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学习要点

    第一节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最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认为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物质、精神等全部社会生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现实优越性,在于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只有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民族振兴统一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物质基础。

    当今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要靠改革。我们党是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最终都要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在国家发展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根本一条就是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放在经济建设上,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成果,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保证了党和人民战胜一系列的风险考验和挑战,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强大巩固、更加生机勃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的,也是靠发展来不断推进的。面对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因此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第二节 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发展,说到底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下牢固基础。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衡量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重要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发展的均衡性和发展的不间断性,全面落实“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坚持的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做好各方面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三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最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决策,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面对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换的新形势,我国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改变经济大而不强、肥而不壮的局面,才能在国际产业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赢得主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是继续推进我国经济沿着科学发展道路前进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具体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二是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关键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三是必须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以更好地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是必须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和主要动力,也是最大的结构调整。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蕴藏着巨大需求潜力,要发挥好内需的基础作用,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五是需要处理好转变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转变的基本前提,转方式和谋发展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要切实在加快转变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思考题解答及拓展

    1.为什么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第一,马克思主义最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认为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社会主义的现实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造福全体人民。

    第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要靠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在国家发展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根本的一条就是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放在经济建设上,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不断巩固的,也是靠发展推进的。要看到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较多。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2.怎样坚持科学发展?

    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第二,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第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发展的均衡性和发展的不间断性,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第四,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总览全局、兼顾各方、综合平衡。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重点把握哪些方面?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最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是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二是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必须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是必须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和主要动力。要注重发挥内需的基础作用,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注重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

    总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处理好转变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在加快转变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9%。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2002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2011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置。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中国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重视产业升级和‘绿色增长’,为包括西门子在内的跨国公司带来更多机会。”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原总裁罗旭德20世纪80年代曾在香港求学,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深有感触。

    “最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大大超出预期,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增速比较平稳,这是此前经济周期所不具备的。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一番的目标,已在2007年提前实现。

    “入世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不少外部冲击。但中国的宏观调控经验更加丰富,前瞻性、灵活性不断增强,通过宏观调控‘削峰垫谷’,基本熨平了大的波动。”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这样认为。

    2003年,中国经济完全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此后直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列车不断加速,并采取了遏制盲目投资、清理开发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一系列综合手段,防止经济过热。

    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果断实施了“一揽子”刺激计划扩内需、保增长,经济增速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漂亮的“V”形反转,重新回到两位数平台。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回归常态,并把稳物价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2012年,稳中求进成为主基调,8年来首次把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从8%左右下调至7.5%,更加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逐步合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这不争的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共产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新华网,2012年6月3日。

    案例

    河北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案例巡礼

    创新生产模式——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

    传统的大棚菜种植,草苫的掀起和覆盖全靠手工,何时浇水施肥、打药全凭经验和感觉。可如今,一台电脑,一个控制箱,一部智能温室物联网采集器,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农民只需按动开关,就能掌控大棚的蔬菜种植。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推广应用,正悄然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提升着农业现代化水平。

    “过去,3个人忙1个大棚,还累得不行。现在,1个人管3个大棚,轻松得很。”饶阳县蔬菜联合社社员说,他们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安装了由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质量追溯系统、远程信息服务综合展现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智慧农业”信息系统,可24小时记录棚内土壤水分、养分、pH值,以及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变化。同时,系统参照预设的环境参数进行综合智能分析一旦有需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实现增温、降温、水肥一体化加(抽)湿、卷帘等全自动控制。

    据测算,“智慧农业”种出的蔬菜不仅亩产量能提高3成,每亩还可节水50%,节约肥料成本50%以上,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40%,年均增收20000元以上。“同样是一个彩椒,在北京京客隆超市,饶阳生产的价格就比普通的每公斤高2~3元。”一位社员说。

    目前,“智慧农业”棚室信息系统已在河北省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廊坊等多地推广实施。近年来,河北省利用现代移动互联技术,搭建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网络,已建设70个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示范县,三五年就能覆盖全省。

    在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的同时,河北省还加快了农业生产领域“机器换人”步伐。

    “目前,我省农机总动力1.09亿千瓦,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2.5%。”省农机局局长说,河北省已全面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不仅种粮,就连果蔬种植、畜禽饲养等也已向机械化迈进。

    创新管理模式——用抓工业园区的思路抓农业园区,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2015年春节前夕,行走在威县农村的田野上,一座座整齐划一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1.6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园、2.2万亩绿色AA级现代化梨园、十几公里长的生态藕塘……呈现出“十里鸡鸣、十里河塘、百里菜廊、万亩果香”的秀美画卷,与两年前“冀南棉海”一棉独大的单色调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县域现代农业的迅猛崛起与农业园区的孵化、辐射带动密不可分。”该县县委书记介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民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发展现代农业很难,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有一个抓手,威县把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抓手和引爆点。

    探索推行管委会模式,用抓工业园区的思路抓农业园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突破,辐射带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破解跨区域管理难、涉农力量整合难、项目摆放规范难、发展质量保证难等制约园区发展的现实问题,威县通过管理模式创新,成立园区管委会,在园区规划面积4.5万亩区域内,打破农业园区没有统一管理、科技研发、融资平台、营销服务体系的松散状况,以园区一体管理、项目一体招商、土地一体流转、资源一体整合、智力一体引进、产业一体发展“六个一体”的管理模式,催生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快速崛起。

    一年多时间,园区流转土地1.2万亩,入驻龙头企业19家涉及育种、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多个产业,涌现出小威鸡翅、威旺蔬菜、冀雨荷莲藕等6大品牌。园区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建成200亩大棚葡萄园区,示范带动全县新增大棚葡萄5000亩。依托荷兰技术,威旺蔬菜公司建成年育苗5000万株的优质育苗基地,带动农户推广新优品种,产品统一回收后全部销往北京,园区的新优种苗在全县普及推广。

    农业园区的崛起,带动了全县养殖、蔬菜、果品三大产业带形成,零散的土地得到整合,数十万农民或进入三大产业成为职业农民,或走出黄土地成为产业工人。

    小园区带动大产业,用工业化思路抓农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目前,河北省已建有1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农业厅巡视员张文军介绍,今年,河北省将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引领模式,用抓工业园区的思路抓现代农业,力争每县(市、区)新建成1~2个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园区带动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

    此外,河北省还将加快创建30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新建100个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着力建设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优质果品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加快“一村一品、一区一业”发展。

    摘编自赵红梅:《河北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案例巡礼(上)》,《河北日报》2015年2月25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