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工人-下岗孝子李永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五月十四号是母亲节。下岗工人李永荃一大早儿就往水产市场去了。走出家门他对妻子说了谎话,声称去劳务市场求职。求职?妻子当然支持丈夫的“下岗再就业”工程,还给了他两块钱,说是坐车,走路费鞋。

    两块钱当然只能乘坐公共汽车,打的是不行的。李永荃今年四十五岁了,只坐过一次出租车。那时候他还没有下岗,上班路上见义勇为拦截歹徒,头部负伤被一位好心的出租汽车司机送往医院。

    后来工厂不景气,李永荃就下岗了。

    今天是母亲节。中国人以前只知道国庆元旦春节之类的节日,对圣诞节啊复活节啊知之甚少。如今这样或那样的节日愈来愈多,说明人们的生活内容已经丰富起来。以前不知道情人节,如今也有了,同时成为卖花姑娘节。最令李永荃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愚人节——天啊,一个人居然可以肆无忌惮编造连篇谎话,尽情地耍弄别人。外国的节日真是无奇不有。中国人肯定吃不消。

    尽管如此,李永荃对母亲节还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他是孝子。他坚决认为工人可以下岗,但孝子永远不会下岗。实事求是说,李永荃是个具有深厚传统观念的中年男人,多少年来始终遵循着做人原则。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我自岿然不动”。

    今天是母亲节。下岗工人李永荃怀里揣着四百元人民币走进水产市场大门。今天他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买四只又肥又大的海蟹,给母亲送去。当然这次行动必须瞒着妻子。妻子名叫刘月。刘月是个提前进入更年期的女人。

    母亲住在妹妹李永瑛家里。李永瑛是个三次下岗又三次上岗的女工,很顽强。

    李永荃要买又肥又大的海蟹。今年春节母亲病了,她以为自己来日无多,终于说出晚年最大心愿就是吃到一只又肥又大的海蟹,就是那种满黄的。李永荃当时泪流满面。那季节市场上没有海蟹,他径直跑进三星大酒楼花一百八十元钱买来一只。对工薪阶层来说这很贵的。这一百八十元没有白花,它果然充满蟹黄。当大海蟹蒸熟的时候,母亲已经难以下咽,进入昏迷状态。

    李永荃站在病床前号啕大哭。

    那只满黄的大海蟹在妹妹家的冰箱里存放了一个多月,后来被李永瑛吃了。国企女工李永瑛吃罢哥哥花一百八十元人民币买来的大海蟹,表情十分感慨地说,怪不得一百八十元一只,它在冰箱里存了四十多天,拿出来还是很好吃啊。

    苍天有眼,春天里母亲奇迹般活转过来,并且迎来大病初愈后的第一个母亲节。李永荃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母亲在这天吃上又肥又大的海蟹,满黄的。

    水产市场适逢节气,海蟹摊位很多。其貌不扬的李永荃挤在人群里,东瞅西瞧。看到一个海蟹摊主胳膊刺青,文着一条恶龙。他立即走开了,不愿接触这种人物。无论什么朝代,心慈者必然面善。李永荃坚信善者与善者打交道,必有善果。

    任召拖着一只鼓鼓囊囊的尼龙编织袋,迎面走了过来。李永荃喊了一声。任召抬头看见昔日工厂伙伴,笑了。任召是个大个子。大个子任召告诉李永荃,他在金壁大酒店担任水产品采购员,这个职位是大堂领班罗莉敏给介绍的。

    罗莉敏当了金壁大酒店的大堂领班?李永荃好奇地问道。

    任召嘿嘿坏笑说,当初罗莉敏暗恋你这个先进生产者,谁让你不跟人家搞对象呢,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李永荃连忙说,那是二十年前的旧事,不提了。说着,他匆匆跟任召告辞了。

    李永荃不愿意提起自己与罗莉敏的故事。那时候罗莉敏确实对他怀有好感,有几次还到食堂给他打饭。但是他并未察觉对方心思。于是他与罗莉敏的缘分擦肩而过。工厂爱情往往以婚姻为结果。后来,李永荃跟女工刘月结了婚。刘月给他生了个男孩取名李诺。李诺现今读初三了。

    这就是下岗工人李永荃的罗曼史。

    水产市场里,李永荃朝前溜达着。角落里编号043的摊位大字招牌吸引了他。他看到大字招牌上写着:大海蟹一百二十元一斤,保满黄。有假,本人包赔全部损失。

    摊主是个中年男子,估计年龄不到五十岁。标价一百二十元的海蟹们拥挤在一只木桶里,这是它们被捕后的基本处境。

    李永荃站在木桶前,眨着小眼睛注视着海蟹们。摊主瞟着李永荃,判断着他的身份。

    海蟹多少钱一斤?李永荃明知故问。摊主笑而不答,经验告诉他凡是明知故问的顾客,十有八九是买主。

    一百二十元一斤。你要是真想买,我可以优惠,一百一十八。

    李永荃摇了摇头说,你可以不优惠,可是你必须保证海蟹满黄。

    摊主坚定地点了点头。李永荃立即补充说,我是说你必须保证满黄。

    摊主大声表示绝对保证满黄。说着摊主伸手从木桶里拿起一只大海蟹,当众揭开蟹壳。壳里果然露出诱人食欲的蟹黄。

    李永荃心里踏实了几分。这海蟹我是给老母亲买的。她老人家七十三了。我今天就是要买满黄的,不嫌贵。

    你是大孝子!这样我更不能欺骗你了,保证满黄百分百。

    李永荃心里又踏实了几分,伸手从木桶里拣出四只大海蟹,虚心请教摊主,您是行家,请看看这四只满黄吗?

    摊主挨个儿掂了掂,竖起大拇指说,你才是行家呢,这四只个个满黄!

    摊主说着把四只海蟹放在台秤上,娴熟地报出金额:四百零八块。

    你给四百块钱。摊主爽快地抹去零头儿,把四只大海蟹装进黑色塑料袋子里。

    我实话告诉您吧,我是下岗工人。不知为什么,李永荃道出自己的身份。

    摊主热烈回应说,我也是下岗工人,咱下岗工人不欺骗下岗工人。再者说我是这座水产市场里的“信得过摊位”,连续三年啦。

    原来你也是下岗工人。李永荃递去四百元,诚恳地说了声谢谢,拎起黑色塑料袋子转身走了。

    摊主冲着李永荃背影大声说,我姓钱,摊位043,下次你还来买我的海蟹,保证优惠。

    李永荃拎着黑色塑料袋,心里高兴。花掉了四百元,毕竟买到货真价实的大东西了。这四只满黄大海蟹献给年迈的母亲,这是孝心。当然,这四百块钱出自自己的“小金库”,妻子刘月并不知晓他的私房钱。

    走出水产市场大门,李永荃寻找着出租车。如果不是为了保鲜,他肯定乘坐公交车的。为了让母亲尽快吃上这鲜活的大海蟹,他恨不得乘坐直升飞机才好。

    他终于看到一辆空载的红色夏利。他招手拦车报出去向,司机摇头拒载。他质问司机,对方不睬,疾驶而去。

    ×他妈的。如今真是金钱时代。李永荃手里拎着四只被他视为珍品的大海蟹,心里咒骂着。

    拒载的夏利影响了他的情绪。今天是母亲节不能生气,我要保持良好情绪。他暗暗给自己做着思想工作,又扬手叫了一辆出租车。

    这辆夏利没有拒载。它拉着下岗工人李永荃以及四只海蟹,向中山门工人新村驶去。一路上,被拒载的坏心情渐渐平复,他开始跟司机聊天。他告诉司机,有生以来这是第二次乘坐出租车。

    夏利司机笑着说,那是您的宝马进厂大修了。

    李永荃哈哈大笑。之后便不言语了,紧紧拎着装有满黄大海蟹的黑色塑料袋子,好像担心它们生翅飞了。

    中山门工人新村到了。这里清一色平房,当年居民大多是产业工人。如今成为以下岗工人为主的贫民居住区。

    夏利出租车停在二段十四排三十九号门前。李永荃看到计价器上显示18.00的字样,笑了。他付了车费,推门下车。妹妹李永瑛端着一盆脏水走出院门,呆呆看着哥哥。

    李永荃径直走进院门。李永瑛猫腰泼了脏水,紧紧跟在哥哥身后。哥,你坐出租车来的?哥你是不是找到高薪工作啦?外商独资外企吧。妹妹一边说着一边盯着哥哥手里的黑色塑料袋子。

    李永荃回头看了看妹妹,发现妹妹额头多了几丝白发,心里一颤。妹妹离婚带着女儿梅梅生活,每月只有五百多元收入。她内心坚忍,从不诉苦,看着很像一只忍饥耐渴的沙漠动物。

    这里是平房区。一排与一排平房之间形成巷道,供人们行走。李永荃沿着巷道走着,脸上挂着不卑不亢的表情。一只白猫似乎嗅到海腥味,追着李永荃的黑色塑料袋子叫着。

    李永荃心里自豪起来,停住脚步对妹妹说,你看就连猫都知道海蟹是好东西。

    李永瑛表情惊喜,说哥哥你买海蟹来啦。李永瑛说话声音很响,好像存心让邻居们听到。邻居们果然听到了,纷纷走出家门,看着李氏兄妹。

    李永荃小声说,我给咱妈买了四只大海蟹,保证满黄呢。

    妹妹注视着哥哥,开心地笑了。哥哥你真舍得花钱,四只得两百多块钱吧?

    他大度地笑了,说今天母亲节啊。

    李永瑛对邻居们说,我哥是孝子。我哥给我妈买了四只大海蟹呢。

    邻居们跟随上来,似乎怀疑李永荃说大话,所以要亲眼看看昂贵的大海蟹。

    李永荃看透大伙的心思,索性打开黑色塑料袋子让邻居们看。一个白发老汉伸手捏了捏大海蟹说,永荃你真是个大孝子啊。

    李永荃谦虚地说,咱是工薪阶层,买不起燕窝鱼翅啊。说着,他拎着黑色塑料袋子走进母亲房间,当头叫了一声妈。

    母亲拥着一条薄被坐在床上,显得老态龙钟。李永荃快步走到床前说,我给您买了四只大海蟹。

    妹妹李永瑛立即补充说,绝对满黄。

    李永荃为了唤起母亲对这四只大海蟹的信任,大声告诉母亲,卖海蟹的摊主也是个下岗工人。

    母亲笑了,露出残缺的牙齿。李永荃心里想到,要是给母亲镶一口假牙得花三千多块钱呢。一旦我小金库里有了钱,我就送老人家去镶牙,用德国进口材料。

    母亲并不知道儿子的内心活动,仍然无休止地笑着。李永荃打开黑色塑料袋子,说您看看这就是那种满黄的大海蟹,跟我小时候吃的一样啊。

    母亲朝黑色塑料袋里看了看,十分满意地说,我这辈子就爱吃满黄海蟹,今天我儿子给我买来啦。

    母亲说着咽下一团口水。人老了,馋啊。

    李永荃眼窝里有些泪水。他拎起黑色塑料袋子走进小厨房,动手清洗海蟹。

    李永瑛站在哥哥身后,小声问哥哥花了多少钱。李永荃伸出四个手指,然后扭过脸来叮嘱说,永瑛你千万不要告诉你嫂子。

    李永瑛当然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使劲儿冲哥哥点点头,弯腰拿出一只铝锅。

    看着这只铝锅,李永荃下意识咽下一团口水。他对妹妹说,这四只大海蟹,咱妈吃两只,梅梅一只,你一只啊。

    李永瑛立即摇头说,咱妈吃两只,梅梅一只,哥你吃一只吧。

    李永荃说中午还有事情要办,得走。李永瑛立即调整方案,说咱妈吃两只,梅梅吃一只,余下那只明天让咱妈接着吃。

    李永荃对妹妹这个方案感到满意。他站在小厨房里,亲眼看着妹妹把四只鲜亮饱满的大海蟹装进铝锅,开始清蒸。

    多好啊,今天是母亲节。

    李永荃走到屋里,告诉母亲中午自己有事情要办,得走。母亲急了,拉着他的袖子留他吃饭。李永荃对母亲笑着,说人家的电机坏了要紧急修理。母亲听到紧急修理电机,就松了手。她老人家当年是纺织厂挡车工,懂得轻重缓急。

    李永荃嗅到小厨房里飘出清蒸海蟹的味道。他压低声音在母亲耳旁说,这满黄大海蟹您一定要多吃啊。千万不要给我留着。我在外面吃海鲜的机会多着呢。

    母亲感到十分称心,对孝顺的儿子点了点头。

    李永荃走到小厨房门口,看到邻居们嗅着清蒸海蟹的味道,正在聊天。他跟妹妹打了个招呼,说一定要让咱妈吃好。李永瑛擦着满脸汗水,说请哥哥放心。

    就这样,李永荃在邻居们的声声赞颂里,走出长长的巷道,将那四处飘散着的清蒸海蟹的味道,留在身后的院落里。

    走在中山门工人新村街道上,李永荃脚步渐渐放慢,心里颇有大功告成的感觉。是啊,今天母亲节,我让母亲吃上了大海蟹,而且是满黄的。他走到一家歇业的商场门前,一屁股坐在台阶上,掏出一支烟卷美滋滋吸了起来。

    李永荃历史上无数次戒烟。每次戒烟的原因不是为了健康,而是出现经济危机。一旦钱紧,他就戒烟。经济渐渐复原,他就重返烟民行列。于是吸烟与否,成为李永荃经济状况的真实写照。

    他认为自己又该戒烟了。

    肚子饿了。不远处有个卖炒饼的摊位。一想,三元钱太贵,就起身走到相反方向,花五毛钱买了个烧饼,三口两口吃进肚里。

    顶着正午太阳,李永荃走到公共汽车站,小学生似的看着站牌。嗯,乘坐908路或者62路,都能到家。908路票价一元,李永荃决定乘坐62路,五毛。

    一连过去三辆908路大巴,还是不见62路汽车的影子。为了节省五毛钱,只得付出四十分钟的代价,骄阳下耐心等待。那只烧饼分明在胃里消化掉了。62路汽车露面了。李永荃心里十分愤怒地说,热烈欢迎62路汽车的到来。

    挤在62路汽车里,李永荃知道身旁都是穷人,跟自己一样。他想到母亲此时正在吃着满黄的大海蟹,心里很美,就暗暗哼歌儿。他哼唱的都是那种老歌儿,譬如《打靶归来》什么的,如今的追星族根本听不懂。

    回到家里,他看到妻子刘月睡了。她常年上夜班,白天必须睡觉。李永荃悄悄溜进厨房,吃了半碗冷饭,渐渐稳定住饥饿的情绪。

    刘月睡得很沉。李永荃站在床前注视着酣睡的妻子,不由叹了口气。她常年夜班。他呢,也就成了黑夜鳏夫。由于刘月坚决反对白天做爱,使得李永荃的性生活根本没有正规编制,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因此李永荃认为自己成为“全天候下岗者”。

    下午四点半钟,下岗工人李永荃拎着篮子走出家门,去农贸市场买菜。李永荃居住在贫民区,这里的居民与超市无缘,仍然习惯于通过讨价还价的方式,直接从小贩摊位买到便宜的蔬菜。李永荃也是其中一员。他将自己的这种行为美其名曰为“亲近自然”。

    农贸市场的蔬菜确实比超市便宜。一大捆菠菜只卖五毛钱。当然今天菠菜产量过剩,据说被菜农们直接送到养鸡场了。李永荃拎着一大捆菠菜,一步三摇从公共电话亭前走过。他猛然想起大海蟹,就给妹妹打了个电话。

    妹妹家没有电话。李永荃打到居委会,请值班大妈传呼。李永荃知道居委会临街,距离妹妹家不远。居委会大妈听说他是李永瑛的哥哥,开口就夸赞他是大孝子。看来,李永荃的大海蟹产生了轰动效应。他在电话里只得跟值班大妈表示谦虚,说这是子女应该做的。

    这时候值班大妈突然说,你妈妈可巧从这儿路过,就让你妈妈接电话吧。李永荃怔了怔,说了声行。

    李永荃知道母亲走出家门,一定是去公共厕所。中山门工人新村五十年代修建的公厕,如今还在使用。一个人一生不曾拥有私家厕所,这就是底层生活。

    电话里传来母亲的声音。李永荃叮嘱母亲,厕所里又黑又滑要多加小心。母亲应承着,问他有什么事情。他本意是想分享母亲的欢乐,于是就问她老人家中午的大海蟹味道如何。电话里母亲咿咿呀呀应承着,连声说味道不错。李永荃终于心满意足,再次叮嘱母亲走路小心,就挂断电话。

    放下电话,他蓦地感到情况异常。根据母亲的性格,她老人家一定要在电话里向儿子详细描绘大海蟹的好处,譬如说满黄什么的。

    母亲怎么只字不提呢?李永荃起了疑心,放下菠菜再次拨通居委会的电话。

    这次换成另一个值班大妈的声音。他说请找李永瑛接电话,值班大妈说等一会儿,就跑去传唤了。

    妹妹气喘吁吁跑来接电话。他当头就问大海蟹味道怎样。电话里妹妹一时语塞。李永荃意识到母亲出了问题,就敦促妹妹讲出实情。

    李永瑛告诉哥哥说,你上当了。这四只大海蟹蒸熟后,壳里流出一股黑水,既不新鲜也没有蟹黄,母亲挺失望的。为了免遭邻居笑话,母亲什么话也没说,坚持吃下两只海蟹,还说味道不错。

    李永荃听着,心跳开始加快。妹妹最后在电话里告诉他,母亲从下午两点钟开始跑厕所,已经去了三趟。吃了两片儿黄连素,肚子倒是不疼了。

    李永荃记不清自己是怎样放下电话的。他忘了交电话费,引起电话亭主人不满,说他想蒙混过关。他连声道歉,莫名其妙地告诉对方自己是下岗工人。电话亭主人撇了撇嘴,说下岗工人并不光荣,连联合国难民署也不会同情你的。

    手里拎着一大捆只有城市贫民才吃的菠菜,李永荃回家去了。

    晚饭时候,初三学生李诺对猪肉炒菠菜毫无兴趣,只是象征地夹了两筷子。为了掩饰重重心事,李永荃身先士卒,猛吃猛喝。

    尚未下岗的女工刘月看到已经下岗的丈夫拥有如此良好的食欲,笑了笑说人是铁饭是钢啊。

    初三学生李诺放下碗筷,抱起书包走进小屋里写作业去了。

    李永荃主动出击说,中央不是说减负嘛,怎么还有家庭作业啊。

    刘月告诉他,今年热天儿子考高中,关键时刻不但不能减负,还要加负。

    李永荃故作镇定,不说话了。

    晚间九点钟,刘月走出家门,上夜班去了。她的工厂远在郊区,国企。她上班要倒三次公共汽车,路途遥远曲折,难于上青天。但是这总比下岗强百倍吧。中年女工仍然有个岗位,这是不容易的。

    李诺的作业写到十点半,终于完成。这孩子在小屋里熄灯睡了。

    李永荃独自躺在大床上,睡不着。这张床白天妻子睡,夜晚归他睡,很像两党轮流执政。譬如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想到这里李永荃笑了,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生活聊以自慰。

    他披衣走出家门,去昼夜营业的小卖部给妹妹打电话。他仍然打到居委会,值夜的是个老汉。他请老汉传唤李永瑛接电话。老汉居然毫无怨言,立即就去了。社会主义处处有亲人。李永荃受到感动,紧紧握着昼夜小卖部的电话筒。

    妹妹也是跑着来的,好像退役的长跑运动员。她告诉哥哥不要惦念母亲,晚饭她老人家喝了一碗米汤,已经不跑厕所了。李永荃终于松了一口气,却不知说什么好。妹妹善解人意,在电话里告诉哥哥邻居们谁都不知道他给母亲送来的大海蟹是坏的。李永荃在电话对妹妹说了声谢谢。

    这四百块钱算是白花了,还让母亲接二连三跑厕所,这叫什么母亲节呀。李永荃放下电话自言自语,仿佛是在讲述着别人的故事。

    交了电话费,他一步三摇回家去了。

    小街上,一辆红色夏利出租车缓缓驶过去。李永荃低声哼唱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活生生一个老派男人。他不知道夏利出租车里坐着穿戴考究的女士罗莉敏。夜色里李永荃认不出她,罗莉敏也认不出他。这就等于谁也不认识谁,彼此都是陌生人。

    李永荃回到家,洗洗睡了。

    第二天一早儿,李永荃就往水产市场去了。走进水产市场大门他就发现行情有变,大海蟹已经降至一百元一斤,仍然声称绝对满黄。

    他沿着一个个摊位,朝前走着。仍然有人向他兜售,他脸上挂着微笑,一路走着并不表态。

    走到那熟悉的摊位前,他看到编号043摊位空空荡荡,似乎已经宣告歇业。044摊位的主人告诉李永荃,钱老板到岐口上货去了,明天回来。

    记起来了,043的摊主姓钱,而且也是下岗工人。李永荃朝着044摊位的主人说了声谢谢,转身走了。

    他到糕点店买了两盒藕粉,乘坐公共汽车去看望母亲。今天不是母亲节,但他要弥补自己在母亲节那天的过失。坐在62路公共汽车里,他盘算着自己小金库目前的余额:人民币四百六十八元整。这不是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它提醒着李永荃必须开源节流。是啊,开源谈何容易,节流更难。

    妹妹上班去了,只有母亲在家。母亲对儿子的再度出现颇感突然,还亲手给他斟了一杯白开水。他知道妹妹家里没有茶叶,便将两盒藕粉放在床前。母亲嘱咐他不要再花钱了,却只字不提昨日的海蟹事件。李永荃觉得尴尬,坐了一会儿就跟母亲告辞。母亲本想起身送一送他,却力不从心,就嘱咐他路上小心车辆。他走在巷道里,心里颇为感慨——即使你活到八十岁,母亲面前也永远是个孩子。走出院子,他主动跟几位邻居打招呼。邻居们仍然称赞着他,说他是大孝子。这令他感到很不舒服。

    等待公共汽车的时候,有人向他兜售淫秽扑克。他拿在手里看了看,是男女性交的那种。对方报价一百二。他连连摆手,表示不买。对方说可以优惠,一百元。这时候62路汽车来了。他挤上汽车,掏出五毛钱投币。坐在公交车里,他一派无精打采的样子。

    回到家里,他给那盆仙人球浇水。他知道这玩意儿最忌水大,水大烂根。不知为什么他给仙人球浇了很多水,一派心术不正的样子。黄昏时分他仍然上街买菜,然后回家给妻子和儿子做饭。

    晚饭后有了好消息。大个子任召跑来,说给李永荃找了一份工作,每月保底工资八百,奖金另计。妻子刘月立即兴奋起来,连声询问什么工作。

    任召告诉刘月,是金壁大酒店需要水电维修工,罗莉敏力荐李永荃,金壁大酒店总经理同意了。刘月听到罗莉敏的名字,脸色一下沉了下来。她质问丈夫最近跟罗莉敏是不是经常来往。

    李永荃苦笑了,说八年没见罗莉敏了。任召此时意识到刘月吃醋,立即解释说罗莉敏如今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只是同情下岗工人李永荃而已。

    刘月哼了一声,背起皮包上夜班去了。

    任召摊开双手,做了个洋人表示无可奈何的手势,说明天上午八点钟,金壁大酒店工程部报到。

    李永荃心里挺感动的。毕竟是当年的工厂弟兄啊,血浓于水。他送大个子任召走出家门,注视着他猫腰钻进一辆出租车。

    天色已晚,李永荃走进昼夜小卖部。他妈的,明天我就有工作了,戒烟活动应当宣布结束。他买了一盒红塔山,八块钱。小卖部汉子感到惊讶——在此之前李永荃吸烟从未超过两块五毛钱。

    这时候小卖部的电话响了。小卖部汉子接听电话,然后说李永荃可巧就在这里。

    李永荃接过电话,立即听到李永瑛哭泣。妹妹在电话里告诉他,半小时之前母亲口吐白沫,十分钟就死了。

    放下电话,李永荃立即点燃一支香烟,三口就吸去大半截。他脑海一片空白,缓缓离开小卖部走上大街。

    大街上他突然撒腿就跑,一路狂奔嘶喊不止。

    李永荃借钱操办了丧事,让母亲入土为安。他知道金壁大酒店的位置肯定没了。这就是命运。

    他胳膊上戴着黑纱,走进金壁大酒店找到罗莉敏,当面表示谢意。八年未见,罗莉敏并不显老,一派职业妇女风度,令人不敢辨认。罗莉敏听说李永荃由于母亲去世失去工作机会,表示遗憾,并且许诺继续为他寻找上岗机会。罗莉敏告诉他,她先生去新加坡打工了,目前她独自居住,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得多,就是心里空虚。李永荃听了这话,不知如何安慰罗莉敏,就傻傻地一笑。罗莉敏拿出一沓钱递给他,说是一点心意。李永荃慌了,连声谢绝转身逃走。

    跑出金壁大酒店,心里很乱,一路上也平静不下来。回到家里他又暗暗宣布戒烟。这次操办丧事,花费不小。他的小金库彻底清空,一分钱也没有了。如今他成为真正的身无分文的下岗工人。然而,他总觉得还有一件事情没办,就在心里告诫着自己。

    晚上,刘月又去上夜班了。儿子李诺也睡了。李永荃独自跪在母亲遗像前,目不转睛注视着她老人家。母亲殁了,我即使发家致富,花钱买上一火车大海蟹,母亲也吃不上了。想到这里,李永荃终于懂了什么叫作人生的不可弥补。

    母亲节还有,母亲却没了。母亲没了,也就没了母亲节。

    李永荃一夜不眠,坐在母亲遗像前面,一支烟也没吸。这烟,他说戒就戒了。不过说吸也就吸上。这便是经济杠杆的作用。

    一夜没睡,他还是起了个大早儿。刘月下夜班回家的时候,李永荃已经走了。他背着一只帆布挎包,看上去很像个水暖工。他坐在大街早点摊上吃了一顿早餐,浑身注满劲头儿。他心态平和,不悲不喜,仿佛去观看一场无关紧要的足球比赛。就这样,他走近水产市场的大门。

    一辆出租车停在水产市场大门口。司机推门下车,一眼认出李永荃,跑上前来大声说,你不就是那个见义勇为的工人吗?!李永荃早已忘记司机的模样,只得点头说那是我应该做的。

    李永荃快步走进水产市场大门,将出租车司机甩在身后。他隐约听这个司机大声向别人介绍着自己当年的英雄业绩,勇斗歹徒什么的。

    他不愿意回首往事,尽管往事里蕴含着昔日光荣。他沿着一个个水产摊位朝前走去,表情极其平静。

    远远看见043摊位前面生意火爆。李永荃一步步走到近前,看到043号摊主钱老板在热火朝天地销售着大海蟹。

    李永荃想起来了,043号摊位是水产市场“信得过摊位”。既然人家生意这么红火,我就不要打扰了。这样想着,他就站在不远处耐心等待着。

    临近正午,水产市场渐渐冷清下来。043号摊位前面也趋于平静。李永荃看见钱老板专心一意清点着一沓沓钞票,只得继续等待着。

    钱老板终于闲了下来。李永荃不紧不慢走到043摊位前,将帆布挎包放在案子上。钱老板抬头看了看来者,笑着说今天海蟹全部售光,明天来买吧。

    李永荃不慌不忙,眨了眨小眼睛指着043号摊主说,我跟你说过我母亲今年七十三岁啦。

    钱老板听罢当然不解其意,呆呆看着李永荃。

    你知道吗?我母亲从十四岁进了日本人的纱厂当童工,苦了一辈子。

    钱老板摇了摇头,仍然不晓得来者何人。除去钞票,钱老板似乎患有健忘症。

    李永荃伸手从帆布挎包里拿出一块外表裹了一层报纸的红砖。是《人民日报》。由于《人民日报》的包裹,043号摊主一时不知何物,只是好奇地看着。

    这时候李永荃又说,那天是母亲节。我特别跟你强调我是来给老母亲买海蟹的,必须满黄。你跟我说绝对满黄,还说你是信得过摊位。

    043号摊主听着,然后努力回忆着。

    李永荃显然不愿等待钱老板的回忆。在他看来钱老板的一切回忆都毫无意义——因为母亲已经死了,而且是吃了坏海蟹闹肚子死的。

    一切都无法挽回啦!李永荃抡起手里的红砖,啪的一声拍在043号摊主的额头上。

    那块包裹在报纸里的红砖砰然断裂,一分为二。

    043号摊主终于看清拍在自己脑袋上的东西竟然是精心包裹的红砖,就是那种盖房子常用的红砖。

    钱老板立即蹲在地上,疼得连声哼叫起来。

    李永荃不紧不慢地说,我老母亲殁了,她临死也没有吃上满黄的大海蟹啊。我呢,永远也没有母亲节了。今生今世我再也没有机会给老娘当儿子了。

    说罢,李永荃猫腰从帆布挎包里又拿出一块同样是用报纸包裹的红砖。这次是《参考消息》。他朝前跨了一大步,耸了耸鼻子,然后用力抡起胳膊朝着043号摊主的脑顶狠狠拍去。

    第二块红砖同样断裂了,声音显得清脆。李永荃十分气愤地说,我跟你说过我是下岗工人。

    043号摊主无声无息倒下,倒在下岗孝子李永荃脚下。

    李永荃从帆布挎包里拿出一条毛巾,不慌不忙擦着手上的泥土。这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凡是该办的事情,自己都已经办妥了。

    他注视着躺在地上的钱老板,再次大声说,我跟你说过我母亲七十三了,我还跟你说过我是个没钱的下岗工人。

    水产市场里,看热闹的人们远远聚成一堆,不敢靠近。

    这时候,李永荃突然很想吸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