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梨白菜花黄-庄严是一种愚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上了贼船

    这个世界谁都说自己上了贼船,都对自己的人生现状不满意。我的一个朋友,一位名牌大学的博导居然也这样说,他说自己真是无奈何,上了贼船,一辈子只写一些谁也不看的所谓学术论文,要写一些有才气的东西,已是不能,一辈子只能这样下去了。按照他的性格,这倒是他的真心话,他的确是想创造的,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低着头在那里拾人牙慧。

    这种“贼船意识”颇有点像男人心中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意识”。张爱玲写道:“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张爱玲的是较雅的比喻。

    晚饭后散步时看见一个胖女人在遛一只硕大的狗,那狗健壮且老实,温敦得就像是一头猪。女人牵着狗在人行道上慢吞吞地走,就像是春天傍晚乡野大道上一个农夫牵着一头种猪。

    绝代佳人

    作家池莉有一个短篇写得绝妙,短篇的名字叫作《绝代佳人》。说的是一个小知青有一次迷路,又困又乏,但遇到一个老知青,老知青给她炒了一盘菜,菜的名字叫“绝代佳人”,实际上就是秋天的茄子炒辣椒。小知青感到从没有吃过那么美妙的菜肴。在此之后,无论她走到哪里,这都成了她心中永远的情结。原因有四:一是这个菜不是人炒的,炒菜的人是一个据说已经死去了的老知青,也就是说小知青当时遇到的,是老知青的鬼魂在给她炒菜。二是小知青吃菜的时候已经是饥肠辘辘。三是茄子和辣椒都是打过霜的嫩素菜,真正的“秋天的绝唱”,并且从地里到锅里,距离很近,最最新鲜。四是在炒菜中蕴藏着老知青对新知青的一腔爱意。所有的一切糅在一块,这盘“茄子炒辣椒”当然是绝妙。

    池莉的这篇小说有着很强的传奇性,像是《聊斋》或者是《谐铎》里面的故事。但此小说好就好在它的传奇性上,传奇性使得此作品别有一种玄妙——文学的东西我们就不说了,还是谈吃,这样的“茄子炒辣椒”命名为“绝代佳人”绝不为过。

    那个时代什么东西吃起来都香。因为那个时代人们的味觉特别狰狞,饥肠也辘辘,人生猛得就像是一头头道貌岸然的狼。现在有关老知青的东西也多起来,北京和新加坡都有一些七十年代怀旧意味的餐馆。前几日无事时看电视,知道合肥现在也有了这类东西,客人们一边在“生产队”“贫协会”之类的包厢里吃着土菜,一边看台上的傻丫头们跳着“忠字舞”,不知道那里有没有“茄子炒辣椒”,如果有,我想肯定也没有了“绝代佳人”味道。虽然电视上说饭店里的火是木柴烧的,但茄子和辣椒可能都是大棚里的,至于那四点因素,时也势也,恐怕早就时过境迁了。

    所以池莉的题目还有另一层意思——那样的“茄子炒辣椒”,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生病了

    前天被流感击倒了,这两天吃了很多西药丸,也不见效,一直咳嗽不止。下午索性自己开了个药方,到中药铺里抓了点中药。因没有处方笺,只好将药方胡乱写在稿纸上。进了飘满药香的中药店递上稿纸,抓药的小伙计问:“怎么没有处方笺?是哪个医院的?”我慌忙解释,这是我自己开的,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治感冒。伙计用一种狐疑的目光看了看我,又瞅了瞅药方,说:“药都是有毒的,不能乱吃——怎么这么重?”我解释说现在的中药药性偏弱,有很多都是种植的,不是野生的,所以要下重一些。

    我开的药方是:杏仁10克,麻黄3克,贝母10克,甘草5克,桑叶10克,百部10克,款冬花10克,陈皮12克,半夏10克,沙参10克。

    我的药方有点乱,因为咳得腰腹都疼,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能治咳嗽的药都用上了。实际上治咳嗽还有一种药相当不错,那就是地龙。地龙就是蚯蚓,能够清热、定惊、平喘、通络,据说配紫河车也就是人的胎盘,共同研细粉内服,治哮喘效果奇佳。我不敢吃这味药,因为我对这个东西心有余悸。

    晚上用陶罐煎汤服下,早早休息。

    中药

    今天感冒明显好转,我知道那是我昨天胡乱药方的结果。对于感冒、发烧、肠胃、呼吸道等病症调理,中草药还是相当有效的。但我一直以为中医是农业社会的一种东西,它是模糊的,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精确和细致,对很多东西缺乏更深入的追究、分析和归纳。中医有很多东西只是整体和方向上的正确,缺乏的是严谨的实证,所以要想再上一个较高的层次,也就比较困难了。

    实际上中医反映的也是国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国人在处事上靠感觉和经验的成分比较多,“理”的成分不深入也不细致。这同样也是农业社会的毛病。毕竟,中国一直是农业社会,官是农民的官,医是农民的医,习惯与传统也是农民的习惯和传统。

    当然,凡事马虎的我也是中国诸多农民中的一个。

    无事翻闲书。元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是最著名的一支小令,只有简短的几句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在大学时所读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解释说,作者是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中,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我记得老师解释“瘦马”为“瘦弱的马”。但今天我读的书说:“古代扬州一代将买卖的女子称作‘瘦马’,而且一直有着传统。”清人章大来《后甲集》上就说:“扬州人多买贫家小女子,教以笔札歌舞,长即卖为人婢妾,多至千金,名曰‘瘦马’。”以此看来,马致远小令中所云“瘦马”以买卖女子的可能性相当大。这样的解释,最起码在诗中是成立的,并且能使诗中的情景更加凄凉。因为是买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古代为什么要为那些女子取名为“瘦马”呢?我想可能是因为那些贫穷的女孩子都较瘦,且都是用来当妾、当妓被人“骑”的,所以就称之为“瘦马”了。

    很多古词汇,后来都不用了,以致现在普遍缺乏词汇。比如说“小姐”,现在都不敢叫也不愿被叫,因为有歧义了,所以真应该再发明一个词,用来作为专业词,省得“假作真时真亦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