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与公益-世界主要的慈善公益组织一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界红十字会

    红十字会是一个遍布全球的慈善救援组织,目的是为推动“红十字运动”,是全世界组织最庞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慈善救援组织。除了许多国家立法保障其特殊地位外,于战时红十字也常与政府、军队紧密合作,成为了一个人尽皆知的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由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成立。红十字会将他的生日5月8日订为“世界红十字日”,而红十字几乎成为图腾的标志,是由他的祖国瑞士的国旗颜色翻转而成。

    1859年,亨利·杜南在路经意大利伦巴底时,目睹奥地利、法国及撒丁王国军队在索尔弗利诺悲惨的战役,发现伤兵经常乏人照顾,情况凄惨,所以于1862年自费出版了《索尔弗利诺的回忆录》一书,渴望唤起社会的注意,并且号召索尔弗利诺群众成立一个民间、中立的伤兵救援组织。

    1863年2月9日,亨利·杜南与古斯塔·莫瓦尼埃、亨利·杜福尔、路易斯·阿皮亚及西奥多·莫诺瓦一同成立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此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开始。

    1864年,红十字会运动已扩展至欧洲12个国家,并于同年8月在日内瓦首度签署了《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第一条日内瓦公约”。

    1875年,“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并向外扩张至伊斯兰国家,但由于十字是基督教的宗教符号,伊斯兰教徒不愿意接受,1876年在奥斯曼帝国采用“红新月”标志,波斯帝国采用古老的狮子和太阳图案。

    1929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承认了以上这两个符号。伊朗霍梅尼政变取得政权之后,废弃了红十字会的符号,转而采用“红新月”符号。

    1986年,国际红十字会改名为“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1991年,红十字会联合会更名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后来,以色列要求采用红色犹太教符号,六角的“大卫之星”,没有被红十字会批准,因为怕此例一开,各种团体都会要求采用自己的五花八门符号,红十字会正在讨论准备采取一种国际通用的、没有宗教意义的红菱形符号。

    2005年12月5日,国际红十字会的一个成员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展示联合国即将更换的国际红十字标志。新标志称为“红水晶”,在本次有192个成员国家参加的为期两天的会议上,“红水晶”将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第三个标志被推广。这个新标志被认为不具有任何民族、宗教或文化内涵,因此那些不愿使用现有十字标志的社会团体可以选择使用这个新标志。

    红十字运动一百多年来,因对人类社会有卓著贡献,所以获得了3次诺贝尔和平奖,加上创办人亨利·杜南于1901年所获的诺贝尔和平奖,红十字会共获得4次最高的和平殊荣。

    随着会员国的发展,红十字会的任务也开始由单一战伤救护发展到对自然灾害的援助、意外伤害的急救、自愿输血、社会福利以及开展世界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之间的友好合作,壮大和平力量,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等。

    为了纪念亨利·杜南对世界红十字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协会执行理事会于1948年决定将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定为国际红十字日。

    红十字会共有7项基本原则:

    1.人道: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要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苦,不论这种疾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

    2.公正:本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偏见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

    3.中立: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带有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

    4.独立:本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十字会是该国政府的人道助手并受该国法律的制约,但必须经常保持独立,以便任何时候都能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

    5.志愿服务:本运动是个志愿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利益。

    6.统一: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它必须向所有的人开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主义工作。

    7.普遍: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世界性的。在运动中,所有红十字会享有同等地位,负有同样责任和义务,相互支援。

    “红十字会”这一名词,同时代表了三个名称。一般而言,依照红十字会的“普遍”原则,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地区的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而在“统一”原则下,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红十字会。而原先由亨利·杜南创立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依旧运作,并依照日内瓦公约及相关议定书的规定,提供战俘人道协助、监察战俘待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则负责协调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跨国救援自然灾害的难民。

    中国红十字会于1904年在上海创立,起初叫“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建会后一直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并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救援活动。1906年,清政府签署承认了《日内瓦公约》。1907年,“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1912年,“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2年1月15日通报各国,正式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之一。

    世界宣明会

    1947年,世界宣明会的创始人卜皮尔博士来到中国厦门市,并在一次在学校的演讲之后,萌发了创立世界宣明会的念头。

    那次演讲的第二天,卜皮尔将要回国,他来到学校向孩子们告别。就在那时,他发现了一个被校长忽视的小女孩,因为那群孩子当中,只有她没有从校长那里得到分发的食物。于是他便掏出身上仅有的五美元,作为资助白玉饮食之用,并承诺以后按月寄五美元,资助这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

    1950年,他有感于平民特别是战争孤儿的遭遇,开始创建救援组织——世界宣明会。世界宣明会开始于韩国,再推广到整个亚洲,并且于1962年服务大中华区,并在九龙西区成立分部。今天,世界宣明会已发展至埃塞俄比亚、加纳、阿富汗、印度、罗马尼亚、奥地利、玻利维亚、萨尔瓦多、墨西哥、以色列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等约100个国家。现在世界宣明会致力于于社区发展和赈灾工作、帮助贫困儿童及其家庭、建设可持续的未来等项目工作。

    从一个孩子到现在全球数百万的儿童资助,宣明会逐渐成长起来。自成立以来,世界宣明会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儿童资助,更是以儿童的生存环境作为着重点,关顾儿童的教育、营养、健康的基本需要,同时涉及到整个贫困社区的发展、山区生态环保、农田水利、灾难回应,到教育卫生、特殊人士服务,特别在教育方面,宣明会看重教育是摆脱贫穷的关键和根本力量,也是缔造右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宣明会的慈善项目包括:

    1.儿童

    儿童的状况往往是量度一个社区素质的最佳指标,因此改善儿童的状况亦是推动贫困社区发展的重点。宣明会透过儿童为本区域发展项目,结合儿童资助计划及社区综合发展模式,为受助儿童提供教育、营养、医疗各方面的协助,并透过农业、教育、医疗及小型基建等项目活动推动受助儿童所属社区得以全面发展。此外,宣明会亦积极鼓励社区参与,并借着能力提升的活动,确保在宣明会项目结束后,社区有能力持续发展。目前,宣明会在甘肃、广西、贵州、河北、江西、宁夏、陕西、新疆及云南开设儿童为本区域发展项目。

    2.救灾及重建

    “我们迅速回应”是宣明会的核心信念之一。当有灾难发生时,宣明会的救援队伍往往是第一批回应灾情的国际救援组织。宣明会的救援队伍会迅速前往灾区,了解灾情及灾民的急切需要,并按实际情况向灾民发放救援物资,计划日后的重建工作。此外,为了减低灾难所带来的影响,宣明会亦非常重视防灾及抗灾的工作,包括荒山造林、种草治沙、建设沟渠、河堤及其它水利工程等。为了有效监督整个救灾行动及确保受惠灾民得到应有的帮助,宣明会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救灾程序,由物资采购、运送、分发以及验收的过程,均由宣明会的救援队伍驻点执行。

    3.教育

    教育是协助脱贫的最住方法。宣明会深明此理,积极推动教育工作。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帮助无法负担书杂费的学生上学,并嘉许成绩优异者。宣明会亦积极改善校内设施,举办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为教师提供培训及考察交流机会,提升教学素质。此外,为了协助偏远农村的儿童拉近资讯科技的差距及提升农村学校的行政效率,宣明会在一些农村的中、小学增设计算机及推广互联网。并按照当地实际的需要,为农村教师提供计算机培训,以确保项目的成效。宣明会更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女童、少数民族及残障儿童提供教育的机会,并举办成人教育班,提升他们的技能。

    4.医疗卫生

    在中国偏远贫困地区,医疗设施落后。为了提升贫困地区的医疗水平,加强当地人民预防及对抗疾病的能力,宣明会向当地的医护人员及人民提供医疗培训及健康教育。此外,宣明会更开展了艾滋病教育项目及肺结核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加强人民对疾病的关注及认识。宣明会亦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防疫注射及紧急医疗援助,开设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项目及改善贫困地区的医疗设施。

    5.农林环保/小型基建

    宣明会关注贫困山区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鼓励农民使用一些与生态息息相关的农林技术,例如:混农林技术、果园种植和荒山造林等,在保护环境之余也可改善生活质素。在贫困的农村及干旱的地区,宣明会协助兴建水窖及沼气池,改善当地环境及水利系统;并透过小型基建项目,包括修建道路、桥梁及通电等工程,协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改善生活。

    6.孤儿

    宣明会非常关注孤儿和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自1996年起先后在广西、吉林、宁夏及甘肃等地分别开展助孤项目或特殊儿童服务计划,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全人的关顾,并在教育、医疗及生活设施等各方面给予所需的援助,提升他们的生活质素。在广西,宣明会为南宁市福利院设立了引导式教育中心,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获得更全面的复康服务。此外,宣明会为吉林孤童可儿学校增设电脑室,让学以有机会学习计算机。

    7.城市事工

    随着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的贫穷问题开始广受关注。1999年,宣明会在东莞开展首个工厂事工项目,提升厂内工作的民工的工作技能及社交能力,建立他们的自信去帮助自己,甚至自己成长的农村,最终摆脱贫困的命运。2002年,宣明会更推出微型企业发展项目,为城市内有需要的人士提供自雇及发展机会。此外,宣明会亦先后开展了困境儿童助学项目、社区义工计划及社区儿童救助服务中心,回应城市里的贫困学生及街童的需要。

    由宣明会支持永胜社区在云南旅游点丽江古城开设的一间名为“永胜之窗”的店铺,更是别具意义。其目的是把永胜县这个偏远的农村地区,与外界的市场连系起来。这店铺是农民放眼世界的窗口,农民可以在这里测试他们的农产品及手工艺品的潜力,藉此加强他们对市场的认识,提升他们的收入及技能,改善农民的生活。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原名“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助基金会”,于1946年12月11日创建,最初目的是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与中国儿童的紧急需求。1950年起,它的工作扩展到满足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儿童和母亲的长期需求。1953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成为联合国系统的永久成员,并受联合国大会的委托致力于实现全球各国母婴和儿童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196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由于“促进国家间的手足情谊”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是世界上主要的儿童权利倡导机构。其工作核心在于前线的实地工作,共126个国家办事处分别进行地方服务项目,有一些办事处更同时服务数个国家。每个国家办事处都通过与所在国的政府订定个别的合作计划来执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使命。这一为期五年的计划重点是如何落实妇女及儿童的应有权利。在计划周期开始时制作的情况报告中对他们的需要进行了分析。地区办事处对该项目提供指导并向国家办事处提供所需的技术援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工作完全是联合国在某个国家开展的其他活动的一部分。该组织的全面管理和行政工作在纽约总部进行,有关儿童的全球性政策就是在这里形成的。专门办事处包括位于哥本哈根的供应部,负责提供基本救援物资象用于挽救发展中国家儿童生命的疫苗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位于佛罗伦萨的英诺森提研究中心以及位于日本和布鲁塞尔的办事处则负责筹集捐款和与决策者之间的联络。

    许多工业化国家的人们都是通过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的37个国家委员会的活动而首次听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这些非政府组织促进儿童权利、募集捐款、销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贺卡和礼品、建立主要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提供其他宝贵援助。这些委员会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筹集了三分之一的资源。国家委员会发起的著名活动包括“结帐捐赠”,即客人在结帐离开饭店时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捐赠会加到房费中;“零钱捐赠”,则使在国际航班上的乘客可以将剩余的外币硬币和纸币捐出;以及在“万圣节募捐”活动中,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爱尔兰等国家数以百万计的儿童会在该活动中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筹集捐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完全由自愿捐款支持运作,各国政府的捐助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源的三分之二;私人团体和约6百万个人捐赠者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委员会捐助其余的三分之一的经费。一个由各国政府代表组成共36名成员的执行董事会负责指导和监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所有工作,包括制订政策、审批计划及决定行政和财务方针及预算。执行董事会成员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选举产生,任期通常为3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金完全来自政府、个人和企业以及其他基金会的自愿无偿捐赠。其中,每年资金来源中有三分之一来自私营企业。在中国募集的善款将全部用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有37个国家委员会,它们主要负责在其所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宣传和与资金的募集。这些国家委员会开展慈善募捐,组织社会活动,建立信息数据库,召开研讨会,通过直接邮寄,贺卡销售募集善款,旨在提高公众意识,使他们更清楚地了解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得到了许许多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他们通过捐赠、购买贺卡和礼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帮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改善中国偏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条件,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首批进入灾区参加中国政府救援行动的国际组织之一。截至2008年11月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向受地震影响地区提供了总价值超过1700万美元的物资和技术援助。

    在震后初期紧急救灾阶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四川、甘肃、陕西等受灾地区运送了大批急需的援助物资、基础设施和技术培训等。5月20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的首批16吨救援物资即运抵四川灾区,其中包括帐篷、棉被和学习用品等。5月30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86吨总价值为89万美元的医疗物资运往重灾区,为大约140万人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基本医疗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灾区提供了净水器、净水片、蓄水器、移动厕所等,培训了5000余名当地水利和卫生部门工作者,帮助改善当地水与环境卫生条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共同开展“麻疹倡议”活动,向地震灾区730多万名儿童提供麻疹疫苗。此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向灾区学生提供了活动板房教室、学校帐篷、服装、游戏包、运动包、文具、教师用具、书包、图书等。11月22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全国妇联携手在四川地震灾区启动了反儿童暴力伤害和预防拐卖妇女儿童的“四川灾区儿童保护项目”。

    在灾后重建阶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重建更美好”的原则,即为受地震影响儿童重建比震前更好的生活。为向灾区儿童提供长期心理援助和干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四川地震灾区安置点内设立了40个“儿童友好家园”。在受地震影响的甘肃偏远山区援建了100余套活动板房教室,并为25万余名灾区儿童提供了学习用品、教学用具和体育游戏包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在为灾区学校和医院重建供水系统和卫生设施,为县级和乡镇医务工作者提供妇幼保健方面的培训等。

    中华慈善总会

    中华慈善总会是一个成立于1994年的慈善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备案注册,由热心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志愿参加的全国性非营利公益社会团体,中国大陆已拥有273个会员单位。

    中华慈善总会自成立至今,始终坚持恪守总会宗旨,积极倡导慈善意识,努力开拓慈善工作的服务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慈善资金,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在紧急救援、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医疗救助、助学支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几年来,中华慈善总会特别注意发挥其本身所特有的涵盖面较为宽泛的特点,开展了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等八大方面几十个慈善项目,逐步形成了遍布全国、规模巨大的慈善援助体系。截止目前,中华慈善总会直接募集慈善款物共折合人民币近百亿元,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救助。

    中华慈善总会实行严格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聘请了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财务审计,重大募捐活动接受国家审计署的审计,并随时接受社会监督。中华慈善总会始终坚持公开、公正、依法、自律的财务理念,社会公信力稳步提高。

    中华慈善总会的宗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

    中华慈善总会的主要任务:募集社会善款,资助、兴办各类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组织热心慈善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慈善活动。

    中华慈善总会的资金来源:总会的慈善资金主要来自接受国内外各种机构、企业和个人的现金及实物捐赠,以及组织举办义演、义卖等活动的收入。

    中华慈善总会的主要公益项目:

    1.夕阳工程

    “夕阳工程”是中华慈善总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的社会公益事业。它秉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核心价值理念,以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为纽带,通过在海内外展开各种方式的大规模资金筹募活动,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为中国几个亿的老年人养老、安居、健康提供最全面的服务,从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迎接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

    “夕阳工程”将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老年群体在生活中的健康监护、日常照顾、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方面提供最全方位的服务,访贫问苦,帮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解决生活困难,真正使中国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夕阳工程”将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社会媒体对慈善事业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从而激发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关心老龄事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奉献慈善事业,将极大的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和老龄服务事业的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社会风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2.五子牛特殊教育

    五子牛特殊教育项目原名“牛群特殊教育项目”,是中华慈善总会众多慈善项目中较为独特的一个,它是以“五子牛”为品牌开展的集残疾儿童就学、康复、就业为一体的新型特教项目。这个项目的发起人是中华慈善总会理事、著名演员牛群同志。他为了特教和慈善事业,不仅将属于个人的五子牛特教学校(已更名为中华慈善总会五子牛特殊教育学校)、五子牛教育企业的财产、与牛群有关的所有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商标所有权、使用权、获益权及今后牛群个人所有的广告费、劳务费全部无偿捐献给中华慈善总会,定向用于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他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助、支持这一项目。他的善举,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产生了极大的感召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良好赞誉。在牛群同志的带动下,许多企业和个人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为表彰牛群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牛群同志“慈善大使”荣誉称号;同时,任命牛群同志为中华慈善总会五子牛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3.宝马爱心基金

    2008年6月5日,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携手中华慈善总会,设立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不同于一次性捐款,宝马爱心基金为包括厂家、员工、经销商、车主和广大社会爱心人士在内的宝马爱心大家庭成员提供了一个汇聚爱心的平台,将从物质捐助到精神关爱的多方帮助源源不断地传递到更广泛的地区。宝马爱心基金主要涵盖教师奖助、学生资助、实物资助和“点亮希望”心灵陪伴4个项目。成立两年来,宝马爱心基金已使近千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260位志愿者与灾区学生结为“大小伙伴”,1300多位优秀教师先后获得共计300万元的奖助金并接受爱心教育培训。

    中华慈善总会不断加强对外联络工作,与港澳台和海外的许多公益慈善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实施了多项合作项目,得到了国际慈善组织的普遍认同。1998年,慈善总会加入了国际联合劝募协会,成为该组织中唯一的中国会员。可以说,中华慈善总会作为中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之一,已经开始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和国际友人,共同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稳步发展的一条重要枢纽。

    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世界最大的、经验最丰富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在全球拥有520万支持者以及一个在100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从1961年成立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6大洲的153个国家发起或完成了约12000个环保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一个由27个国家级会员、21个项目办公室及5个附属会员组织组成的全球性的网络在北美洲、欧洲、亚太地区及非洲开展工作。作为一个主要的环保项目筹集者、一个值得信赖的资金掌管者、一个高效的经营者,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与各国、各级政府、各国际性机构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及项目执行地的当地民众通力合作来达到其环保目标。

    世界自然基金会创始阶段的一位重要人物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朱安利·赫胥黎。他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也曾帮助建立了一个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自然保护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1960年,赫胥黎前往东非,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该地区野生动物保护活动的顾问。回到伦敦后,赫胥黎在《观察家》报上发表了三篇文章以警告英国公众。他在文章里指出,如果人类以如此的速度去破坏动物栖息地,捕杀野生动物,那么该地区的野生物种在20年内就会毁灭殆尽。赫胥黎的文章立即在英国引起轰动,公众们开始认识到自然保护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赫胥黎收到许多公众的来信,其中包括一位名为维克多·斯托兰的商人。他在信中指出可以创立一个国际组织来筹集保护自然的资金,但斯托兰指出自己的身份不适合亲自创办这样的组织。赫胥黎于是与英国自然保护组织总干事鸟类学家马克斯·尼科尔森取得联系。

    1961年,尼科尔森召集了一批科学家和公共关系专家,均赞同成立斯托兰所建议的基金会。由于新成立的基金会计划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携手合作,而此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总部迁到瑞士日内瓦湖北岸莫尔日的一个小镇,他们决定将基金会的总部设立于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其十分欢迎。在双方合作协议书上这样写到:“我们将共同努力,去唤起公众的意识,让世界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61年9月11日正式作为慈善团体登记注册。世界自然基金会第一个国家计划于1961年11月23日在英国建立,爱丁堡公爵担任主席。12月1日,美国也继而成立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机构,接着是瑞士。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创始人认为,组织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是在各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于是该组织展开了国家计划项目,在各国所筹集的基金的三分之二转交给瑞士莫尔日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以此来开展国际间的项目活动,其余的则归各国分支机构支配。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建立起初的三年里,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各种生态保护项目筹集并捐助了大约一百九十万美元,其中大多数是由个人捐赠的。例如,在英国《每日镜报》上登载的一篇关于这个组织的文章,使得英国公众在一个星期内就捐款达6万英镑。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大多数资助项目都比较小。世界自然基金会早期还为肯尼亚马萨马拉禁猎区提供了一个推土机和旋转割草机;资助哥斯达黎加对白蝴蝶猴的调查;帮助国际鸟类组织韩国分会主席金教授参加在纽约的国际会议和在西雅图举行的世界国家公园大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对诸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组织这样的国际性组织捐赠资金的数目都比较大,它同时也资助查尔斯·达尔文基金会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开展的一些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仍在支持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生态保护工程,并帮助厄瓜多尔政府建立了加拉帕戈斯国家公园,以控制新的物种对岛上原有物种的侵害,同时建立了研究、训练和教育计划。加拉帕戈斯群岛可以作为生态旅游与科研、保护和谐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

    196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建立的科托多纳纳国家公园是西班牙帝鹰和山猫最后一片生存地,世界自然基金会始终支持着这片湿地的保护,并强烈反对给沼泽地进行排水,用来灌溉海岸农田和扩大旅游设施的建议。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帮助下,野生动植物贸易调查委员会已发展成为跨越五大洲,拥有15个分支机构的网络团体。它在说服各国政府保护物种,加强控制野生动植物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自然基金会作为一个各国政府愿意与之合作的民间团体的形象表明,这个组织在为政府各项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中所施加的影响和力量恰当分寸。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各国政府的和善关系使其能够开展“债务换自然”的交易。在此交易中,许多国家的债务款项被转而用来作为该国自然保护活动的资金。这种“债务换自然”的交易已在许多国家进行,其中包括厄瓜多尔、菲律宾、波兰、赞比亚。

    1986年,作为该组织25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世界自然基金会邀请了世界五大宗教的领袖来到意大利的历史名城阿西西进行为期两天的聚首。之后,宗教领袖们宣布自然保护是他们各自信仰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这导致了一个国际保护网络的建立,通过这一网络,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宗教团体一起去实现共同的目标。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始于1980年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是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成立北京办事处,此后陆续在全国8个城市建立了办公室。发展至今,项目领域由大熊猫保护扩大到物种保护、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教育、气候变化与能源、野生物贸易、科学发展与国际政策等领域。自从1996年成立北京办事处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共资助开展了100多个重大项目,投入总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

    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

    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是由600多名中央新闻媒体记者共同发起,若干社会志愿组织、热心慈善事业同仁参加的全国性非营利公益社会团体。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依法于2006年9月19日正式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是一个独立的民间组织,不带任何政治与宗教色彩,不为任何特殊利益集团服务。公益活动、慈善救助、宣传爱心以及慈善文化建设是唯一关心和注视的对象。

    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有一套完善的由协调员、被救助方代表、监察员、资金发放员和资料回收员组成的实施系统。

    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下设香港北京两地秘书处、新闻记者委员会、企业家委员会、国际合作委员会、地区经济委员会、法律事务委员会、书画委员会等职能部门。

    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成立,得到一些领导同志和海内外的华人、华侨和国内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并开展了多项成效显著的活动。

    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宗旨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心力。

    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的主要活动项目:

    1.国际慈善论坛

    国际慈善论坛是由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国国情调查委员会、中国国际合作经济学会、香港佛教联合会、光明日报社经济部联合国青年技术培训组织、世界华人协会、欧盟/欧洲工商业经济联合会、腾讯网、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商界杂志社、中国乡镇企业杂志社、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北京企业家协会、香港大公报、澳门莲花电视台、生命电视台、中国商人杂志社、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大学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等四十多家单位发起并联合主办的。

    “国际慈善论坛”是为了为贯彻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以慈善事业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精神和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的工作部署,促进国际慈善的经验交流与合作,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慈善先进理念。而诞生的国际慈善交流平台。

    2.慈善中华行大型公益晚会

    慈善中华行是由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SOS儿童村协会、《环球慈善》杂志社、腾讯网、中国慈善与公益物流领导小组联合发起主办的大型公益慈善晚会。主题是:为了孩子、为了祖国、为了明天、以关爱儿童、扶助贫困为宗旨,以慈善中华活动系列活动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帮助广大贫困儿童重返校园,提高文化、道德素质;通过关注失学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广泛动员,进一步推动全社会传承光大中华民族爱幼、扶幼、助幼的传统美德。“慈善中华行”行动公益突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涵盖多项援助儿童项目的整体公益行动。

    3.学校工程

    汶川大地震以后,为了帮助灾区学生早日重返校园,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联合财团法人日本生产教育协会,与四川省教育厅签署了《四川大地震震后灾区学校重建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该协会将向社会发出号召,为四川省灾区学校援建大量轻钢组装教室群。每套教室群由20多间教室组成,面积约为1650平方米,两所学校价值约为1000万元人民币。该轻钢组装教室不同于活动板房,教室严格按照日本最新的抗震标准设计,采用最先进的科技和材料,具有耐热、抗寒的特性,稳定性强,能抗强震,至少能用30年,教室拆散后可在其他地方组装使用。

    4.儿童康复行动

    2006年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与中国第一个听障儿童康复平台合作,并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义卖中心共同举办“说出你的爱——听障儿童康复公益行动”,免费为2000名贫困聋儿提供《听障儿童言语训练标准教程》。同时通过中国聋儿教育在线的远程康复平台,向更多的机构和家庭推广系统科学的言语康复训练。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的目标是在5年内使2万听障儿童获得科学的言语康复训练和指导。

    5.公益图书馆

    中国国际爱心网公益图书馆工程启动于2005年12月,是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的一项助学活动。通过向社会募集图书,在教育落后的地区建立公益图书馆,为当地中小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创造条件;同时围绕图书馆的建立组织志愿者下乡助学、一对一贫困生资助等各种活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