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太阳神-大河中流静无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按自然法则,大河中流水滔滔。谈人的本色,挑大梁的人是英雄。

    自古以来的英雄都是叱咤风云,雄风赫赫,名震四海。

    设有哪一个英雄甘于寂寞。然而,锅炉附件厂副厂长张璐,却是一个甘于寂寞的“英雄”。之所以说他是“英雄”,并不是说他干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业绩。他是普通人中的“英雄”,他是专挑大梁的“英雄”,也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生活巾的各个角落都匿藏着这样的英雄。如果把锅炉附件厂比喻成一条急水奔流的大河,那么张璐副厂长就是这中流砥柱。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又是一个善管理,懂技术的土专家,是刘玉清厂长的一位好助手。刘玉清厂长常说:“锅炉附件厂能有今天,张璐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时常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好搭档而暗暗自喜。俗语说,买卖好做,伙计难搭。张璐的性格内向,不擅言辞,温和内秀,正与刘玉清的脾气秉性形成刚柔并济的美妙组合。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配合的非常默契,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只有这样,小厂才办得火火爆爆,自强不息。

    张璐是锅炉附件厂七个创业者之一,而且一直是小厂的中坚力量。谁也无法将张璐与锅炉附件厂分开。于是,他便成为笔者采写“创业者群像”中的首要对象。

    张璐已年过50岁了,但长相并不显老。中等偏高的身材,瘦长脸,尖下颏,面孔给人以古板的感觉。眼睛虽然并不十分明亮,但却隐隐地透出有几分智慧之光。他说话呆滞,不善言谈,更不善外交辞令,眉宇间显出干练与内向的性格。一看便知,他是个一心钻研技术、专干实业的人物。

    为人耿直,老实,厚道,可亲可近,实在可靠。当然,有时也会表现出一种软弱的性格。

    我第一次找他,他在车间里。我第二次找他,他又在车间里。第三次才在办公室里找到了他。

    当我询问他的个人履历时,他很吃力地向我述说了一些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他很少标榜自己,他对过去的岁月表示出一种冷漠的态度。但我看得出他的内心里,却正燃烧着一团炽烈的火焰。他的命很苦,在岁月的长河中,他是一只在逆水中行进的小舟,风浪和苦难磨砺了他的意志,教会了他如何驾驶这生活之舟。他就是在这小镇七街上长大成人的一条汉子。在学生时代他就好学勤奋,他最佩服的是雷锋的“钉子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钻研学业,成为班上的一名高材生。1957年7月,他毕业予丰润一中,可因家庭出身的缘故,社会上竟没有找到他的用武之,地。他如同老牛掉进枯井里,有劲儿也使不出来。优良的学业被束之高阁,他只好回到七街务农。到了1959年4月,终于有位“伯乐”发现了他,把他招到辽宁省抚顺市橡胶厂做了一名动力科钳工。这是从农业往工业上过渡的一个起点,至1962年5月,他又回到了小镇。这时,小镇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个小镇的赤子,将他安排在七街轴承保持器厂搞模具设计制造。这是一种难度很大的技术性工作。但他迎着困难上,多读书,勤实践,很快显出了他的妙手生花。这个厂开始用小捣机手工业生产,由于张璐严把技术质量关,产品不但质量好,精度高,而且能满足各种轴承生产厂家机器铆合的要求,很快就打开了销路,被唐山市第一轴承厂定为定点生产,厂家。后来,这个厂在改手工业为机械自动化加工的过程中,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完全得由自己设计制造。张璐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科学研究,拼搏苦战,终于设计出了冲裁,成型,整型、冲孔等四种模具,并一次全部试验成功。此一举,在一些小厂和用户中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他们说,张璐是个难得的人才。张璐在此基础一不做,二不休,他又备齐向心球轴承的各种型号模具,在短时间内便形成了批量配套生产,每年获纯利25万元。十几年来,他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刘玉清很有眼力,在1982年建锅炉附件厂时,他就把这位能人调来搞技术。

    从此,张璐开始了新的探索。

    1982年初,刘玉清通过朋友从天津宁河县得来信息,搞锅炉附件是一个很有潜力,很有效益的行业。他决定在这一行业上大显身手。但这需要过硬的技术人员口可厂里工人大都是土里刨食吃的庄稼人,面对这纷繁,复杂和新奇的锅炉附件工业是十分陌生的。张璐尽管原来是搞技术工作的,但对锅炉附件也同样陌生。但是,他不怕,他那触类旁通的能力极强。“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就能成师傅。”他时常这样叮嘱,鼓励着工人。可当初他也是被这几句普通的语言鼓舞着,靠勤奋学习,埋头苦干,学中干,干中学。在张璐的带动、感召下,厂里曾经形成一个学技术的高潮。在技术和,科学面前,张璐是无比虔诚的。他买来《工业锅炉》,《模具知识》等书籍,一点一点地读,一步一步地悟,直到完全消化为止。而且,张璐是个有心人,在与各地客户频频交往中,他注意搜集、整理各种图纸和资料。原唐山市交通局汽车修理厂工程师级技师刘卓庆来厂后,又把张璐积累下来的资料或图纸整理归档。小厂白手起家,原来没有一份资料,现在他们资料翔实齐全。刘卓庆工程师与张璐在同一室办公,他对张璐十分了解,也十分敬佩。他时常夸奖说:“做为一个没进过院校的农民来说,张璐的技术水平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他这样的技术人才,在许多国营大厂也不多见。”张璐的探索精神是卓有成效的,他的辛苦,他的血汗,已浇灌出一枝枝丰盈美丽的科技之花。

    当我问起张璐的创业功绩时,他闭口不谈。经一再追问,他才淡淡地一笑:

    “我干的工作很平常,不该做的没做,该做的义不容辞!”没戏了。张璐的话把我下面的话路很自然地给封死了。我很失望。但我沉吟片刻,也只好顺着他的话路顺坡下驴。

    “你说的话很有意思。那么,你就把你该做的事情以及你做这些事情的甘苦讲讲吧!”

    张璐点燃一支烟,吸一口又笑笑。一团乳白色的烟雾遮住了他的面颊。过了片刻,他为难地说。“嘿嘿,我真没啥说的。就这么干呗!我这人把人间的名利看得得轻。有饭吃,有活儿千,心里就踏实!我就喜欢搞技术,干实事!”

    我敬佩地点点头说:

    “真是难得!社会上这样的人不算很多。”

    “改不了,这是我的性格。”张璐固执地说,眼睛里有自信,也有一丝悱恻的凄凉。

    他是诚挚的,他的人生哲学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当今活在世上的人很少能够超脱“名利”二字。超脱世俗的名利,义无反顾地走向神圣的人生的人,是真正的勇者。我十分敬仰这样的人。没有料到,在小小锅炉附件厂居然找到了这样一个强者。我对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又问道。

    “张厂长,你给我讲讲你搞技术,管理工厂的细节好吗?”

    张璐缄默不语。我焦灼地望着他。他没有说出那些细节。也许是因为他千的事情太多了,也许是因为他把一切奉献都看成应该做的平常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大脑里充斥的技术信息将这些业绩都给挤走了。我只好问。

    “张厂长,你给我提供几位最了解你的人行吗?”

    张璐说出了“刘卓庆,刘乔”等人的名字。他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他站起身,又走向紧张施工的车间。他心里装着工厂,每时每刻都在想着车间和工人。后来我才知道,这时正值年底,由他提议并负责抓的拆炉改建工程已进入关键:

    阶段。过去的炉十分陈旧,成本高,质量差,耗能大。为了使企业在治理整顿中迈上一个新台阶,张璐认真研究了各种资料,提出改炉方案。刘玉清厂长赞同他的意见。于是,在春节前工人放假的这段时间里,改进工程正加紧进行。张璐,放心不下,他一边处理其它工作,一边到施工车间审查施工质量,随时解决现场发生的一些问题。他坚信,改建后的炉,将使耗能降低、成本降低,质量大大提高,而效益则至少要增长一倍。这些事情都是与张璐同室办公的原唐山交通局汽车修理厂工程师刘卓庆告诉我的。我理解了张璐的心,我终于弄清楚了他为何那么神不守舍,那么匆匆忙忙。锅炉附件厂有这样的好管家,何愁事业不发展?

    则卓庆工程师给我讲了许多张璐的事迹。他的业绩很平凡,但在平凡中见神奇。张璐在锅炉附件厂度过的岁月,是他人生负荷最沉重的岁月,也是最辉煌的岁月……张璐学技术十分刻苦。

    张璐抓业务十分稳重。

    张璐处理问题十分全面。

    人们从外表上看不出张璐的雄风和魄力。但他把雄风和魄力都悄悄溶进管理中。他很稳健,工作是一步一个脚印儿,对待技术,对待产品质量,一点也不含糊。他时常对工人们说:“质量是我们取得信誉的前提,是我们的生命。”

    他为把好质量关,协助厂长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和检查,奖惩办法。人们都记得,他亲弟弟张营在厂机加工车间当主任。有一次,因产品质量问题,他与弟弟争吵起来。最后,他严厉地说服了弟弟。多少年来,张璐每天早晨早早地来到厂子,然后去车间转悠,等他转悠完了,工人们提出的技术问题也解决完了。上班期间,中午或晚班,只要他有空,就一定去车间。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来自第一线的资料才是最真实的,可以避免技术决策上的失误。在厂长刘玉清暂调到县电机厂搞改革时,张璐负责抓全盘工作,事务杂,任务重,但他也没有丢掉这种深入实际的好作风。这期问,企业也没有滑坡,经济效益仍逐年增长。他立足小厂,放眼全国,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现在的高炉虽然已经接近系列化生产,但他既不淘汰老设备,又要结台新设备的特点进行新的探索。他大搞革新改造,以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他坚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以品种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

    使小厂不断壮大,不断迈过前进中的沟沟坎坎,在创业,守业,再创业的金色循环里走向新生。不是么,在锅炉附件厂建厂初期只能生产单一的产品,发展到现在,已能生产上海四方锅炉,北京炉,芜湖炉,无锡炉,天津炉,济南炉等各种炉型的链条炉排,支架,煤斗、墙支架及空气预热器等全套装置,另外还生产了马丁除渣机、抛煤机等,与北京机电研究院共同研究绘制的美国产品——涂片机也已生产交货,投入使用。由于张璐的严加管理,厂里的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等,几年来从没出现过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工厂兴旺发达了,但张璐从不忘记昨天创业的艰难。建厂初期,厂里接受新疆石河子某单位的那批订货——链条,是在设备不全,材料不足,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完成的。困难归困难,任务归任务。当时,张璐的压力很大,好在队里副业摊子里还有冲床,他就潜心研究,夜以继日地做冲床台具。台具做好后,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厂里没有扁钢!怎么办?张璐风风火火地找到刘玉清,急切地提出了这一问题。刘玉清说!“你就负责搞奸台具和孔距方面的事情,我负责去找扁钢!”

    张璐又转身回来专心去搞孔距。可是,正如前面讲过的,厂长刘玉清好不容易向镇轧钢厂求援来了扁钢,张璐带领工人经过昼夜奋战,生产出了价值2万多元的产品,但货物发往新疆不久,从新疆又传来产品不合格的消息。张璐和刘玉清都十分惊讶。张璐嗫嚅道:“问题出在哪里呢?”

    刘玉清果断地说:

    “不管问题出在哪里,我们都应认真总结失败教训。既然厂方提出问题,我们马上去人查清落实,追回货物!重新生产!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是正常的,我们才刚刚起步,但在哪儿跌倒就应在哪儿爬起来!”“说得对。我这就去新疆!”张璐当即表示赞同。在关键时刻,他们的心总是相通的。刘玉清望着张璐焦急而坦诚的面孔,说。“张大哥,你有信心吗?”

    “有!……有!”张璐说。

    第二天,张璐等人从北京乘飞机抵达新疆,很快来到石河子厂家。他们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向厂家真诚致歉,追回货物,又迅速回来进行了一场大会战。张璐回厂后没回家,就一头钻进资料,图纸堆里,开始设计新模具。他是一个外柔内刚的汉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百折不挠的韧劲儿都溶化在他那默默无声的行动中。刘玉清厂长找到合格的扁钢后,张璐为解决控制孔距问题,又打听出县农机厂有坐标镗床的消息。他欣喜若狂,急忙赶去。他终于控制了孔距,重新做好了模具,使这批产品不但优质,合格,而且及时,丝毫没有耽误用户的使用。他们的奋斗,不仅为锅炉附件厂赢得了经济效益,而且为他们这个小厂也带来了良好的声誉。

    更重要的是,他,做为初涉经济世界的农民汉子巾的一员,终于迈过了恐惧、忧虑和自卑的门坎儿,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

    有一次,天津毛纺厂业务员来厂里订货。他们订的货物厂里从没生产过。要生产这种产品,必须根据用户的要求,认真地改造碎轧机的偏心曲柄。这个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张璐的身上。张璐根据用户提供的图纸和要求,重新进行设计改造。几经奋战,产品做成之后受到了天津毛纺厂用户的赞扬。又有一次,天津第一煤气厂即将建成,但缺少链条炉排,采购员到处寻觅,也无着落。这个煤气厂是当时天津市李瑞环市长抓的重点工程,投产日期板上钉钉,刻不容缓。

    工程建设者风风火火地来到丰南,找刘玉清厂长求援。刘玉清厂长没二话:“干。一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别的活计一律暂停。”天津客人一听,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地。刘玉清与张璐,刘乔等技术人员立即商量,研究有哪些困难。张璐自知当时厂里活计很多,其它用户任务也很重,而且时间催的也紧,保天津用户是应该,但别的用户也不能冷落失信。

    张璐暗想,只有在自身上挖潜了。面对重重困难,张璐没有表现出任何畏惧之色,他斩钉截铁地说:“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也要保证津货!”于是,张璐天天下车间,与工人们一起马不停蹄地日夜奋战,终于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了供货任务。后来,自豪的天津人,专程登门致谢,感激不尽。

    还有一次,唐山机车车辆厂来人订货。他们急需锅炉附件厂加工四台锅炉磨煤机。用户只提供了一些零碎的,不规整的参考图纸。张璐接过图纸后,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他敏锐地发现图纸的尺寸与所需产品的尺寸不相符等关键性问题。张璐为了用户的需要,为了减少厂里的损失,亲自带车间主任和操作工人,四次去该厂核实订正。回来后,他每次都仔细地修订尺寸。他一丝不苟的精神,感动了用户。不仅是精神的感召,而且组装后的产品有实过得硬,完全符合用户的要求。因此,用户交口称赞,他们厂还决定长期从丰南锅炉附件厂订做易损件。

    张璐对技术质量精益求精,可他对自己的身体却粗心大意。他只想着工厂,想着这个大家,而对自己的家庭却表现出少有的冷漠。工人们不会忘记,张璐来自下车间与工人一起劳动的日日夜夜。有一次,他与工人装车。装车需要往三角架上挂吊链,他总是抢重活儿干,他用尽浑身力气去往三角架上挂吊链。可是,不料三角架突然间倾斜了,架子和铁链一起全压在了张璐的身上。他当时就被砸昏了过去。工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惊呆了。片刻,有人奔过去抱起昏死过去的张璐,焦急地呼喊道。“张厂长,张厂长!你醒醒啊——”

    “马上送医院!”有人喊。

    工人们找来一辆小车,七手八脚地把昏迷不醒的张璐拾到了车上。途中,张璐苏醒过来了。他铁青着脸,吃力地说。“我……我没事儿!我们还是回……厂里吧!”“不行,到医院检查检查,看伤了筋骨没有?好玄哪!”

    护送他的工人说。

    张璐被送进了医院。真是苍天有眼哪!他有实没有伤着筋骨。于是,张璐又回到厂里,继续指挥工人装车。别人让他休息,他就是不肯,并再三叮嘱工人说,以后别再提此事。张璐就是这样一个刚毅坚韧的男子汉。张璐很少顾家。1983年他家盖房,三间新房拔地而起,张璐却没休一天假。他的家庭生活很不幸,他们夫妻感情不和。因妻子不走正路,伤透了他的心,最后只有分道扬镳了。他们离了婚,两个上学的孩子都留给了他。在厂里他是副厂长,在家里是又当爹,又当娘。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家庭教育都落在了他的肩上。他的人生负荷太深重了。可是,为了孩子,为了工厂,他没心思考虑“续弦”的问题。

    他把全部的爱恋,情感和精力都倾注在工厂里,可是,孩子并不理解爸爸是由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社会上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生活美满,舒适,而不停地奔波呀!甚至有人不惜损人利己地去掠夺并不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财富。张璐鄙夷那些小人。他的人生信条是:为了工厂,为了集体,甘心情愿地牺牲自己的一切。难道他是怪人吗?是冷血无情的人吗?

    不是。张璐也是人世间一个懂得爱、懂得恨、情感丰富的男子汉。只不过,他的爱没有被小家庭的囚笼锁住罢了。

    他的爱是博大的,是那种洒向人间之爱。为了工厂,他只有一次次吞咽艰辛的苦果。他外出去谈业务,只好把两个孩子扔在家里。是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身在异地的岁月里,他的眼前时常晃动着孩子的身影。那次去东北,一走就是半个多月。临走前,他给孩子留了些零花钱,然后将他们托付给三弟照料。临行前,他象母亲一样叮嘱孩子这个,那个,并说回来后还要检查孩子的作业等等。他说去几天就回来,可一去就是半个月。回到家里,孩子们嗔怨地说:“爸爸,我以为你早把我们给忘了呢!”张璐歉疚地说:

    “原谅爸爸吧,那里事情太多。”孩子们努努嘴儿,算是对爸爸的理解。

    张璐的眼眶湿润了,但马上憨憨一笑。

    过去了,一切都会过去的。他用憨笑来对待自己的生活。

    在张璐眼里,有做不完的活儿,干不完的事。有事情做,他觉得心里才是充实的。小车不倒只管推。如今张璐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岁月的刻刀已在他善良温和的面颊上刻出无数道皱纹。人老了,但心不老。他的干劲儿依然不减当年。他的生命宛如一条大河,大河的水是永远向前奔流的。

    只见岸边浪花儿飞溅,中流却寂静无声。他喜欢静,他渴望在平静中去创造,去奉献。寂静没有疆域,寂静没有限度。

    就在这人生无尽的寂静之中,他找到了自己灵魂的位置,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竞技场,找到了人类得以繁衍发展的太阳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