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护理美学-护理审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护理审美概述

    一、审美

    (一)审美的定义

    所谓审美,就是人(审美主体)通过感官对审美对象(审美客体)的体验与感受,并从中获取精神享受和启迪。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识及能力的总和。

    审美对象具有审美潜能与审美价值,但它只有与审美主体相结合,才能构成人的现实审美关系。审美对象是主体相对客体而言的,当自己审视他人或其他事物时,自己是审美主体;当自己被他人观察和评价时,自己就成为他人的审美对象。

    审美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生与生命的最高境界。

    (二)审美的特征

    审美除了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客观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等特点外,还表现以下特征:

    1.直觉性

    审美的直觉性,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最原始而又最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意识。在审美实践中,审美主体通过审美客体的形、声、色等形象的感知,形成对审美客体的感性直觉,表现出直接的感性领悟和理解。另外,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间的交流、交融,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使审美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审美主体不仅可以感受、认识、欣赏审美客体,而且可以能动地表达愉快的情感,不断丰富、影响、创造着审美客体。审美的直觉性是充满了感情流动的直觉领悟的活动,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和谐统一。

    2.流变性

    审美的流变性不是说审美是不可捉摸的,而是特别强调审美作为人类的历史活动,在一定条件下,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呈现交互作用的动态特征。一方面,它显示了审美客体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都是连续地展现在审美主体的面前。而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不管是感受、认识、体验还是丰富及创造,都处于变化发展中;另一方面,从审美关系来看,审美客体引起了审美主体的注意,审美主体因此而受到感染,主客体之间交互感染,循环往复,使审美活动处于流动和演变的过程之中。

    3.普遍性

    审美的普遍性特征,是指审美使人们走出个人狭小的审美天地,审美活动成为具有人类共同意义的创造性活动。任何健全的人都会积极投入审美的活动中去,而审美活动又会反过来影响人的参与、欣赏和创造的程度。从一定意义上看,审美活动体现人类情感的纯洁性,并不带有直接的功利作用,通过审美对象的价值体系,凝聚人类智慧、力量和创造力,超越审美活动的民族、阶级、等级、时代等客观属性,使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普遍的美感。

    4.差异性

    审美的差异性是审美活动个性化的体现,这是由审美的本质所决定的。由于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而审美主体又是有差异的,审美客体则更是千差万别。故人们面对相同的审美对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审美的差异性,反映了审美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无限性,使审美活动异彩纷呈。

    (三)审美的功能

    审美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调节功能

    审美的调节功能是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审美主体自身的调节活动和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调节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能会出现许多失衡、失谐、失调等心理状态。审美的调节就是通过一定的审美诱导、宣泄、转移等心理过程,调理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使之趋于缓和、平衡与和谐。

    2.美育功能

    审美的美育功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设施来培养人的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人们认知、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丰富人们的审美活动。其主要功能有:净化功能、促进功能、养成功能和娱乐功能等,以净化人们的灵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添精神愉悦。其突出的特点是寓教育于美的形象之中、娱乐之中和精神享受之中。

    3.激励功能

    审美的激励功能是通过审美活动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促进人们对美的追求,从而增强人们自我超越的勇气和不断创造美的信心。审美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摧醒人们的审美潜能,而且能够激励人们去认识、鉴别、追求真善美,不断丰富审美内涵。

    二、护理审美

    (一)护理审美的定义

    护理审美是护理领域中的特殊的审美活动,护理审美的主体是人,它是以人的情感为中心的一种综合审美意识,是客观的护理美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也可以说,护理审美是人们在参与护理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总和。护理审美有其特定的护理审美目的,它将维护人的身心健康作为护理审美的最高目标。

    (二)护理审美的基本范畴

    护理审美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

    1.护理审美感受

    护理审美感受,是指护理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初级审美形态,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个别情感特征的反映。审美感受的特点决定了审美反映是局部的、个别的、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2.护理审美趣味

    护理审美趣味,是指护理审美主体对护理审美对象特有的兴趣和倾向。在护理审美实践中,护理审美主体不仅仅是指进行护理活动的护理人员,也可以是健康人、患者和第三状态者。由于审美主体的种族、性别、年龄、文化修养、性格、习惯等千差万别,他们形成的审美趣味不可避免地具有个性特点,表现出审美兴趣和倾向的差异性。

    3.护理审美情感

    护理审美情感,是指护理审美主体在护理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类生命、人的心理、社会关注的深层体验和主观态度,是高度概括后的审美意识。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健康、环境与护理等问题。

    4.护理审美能力

    护理审美能力,是指护理审美主体对各种护理美感受的敏锐性,以及对护理美的体验和认识的水平。护理审美能力是护理审美主体必备的素质,有了审美感受的敏锐性,才有助于护理审美关系的确立,从而引起护理审美活动,以达到人们追求健康与完美的审美需求。

    5.护理审美观念

    护理审美观念,是指护理审美主体在一定的护理审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关于护理美的构想和看法。

    6.护理审美理想

    护理审美理想,是指人类对自身的人体美、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及发挥潜能等在护理上表现出来的向往与追求。它来源于人类爱美的天性,并以生活为基础,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它的实现要受护理学发展水平的制约。

    (三)护理审美的特征

    护理审美是护理领域中的审美活动,它必须具备其相应的特征:

    1.护理审美的专业性特性

    护理审美与一般审美活动最明显的不同是护理审美有其特定的护理专业性审美目的——维护人类健康水平。这就要求任何一种层次的护理审美反映,都必须有利于维护人的身心健康,这是护理审美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2.护理审美主体的特殊性

    护理审美的主体是人,包括能承担多种护士角色功能的护理操作者、管理者、教育者和护理服务对象的健康人、病人及其家属,他(她)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知识和护理审美观念与技艺。

    3.护理审美的差异性特征

    护理审美主体的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造成了护理审美感受的差异性,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护理审美的差异性特征决定了护理审美形式、形态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4.护理审美的非功利性与功利性统一的特征

    护理审美活动是一种满足身心健康或康复需要的服务性活动,因此,它必定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特征。它不仅能产生社会效益,也能带来经济效益。一方面,当护理人员作为护理审美主体时,她所处的角色及其所发挥的角色功能,在自身与整体护理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护理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的交织、融洽与集中,激发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保障人类健康事业中产生难以估量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当求医者(包括患者、健康人、求美者、医学咨询者等)作为护理审美主体时,其护理审美功利性表现在减轻躯体痛苦、心理负担,维护或促进身心健康与康复,同样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 护理审美主体

    一、护理审美主体的含义

    护理审美主体是指受社会文化和护理审美意识所支配的人,是按照护理美的尺度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人或物实施护理美或评价护理美的人。如护理人员、患者、健康者、康复状态者、求美就医者,都可以充当护理审美关系中的主体角色。因为充当护理审美主体的人,具有自身的护理审美需要、护理审美动机、护理审美意识、护理审美选择和护理审美评价能力,他们懂得怎样把内在的护理美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在一定程度上,护理审美主体所具有的驾驭护理美的能力,决定着护理审美的水平。当护理人员作为护理审美主体时,他们遵循护理美的规律,努力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奉献护理美,维护服务对象的人体美;当患者、健康者、康复状态者、求美就医者作为护理审美主体时,他们也遵循护理美规律和自身的理解尺度,对自身的人体美及有关护理美的事物,包括对护理人员所展现的护理美进行评价,从而不断促进护理美的发展。

    二、护理审美主体的构成条件

    (一)完整的感官和健全的思维

    所谓完整的感官,一是指生理机能正常,二是要有健全的感官。所谓健全的思维,是指有健全的大脑,能够进行理性思维,这是主体具有护理审美能力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护理审美活动,是护理审美主体对护理审美客体作出的一种复杂而且具有专业特征的反映过程,主体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客体各种信息的刺激,并将刺激信息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产生审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完善的审美感官和理性的审美思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假如一个人的视觉器官受损,就不可能感受到色彩之美;一个人的听觉器官受损,就不可能感受到声响之美;一个人的大脑受损,就不可能产生审美的高级情感体验。

    (二)必要的审美修养

    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修养,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审美教育和审美环境的陶冶

    通过接受审美教育和环境影响而接受社会审美意识的沉淀成果,包括对传统形式美之规律的把握,获得相应的形式感,从而具备与审美客体相适应的审美感受。

    2.对审美客体的认识能力

    整体护理美的欣赏,虽然不必要深刻地理解其美的现象物理、化学原理和生物学规律,但对它们的形、色、声等外貌性质特征及基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基本关系和影响等,应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构成护理审美主体。

    3.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认识

    毫无疑问,一个生活阅历较深的人,与一个生活阅历浅的人相比,在美的欣赏过程中,特别是对护理美的认识与感受中会引起更多的联想,那么他的审美感受就越深。

    (三)审美需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

    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念不同,对事物的判断有不同的感觉和评价。如《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美的小说,但不同的人看后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恰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场,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四)审美需要有适宜的心情

    审美心境是指较长时间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状态的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愉快、喜悦的心境,能使周围的事物感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吸引他用肯定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产生心情舒畅、万事如意的情绪体验,激发审美兴趣。如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观一处风景,可是如果你的心情不佳,那么再好的书、电影和风景,都会黯然失色,引不起你的兴趣。因此,当护理人员处于护理审美客体时,就一定要充分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护理审美主体的护理审美心境,要有意识地激活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与审美情趣,协调心理平衡。

    三、护理审美主体的特征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构成护理审美主体的基本条件,在此条件的基础上,护理审美主体在其护理审美过程中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选择性

    护理审美的选择性是由不同的护理审美主体因其所具有的不同审美趣味、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和审美实践在护理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爱好、愿望与追求。例如,不同病种的患者表现出不同护理审美的选择性:处于康复状态的患者,需要优美、舒适、宁静的休息和活动的场所,因此,他们特别注重护理环境美与护理人际美;天天需要输液的病人,则特别“操心”护理操作美中的“一针见血”,这时如果护理审美客体(护士)能满足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那么就能获得护理美感。同时,处于护理审美客体的医护者,也能向审美主体转化,感受到护理操作美的欣赏与愉悦。这也体现了护理审美主体的自我能动作用。

    (二)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相对性

    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相对性,是指护理审美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如护士在护理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种种护理美现象呈现在护理审美主体(病人)面前产生的美感,这时病人是护理审美主体,而护士是审美客体;当病人获得心理满足,身心逐渐康复时所表现的护理康复美呈现在护士面前而产生美感时,护士就转化为护理审美主体,而病人则转化为护理审美客体了。这就是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相对性特征。

    (三)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陶醉性

    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陶醉性,是指当感性的护理审美客体呈现在护理审美主体(如病人)面前而引起身心愉悦的感受时,审美主体进入了以审美情感为基础的审美陶醉之中。护理审美陶醉感,有利于促进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提高和维护身心健康。

    (四)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创造性

    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创造性,是指具有较强的护理审美能力的护理审美主体经过长期反复的护理审美实践活动,遵循护理美学基本理论和护理美的基本规律,敢于探索、开拓,敢于冲破种种旧的、传统的思想束缚,主动创造出新的护理审美客体的过程。如创造出新的、更高层次的护理学科理论、护理操作美、护理人际美和护理环境美等。创造精神是创造护理审美主体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护理科技工作者的高贵品格。

    (五)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差异性

    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差异性,是指护理审美主体在护理审美理想、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评价和护理审美能力等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其实质也就是护理审美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在护理审美活动过程中,护理审美主体之间的审美差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不同审美主体所持有的不同的审美需要。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审美需要,是在护理实践活动中,运用和通过护理全方位的关照与帮助护理服务对象引发精神愉悦,达到维护、保持、恢复或增进健康;同时,参与护理审美活动,享受护理职业美所带来的自豪感、愉快感,并促使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患病者来说,他(她)们的护理审美需要主要是减轻痛苦,消除紧张与焦虑心理,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与护理,促使身体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恢复身心健康及人体美等。而健康者、咨询者、康复者和求美就医者的护理审美需要则主要是维护、保持、保障或促进人体健康和人体美,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延年益寿等。

    第三节 护理审美客体

    一、护理审美客体的含义

    护理审美客体,是指能使人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一般也称为护理审美对象,即泛指一切具有护理美性质与特征的对象。护理职业美体现在医学护理和生活护理的一切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之中。因此,在医疗、护理、卫生、防疫、预防、保健、康复、整容、美容等活动中的一切事物和参与的人和物,都应该是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对象。例如,现代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护理方法、医疗护理环境、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以及接受医疗护理服务的患者、康复状态者、健康者等等。

    二、护理审美客体的构成条件

    作为客体的护理审美对象和许多其他事物一样,是依赖于护理审美主体与之相互作用才成为审美对象的。没有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与审美态度,客体就不能构成审美对象。同时,还必须注意到,任何人或事物能不能构成护理审美客体,只靠护理审美主体的作用还不够,还必须要求护理审美客体自身的审美素质,也就是必须具备护理美的素质,这是构成护理审美客体的内在条件和依据。无论护理审美主体的主观作用有多大,甚至可以在一般人看不到美的地方发现美、创造美,但总要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与一定的审美性质相联系。因此,护理审美客体的构成要素,一是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态度;二是护理审美客体的审美素质。

    三、护理审美客体的特征

    (一)护理审美客体的现实性特征

    护理审美客体的现实性特征,是指护理审美客体所具有的现实美性质是现实客观存在的,它不以护理审美主体的意志为转移。换句话说,护理审美客体无论护理审美主体是否发现、认识或感受,他始终客观地存在着。

    护理审美主体与客体所构成的护理审美关系是一种赋予特定意义的精神关系。可以说,护理审美客体是护理审美主体形成与产生护理审美意识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是对客观现实存在的护理审美客体的反映。如果说,在护理审美关系中,承认护理审美主体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必须肯定护理审美客体的决定作用。因为护理审美主体在护理审美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在护理审美客体的现实美的刺激与调控下才能真正发挥。这就充分体现了护理审美客体的现实性特征。

    (二)护理审美客体的多样性特征

    护理审美客体的多样性特征,是指现代护理审美客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非常丰富也十分复杂。这是因为:其一,护理现实美的本质是维护、保障和体现人体健康美,它存在于现代护理职业、护理理论、护理程序、护理关系、护理技巧、护理伦理、护理管理、护理保健和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等领域的一切人和事物中,并能够充分为护理审美主体所发现、认识和产生护理美感。其二,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审美实践活动的发展,能够为众人所认识、感受与创新的护理审美客体必然越来越多;同时,护理审美主体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审美差异性的增大,也必然拓展护理审美客体的形式与范围。其三,在护理审美关系中,随着护理审美主、客体角色的相互转化,也必然显示出护理审美客体的多样性特征。

    (三)护理审美客体的时代性特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特别是中国在加入WTO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人民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基础上,精神生活也必将提出更新、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具有护理职业美和护理现实美的护理审美客体势必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显得更加纷繁复杂而丰富多彩,这就是护理审美客体的时代性特征。

    第四节 护理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一、护理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护理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都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肯定的相互依存关系而构成的特殊关系。如果护理审美客体对护理审美主体不具备相适应的特定需要的价值,那么双方就很难建立起彼此之间亲密审美关系;同时,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审美态度等可作为判断护理审美客体美的尺度,而公认的护理审美客体美又可作为衡量护理审美主体的尺度,这同样可以看出护理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和相互肯定的关系。例如,在护理服务实践中,护理人员的仪表美、体态美、语言美和行为美以及相适应的优美、宁静的医护物质与心理环境,都能令患者获得最佳的美的感受,减轻病人生理、心理上的痛苦与忧虑,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这里如果没有前者的护理美性质,或者没有后者的护理审美趣味和护理审美态度,那么这种护理审美关系则不复存在,护理美的功能也就无以发挥。

    二、护理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参与护理实践活动的护理审美关系中的护理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角色的相互转化关系,是护理审美关系区别于普通审美关系的显着特征。这种护理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角色的转化动力是由护理审美效果所决定的。如果护理审美效果是患者通过护理美感到精神愉悦,从而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那么,这时护士是充当护理审美客体角色,而患者是充当护理审美主体角色。如果护理审美效果是护理工作人员通过患者康复美感到精神愉悦,从而享受护理职业美所带来的自豪感和自我实现感,这时护士就由护理审美客体角色转换为护理审美主体角色,而患者则由护理审美主体角色转换为护理审美客体角色了。这就是护理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依据所在。

    第五节 护理实施中的审美活动

    护理人员在实施各种护理行为中,时时体现出护理人员及护理专业特有的美。

    护理审美主体在护理实践中的审美活动主要见于以下方面:

    一、护理观察中的敏与美

    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观察中要真正起到侦察兵的作用,关键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就是感觉灵敏,眼光尖锐,能对外界事物迅速作出反应。敏锐产生美感,美感寓于敏锐之中,敏与美是相伴同行的。“观察力”就是迅速看出对象的重要特征的才能。护理人员通过病情、创伤、心理护理观察;药物、手术治疗护理观察;技术操作、处置和监护观察等临床护理观察活动,敏锐地观察病人的每一点细微变化。例如,对诊断未明的病人,不仅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而且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等都要一一过目。此外,对病人的面色、表情等也要十分留意。

    敏锐的观察,不仅是诊断学和临床护理观察学的基础,也是美感必须具备的条件。护理人员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及时发现将要降临的死神,又想方设法协同医生驱赶死神。只有仔细观察病情,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才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同时,作出护理诊断,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和有效的护理;留心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烦躁、易怒、伤感者,以美的言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使病人恢复平静,减轻精神负担和忧伤,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积极配合治疗。这敏锐的观察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也使病人感到自己备受关注,从而产生一种亲切和温暖的美感。在疾病的防治和护理中,这种美感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

    二、护理技术的精与美

    美是艺术之精华,精与美是密不可分的。南丁格尔1859年就指出,护理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护理技术的精益求精与护理的艺术性统一于护理实践之中。护理技术中的精美表现在:严格、细致、熟练和轻柔。

    1.严格

    护理工作的严格主要表现在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方面。护理人员即使给一片维生素,做一个微小操作,也决不马虎,不凭经验,不凭印象,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护理人员既要认真、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又要检查医嘱,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查清再执行。对诸如注射单、服药单也要严格核对,做到接班后查,心中有数;工作中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下班前查、堵塞漏洞。只有严格的工作作风,才能做到技术上精益求精。

    2.细致

    护理人员要仔细处置每一件事,做到精细、美观。例如:口腔、头发、褥疮等护理要干净、利落;饮食护理要细心观察病人的食欲,耐心喂食,适当调剂;给药要细心、准确、及时;采集标本要留心异常的细微变化;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要加强巡视,细致观察,及时与医生联系,等等。精中有细,细中有精,精雕细刻方显护理艺术之美。

    3.熟练

    刻苦钻研技术,熟能生巧,巧中有美。熟练掌握基本功,才能有精巧的操作之美。如静脉注射要做到一针见血,肌肉注射“两快一慢”,静脉输液轻巧、迅速,膀胱冲洗轻捷、利落,抢救重症病人紧张有序,操作准确、熟练,等等。

    4.轻柔

    无论是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还是特殊护理,护理人员的动作不仅要使病人能接受,还要轻柔、体贴,给病人舒适感,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思想负担。

    三、手术配合中的捷与美

    在手术配合中,要求手术室护士注意力要专注,动作迅捷、准确,快中有准,准中有美,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例如:手术巡回护士要及时查对患者的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血型等情况,根据不同手术和医师要求摆好体位,使手术视野暴露良好,患者安全舒适;根据患者呼吸、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输血、输液的速度;随时供应临时所需的各种器械物品;随时调节手术灯光,使各种手术设备处于安全工作状态中。而器械护士则是手术台上身手矫捷的“二传手”,精神集中,反应敏捷,准确无误地传递每一件手术用品,缩短手术时间,配合麻醉师及手术医生做好手术,确保手术成功。要使每个手术都做得漂亮而精细,这要求护士与医生配合默契,精益求精,把手术既当成一场战斗,又视为一次维护人体美的艺术创造活动。

    四、危重病人护理中的爱与美

    护士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充满了艰辛,更充满了深沉的爱。在脏、丑、臭的危重病人面前,连病人的亲友都不敢接近,不愿动手照料。然而护士却以“天使”的形象出现在病人面前,耐心细致地擦、洗、换,使病人清洁、舒适,宛若在自己家中一般。

    许多神志不清、濒临死亡的病人,已不大能辨认自己的亲人了,可是当经常在生活上、精神上无微不至照料他的护士亲切呼唤时,他却会慢慢地睁开眼睛,朝着护士欣然地点头,这正是爱的交流,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升华。有的身患绝症的病人已时日不多,求生欲望强烈,内心矛盾突出,护士则置身在这些身心都不健康的病人之中,和他们朝夕相处到最后时刻,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爱的力量温暖每一颗心,让病人不仅得到良好的护理,还能得到人间真情,受到人道主义的临终关怀。

    从而把这种人道主义的爱带到各方面,影响每个人的心灵,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人间真情中的美和人道主义所蕴含的美。护理工作是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把技术、伦理、情感融为一体,爱与美的情感便油然而生,使护理工作上升为一种艺术。由此,对危重病人护理中的辛劳,必将转化为创造护理艺术美的欣慰,达到一种崇高的爱与美的境界。

    五、患儿护理中的健与美

    儿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护理技术,而且要掌握儿童爱美的心理,用美的记忆对患儿施护。

    首先,要使患儿一进病房就有清静、别致、色彩宜人的感觉:医护办公室内摆放着生机勃勃的花草、奇异生动的盆景;治疗室内有漂亮的布娃娃在招手微笑;病房墙壁上贴着活泼有趣的装饰画……根据儿童天真活泼、喜欢游戏、极富幻想的特点,将儿科病房的生活设施做成美丽的动物形状或卡通人物形状;将病区内患儿的娱乐用品,做成神话故事或传说中的艺术造型……使患儿产生新鲜感与好奇感,乐意生活在这个美的乐园里,接受治疗。

    其次,要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满足患儿不同的审美需要。例如,对幼儿期(1~3岁)和学龄前期(3~7岁)的患儿,护士要和患儿一起谈笑、做游戏、讲故事,使其精神处于轻松、欢快的状态,然后引导他们配合护理治疗,同时采用拥抱、抚摸等亲昵的动作,体现出母爱般的亲切感。对学龄期(7~12岁)及少年期(12~14岁)患者,护士要和他们交朋友,尊重患儿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建立“指导-合作型”关系,鼓励患儿树立信心,保持乐观情绪,发扬勇敢精神。满足他们对疾病信息的需要,和蔼可亲地给患儿解释病情,指导他们以良好的情绪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护理中,还要注意满足他们爱干净、爱美的需要,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其自我保健与审美的能力。

    思考与讨论

    1.什么叫审美?审美的特征和功能有哪些?

    2.什么叫护理审美?护理审美的基本范畴有哪些?

    3.什么叫护理审美主体?护理审美主体构成的条件有哪些?

    4.什么叫护理审美客体?护理审美客体的特征有哪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