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到哥伦布-祝您妈节快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虽然是在美国的大学里讲课,每天所讲的却是中国的事情,中国人的生活。因为是以《春草》为教材嘛,这种体验真的是挺新鲜的。《春草》不仅有农村生活也有城市生活,更有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包括中国人的为人处事习惯、生活态度等等。为了帮助美国学生加深理解,我每周都会选一个主题作为重点,比如邻里关系,讲讲中国人为什么会重视邻里关系,为什么会说远亲不如近邻;又比如塞翁失马,讨论一下中国人为什么会有福祸相依这样的生活理念。

    有一周讲到春草的母亲得了重病,母亲舍不得钱不愿意做手术。可春草坚持要她做。为了给母亲治病,春草把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全部存款都拿出来了,令家里再次一贫如洗,还为此和丈夫发生了矛盾。我就把那一周的主题,确定为孝敬父母。毕竟这是我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值得传播。

    学到这部分时,美国学生很难理解。尽管我告诉他们,像春草母亲这样的农民,既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医疗保险(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建立农村医疗保险的,春草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遇到治病这样的大事,只能靠孩子。他们还是不太理解,在他们看来,父母怎么能这么拖累孩子呢?孩子都结婚成家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了,还要来管父母的事吗?父母应该自己管自己才是。

    我告诉他们,孝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曾经有二十四孝的故事,虽然今天看来其中有很多做法已不可取,但它至少说明了孝顺这一观念在中国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因此,在中国子女奉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有了多子多福、养儿防老这样的说法。即使在城市,孝敬父母也是每个子女必须做到的。这其中除了经济因素之外,也有伦理观念。在中国人看来,所谓孝敬,不仅仅指给予父母物质生活上的支持,还包括要给予父母精神层面的安慰,比如经常去看望父母,过年时与父母团聚,父母生病时在床前侍奉。等等。子女若是不孝敬父母,是会被社会谴责的,严重的,父母还可以将其告上法庭。前不久中国有专家建议出台一部法律,规定子女必须定时看望父母,否则将算作违法。

    学生们听了我的讲解,貌似明白了,估计心里还是不太理解。没关系,那一周的作文,我就让他们以此为主题,写写孝敬父母的故事。一来是想让他们加深印象,二来也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对待父母的。我估计这篇作文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果然不出我所料,作文交上来后我一看,他们基本上讲不出什么孝敬父母的故事,也许是因为他们还小,父母还年轻。有两个比较靠近一些的:一个是写小时候他面临家庭暴力时,怎样帮助母亲摆脱困境的故事,写出了他既心疼母亲,又不想伤害父亲的心情,表达了对父母的爱;还有一个是写母亲身体不好,他想帮母亲减轻经济负担,因此不得不选修一个他不喜欢但容易挣钱的专业,为此苦恼,也算沾边儿。有一位读博士的学生写的是议论文,他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为什么会重视孝顺(如乡土观念等),而美国为什么没有这个观念;交作文时他跟我说,裘老师,这篇作文真难啊,花了我很多时间。

    他在结尾处写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从各种各样的文化中衍生(出)他们独特的观念。中国人常常问我,你们美国人怎么能把父母放在养老院?有没有尽孝?我回答,你怎么(能)跟父母住在一起?疯了吗?这(就)是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念产生的碰撞)。我觉得因为美国人没有乡土观念,因此就没有孝顺的观念,但你不能说哪一种文化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

    括号里是我修改的。他在文章的前面还说,中国有句老话,父母在,不远游。但在我们美国,就是父母在,远游去。很是自豪。

    点评时我说,我同意你的分析,的确是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各国也有各国的文化传统。在你们美国,大多数父母都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他们可以到养老院去生活,由医护人员来照顾他们。所以作为子女,你们可以放心地去远游,去做自己的事。但中国不行。虽然在今天中国也有养老院,但因为人口太多,无法满足需求,更多的老年人还需要子女来照顾。而且还有一点,即使父母没有经济困扰,子女也应当孝敬父母,那就是在情感上孝敬父母。如果因为父母不缺钱花就不管了,还是不孝。

    我告诉他们,前不久我去这里的一个中国朋友家作客,这位朋友的美国邻居打电话来请他们帮忙。朋友告诉我,邻居是一对九十岁的夫妇,虽然有三个孩子,却都不在身边。老两口自己照顾自己,开车购物,做饭收拾屋子。孩子很少来看他们。平时遇到困难,就找这对中国夫妇帮忙。如果他们实在想见孩子了,就打电话约一个中间地点,然后各自开车过去。老人九十多了,还要自己开车去看孩子。我说我虽然知道这在美国很正常,但听了还是觉得挺难过。我认为子女不管父母经济条件如何,生活能力如何,都应该尽孝心。

    这里我必须讲讲我的朋友李老师,李老师到美国已经二十多年了,老母亲一直跟着他。前些年他也和其他美国人一样,安排母亲和她姐姐一起住进了养老院。但他的不同在于,送进养老院后,他依然尽量每天都去看望母亲,下班后先看母亲再回家,每次出游时都会带上母亲(把轮椅放车上),他总是想法让母亲有机会见更多的人,和人说说话。而且他每次去养老院,并不是看一眼就走,而是要陪母亲走走路。母亲已经91了,不大愿意走路,他总是哄着他,扶着她,日复一日,从不偷懒。因为他的孝敬,他的母亲至今声音洪亮,头脑清楚,每天写日记。在我看来,这才是完整的孝敬。

    听我讲了这两个故事后,学生们似乎若有所思。

    那节课之后没多久,就赶上了母亲节。周五下课前我说,这个周末除了完成作业外,我还希望你们做一件事,就是给你们的妈妈打个电话,因为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们祝妈妈节日快乐,如果能买一束花当然更好了。

    好几个学生噢了一声,似乎是说差点儿忘了,并且频频点头,表示一定会做的。我很欣慰。看来美国孩子也是对父母很好的。当时那位写父母在,远游去的学生提前走了,我就给他发了个电邮,我说,这个周末是母亲节,请不要忘了给妈妈打个电话哦。他回信说,裘老师,我当然会祝我妈妈节日快乐,明天我打算回家去跟父母一起过妈节。我也要祝您妈节快乐。

    我乐了。我回信告诉他,我们中国人不说妈节,说母亲节。谢谢你祝我母亲节快乐。

    本来我还想说,希望今后的每一年,你都能在母亲节时给妈妈打个电话,祝你母亲妈节快乐。但最终忍下了,写在这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