像父母在家里对待爷爷奶奶那样,和老年人结成了忘年交。在孤儿院里,对于失去亲人的孤儿和残疾人,以大姐姐的身份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从那以后,她就把自己的零用钱和压岁钱积攒起来,给孤儿院的孩子送去一些自己看过、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和文具用品。这些使得女儿的责任感越来越强,自己选择过的书才给他们送过去。

    高考结束以后母亲便带着女儿来到四川,一起参加了汶川地震救援,大自然的无情,善良的人们之间的团结友爱,一些人的趁机投机倒把,一些人的临阵退缩,深深地震撼了女儿的心灵,同时更使她认清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报志愿的时候,她选择了做一名记者,她说她想传播美好,揭露丑恶,帮助有困难的人。

    在女孩还小的时候,是非分辨能力不强,这时候父母就要做好示范,孩子的心地是善良的,朴实的,真诚的。女孩子的效仿能力很强,因此家长必须言传与身教兼施。在这些过程中,家长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父母对女孩教育的特点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果父母有着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追求与情操、助人为乐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女孩也会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