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要读心理学-制度建设中的心理学——培育“制度高于一切”的理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刘光起先生说:“管理就是管出道理,道理就是规则规范。”这里所讲的规则规范,指的就是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思想,也阐释了规章制度的基础性作用。

    §§§第1节修路理论与制度建设

    约翰和亨利到一家公司联系业务。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在一幢豪华写字楼里,落地玻璃门窗,非常气派。可是,由于玻璃过于透明,许多来访客人因不留意,头撞在高大明亮的玻璃大门上。不到一刻钟,竟然有两位客人在同一个地方头撞玻璃。

    亨利忍不住笑了,对约翰说:“这些人也真是的。走起路来,这么大的玻璃居然看不见。眼睛到哪里去了?”

    约翰并不赞同亨利的说法,他说:“真正愚蠢的不是撞玻璃门的客人,而是设计者。如果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方犯错误,那就证明这个地方确实存在缺陷。应该考虑怎么修正缺陷,而不是嘲笑那些犯错误的人。”

    亨利于是向该公司的经理提了意见,在这扇门上贴上一根横标志线,从此再没有来访客人撞到玻璃门了。

    这个故事涉及到“修路原则”,即当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两次以上同样的差错,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同一差错,那一定不是人有问题,而是这条让他们出差错的“路”有问题。此时,人作为问题的领导,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人——要求他不要重犯错误,而是修“路”。

    管理进步最快的方法之一就是:每次完善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每个人每一次都能因不断修“路”而进步一点点。这里所讲的“路”就是制度和规范,“修路”就是指制度建设。

    “修路”理论告诉我们,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不是直接去管人,而是去制定让人各行其职的制度——修筑让人各行其道的路。

    §§§第2节关于制度建设的14个人性哲理

    ◎公平是最重要的

    要使每一个人满意是不可能的事。对于公司法规的制定者来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最公平的法规,而不是取悦每一个人。

    ◎“破窗理论”与遵守制度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破窗理论”运用到企业中就是要迅速将有污垢或受损的公共设施回复原貌,从而使工作场所清洁整齐,营造出一个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围。在这样一种积极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制度和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现场的整洁对于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制度的作用是引导

    某集团有个规矩,凡开会迟到者都要罚站。在媒体的一次采访中,集团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也被罚过三次。

    他描述说:公司规定,如果不请假而迟到就一定要罚站。但是这三次,都是我在无法请假的情况下发生的,比如:有一次被关在电梯里边。罚站的时候是挺严肃,而且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因为这并不是随便站着就可以敷衍了事的。在20个人开会的时候,迟到的人进来以后会议要停一下,静默看他站一分钟,有点儿像默哀,真是挺难受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大的会场,会采用通报的方式。第一个罚站的人是我的一个老领导。他罚站的时候,站了一身汗,我坐了一身汗。后来我跟他说:“今天晚上我到你们家去,给你站一分钟。”不好做,但是也就这么硬做下来了。

    据说在该集团被罚过站的人不计其数,还能说明这个制度的有效性吗?首席执行官非常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效,而且非常有效。在不计其数以后,出了问题就要受罚的观念就深入人心了。并且不管谁犯了错误都会受罚,公平感才会产生,你的团队才会精神百倍。

    ◎制度与纪律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领导者的气势有多大,就看他纪律性有多强;组织的竞争力也往往体现在他的纪律性上。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坚持及带动团队遵守纪律的人。

    ◎制度到位,责任到人

    在非洲大草原上,三只瘦弱的小狗正与一只高大的斑马进行一场生死搏斗。

    乍一看来,三只弱小的小狗很难是大斑马的对手。但实际情况是,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尾巴,任凭斑马的尾巴如何甩动,也死死咬住不放;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耳朵,任凭斑马如何摇头,也决不松口;一只稍显强壮的小狗咬住斑马的一条腿,任凭斑马如何踢弹,一点也不敢懈怠。

    不一会儿,在三只小狗的齐心攻击下,“庞然大物”斑马终于体力不支瘫倒在地,成为三只小狗的盘中餐。

    在组织内部,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科学分工,根据实际动态对人员进行最佳配置。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各司其职,才不会产生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

    ◎制度与责任心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它们决定叠罗汉,大家轮流喝。而当其中一只老鼠刚爬到另外两只的肩膀上,“胜利”在望之时,不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引来了人,它们落荒而逃。

    回到鼠窝,它们开了一个会,讨论失败原因。最上面的老鼠说:“因为下面的老鼠抖了一下,所以我碰到了油瓶。”中间的那只老鼠说:“我感觉到下面的老鼠抽搐了一下,于是,我抖了一下。”而最下面的老鼠说:“我好像听见猫叫,所以抽搐了一下。”原来如此——谁都没有责任。

    在管理中,划清每个员工和每个小团队的责任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有责任,就等于大家都没有责任。

    20世纪末,武汉市中心六层的景明大楼收到一封英国信函。

    写信的是1917年该楼的设计单位——一家英国建筑事务所,它在信中表示:当年设计的安全年限为80年,现已到期,敬请注意该楼的安全。

    这个设计单位远在万里之外,又是80年前设计的楼房,而设计者也已去世,该建筑事务所居然还惦念着80年前交工的大楼的安危……

    人光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要让责任心贯穿在制度之中,使之千百年流传下去。

    ◎韩国企业的“一日厂长制”

    韩国有一家卫生材料厂,自1983年3月开始,实行“一日厂长”制度。在每周的星期三,挑选一名员工做一天该厂的厂长,每周轮换一次。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做过“一日厂长”的已有40人,占全厂员工的10%。星期三上午9点,“一日厂长”上任,第一项工作是听取各车间、部门主管的简单汇报,以了解工厂的全盘运营情况,随后与正式厂长一道巡视各部门、车间的工作情况。最后两项工作是在办公室里,处理来自各部门、车间主管或员工的公文和报告。“一日厂长”有公文批阅权。在星期三,呈报厂长的所有公文都要首先经“一日厂长”签名批阅,厂长如果要更改“一日厂长”的意见必须征求“一日厂长”的意见,才能最后裁决,不能擅自更改。“一日厂长”还有权对工厂的管理提出批评意见。批评意见要详细地记入工作日记,以便在车间、部门之间传阅,各车间部门的主管必须听取批评意见,并随时改进自己的工作,还要写出改进工作成果的报告在干部会议上宣读,得到全体干部认可后方能结束。

    “一日厂长”制度的实施,成功地改善了劳资关系。一位年仅22岁的女工,当了“一日厂长”,自信地说:如果我第二次当上“一日厂长”,一定比上次干得更出色。她已经认识到:“一日厂长”制使员工体验到工厂的业务实践,增进了与上级的感情和了解。员工也认识到“合作”和“节约成本”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认真地执行与此有关的计划,企业的凝聚力也大为增强,员工更能体谅厂长的辛苦和各种决策的用意。

    另外,“一日厂长”制的推行使该厂获得了韩国劳动部授予的“杰出劳资关系示范工厂”的称号。工厂每年节约了200万美元,这笔巨款用于对全厂员工的奖励后,员工的干劲更足了,更加积极地为这家工厂努力工作。

    企业的决策很可能不为员工所理解,最终难以执行。“一日厂长制”,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制度的惯性

    戴尔还只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有一次他无意中看到报纸上有一则广告:“只要通过本考试中心的一个测试,您就能直接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小戴尔真是欣喜若狂,心想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如果省掉那些烦人的课程、傲慢的老师和无休止的考试,就能直接高中毕业,岂不快哉?!想到这儿,戴尔几乎笑不拢嘴,马上兴冲冲地拨打了广告中的电话。

    考试中心的人果然服务上门了。可等看到接待他们的“客户”,居然只是个小毛孩儿时,不禁哭笑不得。

    但从此,一个大胆的设想开始在小戴尔心中生根发芽,那就是:为什么不尽可能省掉一些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中间环节,直接一步到位呢?这并不是痴人说梦,因为凭借着这个念头,戴尔在仅仅18岁时就创造了神话般的直销奇迹,并创立了一种划时代的经营模式!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管理环节——它们只是由于惯性作祟才持续存在,并非不可缺少。如果细细推敲,省掉一些环节,机关、企业照旧运转得有条不紊。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了相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究其原因,回答: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站在炮管下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在那个时代,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便于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要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但操练条例没有及时地调整,因此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当一个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就会导致工作流程和方法随之而变时,岗位设置与工作思路就应该跟上,否则“不拉马的士兵”就会层出不穷,从而使组织走向瘫痪。

    ◎不能制定“能者多劳”的制度

    有一户人家,全家人都非常懒惰。爸爸叫妈妈做家务,妈妈不想做就叫大姐做,大姐不想做就叫妹妹做,妹妹也不想做就叫小狗做。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发现小狗在做家务。客人很惊讶,问小狗:“你会做家务呀?”小狗就说:“他们都不做,就叫我做!”客人更加惊讶:“你会说话呀?”小狗说:“嘘!小声点儿!让他们知道我会说话,又该叫我去接电话了!”

    合格的管理者必须能将所管员工的本职范畴、责任及考核界定清楚。“能者多劳”的本质就是懒人对能人的剥削。

    ◎建立掌权者的利益制约机制

    五个长期被管理问题困扰的企业家,一天不约而同地向管理学家讨教:如何才能使企业管理科学而有序?

    管理学家将五个人带到了一个荒岛上,每天给他们送一锅汤面,要求他们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分配问题。标准是公平,不能产生矛盾。

    第一次:五个企业家商定,由一个人负责分配事宜。但大家很快就发现,这个人总是为自己多分一些,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仍是解决不了问题。

    第二次:五个人决定轮流主持分配,但很快发现,每个人都在自己主持分配的那一天吃得最多。

    第三次:五个人决定选举其中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主持分配。但大家一致认为把分配权寄希望于“圣人式”的人物风险太大,因为一旦这个人因受贿等原因堕落腐败,后果不堪设想。

    第四次:五个人决定选举一个监督委员会监督分配。结果,公平基本上是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致使分配方案定好了,汤面却凉了。大家认为这种监督成本实在太高。

    第五次:五个人决定让每个人轮流值日分配,但值日的人要最后一个领取汤面。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个制度下,每个人分到的面都是一样多。

    五个人终于轻松地离开了荒岛,并感谢管理学家使他们终于懂得了什么是管理的真谛。

    绝对的权力必将导致绝对的腐败,过度的监管又会使成本太高。因此管理的根本就在于,必须建立掌权者的利益制约机制。

    ◎制度法规是让人遵守的

    《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赵国的上地,有个叫董阏于的人到此为官。当官的走马上任,都是先对管辖区域来个视察。

    有一天,他走在石邑山中发现一个数百米深的山涧,站立其边,它的陡峭程度令人头昏腿软,不敢下望。于是他问当地乡民:“可曾有人下去过?”乡民答:“没有。”又问:“莽夫、傻子、疯子、孩童中可有人下去过?”乡民答:“没有。”又问:“牛、马、猪、狗可下去过?”乡民答:“没有。”

    这位新官顿悟一理:以法治理,就是要让法谁见谁怕,则法可行矣!

    制度、法规要让人怕,政策讲话要让人爱。这两句话是管理上的要律。道理很简单,制度法规是让人遵守的,而政策讲话是要引导和指导方向、让人相信的。

    ◎制度一改,奇迹就发生了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的一个真实故事。

    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美国空军,为了降落伞的安全性问题与降落伞制造商发生了一段纠纷。当时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合格率较低。厂商采取了种种措施,使合格率提升到99.9%,但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厂商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他们一再强调,任何产品也不可能达到100%合格,除非奇迹出现。99.9%的合格率已经相当优秀了,没有必要再改进。

    99.9%的合格率乍看很不错,但对于军方来说,这就意味着每一千个伞兵中,会有一个人的降落伞不合格,他就可能因此在跳伞中送命。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产品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上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零。

    原本认为不可能的事,制度一改,奇迹就发生了。关心自己的利益是人的本性,怎样让制度顺应这种本性,以此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是制度设计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最“人道”的船主

    澳大利亚从前只有土著人居住,后来英国把澳大利亚当做流放犯人的地方,这些犯人代代繁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澳大利亚国。而在运送犯人的途中,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承担运送犯人任务的都是些私人船主,他们接受政府的委托,自然也要收取相应的费用。一开始,英国政府按照上船时的犯人人数(上船人数)付给船主费用。于是,船主们为了牟取暴利,想尽种种办法虐待犯人,克扣犯人的食物,甚至把犯人活活扔下海,导致运输途中犯人的死亡率最高时达到94%。

    后来英国政府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改变了付款规则,按照活着到达目的地的人数(下船人数)付费。于是,船主们又想尽办法让更多的犯人活着到达澳大利亚,饿了给饭吃,渴了给水喝,大多数船主甚至还聘请了随船医生,犯人的死亡率最低时降到1%。

    人都有私心。既然如此,决策者就不该一味指责执行政策的人见利忘义,更不能要求人人都大公无私、高风亮节,而要从根源上去防范自私行为,用制度、法律来约束。

    ◎令出必行,慈不掌兵

    《左传》记载:孙武去见吴王阖闾,与他谈论带兵打仗之事,说得头头是道。吴王心想,“纸上谈兵管什么用,让我来考考他。”便出了个难题,让孙武替他训练姬妃宫女。孙武挑选了一百个宫女,让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

    孙武将列队训练的要领讲得清清楚楚,但正式喊口令时,这些女人笑作一堆,乱作一团,谁也不听他的。孙武再次讲解了要领,并要两个队长以身作则。但他一喊口令,宫女们还是满不在乎,两个当队长的宠姬更是笑弯了腰。孙武严厉地说道:“这里是演武场,不是王宫;你们现在是军人,不是宫女;我的口令就是军令,不是玩笑。你们不按口令操练,两个队长带头不听指挥,这就是公然违反军法,理当斩首!”说完,便叫武士将两个宠姬杀了。

    场上顿时肃静,宫女们吓得谁也不敢出声,当孙武再喊口令时,她们步调整齐,动作划一,真正成了训练有素的军人。孙武派人请吴王来检阅,吴王正为失去两个宠姬而惋惜,没有心思来看宫女操练,只是派人告诉孙武:“先生的带兵之道我已领教,由你指挥的军队一定纪律严明,能打胜仗。”孙武没有说什么废话,而是从立信出发,换得了军纪森严、令出必行的效果。

    慈不掌兵,管理者就应该坚持正确的原则。虽然推行的结果可能是得罪一些高层人士,导致自己的职位不保,但如果你的政策推行不下去,那你的前途同样渺茫。

    §§§第3节学习春兰公司的“三铁”法则

    地处江苏泰州的春兰公司,在几年以前还是个连年亏损的镇办企业,但今天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之一,曾经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全国500家工业企业和全国最大300家外资企业之一,其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在春兰公司,员工迟到一分钟就罚款50元,为此有人认为春兰的管理太严。然而,春兰公司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春天工程”靠的正是“铁的条例、铁的纪律、铁的管理”。这就是春兰公司成功的答案。

    其一,铁的条例。春兰公司的决策者认为,生产力在松松散散中耗费,是许多企业的致命弱点,要建世界一流的企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创世界一流的效益,就必须从人的初级行为开始进行严格管理,以法治厂。为此,春兰公司先后制订了干部职工行为规范、劳动管理等18项管理规章制度,对职工在企业内外的行为规范做了详尽的规定。同时,公司成立了总监察室,有权对各类违纪行为予以处罚,并建立公司、部、科三级监察网络,实施违纪监督;还建立了三级逐层考核机制,考核结果记入本人档案。春兰的许多条例以严著称。以迟到为例,迟到一分钟罚款50元,第一次迟到给以劝告处分,第二次迟到给予警告处分,三次以上给以开除处分。受一次劝告处分,年底评选先进、晋级、分房都受到影响。铁的条例使春兰员工养成了遵守纪律的习惯,有些职工为了按时上班,不惜坐出租车赶时间。

    其二,铁的纪律。在春兰公司,从总公司、中层干部到车间工人都有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如有违反,不管是谁,一律按章办事。例如按规定,春兰职工进入公司必须佩戴身份卡。一次一位高级职员忘了带身份卡,被拒之门外,他只好回家取卡,只因迟到4分钟而受到劝告处分,并扣除了当月全部奖金,一年的所有评比资格全部取消。尽管春兰公司对“罚”一丝不苟,但绝大多数人心情舒畅,因为大家已形成了一个共识:“对犯规者有情,就是对企业无情”。铁的纪律严出了效果,近年来全公司旷工为零、犯罪为零、偷拿公物为零、暗干私活为零。

    其三,铁的管理。春兰的教育、劳动、技术质量等数十项现代管理都是铁的,尤其是铁的质量管理。公司将质量意识渗透到全公司每个部门、每个人。每个上岗的一线工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技术业务培训,考试合格后才可上岗操作。春兰公司的所有质量管理全部纳入了法制轨道,公司颁布了《技术管理条例》、《技术管理违纪处罚分类细则》等质量法规,一切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工艺流程要求的行为都要视情节轻重受到劝告、警告直到除名处分。同时,公司还加强了质量的外延管理,派遣质量管理人员进驻协作厂家,现场监督配套零部件产品的质量。

    可以说没有这“三铁”,就没有春兰今天的成功。

    §§§第4节关于责任的两个话题

    ◎公司内不应存在连带责任制

    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面:因为公司内部实施的是连带责任制,所以当公司内部出现问题时,公司主管们却找不出责任者。所谓连带责任是谁也不负责任,在企业中也有连带责任制。企业内部的连带责任因为责任不清楚,双方都认为对方会处理,因而大多数会发生袖手旁观、不负责任的情形。

    以美国企业的情况为例,根据1999年的调查,虽然有93%的企业采用书面请示制度,但是非正式决定事项的正式确认、报告或联络的手段以及众多手段的集合等占62.2%。然而,期待着连带责任明确化的机能之企业也有9.2%。用书面请示制度明确指出连带责任者,到底有什么效果?所谓大家的责任便是不属于任何人的责任。

    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十分普遍,有时所谓管理委员会也是连带责任的巢窝。因为不管对营运也好,对结果也好,愿意负起责任的人一个也没有。每次发生了问题时,委员会就增多,每次增多了,就会发生集体不负责任的事情。因此将个人应负的责任,全由委员会来承担。若要建立充满责任感的企业风气,委员会只有添加麻烦,而且多半派不上用场。如果非设委员会不可时,就有必要让委员长个人对事情的结果负起责任。生产线作业员与参谋人员之间也容易造成相互推卸责任。如果事情进行不顺利的话,就会把责任推卸到对方。依据以上分析可见参谋人员的安排要非常慎重。企业,由于明确每一个人的责任才能生存下来,所以对于可能会产生连带责任的制度及状况,应该要睁大眼睛加以防备。

    ◎遵守的责任与结果的责任

    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证明,责任是一个最需要明确的问题。2005年的一则新闻报道:当某国驻A国前大使博伊登被暴徒刺杀时,A国国家公共安全委员长引咎辞职。如果他真是引“咎”辞职的话,这有一点不合逻辑。不能因为他是国家公共安全委员长就可以防守得了暴徒。他之所以辞职是从政治责任的立场来考虑表示歉意。

    又如富士银行的19亿日元被诈骗事件发生时,岩佐董事长受到人们的批评攻击,报纸也发表了是不是应该引咎辞职的社论。到底这件事的责任属于谁?其实在企业内,责任应集中为“遵守的责任”与“结果的责任”两种。

    所谓“遵守的责任”,是对上至法律下至公司的规则、规定、内规等决策事项的负责。富士银行事件中破坏“遵守的责任”的人之一是营沼,他不可能免除这个责任。再者对于“结果的责任”可说是应由分行行长负责。因为19亿日元如果被诈骗的话,那家分店的业绩很明白地无法达到所期待的结果。富士银行全体员工所期待的结果,虽然的确由于这事件受到影响,但是并未有大到足可动摇全体的大影响。因此,就企业来说,我们可以认为董事长对于事情的结果没有责任。当然对于社会是有影响的,所以不得不一再地表示歉意。这样可以了解日本企业的个人负责制了,照这样把责任集中成两种,责之所在就清楚了,发生事情时,就可将对之负责任者的数目止于1~2人。以此来提高责任意识,效果更好。

    §§§第5节赏勤罚懒的基本原则

    在公司内部,功臣是应该表扬的,败将是应该惩罚的,赏罚分明才能使职员有所触动,从而走向进步。项羽与刘邦两人性格全不相同。项羽是勇猛的武将,过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打了胜仗就将所有的功劳占为己有,而不承认下属的功劳。尽管项羽在很多战役中都胜过刘邦,但对他不满而前去投靠刘邦的人很多。项羽虽武力占优势,但渐渐失去了同伴,被汉军所追击,自己断送性命。四面楚歌就是当时的故事——忘了赏与罚的武将的悲剧。这个故事正好是个象征性的例子。

    有位政治家曾经说过:“做给他看、说给他听、让他去做,不夸赞则人家不愿去动。”有功者不赏的话就会不愿去动了,即使是比较不在意人家赞赏而业绩意欲高的人,对于自己建立了高的业绩,如果上司什么反应也不表示的话,他也会不满,以至离开公司。何况对于公司很用心的人都是公司的恩人。对于他们该赏而不赏的话,即使他们没有勇气离开公司,也会失去积极做事之心,降低了士气,这是不赏罚的原因。

    与此同时,对公司职员还要有错必罚。企业既非监狱也不是少年感化院。应根据情节轻重来进行处罚。如果是在积极履行职责时引起的错误行动,以不处罚为好。如果因为这样做受到严重处罚,员工就会因为害怕失败,什么都不敢做了。对于犯了错而及时将事实报告,并迅速做出修正处理的人,原则以不处罚为好。

    酌情处理是很重要的。因为惩罚的目的是指导公司人员的行动,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而非报复。这个道理,执行惩罚的人当然要知道,而从业人员也应该要彻底了解。

    根据原则,对于有下列表现之一的职工,应当给予奖励:

    (1)在完成生产任务或者工作任务、提高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节约资金和能源等方面做出成绩的。

    (2)在生产、科学研究、工艺设计、产品设计、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有发明、技术改进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的。

    (3)在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对企业贡献较大的。

    (4)保护公共财产,防止或避免事故有功,使企业和人们利益免受损失的。

    (5)长期遵守纪律,有带动性作用的。

    (6)一贯忠于职守,积极负责,廉洁奉公,克己为人,事迹突出的。

    (7)其他应当给予奖励的。

    §§§第6节管理和纪律的统一体

    一个企业的成功,决不仅仅取决于严密的制度管理,更在于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管理水平。许多著名企业适应时代要求,采用了由“制度管理”向“自主管理”的现代管理方法,逐步实行由制度约束下的“要我干”向高度自觉的“我要干”的转变。

    美国一跨国公司从创立开始就非常强调“纪律”,处处都有清楚的规定,每天早上的上班制度,就是最好的例证。每天上班时间从早上8点整开始,8点零5分以后才报到的就要签名在“英雄榜”上,背负迟到的罪名,即使你前天晚上加班到半夜,隔天上班时间仍是上午8点。这和当时嬉皮士盛行、个人享乐主义凌驾一切的美国,有些背道而驰,可是却延续至今,始终如一。

    公司强调准时上班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确保每件事都能够准时开始,像公司会议、报告、专案进度以及最重要的“交货时间”。公司特别重视团队合作,任何一个不守时都会影响团队中其他成员,对公司资源造成浪费,因此准时成为纪律要求的第一条规范。

    创业期的公司总裁是推行纪律管理的最大功臣,他本人严守纪律的个性,也经常博得别人的赞扬。他和别人约会,从不迟到。除了准时之外,他的耐力和意志力也令人震惊,一旦决定要做什么,他必须排除万难,全力以赴,不看到最后结果决不罢休。他严格强悍的作风,使整个公司的管理纪律严明,从制造、工程、财务,甚至行销部门,每件事情都有清楚的规范,甚至连公司留言都分为不同等级,人人都以此标准而行。许多公司重视人性管理,以重视员工为口号,只有这位总裁强调纪律胜于一切,这种注重企业自主管理的经验和方法,使该公司的企业文化独树一帜。

    §§§第7节员工日常行为管理制度的七要素

    员工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下列七个组成部分:

    (一)员工的权利

    平等就业,参加企业民主管理,按劳取酬,按规定休息和休假,享受劳动安全、卫生和保护,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等。

    (二)员工的义务

    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劳动纪律,执行劳动规程,提高职业技术。

    (三)仪表及行为规范

    (1)环境卫生

    (2)仪表仪容

    (3)个人服饰

    (4)工作制服

    (5)公众形象

    (6)工作态度

    (7)工作作风

    (四)奖惩条例

    奖励种类、奖励条件、奖励的审批权限、过失的种类、纪律处分、处分的审批权限、申诉。

    (五)考勤制度

    工作时间、考勤的办法、请假程序和办法、休假种类和假期待遇等。

    (六)工资、津贴和奖金制度

    这是每个单位都必备的。

    (七)员工福利

    生活补贴、幼儿补贴、工作餐、医疗福利、书报费、洗理、保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