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国学800问-左聚成语,右敛俗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精练典雅的成语,生动活泼的俗谚俚语,包罗万象。有的源自神话传说,有的出自古代寓言,有的来自历史典籍,处处开阔着我们的视野,为我们带来一场丰富的溯源盛宴。

    抢答第一关

    1.“傻瓜”最初指的是:(    )

    A.一种植物    B.一个族名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据古籍记载,在古代瓜州居住着一群姜姓人,自己取族名为“瓜子族”,他们干活卖力,诚实刻苦,别人却以为他们愚蠢,称之为“瓜子”。“傻瓜”就是由“瓜子”衍化而来的。

    2.两家结亲,我们常说他们结成了“秦晋之好”,其中“秦晋”原指:(    )

    A.秦国和晋国    B.秦姓和晋姓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春秋战国时期征战频繁,有些诸侯国为缓和矛盾而联姻。秦国和晋国结成世代婚姻,所以后人将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语出:(    )

    A.《晏子春秋》    B.《淮阴侯列传》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意思是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4.在“网开一面”的典故中,“网”是用来做什么的?(    )

    A.捕鸟    B.捕鱼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网开一面”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意思是: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5.典故“名落孙山”的“孙山”指的是谁?(    )

    A.中榜人的名字    B.落榜人的名字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意指落榜。

    6.“指桑骂槐”与桑树和槐树有无关系?(    )

    A.有    B.无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7.“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这句话对现代人来讲一点也没错,那么在古代天之骄子指的是:(    )

    A.匈奴    B.皇帝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单于曾给汉武帝写过一封信:“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古代的匈奴是典型的轻骑兵,他们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长于骑射,机动灵活,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也不为过。

    对决第二关

    1.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    )

    A.咫    B.尺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咫”和“尺”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咫”,古代是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尺”,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合今市尺子十寸。

    2.“坐井观天”中的“井”是指:(    )

    A.地窖之类的地穴    B.小院之类的地方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1127年金灭北宋后,将徽宗、钦宗二帝押解北恒,后将二帝囚禁在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内的一个小院内。后来,二帝相继埋骨于此,二帝“坐井观天”的故事也流传开来,此处的“井”应该是指小院之类的。

    3.人们常把许多人一拥而起做事叫做“一窝蜂”,“一窝蜂”这个词来自:(    )

    A.马蜂窝    B.一个人的绰号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一窝蜂”是南宋时农民起义的一个领袖的绰号,由于他领导的军队浩大,后来人们称他的军队为“一窝蜂”,当时没有贬义。

    4.“黔驴技穷”这一寓言故事的作者是谁?(    )

    A.庄子    B.柳宗元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黔驴技穷”一词出自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5.成语“差强人意”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

    A.差的让人不能接受    B.勉勉强强还说得过去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差强人意”原指很能够振奋人的意志。差:甚,殊。强:起,振奋。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意思是说,吴汉指挥作战,在形势不利、将士惊慌失措时,仍整修兵器,鼓舞士气。汉光武帝听到这一情况后感叹地说,吴公颇能振奋人的意志。“强”作“使强大”、“使强壮”、“振奋”解。现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大体上能让人满意,而“差”字在此应作“稍微”、“较”、“尚”解。

    6.“鸿鹄传书”一词,源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

    A.苏武牧羊    B.文姬归汉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事,后以之喻书信。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7.“目不识丁”的“丁”是什么意思?(    )

    A.代表简单的字B通“钉”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丁字表示简单的字。《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意思是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8.“不刊之论”中的“刊”是什么意思?(    )

    A.刊登    B.削除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这个成语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巧闯第三关

    1.寓言是一种具有讽喻或劝诫性质的独特文学形式。它是作者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事物的拟人手法去说明事理,阐发对人生认识和感受的一种特殊手段。它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艺术概括。韩非用来讥讽儒家“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理论的迂腐,从而论证应因时而变化去治国的道理的寓言故事是:(    )

    A.《庖丁解牛》    B.《揠苗助长》    C.《守株待兔》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守株待兔》的寓意是:不应把偶然的现象当做必然的规律,不能单靠狭隘的经验去办事,否则不仅一无所得,还会犯错误。这对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应该说是一个有益的教训。《庖丁解牛》是庄子借用解牛来论说他的依乎自然、安时处顺、无所作为的理论,意在回避矛盾,寻求解脱,以期在矛盾和是非的空隙之间得以苟安。《揠苗助长》告诉人们要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将一事无成。

    2.夫妻恩爱常用“举案齐眉”来形容,请问“举案”中的“案”古时指的是什么?(    )

    A.文案    B.书案    C.食案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说的是东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霸陵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都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夫妻十分恩爱。

    3.成语“三教九流”从哪个朝代起开始含有贬义?(    )

    A.汉代    B.唐代    C.明代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成语“三教九流”从汉代就形成了,只是当时并不含贬义,只是在唐朝时《春秋谷梁序》将九流与异端并列后,加之佛教、道教日盛,才开始含有贬义。

    4.“口若悬河”中的“悬河”是指:(    )

    A.银河    B.瀑布    C.口水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据《世说新语》记载:“王太尉(衍)云子玄(象)语仪如悬河泻水,泻而不竭。”“口若悬河”形容讲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

    5.但音乐家公明仪却证明了牛也能听懂音乐,请问公明仪弹的是什么?(    )

    A.鸟叫声    B.青蛙叫声    C.蚊蝇叫声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公明仪弹奏了蚊虻的嗡嗡声,牛以为蚊虻来攻击叮咬,就用起尾巴,这说明了公明仪是一位在动物身上进行音乐试验而取得成果的“科学家”。

    6.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是指什么?(    )

    A.国家    B.学者    C.国王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领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7.“昙花一现”是“现”在:(    )

    A.早上    B.中午    C.晚上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昙花一现”出自《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这里的昙花花形大,长在叶状茎的边缘,白色,有香味,在夜间开放,到清晨即凋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8.“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    )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出自明·吾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

    9.“投笔从戎”的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    )

    A.陆游    B.班超    C.项羽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投笔从戎出自南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 意思是: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10.曾使“洛阳纸贵”的是下列哪一部作品?(    )

    A.司马相如《子虚赋》    B.曹植《洛神赋》

    C.左思《三都赋》    D.张衡《归田赋》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作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甚广。

    11.“按图索骥”中的“骥”本意指的是:(    )

    A.马    B.一个叫骥的人    C.牛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他把自己识马的经验写成书,名为《相马经》。这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所以人们把孙阳叫“伯乐”。孙阳的儿子熟读了这本书后,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好马。一天,他在路边看见一只癞蛤蟆,前额和《相马经》上好马的特征相符,就以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马上跑去告诉父亲:“和你书上画的好马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孙阳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这马太爱跳了,不好驾驭。”骥:好马。这个成语比喻机械地照书本上的知识,不求事物的本质。

    加油第四关

    1.“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哪次战争?(    )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地区)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2.“别开生面”最早是杜甫用来赞扬别人的:(    )

    A.容貌体态    B.谈吐言辞    C.绘画技巧    D.服饰打扮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别开生面”见杜甫的《丹青引》:“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称赞曹霸(将军)绘画技艺高超,使失去光彩的图画重放光彩。后用来形容另创新格局。

    3.成语“脱颖而出”的“颖”是什么意思?(    )

    A.优秀    B.稻穗    C.锥子把上的环    D.聪明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脱颖而出”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战国时,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助,毛遂请求跟着去。平原君说:“有本事的人,在人群中,就如锥子放在布袋中,尖儿立刻露出来。你在我家已有三年,但我从未听说过你的名字,看来你没有什么能耐,还是不要去了。”毛遂说:“若我真的能如锥子,被放在布袋里,就会连锥子上面的环也露出,岂止只露出尖儿!”后来毛遂就跟着去,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脱颖而出”中的“颖”指的是锥子把上套的环,这个成语是比喻人的才干在适当的时机迅速地显现出来。

    4.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    )

    A.一字千金    B.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    D.一掷千金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史记》中有载:公元前239年,即秦王嬴政八年的一天,秦国首都的城门特别热闹,人如潮涌,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原来城门楼上挂满了成片的写满文章的竹简,城门口上贴的告示说,有谁能够将此书增或删一个字,就赏赐给他千金。然而一连好几天过去了,仍没有人能够得到这千金。难道这部书真的就这么完美无缺吗?其实不然,这部书的作者是当时身为秦国“仲父”的相国吕不韦,谁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呢?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而这部无价宝书就是《吕氏春秋》。“一字千金”的意思就是增损一字,赏赐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5.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诗中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可见夸父是奔跑着追逐太阳的。

    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这句成语是由“期期”和“艾艾”结合而来的。“期期”见于《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艾艾”见于《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根据以上记载,后人引申出“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7.“叹为观止”本意是赞美什么尽善尽美?(    )

    A.文章    B.风景    C.音乐与舞蹈    D.建筑物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叹为观止”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8.成语“趋之若鹜”中的“鹜”是指哪一种动物?(    )

    A.马    B.乌鸦    C.野鸭    D.老鹰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哪个不趋之若鹜呢!”

    9.“妃子笑”是那种植物的别称?(    )

    A.荔枝    B.葡萄    C.苹果    D.菠萝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据说,唐玄宗时,杨贵妃非常喜爱吃鲜荔枝,每年宫廷都派人驰马从岭南将荔枝送至长安。因此,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中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来,人们就把广东的一种荔枝名贵品种叫做“妃子笑”。

    智赢第五关

    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不是绕太阳运行的火星),即心宿。“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2.“出水芙蓉”的本义是:(    )

    A.雨后的荷花    B.雨中的荷花    C.盛开的荷花    D.初放的荷花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D。南朝钟嵘《诗品》卷中有“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金镂”一句,出水芙蓉指初放的荷花。

    3.我们常说的“耳边风”在原出处里指的是:(    )

    A.春风    B.夏风    C.秋风    D.东风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吴越春秋》二卷有“富贵于我,如秋风之过耳”,后言“耳边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

    4.“惨淡经营”是形容为了从事某项事业,煞费苦心去谋划。它最初指的是:(    )

    A.军事布政    B.政治谋略    C.舞蹈表演    D.绘画构思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D。盛唐著名画马大师曹霸为唐玄宗御马花玉骢画画,经过一番构思,便落笔挥洒了出来。

    5.“九牛一毛”这个成语的由来,与古代一位名人准备自杀时的心理活动有关(后来并未自杀),这位名人是:(    )

    A.伍子胥    B.孙膑    C.司马迁    D.曹操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相传司马迁受宫刑后,本想一死了之,但他又冷静地想,如果自己真的死去,不仅洗不清自己的冤情,在达官贵人眼里,不过像“九牛一毛,一蝼蚁何以异”,况且自己肩负的重任——完成《史记》的任务就此中断。正因为如此,他才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宏伟巨著《史记》,从此名垂千古。现在,人们用“九牛一毛”来比喻数量非常少,或者形容事物非常渺小。

    6.成语“千疮百孔”最初是形容下面哪项破烂了不堪修补?(    )

    A.衣物    B.社会局势

    C.儒家经典    D.家具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疮:创伤。千处创伤,百处破洞。形容破坏得非常严重,或比喻漏洞、弊病很多。也作“百孔千疮”。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7.“两袖清风”说的是谁?(    )

    A.海瑞    B.林则徐    C.寇准    D.于谦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D。明代于谦,为官清正廉明,被誉为“于龙图”。他每次议事京师,总是“空囊而入”。对此,有些好心的人劝告于谦:“你虽然不愿送金银财宝,攀附权贵,至少总得带点土特产之类的东西才好。”于谦哈哈大笑,举起两袖说:“带有清风。”自此,“两袖清风”便被传为佳话。后人用它比喻廉洁或清贫。

    8.“东山再起”这个典故说的是:(    )

    A.曹操    B.孔子    C.谢安    D.刘备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东晋谢安,相传他四十多岁重新出来做官。因为他此前一直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件事称为“东山再起”。

    9.“露马脚”这个俗语说的是古代哪位夫人?(    )

    A.孙权的夫人    B.刘备的夫人

    C.朱元璋的夫人    D.诸葛亮的夫人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夫人。因为她姓马,长了一双大脚,老是遮遮掩掩,不好意思,有一次突然露了出来,使她羞愧难当。

    10.“门庭若市”这个成语出于:(    )

    A.《烛之武退秦师》    B.《冯谖客孟尝君》    C.《邹忌讽齐王纳谏》    D.《邵公谏厉王饵谤》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门庭若市”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11.“东施效颦”出自:(    )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红楼梦》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    B.。“东施效颦”出自庄周《庄子·天运》。相传西施在乡里心口痛而皱眉头,大家觉得西施这样更美。乡里有一位丑陋的女人叫东施,看见了并认为这样美丽,回去也捂住胸口并皱眉头。乡里的富人看见她(东施),坚决关上门而不外出;穷人看见她(东施),带领妻子和儿子逃跑离开。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美。这个词语原比喻不根据具体条件,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现泛指模仿者的愚蠢可笑。

    12.“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指的是:(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汾河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古时候的大河一般都是指黄河。古时候黄河河道不固定,经常会改道(历史上无数次发生)。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若干年后,因黄河水流改道,这个地方会变为在河的西面。这句话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

    13.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传说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玩耍时,不小心跌下东海淹死。从此,她化为一只青鸟,来回叼着石子想要将东海添平,嘴里传出类似“精卫”的叫声。因此,后人称此青鸟为“精卫”。

    14.“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D。有一天汉文帝想了解一下国家与人民百姓的事情,于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来,问他:“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判决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多少件?”周勃一听,愣了一下,低着头,回答汉文帝说不知道。文帝又问:“那么全国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湿了,他还是回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把他们都找来,一问就知道了。”汉文帝听了点点头,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满意。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反应、机智都不如陈平,于是借着生病想回家乡养老的理由,辞去右丞相的官职。

    15.成语“无稽之谈”中的“稽”解释为什么?(    )

    A.准备    B.计划    C.价值    D.查考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D。“无稽之谈”出自宋·郑樵《通志·总序》:“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此则无稽之谈也。”此处稽为“查考”,“无稽之谈”的意思就是没有根据的说法。

    冲刺第六关

    1.“入木三分”这个典故原意用来形容:(    )

    A.雕刻技术高    B.文章深刻    C.书法笔力强劲    D.射箭本领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一次,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2.“五花八门”中的五花是指“五花阵”,这里的“五花”中没有(    )。

    A.金菊花    B.木棉花    C.水仙花    D.牵牛花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D。“五花八门”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都是古代兵法中的阵法名称。后来一般比喻各行各业暗语。“五花”为:金菊花——卖茶的女人: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3.成语“安步当车”中形容怎样走可以像坐车一样?(    )

    A.齐步走    B.快走    C.快跑    D.慢慢走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D。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4.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知道规和矩是什么东西吗?(    )

    A.尺子    B.鞭子    C.绳子    D.方、圆的校正器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D。所谓的规,就是一种玉制的尺子;矩是一个最基本的测量工具。中国是一个讲规矩的国家。规矩的直接含义就是圆规、直尺,而延伸的意义就是指法规和准则。

    5.“祸起萧墙”的“萧墙”是家中的哪一堵墙?(    )

    A.门墙    B.后院墙    C.东墙    D.内隔墙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A。“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或者大门外)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是用来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的。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6.“运斤成风”比喻技艺神异,手法熟练,这个“斤”字是指:(    )

    A.石墩    B.铜锤    C.斧子    D.铁棍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C。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常用来形容手法熟练、技艺高超。有时候也形容一个人比较有自信。

    7.“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D。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美女善解人意的。唐玄宗把杨贵妃比做能说话的名花,后来就用“名花解语”来比喻善解人意的美女。

    8.成语“沐雨栉风”源于哪个故事?(    )

    A.苏武牧羊    B.大禹治水    C.赤壁之战    D.安史之乱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B。上古时代,曾出现过一次大洪水,长达20多年,受灾面积很大。当时正是舜当政期间,他派禹(治水未遂而被尧处死的鲧的儿子)去治水。禹吸取了其父治水的教训,采用疏通的方法,依地形规划水道,引洪水入河、入海,终于平定了洪水。而在这治水的过程中,许多过程禹都亲自参加。他历经了千难万险,常常不顾雷雨仍在工地中干活;由于过度劳动,手脚都起了厚厚的一层老茧。人们因此说他“沐甚雨,栉疾风”、“身体偏枯,手足胼胝”。成语“沐雨栉风”及“手足胼胝”二成语皆出于此。“沐雨栉风”的意思是形容人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勤奔波。

    晋级乐翻天

    1.补充完成下边的歇后语:孔夫子搬家——(    )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尽是书(输)。

    2.与下列成语相关的人物

    举案齐眉    卧薪尝胆    闻鸡起舞    完璧归赵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孟光、勾践、祖逖、蔺相如。

    3.成语“请君入瓮”中请的是周兴吗?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是。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有一回,有人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还有什么犯人敢不招供呢?”来俊臣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大惊失色,只好俯首认罪。

    4.“金屋藏娇”这个典故跟历史上哪个皇帝有关系?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汉武帝刘彻。相传汉武帝刘彻小的时候,一日,他姑母长公主将他抱在膝上,问他:“你想要妻子吗?”他回答说:“想。”于是,长公主遍指左右侍女问他,他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阿娇好吗?”武帝笑着回答:“若得阿娇做妻子,我要专门修金屋给她住。”长公主大喜。后来,武帝果然立为太子,阿娇也就嫁给了武帝。武帝继位后,阿娇专宠了十多年,“金屋藏娇”一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5.“三阳开泰”是岁末说的吉祥语吗?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不是。这是在岁首人们说的吉祥话,最早出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易经》,本意是指“冬去春来”。在古代羊与“阳”同音,羊即祥也。取吉祥之意,后来称“三羊开泰”。

    6.“借光”是一个外来词吗?

    快乐解答与积累:

    答案:不是。“借光”这个词由来已久。据《战国策·秦策》记载,战国时秦国将军甘茂曾对齐国使者苏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条江边住着不少人家,每晚,姑娘们都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其余的姑娘嫌弃她,说她爱占小便宜,都拒绝她来。这位姑娘说:“我虽然买不起灯烛,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来,把屋子打扫干净,把坐席铺设整齐,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这多少也给你们提供了方便。你们的灯反正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便把她留下来了。后来,人们就把凡是请求别人提供某种帮助和从别人那里分享某种荣誉称作“借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