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太阳神-沉重的金色循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体内,有一条输送血液的大循环脉管和一条小循环脉管。在小镇的创业路上,也有类似这样的循环脉状。小镇的整体事业好比是一个大循环,而锅炉附件厂就是一个小循环。小循环与大循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循环中的核心人物是店惠民,小循环中的核心人物是刘玉清。是共同的事业,把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他们具有同样的品格。

    唐惠民伴随着小镇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难的金色循环之路。奉献,如同烈火燃烧着智慧,智慧又如甘露滋润着事业。脚惠民把一个共产党人的全部赤诚和心血都献给了小镇。

    唐惠民为了小镇,折过两次腿。一年夏天的雨季。天正下着大雨,唐惠民惦记着工地上的设备,不顾别人的劝阻,骑上车子就冲进雨雾里。雨大路滑,水汪汪的路面儿上看不清沟坎儿。不料,哧溜一滑,他连人带车子就栽倒在泥水里。唐惠民在地震时受过伤的腿,严重骨折。当人们赶来,才把昏迷过去的唐惠民送进了医院。这一次骨折,比他地震挨砸时还要重。出院后,他变得步履蹒跚了。可他没有停止奋斗,那蹒跚的足迹再次踏遍小镇的厂矿、车间、田畴和大街小巷。他是摔不倒的硬汉子。另一次骨折是在1987年秋天口这是小镇一个收获的秋天。总投资近2000万元的“650”特钢厂和第三水泥厂的二条生产线相继上马,并在短时间内展示了辉煌的前景。唐惠民被秋天的硕果诱惑着,鼓舞着,匆匆往来于两个工地之间,他多病的身体超负荷地运转着。一天,他的胆囊炎突然复发,疼痛使他浑身痉挛,额头涔出汗珠子,眼前的火星子直冒。他晃了几晃身子,便重重地栽倒在工地上。人们急忙把他送进了医院。医生诊断,病情严霞,必须马上住院。唐惠民躺在病床上,急了。“火都上房啦,我能躺的下吗?”

    他一把扯下输液的针头,忍着剧痛,挣扎着下床,一迈腿却跌倒了。他昏迷了一阵,醒来后手在地上扒着,膝头在地上蹭着,双手支楞了半天,也没能站起来。他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团白生生的雾气,在小镇的上空盘绕,他要把生命和奉献的种子撤向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撒向人间的江河湖海……不长时间,他又站立起来。人们望着日夜操劳的老书记,想起了铁人王进喜。两次骨折,也没有击退唐惠民铁一般的斗志。唐惠民为小镇操碎了心,而他自己却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小镇的金色循环以他为核心,有着神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小镇的铁南村,紧靠煤河南岸,昔日曾是繁华美丽的小村,几度风雨侵蚀,英国人建在那里的河头花园早已消声匿迹了。只一舀穷街陋巷里流动着的悲苦迷惘的风。

    1985年春天,唐惠民找来了镇水泥厂工业公司会计王恩举,让他去铁南水泥厂任职。王恩举当了厂长后,也为铁南水泥厂马不停蹄地奔波,跑贷款,跑物资,跑技术。水泥厂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使穷困的铁南村改变了面貌。四街的能人吴宗凯,自己办了一个线材厂,年年盈利十几万元,他很傲气,从不服谁。当他跟唐惠民打了几次交道之后,不觉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来找唐惠民,说:“唐书记,这么多年了,我从没服过谁。可你让我服啦!我从你的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气质。我不愿单干啦,我想把企业交给你们,干集体的事业!”唐惠民激动地握住吴宗凯的手,说:“来吧,我们欢迎你!你有啥条件哪?”吴宗凯说。“我没有什么条件。”……如今,唐惠民已升任胥各庄地区党工委书记。党工委辖胥各庄镇和侉子庄镇。侉子庄镇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也因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唐惠民又在那里安营扎寨,艰苦创业了。他把他亲自培养的十分喜爱的千将刘建立,从第三水泥厂调到了侉子庄工业公司任业务副经理,使其在那里也助他一臂之力。当然,小镇上的事,他仍然兼管着。他时时关注着胥各庄镇一些企业的发展态势。他就经常到锅炉附件厂来找刘玉清。1989年夏天,刘玉清在承包电机厂期间,夜斗歹徒,受伤后身体不好,要求重回锅炉附件厂’工作。唐惠民答应了他。因为乡镇企业已面临一场生死的角逐,需要刘玉清专心致志地在锅炉附件厂安营扎寨,使企业度过难关。唐惠民与刘玉清研究锅炉附件厂的发展方向时,问道。

    “玉清,回到锅炉附件厂后,有啥打算吗?”

    刘玉清想了想,说。

    “在治理整顿中,只有求生存,才能求发展!现在凭锅炉附件厂的基础,生存是没有问题的!我伤脑筋的是今年新建的津丰化工厂。”

    唐惠民挥挥手,说。

    “先不谈化工厂的事。锅炉附件厂该如何发展呢?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干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呀!”刘玉清点点头,说。

    “是啊!是不能大意。现在,锅炉附件厂全国虽然还不太多,但竞争是十分厉害的!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想新招儿,搭新台,上新戏呀!”“啥新招儿,你说说看!”唐惠民问。刘玉清深思熟虑地说:

    “俗语道,物以稀为贵!我想应该在稀字上做文章。稀也就是缺。我发现许多国营大锅炉厂,虽有备件儿,但他们只配自己的,专业配件,小厂多是品种不全。这样,他们的服务范围就会大受影响……”

    唐惠民点点头说。

    “这种分析是对的……我也是这样看。”刘玉清又接着说:

    “如果我们锅炉附件厂能够制造国内各种型号的锅炉备件,用户在我们这里可以买到所需的全部备件,不用东奔西跑了,这不就更能吸引用户了吗?这岂不是高出同行们一头么!”唐惠民高兴地说:

    “对,小而全的配件厂,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哇!”

    方向一定,刘玉清就为之不懈地努力了。要想搞小而全的锅炉附件,得需要大量的图纸。于是刘玉清亲自跑图纸。

    他还发动厂里业务员从国内各锅炉厂逐步弄来各种图纸。副厂长张璐负责一一保存,并列入档案。这一招儿还真灵,用户纷纷来到他们这个“有求必应,有应必办”的“百货厂”。目前,光万人以上大企业用户他们就有150多家,在经济风云中也就自然地站稳了脚根。正是把他们以前提出的“小厂经营,大厂风度”的口号,付诸实施了,并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也是他们的经营方针。所谓“小广的经营”,就是永远甘当小字辈,甘当配角,竭诚为用户服务,要全力以赴,鞠躬尽瘁,完全彻底,而“大厂的风度”,则是坚定社会主义方向,要有国家观念,整体观点,无私奉献,慷慨为公。他们的锅炉附件厂,在社会上和用户中享有较高的声誉。1989年底,这个厂被唐山市命名为“唐山市乡镇一级企业”。

    然而,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1989年,他们又兴建了一个津丰化工厂。这个厂,是他们与天津轻化公司联营的,共投资270万元,天津方面投资30万元;余下的是由他们自筹的。这是一个生产火碱的厂家。火碱一直是市场的紧俏物资,主要用于造纸,制药和印染等领域。在建厂初期预测时,火碱的利润还十分可观。可到了当年9月份投产时,市场上火碱的行情陡变。现在,成本竟高于销售价。这是治理整顿过程中的大气候的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他们正在搞以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和提高效益为目的的挖潜改革。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刘玉清对此仍充满了信心。做为小镇上土生土长的一位农民企业家,自然有许多记者来采访他,并想将他的一些想法作为经验公之于众。可他摇头苦笑道。

    “我干事儿,只求公道,不为出名!也不想捞钱!我总有这样一个念头,我虽然不图名利,但也渴望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公正的评价。人同在一条起跑线上,最后冲刺的时候,谁最先撞线,谁就是名正言顺的第一!遗憾的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这样啊!现在社会风气挺复杂,争长道短,有伤元气,还是埋头多干些实事儿吧!”

    刘玉清是务实的。他天生就喜欢真实的东西。看风景,他愿意看自然风景,他不喜欢人工雕琢的假景。这也是他的性格。有一次,刘玉清做为一名县级劳动模范,参加与县五套班子领导的一个座谈会。别人发言,都是唱赞歌的多。而他不愿光唱赞歌,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鼓动着他,发言时,他真诚地呼唤我们党的务实精神的“回归”和发扬光大。他当时曾激动地说。“1989年春天在县委书记王士义的工作报告里就已经出现了奉献,二字。我感到惊讶,但又自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可有一段时间,有的地方就光知道干一分活儿,拿一分钱!尽管那时没人提奉献,但我们锅炉附件厂,却是凭这种精神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在会上,刘玉清还指着台上漂亮精致的塑料花盆,说:“我们当模范,也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模范。而不能象台上的塑料花儿一样,远看分不出真假,近看也挺美,就是没有生命力!”会上,人们对他的坦诚直言感触颇深。也有人指着刘玉清的后脖梗儿,说:“这小子,真格路!”刘玉清不管别人说什么,他始终没有失去这种锐气和楞角儿。“务实”对于他来讲,的有不是挂在嘴边上的,而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1989年10月。锅炉附件厂在财务上出现了一个问题。那时,刘玉清刚从电机厂回来,厂财务室有一位会计要休产假,另一位会计与之交接工作时,忽然发现有20万元的利润是虚报的,是利用加大库存而虚报的利润。接手的会计赵瑞荚发现这个问题后,心里犯嘀咕。她跟刘玉清千了多年,特别了解这人的脾气,他的“务实”精神已融入了她们的财会工作之中。难道是刘玉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吗?不可能。也许,刘玉清刚回来不久,还不知道。于是她找到刘玉清说明了情况。

    刘玉清很震惊,说。

    “我真不知道。怎么能这么干呢?”

    “你看怎么处理?”赵会计为难了。刘玉清斩钉截铁地说。

    “马上核实,要一丝不差地纠正过来!”

    刘玉清亲自到财务室去查。调查结果是老会计张德兰干的,将20万元的虚利润,算入了库存,县的税务员也由此征走了10万元的税款。刘玉清火冒三丈,气哼哼地找到了张德兰,说:

    “张会计,你怎么能这么干呢?”

    张德兰却平静地说。

    “这么干,还不是为了你呀!”

    “为了我?”刘玉清瞪圆了眼。张德兰会计慢条斯理地说。

    “不为你,还为我呀?厂里盈利多少,与我这普通工人有啥关系呀?我想啊,你现在名气这么大,社会上的人都眼巴巴地盯着你!也有人想看你的热闹哪!今年,厂里利润有些下降,我是怕你在县里,镇里挺不起腰板儿来,才……才……这么干的!其实呀,这也没啥,增点库存,明年补上利润就行啦!这有啥大惊小怪的?”

    刘玉清板着脸,生气地说:“张会计,你咋不跟我通报一声呢?”

    “告诉你呀,怕你不干!即便你同意啦,也得担责任!干脆,由我们担着……我们工人怕啥?”张德兰会计狡黠地说。刘玉清涨红的脸,不住地摇着。少顷,他才说:“张会计,你这么办好象是疼我,可你就没想想,实际上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呀!张会计,我刘玉清是弄虚做假、贪图虚名的人吗?用这种卑鄙手段来换取领导的欢心,你叫我还有何脸面做人?”

    张德兰的心一阵紧缩,支吾道。

    “刘厂长……你说的太严重了吧?据我所知……有的地方,不只一次的这么干!”

    刘玉清大声地说:

    “不管别人咋干,我刘玉清反正不能这么干!现在,乡镇企业本来就已经引起人家一些非议,我们这不是给乡镇企业脸上抹黑吗?再说,做为一名企业领导,出不出名没什么,一个农民企业家不应该让名誉束缚住手脚!这么干,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你做为一个主管会计,本应协助领导做好工作。可你……在这个问题上起的是啥作用?”

    张德兰见刘玉清真的动了肝火,也不禁慌了手脚,讷讷地道:

    “那……你说咋办哩?”

    刘玉清说。“我马上找税务局,把他们多征的10万元税款追回来!我觉得,该向国家上缴的税,我们一分也不能差,不该缴的,应该如实地给企业留下来!”

    张德兰会计的脸色,白一阵红一阵的,为难地说:“刘厂长,你看大姐我这么大岁数啦,要闹出去不是丢人吗?”

    刘玉清说:“大姐,敢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有啥丢人的呢?你再想想,10万元是个不小的数目呀,得耗费工人多少血汗哪!这么做,我们的良心上过得去吗?我们提倡的那种务实精神,不就成为一句空话了吗?再说,如果七街的父老知道我拿钱换虚名儿,他们会怎么看我?现在,正是治理整顿的时候,厂里的资金也很紧张,恨不得一分钱掰着花呀!”

    张德兰眼窝儿里汪着的是委屈的泪水。她久坐不语,过了好一阵,她忽地站起身,甩手而去,走到门口扔下一句话:

    “不知好赖。你看着办吧!”

    刘玉清找来了税务局的主管同志。经过查帐,证实是虚报,很快就退回10万元税款,并向刘玉清赔礼道歉。刘玉清说:“该赔礼道歉的应该是我们哪!”事后,厂方向税务部门赠送了一块镜子,上面写着。“秉公执法,税企一家。”要是一般人处理这件事,到这儿大概也就完了。可刘玉清却没有就此结束。他觉得在他眼皮底下出了这样的事,是长期以来财务纪律不严而造成的,不进一步处理,很难服众,也很难除掉后患。他连续主持召开了几次会议,并对直接责任者张德兰会计和另外一名会计,做出了相应处罚。张德兰会计被免去三个月奖金,降级,并调出财务科,另外一名会计改为出纳员。张德兰会计不理解他,找他吵闹,最后提出要走。任刘玉清再三挽留,也没有留住。他眼望着老会计远去的背影,心里也不禁掠过一丝无奈和凄楚之情。事业是神圣而无情的,它就是这样曲折,沉重和艰难。大年初一,刘玉清第一个给张德兰会计去拜年。老会计说,她还是十分想念工厂的。刘玉清听了,身心不由陷入一条困惑而感伤的人生长河。可当他走进工厂时,这种困惑而感伤之情又消失了。他望着沸腾奋进的工厂,心里充实了许多。他感到有一种巨大而神圣的责任感压在肩上,于是敏锐的目光也变得更加坚定和远大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