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情宜平静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保持心理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不满意的人或事,要进行“冷处理”,避免正面冲突;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和适合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如绘画、书法、种花、养鸟、垂钓、听音乐等。良好的兴趣和广泛的爱好可以开阔胸怀,陶冶情操,缓解身心疲劳,对于调节情绪和保持心理平衡大有裨益。
2.睡眠宜充足
失眠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如一夜睡眠不好,次日血压定会升高,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必要时可加服镇静及安眠药,以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高血压病病人由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紊乱,往往睡眠质量不佳,故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中午宜小憩一会儿,从而避免影响夜间休息。
(2)临睡前用温水洗脚有助于安眠。
(3)睡眠前不宜长时间看书看报,更不要看使人激动、兴奋的读物、电视和电影。
(4)晚餐进食切勿过多、过饱,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量饮酒。
(5)每日睡眠时间应因人而异,以能很好地工作和学习为准。
3.宜饮茶水
研究认为,饮茶有降压作用,主要有以下的依据:
(1)茶叶含有的茶硷、咖啡因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动脉,对末梢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
(2)实验研究发现,绿茶的热水提取物中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能使麻醉兔血压明显下降,并维持较长时间。
(3)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增强毛细血管壁的弹性,具有抗凝血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对防治高血压有良好影响。
(4)茶叶中含有众多无机盐成分钾、钙、镁、铁、锌等,对防治高血压也有良好作用。
当然,饮茶还应注意宜淡不宜浓。临睡前不要饮茶。
4.宜按时测量血压
高血压病患者日常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测血压,以及时掌握血压高低及自我判断降压药物的疗效。自测血压有很多客观优势,而且更便于患者掌握自己的血压状况。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血压呈明显昼夜节律性,即在白天活动状态时血压较高,夜间入睡后血压较低。而且,调查显示,白天血压有两个高峰期,即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从而有必要在这两个时段测血压,从而了解一天中血压的最高点。
在判断药物疗效方面,由于不同降压药物的作用时间也不相同,例如同一类钙特抗剂有长效制剂、中效制剂,也有短效制剂。一般长效制剂降压作用持续时间长,每日服一次降压效果可持续24小时左右,中效制剂作用时间约12小时;而短效制剂持续时间短,服药后6~8小时疗效即消失。为了判断上述三种不同剂型药物的降压效果,有必要在下述几个时段自测血压。
每天早晨睡醒时即测血压。
此时的血压水平反映了所服药物降压作用能否持续到次日清晨。如果早晨血压极高,则应测24小时动态血压,以便了解睡眠状态血压。如果血压在夜间睡眠时和白天水平大体相同,则应当在睡前加服降压药;如果夜间睡眠时低而清晨突然升高,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刚醒时甚至清晨3~5点时提前服降压药。
服降压药后2~6小时测血压。
这是因为短效制剂一般在服药后2小时即达到最大程度的降压,中效及长效制剂降压作用高峰分别在服药后2~4、3~6小时出现,这一时段测压基本反映了药物的最大降压效果。
通过正确掌握自测血压的时间,患者可以比较客观地了解用药后的效果,从而也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服药时间,以及采用更为适当的治疗或用药方法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
5.生活环境宜清静
恶劣的环境不仅带来烦恼与不快,而且对高血压病人更是不利的因素。声学研究告诉我们,大于85分贝噪音能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产生明显的损害。例如,当你突然听到刺耳的警报喇叭声,就会心惊胆颤或怒气顿生,此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长时间生活在噪音污染很大的环境中.不但使人情绪变坏,而且血压值明显高于生活在清静环境中的人。国内外的专家研究均已证实,噪音影响人的情绪,损害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的功能,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血压病人宜生活在一个比较清静的环境中,在居室内外栽些花,种些树,把周围环境打扫干净,收拾得整齐美观,使人心情舒畅。这可消除精神紧张因素,解除疲劳,常可使血压渐趋稳定或有所下降。
我们讲高血压病人需要清静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指不得有噪音污染,并不是说环境越安静越好。如果人长期处于超乎异常寂静的环境中(小于10分贝),又能使人脑神经迟钝,产生孤独感,在心理上引起不良反应,对高血压病的康复也不利。因此在非常寂静的环境中,应放放轻音乐,创造一个适当的快乐的环境才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和康复。
6.衣带宜宽松
高血压病患者,多发于中老年人,因此要在这个年龄组的人中强调“三松”:首先,裤带宜松,最好不用收缩拉紧的皮带,宜采用吊带式。其次,穿鞋宜松,以宽松舒适为度,多穿布鞋。第三,衣领宜松,尽量不结领带,如遇必须系结领带时,应尽可能宽松。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任何不起眼的人为因素都可能促使血压升高。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常伴随发生,而且动脉粥样硬化几乎涉及全身,其病理变化反应也是全身性的。以大腿股动脉为例,其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腔狭窄,若此时过分紧勒裤带,则会进一步增加腰以下部位血液流动的阻力。为了维持人体下半身正常的血液循环,心脏这个“动力泵”不得不提高功率,血压就随之必须增高。这种血压突然升高的结果,有时会产生严重的反应。对于鞋带、衣领以及手腕扣夹的表带等,都是同样的道理,均须注意宜松不宜紧,以自然、舒适为度。
7.宜经常散步
散步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锻炼方式,也是一种不受环境、条件限制,人人可行的保健运动,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散步也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通过散步,可促进四肢及脏器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人之情志,解除神经、精神疲劳,使人气血流畅,脏腑功能协调,降低血压,减轻或消除头晕头痛、心烦急躁、失眠等症状。
散步时要保持身体自然正直,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呼吸自如,随着步子的节奏,两臂自然而有规律地摆动。要全身放松,缓步而行,宜以个人体力确定速度快慢和时间的长短,顺其自然,不宜强求,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一般速度为每分钟60~90步,每次散步20~40分钟,每日散步1~2次。
散步何时何地均可进行,但饭后散步最好在进餐30分钟以后;散步时衣服要宽松舒适,鞋要轻便,以软底鞋为好,不宜穿高跟鞋、皮鞋。散步的场地以空气清新的平地为宜,可选择公园之中、林荫道上或乡间小路,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山地等。
8.起床宜缓慢
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可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稍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就不会有大波动。
9.宜做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它同气功一样,均属于自我心身锻炼疗法范畴。实际应用表明,太极拳对增进人体健康,防治多种慢性疾病确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因太极拳动作轻柔缓慢,且以意念引导动作,心境平静坦然,可使全身肌肉放松,故有利于血压下降。有人研究,高血压病人在打一套太极拳后,收缩压可下降1.33~2.66千帕(10~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1.33~2.0千帕(10一15毫米汞柱)。上海同济大学体育教研室和卫生科曾组织61名高血压患者进行太极拳锻炼,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总有效率达82%。
一般认为,运动锻炼必须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即达到耗氧量的70%~89%时才会有效。据初步实验观察,结果发现简化太极拳锻炼的生理强度最大耗氧量是40%,而全套太极拳锻炼的生理强度最大耗氧量亦仅有50%,但临床上都能产生一定效果,如血压下降,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说明太极拳是一种独特的、负荷强度不大而又安全有效的保健锻炼方法。适宜于中老年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患者。
10.宜经常日光浴
日光浴,是让人体体表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并按一定的顺序和时间要求进行系统照晒,利用太阳的辐射作用治疗疾病或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日光浴时,红外线能使表层组织的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脏跳动有力,呼吸加深,全身新陈代谢更加旺盛,对早期高血压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日光浴不能过量,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照晒量要由小到大。
11.宜适度眺舞
跳舞是有节奏的全身运动,它具有疏筋活络、流通气血、滑利关节、改善机体功能等作用。由于跳舞多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其功效就不仅仅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整体效应。
有些舞蹈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踮起脚尖走步的,如跳交谊舞时,脚尖着地的机会就较多,这种姿势不但使小腿肌肉和足踝关节得到了较好的锻炼,而且还通过反射作用于大脑以调节血压,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跳舞有素者常有这种体会,当紧张工作之余,走进舞厅时,便会有轻松愉快、心旷神怡之感,这对高血压病患者来说无疑是有益的。据上海市老体协1988年调查,上海市参加迪斯科健身舞者达10万人,占全市中老年人的6.1%,在抽样调查的80例中,有21位高血压病患者,经过半年的健身舞锻炼后,其平均血压由原来的21.23/13.55千帕(159.63/101.84毫米汞柱)降为18.6/11.65千帕(139/87.5毫米汞柱),实为难能可贵。另据报道,武汉市江汉区某公司总经理坚持跳交谊舞2年,使高血压病基本缓解,同时冠心病亦获得改善。
跳舞对高血压症虽有很好的疗效,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把跳舞看成是一种健身治病的锻炼手段,而不应单纯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并做到持之以恒。
(2)高血压重症,或心脑并发症及年迈体衰者,跳舞时间不要过长,更不可跳激烈的舞蹈动作。
(3)舞场音量要适中,以轻柔缓慢的舞曲为宜,切忌放迪斯科、摇滚或重度音乐等。
(4)跳舞应在饭后半小时进行,切忌饭后立即跳舞。高血压日常生活14忌
1.忌情绪过激
生气、暴怒、紧张或过度高兴等都会使全身小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加大等。高血压病患者本来身体状况不佳,若再加上情绪波动,难免会使病情加重,甚至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临床上因情绪突变引起血压骤升以致中风或死亡的病例屡见不鲜。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情绪过激,不论是愤怒、焦虑、恐惧,还是大喜大悲,都可能使血压骤然升高,其原因是由于神经、精神因素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紊乱,致使调节血压的高级植物神经中枢反应性增强,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多,小动脉痉挛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2.忌心情绝望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病人发现血压增高后,心理负担过重,情绪极不稳定,终日忧心忡忡,结果导致血压居高不下,病情加重;有的患者容易消极沮丧,不愿按时服药,不肯在非药物治疗方面进行配合,等待“最后的归宿”;也有的患者因一时血压下降得不理想,对治疗失去信心,变得焦躁不安,讳疾忌医。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产生绝望心理,那他患高血压的几率就会比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高3倍。研究人员分析了600名高血压患者,发现心情绝望的人比心情乐观的人病情明显严重,而前者的并发症是后者并发症的3倍。
其实,高血压病患者应该看到,尽管高血压病目前尚缺乏治本的方法,需要长期治疗,但如果能避免增加心理负担,改变生活方式,在自我调理的基础上,配合家人、亲友和医务人员积极护理和治疗,病情还是可以控制的,并发症也是可以防止或减轻的。
3.忌抽烟
研究资料表明,吸烟者的高血压发病率比不吸烟者要高2.5倍。有吸烟习惯的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减低,抗高血压治疗不易得到明显疗效,远期预后亦差。
吸烟对脂质代谢也有影响,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烟草中的尼古丁也可刺激心跳加快,并能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使血压升高。
据研究计算,吸1支普通香烟可使收缩压升高10~25毫米汞柱(1.3—3.3千帕)。
高血压患者戒烟可使小动脉持续收缩减轻或缓解,血压逐步下降,并恢复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延缓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脑出血等的发生率。
4.忌盲目用中药材进补
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得出,高血压病人大多有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肾精亏虚等症状,所以治疗多采取滋阴潜阳,平肝息风之法。
许多高血压病患者或其亲属据此推断高血压需要进补,于是盲目购买补品服用。其实,高血压病人如需进补,重点应补阴,而一般补阳药如鹿茸、海狗,补气药如人参、黄芪属忌用范围。即使是有明显气虚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在使用补气药时,也只能采用药性平和的缓补药物,而且要在补阴的基础上补气补阳,而不是单独使用补气壮阳药材或补品。这是因为补气药具有升散的性质(中药有升降浮沉、寒凉热温的区别),而补阳药不仅具有升阳的性质,还有温热的特性,高血压病人一旦服用这些具有升阳、温热特性的补气壮阳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使血压升高,等于“火上加油”。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适当进补,但必须明白进补是针对虚症而言的,而且要辨明是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如肝血不足、肾阴虚的高血压,表现为头昏眼花、眼涩羞明、心烦失眠、口苦咽干等症者。切忌盲目进补。有些高血压病患者晚期累及肾脏或是肾病引起继发性高血压,表现为肤色苍白、贫血、水肿、气促,虽有阳虚表现,但肾功能衰退,也不能补太多动物性蛋白。
对于兼备补气与养阴功能的西洋参,高血压病患者必须在血压平稳之后小量服用,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切忌用量过大。
5.忌随意停药
高血压病患者一旦发现自己血压升高,就应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当血压在降压药的治疗作用下降到正常范围以内,于是很容易联想到停药的问题。一般认为,高血压病因不清楚临床上所用的降压药都是治标不治本,往往降压药一停,血压又反弹回升,有时血压上升比原有血压水平还高。因此,高血压病患者,不论服用什么药,通常只有减少药量比较合适,而不能停药。值得提出的是,在降压药物中有些药物不能突然停止使用,如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常用的药物如可乐宁、甲基多巴等。如果用药时间比较长而突然停药,即可出现“反跳”现象,患者表现出神经过敏、不安、焦虑、震颤、恶心、出汗、失眠、心率加快、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血压升高。严重者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脑病甚至猝死。还有B-受体阻断剂,如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倍他乐克)、心得安等,也不能突然停用。如果突然停用,就会出现大量代偿性增生的B-受体,致使交感神经兴奋性极度增强,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如果合并冠心病,可以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尤其是能引起血压突然升高,甚至引起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因此,高血压患者忌随意停药。如果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可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品种和剂量,并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观察一段时间后,血压仍然正常,可再次减少药量,直至降压药品的停用。
6.忌性生活无节翻
凡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的患者,都应节制性生活。事实上,在性生活过程中由于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甚至猝死的大有人在。
血压不是很高,伴发症不是很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可有节制地进行性生活,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性生活前1小时口服降压药,尽量使血压能降至正常范围。
(2)性生活时采用侧位或者患者在下面的体位,以避免挤压而使血压有波动。
(3)性生活时动作不宜过猛、过急,要缓慢、柔和地进行。一旦任何一方感到头晕、心悸或精神恍惚时,都应立即停止性生活。
(4)如果在性生活过程中发现意外,一要冷静,二要设法及时得到医疗帮助。若家中有血压计,宜及时测血压,以了解血压变化情况,便于对症处理。
7.忌冷水洗浴
冷水浴可以使人的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增快,食欲增加,机体抵抗力增强,是一项非常有益的锻炼项目。但是,它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却是不适宜的。
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长期高血压患者,周身血管和心、脑、肾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如小动脉透明样变性,管腔变窄,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并扩大;病情进展极易出现心力衰竭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长时期的高血压,脑内可形成许多微小动脉瘤,一旦破裂便会引起脑出血。此外,脑血管硬化变窄,还会导致脑血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若再洗冷水浴,寒冷的刺激便会使外周血管痉挛,回心血量增多: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血管进一步收缩,血压继续升高,使已经有病变的心、脑、肾的负担进一步加重。这就像让一匹有病的老马去拉一辆异常沉重的马车,其结果必然是车拉不走,还会把马累坏。所以,高血压患者是不适宜于洗冷水浴的。
8.忌蹲着大便
老年人若蹲着大便,会使腹股沟和腿窝处的动脉血管折曲度大大减小(通常会小于40度),使下肢血管也严重弯曲,这就会造成血液流通障碍;加之排便时往往要摒气用力,腹压增高,就会使血压急剧升高,由此很容易造成脑部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发生脑血管意外。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老年人在厕所里发生脑卒中,轻者昏迷不醒、偏瘫,重者造成死亡。如果采取坐着大便的方法,就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因为坐着大便时,下肢弯曲度在90度左右,不会造成血流障碍,也不会使血压升高,当然就不易发生意外了。所以,老年人应尽量不采用蹲着的姿势大便。农村里如果安装坐便器不方便的话,可以给老年人准备一个中间挖孔方凳放在厕所里备用,以免除老年人蹲便之苦。
9.忌炒股票
“炒股票,玩的就是心跳。”这话是有道理的。炒股者或赚或赔,精神都高度紧张。赚了,喜形于色;赔了,悲怒交加,其心里很难进入正常状态之中。在股民大军中,老年人并不鲜见。但是,从保健养生的角度看,老年人是不宜炒股票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更不宜炒股。
股市专家坦言:炒股风险大,赚者少,赔者多。赔赚不说,老年人炒股,必然要应付十分快的生活节奏,每天都要盯着行情,这对老年人的健康就很不利。据报载,一炒股老人因股价暴跌,难以承受巨大的精神打击,突发心脏病猝死。因此,奉劝老年人,最好不要炒股。
10.忌长时间看电视
随着电视的普及,如今看电视已成为人们业余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电视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据国外研究,电视机在工作时,其显像管会发射一种较强的电子束,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血压的影响更大。长时间看电视后,可引起机体耗氧量增加和神经系统疲劳及感官能力减退,使人的工作效率下降,连续看电视5个小时以上时,血压明显升高,此称之为升压反应。一般健康人在看过电视后不久,升压反应即消失,血压很快便恢复正常;但高血压病患者的升压反应却可持续10~15小时,少数人还会出现颅内刺激症状,甚至诱发脑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等。据柏林心血管病甲心研究所报告,所有高血压病人在看完电视之后,血压均上升,大约有1/3的患者的血压直至次日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
关于看电视引起升压反应的机制尚在探索之中。根据初步研究结果认为,造成升压反应的原因,除了精神情绪上的应激反应(尤以紧张、恐怖及悲伤的情节画面影响为著)和电视机的辐射之外,闪光、声音的刺激亦是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您的健康和安全起见,不论是高血压病人还是正常健康人,看电视时均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每次持续看电视的时间不应过长,通常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中途当休息片刻,到室外走走,眺望远方,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
(2)看电视时,室内光线不宜太暗,最好是有较弱的侧光照明。
(3)避免电视画面“跳跃”、“闪烁”,少看惊恐悲切的情节,高血压病患者以不看为宜。
(4)看完电视后若有不适反应时,就应及时节制,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5)看电视的距离以距电视机(20英寸)1.5米为度,眼睛视线的水平高于电视机屏面中心13°为宜。
12.忌持重物
与普通的人相比,搬重物的人容易发生重症高血压。
这是因为如果搬动重物,一时性地增大运动量,因增大氧的消耗量,所以血液循环量必然增大,因而使血压上升。当然不必说,搬运一结束,氧的消耗量也开始下降,血压也随之下降。
可是从事搬运重物工作的人,在反复的这种血压上升下降中,终于成为了真正的高血压患者了。
这种拿重物后血压上升的身体反应无论是谁都会有。可是健康人与血压高的人相比较,血压高的人血压上升值绝对比正常人大得多。
健康人因持重物而上升的血压,工作结束后就会恢复原状。血压高的人,因血压值上升得大,会更加超越危险的界限,特别是从年轻时就从事体力劳动、对体力有自信的人,渐渐不自量力地骄傲自大,往往突破危险界线,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忌持重物。
13.忌开车运动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车的世界,完全不用车是很难的。可是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开车往往比正常健康的人增加1倍以上的精神上、肉体上的负担。
一般说来,开车必须不断注意其他的车和步行者,所以比人们想象的还要疲劳。况且,血压高的人因身心紧张,血压更会上升。过度绷紧神经,血压就会恶化,所以应充分注意。
特别是在城市开车时,多因交通堵塞而焦躁不安,或者说利用电车通勤,早晚交通高峰时,也绝不是愉快的。但适度的运动,利用电车通勤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方法。
无论如何必须自己开车时,尽可能慢速,保持平均速度,然后留心放松地开车,另外如果感到疲劳,不要过分勉强自己。充分休息也是重要的。为了开车留有余裕,有必要稍微早一点从家里出来。
血压高的人开车时,视野不清或一闪一闪冒金星,就是危险的信号。这时要立即停车休息,或者请他人代替开车,超出正常时过度固执地勉强自己,就是产生大事故的原因。
另外,即使自己不开车,在车内感到恶心、呕吐、眩晕时,请不要客气而应提出停车要求,必须休息使血压安定。另外,无论认为自己身体怎么好,血压高的人,什么时候也不要突然改变车速。除此之外,还是要尽早地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努力使其恢复正常。
14.冬季起居有什么注意
寒冷的天气可以诱使血压升高,所以提醒高血压患者,注意防寒对防止病情恶化十分必要。
那么,寒冷的冬季高血压患者应怎样防寒呢?
(1)早晨起床洗脸、刷牙时要尽量使用温水。
(2)早晨刚刚睁开朦胧的睡眼,不要立即起床,而应在被窝中慢慢活动后再起来。
(3)夜里最好事先在室内准备排尿器。
(4)要想办法使寝室和睡衣、睡眠用具变温暖。
(5)去厕所和洗手间时应穿上保暖的衣服。
(6)洗衣做饭时,不要猛地把手伸入冷水中。
(7)洗澡时,应先把浴室弄暖和一点,这点必须多加注意。
(8)避免突然去十分寒冷的室外,如果必须出去,要多加点衣服,并戴上帽子、口罩、手套或围巾等。
(9)在等电车和汽车的时候,不要像个木偶似的呆在原地一动不动,应适当地活动活动筋骨。
除此之外,在家里也有必要做好对寒冷的防范措施。因为白天有取暖设施的室内,一到夜里温度就会迅速地降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