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护理美学-护理美学基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朋友,当你漫步在大自然的怀抱,感受着明媚的春光,忘情于繁花绿叶、湖光山色时;当你在欣赏一幅优美的绘画、聆听一支动人的乐曲时,你一定会沉醉于一种美的享受中。但不知你是否想过,这些形象、事物为什么是美的?它们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帮助我们有效地认识美和创造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美的本质与特征

    美,是人类的一种高级需要;美,又是人类的一种理想境界。爱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美是亲近的,又是神秘的。让我们一起步入这神秘王国,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一、什么是美

    提到美,大家很快就会联想到五彩绚烂的鲜花,苍幽青翠的绿荫,灿烂的阳光,碧蓝的天空,巧夺天工的自然景物,精巧绝伦的手工工艺,孩子清纯的眼睛,少女娇艳的笑容,等等。这一切无疑都是美的,可如果要问:“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这就不太容易回答了。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美学理论中争论最大、分歧最多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美学中最根本的问题。

    (一)西方美学家有关“美”的几种观点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一美学观点是由西方着名的美学家黑格尔在柏拉图“理念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认为,“理念”是美学基础,但单纯的理念,还不能就是美。它必须在客观现实中直接显现,成为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和把握的。这时,理念才能说是“美”。例如,勇敢的精神是理念,但仅有关于勇敢的精神的概念还不成其为美,勇敢的精神还必须显现为感性的英雄形象,才能为美。因此,黑格尔的美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美与世界的最高理念相联系,因而美必然带有理性色彩和抽象性;其二,美又与客观现象相联系,并藉此显现自身,因而美又必然地带有感性色彩和直观性。也就是说,在黑格尔看来,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抽象与具体的结合。这一美学观念在后来的美学家中间一直保持着广泛的影响。

    2.美在关系

    这一观点是由西方着名的美学家狄德罗提出来的。他在“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一文中将这一论断明确提出。他认为,“关系”是美之为美的根本原因。对于关系,他作出了三种解释:其一,是关于事物自身内在结构、秩序、安排等因素,称之为“真实的美”;其二,是关于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对比、相配的关系,称之为“相对的美”;其三,事物与人的关系,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其中,由于前两种美只涉及事物,而不涉及人,因而又合称为“外在于我的美”。狄德罗的“关系说”由于突破了美的孤立性的研究,在西方美学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3.美在生活

    这一美学观点是由西方着名的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对黑格尔美学观点提出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认为,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观点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概念定义本身也十分狭窄,并且黑格尔美学理论还有轻视自然美之嫌。基于此,车尔尼雪夫斯基针锋相对地提出“美是生活”的美学观点。他认为,美是人们认为的最可爱、最宝贵的东西,也就是生活。凡是有利于生活的,能够充分显现生活的,就是美的。反之,凡是不利于生活的,不能显现生活的,那就是丑的。

    由此可见,车尔尼雪夫斯基围绕着“生活”构筑出自己的美学理论系统。正因为他强调了“生活”所以才把美学研究从虚幻的想象的理念世界引向了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使美不再神秘,而成为血肉可亲、处处可见的身边之物。这些正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这一理论的伟大、闪光之处。

    4.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在继承前人美学成果的基础上,将他的整个美学观乃至整个美学思想建立在一个新的逻辑起点上。这个逻辑起点就是:

    立足于社会化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从人的审美关系和审美实践活动出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 基于这个逻辑起点,马克思提出了一系列美学观点,并给出了美的本质是什么的进一步回答。“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理论内容,而且是立足于总的逻辑起点之上的。

    5.移情说

    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其代表人物有里普斯、古鲁斯等,其中以里普斯最为着名。这一理论的核心内涵是,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感,经过想象和同化过程,转移到处于“我”身之外的客观事物中去,从而使外物也具有人的情感和生命,并让我们感到。其中,美感产生的关键在于情感的外射。经过这一外射,就会“物中有我,我中有物”了,从而消融了物我之间本来隔阂着的僵硬外壳,进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物我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随之,美感就应运而生了。从审美活动的实际来看,这种“移情说”是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和碰到的现象。

    当然,这一理论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说,过分强调了情感;把移情这样一个由主体到客体的活动单纯看作是主观的作用;忽视审美对象的特有性质和结构,完全是主体呑没了客体,等等。

    (二)中国当代美学家关于“美”的几种观点

    1.美是主观的

    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吕荧和高尔泰。他们认为,客观事物美不美完全在于主体的主观感受。凡是能被人感觉到的美就存在,凡是不被人感觉到的就不存在。所以,这一观点是以主观感觉来判断美。正因为如此,美的评判标准也就言人人殊,失去了客观的统一性,从而也就失去了标准所应具有的有效性。更为主要的是,这种观点明显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客观论相违背。因此,在当时就受到很多人的批评。

    2.美是客观的

    这一观点显然与“美是主观的”观点针锋相对,把美的本质归结于事物本身的某些自然属性和性能。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蔡仪等。他们认为,美是客观的和非主观的。其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美在于客观事物本身,与人的主观愿望和情感毫不相关。其二,客观事物的美在于其典型性。所谓典型性,是指能在个别性中反映出种类的普遍性,达到种类的一般性与个别性相统一。其三,美是永恒的,它既不为历史所改变,也不会为人的主观情感所动摇。人的美感只能反映美,而不能改变美。总之,美是客观事物的本身属性,而这一属性就在于典型性。凡是典型的就是美的。

    3.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这种观点认为,美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这样的判断有一定的说服力,似乎克服了“美是主观的”和“美是客观的”两种观点的片面性,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片新天地。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我国当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 后来,朱光潜先生对主客观性相统一的理论进一步作了修正,使其带有了不少实践的色彩。

    4.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为李泽厚。其理论内涵为:第一,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胁美一方面是客观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美又离不开人类社会,与人类生活相关。因此,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第二,美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客观社会性,二是它的具体形象性。第三,自然之所以美是由于“自然的人化”,从而带有了社会性。这里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人对客观自然进行直接改造;其二,指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使自然以另一种面貌进入人类生活。但无论哪一种“人化”,都使自然物打上社会的烙印,成为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从而具有美的意义。在当时的大讨论中,虽然也有人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但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并渐渐成为美学发展中的主流。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美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产物,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目前人们对美下的定义是:美是客观对象以迷人的物质形式呈现出来积极的、正面的、肯定性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的品格和特质。所谓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自觉的创造力量,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人能够按照作为对象的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规律来进行生产和创造,这体现出人类自由创造的规律性。同时,人能根据自己的目的、意图和要求作用到客观对象上,使之发生对自己有利、有益的变化,体现出人类的自由创造性和目的性。人类自由创造的规律性和目的性的高度统一,通过令人愉悦的感性形象在客观对象中呈现出来,因此,客观对象就成为美的对象。

    二、美的特征

    黑格尔说过:“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人类的本性就有普遍爱美的要求”。美的事物千差万别,美的种类异彩纷呈。在美的世界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属于共性的东西,这便是美的特征。

    (一)形象性

    美的事物总具有一种鲜明生动的形象性。所谓形象性,是指美具有一种能与具体感性的形象为人们的感受器管所感知的特点。美的事物一般都是以其具体的感性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使欣赏者得到一种直接的感受。任何美的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无论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还是科学技术美都是这样。

    社会美中人的服饰美、仪表美以及城市的布局美、居室的装饰美等都是具体可感的形象。人类的心灵美,看不见、摸不着,似乎是纯属精神的东西,但是它总是通过言谈举止,通过具体社会实践表现出来。人们的行为,就是一种可以凭感官感受到的感性形态的东西,这便是其形象性的体现。

    在自然美中,无论是日月星辰、名山大川、花卉树木,还是水中游鱼、林中飞鸟、草原牛羊,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都以其自然的感性形式令我们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得到美的享受。自然景观中不同的形象,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如人们所熟识的天下名山中,就常常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其特点: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峨眉天下“秀”,黄山天下“奇”,青城天下“幽”。

    在艺术美中,艺术家总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体,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以具体形象表现出来。我们在揣摩中国莫高窟色彩斑斓的佛像时,在面对西斯庭教堂天顶上那幅米开朗琪罗绘制的充满激扬旋律和英雄气概的大幅壁画惊叹时,审美的感受远远压倒了表述那种感受的能力,而被艺术形象、恢弘的气势所震撼。

    综上所述,美都是通过鲜明生动的感性形象呈现出来的,都是凭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美的内容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形、色、声的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象显现出来。因此,美具有形象性。

    (二)感染性

    所谓感染性,是说美具有一种感染人、愉悦人、令人喜爱的特点。所有美的事物,都作用于人的感官,调动人们的情思,使人们受到熏陶与教育。美使人从精神上获得愉悦与满足。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们心里所唤起的感觉,类似于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这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美的感染力。《论语》中记载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时,被巨大音乐美所感染,并深深地陶醉其间,以致“三月不知肉味”。汉乐府《陌上桑》描写了罗敷美女美的姿色,在诗中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罗敷的容貌使人们为之倾倒,无论老幼均“呆望”不已。这说明美的东西都令人喜爱,使人感到愉悦。美的外表、形式都具有感染性;美的品格、美的心灵更能打动人。

    美的愉悦性和感染性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三)社会性

    美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属性。美的客观性就在于它的社会性。美虽然可以离开某个欣赏者的感受而独立存在,却不能离开社会实践的主体人而独立存在。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美离不开人。艺术美不仅是由人创造的,其表现的内容也是人的生活、人的情感;同时,艺术美的欣赏者也是人,所以艺术美自然也离不开人。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是无所谓美丑的,只有当人类将自然界视为审美对象时,自然物才有了自然美,自然物的审美属性与审美价值也是绝对不能离开人类社会的。因此,任何形态的美都不可能离开人类社会实践而孤立存在。

    (四)功利性

    功利性是指美对人来说具有某种价值,或拥有对人类有益、有用的特性。在人类的早期,美和实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原始人把石器打磨成对称的形状,首先是为了实用,但同时也是为了看起来比不对称更美一些。随着社会的发展,美的公益性不再简单地表现在物质的实用性的范围,而更多地表现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上。远古时代制造的陶器,首先要考虑的是它们的实用价值。但是除此之外,人们还要考虑陶器的造型式样、纹饰、色彩等,这些主要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五)时代性

    美是一种历史现象,它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我国古代着名的人面含鱼彩陶盆、古色盎然的青铜器、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秀骨清瘦的北魏雕刻、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都反映出各个时代不同的美。美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仅内容发生变化,而且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古希腊的建筑在形式上多采用直线,罗马式建筑多采用弧线,哥特式建筑多采用相交成尖角的斜线,这种变化都说明美具有时代性。又如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发型、服饰、对人体美的欣赏都不同。同是女性,春秋战国时期以“窈窕淑女”为美,汉魏六朝以“秀骨清相”为美,唐代则以“丰腴”为美。

    第二节 美的基本形态

    美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事物的性质、特征可以将美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等几种形态。

    一、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物与自然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美。例如,繁星皓月、彩虹落霞、碧波寒烟,辽阔的大海、茫茫的草原、璀璨的繁花、茁壮的庄稼、美丽的飞禽、雄健的走兽、健康的人体……这些都能为人的感官所感知,并能引起人的精神愉悦,因此都属于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分类

    1.根据自然物的表现形式分类

    (1)天然自然美

    天然自然美,是指未经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美。如浩瀚的大海、奔腾的江河、灿烂的晴空、绚丽的彩虹等。这类自然物并未刻上人类劳动的烙印。

    (2)人工自然美

    人工自然美,是指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美。如雄伟的长城、巍峨的金字塔、美丽的公园、整齐的田园、绿化的山林等。

    2.根据自然美的风格分类

    (1)雄伟的美

    “雄伟”是自然美中最能激动人心的美,雄伟的特点是浑厚、浓重、体积庞大、气势磅礴等。如万里长城、黄果树瀑布、泰山等。自然景物的雄伟美,可以使人胸襟宽阔、激发热情、勇往直前。

    (2)险峻的美

    “险峻”是自然美中最能引起人们强烈兴趣的特征。险峻的特点是路径陡峭、山脊高而窄、岩崖危峻、惊心动魄等。如珠穆朗玛峰、陕西华阴的西岳华山、四川峨眉山的舍身崖、安徽黄山的天都峰等。

    (3)奇特的美

    “奇特”是最令人惊叹的自然美。奇特自然美的特点是姿态万千、变化莫测、奇妙罕见、非同一般等。如我国安徽黄山的奇特,可称作“黄山天下第一奇”。黄山七十二峰千姿万态,云海变化莫测,“出为碧峤,没为银海”,既有卧龙松、迎客松等奇松,又有飞来石、龟鱼石等怪石,还有“梦笔生花”、“天鹅孵蛋”、“猴子观海”、“天狗望月”、“松鼠跳天都”等奇景,构成了黄山绝妙的奇美风光,使游人如入仙境,赞叹不已!自然奇特美的形成,可能与人类长期的创造活动有联系,在创作中所出现的新的、独特的事物景象,往往能引起人们强烈的美感。

    (4)秀丽的美

    “秀丽”是自然美中最富有生机的美。自然秀丽美的特点是清新、柔和美丽、湖光山色、绿树成荫、阳光和煦、色彩明丽等。如日本的樱花,荷兰的郁金香,土耳其的玫瑰,中国洛阳的牡丹花、桂林的山水、杭州的西湖、浙江淳安的千岛湖、济南的大明湖等。

    (5)幽深的美

    “幽深”是自然美中最引人入胜的景色。形成幽深景点的自然条件是丛山深谷、古木浓阴,造成一种幽深、恬静、清新的环境气氛。幽深美的特点是:景点的视野较窄,光线暗,空气洁净,景深而层次多。如“青城天下幽”的四川青城山、“匡庐天下幽”的江西庐山等。

    (6)开阔的美

    “开阔”是自然美中最能摧人开阔视野、舒展胸怀的。其主要特征是:视野开阔、一望无际等。如内蒙草原、华北平原、东北雪原、茫茫大海、蓝蓝的天空等。

    自然美的风格类型与形式类型一样,其分类是人为的、相对的。毫无疑问,自然美的表现风格与形式不可能单一存在,而是以某一种风格和形式为基础相互交错。因此,我们在欣赏自然美的景致时,既要观赏自然美的壮丽与气势,又要细心品尝某些局部景物的微妙特色。只有这样才能饱览壮丽的大自然馈赠于人类的奇姿绝色,令人陶醉于极致的审美情韵之中。

    (二)自然美的特征

    自然美与艺术美、社会美相比,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

    1.侧重于形式

    我们判断一个自然现象美不美,往往首先考虑到它的形式美不美,把注意力集中在它的形式方面,即形状、线条、质料、姿态、比例、对称、色彩、声音等自然属性方面。如高山的陡峭挺拔、大海的辽阔无垠、瀑布的激扬飞跃、鸟儿的千啼百转,花色的缤纷绚丽……这些自然物的形式美往往胜于内容美,具有较大的独立特性。即使在自然物的形式与内容发生矛盾时,人们也多以自然形式的美丑来判定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例如,蝴蝶是一种害虫,对农作物有害,但它那五彩斑斓的双翅和翩翩的姿态却令人神往。有的自然物虽对人有益但因形象丑陋,最终不能为人们所欣赏。比如癞蛤蟆,它能捕食害虫,保护农作物,但其丑陋的外形,却很难引起人们的美感。

    2.象征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人类改造自然,自然也改造人类。在这种相互作用中,自然事物的某种属性与人类社会生活的某种属性相类似,当认定这一自然物是美的时候,这种自然美就成为人类社会美的一种暗示和象征,自然形象因此获得了某种象征性意义。中国古代文人之所以欣赏菊花、牡丹、莲花等,是由于这些花的某一方面性质和他们的生活、思想、品格、精神状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菊花象征坚贞不屈的人格,莲花象征不入俗流、洁身自好的气节,牡丹象征雍容华贵的风范等。自然美的象征性是联想的产物,与人的主观精神活动相联系,却不归结为主观随意性。因为,一方面,它要以自然物的形式属性为客观基础,如以桃花象征美丽的姑娘可以,如果比喻不畏艰险、励精图治的君子则不恰当;另一方面,生活的内容也是客观的,人们对自然美的这样或那样的象征意义的感受,归根结底都可以在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社会环境中找到深厚的物质根源。

    3.多样性

    自然美的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一自然物,由于人们欣赏的角度不同、季节不同,对同一审美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如盛开的鲜花,或艳丽夺目、或芳香扑鼻;同一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大小各不同”;同是一个太阳,或骄阳似火,或温暖如春。由于自然对象与人的不同联系和自身的运动变化,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美,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三)如何欣赏自然美

    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他把仁与智同山和水联系起来,缘于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尊重。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仁者爱人,以爱人之心爱山者方为君子。智者,聪慧者也,以爱水作为聪慧的标志实为大智。生于山水间,终归于山水,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山水,不尊重山水。而山水又可作为大自然的代表,故欣赏自然美,应从热爱山水做起。

    2.时空变幻,妙趣横生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看到的是黄昏时分的母亲河,由此阐述了登高望远的哲理。同时,也是自然触动了他的灵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李白所吟咏的黄河应当是正午晴空下、落差较大时的黄河。要更好地理解此中意境,得去看山西吉县壶口瀑布。你看,同是黄河,时间与空间不同,各生其趣。登黄山有“一步一景”之说,即每走一步,则看到的周围景物已大不一样了。

    3.联系历史,奇思妙想

    着名的自然风景往往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相联系。要仔细欣赏一处景点的美,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例如,黄山奇石有“梦笔生花”,传说是李白在此掉了一只毛笔变来的;山东青州范公亭内有一眼井,据说是范仲淹为百姓治眼时挖的;三峡神女峰是一个妻子望夫归来所化等等。边看边想,欣赏自然美才更能感觉到有情有趣。

    (四)欣赏自然美的意义

    人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在欣赏大自然的过程中,人的性情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陶冶。

    1.使人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当我们摆脱日常繁琐的事情,投身于大自然的时候,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洁净的水流、欢畅的小鸟,使人身心感到愉悦,疲劳与烦恼顿时化作烟雾消散。

    2.激发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之情

    欣赏自然美,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而且还能活跃人们的思维,满足人们的多种生活情趣和爱好,如绘画、摄影、写作等。

    3.培养与陶冶人的高尚情操

    自然美可以培养人们优美、高尚的道德情操,寄托个人的愿望与理想,满足更高层次的社会精神需要和发展情感倾向。欣赏大自然可激发人们对自由人性的追求。投身大自然,能培养人的古朴善良、互助互爱,尊敬他人的美德,激发无私向上的生命热情与冲动。使人心胸开阔,萌发回归之感。同时,又能超越平时的自我,树立珍惜与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4.丰富与充实人的精神生活

    自然美能丰富与充实人的精神生活,满足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因此,学校应创造一个优美、宁静、开阔、明快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能尽情享受自然风光的抚爱,消除心理烦恼,促进精力充沛,生活充实,形成一个良好学习的氛围。

    二、社会美

    (一)社会美的含义

    社会美,是指现实社会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是现实美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恩格斯说:“大自然是雄伟壮丽的,……但是我觉得,历史比起大自然甚至更加雄伟壮丽”。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社会美比自然美更加生动、更加壮丽。

    社会美来源于社会实践,它既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又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人类自觉的创造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能充分显示人的本质力量,使人的形态和智慧得到进步与进化,使人获得审美感受和愉悦。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成果,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生活领域的感性显现。例如,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飞向太空的宇宙飞船、凝聚人类智慧的现代通信技术,都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也都是社会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美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社会美的实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感性显现。社会美的范围十分广泛,除了人的美、生产活动的美之外,社会美还广泛地存在于文化科学、科学实践、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家庭关系、友谊、爱情等事物中。凡是社会生活中一切符合人类进步思想和使人精神愉悦的人、事物以及现象都属于社会美。

    (二)社会美的特征

    1.社会美侧重于内容美

    一种社会现象、事物美不美,人们更注重其内容美不美,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目的和利益。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可满足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和集团的利益、需要与愿望。因此,只有那些符合人类的目的、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并推动社会前进的事物才是美的。例如,罂粟花是美丽的,但是由于它是提炼毒品的原材料,在社会道德准则中被视为“丑”与“恶”的,所以要禁止。

    2.社会美的稳定性

    与自然美的模糊性、多面性相比,社会美具有明确性和稳定性。我们歌颂英雄人物的美,是因为他们的意志和行为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这种美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淡漠、模糊,这就是社会美的稳定性特征。

    3.社会美的时代性

    社会美不是孤立、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社会美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并且不断丰富扩大,有它明确的时代性。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每一代美都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再下一代将会有它自己的美,新的美……”美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的生活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精神面貌逐渐充实,思想境界日益提高,社会美也就愈来愈丰富。这就显示出社会美的时代特征。

    4.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不仅是社会美的创造者,而且也是社会美的体现者。因此,人的美是社会美的基础和核心。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人格美两个方面。人体美是一种自然美,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美,是指人的相貌、体型、体态所体现出来的美。人格美,是指人的心灵和精神的美,它包括人的人生观、品德、情操、学识、情感等因素。其中人生观,是人格美的核心。人格美是人的本质的美,是我们认识人的美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俗话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 也就是说,人的美更注重内心世界的美。因此,心灵美也是判断一个人美丑的标准之一。

    (三)社会美的表现类型

    社会美的表现类型主要有人的美、环境美、人际美和社会产品美。

    1.人的美

    人是社会美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美的核心。人的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外结合,给人以美感的整体形象。人的美是世上无与伦比的美。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所说的:“人类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高雅的举止,多么优美的仪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人的美包括内在美(心灵美)和外在美两个方面,是人的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

    (1)外在美

    外在美是通过人的相貌、体态、语言、行为、仪表、风度等体现出来的美。人的外在美是人美的基础,先天生理条件是人的外在美的自然前提,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人的外在美起着重要的作用。外在美包括:相貌美、体型美、姿态美、行为美、语言美、服饰美、风度美等。

    相貌美:是人体美的重中之重。理想中的相貌应是面目姣丽,脸型俊秀。男子的脸型应为方形,女子的脸型应像鹅蛋,五官端正匀称,眼大有神,发眉浓密富有光泽;面色、口唇红润,轮廓分明清秀;牙齿洁白整齐。

    体型美:是指身体的高矮胖瘦适中,各部分之间协调匀称,体型、身段健美。体型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作为自然美的范畴,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过程的协调统一;二是指作为社会美的范畴,应充分显示人类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具体地说,就是五官端正,结构匀称,比例协调,肌肉发达,体魄强健,生机勃勃等。

    姿态美:是指通过人体几种基本姿态所表现出来的美感,包括站立、行走、坐卧三方面的美感。俗话说:“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的确,优美动人的姿态,可以显示出各部分的协调和谐,自然舒展,给人一种生机盎然之感。

    行为美:是指人的行为动作之美。行为美与姿态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行为美既包括一个人的举止风度的美,更侧重于与道德意义上的“善”相联系。评价一个人的行为美与不美,主要看其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者为美;反之,则不美。从这一意义上看,行为是心灵的外在形式,反映着心灵的内容。

    语言美:包括用语造句美和谈吐方式美。其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和气、文雅、谦逊”是语言美的尺度和标志。诚恳和尊重是语言美的基础与前提。

    服饰美:是指人的衣着打扮所体现出来的美。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人的仪表美是“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充分说明了服饰在表现人体美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风度美:是指通过一个人的仪表、气质、服饰、神态和言谈、举止等所表现出来的美感。风度美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与才智修养,是人类精神自由的表现。 风度美不单纯是外表形式,它偏重于修养,但又不等同于品格、情操。因为它是外露的、感性的东西,属于人的外在形态的美,也可以说是高层次人体美的一种综合体现形式。风度美的基本要求是:精神饱满、待人诚恳、受人欢迎,谈吐幽默风雅、注重仪表礼节、表情丰富等。

    (2)内在美(心灵美)

    心灵美是指人的内在美,即人的内心世界美或精神境界美。心灵美实际上是指一个人的信仰、理想、品德、情操的美,它是人的本质的美。心灵美是由坚定的信念、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科学的精神、高尚的情操、完美的性格、纯洁的动机、真挚的情感、忠诚的友谊、亲社会行为等炼铸而成,并通过语言、举止等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给人以美感。

    如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虽然相貌奇丑、又聋又驼、独眼、瘸腿,口齿不清、词不达意,衣服又脏又破,外表根本无美丽可言;但他心灵高洁,敢于跟邪恶与阴谋作斗争,他内在的美掩盖了外貌的丑,他的丑升华了他的美,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美感。而卫队长菲比恩和神父富洛娄,虽然仪表堂堂、衣着华丽、风度翩翩,外在美无懈可击,但这两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丑恶、凶残和贪婪,他们外表的美只能反衬出其灵魂的肮脏和卑鄙无耻。

    2.环境美

    环境美是指人创造的生活环境的美,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美,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美,如大地的绿化、城市建设、消除公害、保护自然、文物古迹等。狭义的环境美,是指个人、家庭、社会集体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环境的清洁、美化。美的环境使人感到舒适和谐、精神爽快。

    3.人际关系美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把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称为人际关系美,它是社会美的一种,是具体的审美对象之一。人际关系美通常通过两个层次表现出来:第一,一般层次。指纯洁的感情、和睦的家庭、真挚的友谊、和谐的同事关系等,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彼此关心,互相尊重,使交往的双方在情感上感到愉悦、温暖,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第二,高级层次。指能显示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如伟人间的友谊,国家间的外交人际关系等。

    4.社会产品美

    社会美表现在劳动产品上,主要指那些已经改变原有的自然感性形式的劳动产品。如棉花,本属于自然美的形态,但是,当它被加工成美化人的衣服时,便具备社会美的属性了。人类的物质生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美的创造过程。

    三、艺术美

    (一)艺术美的含义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生活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它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依据一定的美学观点和美学情趣,遵循美的规律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综合美。因此,凡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进步艺术,都称之为艺术美。焕发着艺术美光辉的艺术作品,都会激动人心,令人如痴如醉,显示出极大的诱人魅力。艺术美既依赖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没有现实美作为基础和源泉,艺术家是创造不出美的艺术作品;没有艺术家凭着进步的审美理想,对现实美进行加工、改造和完善,艺术美也就不能诞生。因此可以说,艺术美实质上是物态化了的人类审美意识的积极成果。艺术美的构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二是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这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

    (二)艺术美的类型

    根据艺术美的创造过程和欣赏对象的不同,可以将艺术美分为下列类型:

    1.听觉艺术美

    听觉艺术美主要是指音乐的美。音乐以优美动听的节奏、旋律和音色,作用于人类听觉器官,使人们感受到饱含着情感的音乐形象。有一次列宁在听了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之后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这是对艺术家听觉艺术美创造的肯定。

    2.视觉艺术美

    视觉艺术美,是指建筑、雕塑、绘画、书法、摄影、舞蹈等造型或创作艺术美,因此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美。它又可分为动态视觉艺术美(如舞蹈)和静态视觉艺术美(如建筑);平面视觉艺术美(如绘画)和立体视觉艺术美(如雕塑)等。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是20世纪世界公认的七大奇迹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认出的建筑。它白色的外表,建在海港上的贝壳般的雕塑体,像飘浮在空中的散开的花瓣,多年来一直令人们叹为观止。悉尼歌剧院是悉尼最受欢迎的地方。

    卢浮宫(Museedu Louvre)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是世界上最着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举世瞩目,是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王宫。宫内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陈列面积5畅5万平方米,藏品2畅5万件。

    3.语言艺术美

    语言艺术美主要是指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美,通过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欣赏语言艺术美,是通过阅读或聆听,激发想象和联想,从而获得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美感。

    4.综合艺术美

    所谓综合艺术美,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和手段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如电视、电影、戏剧),使人从视、听和想象、思维等方面获得形象、情感上的美感。因为它是上述三种艺术美的综合,所以称之为综合艺术美。

    (三)艺术美的特征

    1.现实性

    艺术美的现实性具体体现在艺术美来源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基础与前提,是艺术家创作激情和创作素材的源泉。因此,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艺术美必须得到现实(物质)的体现,必须获得现实(物质)的外在形象,使脑中的形象成为实际物质。如画家必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等创造出视觉可感的图画;音乐家运用音响、节奏创造出听觉可感的形象;作家用语言、文字把形象、生活的画面塑造出来,固定下来……总之,无论是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都有与之相应的现实(物质)的外在形象。忽视了其现实性,任何艺术都是不能创造出来的。

    2.整体性

    艺术美具有美的整体性效应。社会生活是广泛复杂的,因此,人们对生活美的感知、欣赏,常常是片面的、有限的;而艺术美,则是把生活现象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取舍、想象、夸张等一系列典型化的过程,使社会生活以更普遍的形态表现出来。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露出墙外的红杏,就写出了春天姹紫嫣红的盎然生机。诗人选取了富有特征的景物作为凝聚点,从而给人以美的整体感受。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采着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也就是说,花瓣只能作为花的整体的一部分,不具有审美价值。植物学家可以对花的不同部分——花瓣、花梗、花粉、花冠等分门别类加以研究,审美活动却要求把花作为整体看待,即要求形象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3.形象性

    艺术与哲学有所不同,它不是通过概念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因此,艺术的美必须借助于形象才能被感受到,离开了生动具体的形象,就无艺术可言。艺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具体的感性形象。

    真正的艺术和科学一样,也包含着对所了解的现象的深刻概括。但艺术对生活规律的把握、必须通过形象来映照,否则就不是艺术了。

    4.理想性

    尽管现实美有着艺术美所不可比拟的生动性、丰富性,但人们还是不能满足于现实美,而要进一步追求艺术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具有理想化的倾向。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绝唱,是人们对坚贞爱情的审美理想;包公的艺术形象,是人们对于清廉政治的理想。理想化在艺术中的含义不仅仅限于歌颂,还包括审美的态度暴露、鞭挞生活中消极丑陋的现象和心态。塑造这方面的典型,也属于艺术美的理想之列。因为这类艺术作品同样倾注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它通过揭示美与丑的对立,使美得到正面肯定。

    5.创造性

    艺术美虽然来自现实生活,但并不等于现实生活。它高于现实生活,是创新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当人们面对艺术形象产生美感而发出惊奇赞叹的时候,其引起惊奇赞叹的主要原因是艺术美的创造性特征。

    从现实生活到艺术形象是一个高尚而优美的创造过程,也是美学中通常所说的典型化的过程,或者说是艺术家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决定了艺术作品的美。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艺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与创造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辛勤劳动的过程。艺术大师齐白石说过:“采花辛苦蜜方甜”。

    这里的“蜜”就是指艺术美,而“采花”的过程正是通过艺术家辛勤的创造性劳动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的过程,也是艺术家思想感情与现实生活相熔铸的过程。而“甜”则是指对欣赏者所唤起的强烈美感,也就是艺术美的创造性特征所产生的美感。

    6.情感性

    艺术美最大的魅力就是抒情,以情动人。艺术首先要在情感上打动人,然后才能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受到思想教育,必须通过欣赏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不能引起欣赏者共鸣的作品,便无从发挥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所以,科学是以理服人,艺术则是以情动人。情感活动在艺术创造和欣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该看到,任何事物在艺术家的手(笔)下都是有情的。所以,别林斯基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

    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情感,也表现人们的思想。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建立在一定思想基础之上的,思想与情感实际上是不可分开的。艺术家被生活所感染,激起强烈的情感体验,随后就需要对生活进行理性思考。而理性思想又必然深化艺术家的情感体验,这样创造出来的形象才会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现代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只有把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理念注入工作中,才能提高护理艺术的技巧与高度,用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去感染患者,使患者既能获得护理上的美感,又能得到精神上的欣慰和心理上的满足。

    四、科学技术美

    (一)科学技术美的含义

    科学技术美简称科技美,是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符合人类进步理想,并使人感到愉快的事物和现象的美。

    科技美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选择商品时,既要考虑产品的实用价值,又要考虑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要求产品的外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如今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已引起科技界和美学界的高度重视。科技美是一门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科学,与经济学、生产组织学、工程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科技美主要包括科学美、技术美、生产美、商品美、产品美、工艺美等方面。

    (二)科学技术美的特点

    科学技术美是美学的一种特殊领域,它既具有美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先进性

    先进性,是指科学技术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及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它是在生产力与商品经济、人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条件下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当然,“先进性”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它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被赋予新意的概念。例如,我国元代的科学家郭守敬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观测天文的活动,这次活动北起西伯利亚,南到西沙群岛,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

    明代的航海家郑和前后七次远航,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航程之远、现代化程度之高,都可谓世界之最,被称作时代的创举。因为在他们那个时代,这些成果是最先进的,最具有那个时代的“现代”意味。总之,科学技术美的先进性是由科学技术及成果先进性决定的。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环绕地球飞行14圈,次日在内蒙古安全降落。这次为期21小时的太空之旅,使中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授予“航天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航天功勋奖章”,以表彰他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

    2.综合性

    科学技术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科学技术先进性的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是最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体现了多学科高度融合、相互渗透的特点。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更是集中地体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例如,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业,就融入了电子、机械、管理等学科。

    3.实用性

    科学技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表现形态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异常强调实用的意义。科学技术美的前提是其实用性,如一件产品其美观的外表,要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上述各方面是对产品美实用性提出的具体要求。目前也有人对产品美提出了流行性、科学性、国际性的要求,即加入了流行美和国际美,对产品提出了反映时代的要求、体现社会风尚的要求。对于设计者来说,了解此方面要求显得更加重要,设计者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创造出反映当代风格的优秀产品,才能使产品更有竞争力。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美?美的特征有哪些?

    2.美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什么叫自然美?自然美有何特征?

    4.什么叫社会美?社会美有何特征?

    5.什么叫艺术美?艺术美有何特征?

    6.什么叫科技美?科技美有哪些特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