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护理美学-护理美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朋友,当你漫步在幽静的校园,闻到阵阵花香时,你有何感觉?当你第一次登上长城,目视祖国的大好河山,你的感觉又如何?当你走在繁华的街道时,看见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弯腰拾起别人丢在地上的果皮放到果皮箱中,你的感觉又如何?……这些事情或者让你感到愉悦,或者让你感到振奋,或者让你感到敬佩……

    人们的这些美的感觉,在美学上称之为美感。美感源于生活,又给人以愉悦的享受,那么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含义?有什么本质特征?又有哪些心理表现形式?这就是本章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第一节 美感概述

    一、美感

    (一)美感的含义

    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美感,是指客观存在的美反映到人的头脑中,经过长时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审美意识。它包括人的审美感受、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等。狭义的美感,是指人们接触到美的对象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受,是能唤起人们的愉悦、乐趣和情思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及评价。通常人们所说的美感是指狭义的美感。

    (二)美感产生的条件

    美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客观存在美的事物(审美客体)

    如果根本不存在美的事物,那么人就不会产生美的感受。否则就是主观编造,是主观唯心论的表现。

    2.具备审美能力的人(审美主体)

    是指审美主体应具有的与发现、识别审美对象相适应的审美感官、必要的审美修养、稳定的审美心境等。

    3.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连接的纽带。离开社会实践,审美客体的美就无法展现;离开社会实践,审美主体就根本不能发现美,更谈不上欣赏美、创造美。

    以上三个条件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三)美感形成的根源

    劳动创造了美,也就是说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根源。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审美感受这种关系美的心理活动同样来源于劳动,来源于社会实践。美感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美感的形式是主观的,如果没有因劳动创造的审美对象,人们的美感就无法产生。审美对象之所以能给人以愉悦、畅快之感,是由于它再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和魅力,再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具有的强大力量。

    1.社会实践体现了人类创造美的天性

    在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人们不仅从生产劳动中取得了得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还通过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按人类的需要利用了自然、改造了自然。从钻木取火到使用电能核能;从栖身树林山洞到居住摩天大厦;从以树叶遮体到穿丝绸化纤……人们在改造自然中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因此,创造了无限多样的审美对象,使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充分发挥。由此,产生了种种难以抑制的审美感受。

    2.社会实践敦促人们发现美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学会了如何去寻找美,并在寻找美的功利驱动下,把自己对已有物质精神生活的不满足心理,化作自己对美追求的动力,发现、再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即在已取得美感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为之奋斗!或许正因为如此,社会的物质财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或许正因为如此,人们的精神愉快了,美好的文明被推动了。总之,人们的审美观念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因发现而发展的,美感总是以人们对社会生活中美的发现、发展为原动力的。

    3.社会实践给了人们鉴别美的本领

    世界上的事物多种多样,世界上的美千姿百态。是实践充当了连接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纽带,以至于人们不但发现了诸多的美,还学会了怎样辨别各种美。

    如人们在判断美与不美中知道了美和丑的对立标准;又如人们在观察人的行为中知道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含义……实践就是这样,它让人们一边陶醉于美的神奇和瑰丽,一边总结鉴别美丑的标准,并在应用中不断随实践发展逐渐调节标准尺度。鉴赏美更进一步地推动了人们对美的真谛的挖掘,鉴赏美的本领会化作人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让人们在应用中得到美的启迪、心灵的净化!

    二、美感的本质与特征

    (一)美感的本质

    对于美感,历来就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种根本对立的看法。历史唯心主义美学家否认美的客观存在,认为美感的根源存在于精神活动之中,是精神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美,并在审美对象中显示了人的力量。由此可知,对美感本质的认识应注意以下几个角度。

    1.美感和美是不能等同,不能混淆的

    美是客观存在的,美感是人类因美的事物、美的行为……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主观反映。美感来源于美,没有美就没有美感。因此,美是存在的,是第一性的。而美感作为一种认识是在发现、鉴赏美的活动中产生的,是第二性的。即美感的形式是主观的,美感的内容是客观的。

    2.美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

    美感作为人们对美的事物的主观反映,是一种认识,但又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认识。当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美的感受时,在这种认识中就已经注入了人们强烈的情感意识。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根据自己的好恶去感受美与不美。这样对于同一审美对象来说,在一些人看来是美的,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则可能是不美的;同时,即使是美的,也会因人们的情感强烈程度不一而对美感的体会有深浅之别。美的感受越深,其精神的愉悦就越强烈,在理智上给人的启迪就越深刻;反之,则不同。由此可知,一般认识由于只是单纯地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不认识或认识的程度,无须受情感左右。所以,美感与一般认识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具备情感性的主观反映。

    3.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同样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特点

    人们总是通过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其中艺术的方式就是强烈的美感方式。如人们可以通过对自己或他人已经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的鉴别、欣赏来与正在进行加工的产品进行比较,找出差异,明确努力方向。

    又如人们把因美感焕发出来的喜悦之情化作想更进一步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望,在一次次认识成功中换来成就感,并用来认识和改造世界;或在失败中寻找动力,一次次在实践中修正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将其化作改造世界的热情,应用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以,人们利用美感的功利性认识了世界、改造了世界。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另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对美感的反映也会有所不同,但无论怎样都不能否认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特殊性能动的反映这一本质。

    (二)美感的特征

    美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美感的直觉性

    所谓美感的直觉性,是指人们直接与审美对象接触从而在直观上把握美,最初无须通过理智思考和逻辑思维就能感知美的特性。这种直接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感受的直观性、直接性。即审美过程始终都和具体事物的外在形象相连,并且人们是用感官直接感受事物的,这样事物的外貌、色彩、形状、声音等就会直接被人们体会到。如人们只有亲眼看到泰山的外貌景象,才会有发自自身的对泰山美与不美的感受。二是指人们在美的欣赏中,可不加思索地作出审美反应。如听一支歌曲,也许歌词没有听清,但悦耳的旋律却早已令人心醉。这种直接性表明美感最初总是来得迅速、无须证明、无须推理,这完全是由人的感官和事物的外在形态结合的结果。

    2.美感的愉悦性

    美感的愉悦性,是指审美主体在直观审美对象时产生的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心境。它表现为一种积极的富于生活激情的情感体验,即“动情”。这种愉悦根源于直觉形象,包含了理性认识的内容,是经过理智规范化的情感,包含了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的体验,也包含了特殊的精神满足和享受。如人们会随着乐曲的曲调节奏或振奋或忧愁等。从一定意义上说,美感的愉悦性是理智、意志、情感的统一。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大地上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和欢乐相连”。总之,美感是由快感和理智升华而成,是人类拥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可以鼓舞人的斗志,陶冶情操。

    3.美感的功利性

    美感的功利性包括两种含义:一是美感的社会功利性。即人们把对美感的体验化作动力,应用到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了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和行为,既改造了社会的物质条件,也改造了社会的精神风貌。如当我们高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时,我们会豪情满怀地歌颂祖国的伟大成就,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我们喜欢这些歌词优美、曲子动听的歌曲,因为这些歌曲激发了我们的热情,在精神上受到了鼓舞,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二是美感的个人功利性。 即人们用对美的体验满足自身身心愉快的需要,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位。这种功利性改善着个人的生活质量,在拥有和享受中让人体会生活的美好。

    4.美感的共同性

    美感的共同性,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认识上的一致性。一是指面对共同的审美对象,不同的人的审美感受大致相同。二是指美感作为意识活动的历史范畴,在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内部或同一阶级内部的成员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美感认识。具体表现为:

    (1)时代的共同美感

    由于在同一社会时代中,社会由共同的社会习惯、社会道德、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就容易在审美教育、审美思想上统一人们的审美意识,以至于使人们在审美感受上具有趋同性。

    (2)民族的共同美感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基础上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民族的四大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使同一个民族内的成员容易在审美习惯、审美趣味、审美情调上求得一致。因而,具有相同的美感。

    (3)阶级的共同美感

    阶级既是政治的划分,也是经济的划分。在经济中人们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导致了不同阶级在立场、态度、意识、功利上的差异。但必须清楚,同一阶级内部的成员,由于其经济利益的一致性,在生活方面存在许多相同的地方,当然也包括在美感上的相同。

    5.美感的差异性

    美感的差异性既可以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之间的差异;也可以表现为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阶级内部在审美感受或审美感受程度上的差异性。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差异表现:

    (1)审美的个性差异

    这是由审美趣味引起的,与经验、道德、理想、文化相连,表现为审美主体面对同一审美对象在美的判断、选择、评价上的不一致。趣味有高雅粗俗之别,也有文明野蛮之分。审美个性差异是由于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导致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积累了不同的审美经验,因而,共同面对美的事物时,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品位。如对普通人来说,树根最直接的价值是做木柴用;而在艺术家眼里,树根则有可能被雕琢成艺术精品。

    (2)审美心理的差异

    心理是人们心境的情绪状态。它的持续、稳定等因人而异,如人在愉快中,鸟叫会被认为是精美的乐章;而人在悲伤时,鸟叫会被认为是恼人的噪音。由此可知,心境不同,人们内心的感受也不同。

    (3)审美能力的差异

    审美能力是一项综合性指标,是个人审美素质作用于审美对象所反映出来的美感程度、美感标准和美感应用的潜能。也会因为缺乏相应的能力而变得肤浅,也会因为具备审美能力而变得深入。由于能力是在一定的先天基础上后天形成的,因此,审美能力差异的存在也是必然的。

    第二节 护理美感

    一、护理美感

    (一)护理美感的含义

    护理美感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护理美感,是指护理审美意识,即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包括护理审美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式,如护理审美观念、护理审美理想、护理审美能力、护理审美趣味、护理审美感受等。狭义的护理美感,是指护理主体在护理活动中因美的事物或行为而产生的情感上的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愉悦,是由护理审美对象引起的护理审美主体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性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护理美感主要是指狭义的护理美感。

    (二)护理美感产生的条件

    护理美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性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护理美感的主体

    护理美感的主体是指护理工作者(护士、助理护士、相关的护理人员),这个主体应具备相应的护理审美的审美知识、审美感官、审美修养和相对稳定的审美心态。

    2.护理美感的客体

    即审美活动指向的对象,它包括诸多内容。首先,是与审美主体的护理活动发生对应关系的人,包括在某一医疗过程中参与的护理人员、病人、家属等。其次,护理美感对象还可以是美好的护理服务态度、完美的护理服务行为、高超的护理手段、熟练的护理技巧等。

    在同一护理过程中,无论是护理人员还是病人既可以是审美主体,同时也可以是审美客体。因此,在护理美感中,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往往是合二为一的,也就是说他们既可以是美的发现、鉴赏、创造者,又可以是被创造、被鉴赏的对象。他们能从相互的角度以自己为主体,视对方为客体,进行审美活动。

    3.护理实践活动

    护理美感的产生,是借助于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的护理活动相连而产生的。

    护理实践活动给护理审美的主客体提供了最好的展示空间的机会,来表现美的内容并在护理实践中用人的心理过程相互牵动,形成彼此间的美感认定。护理美的发现、鉴赏、创造都只能在护理实践中进行或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护理实践活动好比是纽带,是美感产生和实现的最好体现,没有护理活动做纽带就不会有护理审美主体对护理审美客体产生的愉悦和快感。

    4.护理美感的环境因素

    护理环境是护理审美主体与护理审美客体进行护理实践活动的空间依托。护理美感环境应该是有利于护理美感的产生、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客观环境,包括医院、病房、条件、卫生等自然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环境。护理环境是护理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三)护理美感产生的根源

    护理美感产生的根源和美感的本质是密切相关的。美感是人在客观世界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愉悦。因此,美感的根源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唯一途径。在漫长的人类实践过程中,自然界已经成为人性化的自然界,与此同时,人类的感觉器官和心理结构也在不断的社会化和完善化,三者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就诞生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自然界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人的感觉器官成为审美感官,人的高度完善化和社会化的心理机能,成为联结外在物质世界和主体精神世界的纽带。这一切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

    护理美感的根源是护理实践活动。护理实践活动给护理主体(主要是指医学护理工作人员)提供了最佳的专业才能展示的时间与空间来表现护理美的全部内容,并成为护理审美对象,给护理审美主体(主要是指护理服务对象——病人及家属,也包括健康人)带来美的心理感受。

    二、护理美感的特征

    护理美感,是指人们在护理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愉悦和情感,是由审美对象引起的审美主体特有的认识性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美感在其形成过程中除具备一般美感的特点外,还有自己独到的特征。

    (一)护理美感主体的功利性

    护理审美是医治疾病、维护健康的需要。

    1.从病人角度来说

    护理美感是通过良好的护理、摆脱或减少疾病、实现人体的健康之美的同时,体会护士美感的愉悦表现。因此,护理美感对个人的利害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护理美感体验常常是随疾病的发生而变化,所以经常是突然的,不能很快下结论,其感受的深浅亦会因病况不同而异。同时,病人也会利用其他间接途径或经验,对护理环境、护理手段、护理过程、护理人员和护理人际关系等产生美与不美的感受及印象。病人前来就医,美感印象同时产生,使与护理过程相关的各种事物、现象都被纳入到审美评价之中,美感的功利性就会充分地表现出来,并夹杂着病人主观的好恶。如对于手术后创口的缝合质量,常常是希望创面吻合到不影响原来皮肤美的标准,缝合的针码应均匀,缝合时消毒要彻底以加快愈合,拆线后能保持原有皮肤的弹性美,活动自如等。同时,还会对与之交往的护士有种种美的愿望,以获得身心愉快,等等。这就体现了病人对美感的自身体验和愿望。

    2.对护理工作者来说

    护理美感同样具有个人功利性。护理过程和结果不仅病人关注,而且护士也关注,并和护士的切身利益相连。护理疾病不是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欣赏也可以放弃,而是非干不可,还一定要干好。这样,恰当的执行医嘱,良好的护理形象、安全的护理环境、完善的护理设施等直接关系着护理任务的完成,更关系着护理工作者的个人美好形象。因此,护士在产生美感时,总是把以上因素夹杂进来,并会用最大努力促成美感的实现。虽然这种功利性相对于护理质量来说是隐蔽的,但它的存在不可否认,这也是护理美感不同于其他美感的一种表现。

    (二)护理美感的社会功利性

    医疗卫生事业维系着人类的健康长寿,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而医疗卫生事业大部分是由护理工作来实现的,临床上最能体现医学美感的是护理工作。

    因此,护理美感是医学美感的组成部分,关系着社会整体利益。

    护理美感是基于防病治病、修复和塑造健康美为出发点,是以他人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生命为依托的,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美感体验的。救死扶伤保证社会的生命质量,会使护理审美主体调动自己的全部情感,以合作的和谐美为人际期待,以精湛的技术、手段等来维护护理美的圣洁。正因为如此,使护患双方为再现旺盛的生命之花,在追求护理美的感受中用美的影响向社会展现着美的真谛。由此可见,健康质量的每一次提高、人类寿命的每一次延长性的记录等,都给无数的人们带来了震撼,都以其应有的功利性向社会昭示着护理美的价值。这种以生命相托,集真、善、美为一体的美感体验也是一般审美难以比拟的。同时,护理美感的社会功利性,会以其创造生命奇迹美来鼓舞人们为护理美的愉悦而陶醉,充实人们的生活,向往人生追求美的崇高境界。

    (三)护理美感是护理审美主体与护理审美客体在互动中产生的

    在一般审美活动中,美感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美感的产生总表现为主体积极反映客体,因而客体总是消极的、被动的。而在护理审美活动中,当主客体都是人时,审美主体有能动性,审美客体同样有主观能动性。并且护理审美的美感多是护患双方相互以对方为审美主体的愉悦体验。在护理活动中,护士可以从患者那里感受愉悦,患者也可以从护士身上体会美与不美。此时,谁都不是消极,而是以积极、主动的行为或其他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着,这是护理美感独有的特征。

    第三节 护理美感的基本形态

    现代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不同,所得的疾病情况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是一门精细的艺术。”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在护理美感的活动中,审美主体积极、创造性的工作,会发现、鉴赏、创造无限多样的美。从而使护理美感呈现出以下状态。

    一、护理感性美

    相对于护理理性美而言,护理感性美是护理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护理主体与护理客体的形象美的总和。

    (一)从护理主体看护理感性美

    护理主体感性美包括主体人的感性美和护理活动、护理技术感性美。

    1.护理主体感性美

    对护理工作者来说,这实际上是护理职业的外在美。它包括护理人员的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是职业特点的外部美要求的基本体现。

    2.护理技术感性美

    护理技术美是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实践中体现医嘱内容、施展技艺水平的美感表现。护士精湛的技术既可以表现在一次护理活动中,也可以表现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如创口的处置、注射的手法、输液技艺、缝合水平等,都可以成为护理工作者追求护理美感的真实境界。这种展现于技术的护理美感,可以用精确、娴熟、完美来作为其美感愉悦程度评价的标准。它可以准确表达出护理整体美的内在联系,也可以使护理学的实践过程、护理科技成果被护理工作者及时地传递给护理对象,从而不断完善护理美,给人带来愉悦的内涵。

    (二)从护理客体看护理感性美

    护理客体的美感是护理美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实践中,当与护理审美主体发生对应关系的是人时,护患关系的感性美是其核心内容,可以用和谐来作为评价护患之间外在行为、语言、仪表等,还可以从客体对生命的向往与不懈追求中体现出来。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往往合二为一,也就是说主体与客体会从互动影响中改进美感在对方心中的认识程度,他们在护理活动中为了共同的一致合作目标同时充当护理美的创造者、欣赏者,又可以成为被对方发现、被对方认可的被欣赏者。这就是护理美感在外在感性上不同于一般感性的独到之处。

    二、护理理性美

    护理理性美分为护理理论抽象美和护理理论与实际统一的和谐美。

    (一)护理理论抽象美

    护理理论抽象美,是指护理理论研究应用中具有这样的特点:用尽可能少的、通俗的医学理论,概括、解释、解决尽可能多的医学实际问题;用尽量少的护理理论、操作,解决尽量多的临床护理实际问题。这样就符合了科学美学中的逻辑简单性的原则。越简单、越清晰,越容易被人把握,越能体现出护理美的大众性。虽然理论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但当人们惊叹护理理论在拯救生命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巨大潜力和功效时,理论的抽象美就这样产生了。如在生理护理理论时代,人们惊叹于护理修护机体的神奇,在整体护理理论时代,人们又被其呵护身心,将生理与心理统一作为护理理念所带来的神奇而惊叹,它使得生命的开发迈进了更大一步。让人们在关注护理过程、护理质量中体会了身心愉悦的快意。与此同时,整体护理理论在实践中被人们信服,成了当今护理发展的时尚。

    (二)护理理论统一美

    护理理论统一美,专指护理理论与反映人体实际相一致的特性。护理理论真实地再现了疾病、疾病的治疗以及疾病的预防中固有的规律等。人体是高度进化和统一的整体,具有自然美、整体美和医学美的价值。如果人们能在疾病的预防、疾病的诊断、疾病的护理等方面达到对生命真实需要完整反映的程度,那么,减少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所给人带来的兴奋会让人有愉悦的陶醉。因此,护理服务于生命,护理理论与人体美实际越统一就越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三、护理环境美

    环境是指围绕在事物周围的一些客观条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依托。护理环境不仅是护患活动的空间依托,同时还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护理环境分为两个部分:护理自然环境和护理人际环境。护理环境美,是指对人的健康恢复与提高有益的护理自然环境美和护理人际环境美的和谐统一。

    (一)护理自然环境美

    护理自然环境是护理审美主体与护理审美客体共同进行合作完成护理过程的活动空间,是护理环境中硬件美的集中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护理环境美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护理环境布局美

    护理环境布局美,是医院、病房中可移动的客观物体的摆放、分布状态给审美主体带来的愉悦感受。在病房中的物品设施如床、床头柜、卫生洁具、暖瓶、被褥等,在摆放中应根据具体的空间条件和特定的治疗需要,按照有序,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习惯、方便、实用等原则来配置。同时,要注意色彩搭配,以减少恐惧感,让病人感到温馨、舒适、安全。

    2.护理环境安静美

    护理环境安静美,是根据疾病的生理、心理需要,在减少或消除噪音影响的努力下,用安静来保证患者的身心愉悦。安静是病人的第一需要,病态的身体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得到休息、调理,以减少因声音刺激而导致的情绪波动。

    除减少外界的声音影响外,护理人员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护士上岗应穿软底鞋,病房的门和椅脚应钉上橡胶,供应车、门轴应定期注油。

    3.护理环境整洁美

    护理环境整洁美,是针对护理的卫生状况来说的,主要指病区、病房、病员、物品等的干净整洁美。整齐一律是它的基本原则,如病床间的距离,被褥的色彩干净程度,房间物品和护理工具等卫生、清洁度,病员的服饰一致,陪护的统一着装,护理工作者严格的服饰标准……总之,干净清洁、一尘不染、规范严格、整齐划一,才能将护理环境美展现给人们,带给人身心舒畅感。

    4.护理环境安全美

    护理环境的安全美,是指护理设施完善程度给病人带来的身心愉悦。这是护理环境美的一个方面。如病床床头的急救呼叫装置和信号发生器,走廊浴室厕所的灯光、扶手,地面的平坦、有摩擦力等。这些护理环境要求是消除病人紧张和恐惧感,防止意外,保证身心安全、舒适的重要条件。另外,病室的温度、湿度、空气状况或在室内摆放盆景、鲜花等,也是环境安全美的组成部分。

    (二)护理人际环境和谐美

    1.良好的护患关系环境美

    护患关系是护理活动中核心性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环境美是以护理工作者的文明职业道德为前提的,尊重病员、举止大方、百问不烦、谈吐幽雅、微笑热情等是护患关系美的主动表现,以此建立起来的护患关系环境美会给护士、病人带来同样的愉悦。

    2.良好的护理群体环境美

    在护理环境中形成的群体环境具有临时性、流动性。护理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倡导和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使病员与病员之间友善相帮,使护士与护士之间相互合作,让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去掉猜疑、克服狭隘,使病房群体充满家的温馨,有乐观向上的风气。

    护理人际环境的和谐美,还包括医患关系,医护关系等。这些相对于硬件环境来说,是互动多变的软环境,其影响力远远大于物质环境。它是靠道德来维系的,对康复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美感价值是无限的。

    四、护理艺术美

    把护理视为一门艺术是由护理工作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决定的。再现人的生命健康活力美,这是其他行业不具备的。扎实的基本功、符合节力的原则,物品的摆放,操作技巧的娴熟,护理手势、动作的流畅敏捷,无不渗透护理艺术美。

    护理艺术美一般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艺术疗法的护理美

    艺术疗法是近年兴起的侧重于心理调节、修复健康的医疗手段,如音乐疗法、美术疗法、表演疗法、朗读疗法等。实践证明,艺术疗法能恢复异常心态,并在进行中调节情绪。在护理艺术疗法中,护士应充当引导、调节者,能读懂病人心态,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负担。如在音乐艺术疗法中,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疾病状况选择曲目,能讲解,会引导倾听、借助音乐呵护患者的身心。

    (二)护理修养艺术美

    护理修养是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审美过程中所达到的审美境界。修养渗透于护理工作者的言论和行为中,并在言行中升华、提高。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就是一只没有翅膀的天使,护士走路的艺术、谈话的艺术、操作的艺术,都会给病人带来幸福、安宁、健康。”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护士修养艺术使伤病员高达50%的死亡率下降至2畅2%。护士用其护理修养美,保卫着生命和健康。

    总之,护理艺术美可以随医学发展而展示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护理艺术美总是依托于护理实践活动而不断地体现出来的。

    五、护理创造美

    现实生活中合乎规律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但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却是人类对美的创造。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人类在创造中改变着生活、改造着自我。护理工作同样是创造美的工作,其创造性在于对生命和健康的修缮,帮助人们创造着生活的奇迹。

    由于护理创造美孕育于护理实践活动中,因此,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主体条件

    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思维习惯、必备的审美知识结构、敢于创新的审美热情、善于发现的洞察力、熟练的工作技巧、热心向上的工作态度等。

    (二)客体条件

    (1)客体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是虚设,不是无根基的主观想象。

    (2)客体的外部表现,包括疾病的外部表现应是真实、全面、充分的。

    (三)护理创造美的出发点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

    护理创造美应和社会需要相一致,与现代医学发展同步,体现于护理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检验,它代表护理工作的进步性。

    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尤其是医学模式已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的今天,对护理创造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无论是使理论转化为现实的创造美,还是在社会实践中填补护理空白的创造美,都离不开护理工作者的劳动。

    思考与讨论

    1.什么叫美感?美感产生的条件有哪些?美感的特征有哪些?

    2.什么叫护理美感?护理美感的特征有哪些?护理美感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