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梨白菜花黄-我想下辈子变成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去牯牛降

    去牯牛降。热浪滚滚,灰尘蔽天。但车进了石台境内,突然如换了一方天地似的,方觉得那真是好。尤其是秋浦两岸,一派青山绿水,静谧宁静,就像是没有污染似的。这恐怕是皖南最好的一块地方了。不像现在的徽州,因为太出名,总散发着酸暖的市井气。

    车进石台县城,从窗口向外望,大桥下河里的水仍很清澈,有顽童在水里嬉戏。这样的情景,似乎一下子倒回三十年前。三十年前,皖南遍地是这样的情景,只是这么多年来,一点一点不情愿地改变,到了后来,才发现一切都面目全非。想起来都觉得有点心痛。

    到达山脚已是晚上9点了,气温骤降,我们如山野的风一样潜入。放下行李,兴奋不已,赤着脚下到了小溪里,心里一派清明剔透。我们将手电搁在石头上,然后赤身裸体享受着天浴。水清凉无比,似乎连身体都能够感觉到水和空气的甜味。身边左右都是萤火虫,有着明明灭灭的诗意。看得久了,就产生了幻觉,似乎我们的尾部也能一闪一闪地发出光来。

    入夜很久了,仍躺在农家院落的木床上看星星,这是近十年来首次纳凉。第一次觉得无所事事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且比有所事事更为快乐。我的头顶上满是灿烂的星空,我的正上方有一颗星,很大很亮。我们彼此凝视。

    我躺在无垠的星空下,心存感激,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

    严家村

    醒得早,起来后沿着小山村的青石板路散步。村里的人都起来了,有人扛着个锄头,大约是要下地吧,看见我,露出个憨厚的笑,斜斜地就走了。我在村子里面用脚走了一个圆,也只花了十分钟。这让我弄清了小山村的全貌。这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叫严家村,全集中在山坳之中、溪水之旁。村中有一个古老的祠堂,阴森森的,张贴着一些字画,比较翔实地介绍着这一段历史。相传居住者为汉朝时严子陵的后人,真是难怪。古人安身立命之地,大都是选择风景优美地势偏僻的地方,以求天人合一,至于交通和物质上什么的,似乎不在考虑之列。这样的想法很是纯粹。

    在严家村村口处独坐,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没有头,也没有尾。村口一般都是村子的精华处,像一篇好文章的开头,遍是秀美和神韵。严家村的村口静谧、开阔,风景极好,两棵古树高入云端,站立着,像是村落的门神。我在古树下坐得久了,便感觉到一种凛凛之气从海底穴涌上来,直通百会穴,然后“小周天”畅快通达。

    上午开始爬牯牛降。天闷热难耐,浑身被汗得透湿,人穿行在密林之中,道路极险峻。这样的吃苦耐劳,终究不是我辈所做的事情。所以走到一半,就撤回了。想想也是,何必劳体费心要征服什么山峦呢?此处最悠闲的,应该就是闲逛了。似乎登山是为了征服,是一种对抗,是意气用事,而我们的乐处,则是和谐,是融入山水。这样想着,便心安理得了。

    但仍有收获,在山上看到一个形状如草叶一样的虫子,还有一个全绿色的瓢虫,伏在草丛中,几乎分辨不出。自然界中总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东西。这些生物为什么会变成这种模样呢?那是因为它们一心想着要变,一心一意地想,然后笃信自己会变。于是,时间慢慢地过去,突然有一天它们真的就变成了那个样子。

    这样的变化,也叫“心想事成”吧?

    我想下辈子变成鸟,那就从现在开始想。

    秋浦河漂流

    在秋浦河漂流,是最惬意的事情了。坐在竹筏之上,凉风扑面,看着岸上的人们一个个汗流浃背,人人顶着条大毛巾,心里直觉得好笑。水上岸上,咫尺之间,就是两个世界了。这样的状态还使我们产生错觉,似乎盛夏就像一大群毛手毛脚的小妖精,一直缠着我们,撵着我们,而当我们逃上竹筏时,他们便扑通通地落入了水中。

    水总是有着诗意的。一有水,似乎人就变得濡湿温柔,也变得机智才气,所以竹筏上总是笑声不断。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人在碧波之上的竹筏上发火。你曾看到过有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发火吗?

    等车,在街头看人打牌。想起一个比喻:实际上人生也像打牌,前半局还是认认真真,思考着,算计着,而到了后半局,出牌就会变得相当随意,漫不经心中,牌就完了。人的后半生也是这样,大都是马马虎虎的,稀里糊涂中一生就没了。

    读《麦哲伦·哥伦布》

    读茨威格的《麦哲伦·哥伦布》。我一直对人类历史上的探险家极感兴趣。我明白了为什么在欧洲,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国家会有那么大的探险欲望。显然,这与当时的社会形势以及君主的喜好与倡导有关,但更重要的,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性和文化传统。西班牙民族就是那样的天真、浪漫、凶狠、贪婪,充满着孩子气,胸无城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点就像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总是有着那种提着长矛撞向风车的勇气和愚钝。实际上理解了堂吉诃德,就完全可以理解西班牙人的性格和精神了。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麦哲伦受西班牙指派环球航行,都是这种性格的集中展示。

    文学艺术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以一个人的典型性展示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比如堂吉诃德,那就是西班牙人的国民性;阿Q,就是中国人的国民性;阿甘,是美国人性格的代表。这些都是不朽的巨作。

    这段时间一直高温,热得人什么都干不成,只是不由自主地想伸长舌头。下午上班,从环城公园内的阴凉处走,看见一只漂亮的猫在树底下避暑,昏昏欲睡,一副无精打采状;不由得突生爱怜,走上前去跟猫说话。那猫不耐烦地看着我,就像一个未午睡的干部面对着上访的群众。说了几句之后,猫似乎有点不耐烦地扭过头去。于是顿觉无趣,只好悻悻走开。

    饮食风情谈

    当代名士、学人文怀沙曾经在一次讲学中说,女孩子可以略输文采,不可稍逊风骚。略输文采只是少知少识,稍逊风骚则是无风无趣了。老头子说得好啊,尤其是从晦暗年代走出来的人,能说这样的妙语,让人颔首之余,石破天惊。

    饮食与女人一样,也是有着风情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器:色便同女人的长相,要五官端正,越漂亮越好;香,是气质,要雍容大度,不同凡响;味,即文怀沙所说的风骚,要余味深长,不能味同嚼蜡;至于器,则是装扮,要有个性。食色,性也,花不能语最可人,菜不能语也风情。好的佳肴和好女子一样,是妙不可言的。一盘好菜端上来,刹那间便有一见钟情的感觉,于是方寸大乱,亲近之心情不自禁,涎水直流,瞳仁发亮。这样的生理反应如同见到沉鱼落雁。一盘好菜就是这样,外部要漂亮,富有气质,淡雅流芳;内部要风骚性感,妖冶可人。这样一口咬下去,先是不涩不凝,不滑不腻,然后便意味深长,余音袅袅,绕梁三匝。都说秀色如餐,其实说佳肴如秀也是完全行得通的。

    就八大菜系而言,鲁菜就如同一个气度不凡的北方贵妇人,因为有历史也有文化,让人起着敬畏之心;湘菜如同湘妹子,俊俏而泼辣,生动而多情;川菜,则是一个泼辣风情的少妇,看起来家常,换了衣服之后也可变得鲜亮无比,进得了厨房,上得了厅堂。川菜与湘菜有点相似,只不过一个是婚前,一个是婚后;一个是清纯,一个则是风韵。粤菜,则如一个比较开放的南方女子,风流而性感,在大多数时间她更适合做情人,彼此间一月见一次正好。闽菜,则如海边的女子,风情和体贴都不缺,有点常吃常鲜的感觉。至于淮扬菜,优雅而雍容,有文化,能吟咏作画,上场面是没有问题的,上八仙桌也是可以的,但整体上略输新奇,缺少一点风骚和野性。徽菜和浙菜,则像先结婚后恋爱的老婆,刚开始吃起来没觉得新鲜,也平淡,但长久地吃下去,习惯了,反而越吃越有味,也没有厌倦的时候。至于西洋大餐,就像外国电影中的艳遇,偶然地想象一下——落花流水终归去,毕竟不是同路人。

    记不清谁说的了,有什么样的地方,就有什么样的女人;有什么样的女人,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家常之理往往就是至理。比如日本,日本的女子看起来娴静、清纯,骨子里却着一种看不见的风骚,所以日本的菜也如同日本女人一样,表面上看起来清淡、漂亮、可人,骨子里却有着一种肆意和嚣张,比如生鱼芥末。法国大餐与法国女人一样,性感迷人,色彩斑斓,华丽由里及表。董桥说英国女人是世界上最古董、最没有风情的女人,英国的菜肴也是。英国人的看法是,品评食物,跟品评女人一样,是没有教养的。所以一路把食物弄得难吃下去,在难吃中带有一点傲慢。阿城说英国人是怎样把菜做得难吃就怎样做,戏谑中带有一点刻薄,却非常形象。巴西的女人,似乎跟巴西烧烤一样充满能量,充满性感,富有攻击性。至于美国女子,简约得如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有着头脑简单的朝气蓬勃,也有着化繁为简的智慧。

    都说男人是花心的,朝三暮四、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但其实男人也挺固执,每个男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女人,也有自己喜欢的菜。如同贾宝玉对着金陵十二钗的天姿国色,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每一个妹妹都想怜惜一番,但还是最喜欢林妹妹。这样的感觉还如同一个从小自卑的读书郎,出人头地之后,总想着天天当新郎,夜夜入洞房,餐餐有佳肴,倚枕梦黄粱,但毕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自己的家乡菜却是一定忘不了的。就像胡适之,吃过多少好吃的东西啊,但难以忘怀的,还是绩溪的“一品锅”。

    美味佳肴,让人难忘;大千世界,皆是风情。

    在鹿特茶吧

    晚上,与几个同事来到鹿特茶吧坐。这是一家温州人开的茶吧,里面的装潢堪称一流。老板姓叶,是一个典型的温州人。温州人的观念就是不一样,叶老板说他每天只睡三个小时,除了这家茶吧之外,他在温州还有两个公司,在合肥还有一个公司。我问他赚钱累吗,他说像他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谈累的,只有一年赚一亿元以上的人,才能说自己累,因为毕竟可以算是成功了,而没有成功的男人,是不能谈累的,一谈累,再想起自己的未成功,便有点无地自容了。

    回来看电视,是韩剧吧,一个少妇,爱上了一个男人,就像初恋,有一天突然接到那个人的电话,然后,就一个人抿着嘴笑呵,一个人笑了一晚上。

    这样的感觉就叫暗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