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压疾病防治全书-高血压饮食宜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高血压宜食的水果有哪些?

    1.苹果

    苹果性味甘、凉。功能生津润肺,健脾益胃,除烦醒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的发生往往与人体内钠盐的积累有关,人体摄取过量的钠,是中风和高血压病的病因之一,而苹果中含有一定量的钾盐,可将人体血液中的钠盐置换出来,有利于降低血压。苹果中含有较多的苹果酸,可使积存在体内的脂肪分解,具有减肥作用。苹果酸能降低胆固醇,具有对抗动脉硬化的作用。苹果中含有果胶质,它是一种可溶性纤维质,也有助于降低胆固醇。苹果还富含粗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有学者建议,为了治疗高血压病和实施减肥,每周可安排一次“苹果日”,高血压患者可以在每周的“苹果日”吃300~400克苹果,而不吃别的食物,大约5个“苹果日”后,便可见血压下降。以后再视血压的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进行下一个疗程。日本医学家研究报告,对30名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一组吃苹果辅以治疗,一组不吃苹果,10天后,吃苹果者比不吃苹果者的血压明显降低。苹果能防止血中胆固醇的增高,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患者,适宜长年不间断地食用苹果,至少每天吃1~2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持之以恒,必见其效。

    2.香蕉

    香蕉的营养十分丰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以及钙、磷、镁、锰、锌、铜、铁等矿物质元素,而脂肪含量很低,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据《海外文摘》报道,常食香蕉可以降低血压,还可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特别对小儿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香蕉是十分典型的高钾食物,且不含胆固醇类成分。每100克香蕉食部含钾量高达256毫克,含钠量则很低,仅0.8毫克,其K因子(钾/钠比值)为320,大犬高于有效降压界定值(K因子≥10)。因此,医学专家、学者们都一致认同,香蕉是防治高血压病的优质水果。香蕉中所含降血压的钾离子,有抵制钠盐过多所致的升压和损伤血管的作用;同时,可改善并调整钾钠比,即适当服食高钾食物可有效地降低机体对钠盐的吸收,并且对心肌细胞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医学专家们指出,人体缺钾时常伴有头晕、无力和心律不齐等症状,而香蕉中恰好富含这种重要的营养素。对于高血压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包括脑动脉硬化、眼底动脉硬化等)、冠心病患者来说,常食香蕉或香蕉茶、香蕉粉等均有较好疗效。尤其是患有大便燥结的高血压病者,食用香蕉效果尤为显著。

    3.西瓜

    西瓜可防治高血压病。西瓜几乎不含脂肪,而西瓜的汁液几乎包括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如瓜氨酸、精氨酸、苹果酸、乙二醇、甜菜碱、腺嘌呤、蛋白酶、配糖体,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多种矿物质等。西瓜为高K因子(钾/钠比值)食物,每100克食部含钾量87毫克,含钠量仅有3.2毫克,其K因子为27.19。这对中医运用西瓜食疗“除烦止渴,宽中下气”,防治高血压病是有力的佐证。西瓜肉中的瓜氨酸及精氨酸等活性成分,能增进大鼠肝中尿素形成,有助于利尿、降低血压。另据有关资料报道,西瓜所含配糖体成分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高血压病患者以及有血压升高现象的人,在春、夏之交到秋、冬季节适量服食西瓜,对治疗高血压病是大有帮助的。西瓜皮(俗称西瓜翠衣)、西瓜子仁与西瓜一样,也有较好的防治高血压病作用。

    中医认为,西瓜性寒凉,中寒湿盛者忌食,否则,反而会损伤脾胃,引发其他病症。少数人在盛夏之际,往往喜欢把西瓜切成块状,放在冰箱里冷冻了再吃。如果冰冻时间短些,吃一点会感到舒适;如果冷藏过久,吃后则会伤害身体,严重时还会导致不良后果。对此,高血压病患者尤须注意。

    4.山楂

    现代研究表明,山楂是高钾食品,每100克山楂食部含钾量299毫克,含钠量为5.4毫克,其K因子为55.37,为高K因子食物,对高血压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临床观察也表明,山楂煎剂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山楂所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E等含量均相当高,由于所含的山楂酸、柠檬酸、苹果酸等活性成分,不仅可保护维生素C免受破坏,而且可促使其为保护血管细胞发挥更显著的作用。研究人员还发现,山楂的含钙量也较高,且钙指数(即钙/磷比值)>2,不仅有利于钙的正代谢平衡,而且有助于降低血压。

    山楂的降血压作用明显、稳定且较持久。麻醉兔静脉注射山楂片乙醇浸出物可使血压缓慢而持久地下降,当与槲寄生、大蒜及臭梧桐合用时其降压作用更明显。山楂总黄酮10毫克/千克静脉注射能使猫血压下降40%,维持5~10分钟,其总提取物对小鼠、兔、猫亦有较为明显的中枢降压作用。北山楂黄酮、三萜酸及水解物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猫的血压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降压效应。

    山楂对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有医疗保健作用;而且,国内外用山楂制成各种制剂,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均获得了明显效果。因此,中老年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者可经常服食山楂及其制品,以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

    5.红枣

    现代研究表明,红枣确实具有防治高血压病的作用,以红枣干品每100克食部为例,含钾量高达524毫克,含钠量仅为6.2毫克,K因子为84.52,远高于有效防治高血压的界定值范围(K因子≥10)。经常服食红枣煎荆有助于降低血压。在每年鲜枣上市的季节,食用鲜枣会有更好的效果。每100克鲜枣食部含钾375毫克,含钠量却仅有1.2毫克,其K因子为312.50,远远高于有效防治高血压的界定值范围。中老年人每日泡杯红枣茶吃,可防病强身,益寿延年。干百年来,民间广为流传的“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的谚语,不仅十分有道理,而且贴切地表达了红枣的保健价值。鲜枣所含营养成分很丰富,尤其是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B2、C、E及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成分,素有“天然维生素王”的美称。特别是红枣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紊C和维生素P,每100克红枣食部含维生素C高达243毫克,这在果品类食物中是极少见的;而且,含维生素P(即芦丁)极高,每100克红枣食部含芦丁量高达3300多毫克,为众果品之冠,所以,红枣又有“芦丁干果”的美称。维生素C和维生素P有改善人体毛细血管的功能,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红枣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P具有结合态势,可协同发挥作用。红枣中含有芦丁等成分,不仅可有效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并且可降低血压。因此,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来说,服芦丁片不如吃红枣得益多,经常服食红枣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而且可以防止高血压脑病、脑溢血、脑卒中的发生。

    6.核桃仁

    核桃仁为高钾食品,以核桃仁干品为例,每100克食部含钾量高达385毫克,含钠量为6.4毫克,其K因子(钾/钠比值)为60.15,已大大超过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界定值范围。核桃仁所含锌、铬、锰、铁等微量元素都比较丰富,在降血压以及保护心、脑血管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核桃仁的出油率高的可达75%以上,一般在60%左右,其中主要含不饱和的亚油酸甘油脂,并含有被称作维生素F的γ-亚麻酸等活性成分。饱和脂肪酸(以S代表)可使血胆固醇增高,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以P代表)可使血胆固醇降低。P/S值越高,对降低血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越有价值。日常膳食生活中各种食物的P/S比值如下:猪油0.2,黄油0.1,瘦猪肉0.4,羊肉0.29,豆油4.24,花生油1.89,芝麻油3.73,葵花子油4.42,菜籽油4.78,亚麻仁油10.0,核桃油12.0。可见,在这些植物油中核桃油的P/S值最高。高血压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常年适量服食核桃仁及其制品是大有裨益的。

    7.柿子

    中医学认为,柿性味甘、涩、寒。功能润肺生津,清热止血,涩肠健脾。主治肺热咳嗽、脾虚泄泻、咯血便血、尿血、高血压、痔疮等。

    柿子营养价值很高,享有“果中圣品”之誉。据测定,每100克鲜柿含糖类11克,蛋白质0.7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5克,钙10毫克,磷19毫克,铁0.2毫克,维生素A0.16毫克,维生素C16毫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柿子及其经过加工而成的柿饼均属高钾低钠食品,经常适量服食,对高血压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柿液汁所含单宁成分及柿叶中提出的黄酮甙能降血压,并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心肌功能。

    8.草莓

    草莓果实鲜红艳丽,柔嫩多汁,酸甜宜人,果香浓郁,有“水果皇后”的美称。它营养丰富,每100克可食部含有水分91.3克,蛋白质1克,脂肪0.2克,膳食纤维1.1克,糖类6克,钙18毫克,磷27毫克,铁1.8毫克,锌0.14毫克。此外,它还含有胡萝卜素30微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烟酸0.3毫克,维生素C47毫克。

    草莓性凉味甘酸,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凉血、健脾解酒、降低血压等功效。草莓所含的营养物质易为人体吸收,是老、幼、病、弱皆宜的滋补果品。草莓对肠胃和贫血等病具有一定的滋补调理作用。草莓除了可以预防维生素C缺乏病外,对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出血等均有较好的功效。草莓中的维生素及果胶对改善便秘和治疗痔疮、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9.枸杞子

    枸杞子亦称杞子,异名枸茄子、血杞子、枸杞豆等,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

    其嫩茎及叶苗俗称“枸杞头”,可作蔬菜。枸杞头在南京是家喻户晓的“八大野菜”之一,一直享有“野蔬珍品”的美名。

    枸杞可谓全身是宝,集食疗、药用、养生、观赏于一体,备受历代文入学士和平民百姓的喜爱。为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之品。

    枸杞子秋天采摘,既是名贵药材,又是席上佳珍。枸杞子营养丰富,每100克中含有水分16.7克,蛋白质13.9克,脂肪1.5克,膳食纤维16.9克,糖类47.2克,钙60毫克,磷209毫克,铁5.4毫克。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9.75毫克,维生素B.0.35毫克,维生素B20.46毫克,烟酸4毫克.维生素C48毫克,以及甜菜碱、酸浆红色素、隐黄尿酸等成分。现代中药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子确实具有降血压的作用,枸杞叶的降压作用也十分明显。

    10.猕猴桃

    猕猴桃又名藤梨、羊桃、毛梨、狐狸桃,名医李时珍称:“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猕猴桃味甘、酸,性寒,具有清热利尿、解热止痛、滋补强身、通淋下石、生津润燥和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烦热咽干、暑热消渴,也可用于防治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等症,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佳品。因其营养丰富、清香可口,故有“水果之王”、“中华圣果”之美誉。猕猴桃柔软多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此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2种氨基酸。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高出19~33倍,比梨高22~139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猕猴桃果汁能防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生成,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常食猕猴桃及其制品,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癌症等疾病具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猕猴桃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果酒、果脯等食用。但慢性肠炎患者不宜食用。

    高血压宜食的蔬莱有哪些?

    1.芹菜

    芹菜分水芹和旱芹两种,旱芹食用较多,其香气较浓,又名香芹,因入药较佳,故也称药芹,味甘、苦,性凉,具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醒脑提神和润肺止咳等功效。经常食用芹菜能降压、安神、醒脑,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优质蔬菜。芹菜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烟酸、钙、铁、磷、芹菜甙、挥发油、胡萝卜素、甘露醇等营养成分,其蛋白质和钙、磷、铁、维生素的含量高于一般蔬菜,芹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软化血管,具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用鲜芹菜捣汁加白糖饮用,对高血压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芹菜富含营养,色美味佳,炒食和凉拌均可,荤素皆宜,还可做馅,别有风味,是人们喜爱食用的蔬菜之一。通常人们只是食用它的茎,把叶片和根都弃掉了,其实作为防治高血压的膳食,最好将根、茎、叶一起洗净全用,或者叶、茎当蔬菜食用,根部洗净后与荸荠一同放入沙锅中水煎饮汤。芹菜的叶和根中维生素P的含量也较高。

    2.芦笋

    芦笋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子柏的嫩茎,学名是石刁柏,俗称龙须菜。它的形状与文竹非常相似,原产于欧洲和亚洲西部,因为它萌发的嫩茎形状颇似芦苇,我国人民称它为芦笋。

    芦笋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每100克鲜芦笋可食部含多种维生素、非蛋白含氮物质以及灰分,含量也较其他蔬菜高。如与番茄相比,维生素A的含量是番茄的1~2倍,维生素C的含量是番茄的1.5~2倍,维生素B1的含量是番茄的3~6倍,维生素B:的含量是番茄的3~7倍,烟酸的含量是番茄的1~2.5倍,蛋白质的含量是番茄的1~2.5倍,故被作为高级蔬菜而深受人们推崇。芦笋还含有叶酸、酸、天冬酰胺、芦丁、甘露聚糖等。芦笋中所含的甲基甲酮和胺类使芦笋具有特有的芳香气味。近年来研究证明,芦笋中所含天冬酰胺对人体有许多特殊的生理作用和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细胞恢复正常生理状态。芦笋所含的丰富的组织蛋白能有效地控制细胞异常生长,使细胞生长正常化。每100克芦笋中还含有胡萝卜素100微克,维生素C45毫克,其含脂肪量极低。芦笋含有天冬酰胺、黏液质、B一谷甾醇及糠醛衍生物,对治疗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质性病变均有效。芦笋还含有大量维生素P(即芦丁)及甘露聚糖、胆碱、精氨酸等成分,对维护毛细血管的形态和弹性及生理功能有利,对治疗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较好作用。而且,芦笋是高K因子(钾/钠的比值)食品,其K因子>;68。新的学术观点认为,K因子≥10的食物对高血压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3.苦瓜

    苦瓜又称凉瓜、锦荔枝、癞葡萄等,为葫芦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苦瓜的成熟果实。苦瓜味苦、性寒,受到我国历代医家的重视和关注,在众多的医籍中均有论述,被认为有消暑涤热、益气清心、除热解烦、解毒明目等功效,可清邪热、解劳乏,对风热头痛、心烦易怒、面红目赤、中暑下痢等症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苦瓜为夏令良蔬,营养丰富,每100克中含有水分93.4克,蛋白质1克,脂肪0.1克,膳食纤维1.4克,糖类3.5克,胡萝卜素0.1毫克,维生素B10.03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烟酸0.4毫克,维生素C56毫克,钙14毫克,磷35毫克,铁0.5毫克。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瓜类中是首屈一指的,这对保持血管弹性、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以及防治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苦瓜是高钾食物,每100克苦瓜食部含钾量高达256毫克,而含钠量则相对较低,仅为2.5毫克,其K因子为102.4,近代药理实验研究发现,有一些荤素混食者,他们的膳食改为只吃蛋和乳的素食以后,他们的血压有明显的下降。血压的下降主要与他们膳食中K因子(即钾/钠的比值)的改变有关。改吃素食后,膳食中钾的比例提高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经常食用苦瓜类高钾食物会有助于机体K因子的增高,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4.冬瓜

    冬瓜又名白瓜、水芝、地芝等,为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蔓性草本植物冬瓜的果实。冬瓜以其特有的清热祛风、消痰利湿、解毒宽胸、舒心益颜等功效,极受人们的宠爱。

    生来笼统君莫笑,冬瓜一身都是宝,冬瓜由外及里,从粉霜、瓜皮、肉质层,到瓤及瓜子都可入药,甚至藤、叶和花都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冬瓜为夏秋季家常瓜蔬,每100克中含有水分96.6克,蛋白质0.4克,脂肪0.2克,膳食纤维0.7克,糖类1.9克,胡萝卜素80微克,维生素B,0.01毫克,维生素B:0.01毫克,烟酸0.3,毫克,维生素C18毫克,钙19毫克,磷12毫克,铁0.2毫克。冬瓜为高钾低钠的食物,每100克食部含钾78毫克,含钠仅1.8毫克,两者相比,其K因子为43.33,大大超过10,对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降压功效;若以每日进食500克冬瓜计算,就可给人体净增381毫克的钾,这对改善机体的钾/钠比值,无疑有明显的作用,可促使排钠、利尿、降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瓜每100克食部所含脂肪量极微,仅为0.2克,而且,冬瓜所含成分中的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能有效地防止人体内(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组织细胞在内)的脂肪沉积和堆积,有助于增强血管功能,减少外周阻力,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治疗作用。医学研究还表明,冬瓜含维生素量较高,以与保护和维护血管正常生理功能直接相关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为例,每日进食500克冬瓜,机体可获得胡萝卜素400微克,维生素C90毫克,加上冬瓜的钙指数为1.58,又有助于钙的吸收,因此,冬瓜是防治高血压的绝妙蔬菜。

    5.茄子

    茄子又称落苏、矮瓜、酷酥,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茄的果实。茄的祖籍在东南亚的缅甸和南亚的印度一带,自晋朝以后经越南等地传入我国。

    茄子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茄子被称为心血管病患者的佳蔬,每100克中含有水分93.4克,蛋白质1.1克,脂肪0.2克,膳食纤维1.3克,糖类3.6克,胡萝卜素50微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烟酸0.6毫克,维生素C5毫克,钙24毫克,磷2毫克,铁0.5毫克。此外,它还含有维生素P、水苏碱、葫芦巴碱、胆碱、龙葵碱等营养成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茄子的营养价值可与番茄媲美,除维生素A、维生素c含量低于番茄外,其余各类维生素以及铁、锰、锌和糖类,都非常接近,其含钙量远大于番茄,是其的5.5倍。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茄子属于K因子≥20的食物,其K因了为21.25。高血压患者经常食用茄子,可补充机体必需的钾,并促使钠的排泄,从而使血压下降。此外,茄子(特别是紫茄,每100克食部所含维生素P可高达700毫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即芦丁),它的特殊功能是可以降低人体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和体细胞间的黏合力,并增强修补能力,使毛细血管能保持正常状态,并可使其弹性和生理功能得到加强,有防止血管破裂出血的作用。所以,茄子是强化血管功能的食物,被人们誉称为“心血管之友”。临床观察也表明,常吃鲜茄或茄子干燥后研粉内服,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脑出血、眼底出血等病症者均有疗效。

    6.西红柿

    西红柿又名洋柿子,味甘、酸,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和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高血压、眼底出血、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患者食用。现代研究表明,西红柿含蛋白质、脂肪、葡萄糖、蔗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钾、锌等成分,营养丰富。它所含的葡萄糖、有机酸易被人体直接吸收。维生素C含量丰富,而且由于有机酸的保护,不易因加热而遭到破坏。西红柿中的西红柿素有助消化和利尿作用,可改善食欲。西红柿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显著的降血压、止血、利尿作用。西红柿中无机盐含量非常高,属高钾低钠食品,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西红柿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具有保护心脏和血管、防治高血压的重要物质芦丁。因此,西红柿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食疗佳品。西红柿既可当水果生食,也可当蔬菜炒煮、烧汤佐餐等。

    7.胡萝卜

    胡萝卜又名金笋、丁香萝卜,味甘,性平,具有健脾消食、下气止咳、清热解毒和养肝明目的功效。现代研究证明胡萝卜有降压、强心、抗炎和抗过敏等作用,是难得的果、蔬、药兼用之品,因而有“廉价的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抗坏血酸等。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每100克中约含4.8克,是土豆、芹菜、苹果、柑橘的数倍。现代研究表明,胡萝卜中含有槲皮素、山萘酚等物质,是组成生物类黄酮(维生素P)的原料,常食胡萝卜能改善微血管功能,降低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具有降血压、降血糖、强心等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患者均有益。胡萝卜中的琥珀酸钾盐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高血压患者饮胡萝卜汁可使血压迅速降低,所以高血压患者宜多吃胡萝卜。在吃胡萝卜时,应注意炒熟再吃,而不宜生吃,因为生吃时不易消化,大部分维生素会随粪便排泄掉。过多食用胡萝卜时会出现皮肤发黄、恶心、厌食、乏力等,常被误认为得了肝炎,但停食胡萝卜后症状会很快消失。

    8.黑木耳

    黑木耳俗称木耳、云耳、木娥、树鸡、黑菜等。黑木耳味甘,性平,具有补气益智、滋养强壮、补血活血、凉血止血、滋阴润燥和养胃润肠等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崩中漏下、贫血、失眠、慢性胃炎等多种疾病,也是健康人常食的滋补品。黑木耳是一道家庭佳蔬,可汤可菜,味纯鲜美,营养十分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黑木耳含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中蛋白质不仅含量高,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又含有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这是其他蔬菜、水果都无法相比的。

    现代研究表明,黑木耳属高钾低钠食品,高血压思者食用有益。黑木耳中的一类核酸物质可显著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黑木耳能抑制血脂的上升,阻止心肌、肝、主动脉组织中的脂质沉积,可明显减轻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黑木耳对血小板的凝集有抑制作用,其所含的腺嘌呤核甙可减少老年人高血压诱发脑血栓的可能性。因此,黑木耳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保健食品。

    9.蘑菇

    蘑菇又名口菇、白菇、肉蕈等。蘑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世界上公认为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高维生素的保楗食品。蘑菇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碘、铜、锌、钾、镁等营养成分,其性味甘、平,具有补气益胃和润燥透疹等功效。适宜于高血压症、高脂血症、食欲不振、体虚乏力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蘑菇提取液可降低血糖及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有预防动脉硬化、肝化的作用。

    10.香菇

    香菇又名香蕈、冬菇、花菇、香菌,味甘,性平,具有健脾益胃、补气健身和降脂降压等功效,近年来发现香菇还有抗病毒、抗癌等作用。香菇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且味道鲜美,故有“菇中之王”、“蔬菜之冠”之称。香菇中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且80%以上是亚油酸,它是香菇降压、降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物质。香菇中含有的香菇嘌呤等核酸物质能促进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连续食用能降低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另外,香菇属高钾低钠食品,对稳定、降低血压,保护血管也十分有益。因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年老体弱及肿瘤等患者,宜常食香菇。

    11.银耳

    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为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银耳滋润柔软,洁白舒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独具特色的食用菌,因其富含黏液质,对人体有极好的养益作用,几千年来,一直被视为珍贵的滋补品,素有“菌中明珠”的美称。

    银耳是传统滋补品,营养丰富,每100克干品中含有水分14.6克,蛋白质10克,脂肪1.2克,膳食纤维30.4克,糖类36.9克,胡萝卜素50微克,维生素B。0.05毫克,维生素B0。25毫克,烟酸5.3毫克,钙36毫克,磷369毫克,铁4.1毫克。此外,它还含有磷脂、胶质等营养成分,在所含的多种维生素中,烟酸的含量较高。特别是银耳中所含的银耳多糖等活性成分,经药理研究证实,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还提示,银耳能改善肾功能,可降低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具有较好的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可增强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

    12.海带

    海带为海带科二三年生海藻植物海带的叶状体。海带不仅可供食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并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等重要原料,还可提制氯化钾等药用物质。

    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海带具有降压、强心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海带所含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每100克于品中含有水分70.5克,蛋白质1.8克,脂肪0.1克,膳食纤维6.1克,糖类17.3克,钙348毫克,磷52毫克,铁4.7毫克,锌0.65毫克。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0.24毫克,维生素B10.01毫克,维生素B20.1毫克,维生素E0.85毫克,烟酸0.8毫克,以及碘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含钙量很高,且为机体易于吸收的结合钙。其含磷量也极高,钙指数(即钙/磷的比值)为6.69,远远高于1.50的钙指数值,经常服食海带可增加机体的钙吸收,有助于降低血压。实验研究发现,降低膳食中钙的含量能引起血压的升高,一贯低钙的膳食,是造成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海带所含的海带氨酸具有降压作用,用海带氨酸单枸橼酸盐给麻醉兔静脉注射,可使其血压短暂下降,且此作用不被阿托品阻断;海带氨酸单盐酸盐亦能降压,对离体兔心脏有轻度兴奋作用。有资料报道,国内已利用海带制成“拉敏灵”药物,供临床用于降血压。

    13.洋葱

    洋葱又叫葱头、胡葱、玉葱等,为百合科二三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洋葱的鳞茎。原产于西南亚,后来传人我国。因其具有浓郁扑鼻的香气,配料烹饪的菜肴风味独特而深受人们喜爱。洋葱在欧美国家有“菜中皇后”的美称。西方人如此钟情洋葱,除了传统的习俗外,更因为洋葱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洋葱有杀菌、祛痰、消炎、利尿、发汗、降压、抗癌、强身等特殊功效。

    洋葱营养丰富,每100克中含有水分89.2克,蛋白质1.1克,脂肪0.2克,膳食纤维0.9克,糖类8.1克,钙24毫克,磷39毫克,铁0.6毫克,锌0.23毫克。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0.02毫克,维生素B10.03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烟酸0.3毫克,维生素C8毫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洋葱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洋葱含钾量很高,每100克洋葱含钾量达147毫克,比含钠量高得多,其K因子为33.41,是典型的高钾食物。有资料报道,凡K因子≥10的食物对高血压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在膳食中适当增加钾的摄入,就能使血压降低。日本民间早有食用洋葱降压的方法,日本有学者观察发现,常服洋葱可使血压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据近代医学研究发现,洋葱含有的前列腺素A1能直接作用于血管,使血管舒张,减少外周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并且,对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有拮抗作用,从而促使血压下降。动物药理实验表明,洋葱所含活性成分可促进肾脏排尿和促进钠盐排泄,并可调节体内肾上腺素神经介质释放,使血压下降。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阿特里普教授在研究洋葱时发现,洋葱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并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因此,他认为洋葱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保健蔬菜。

    14.大蒜

    大蒜,别名胡蒜、蒜头、大蒜头、独头蒜等。性味辛、温功能温中行滞,解毒杀虫。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蒜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钙、磷、铁外,还含有大蒜辣素、硫醚化合物、芳樟醇等成分。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大蒜的含钾量远比其含钠量要高得多,自皮大蒜每100克食部含钾362毫克,含钠19.6毫克,K因子为15.41;紫皮大蒜每100克食部含钾437毫克,含钠8.3毫克,K因子为52.65,同属高钾低钠食品。实践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据报道,德国科学家用大蒜治疗8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都获得稳定下降。英国的医学专家宣称,大蒜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具有溶解体内淤血的能力,可用以治高血压伴有冠心病、冠状动脉血栓症等。还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服用大蒜油5个月,胆固醇可降低10%,三酰甘油可降低21%。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冠心病和脑血栓,大蒜素则能降低血糖,所以,它对冠心病和血栓的形成有预防作用。大蒜还由于含有一种配糖体而具有降压作用。

    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中等程度至严重的高血压患者,连续12周每日食用大蒜,血压就能降至正常水平。专家们建议,高血压患者可在每日早晨空腹吃1~2个糖醋蒜头,肯定有稳定的降压效果。

    15.菠菜

    菠菜,又名菠棱、菠斯草、赤根菜、鹦鹉菜,属藜科植物。菠菜性味甘、寒。生用能清热润肺,凉血行瘀,熟用能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中医视菠菜为良药,认为菠菜能生血、活血、止血、化瘀。临床实践证明,常食菠菜能和血通络,益血润肠,调中下气。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菠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锌、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成分。

    我国民间常有人取新鲜菠菜洗净,放入开水中烫2~3分钟,取出切碎后,用少许麻油、精盐、味精拌食,用来治疗高血压、头晕、头痛、目赤、烦躁、便秘、痔疮出血等症。

    16.腐竹

    腐竹中维生素E的含量很高,这对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改善微循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抑制血栓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腐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所含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为人体吸收,并可与体内胆固醇结合转变为液态,随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

    因此,腐竹被专家们推荐为高血压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健康食品。对于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来说,经常适量服食腐竹以及由其烹饪制作的菜肴、食品大有裨益。

    高血压宜食的其他食物有哪些?

    1.玉米

    玉米又称玉蜀黍、包谷、包米。其味甘、性平,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和利肝胆的功效。适用于尿路感染、慢性肾炎、尿路结石、胆囊炎、肝炎、黄疽、自汗盗汗、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鼻炎、肠炎等。

    玉米的营养较为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A、维生素E、胡萝卜素、纤维素以及钙、磷、铁等。据研究表明,玉米所含的脂肪为精米精面的4~5倍,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50%为亚油酸,亚油酸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玉米油是一种良好的药物,长期食用可降低血中胆固醇,软化动脉血管,是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患者和老年人的理想食用油。

    现代研究表明,多食玉米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并具有延缓细胞衰老和脑功能退化的作用。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和西方发达国家,玉米曾一度在餐桌上被排除;由于发现玉米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目前在许多欧美国家玉米又备受青睐,并已成为一种热门的保健食品。

    玉米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优质食品,由于和中、开胃、利尿、清湿热的作用显著,对脾虚肝旺型、痰浊内蕴型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为了降低和稳定血压,高血压患者不仅可多吃玉米面、玉米油,也可用玉米须煎汤代茶饮。但是,由于玉米缺少一些必需的氨基酸,故不宜单独长期食用,可与豆类、小麦等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2.黄豆

    黄豆被誉为“豆中之王”,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宽中、润燥利水和活血解毒等作用。黄豆的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外,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和钙、铁、磷、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A、叶酸、烟酸、大豆黄酮甙等营养成分。黄豆中蛋白质含量为35%~40%,500克黄豆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1000克猪瘦肉或5500克鸡蛋或6000克牛奶的含量,所以黄豆有“植物肉”、“绿色的牛乳”之称。黄豆中的脂肪含量为15%~20%,以不饱和脂肪酸居多,有降低胆固醇、软化动脉血管等作用,所以被营养学家推荐为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理想食品。黄豆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优质食品,具有健脾宽中、润燥利水、活血解毒的功效,所以痰浊内蕴型、淤血阻络型、脾虚肝旺型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黄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素,会影响人体内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所以整粒黄豆难以消化,经过加工的豆制品,破坏了这种物质,就比较容易消化了,因此食用黄豆应以豆制品为主,如豆腐、豆浆、豆芽、豆腐干等。

    3.豌豆

    现代研究表明,豌豆的K因子很高,以新鲜豌豆为例,每100克食部含钾332毫克,含钠仅1.2毫克,其K因子为276.67,为所有可食蔬菜中的第一名,即使干豌豆,其K因子也很高,每100克食部含钾610毫克,含钠4.2毫克,K因子为145.24。可见,豌豆无论是鲜品,还是干品,其K因子都大大超过有效降压作用的界定范围(K因子≥10)。现代食疗专家赞誉豌豆为“降压佳豆”。豌豆苗的含钾量也相当高,每100克食部含钾174毫克,含钠26.3毫克,其K因子为6.62。有资料报道,对人体来说,良好的K因子应是3或大于3,豌豆苗的K因子超过此值1倍以上,因此,也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因为人们一般食用豌豆苗的量较大,若以500克为例,服食后就会给机体净增钾含量(即扣除钠含量因素)738.5毫克,这样可明显改变机体的钾/钠比,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豌豆(包括鲜品、干品)所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E以及维生素C等成分的量都较高,这对保护血管的正常生理机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患有高血压病或有血压升高,出现头痛、心烦、脉弦数或脉滑的病人,经常服食以豌豆及其制品烹饪制作的菜肴、汤羹,是大有裨益的。

    4.绿豆

    绿豆是一种低脂肪的高营养食品,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有水分12.3克,蛋白质21.6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5.6克,膳食纤维6.4克,钙81毫克,磷337毫克,铁6.5毫克。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0.133毫克,维生素B10.25毫克,维生素B:0.11毫克,尼克酸2毫克。现代研究表明,绿豆是很好的高钾食物,不仅含钾量高,而且K因子高,每100克绿豆食部含钾量高达787毫克,含钠量为3.2毫克,其K因子达245.94,可见绿豆的K因子已大大超过对降压有效的界定范围(K因子≥10),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益气除烦、养心去风的功效,这对防治高血压病具有重要意义。绿豆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每100克食部含维生素E高达10.95毫克,对血管的正常机能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并且,所含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硒都相当高,不仅可增强血细胞的活力,而且可改善血液粘滞度,使血液循环的阻力减少,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5.黑芝麻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黑芝麻所含的维生素E特别高,每100克芝麻含维生素E高达50.40毫克,为谷、果及蔬菜类食品之冠,有“维生素E宝库”之美誉,维生素E是脂溶性抗氧化剂,它对细胞组织(包括血管、毛细血管等)的类脂膜结构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不仅使血管弹性增加,而且可使血液循环运行正常,其降压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黑芝麻的含钙量相当高,每100克食部含钙量可高达780毫克,含磷量为516毫克,钙指数(即钙/磷之比值)为1.51,不仅有利于人体吸收,而且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钙,由于补钙可促使血压下降,所以,钙是控制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营养剂。由此可见,黑芝麻具有活血润脉、益气降压功效。此外,黑芝麻与白芝麻的作用相似,功效相当,常可互相替代。

    6.花生

    花生也叫长生果、落花生,在我国普遍种植。祖国医学认为,花生性味甘、温,具有补肺润燥,健脾养胃等作用。

    民间常用花生仁(带红衣)浸醋一段时间后,加红糖、大蒜和酱油早晚服用,对降低血压有特殊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花生中含有诸多降低血压和防止血压升高的成分。同时,花生因具有增强记忆力,延缓人体细胞衰老的作用,赢得了“长生果”的美誉,被人们视为养生保健佳品。

    研究表明,花生的营养成分为每100克中含蛋白质27克,脂肪40克,碳水化合物22克,钙71毫克,铁2毫克,磷400毫克,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E、胆碱等。其中的糖类为复合糖,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胆固醇的排泄;而所含的植物性脂肪又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同时,花生含多种脂肪酸,其中8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且近一半为亚油酸,能使胆固醇氧化,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延长血压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预防中风、增加微血管弹性、预防血管破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等作用,可以有效防治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临床观察发现,民间用醋浸泡花生米1周以上,每晚服7~10粒的土方,可使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显著下降,有的甚至能接近正常水平。另外,花生壳也有降压作用,平时可以将花生壳洗净冲开水代茶饮,对防治高血压病具有特殊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花生属高脂肪、高热能食品,所以宜常食,但不宜多食。花生中所含的油脂成分具有缓泻作用,需要大量的胆汁来消化,因此,高血压患者如果有脾虚便溏、患急性肠炎和痢疾者,以及胆囊切除者,均不宜常食花生。

    7.燕麦

    燕麦又称雀麦、野麦、野大麦,性味甘、平,具有补益脾胃、滑肠催产和敛汗止血的功效。据测定,燕麦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等含量都很高。近年来,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在燕麦中含有对人体极其有益的亚油酸,每50克燕麦中,含有的亚油酸相当于10粒“脉通”药物的含量,所以,燕麦有抑制胆固醇升高的作用。据报道,有20多家单位经过5年时间的临床研究,对800名高血脂患者进行试验观察,证明燕麦对高脂血症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其作用不亚于临床应用的降血脂药“冠心平”,且无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

    8.牡蛎

    牡蛎,又名蚝、海蛎子,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近江牡蛎或大连牡蛎等的肉与贝壳。牡蛎肉富含微量元素锌,以每100克牡蛎肉鲜品食部计,含锌量高达9.39毫克。牡蛎壳的含锌量也相当高,食用牡蛎肉或牡蛎壳可增加机体的含锌量,改变机体的锌/镉比值,降低并减少有害微量元素镉对人体的危害,可有效地控制和阻断镉所致高血压病,有利于改善和防治高血压病,防止高血压脑病(如脑出血、脑血栓)的发生,或缓解其临床症状。现代中医药学研究认为,牡蛎壳属祛病延缓衰老药,由于它可平衡阴阳,所以有利于抗老防衰,防病益寿。补钙降压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人钙磷代谢失衡者多见,又常有明显的缺钙现象,而牡蛎壳含钙量较高,因此,运用牡蛎补充钙质,不仅对调整老年人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有益,而且有助于降低血压。

    9.虾皮

    虾皮,为樱虾科动物毛虾的干制品。虾皮是含钙量很高的食物,以100克虾皮食部为例,含钙量高达991毫克,这是一般食物或食品所无法比拟的,而且钙指数(即钙/磷的比值)大于1.50,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机体缺钙或降低日常膳食中钙的摄取量,会导致血压升高。钙是控制高血压的一种重要物质。日本学者森幸男教授研究发现,适当进补含钙量多的食物,可使高血压下降,并能防治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中医从补益肝肾出发,选择对肝肾有滋补作用的食物治疗高血压病,这与西医通过补钙促使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下降有异曲同工之妙。医学专家们建议,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进人中老年时期的人)应在日常膳食生活中,重视补给人体易于消化吸收的钙含量高的食品,以调节和维持正常的血压状态。因此,选择含钙量高的虾皮,无疑是很合适的。在食疗应用中,必须注意,虾皮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容易导致过敏,有过敏性皮肤病及哮喘病者慎服。

    10.鱼类

    鱼在我国古代就被奉为食养珍品,因其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之处,与熊掌等齐名。鱼是高血压患者最佳动物食品之一,鱼是人脑的粮食,吃鱼能防治心脑血管病症,已被科学论证是正确无讹的。鱼类富含核酸,并能提供机体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钙、锌、碘、铁、锰等元素有助于血压保持在正常的健康状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覆盖在带鱼身上的银白层并非鱼鳞,有文献报道它是一层油脂,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鱼肉还高。鱼肉中含有特殊的多链不饱和脂肪酸可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脂、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脑血栓的形成和心肌梗死等。塘鱼、河鱼、湖鱼、海鱼,均有食疗价值,间隔地吃些海鱼更好。对于海鱼来说,尽量少去鳞,鱼肚中的鳔等洗净可一同煮食。

    墨鱼和章鱼,含有牛磺酸和锌等微量物质,牛磺酸对因压力引起的高血压有防治作用。牛磺酸是鱼及贝壳类所含的一种氨基酸,在金枪鱼等鱼类黑色肉体部分中以及牛、猪的内脏中也有少量存在。以前由于这些鱼及贝壳类胆固醇较多,所以人们敬而远之,由于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牛磺酸对高血压有特效,所以被重新认识。

    对于高血压的人来说,压力等精神紧张是很不好的,这是因为要尽可能不刺激交感神经。但是,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压力对谁来说都不可能摆脱,要缓解这些就首推牛磺酸。牛磺酸不仅能抑制交感神经的紧张,而且有抑制荷尔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的作用,而这种荷尔蒙在有压力时会分泌出来使得血压上升,同时也能有效抑制邻苯二酚胺这种荷尔蒙的分泌,缓解压力。对现代人中许多不能很好地降低高血压以及减盐的人来说,牛磺酸可以说是一种合适的降压药品。

    11.蜂蜜

    蜂蜜中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蜂蜜性味甘、平,具有润肺、补中、缓急、解毒和滑肠通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食蜂蜜可促进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改善血液循环,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增强记忆。蜂蜜还具有降血压、防止血管硬化、扩张冠状动脉、消除心绞痛的作用。

    12.醋

    醋是以米、麦、高梁、酒糟等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酸味液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味酸、苦,性温,具有活血散淤、开胃消食、消肿软坚、散淤破结、解毒杀虫和治癣疗疮的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感冒、高血压、动脉硬化、寄生虫病、晕厥及外用于癣疮等。

    现代医学临床证实,用醋泡花生米,每日食用,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的沉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良药。醋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广,有人说醋是营养的“强化剂”,在烹调菜肴时加点醋,可以使食物中的水溶性维生素的化学结构稳定,不易因烹煮而破坏,从而保护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烧鱼、烧排骨时放些醋,可使肉烂骨酥,其中钙、磷也易溶解在汤里被人体吸收。

    醋除了在调味上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保护营养、促进吸收外,还有很好的防病治病作用。食醋可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预防衰老,抑制和降低人体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的形成。可扩张血管,有利于降低血压,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饮食中有哪些禁忌?

    1.忌长期食用高胆固醇食物

    高血压病患者要控制富含胆固醇的动物脂肪和其他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鱼籽、虾、蟹黄、墨鱼等),这是因为:

    (1)经过动物实验和人类饮食习惯的调查,肯定高胆固醇的食物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系。

    (2)进食的数量可直接影响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后,便容易沉积到血管壁中而发生动脉硬化。

    不过,如果是年轻而且症状轻的高血压病患者,几次测定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数值又都不高,加上体型也不过于肥胖,其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可不必过分限制。但年龄在4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病人,即使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数量不高,目前也还没有并发动脉硬化症,仍应摒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荤腥食物(含动物性脂肪的食物)都或多或少含有胆固醇,对高血压病特别是动脉硬化的病人是很不相宜的。但也不必视如“猛虎”,全加禁忌,而应该根据血中胆固醇含量水平及是否有动脉硬化等情况,适当予以控制。一般应选择每100克食物中含胆固醇在100毫克以下的食物为好。

    2.忌食各种蛋黄

    各类蛋黄中胆固醇值较高是必须注意的。胆固醇侵入血管壁,粘附在血管壁上,引起组织上动脉硬化,其结果是导致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提高。

    确实,最近人们吃各种蛋类如鸡蛋、鸭蛋、鹅蛋等食品的机会多起来,与脑出血(脑中风)比较,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增多起来。

    无论如何,各种蛋类的蛋黄不宜为食。

    3.忌饮食过饱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要靠饮食来获取。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很必要的。但是,长期饱食并不是良好的饮食习惯,长期饱食对人体健康是无益的。

    现代医学认为,经常饱食,会使胃肠的负担加重,使消化液供应不足,甚至会引起消化不良。

    每餐饮食过饱,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相应供血不足,以致使人感到困乏,工作效率下降,冠心病患者还容易引起心绞痛发作。

    长期饱食,摄人的营养量超过身体的需要量,不但会有过多的脂肪贮存在体内,而且糖和蛋白质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贮存的这些脂肪大多分布在皮下、肝脏、腹壁以及腹腔内的大网膜和肠系膜上,会造成腹压增高、腹壁肌肉松弛、腹部向外突出。这样不仅走路困难,而且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气喘。体内积存的脂肪越多,活动就越困难。

    医学研究认为,长期连续饱食不但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且会使人未老先衰,缩短寿命,并会诱发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特别是对脑力劳动者的不利影响更大。

    因此,饮食要讲科学,不宜长期吃得过饱。

    4.忌过量食用肥肉

    有些人喜欢吃肥肉,其理由是肥肉香,好咀嚼,然而,肥肉吃多了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

    因为肥肉是含有饱和性脂肪酸的动物性脂肪,食用过多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增高,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内壁上可造成动脉硬化,如冠状动脉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可因脑缺血而引起头晕、头痛;动脉血栓形成或破裂时,可引起脑血管溢血,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肾动脉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病;四肢动脉硬化,可引起肢体坏死。另外,过多地食用动物性脂肪还可引起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疾患。老年人容易形成动脉硬化,如果特别喜欢吃肥肉,就更加速动脉硬化的进展,同时,消化机能差的人,也不适合过食油腻。

    5.忌盲目减肥

    医学界普遍将超重和肥胖确认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并非所有肥胖者都有高血压,但总体上,体重越大,平均血压也越高,而且肥胖本身和高血压一样,也是发生心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所以,控制体重已经成为高血压病患者降低血压的一个重要途径。

    据统计,每减轻体重1千克,血压就会下降1~2毫米汞柱。这对于患有高血压病的肥胖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假如他们能连续累计减少体重10千克,血压高大有恢复正常的希望。

    一般来说,肥胖与饮食有密切关系,基于这种原因,有人为了降压而减肥,又为了减肥而盲目地控制饮食。殊不知,这样对身体是不利的。因为一旦出现营养不良,不但血压没法降低,反而会引发其他毛病。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屡见不鲜,就是盲目减肥的结果。

    其实,除了控制饮食,减肥(重)还有三大法宝:体育锻炼,一定的工作压力和适当的睡眠时间。这些方法无毒副作用,花费少,只要长期坚持,同样也能起到减肥的效果。专家提倡每周进行体育锻炼3次,每次20~30分钟,以体力能耐受及微出汗为宜。对于平时不运动者更应循序渐进。切忌一次过劳,半途而废,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反弹。

    6.忌饮酒过量

    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饮酒过量(按国外的标准指每日超过30毫升酒精,相当于600毫升啤酒,200毫升葡萄酒或75毫升标准威士忌)可以使血压升高并使冠心病、中风的发病和死亡率上升。

    研究表明,饮酒使血压升高的原因,与酒精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脏输出量增加,以及间接引起肾素等其他血管收缩物质的释放增加有关。同时,酒精能使血管对多种升压物质和敏感性增加,从而致血压升高。

    另据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饮酒还会造成心肌细胞损害,使心脏扩大而发展为心肌病;还可诱发酒精性肝硬化,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已有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一定要忌酒。不过,传统医学认为,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活血通脉、助药力、增食欲、消疲劳。同时,一些针对病症的药酒可以少量饮用,特别是中风后遗症和冠心病患者可适当选择某种药酒饮用,但要将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已有饮酒习惯的成年人,应限制饮酒量,每天白酒最好不超过50克。

    7.忌食盐过量

    限盐以后可减少血容量,减少血管壁钠含量,降低小动脉对缩血管物质反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

    实验研究表明,食盐摄入量与平均血压值呈正相关,食盐摄入每日减少3.5克,收缩压即可下降3~4毫米汞柱(0.4~0.5千帕)。这种效果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和血压较高的人中尤其显著。

    限盐不仅能降血压,而且可相应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一般主张,每日食盐量宜控制在5克左右。同时也要注意减少酱油、味精等含钠食物之用量。

    8.忌饮水过多或过少

    水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水更是具有特殊而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血压病患者本身极易出现血管失去弹性引起的血管壁变厚,血管内腔狭窄,以致出现血液循环不良的现象。与此同时,一些老年患者的血液本身也变得与年轻时不同,红血球与自血球等固体成分占的比率增高,尿素与尿酸等代谢产物的排泄不良,所以血液黏度增加。

    粘度增高的血液勉强地通过动脉硬化血管的管腔,容易引起血管堵塞,形成脑血栓,导致脑梗塞和心肌梗死。

    医学认为,血液是由45%的红血球与白血球成分及55%的含有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的血清液体成分组成的。除了红血球和白血球的比率增高引起血液黏度增加外,血液中的脂质增加,也会使血粘度增高,影响血液循环。多余的脂肪贴在血管壁上极易引起动脉硬化。

    可是,减少过多的脂肪需要时间,而高血压病患者又不能有效避免动脉硬化,惟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设法使血液保持畅通,改善血液循环。

    研究表明,补充水分是改善血液循环的有效途径,因为水可以稀释血液,使血液恢复流畅的状态;反之,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则会进一步促使血液黏度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甚至形成脑血栓。同时,人体缺失水分也会使大便干燥,容易引起便秘,这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不过,一次饮水过多,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增加血液循环量,从而引起血压一时性上升,所以,高血压病患者一天之中应多饮几次,每次少饮一点,一天饮水总量合计在1000~1800毫升左右最好。

    9.忌饮咖啡因

    高血压患者应远离咖啡因,尤其是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因为压力加咖啡因对高血压有相乘效果。

    根据美国高血压杂志发表的一篇报告,在情绪处于压力状况之下的时候,咖啡因会把血压推高到不利健康的程度。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单是咖啡因就能使血压上升,咖啡因再加上情绪紧张,就会产生危险性的相乘效果。

    他们说,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人,也就是所谓的高危险群,在摄取咖啡因后,血压上升最多。

    一般而言,单是咖啡因就能使血压上升5—15毫米汞柱,比如,原来血压是120/60的人,在摄取咖啡因后,可能上升至135/75。血压超过140/90时,对健康就有不利影响。

    研究人员还说,有些人在情绪紧张时喝咖啡,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高血压的危险群尤其应避免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另外有些长年有喝咖啡习惯的人,以为他们对咖啡因的效果已经免疫,事实并非如此,一项研究显示,喝一杯咖啡之后,血压升高的时间可长达十二小时。

    10.忌热量无控制

    国内外营养学界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过多摄取某些营养素,会降低患病病人的抵抗力,并使疾病加重。我们的身体是由上百亿个细胞所构成的有机体,每一个细胞就像是利用营养物质和氧产生能量的化工厂,又像是不同形式能量的转换站,如肌肉细胞能够把热能转化成机械能,使人产生力量去做工。可是,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热量需要是与食欲相适应的,当正常食欲得到满足时,其热量需要一般也可满足,体重可以维持不变。假如热量供给过多,就会引起体重增加。单从这一方面来讲,高血压病人就不应该忽视日常饮食中对热量摄入的控制。

    研究表明,心血管方面的发病,以任意进食动物脂肪者为多。作为已患有或者具有发生高血压病倾向的人,其体内的脂肪组织本来就逐渐增加,而其他活动性组织则相应减退,整个机体的代谢水平降低,加上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都年龄偏高,体力活动趋少,所消耗的热能也相对减少。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应该重视控制热量摄人。

    按照国际推荐标准,以20~39岁正常人的热能需要量作为基数,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所需的热量应依次递减,即40~49岁者减少5%,50~59岁者减少10%,60~69岁者减少20%,70岁以上者减少30%。正常情况下,高血压病患者也可以此为参考。此外,据研究成果表明,正常健康人,一日三餐的合理分配方案是:早餐占当天总热量的309/6~40%;午餐占40%~50%;晚餐占20%~30%。高血压患者亦应根据此标准来合理搭配饮食结构。

    11.忌饮食中缺钾

    最近,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里的美国心脏病学讨论会上的报告指出,高血压的典型特征是动脉壁增厚,但当给予足量的钾后,动脉壁便不再增厚,这主要是钾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可防止动脉壁不受血压的机械性损伤,从而降低了高血压病和中风的发病率。

    其他国家的许多学者也对钾与血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尿钾与血压呈负相关。更有趣的是一些地区较原始的人群以“草木灰”(含氯化钾)代替食盐,这些人群由于采用低钠高钾膳食,血压很低。而美国东南部的黑人饮食习惯低钾,他们中风的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倍,这些现象均证实了钾与血压有密切关系。

    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人适当增加钾的摄入量是有益的。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高血压病人由于持续服用利尿剂、降压药,使排尿增多,钾随之排出,发生低钾倾向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服用这类药物治疗的病人,更应注意补钾。补钾的方式主要分药补和食补两类。

    药物补钾,常首选氯化钾,这主要适用于服用利尿剂降压药治疗的病人,而食补则适用于所有高血压病人,包括那些轻度高血压,尚未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

    食物补钾,主要是多食含钾丰富的食品,主要有瘦肉、牛肉、鱼类及其他海产品、小白菜、油菜、黄瓜、西红柿、土豆、橘子、香蕉、桃、葡萄干等蔬菜与水果。

    据美国高血压研究会临床试验证明:钾离子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钠离子排出,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高钾食物有降低血压防止动脉胆固醇沉积、预防脑溢血和保护肾脏、心脏的作用。

    12.忌饮食中缺钙

    钙与高血压也呈负相关。饮食中如果缺钙可以促使血压升高。研究资料表明,平均每日摄钙450~500毫克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是每日摄钙1400~1500毫克者的两倍。研究资料也证明,每日补钙1000~1400毫克可以降低血压,并可使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补钙可以增加排钠,从而可减轻水钠潴留。补钙有利于防止钠对血压的升高作用。

    我国居民膳食中钙摄入量低于西方膳食。约有2/3的地区,人均每日摄钙不足600毫克,导致高血压发病率的增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膳食中动物性食品少,尤其是奶及奶制品少,而以谷类为主。每百克牛奶含钙120毫克,而每百克谷类含钙为10~30毫克。

    高血压食疗原则有哪些?

    中医的饮食疗法源远流长,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医学充分运用了这一原则,对许多慢性病症、小儿及老人,主张“食治未愈,然后命药”的观点。中医认为饮食对人体不但有滋养作用,使人体气血充盛,足以抗御外邪;而且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直接用于一些疾病的预防。另外,中医传统上还以食物直接用于疾病的治疗,故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古代将善于用饮食治病的医生称为“良工”,即高明的医生。所以中医学“食疗”已作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医疗学科,经千百年而流传不衰。

    高血压与饮食的关系,不论中医、西医的认识都是一致的,即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因此,高血压的饮食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高血压患者应节制饮食,避免进餐过饱,减少甜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俗话说,饮食常留三分饥,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本人工作和生活情况按标准算出应摄入的热能,再减少15%~20%。

    2.避免进食高热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三高”食物;适量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质的摄人量应在1克以内。可常吃豆腐及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高血压患者不伴发高脂血症的,则每日可食1个鸡蛋。

    3.餐饮中的食用油宜选择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这些植物油对预防高血压及脑血管的硬化及破裂有一定好处。忌食荤油及油脂类食品。

    4.高血压患者应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及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平时饮茶宜清淡,忌饮浓茶、浓咖啡,少吃辛辣的调味品。

    5.严格控制饮酒。高血压患者平时要严格控制饮酒,其饮酒量每日必须限制在50毫升以内,切忌一次饮完,并绝对禁止酗酒。

    6.降低摄盐量。现代医学砚究表明,钠的过多摄入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和血液黏度尤为不利,对高血压更是一个致病因子。对一般患者来说,每日摄盐量应限制在6克以内,不要超过此限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每日摄盐量应限制在4克左右,这对降低和稳定血压大有裨益,对有些患者来说,摄盐量还可以再低些:

    7.补充机体可吸收的钙,高钙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钙有“除钠”作用,可使血压保持稳定。有资料报道,高血压患者每天补充1000毫克钙,连用8周,就可使血压明显下降。

    8.主食宜多吃粗粮、杂粮如糙米、玉米,少吃精制的米和面;烹饪中宜多用红糖、蜜糖,少用或不用绵白糖、白砂糖。这样可以不断补充机体缺乏的铬,并改善和提高锌/镉的比值,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镉的积聚,有益于高血压的防治。

    9.改善膳食中的钾/钠比值(即K因子),可使高血压患者免除使用药物之苦。良好的K因子应是≥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K因子保持在3以上,才能使人体各器官、组织发挥良好的功能。当K因子降低到3以下时,甚至低至1~1.5时,高血压的患病率就会增加。一般植物的钾/钠比值都在20以上,实验研究表明,K因子≥10的食物对高血压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如香蕉、柿子、苹果、红枣等食物的K因子均高于50,它们是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妙品。膳食中应适当增加钾的摄入,或在烹调时用钾盐代替钠盐,同时增加新鲜水果的摄入量,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血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