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个性优化的策略与方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良好的个性特征如白天的光明,可以助人稳步前进;不良的个性特征犹如夜晚的黑暗,使人东倒西撞。优化个性一要克服个性中的不良特征,二要掌握优化个性的正确方法。

    (一)常见的不良个性特征

    常见的不良个性特征有自卑、抑郁、怯懦、孤僻、冷漠、悲观、依赖、敏感、焦虑、悲观、羞怯、猜疑、急躁、嫉妒等。了解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有助于克服和改进。

    1.自大

    自大即过分自信,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骄傲自满、目空一切。自满是骄傲的开始。自满者,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固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自满易生自负,自负情绪积聚,便产生骄傲。骄傲使人得意忘形、盲目乐观,夜郎自大,因而易产生错误和挫折。

    骄傲自大的人,也很少尊重别人。一味自吹自擂、孤芳自赏,到头来只会事事落空、处处受挫。“谦受益,满招损”、“骄兵必败”,乃是前人根据许多血的教训、沉重的代价而作出的经验总结。

    2.固执

    固执妨碍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认知。一旦陷入固执的牢笼,就会失去追求真理、探求未知的热情和勇气,认知就会停滞和脱轨。马谡之所以失去街亭,便在于他固执地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历史上的诸多昏君之所以多被奸臣所害,就在于他们固执地听信奸臣谗言而拒绝忠谏。固执所孕育的只能是挫折。

    3.怨天尤人

    怨天尤人,指的是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地归咎于客观而主观上不再做努力。抱怨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如人,抱怨自己没有别人那般优越的先天和后天条件,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身处逆境。怨天尤人的人,往往用一只眼睛看世界,他们只看到不利局面的存在,却看不到自己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的条件和能力,于是,就有了埋怨,埋怨社会、埋怨环境、埋怨命运、埋怨他人。通过埋怨,他们找到了自我解脱的理由:如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老师水平低;工作没做好,主要是他人没配合。

    4.嫉妒

    嫉妒是对同行或同自己利害相关的人中在某方面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人所具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怨恨的有害心态。它产生于相关的人们之间。没有人去嫉妒狮王的威风,更没有人去嫉妒已在黄泉之下的能人、伟人。利害关系越密切,嫉妒就越厉害。正如培根所言:“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所以,该隐只是由于嫉妒就杀死了他的亲兄弟亚伯。”嫉妒产生于私心。当别人比自己强,或在某方面优越于自己,嫉妒会使人怀着仇恨的眼光去估量他人的成功。

    嫉妒的后果。谚语云:铁生锈则坏,人生妒则败。嫉妒会使人身败名裂。由于嫉妒使人失去理智,因此它会使人的行为越轨失常。因为嫉妒,《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放弃了诸葛亮所提出的诸般良策;因为嫉妒,他多次陷害可成盟友的诸葛亮;因为嫉妒,他被诸葛亮“三气”,“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在三十六岁时英年早逝。他在临死之前,仍执迷不悟地悲叹:“既生瑜,何生亮?”

    (二)优化个性的有效方法

    1.习惯:优化的核心

    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王子说过这样的话:“今晚再忍一下吧!那么下次就不会太难于克制了,愈来则愈容易控制自己,因为习惯几乎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个性。”

    所谓习惯,就是人在一定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动作的习得的倾向。如有人习惯早睡早起、习惯把物品摆放整齐,有人习惯睡懒觉、乱扔垃圾等。一个人所以会表现出某种特殊的习惯,乃是由于一定的情景刺激和他的某些有关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了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有句名言说得好:“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养成最终会成为一个人性格中的一部分。英国诗人德莱敦(John Dryden)说过:“首先,我们培养习惯,然后,习惯塑造我们。”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人格就是我们的习惯系统的产物。优化人的性格首先要有自我改变的意识和自知之明,而改变过程的核心就是从改变习惯做起。有人将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而习惯就是由一点一滴、循环往复的行为动作养成的。通过语言和行为举止训练,可以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进而完善性格。

    语言和行为举止训练。端坐,保持注意力,身体朝对方前倾,不回避对方的眼神,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认真;面部表情、手势和肢体动作也能增强口头表达效果,比如我们说话时可能会伴随着点头、皱眉、耸肩或竖起大拇指等,借助非语言力量表达语言无从表达的含义。

    用尽量简洁、形象和准确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意愿。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广泛阅读,增加自己的词汇量,经常练习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如和同学经常就有关问题展开讨论,经常听讲座。注意交谈的对象和场合。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里,对待教育程度、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角色的交谈者,恰当地使用不同的交谈风格。养成礼貌习惯,经常使用规范用语:“您好”、“请”、“谢谢”、“真对不起”、“没关系”等。

    随时注意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干净、整洁、大方得体。头发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美国有句俗语形容灰色的一天叫“a bad hair day”。文明、有教养的人都非常注意自己头发的整洁和发型的合宜。在任何场合,衣着端庄而合时都会给人以良好的印象。而整洁是在细微处对一个人是否讲究卫生的重要评判,因此也绝不能忽略。

    在任何场合都有良好的仪态和礼貌,表现出你的风度。在任何时候举手投足之间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始终稳重大方、亲切平和,让人愿意接近。切忌动作或表情冷淡而僵硬,或夸张而过于生动,这样都使人感觉没有底蕴和内涵。作为主人,总能面面俱到;作为客人,大方得体、仪礼相宜。

    做一个善于主动沟通的人。总是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对人,主动地打电话、写信与他人保持联络。

    2.择优汰劣

    择优即选择某些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如自信、开朗、勇敢、热情、勤奋、坚毅、诚恳、善良、正直等;汰劣即针对自己个性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如自卑、胆怯、冷漠、懒散、任性、急躁等。对于那些期望改善性格的学生,建议在充分了解自己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的方案。以下是对希望完善自己性格的学生的具体建议。

    如何完善外向型性格:节制过于频繁的社交;避免学习、工作过度;周到地注意细小的事情;对事物不要简单下结论;注意丰富内心世界;交内向型的朋友。

    如何完善内向型性格: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做事建立自己的风格;培养决断能力;追根问底要适度;发挥内在的独特性;想象力应面向创造。

    3.丰富知识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如此。这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个性优化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个性缺陷源于知识贫乏。如无知容易粗鲁、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则会使人自信、坚强、理智、热情、谦恭等。可见知识的积累与个性的完善是同步的。

    大学生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还应该扩大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加强人文修养,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

    4.把握适度

    个性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因此,个性塑造的过程中把握好度很重要,具体地说应该是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谦让而不软弱,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珍而不自骄,自爱而不自恋。

    把握个性优化的“度”还体现在要立足于自己已有的个性基础,实事求是地确立合理的、切合实际的个性发展目标。人人都想追求健康的个性,但不同的人由于客观条件和具体环境不同,个性层次也不同。个性目标过高会增加挫折体验;目标过低,个性发展就缺乏内在动力。健全个性的培养和塑造既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可以使自我的个性更加健康、完善。

    1.樊富珉、刘丹编著:《尽展你人格的风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许燕编著:《人格——绚丽的人生画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马建青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汤明、罗雪明、陈战胜编著:《心理素质超人一等》,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年。

    §§第七讲 现代学习与心理健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