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头一次给《青年文学》投稿是哪一年了。能记清的是,在收到退稿时,同时收到了一封编辑手写的信,信上嘱我继续努力,这使我很感动。我最讨厌那种打印的退稿笺,那上边透着一股冰冷和公事公办的味道,少了一份关心和温情,容易让人失去再和这个刊物打交道的兴趣。愿《青年文学》的编辑们能继续坚持手写退稿信的做法,去温暖更多的初学写作者的心。
我在《青年文学》上发的第一篇稿子是《女军人日记》,那篇小说今天看已没什么意思,但它的发表对我的人生选择却意义重大。那时我正在走仕途还是搞创作的岔路口犹豫徘徊,它的发表,使我搞创作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让我觉得也许我此生能靠写作养活自己,帮助我下了不走仕途的决心。其实每个人所做的事,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别人的生活产生影响,文学编辑的工作同样也是如此。我那篇小说的责编詹少娟可能至今不知道这些,可我一直对她心存一份感激。
有一段日子,我的家被一场灾难笼罩,我的心情十分不好,我看见了人性中黑暗部分的轮廓,窥见了其中的一些丑恶事物,我对人世生了绝望。就在这段日子里的某一天,我忽然收到《青年文学》编辑部里一位叫李师东的编辑的来信,信上说他看了我发在另一家刊物上的短篇小说《老辙》并对它做了夸赞,还说想把它收到一本小说集中。这封陌生人的来信让我一下子感觉到,人世上的人还是能够彼此善意地关注和关照的,我的心顿时感到温暖了不少。这件小事使我当时的心境有了很大改变。后来迁居京城和师东熟悉起来,但这些往事我还一直没有和他说起过。
我和《青年文学》的黄宾堂、康洪伟、程黎眉同志也有过通信交往,他们都给我留下了认真、负责、热情的印象。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批热心于文学事业的编辑,《青年文学》杂志才在期刊之林中始终占有一个重要位置,才一直被文学青年们所珍爱看重。在《青年文学》出满二百期的时候,作为她的一个热心读者和作者,我很想把两句话送给她以表示我的尊敬和祝贺之意:
敞门待客,使多少握笔者感受到人间温暖,
执手相送,帮无数写作人寻觅见文苑路径。
待她出满四百期的时候,我还要以一个老人的身份去登门贺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