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涯发展阶段说
舒伯认为可依据年龄将每个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建立、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
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中,每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
舒伯认为在人的生涯发展中,每个阶段都要面对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的问题。例如,一个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必须适应新的角色与学习环境,经过“成长”和“探索”,一旦“建立”了较固定的适应模式,同时“维持”了大学学习生活之后,又要开始面对另一个阶段——准备求职。原有的已经适应的习惯会逐渐衰退,继而对新阶段的任务又要进行“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如此周而复始。
(二)生涯彩虹图
舒伯还提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观念——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这个生涯发展观,除了原有的发展阶段理论之外,舒伯加入了角色理论,将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间的交互影响描绘成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彩虹图。
在生涯彩虹图中,横向层代表的是横贯一生的生活广度,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舒伯特别强调各个时期年龄划分有相当大的弹性,依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而定,纵向层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由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舒伯认为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次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彩虹图中未将“退休者”列入;夫妻、家长、父母等角色则并入“家长”一类中。不同角色的交互影响交织出个人独特的生涯类型。
每个人踏入学校之后,其一生必然多数时候同时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从结婚、谋得第一个职业开始,不同角色先后或同时在人生舞台上出现,直至退休。之后,仍有几种角色延续至终老。角色之间是交互作用的,某一个角色上的成功,能带动其他角色的成功,反之,一个角色的失败,也可能导致另一角色的失败。舒伯进一步指出,为了某一角色的成功付出太大的代价,也有可能导致其他角色的失败。
人的社会任务或职业生活不断变化,角色也随之变化,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这个过程称为角色转换。角色转换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后的社会角色转换不是瞬间发生和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
彩虹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角色的互相替换、盛衰消长。它除了受到年龄增长和社会对个人发展任务期待的影响外,往往跟个人在角色上所花的时间和感情投入的程度有关,也跟角色理论中显著角色的概念有关。如彩虹图所示,成长阶段最显著的角色是儿童,探索阶段(15—20岁)是学生,建立阶段(30岁左右)是家长和工作者,维持阶段(45岁左右)工作者的角色突然中断,又恢复学生角色,公民与休闲的角色逐渐增加。显著角色的概念可以使我们看出一个人一生中工作、家庭、休闲、学习研究以及社会活动对个人的重要程度,以及对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生涯探索期和建立期的转换阶段,主要的发展任务就是通过探索,发现自己及认定工作世界,包括一连串透过工作或工作世界所提供的资料及刺激,结合对个人需要、兴趣、人格、价值观、工作角色及能力的澄清,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建立更明确的导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