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恐怕上面的故事还太乐观,不大对题,也有中国特色,于是想起了另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位皇帝的宠臣,叫做刘罗锅子,以能坑人著称。有一天,一位太监见到了刘罗锅子,幵玩笑说:老刘,听说你谁都能坑害,我就是不明白,像我们这样在皇上面前当差的人,你还能坑到吗?刘罗锅子说:行,没问题,你等着吧。过了几天,刘和皇帝去后花园。对于太监来说,很不幸的是:有一棵久已枯死的大树又发了新枝。皇上问刘罗锅:爱卿,你看这是何征兆?刘罗锅子这杀千刀的说:皇上,死树都发了新枝啦,您那三宫六院里,佳丽如云,能放心吗?皇上大悟道:对呀!于是传旨下去,所有的太监一律再挨一刀。这故事的主旨是:已经是太监了,对于后宫的道德风化、社会稳定本无影响,怎么又要挨一刀?有点没来由。我觉得它还是不贴切,因为我看不出谁是刘罗锅子。所以需要对它再更改如下:
有一天,皇上在后花园里,看到一棵老树发了新枝,并未注意。有一位觉悟高的太监踊跃上前,说道:启奏万岁,死树发新枝,此乃不祥之兆——我们坚决要求再挨一刀!皇上答道:好吧,我批准了,去买几把劁猪的刀子,自己动手吧。这故事现在是彻底对头了。当然,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倒是可佩,但也不该自找着挨刀。整个故事唯一使我欣慰的是:因为是悲观分子,我肯定不会是那个自找着挨刀的太监。
笔者行文至此,自觉得不够妥当:人家好心请你开会,还落了你的埋怨。在此需要补充说:本文的感慨,主要还是对着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而发。古人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话好损啊,还“存焉”呐!这么刻薄干吗。古人又云,存天理以灭人欲,又注道:要吃饭是天理,要美食是人欲。这话也够歹毒的。我还想问问,吃饭时就两根咸菜,算不算人欲古人又云:寡妇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好恶毒啊!寡妇招你了吗?说这话的全是文化人,所以,文化人是有毛病的。我痛恨乱害人的人,更恨自己害自己的事。所以,我绝不作中国的圣贤,而宁愿去作雾都孤儿,手捧着木碗,一遍又一遍地说:先生啊,再给一点吧。最后顺便说一句那个会的会期是下个月七号。假如我真去开了会,才能知道到底要议些啥。
我写《黄金时代》
我写《黄金时代》,写了很长时间。现在这篇小说已经写完,从此属于读者。作为作者,长期在做的事有了结果,当然如释重负。至于小说是好是坏,有赖于读者的评判。
《黄金时代》记述了一件过去的事。我竭力去做的是把它述说完全,使读者可以了解一切。除此之外,没有很深的寓意。在我看来,最困难的就是让处在与我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朋友可以了解我说的事。假如我已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如果说到寓意,我以为在一篇小说中,一切都在你所叙述的事件之中。假如叙事部分被理解了,一切都被理解了。所以我的寓意,就是《黄金时代》所说到的事件。只要这些事被理解无误,读者乐意得到什么结论都可以。
这篇小说中有大量的性爱描写,这是无须掩饰的事。性是《黄金时代》的主题之一。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性爱是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我认为对此既不需渲染,也无需掩饰,因为它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假如要说明过去的事,没有它,绝不会完全。
在坦荡善良的人之间,性和其他事一样,都可以讨论其中的痛苦、快乐,也可以得到共鸣。但是在另一些场合,不但性,简直任何事都不可以说。我在写作时,总把读者认作善良坦荡的朋友,这是写小说的原始假设之一。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的写作态度。当然,假如我的作品遭到恶评,那只好像夫子所云“爱人不亲,返其仁”了。
李有为先生在审评意见中指出,这篇小说可以看作某种意下的伤痕文学。像小说中发生的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已经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对于个人来说,生命中已发生的事总是值得珍视的。我喜欢不断回溯自我,解析已发生的事。所以,虽然伤痕文学是个普遍接受的专有名词,但是我不太喜欢这个名词。因为对于过去的时代和已发生的事,我抱中性的态度。现在固然可以做种种价值评判,但是最主要的是正确和完全的叙述。
像一切成年人一样,我也关心道德问题。小说里写了很多性,就产生了这篇小说是否道德的问题。我以为,一个社会里,道德既非圣人之言,也非少数圣徒的判断,乃是成年人的公断。某件事是否道德,只有当人们完全了解之后,才有道德方面的结论。当然有一些朋友认为,不道德的事情是不需了解的,只要略知其名,就可以下结论。假如完全了解,自己也要沦为不道德。我对后一类朋友永远抱有敬畏之心。过去很爱看萧伯纳的书,我以为《芭芭拉少校》是萧翁最精彩的剧本。他说:所谓明辨是非,本是难倒一切科学家哲学家的事,但是对有些人来说,却是与生俱来的本领。这些朋友就不必受思索的苦恼了。这真叫人抱怨造物不公!
有关在小说里写性,我也有过一些顾虑。米兰·昆德拉喜欢用一个词:“媚俗”。这是作家的一块心病,因为你会考虑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何想法。我很怕别人说我蓄意渲染,以示大胆不同流俗等等。当然,也怕另一些人说我是大流氓。但是如果考虑到一切人的看法,写作就成了一件叫人害臊的事了。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听了毛姆的话,到公共厕所去分发手纸。这是他对一切痛苦中的作家的建议。
《黄金对代》故言梗概
(一)
主要人物:知青王二,女医生陈清扬
时间:七十年代初
地点:云南西部某农场
红土山坡上一个村子,一簇草顶的房屋,这里是农场的十五队。旱季的上午,王二走进医务所(一间土坯房)请陈清扬给他看腰疼病。当时村里多数人都下地了,周围很静。王二叙说了病情,就趴在竹板床上,让陈清扬给他打针。打完后他走出医务所,回到山下十四队——从始至终,两人没说几句话。回到自己房里,过了不久,陈清扬从山上追了下来,告诉他说,她不是个破鞋:她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别人说她是破鞋,但她不是的。王二听完了说,人家说你是破鞋,你就是个破鞋,在这方面没什么道理可讲。然后陈清扬要回山上去,王二送她出去。路上遇见一只瞎了一只眼的狗。在村口王二站住,目送陈清扬走上山道。
整个故事的背景用旁白来交待:
1、陈清扬被叫做破鞋,是因为她离了婚,又很漂亮。
2、找她看病的男人都没有病,是来看破鞋的。
3、王二是唯一真有病的人。所以陈清扬希望他相信自己不是破鞋,但他偏让她失望,这说明他也不是个好东西。
送完了陈清扬,王二回自己房间,路上又遇上那只独眼狗。这只狗的眼睛是别人打瞎的,队长却赖在了王二的身上。然后他又遇上了队长,后者问他为什么没上工,他说他请了假看病,刚刚回来。队长叫他下地去,他就回到自己房子里,拿了下地穿的棕皮蓑衣,把气枪裹在面,走出村去。那只狗跟着他——在村外他向狗射击,把狗打跑了。然后他朝山上走,看到前面远处陈清扬的身影。他和陈清扬就此认识了。
王二在河边放牛,倒在草地上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自己赤裸裸躺在阳光下,周身被阳光灼上,就跳到河里去。然后他从牛群中走过,走向一条小河岔。有两个傣族小孩从里面打了出来——他们在河沟戽鱼,坝倒了,鱼也没了。这件事使王二很失望,因为他请陈清扬晚上来吃鱼,作倾心之谈。他和两个孩子把牛群赶了回去,就到了晚上。等到月亮出来以后,王二从村里出来,走到河边水泵房,在里面点起了汽灯。随后,陈清扬到来,在门外问他鱼在哪里——两人争执了几句,陈清扬还是进来了,但心情不好。王二讲起了伟大友谊,使陈清扬很感动。然后他又拐弯抹角地挑逗她,此时她又不便发火。最后,当王二开始动手动脚时,陈清扬说,不在这里,到山上去。
晚上,王二和陈清扬走到十五队外面分手。王二爬上了村外的山头,坐在草地上吸烟,等她到来。正在他怀疑她要涮他时,她来了。他们俩开始做这件事——王二没有经验,陈清扬也不教他,她冷冷地说: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王二说,当然知道。但要请陈清扬躺过来,就着亮儿研究一下她的结构。陈清扬给了他一个大耳光。王二拿起衣服就走。
那天晚上王二并没有走掉,陈清扬以伟大友谊的名义叫住他,安慰了他几句,还邀他晚上再来。此时天色已亮,王下山去放牛。他心情很坏,和别人打了起来。在斗殴中王占了便宜,赶着牛群走了。晚上回来时,队长让他为打架的事到会上做检查。王起初不干,后来又答应了——他想早脱身,到山上去找陈清扬。但在会场上他又和老乡吵了起来,挨了一下打,倒在了地上,情况似乎很严重。有人建议叫陈清扬来看看他。
(二)
时间:同上
地点:农场附近的荒山中
王二在医院里,回忆起当夜的情形:陈清扬从山上跑下来,心情激动,当着很多人安慰王二说,假如他瘫掉,她要照顾他一辈子。后来到了医院里,照了X光,发现王伤势不重,陈又变得不热情,但她答应要来看他。王在医院里已经住了一周,陈还没有来。他就出了医院,来找陈,路经十四队时,回去打个照面;遇上了队长。后者让他回医院,又劝他去温泉疗养。原来上级要派人来检査下乡知青的待遇和处境,队长不想让他待在队里。弄明白以后,王二就勒索起来……
王二带着勒索来的食物去找陈,他想到山里住几天,邀陈同往。陈表现得不热情,不置可否。王独自进了山,过离群索居的生活,期待陈的到来。
王在深山里,逐渐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陈不期而至,和他做爱……并告诉她自己的经历。临走时说起王同队的知青们在找他:这些人打算借王被打作由头闹点事。陈劝他别参加。王也在犹豫。但最后他还是回去参加闹事,并把自己惹到了麻烦里。
王处于挨整的地位,在队里喂猪,并且受监视。农场的军代表跑到队里来,不停地恫吓、威胁他。原来军代表曾追陈未果,很嫉妒。王觉得生活苦闷,趁军代表某日不在,跑出来找陈。陈又表现得不热情。但在分手时,又塞给他一些钱,表示伟大友谊还在。王用这些钱在镇上买了一条猎枪,又托人带话给陈,说他晚上要在河边鸣枪。
傍晚时,王在河边放了一枪——双管齐放。他希望陈可以听见。军代表从此地经过,和王同路回队里,一路上喋喋不休,说陈王二人将有灾难临头。王虽不知将有什么样的灾难,很受触动。当夜就收拾东西,要逃到山里去。途经十五队时去和陈告别,陈一定要和他同往。两人来到山中的小窝棚里,做起坏事来。陈十分热情。
(三)
时间:同上
地点:农场场部
王陈二人从队里逃走,过了半年多,又从山上下来,到农场自首,送到人保组接受审查,坐在保卫干部面前(背景由旁白交待)。保卫干部说,他们写的交待材料缺少细节。二人保持着沉默。当时正逢赶街的日子,有很多老百姓从门前经过。保卫干部也很想去赶街子,就跑到门前去,叫了一个大嫂进来,把陈反绑起来。然后把王也绑了起来,把二人背对背地拴在了一起,反锁了门,自己也去赶街。路过的人趴在窗口上看他们,就如看动物园的动物一样。王二不胜愤怒,但陈清扬镇定自若。这种镇定的态度使王二不胜诧异。对王二来说,陈清扬始终是一个谜。
王二的知青兄弟到窗口来慰问他,问他能帮什么忙:王二让对方快点走开;小孩子到窗口来看他们,王二开口就骂:他心情很坏。因为陈保持了镇定的情绪,所以觉得他很有趣。最后,保卫干部赶完了集,回来把他们放开。陈清扬还在问明天的日程,王二就气哼哼地跑掉了。
晚上,王二在住处继续写交待材料。他有抵触情绪,不愿交待细节,陈安慰他告诉他说,犯了案子就要交待。于是他交待道——他们俩从队里跑掉,在窝棚附近开小片荒,中午时分,二人在地头休息。王二撩起陈清扬的衣襟,在她肚脐上一吻——他问陈清扬记不记得。陈清扬说记得,当时差一点爱上了他。于是他把此事写进了交待材料。但是上面对此事不感兴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