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世态万象中的男权与女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酸甜苦辣说汤唯

    笔者之所以用“酸甜苦辣”来形容女影视演员汤唯的心理感受,那是因为近些年来她在中国影视圈内起起落落,个中滋味想必非“酸甜苦辣”不足以形容。何况有关汤唯的系列事件已然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社会文化现象,值得一说。

    2011年春天女演员汤唯凭借影片《月满轩尼诗》强势复出,继而借韩美合拍片《晚秋》惊艳了韩国观众,成为最受韩国观众追捧的华人演员,并在同年的韩国百想艺术节上成为第一位获得最佳女主演的外国女演员。这件事在中国自然引起较多关注,其中的滋味,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恐怕都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当代世界影视界包括中国,都常常以色情为招徕。中国男女演员都争相以此博取上位,希图一举走红,当然客观上女演员更易引起轰动,易于取得成功。

    汤唯也是这股潮流的追随者,主动投身这个旋涡。面对著名导演李安筹拍的大片《色·戒》的选角,据说女演员舒淇因为剧本中存在过度放纵的色情表演而主动放弃出演女主角,而汤唯作为一个未成名的女演员,更大胆、更迫切、更无顾忌,在选角现场霍然一脱,力压群芳而争到这个角色。其后与梁朝伟在影片中的激情表演也是登峰造极,至今未有超越者,包括《金瓶梅》《肉蒲团》等专门以色情内容为核心的影片也要逊其二三筹。有消息说,该片在欧洲放映时,连见多识广的欧洲观众也看得目瞪口呆,以至于一些国家在该片公映前都痛加删节。加上影片中男主角的汉奸身份,更使这部影片在国内遭到前所未有的责骂。因此仅就这一事件而言,汤唯在国内一度遭到封杀,并不算多大冤枉。

    但是,汤唯并不是唯一走这条路的女演员,这种做法早已有之,而且时下愈演愈烈。尽管其他演员色情表演的程度略有控制,也只是九十步与百步之别,为何他人安然无恙,尽享色情表演给自己带来的丰厚回报,而独独严惩汤唯一人呢?就这一点而言确实不公平。而且对同案中李、梁两个男性不敢触碰,独独严惩一个女演员,确实难脱男权社会欺凌女性之嫌。尤其是那个导演李安,认乎其真地告诫自己的儿子,切不要出演色情影片以免自毁声誉,而对别人家的女儿就全然不顾女孩儿家的声誉,掘了个陷阱引人家往里跳,这颗心真不知是颗什么心。

    汤唯当时显然没有料到会因此而成为这股潮流中唯一的受害人,蒙受如此惨重的后果,但是汤唯此举的后果也并非全是负面的。当初的汤唯名不见经传,恰是这部影片使她一夜成名。虽然遭受唾骂,然而这种唾骂也是许多女演员梦寐以求而不可得。有人费尽心思制造走光,有人自我炒作散布绯闻,有人发艳照、假离婚,有人公开宣布愿意与名导演“潜规则”,她们殚精竭虑、绞尽脑汁也达不到汤唯这一招所取得的名声和效果。几年的封杀固然给汤唯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是仍然为她的复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若不是参演《色·戒》这部影片而出名,又如何能在近两年接连加入名导演的几部大片,在几处电影节的红地毯上风光无限,甚至被人捧为“可敬的汉风使者”?这样的结果真要让那些自认为容貌和演技绝不逊于汤唯的女演员羡煞、妒煞,为上天对汤唯的如此偏爱而愤愤不平的了。那么汤唯之遇上李安,究竟是幸抑或不幸?

    由此可见,中国的一些男士大可不必对汤唯如此怜香惜玉,心疼不已,说不定人家事后权衡得失,还觉得当初这一脱很是合算,若是从头来过,仍是义无反顾呢。不信你试想一下,倘若李安要再拍一部同样内容的影片,如《戒·色》之类,争抢剧中女主角的女演员恐怕还是要打破头。

    如此说来,有关部门这道封杀令倒真是一无所获,封杀汤唯反倒为她争得了不少同情与爱怜,以儆效尤则效尤者汹涌如故,倒是自己空惹骂名,打不着狐狸还惹了一身臊。不过这句话只是引用了一句俗语,并不是暗指何人是狐狸,尽管当下许多女性常以被人称为“狐狸精”而得意,甚至在衣服下拖一条狐狸尾巴作装饰,故意招人赞誉,若有不信,可与笔者联系,一定提供几幅图片为证。

    最后,又要回到那个既旧又新的话题上来,汤唯者流何以越是被封杀越是走红?实在是因为当前中国影视界色情浪潮汹涌澎湃,汤唯只不过是浪潮中的一朵水花,指望封杀一个汤唯而阻遏这股浪潮,自然是徒劳无益的了。那么,中国的影视界为何色情汹涌愈演愈烈?这才是有关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或许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只是有些难言之隐,也罢,只是不要再闹些封杀一两个汤唯、水唯之类的笑话了。

    第二节 “脱毛”与“植毛”

    不知道确切地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女人和男人都在自己的体毛上动起了脑筋,那就是女人的“脱毛”和男人的“植毛”。

    一

    不论是造型火辣的名模、女演员还是着装清凉的寻常女性,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就可发现,如今中国女人的腋毛几乎褪除尽净。从露肩、露胸、露乳、露脐到露臀,中国当代女性身体开放的模式“日渐下行”,速度无比惊人。

    中国女性的“除毛”或“脱毛”,乃欧风东渐的结果。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观念举国推崇。因此男性留发留须,女性即使化妆也是强化其自然之色,如白肤、红唇或红腮,决无时下那种“烟熏妆”“熊猫眼”等与自然健康相悖的另类酷扮。当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训也是国人崇尚自然美的原因之一。另外,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腋下、裆下皆属隐私部位,不能公开展露,也就断无“脱毛”之必要。所以,如今女性“脱毛”与国人的性开放程度也有一定关系。

    当然,笔者无意一味苛责女人“脱毛”。说句不怕得罪男人的话,如今女人的剃除腋毛与男人的刮胡子几可等量齐观,并无多少可非议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本也无可非议。但现在中国女性的整容也是唯西方马首是瞻。她们以西方人种为模板,要隆鼻,要凸高眉骨、削薄颧骨以增强脸部立体感;要隆胸、扩臀、削肋骨来突显三围,增强性感。主动掏钱自损健康自不必说,愈演愈烈的中国女性整容,还表明我们的女性同胞们对于自身长相,实质上已丧失了一种民族自信或文化自信,这一事实着实令人忧思。

    二

    再来说说男人的“植毛”。随着一些“星爷”在各类媒体上解开纽扣露出前胸,中国男人胸口的那几根毛也日趋时髦,以至于有报道说时下有些男性为求“阳刚帅气”、找回“男子汉信心”,竟然在脸上、胸部植起毛来。

    且不说男子汉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是个人的内在品质还是外在形貌,是胸毛丛密还是胸脯光洁,总之,追求所谓男子汉气概一直是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心中永远的梦。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女性就曾怀着对中国男人的不满,大声疾呼“寻找男子汉”,那时的中国男人何尝不想成为女人心目中的男子汉,可彼时之男人为什么没有去“植毛”,而今日之男性想当男子汉、想增加男性气概,居然就想到了“植毛”这一招呢?

    这首先表明,时至今日男子汉的社会角色定位已经发生了转型。20世纪80年代,社会普遍认为男子气概首先源于一种精神品格,如坚韧不拔的意志,百折不回的气概,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等,当时中国女人心目中的典型就是日本人高仓健式的硬汉(且不论这与推崇“日货”的社会心态是否有关联)。他们沉默刚毅,侠骨柔肠,疾恶如仇,以拯救天下的弱者尤其是女人为己任。虽然并未见高仓健的胸部有浓密粗黑的体毛,可那时中国女性丝毫未觉有何缺憾或不足,更没有认为他的男子气概因此就大打折扣。而今中国女人心目中的“男子汉”形象已发生重大改变,由先前注重个人内在精神品格转化为推崇体格、性感等外在形貌,女性对男性的欣赏口味也由原先的追求理性、追求内涵转变为追求感性、追求相貌,高仓健式的硬汉形象及相伴随的精神品质已遭冷落。为当今女性热捧的“男子汉”形象常常是身量魁伟,肌肉壮实,身条流线型,性感外溢等等,总之,“性感”已成为时下女性心目中“男子气概”的代名词,而一身浓密的体毛尤其被认为是男性性感的重要特征。如此一来,逼得一心要成为中国女人心目中的“男子汉”的中国男人,面对自己那片原本光洁白皙的胸脯顿生痛恨之情,想方设法要在上面“种植”几簇粗黑的浓毛来“装象”!

    三

    这实在让人不禁要问:何以仅仅时隔20多年,中国女性对男性的审美口味竟发生这等变化?或者说,这种变化何以发生在今日之社会?

    细想起来,这种变化并非是空穴来风,无迹可寻。考察一下当年女性的生存环境,就可了解高仓健式硬汉之所以风靡的原因,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就是最好的例证。守寡的农场主妇明子带着年幼的儿子生活在北海道,她一个人管理广阔的农场,既要抵御自然界的风雪灾难,还要时时提防流氓的骚扰。一肩担尽天下愁的高仓健式硬汉恰逢其时地出现,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明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是英雄救美式的传统故事,他们最终的结合有着强烈的现实生存的需要。明子式的生存困境在今日之生活优裕的城市白领女性那儿已不复存在,她们已不再要求男性担负起保护者角色;而小康生活中享乐主义的盛行,追求感官享受成了消费时尚;她们对男性的兴趣更多的是一种直接的情色欲求。因此,男性性感的外形,包括浓密粗黑的胸毛,才那么吸引她们的眼球。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当今的各种宣传媒体就可发现,今日之女性“性趣”盎然,动辄评选“最性感足球明星”、“最性感影视男星”……据报载,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至今仍受到大批女性的青睐,而且依然绯闻不断,这恐怕不只因为他的总统政绩,还与他的“性感”有关吧?前不久,美国14162名女性“性”致勃勃地评选出“男人身上最令女性倾倒的性感部位依次是胸膛、臀部、胳膊和手”。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电影演员休·杰克曼就以“其线条完美、精壮结实的胸膛”而且是体毛浓密的胸膛,“被美国《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性感男士’”。至此,今日女性所谓的“男子汉气概”中哪里还嗅得到丝毫精神品质、思想学养的气息?

    中国男人的审美形象历来并不以“粗豪”见称。即使在一些以歌颂英雄豪杰著称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中,人们欣赏的是儒雅智慧,如诸葛亮和关羽,或是英俊雄强,如赵云和马超;以《水浒传》为例,读者欣赏的是林冲和武松,自然谁也未曾考究过彼等人杰他们胸脯上是否有粗毛。若是他们在舞台上或屏幕上袒胸露腹,抖出一团浓毛来,那是何等荒唐的情景!荒唐得不能想象。而对于一般的男性形象,中国人历来欣赏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西厢记》中的张生,《牡丹亭》里的柳梦梅,其儒雅俊秀把崔莺莺、杜丽娘迷得死去活来。何以到了今天,中国男人们为了所谓的男子汉气概与男性性感,居然就不惜代价去改造他原本白皙的肌肤、光洁的胸脯?

    追本溯源,这还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凌暴的结果,是又一次西风东渐。特别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影视文化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改造和重塑了中国女性的审美趣味,中国的女性被西方“胸毛丛密”的强势文化所凌暴,她们的眼光和口味也随之被同化、被奴化。所以,可怜的中国男人被逼得除了要与她们心目中的西方型男子汉相靠拢,就别无他法,只得在原本光洁白皙的皮肤上“种植”一簇粗黑的浓毛,以示气概、以壮阳威。

    至此可以见出,中国男性的“植毛”与中国女性的“脱毛”,都是丧失自身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其实,鲜明的个性特征恰恰才是“美”的要义,所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才能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各个民族都拥有自身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这才是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否则岂不是如韩国美女那般千人一面,单调乏味之至?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只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能真正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第三节 减肥:披着审美外衣的商业陷阱

    时下无论打开电视电脑或者纸质媒体,有关减肥的广告俯拾即是甚至到了狂轰滥炸的程度;放眼现实生活中的大小卖场,减肥产品同样铺天盖地,减肥招术五花八门,中国的减肥产业何以这么火?

    老实说,减肥本该是欧美人士的“专利”,只要看看西方的那些肥男硕女,就可知道此言不虚。据报载,某些西方肥男体重逾千斤,难得出一次门时得动用吊车把他吊出去;欧美国家中体重七八百斤者更是屡见不鲜。白人女性年轻时个子高挑、身材苗条,一旦结婚生子,大部分就成了啤酒桶大妈。所以减肥之于他们,审美还在其次,身体的健康与行动的方便恐怕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他们丰足的腰包也成了西方减肥业商家的滚滚财源。与西方的这些肥男硕女相比,中国男女的正常身材是他们难以企及也求之不得的理想。可笑的是,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女人们居然也来赶这个减肥的时髦。这岂不正中了西方商业文化的圈套?

    这种圈套的载体首先是流行文化,尤其是传媒文化的大肆张扬。层出不穷的各种“选美”,把那些身形清瘦的美女的三围作为女性身材的典范。更为普遍的是时装表演。那些模特的“魔鬼身材”在西方女性中的比例其实不到万分之一,但是她们T台上杨柳扶风的婀娜身姿通过媒体已对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产生了巨大冲击力。

    如果说世界小姐和模特与一般女性毕竟还相距甚遥,对其产生的影响还较为间接的话,那商店里各种款式的时装就具有直接的冲击力和杀伤力了,它们无一不是小而又小、瘦而又瘦,使得一般女性只能望衣兴叹、徒唤奈何。它无异于向你宣判:你太胖!你太肥!你太丑!而且这一声音早早晚晚、时时刻刻在你耳边萦绕,似乎造成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它们强烈地摧毁了千百万女性的自信心,女人们的减肥之念油然而生。于是,各种各样的减肥商品包括减肥器材、药品、保健品以及化妆品一哄而上,让无数女性仿佛看到了莫大希望,昏了头的女人在这些披着审美外衣的商业陷阱面前完全没有了招架之力,只能盲目地、接二连三地、奋不顾身地往里跳,身入陷阱而不知,百般挣扎而越陷越深。笔者认为,风靡全国的女性减肥实质上是以审美时尚为外衣,以推销时装、化妆品尤其是减肥产品为目的的商业计谋。

    减肥,这实际上是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女性的一种精神凌暴,是商业文化对中国女性的经济掠夺,也是传媒文化对女性灵魂的强大腐蚀。大批中国女性在这三者的强大攻势面前,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认识,那自然就只能束手就擒,从精神到肉体到钱袋都被洗劫一空。

    更深层次的危害还在于这铺天盖地的减肥攻略,一步步地强化了女性以容颜为资本的社会意识,仿佛容貌的美丽才是女性人生的第一要义。这种观念意识分散了女性在工作上、事业上的注意力和进取心,淡化了她们追求独立政治经济地位的努力,使得女性日益成为男性社会的观赏品和消费品,沦为男性社会的附庸,这才是对女性最严重的精神虐杀。

    事实上,鲜明的个性特征才是美的要义。正所谓春兰秋蕙各一时之秀。大千世界之美,正在于其丰富多彩和千姿百态。兰花之美在于清秀,而牡丹之美却在于丰满。若牡丹也闹减肥,瘦成兰花模样,那也就不成其为牡丹了。倘若芍药、荷花、绣球等也都来赶这个减肥时髦,其结果岂不如韩国美女一般,千人一面,单调乏味之至?

    第四节 女人之“色”与男人之“妖”

    中国社会的两性关系十多年间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滚滚经济大潮挟沙裹石,冲击和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两性关系。一度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女色消费再次浮出水面,加上部分女性的自甘堕落,以“包二奶”为代表的女色文化流行一时;与此同时,日本电影《追捕》和《远山的呼唤》中高仓健所扮演的仿佛集全世界的苦难于一身、全世界的女人都等待他去拯救的铁骨柔肠的硬汉形象,不知感动和抚慰多少中国女性的心灵,她们柔弱的肩膀太需要高仓健式硬汉那有力的撑持。所以,厌腻了此前银幕上奶油小生之类的中国女人们,开始了“寻找男子汉”的漫漫精神苦旅。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男人们还在自恃他们政治、经济或文化上的实力而消费女色,女色文化仍流行一时之际;中国的女性在两性关系的认识上已经由上一时期的“寻找男子汉”开始了“颠覆男子汉”的转变。美国影片《克莱默夫妇》就塑造了与一脸深沉的高仓健式硬汉全然不同的男性形象克莱默。以克莱默为代表的男性不再是动辄干出惊天伟业的乱世英雄,他们只是和平年代中日常化、生活化的平凡男性。片中克莱默弯下身子为儿子系鞋带的细节曾令著名女作家王安忆感动不已。所以她认为中国的女人们此时需要的不再是那救苦救难、横扫天下的英雄或硬汉,而是温存体贴、共同分担生活琐碎事务的平常男人,一如女作家龙应台非常赞赏的“买汰烧”全包的“上海男人”,认为他们身上才体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

    以往,我是很崇拜高仓健这样的男性的,高大,坚毅,从来不笑,似乎承担着一世界的苦难与责任。可是渐渐地,我对男性的理想越来越平凡了,我希望他能够体谅女人,为女人负担哪怕是洗一只碗的渺小的劳动。须男人到虎穴龙潭抢救女人的机会似乎很少,生活越来越被渺小的琐事充满。……曾有个北方朋友对我大骂上海“小男人”,只是因为他们时常提着小菜篮子去市场买菜,居然还要还价。听了只有一笑。男人的责任如将只扮演成一个男子汉,让负重的女人欣赏爱戴,那么,男子则是正式的堕落了。所以,我对男性影星的迷恋,渐渐从高仓健身上转移到美国的达斯汀·霍夫曼身上……他矮小,瘦削,貌不惊人,身上似乎消退了原始的力感,可是却有一种内在的,能够应付瞬息万变的世界的能力。他能在纽约乱糟糟的街头生存下来,能克服青春的虚无与骚乱终于有了目标,能在妻子出走后像母亲一样抚养儿子——看着他在为儿子煎法国面包,为儿子系鞋带,为儿子受伤而流泪,我几乎以为这就是男性的伟大,比较起来,高仓健之类的男性便只是成了理想里和图画上的男子汉了。[65]

    这也说明,在英雄时代之后的平民化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正在复苏——在一部分女性心目中,男性的优势和权威已经开始动摇和丧失,女性开始以平等的心态和眼光来看待两性关系,中国女性正在逐步走向理智和成熟。

    二

    到了眼下这个五光十色、瞬息万变的年代,“两色”文化都是流行一时。男人们依然在醉生梦死,一晌贪欢,女色文化依然红火;但同时男色文化也已走向商业市场。“食色,性也”,经济地位迅速提升的女性群体在“食”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之后,自然会有“色”的追求,一批以“富婆”“款姐”为代表的男色消费群体已经日渐形成,男人之“妖”与女人之“色”已在性交易领域同台竞技,这可从近十多年来男色消费主体在情欲展露的逐步升级上得到充分印证。

    女性情欲的充分展露乃至日趋张狂并非眼下之事。且不说1998年上海体育馆一“痴情”女歌迷跳上前台,牢牢搂定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激情演绎狂吻一剧;以每一届的足球世杯赛为例,男球星们在场上拼球技,男球迷们在场下论球技,而女球迷们则更津津乐道于球星的身材或长相,她们“性趣”十足地评选“性感球星”,“法国队中场德约卡夫赢得无数异性芳心当选世界最性感球星”。或者是一群日本女球迷在游泳池中把里瓦尔多都团团包围肆意蹭摸,揩足了油水。中国女性此方面的“性趣”自然也毫不逊色。“飞人”刘翔就坦承“女粉丝”们的骚扰和铺天盖地的信件让他难以招架。女性的疯狂情欲还使一些影视男演员和男生演唱组合荣膺“师奶杀手”“少妇杀手”或“通吃型”桂冠。影片《周渔的火车》中,青年女性周渔与两个男性的交往都没有令人信服的感情基础,她之所以穿梭于两男之间欲罢不能,唯有从情欲的角度才能得到合理解释。编导把主人公由小说原作中的男性改为女性,这一性别改变倒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女性身上的强烈情欲。

    进入21世纪,男色消费主体情欲之疯狂登峰造极的,要数香港富婆们手中那份被包养男演员的身价排行榜。尽管这份身价排行榜纯属虚拟——榜上列出的那些当红男演员们事实上没有要人包养,也没有被人包养。这份排行榜充其量只能表明香港富婆们——这群男色消费群体的性幻想而已。但从中也可见出性消费主体的结构已从男性一统天下的格局转变为男性、女性分而据之。而且从出价上还可大体看出这些女人们不可小觑的经济实力。看她们那等做派,大有把这帮男演员一口吞下的气势。

    这就要说到男人之“妖”了。从青春演唱组合“西城男孩”和F4开始,这批“生如夏花”的“花样美男”就所向披靡,所到之处简直是“小李飞刀——例无虚发”,他们以性感电倒了一批又一批的师妹、师姐乃至师母师奶级的女人们。阳光男演员还趁机推出个人写真集,销路绝对看好。一些男模出身的影视演员演技平平却片约不断,且频频露脸于影视歌三界,无非是身段和姿色让女性消费群体不可抗拒。男演员们靠卖相和性感把女人们牢牢缚定,令其对动辄数十集的青春偶像剧百看不厌。而香港艺人陈小春更被媒体冠以“妖到骨子里的男人”的称号。他在最近举办的一次个人演唱会上极尽媚惑之能事,“配饰物上有粉红色的手套搭配绿色的珠片西装,面具加檀香扇配金色条纹裙,且频频变换服饰”,浑身上下“不乏妖媚和性感”。陈小春使尽浑身解数如此“作妖”只为谁?当然只为取悦台下的“女粉丝”们,以博取她们的眷顾与宠爱,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商业利益。

    所以,对于这些美男、“妖男”和他们的“女粉丝”来讲,历来被公认为男性必不可少之气质的“男子汉”一词,已被彻底逐出了他们的话语体系了。

    三

    这就让人不禁要问:男色消费如今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到底原因何在?

    首先,这股消费男色之风当源于当前小康社会及其伴随而来的享乐主义。从1978年算起的话,中国的改革开放已30多年,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其最早得益者早已步入小康。一部分这样的女性就其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而言,已丝毫不亚于男性,所以她们从物质到精神已经不再需要男性的保护或荫庇。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阿Q尚且狂想“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这批先富起来的女性群体当然就有追求感官享受的欲望,更有实现和满足这种欲望的实力。市场刺激消费,消费拉动市场,随着经济学家所指称的“女钻石王老五经济”群体的不断簇生壮大,男色消费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地被提上议事日程。

    其次,男色消费的出现也与整个社会禁锢的解除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很大关系。旧式女性为“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观念所束缚,只能眼观鼻、鼻观心,不仅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欲,甚至只要心存欲念就已罪不容赦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革,社会心态日趋宽容;而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在两性关系上女性如今完全可以主动者姿态出击,大胆披露她们的情欲和“性趣”,甚至还引以为荣。上文提到的女性情欲之种种表现,就与这些主客观条件密不可分。典型者就是以个人性事炫耀于人,如以木子美《遗情书》为代表的性事写作等。从过去极端的禁锢到眼下极端的开放,虽都不是常态,但后者至少说明了当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最后,男色消费的兴盛也与整个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滑坡有很大关系。“一切向钱看”成了当前一部分人的行为准则。十多年前社会上流行的一句顺口溜是“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如今却是“女人有钱也变坏,男人变坏也有钱”。这么说来,情色消费难道真的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男家了?过去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只允许并且纵容女性的堕落,如今这个时代也允许男性通过出卖自身肉体以获利,这实在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悲哀。

    四

    2004年,正在巴以硝烟四起、伊拉克战火继续弥漫之际,一则香艳新闻却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眼球,这就是关于英国维珍公司准备在纽约肯尼迪机场安装的一款新型男用小便池。英国航空公司之大胆、之“创新”就表现在便池的设计上——这款名为“香吻”的男用小便池,被设计成了女人的嘴唇形状,并且是涂着鲜红口红的张开的大嘴,还露出两颗洁白的上门齿。同年3月24日的《扬州晚报》以《“香吻”便池激起众怒》为标题,报道“香吻”小便池还未正式亮相,就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尤其是女性的抱怨和抗议,为此维珍航空公司不得不宣布撤销“香吻”计划。而3月25日的南京《周末》报则说:“这无疑是一款性感的小便器,它的诞生颠覆了传统的家居装饰艺术。大胆的造型、刺激的颜色,使这件名为‘吻’的作品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其他媒体也纷纷报道“香吻”方案遭到许多人的非议,被认为是猥亵和格调低下。

    然而,“香吻”造型的男用小便池恰恰出自一位女性设计师之手,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耐人寻思了。

    若用弗洛伊德博士的理论来解析,这一设计明明白白地传达出这位女性设计者的一个性幻想,这一性幻想所显示出来的女性对此种性活动方式的强烈兴趣和主动态势,恐怕是当前的男性和一些女性所未曾觉察的。就此而言,“香吻”的造型设计倒确实可以看做正在到来的“男色时代”的一个隐喻和象征,它表明在一些女性的潜意识里,已经开始“吞吃”(或“通吃”)和享用男性肉体;它表明在男女两性关系包括性关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优势地位即将迅速丧失。

    第五节 从女人“站立小便”到“男体盛”问世

    初看这个标题,也许不免会吃一惊,“女人站立小便”,难不成连小便姿势上都玩起了“男女平等”?

    一

    女人的“站立小便”是不是冲着“男女平等”的目标而去,笔者不好妄下断言。不过确有报道说,在我国西安出现第一个立式女厕,女性在里面可以站着小便,当然必须凭借一种辅助工具——女用导流器。

    这种导流器的发明者兼立式女厕的推行者是一位65岁的叶姓女工程师。由于她自己病中如厕时无法下蹲,便萌生了发明立式女厕的念头。其女用导流器用“芬兰防水白卡纸”制作,两端开着口,其中与身体接触的那一端还粘贴了“吸水垫”,两侧还印着“卫生快捷、高雅时尚”等宣传语。

    其实要解决患病女性无法蹲下小便的困难,最好的办法还是使用坐便器。如果顾忌坐便器的卫生问题,办法也很多,譬如配备一次性坐板垫圈,问题便可解决,而且操作便利、成本低廉。再说,使用这种导流器也并不见得就卫生,因为它很容易导致尿液的外泄与黏附,尽管有所谓的“吸水垫”也不济事,只要想想女性使用卫生巾的状况便可得知。况且,依照笔者的妇人之见,女性的生理构造和衣着特点实在不便于立式小便,叶女士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又特别设计了带特殊拉链的女裤。如此看来,女性要能站立小便,还得穿上这种特制女裤。麻烦如此之多,所谓“卫生快捷”又从何谈起?

    此外还有“高雅时尚”一说。叶女士声称“立式女厕”以“国外游客、白领人士和老、弱、病、残、孕为主要服务对象”,而“老、弱、病、残、孕”显然不会去追求小便方式的高雅时尚,那么这种高雅时尚的服务对象就只有国外游客和白领女士了。不知叶女士何以断定她们就喜欢“立式小便”,并视之为“高雅”?看来这种“高雅”其实是发明者本人的一种感觉,值得玩味的是,叶女士对女性立式小便的这种高雅感觉从何而来?

    著名的女权主义者波伏娃说过:“习俗一般要求女人坐着或蹲着撒尿,而把站立姿势留给男性。这种差异对小女孩构成了最明显的两性差别。”[66]这种行为方式的差异影响深远,弗洛伊德博士对此曾有过精彩分析。他认为女性童年时期常把自身与男孩不同的性器构造,理解成“被割掉阴茎后留下的一处伤痕”,这种“阉割焦虑”给女孩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女性对露着屁股蹲着撒尿感到害羞”,而男孩以至成年男性也常常对女性的小便方式予以嘲弄。因而女性便把不能像男人那样站立小便看成一种重大缺憾,成为女性心理上一道抹不去的阴影。在漫长的“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性这种缺憾感只能深藏在潜意识里,而到了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中,女性追求与男性全方位平等的意识日渐显现出来,这种“全方位”平等的意识便有可能激活了女性对“平等”的小便方式的追求。于是,叶女士的“立式女厕”或许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二

    一边正在小便姿势上倡导男女平等“站立”式,一边则在教导女人如何炼就一双慧眼去探寻精品男人。有篇题为《其实你也可以当将军夫人》[67]的文章就认为,与其说那些成为将军夫人的女人命好,不如说她们独具慧眼,慧在当初于茫茫人海中,“对男人做出准确判断”,包括对他是否具有将军前途的判断,于是在他尚未发达之际果断地嫁给他。在笔者看来,这就犹如精明的地产商预见到一块地皮的潜在价值,在它还未升值的时候就毅然将它买下,然后等待它自然升值。不过,对于具备升值潜能的黄金地皮,即使当初地产商看走了眼,日后多加点钱毕竟还可再买到手;而男人一旦当上了将军,拙眼的女人再欲谋之简直几无可能。这就难了!这就让人不得不佩服将军夫人其眼之慧了!

    因此,作者鼓励女人们都去炼就这样的一双慧眼也不是没有一定道理。但奇怪的是,女人长了这双慧眼,怎么净是在男人身上扫来扫去,净是去估量男人的潜在价值,而不去掂掂自身的才干、量量自身的短长,不去考察考察自身的发展“潜途”?已具和待炼这双慧眼的女性,此时怎么就想不到男女的不平等,想不到自己也是一个人,也可以去做个女将军?

    这就让人联想到一则著名的颇具讽刺意味的小品文《一个女人的老板梦》,它说女人当老板的可能途径有三:或是嫁个老板一步到位做个“老板娘”;也可暂缓一步,先嫁个有可能成为老板的男人做娘子,以便日后再升级为“老板娘”。倘若丈夫不争气,死活当不成“老板娘”,那就只好横下心来当个“老板的娘”——生一个儿子,一个将来有可能当上老板的儿子。换言之,一个女人完全可以不费什么代价当定“老板娘”,至少是“老板的娘”,以实现她的“老板梦”。至于她的丈夫或她的儿子为当成老板所付出的打拼和磨压,跟她这个“老板娘”或“老板的娘”断断不搭界。

    依此类推,当不成将军夫人的女人,还可以当将军的母亲,把当将军的责任、抱负和为此将要付出的巨大心血统统由丈夫头上再转嫁到儿子头上。由此看来,女人要享有将军夫人或是其他荣耀头衔,其前景实在是广阔得很哪!

    三

    当然,还是有讲求“男女平等”的,这就是“女体盛”和继之而来的“男体盛”。发生在昆明的所谓“女体盛”事件,因其强化男权社会行为倾向,公然消费女性身体,招致众口唾骂。此风才罢,在重庆市,“男体盛”又粉墨登场。策划方《新女性》杂志一意标榜其动机的高尚和纯粹,声称这是“对‘女体盛’的另类批判”,“意在用角色换位的方式,想让男性也体会一下被消费的滋味”,从而对男性普遍作一教育警策。居然也有学者为这种公开的男色消费找出其潜在意义,“似乎代表所有男性向女性赔了罪”。这笔者就不明白了,譬如,一个女性遭到了强暴,为警策教育其他男人,为向这个受害女性“赔罪”,难道就非要通过强暴另一个男性的方式来实现吗?不过如此一来,倒也确实体现了男女平等:男人可以通过“女体盛”消费女色,女人为何就不能享用“男体盛”以消费男色?既然讲求“男女平等”,自然也包括这种嫖客权利上的平等。

    笔者同样身为女性,对上述诸种追求“男女平等”的意识或行为深表敬意,但同时又总觉得这种包括“立式女厕”“男体盛”在内的另类创造似乎是力气用错了地方。譬如,小便方式的“立式”与“蹲式”本无高下、雅俗之分,硬要以此区分男性与女性的高雅与低俗,那才是一种幼稚与鄙陋,叶女士何必如此想不开呢?在今天的社会上,值得女性去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地方实在太多,而事实上却很少有女性去争取、去追求。南国的高山下排放过那许多花环,黄土垄中掩埋了那么多男性战死者的尸骸,有几个女性想到要与男性去分享那份“牺牲的权利”?相反,倒是常常陶醉在“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的颂歌里,似乎她“坐在婴儿的摇篮边”就真的与他“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功绩相当。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等危难关头,男人总是把生存的权利留给妇女和儿童,而把死亡的义务留给自己。在那种生死存亡的时刻,也很少见到哪位女性挺身而出,去争那份“舍己救男”的权利。相反,因为在她安享人生的时候,还时常想起过当年那位男伴,仿佛世人倒该为之热泪盈眶一般。再看看现在,许多女大学生忙于炼就一双慧眼,在毕业之际“不找工作找老公”,一心想嫁得一个事业有成、家资百万的成功男士,据称可以免去自己一二十年打拼创业的烦恼与艰辛,远远胜过与一位同龄男生去分担那份艰辛与磨难。在这些女生“将富足留给自己,把困苦留给男人”的时候,头脑中何曾有过一点“男女平等”的念头?更不要说那一座座豪华的“二奶村”与都市夜晚满街游走的“流莺”了。

    有这么多值得女性去争“男女平等”的地方而不去争取,倒花费了许多力气,在小便方式上、在色情消费的权利上去与男性争平等,这些事例看了真让人啼笑皆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