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难办的事大全集-与陌生人打交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与陌生人相处的技巧

    气质清新可人的文玲,眉宇间却总透出淡淡的忧伤。为什么呢?原来她由于不习惯和陌生人相处,经常弄得自己和别人都很尴尬。

    据了解,文玲从小就很内向,进入高中后,更是天天埋头学习,很少和同学交流;大学四年,她从不参加学校活动。今年7月,大学毕业后,她顺利地进入北京一家公司。但工作一个月后,公司就以业务能力不强为由将她辞退。她又来到北京某广告公司工作,但感到工作很吃力,干了不久也离开了。

    踏入社会的两次努力都失败了,她变得越来越沮丧,于是天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见人也不愿和人说话,最后连见外人的勇气都没有了。

    文玲的父母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开导她,还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在医生和父母的帮助下,她提起勇气带着微笑又参加了一次人才招聘会,幸运地被一家公司录用为职员。

    此后,她信心大增,将微笑带入新的工作岗位。虽然她仍然不善言辞,可是这次却被大家认为是一个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不轻浮、有涵养的女孩。不久之后,她也能和不熟悉的人自然相处了。

    其实,社会中很多人都曾有过文玲这样的经历,总是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往,或者是在与陌生人处时,不知道说些什么。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在独处的时候,往往会突然想到“那天我很唐突地说了那样一句话,真是不该”或者是“我当时怎么那么呆头呆脑的,真是破坏气氛啊”,并且为此而后悔不已。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人们只好悔恨地提醒自己,下次不可以再犯同样的错误。可是这样一来,又经常弄得自己很紧张,从而更加惧怕与陌生人相处。

    怎样避免这种尴尬呢?不要急,这里教你几招“秘诀”。只要你明白了个中诀窍,那么无论在职场上、在社交聚会中,还是在朋友身边,你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栅栏,做个能说会道、善解人意的人。

    (1)与陌生人相处时,只要你能发自内心地微笑,就能与他人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2)察言观色,最好能从细微之处入手,看能否找出对方也感兴趣的话题。

    (3)如果确实觉得自己拙于言辞,不妨先做一个友好的倾听者,让他们多说一点儿,而后可以适当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般对方都会很乐意为你解答的,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开启与陌生人之间的话题了。

    (4)如被对方问及隐私,必须既要表现出诚实的一面,又要有技巧地回答某些尖锐的问题。

    (5)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对对方的话作出及时的反应,切忌总是说一些令自己“死机”的话,这样才可提升对方的好感。

    与陌生人“一见如故”

    “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历来被视为人生一大快事。现在,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观光旅游、应酬赴宴、交涉洽商……善于跟素昧平生者打交道,掌握“一见如故”的诀窍,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且对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一见如故”呢?

    富兰克林·罗斯福刚从非洲回到美国,准备参加1912年的参议员竞选。因为他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子,又是一位有名的律师,所以知名度很高。在一次宴会上,大家都认识他,但罗斯福却不认识所有的来宾。同时,他看得出虽然这些人都认识他,然而表情却显得很冷漠,似乎看不出对他有好感的样子。

    罗斯福想出了一个接近这些自己不认识的人并能同他们搭话的主意。于是他对坐在自己旁边的陆思瓦特博士悄声说道:“博士,请你把坐在我对面的那些客人的大致情况告诉我,好吗?”陆思瓦特博士便把每个人的大致情况告诉了罗斯福。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罗斯福向那些不认识的客人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经过交谈,罗斯福从中了解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知道了他们曾从事过什么事业,最得意的是什么。掌握这些后,罗斯福就有了同他们交谈的话题,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罗斯福便成了他们的新朋友。

    1933年,罗斯福当上了美国总统,他依然采取和不认识者“一见如故”的说话术。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麦克逊曾经对罗斯福总统的这种说服术评价道:“在每一个人进来谒见罗斯福之前,关于这个人的一切情况,他早已了如指掌。大多数人都喜欢顺耳之言,对他们作适当的颂扬,就无异于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的一切事情都是知道的,并且都记在心里。”

    罗斯福就是抓住了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让初次见面的两人在谈话中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轻而易举地就对获得了对方的好感。

    初次见面若想像罗斯福这样,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在谈话时使用一些技巧来消除彼此间的距离。只有尽快消除初次见面的陌生感,才能与对方进一步交流,并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一次和别人打交道时,双方都不免会有些拘谨,有层隔膜。如果能主动、大方地打破这层隔膜,对方也能很快融入到交流之中。

    如果和陌生人无话可说,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比较有普遍意义的话题来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例如可以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交谈或者从眼前和身边的具体事物上找话题,也可以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在交谈中应该主动些、客气些、随和些。同时也要注意谦虚,多想想自己的弱点,适当褒扬对方的优点。

    不要讲起话来漫无边际,无休无止。要注意使自己的讲话适可而止,给对方说话的机会,不要让人觉得你在进行单方面的“传教”。

    要多多鼓励对方讲话。你可以经常变换使用一些表示赞同的词语,让对方把话讲完,把心中的想法倾吐出来。

    用第一句话吸引对方

    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如何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从而带动对方的谈话欲望,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使谈话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下去呢?

    与陌生人打交道,谁都会存有一定的戒心,这是初次交往的一道障碍。而初次交往的成败,关键要看如何冲破这道障碍。如果你用第一句话吸引对方,或是讲对方比较了解的事,那么,第一次谈话就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客套了。如果运用得巧妙,双方会相处得更加融洽。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一种自然的、叙述型的谈话开头。这种放式既能给人带来亲切感,同时还能使双方找到共同的兴趣点,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

    比如,在一个严冬的夜晚,你与一位陌生人见面,“今晚好冷”这句话自然会成为你们之间所使用的开场白。单纯地使用它,虽然也能彼此引出一些话来,但这些话也可能对彼此无关紧要,这样,再深一步的交谈也就困难了。但是,如果你这样说:“哦,今晚好冷!像我这种在南方长大的人,尽管在这里住了几年,但对这种天气还是难以适应。”如果对方也是在南方长大的,就会引起共鸣,接着你的话头说出一些有关的事。如果对方是在北方长大的,他也会因为你在谈话中提到了自己的故乡在南方,而对你的一些情况产生兴趣,有了想进一步了解你的欲望,这样就可以把交谈引向深入。这种把自我介绍与谈话有机结合的方式也比较自然,不会令人觉得牵强、不自在。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放弃戒备的心理,产生“亲切感”。

    有时候从别人的兴趣爱好着手,讨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很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意气相投的人在一起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因此,我们在和陌生人交往时,不妨多多寻求彼此在兴趣、性格、阅历等方面的共同之处,使双方在越谈越投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关于对方的信息,迅速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美国耶鲁大学的威廉·费尔浦斯教授,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他在散文《人类的天性》中写道:

    在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到莉比姑妈家度周末。傍晚时分,有个中年人慕名来访,但姑妈好像对他很冷淡。他跟姑妈寒暄过一阵之后,便把注意力转向了我。那时,我正在玩模型船,而且玩得很专注。他看出我对船只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讲了许多有关船只的事,而且讲得十分生动有趣。等他离开之后,我仍意犹未尽,一直向姑妈提起他。姑妈告诉我,他是一位律师,根本不可能对船只感兴趣。“但是,他为什么一直跟我谈船只的事呢?”我问道。

    “因为他是个有风度的绅士。他看你对船只感兴趣,为了让你高兴并赢取你的好感,他当然要这么说了。”

    这个中年人在面对费尔浦斯和姑妈的冷淡时,就是从费尔浦斯喜爱船型这个重点出发,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让费尔浦斯感到他们之间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无形之中赢得了费尔浦斯的好感,从而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具体来说,说好第一句话有三种方法:

    1.攀认式

    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例如,“你是大学毕业生,我曾在你的学校进修过两年。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呢!”

    2.敬慕式

    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但是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胡乱吹捧。表示敬慕的内容也应该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3.问候式

    “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师,您好”或“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

    得知打错电话先道歉

    小胖:“周杰伦给我打电话啦!”

    小黑:“天啦!你可真幸运,他对你说了什么?”

    小胖:“他说了六个字——对不起,打错了。”

    这虽然只是一则幽默小对话,我们却可以从中学到打错电话时的必要礼仪——首先要跟对方说一声“对不起”。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打错电话。有的人在打错电话时,会感到尴尬难堪,不知道说什么就直接挂掉电话,这会让接电话的感到莫名其妙,同时也会感到气愤,因为你干扰了他的生活,却连句道歉也没有。如果我们在发现打错电话以后,就理智地向对方表示道歉,取得对方的原谅,再挂断电话,这能让双方都感到坦然。

    其实打错电话的情况各种各样,常见的情形如下:

    有时一时手痒想赶时间,便用手边的一支笔快速拨,如此极易将号码拨错或按错键钮。有时是因为对方电话号码更改或区域号码变了,而拨不到正确号码,当对方已经接起了电话,而你又毫无礼貌地“啪”的一声挂断了。这一挂,不仅对对方失礼,而且对打错的原因不检讨,只会一错再错。因此,在打电话时要先确认一下号码,心平气和地定下心来打电话。如果还是打错,你可以参照下面的做法:

    “喂!您好!这里是A公司。”

    “请问不是B公司吗?”

    “不是,是A公司。”

    “啊!非常抱歉,那可否请问电话号码是否是……?”

    “是的,号码是对的,但是我们确实是A公司。”

    “那非常抱歉,耽误您的时间。”

    “没关系,拜拜!”

    “对不起,拜拜!”等对方挂断电话之后,自己再挂电话。

    因此,当得知自己打错电话时,一定不可慌张或出言不逊,最好经过这样的确认,才可以清楚了解到底是拨错号码导致的打错电话,还是记错了号码导致的。这样既可以坦然地向对方表示歉意,又可弄清问题症结所在。

    如果打错了电话,一定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不要一言发就挂断电话了事。第二次拨号时,一定要加倍小心,不要再次打错,这会比不道歉就挂断电话更糟糕。

    若第二次拨号时仍发生错误,可以首先询问对方:“这里是……号码吗?”如果对方回答“不是”,那么就要检查自己的记录是否正确了,并且要再次向对方道歉。

    友善地对待误拨电话

    生活中,人们很多时候由于粗心会误拨电话,因此我们时常会接到一些打错的电话,甚至有时候我们还会被这些电话搞得莫名其妙。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误拨的电话呢?

    有这样一个电话对话:

    “喂,是雷蒙酒吧吗?”

    “不是,这是私人住宅。”

    “可是,我要的是雷蒙酒吧啊。”

    “那您怎么打到我这里来了呢?”

    “是不是你们的电话号码跟雷蒙酒吧的一样?”

    “不是。”

    “那为什么你要拿起听筒呢?”

    “因为我听见电话铃响了!”

    “为什么电话铃会响?”

    “因为你拨了我的号码啊。”

    “我为什么要拨你的号码呢?”

    “因为你想要雷蒙酒吧嘛。”

    “那你是雷蒙酒吧吗?”

    “不是!”

    如果你是这个接听电话的人,你也能像他一样保持冷静、礼貌吗?有时候,他人误拨电话,只是因为一时疏忽,虽然有可能会打断我们的工作,但是善待误拨者也是最基础的礼仪。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现在是你打错了电话,对他人造成了干扰,而对方在电话中的口气十分地不友好、不耐烦,更有甚者把你臭骂一顿,你会作何感想?

    所以我们要友善地对待误拨的电话。如果对方诚心诚意地向你表示歉意,你要大度地告诉对方“没关系”。如果对方连续两次打错电话,你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向对方说明。如果对方在意识到打错电话以后,什么都没说主直接挂断电话,你也没有必要生气,因为你再生气也不会对对方造成任何影响。

    漂亮地为人牵线搭桥

    在社交场合中,介绍与被介绍是很重要的一环。通过介绍,新的朋友得以相识,彼此间的志趣得以沟通,业务上的接触也从此开始了。

    为他人介绍,即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的介绍方式。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能够碰到为他人介绍的机会,如何漂亮地为他人介绍呢?

    当你刚开始介绍的时候,请记住下面的这些礼节:

    假如有三个人在一起,而其中两个人已经互相认识,第三者却跟其中一个人不认识,那么另一个人就有义务担当介绍人,把第三者介绍给这个人认识。当你招待不止一个客人的时候,如客人中有互不认识的,做主人的也要负起介绍的责任,使这些彼此不认识的人成为朋友。

    通常情况下,如果为一位先生和一位小姐作介绍,那么在介绍过程中,小姐的名字应先提,然后再提先生的名字。如,“李小姐,我来为你介绍一位朋友,这是陈先生。”有时亦有例外。如果你要介绍一男一女认识,而男的年纪比女方大很多时,则应该将这位小姐介绍给男士,以示尊敬长者之意。

    未结婚的通常被介绍给已结婚的,除非未结婚的男士(或女士)年龄比已结婚的大很多。

    在同性别的两人中,年轻的应被介绍给年纪大的,亦是表示尊敬长者之意。

    在年纪相差不大的男士中,并不计较谁被介绍给谁,但当某人在社会上是德高望重,或是有名望有地位时,别的人自当被介绍给他。总而言之,在介绍过程中,先提某人的名字乃是对此人的一种敬意。

    归纳上面的原则,是年轻的或后辈的被介绍给年长的或前辈,男士被介绍给女士。但是当介绍家人时,则有另外的规矩。

    介绍自己的家人给客人认识,不应在家人的姓名后面加上“先生”、“太太”或“小姐”等称呼。但是女儿如果已经结了婚,也可以加“太太”两字。介绍的时候,丈夫应称“外子”,但是直接称“丈夫”或含蓄点儿称“先生”也可以。儿子或女儿应称“小儿”或“小女”。兄弟与姐妹应称“家兄”或“家姐”、“舍弟”或“舍妹”,然后,再加上他们的名字。如果是介绍自己的丈夫则姓和名都要加上。

    此外,有一些情况要特别注意:

    不愿相识的人不可贸然介绍认识。女子偕男友外出而碰到女友或另一对男女,可点头招呼,但无须介绍,除非其中某一方提出这个要求。

    在社交场合或有人来家做客时,把自己的妻子介绍给初次会面的朋友,应首先将对方介绍给妻子,然后再将妻子介绍给朋友。而当妻子介绍丈夫给朋友认识时,应首先将丈夫介绍给对方,然后再把朋友介绍给丈夫。

    遵从这些介绍原则,才能在社交场中,漂亮地为他人牵线搭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