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天长地久——恒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

    下经的人间世一开始就很热闹,离合悲欢、爱恨情愁的推演发展,非常复杂,几乎主导了大多数人的一生。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下经的发展结构?首先当然是对人性、人情的描绘。对于人性人情,下经自咸卦伊始,就描绘得非常深刻、细腻。这种活的智慧,用在我们的人生行事上,能够趋吉避凶,尽量少犯错误。人情的法则、人性的弱点,主导绝大部分人的行事、思维,下经三十四个卦中,前十个卦统统在人情的漩涡中轮回,很少有人能从这里跳脱。从咸、恒二卦开始,经遁卦、大壮卦、晋卦、明夷卦、家人卦、睽卦、蹇卦,最后是解卦。第十个卦是解,也就告诉我们,人情的轮回到第十个卦时,才得以解脱,了解人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的历练,可谓是分分合合,像家人、睽和蹇、解就是如此。家人、睽二卦是由亲如一家到反目成仇,然后是带来人生步步艰难的蹇卦,最后恍然大悟,要寻求和解。这就是情执过深、情障太重,对人的伤害,其消耗是非常大的。前面的咸、恒二卦也是如此,经历海誓山盟的热烈和举案齐眉的平淡之后,接着就是遁卦的遁退,然后又是一代接一代的大壮卦,再后来就是晋卦与明夷卦的日出日落。直到解卦时才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告一段落了,不能如此放纵情欲,一定要有所节制。前面九个卦在茫茫人海中看看别人、体会自己,然后与别人互动、结下恩怨,致使我们步步难行,解卦作为总结,就是要解决前面的蹇卦中种种的难题。蹇卦和解卦就是《易经》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即问和答。

    蹇卦这样困难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当然是从咸、恒一直下去,关系有亲疏远近,有离合悲欢,随着时间的变化,很多人情会褪色、会变质。这种难题要怎么解呢?不管它多难,一定有解决之道,解卦就完全是针对蹇卦的难题而来。人生中,这种由人情造成的复杂难解的问题,解法需要非常高明,解卦就是答案。到了解卦之后,人们才大彻大悟,理性开始抬头,不再完全沉溺在感性的漩涡中。

    理性一抬头就有冷静的计算。人生的每一个步骤不会只考虑当下,会考虑到中长期,这时损、益二卦出现。蹇、解之后的损、益二卦是很明显的理性抬头,有了损益之后,我们人生的决策,就会根据前十个卦感性的轮回体验,做精明的计算或者说冷静的智慧考量,所以后面是夬卦。

    解决问题的“解”是解卦,解决问题的“决”是夬卦。解卦跟夬卦之间就是损、益二卦的冷静计算,用感性的体验加上冷静理性的对大势的观察、推演,先损后益或先益后损,在此间求损益平衡,然后做决策,这就是夬卦。《系辞下传》第二章讲文明发展的十三个卦,最后一卦就是“夬”,也就是说,人生一定要在很多的无奈中,面对自然的演变、人世的分合,杀出一条血路,寻求突破。突破就是《杂卦传》最后一卦夬卦所说的“君子道长,小人道忧”。

    整个下经大的结构,尤其是前面所谓人情的十卦,其实是呼应上经的。下经到损、益二卦理性开始抬头,要去制衡感性,上经也是到第十一、十二卦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泰、否二卦就是天旋地转。上经由乾、坤开始,经历屯、蒙、需、讼、师、比的坎险不断,又到小畜、履二卦的“密云不雨”、“履险如夷”,演变到最后来一个天翻地覆的泰、否。泰、否之后才进入同人、大有,然后是谦卦,让我们在天地人鬼神的情境中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式。

    上经前面十几个卦的上卦或下卦,是先有坎卦,再有离卦,也就是先有“云行雨施”,才有“大明终始”,这里面就有无限的道理在其中,值得我们去体会。由此看来,上经跟下经其实还是天人相应的,人道的演变其实也是天道演变的比较特殊的范例,所以上经跟下经处处呼应。从下经这种高智慧的人体小宇宙的生命发展中,完全可以看出自然的法则,而这个自然法则在上经大都有模式可循。像大过卦在下经呼应的就是小过卦,上经倒数第三卦是大过卦,下经倒数第三卦是小过卦。小过卦后面是最后的既济、未济卦,既济、未济二卦又跟上经的坎、离完全呼应。然后小过卦前面的中孚卦就呼应上经的颐卦。这些对应还不只是意义上的对应,从理气象数来看,完全是一个整体,你用符号去推、用卦去衍也是如此。所以它是非常严密的。

    从结构上来看,咸卦那么热闹,却不跟我们谈太多的形而上的内容,而是与最实际的肉身相关。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感应,是人最清楚也最亲切的。没有哪一个卦像咸卦这样爱惜自己的身体,如此重视自己的身体每一个最细腻的感应。由大脚趾那一特殊的感应,揭开咸卦的序幕,“观其所感”,然后“天地万物之情可见”。咸、恒二卦呼应乾、坤,乾、坤是大宇宙,而咸、恒是小宇宙,涉及夫妇、父子、上下级等家庭伦理、社会礼仪,这些都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这个小天地就从少男少女恋爱开始,然后结成夫妇,要长久过日子。我们常说“曾经拥有,天长地久”,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咸、恒二卦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也正好呼应上经的乾、坤之天地。

    由情侣到夫妇,由恋爱到婚姻,人人都希望长长久久,但是《易经》很快就告诉我们底牌,恒卦后面是遁卦,不可能长久。人都想追求永恒,追求长久,却统统不能久。为什么?因为所有感情的卦没有“元”,“元者,善之长也”,有“元”才能创造生生不息的能量。乾、坤都有“元”,咸、恒只有“亨利贞”,都缺“元”,没有“元”怎么会长久呢?“贞”下不能启“元”,然后还会受人情、欲望的羁绊,不可能长久。像有钱有势者,死后带不走,甚至有时候亡国败家,所以就有局限性。在人的必然的局限性中,追求无限和永恒就成为不可能。这些感情的卦中,有的卦卦辞讲得四平八稳,到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真是白辛苦。下经一开始就是卦吉、爻凶,然后全部又跟心有关,无心之感、有心之恒都是麻烦一大堆。人有心、有情、有气,就有追求、得失、痛苦。

    人与自然到底差在哪里?就差在“元”。毛泽东说“天若有情天亦老”,还好天地没有情,天地如果有情也会像人一样有生老病死。而天地永远是那样,永远不衰老,永远运转,因为它没有情。可见,情左右了人的一生,所以很多宗教学派都教我们从执着中解脱,也就是这个道理。

    恒卦的应用

    恒卦为忧患九卦第四卦。恒卦之“恒”,在《易经》的脉络中,取意为“一日心”,取代了“亘古心”。许慎《说文解字》云:“恒,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闲上下。心以舟施,恒也。”心舟徘徊摆渡于两岸,“亘”字上面一横是彼岸,下面一横就是此岸,中间是一条船摆渡。这不就是既济、未济二卦吗?舟子摆渡,渡到彼岸好像就是“恒”,摆脱了此岸很多的忧悲烦恼。所以“恒”的造字,从《说文解字》来看,也紧扣着下经最后两个卦——既济、未济。船就这么摆来摆去,过不过得去、能不能涉大川,就和你的修行有关了。

    分析恒卦,一般先从卦爻开始,再结合《系辞传》,如此才能建立一个全面的结构。《易经》真正的难处,不是一卦一爻的解读,而是最后交织成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就是每一卦每一爻都有关系。佛家所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在《易经》来说,就是“一爻一世界,一卦一乾坤”,从中可以读出整个宇宙的信息。如果你能够把这些息息相关的信息触类旁通,贯穿在一起,那就是乘数法则,积累的智慧会越来越多,这样《易经》的智慧就会运用无穷。这就是《系辞传》所说的“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整个宇宙人生所有的东西,只要你会引申、触类就全部畅通了。不然,一定是见树不见林,枝节跟整体的关系永远都搞不清楚。

    在《易》卦中,恒卦也是无所不在地渗透到每一个地方。除了本卦之外,在需卦第一爻就有“恒”,从需要出发,饮食男女就离不开“恒”,要找到供应的东西满足需求,如喂饱肚子、传宗接代、安身立命,这都是人生的需求。需卦第一爻“需于郊,利用恒”,才会“无咎”。要理解需卦第一爻的“利用恒”,就要懂得恒卦,不然在需求的第一爻就会慌手慌脚,无法定位。没有第一爻哪有后面的资源?所以第一爻要站稳,搞清楚你的需求,要充分利用“恒”所代表的意义。还有豫卦,豫卦的君位就很痛苦,那里面也有恒的观念。豫卦的第五爻称“贞疾,恒不死”,初看爻辞,会觉得多么令人羡慕啊。谁都想长生不老,从秦始皇、汉武帝,都想“恒不死”,永远不死或者此心不死,但是那是君位的病灶所在。人一旦有疾,能不能把它镇住,让病不发作或者带病延年,这才是“恒不死”的意义。如何做到“恒不死”?就是豫卦第五爻爻变为萃卦,只有出类拔萃的人物,用“贞”压住“疾”,才可以办到。像六祖惠能的真身,所有的病菌都没有办法破坏,再潮湿的气候也奈何不了它。这就是固守天地的正气,把疾压住。豫卦第五爻正是因为有一些不死的因素,克服了一般人无法避免的疾病。

    可见,“恒”很难,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光是交朋友三年以上保证不翻脸都难。真要是把《易经》搞活了,到处都是活的恒义,而且意义绝不只有一层,有无穷的境界。就像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做菜给洪七公吃,他一口咬下去就有七层之味。从这个角度了解“恒”,就不会那么难了。

    跟恒卦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是益卦,就是理性开始抬头,开始精明地计算。风雷益与雷风恒,既相错,也是上下交易的关系,和咸卦、损卦的关系一样。所以可以说下经由情开始,从咸、恒出发,到解卦告一段落,理性开始抬头,咸、恒六爻全变,脱胎换骨,就变成损、益。咸、恒偏向于用情,损、益偏向讲理,把咸、恒整个扭转,改弦更张,换一个方法看人生。益卦第六爻就讲“莫益之,或击之”,想要追求利益,适得其反,还招致打击;“立心勿恒,凶”,一日心为恒,恒为常道,如果存心不正,偏私自利,结果必凶,所以最后不但不能获益,还会凶。

    《系辞传》中关于忧患九卦就说“益,德之裕也……长裕而不设”,“长”也是恒卦的概念,不能求一时之裕,要让内心跟天地一样宽广,而且永远是这样。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人总是在喜怒哀乐中轮回不断。益卦就告诫我们,人生要追求利益,甚至希望利益众生,不能只考虑短期的利益,要从恒出发,要立足于长远。我们的起心动念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做到恒,结果就是凶。在《系辞传》中,关于乾、坤的阐述也离不开“恒”:“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人生到处都是险阻,如果你做到易、简,就可以完全了解险阻在哪里,而且不是一时的了解,是永远了解,因为有恒的功夫。

    还有,“恒,德之固也”,一是我们固有的东西,二是我们要固守住,三是它坚固无比,不管它历尽多少风霜,依然屹立不摇。我们有时候像瓷器,看着很漂亮,但是不小心一碰就碎了,我们的身心如果不坚固,就会如此。没有恒,险阻就可能把我们吞噬。很多人要追求永恒或者以为他追求到了,以为某种东西是永远不会倒的,是坚固无比且长长久久的。读完恒卦之后,我们还会这么想吗?像秦始皇,统一六国,想要千秋万代,故称“始皇”,但最后他建立的帝国只有十五年,这不是最大的讽刺吗?他要去找长生不老药,希望永远不死,建那么大一个地下陵寝。他有没有追求到恒呢?没有,用那么多的资源,那么坚强的意志,“上穷碧落下黄泉”,结果上天跟他开玩笑。我们的人生不也是一样吗?期待很多东西能够恒,结果还是落空。

    咸、恒中有大过卦的意义

    肉身不可能永恒,所以在恒卦中,肉身没有任何立足之地,只出现那些干巴巴的爻辞。咸卦把肉身研究得那么透彻,“亨,利贞,取女吉”,虽然没有“元”,已经了无遗憾了,但是到了应该可以享受的时候,六个爻却没有享受到,个个都痛苦得要死。恒卦也是如此,想追求永恒,追求长久,六个爻连卦辞的标准都办不到,都落空,没有人追求到恒,无法期待长久。

    这就是因为咸、恒里面都有大过卦的象。“大过”象征着崩毁,坚固的栋梁都会垮,何况人呢,怎么能长久?我们拼命想要挽住青春,希望爱情永恒不变,但结果是成住坏空。咸、恒二卦中都有大过卦,而且占了六分之五。咸卦从第二爻到最后一爻就是大过卦的象,你承担得了吗?到了一段时间就得“栋桡”,面临崩毁。而恒卦从一开始就进入大过卦,第一爻到第五爻就是大过卦,怎么恒呢?再坚固的东西都得倒。

    所以这种追求长远、长久、永恒的念头,只能是痴心妄想。像毛泽东就曾讲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才是务实的想法。我们常常说要争长久,不要争朝夕。不争一朝一夕的事,要争千秋万世,有几个人争得到?一万年,根本就无从控制,无从预期。像孔子一死,儒家就分裂为八派,他老人家能想得到?换句话说,可能是徒弟跟老师之间的差距太大了,距离比较近的颜回又死掉了,最后老师一走,师兄弟们就很难再团结了,互不服气,大家就各谋生路。所以用这种方式机关算尽要去求恒,根本就求不到,甚至适得其反。那么要如何追求恒?“一日心为恒”才是正道,而不是“亘古心为恒”那样夸张。

    恒卦卦辞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恒卦的卦辞比咸卦的卦辞多了一点,条件也比较严苛、复杂。毕竟要长久,要白头偕老、地老天荒,条件难免要多一点。

    由咸发展到恒,先是“亨,利贞”。情感可能会蒙蔽你的理智,跟蒙卦一样,“亨,利贞”欠“元”,就需要启蒙,把业障打开,才能够拥有源源不绝的“元”。到了恒卦,“元”同样没了,还得重新去复“元”。咸卦的“亨,利贞”一旦成熟,条件具备,下面就是往恒卦务实的日常生活方向长久发展下去,不然老是尘埃不落定。咸卦既然有了“亨,利贞”的情缘,提出了很具体的建议,就有“取女吉”的长久打算。

    可是恒卦的“亨”、“利贞”之间夹了一个“无咎”,这就有学问了。因为“亨”、“利贞”本来就很纯粹、很自然,像兑卦卦辞就只有“亨,利贞”三个字,啥也没有,无条件地两情相悦,连下一步怎么样都不重要了,当下享受就好了。咸、恒二卦已经不纯了,因为有现实的考量。但是不管怎么讲,咸卦的“亨,利贞,取女吉”,还是没那么复杂,没有那么多的考验,到恒卦的时候什么考验都来了。所以“无咎”必须在“亨”“利贞”之间出现。

    我们都知道,《易经》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无咎。“无咎者”,其实是“善补过也”,也就是说人不会永远不犯错,犯错是允许的,只要不犯大的过错就可以了。一旦犯错,只要发现,马上就调整;或者已经变成事实,木已成舟,但不是罪大恶极,那就“善补过”,下次别再犯了。“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这就是复卦的初爻所告诉我们的。乾卦的第三爻教我们,白天犯错了,晚上就改过来,晚上犯错了,第二天早上就改过来。整个《易经》就是如此,“无咎者,善补过也”,从善如流、迁善改过,补偿自己曾经犯的过失,而且补得很好,没有瑕疵。所以,无咎是超越吉凶的。吉凶则不同,“吉凶者,失得之象也”,输赢胜负、得失成败都不是一定的,不会永恒。所以恒卦中一定要有“无咎”,把“亨”、“利贞”隔开。换句话说,人生到无咎的时候,有些过错自己承担,不能老是归咎于别人。人常常犯的毛病,就是一天到晚咎来咎去,贪功诿过,无法把责任归属搞清楚。

    把咎降低到零,就天下太平,这才有可能恒,才是长久而稳定的发展关系。再亲密的革命战友、枕边人到一段时间就开始你怪我、我怪你,这就是咎。要想无咎,就得磨合。降低到无咎的时候,就有“恒”的味道了。大有卦第一爻讲“无交害,匪咎”,就是说不要老是归咎于别人,“艰则无咎”,在困难的环境中,最会怪别人,那就更糟糕了。这本来也是很平常的道理,但是人就是很难超脱。所以要练习无咎的修养,就要处理好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包括天人关系,不要动不动就怪环境、怪气候,怪自己生不逢时,要“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这才是无咎的境界。

    恒卦卦辞“利贞”前为“亨”,说明恒的关系本来是亨,可是要日积月累接受考验,时间一长,各种习气就会出来,原形毕露,就一天一天腐蚀,所以在“亨”时强调“无咎”,从“无咎”开始练起,后面才是“利贞”。好不容易建立了长久的关系,当然要固守住,固守住了,长久才能获利,才能产生正面的价值。“利”就是从“贞”来的,恒中所获得的利益,也要消化吸收,不能一转手就没了。“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整个易道也不过就是追求无咎而已。但是要终始无咎,绝对不容易,无咎之后还要利贞,“恒”之德就慢慢开始扩大,开始循着一个主轴不断地正向发展,所以“利有攸往”。

    “往”代表行之有主,大方向一直没有错,所以它的前途是向好的,可以正向、长久发展。由此可见,恒卦想要“利有攸往”这么一个结果,前面就要“亨,无咎,利贞”,才“利有攸往”,如果前面做不到,就不会有后面的结果,遁卦就可能提前来临,更谈不上千秋万世了,就会像始皇帝建立的秦朝一样短暂而亡。

    恒卦《象传》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我们先看《大象传》:“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恒卦在教我们“不易”,这是《易经》的基本之道。我们看到很多的表象都是千变万化的,都是变易的,没有不变的东西,这样一来,人生就变得很迷惑了。“不易”又跟“简易”有关,必须清心寡欲,化繁为简,嗜欲浅而天机深。

    “立不易方”,是指人生立身行事很明确,立场绝不轻易动摇,一路行来始终如一。就像十年磨一剑,必须持之以恒,才有一点希望。指望守株待兔成为常态,那是不可能的。如果离核心的真理还远得很,没有修到如如不动的定力,就需要“立不易方”,大原则绝不轻易改变,正如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你才能够树立风范,建立组织不朽的根基。

    “恒”本来就是希望我们在那些变动的事物中掌握大原则,所以“不易”。那“不易”是怎么来的呢?绝对不是太平社会中就可以显现的,一定是在雷风动荡的考验中,风吹不动,雷打不倒,在最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考验出人的恒的修为。这就是“立不易方”。其他事物可以调整,可是大方向、大原则绝不变,这有点像随卦,懂得随机应变,原则性跟灵活性俱备,坚持的一定是大原则、处事之方,总是有自己的立场。所以孔老夫子到三十岁的时候就有了“立不易方”的境界,三十而立,有所建树,再往上就是精进发展。

    有恒为成功之本,持之以恒最难,要保持不变,就要念兹在兹,要有长久的精神意志贯彻下去。如果不能坚持,就如老子所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还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谁都想天长地久,可是为什么天长地久的那么少?“以其不自生”说的是天地生万物不是为自己,“故能长生”,所以想追求长生,想追求恒不死,所有的创造性的活动不属于自己,没有私心,就破除了小我的执着。然后老子还讲“长生久视之道”,就是“深根固柢”,根要扎得深,像恒卦的下卦、内卦为巽,正是深入扎根的象。然后上面的震才能长出来,才能够行动。震卦如果是一个在外面开创事业的生机勃勃的男人,那他后面一定隐藏了一个伟大的女性,即巽卦。震是看得见的,可是巽看不见,低调无形。所以我们常讲,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通常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不是他太太,就是他妈妈。当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这种说法要改过来,即每一个伟大的女人后面都隐藏着一个低调、忠诚的男人。

    恒卦长久的功业,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曾经在内心中,很低调地下过最深入的功夫。如果没有深入,上卦震的能源,就不能达到恒的境界;如果下过巽的功夫,不但是通人,还通天命。

    恒卦《彖传》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恒卦的《彖传》比较特殊,特别长。如果没有耐心深入玩味,你会觉得它很啰唆,但是确实有必要讲这么多,这样才能成就恒。因为恒很不容易,所以需要慢慢开导。恒卦的《彖传》有八十一个字,是《易经》中最长的《彖传》。如果是单纯解释卦辞,根本不需要解释这么多。主要还是有赞易的部分,要把恒讲清楚。恒很容易被误会,有的人以为保守就是恒,一成不变就是恒,没有想到恰恰是一成不变不可能恒,时间长了你还是要交棒给下一代。所以恒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保持一个稳定态,要成为长久的东西,一定是该变的时候会变,如此终而复始,生生不息,像星球运转一样,绕完一圈之后,要再绕一圈,再绕一圈跟原来那一圈不完全一样。恒有稳定保守的一面,但是从长远看,到一定时间就要变,穷则变,变则通,一定是会有创新的,这才能成就恒。

    恒卦《彖传》是最长的,《彖传》最短的是哪一卦?随卦。随卦是在每一个刹那追求永恒,而恒卦是拉开了,幅度很广。恒就是久,《杂卦传》说“咸速、恒久”,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序卦传》也说“恒者,久也”,除了“久”还有“常”,“常”就是面临一些变化,不会磨损,可是这并不代表恒没有变化。

    在最早的时候,人类对宇宙的探测还是比较原始的。太阳是恒星,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是一天到晚都在转的,可是太阳好像一点都没动。太阳怎么会不动呢?作为恒星,它动的幅度更大,只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出来。宇宙间没有不动的星,没有不变的东西,星辰也会生老病死,不变的东西不可能有。现象永远在变,没有不变的。所以恒不能解释为“不动”。“恒,久也”,说的就是它永远在变,但永远保持稳定状态。

    “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这一段跟前面的咸卦是完全对应的。“刚上而柔下”,长男在长女上,震刚在上,巽柔在下,这是恒的格局。“雷风相与”,上卦跟下卦,爻对爻完全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像“初六”与“九四”、“九二”跟“六五”、“九三”跟“上六”都是充分契合的。“雷风相与”是互相的,要互相尊重,没有谁比谁高、谁比谁低。然后怎么成恒呢?“巽而动”,指的是恒卦长久的动,好像不会老,不会折损,越动越欢,因为它有巽的基础,内巽下了很深的功夫,长久的沉潜、低调,才成就外动、上动。在基层的时候埋头苦干,到台面上则展现不同的风采。“刚柔皆应”,指上卦跟下卦相对的爻没有任何一个不应的。恒的结构有这种完美性,所以才能成就恒,不管外面怎么动荡,它的结构不受影响,不会松脱,也不被腐蚀。

    下面就开始解释卦辞了。“恒,亨。无咎,利贞”,这是卦辞的前半段五个字。答案只有一个,也是五个字:“久于其道也”。“其”就是自己,大到宇宙星云,小到个人起心动念,都有其正确的运转轨道,以及应该坚持的原则,而且不是偶然的,一定要在固定的道上长久奋斗、长久运转,才能跑出恒的成果,才会“亨,无咎,利贞”,才能成就久。

    另外,从咸、恒、遁三卦自然的顺序来讲,咸卦时的少男少女,年轻的时候热情充沛,而且感应比较灵敏,没有那么多的功利计较,到恒卦的时候要背生活担子,到老夫老妻的时候一般来讲感度会退化。就连小孩子的特异功能在七岁以后也就退化了,没有感了,感在生活中磨掉了。如果还能够恒、有感,你就突破了。那这两个卦对你来讲是存在的,是“久于其道”。因为人对任何事物最初会有感动或者新鲜感等,而看久了好像就麻痹了。如果可以不断地感,还能够维持,就代表敏感度一直保留。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下面就得举例了。咸、恒都取象于天地,宇宙天地之道,是“恒久而不已也”,不停不止,生生不息。不是一条线,而是螺旋形的周而复始。中医也讲,在我们的身体中,是圆的运动,不是直线的运动,是有往有来的。在整个运转的时候一定有一个中心轴,一直在发展、扩充。

    下面就解释“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这一圈完了,下一圈又开始了,而不是这一圈完了就结束了,不然怎么叫恒呢?就算这一圈是一亿年也不是恒,因为一亿年之后就没有了。这一圈结束,新的一圈又开始了,才是“终则有始”。像蛊卦干蛊成功的“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复卦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都是如此。所以,恒如果积累够了,就可以代代新。世事如棋局局新,没有重复的棋;日夜终而复始,没有完全一样的日夜。“终则有始”的“有”其实就是“又”,以前是一个字。不能说那边终了,下面没有新的开始,那就不是恒了。

    卦辞解释完了,下面就是赞易的部分:“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日月是最明显自然的象,是很长久的,为什么日月能久照,而我们创造的很多东西都不能久照呢?因为我们没有“得天”,得天就独厚,不得天就是没有按照自然的天则,没有得到自然律不变的“方”,怎么折腾都不可能久照。“得天”就掌握到了永恒的创造的能源,依循自然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才能天长地久。道家讲“得一”,“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则“天清、地宁”。所有的恒是有源头的,人家能够成功、能够“久照”,因为得天,“日月得天”就能“久照”。

    “四时”,指春夏秋冬、元亨利贞、六七八九,“变化而能久成”,一成不变不能成恒。有的东西是不能变的,有些东西是必须要变的,所以春夏秋冬也是变化的,变化繁复、精彩,四季才更丰富。如果四季如春那就不好玩了,我们绝对不要把恒看成不动、不变的,到该变的时候就变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该变的时候不变怎么能够长久呢?这就是四时变化而能够久成。

    人要学“圣人久于其道”,一定要有自己最适合的奋斗的道,要“久于其道”,效益才能够浮现。有的大道不是靠一辈人就能践行,还要培养接班人,几代人一门深入,专心致志于自己的道,最后“天下化成”。贲卦跟离卦的《彖传》都讲“化成天下”,那都是讲一个过程,教化成就天下众生,必须如离卦的“重明以丽乎正”或者贲卦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每一次都得依循正道,才能够“继明照四方”、“乃化成天下”。到了恒卦,已经成就了恒,怎么验证都是真理,所以它不是“化成天下”,而是“天下化成”。像那些经典、教义,都是一些了不起的圣人“久于其道”凝注成的成果,所以叫“天下化成”。“化成”是动词,“天下”是受词,还在努力中,等到天下都化成了,表示已经有成果了。这种语法就像《大学》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最后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还有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也是追求平天下。“平天下”指还在努力,“天下平”则是天下已经太平了,结果出来了。“天下平”就是“天下化成”,究竟圆满实现了。

    恒卦“卦吉、爻凶”的分析

    我们来看恒卦字数不多的六个爻,这是把人生对永恒的长久追求具体落实到操作上。每一个不同的时位、不同的阶段,对恒的把握到底会是怎样?卦本身已经有缺陷显露出来了,就是“元”没有出来。爻就更等而下之了,几乎是不管你怎么追求,最后鲜有不失望的,几乎都落空了。一个爻理论上代表这个卦的某一个时跟位,而恒卦是要天长地久、悠远无疆的,一个爻的有效时间能够有多长呢?它必然是有限的,要达到这种无限且永恒就很难。所以没有一个爻有好结果,有时候甚至是一场空,白忙一场。追求不到永恒,没有办法长久,到最后往往半途而废或者前功尽弃。

    事实也是如此,“恒”谈何容易,就像咸卦也是,卦是那样的花好月圆、良辰美景,一进入爻,就无法做到全面的咸。一落实到爻就无法以偏概全,总是身体的一部分,有时是大拇趾、有时是小腿肚、有时是大腿,或者是心怦怦跳等,还是不能代表全身来感应,都是很局部的。那个部位可能感觉很细腻、很深刻,可是就是不全。就像瞎子摸象一样,陷在局部的迷障中,这样一来,要掌握全面的感应就难了。那么,恒是长久,广大悠久,一个爻就很局限,从基层到高层,都很短暂。除非在短暂的时位内,在一刹那之中,你能够证得永恒。但是那是随卦的功夫,于刹那证永恒,随缘随喜,每一个当下眼前都可以看到天堂、看到永恒。那样的“元亨利贞,无咎”,恒卦六个爻就力有未逮,它注定不可能完美,注定有缺陷,追求不到究竟圆满。就像同人卦一样,同人的世界本是希望和平,可是同人卦六个爻充满了刀光剑影、勾心斗角:有人埋伏在草丛之中,有人骑墙,还要有吓阻的武力,这些都违反了同人主张的和平,可是又不得不然。这就代表卦的全面的理想、长远的理想,落实到爻的实际操作层面一定是有限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同人于郊”是“无悔”,没有充分完成心愿,已经尽了全力,依然是“志未得也”,卦辞“同人于野”的志没有实现,只能做到“同人于郊”,多少产生一些变化;而“同人于郊”爻变是革卦,未竟全功,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人卦的爻干到最后也不过如此,因此,我们只有习惯于接受爻的不完美、缺陷。

    这就是不完美的恒卦的六个爻,我们在具体的爻辞阐述中会看到,其中充满了失望、挫折,没有办法求得恒,也找不出人生、人际相处,甚至夫妇相处的常道。

    咸卦各爻间应与关系的结果

    在这里,我补充说下咸卦各爻间应与的关系。咸卦内外、上下三爻相应与,阴阳互补,水乳交融。我们首先要注意两爻互动的关系。少男少女的互动就表现在咸卦。咸卦要重视“九三”跟“上六”,两爻动,结果是否卦。所以咸卦“九三”那么动情、那么深入,都已经快疯了,可是结果还是不好:“执其随,往吝。”到上爻的时候就动动口,口惠而实不至。结果是“否”,说明是不通气的,不会有结果。

    初爻和四爻,则是一边心动,一边行动,免得在那边辗转反侧、意乱情迷、怦怦乱跳,“咸其拇”是行动,“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是心动,这是咸卦刚开始的新鲜、纯洁状态,想到就做,看对眼了就去追求成功的机会。结果咸卦的初爻、四爻齐变是既济卦,知行合一,但是既济卦并不代表永远,后面还是有隐忧,不见得是神仙伴侣或长久共事的伙伴。既济卦后面还有未济卦呢,有时候也经不起岁月的摧磨,一旦“既济”了,到手了,缺乏继续追求的动力,就变成了“未济”。像《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那个傻小子娶了黄蓉,这一下真是满意了,但是婚后的生活中,黄蓉越来越不可爱,就连杨过都觉得她有点精明过度,有点世故,原先小女生的可爱完全没有了。

    二爻和五爻是典型的合乎中道。生命之源极其丰富,也是咸卦的高潮点。因为它有“恒”的象。“咸其脢”的冷静,看似无情,其实有情。这两个如果配合了,“六二”、“九五”中正相应与,“咸”中就出现“恒”的象了,有可能长久,有可能白头到老。所以咸卦的二爻、五爻都强调节制,小腿痒了,千万别动,凶啊,“居”才吉。虽然有那个感动,但是不能冒险,因为环境太复杂。第五爻更是有极强的克制力,能够稳住不动,很深沉、很内敛。所以,都有一定的节制,结果反而可能最好,“咸”中有“恒”的恋爱发展到成熟阶段会成为婚姻,彼此的相互吸引可以发展成长久而稳定的结构。

    恒卦各爻间应与关系的结果

    首先是恒卦的三爻跟上爻。“九三”和“上六”跟咸卦是一样的,结果不好,因为“过”了。咸卦的“三”跟“六”是否卦的终局,本来是亨通,变成了“否”,天人永隔,这辈子不再相见。在“恒”中产生的“九三”跟“上六”,不能够持之以恒,不能保持稳定,所以到后来就会往下掉,要承受羞辱、挫败、难过,“九三”跟“上六”如果两爻动,结果是火水未济,当下不能成恒。在恒卦里面出现了“未济”象,说明努力了那么久,尝试共同生活、共同合作,结果还是一翻两瞪眼。长久也没有用,再久的关系也会翻脸,百年老店也会倒,所以三爻的因,有可能造成上爻的果,没有成恒,无法渡彼岸。所以它又是负面的示范、借鉴。人在求恒的过程中,如果犯了三爻跟上爻的毛病,结果是不成的。

    第二爻和第五爻一看好像还不错,燃料可以长久恒温地持续下去。因为这两爻变为咸卦,“恒”中有“咸”象。长久看着好像是比较平淡了,但是里面还是有热情,热情不减。像老夫老妻好像还是第一次约会一样,虽然不会内心怦怦跳,但是看对方大致还顺眼,这就是恒中有咸象,恒后面有咸的支撑,还是有感情的。所以相对来讲,“九二”、“六五”在恒卦六个爻中,都要特别考量。第五爻因为是君位的爻,站的高度不一样,考虑的跟其他的爻都不同,万般不与政事同,但是万般也不与君位同。君位是很高的境界,恒卦“六五”也是如此。但是恒卦第二爻表现不错,很稳定,少犯错。“九二”跟“六五”相应与,本身也都有“吉”的因素,有少犯错的可能,这种搭配、合作的关系就有可能成恒,不会出太大的状况,更不会动不动就拆伙、离婚,因为它还是有爱,历久弥新。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恒卦的“初六”跟“九四”。咸卦至少有一段时间的圆满,但是恒卦的初跟四没有。两爻都动是泰卦,应该很好,恒是一种常态,而且这个久的结果能够创造泰,可是实际不然,如果占到恒卦动“初六”、“九四”,结果绝不是好。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是“不及”。因为恒卦的“初六”跟“九四”的关系,正是长男、长女的主爻,内外相应,上下相牵,“雷风相与”就表现在震卦的阳爻跟巽卦的阴爻,跟咸卦的少男与少女的巧笑倩兮一样,结果都是不好。两个爻辞都很痛苦,一无所得,搞不好连“泰”都是空的,追求不到。本来恒卦就是因为外卦第四爻的行动、主宰,才有强悍的生命力的表现,而这些是源于内卦巽的深入、低调、沉潜,打了很深的基础。“初六”“深根固柢”,所以“九四”“长生久视”。理论上应该是要这样。问题是落实到爻的操作,就是办不到,只有泰的可能。这就说明我们人就是充满了弱点,一旦具体落实,正好相反,不但没有泰,每个人还遍体鳞伤。

    恒卦六爻详述

    初爻:不当的深入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初六”是恒的开始,为了长远的发展,正是应该深入打基础、埋头苦干的时候。在打基础的时候,不显山也不露水,但是一定要深入下功夫,要不辞劳苦地奋斗。

    初爻是从咸卦进入恒卦之后,婚姻开始。到恒卦初爻,就发现不正、不当位,恒卦从不正的爻开始,而且是虚的,那就有破绽了。故爻辞曰:“浚恒,贞凶,无攸利。”没有任何利益,产生不了任何正面价值,现实跟理想严重不相符。如果按照“浚恒”的方式去干,觉得自己要固守坚持正道,结果适得其反,是凶。坚持这么苦干,可是还是凶,而且没有任何正面的利益,这就说明,“贞”是不保证吉的。正常的状况是,“贞”后面有“吉”或者前面有“利”,但是“贞”后面是“凶”的也不少,还有“贞”后面有“厉”、有“吝”的也不在少数。“贞凶”是最严重的,贞还凶,就代表此路不通,不能用这一套固守的方法做事情,你认为是做事的正道,结果却很不好。很多事情要以结果论,结果不好,总是有问题的。

    可见,即使是“贞”,也要看坚持到底的效果是否好。谁都想千秋万世,没想到第一爻就踢到一块大铁板,结果是“贞凶,无攸利”。为什么呢?因为态度可能有问题,即“浚恒”二字。“浚”字很特殊,整个《易经》就出现这一次。“浚”的本意是“疏通”。早期的黄河水灾频仍,挟泥沙而下,声势相当可怕,泥沙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淤塞河道。遇到这种日积月累的“恒”沉淀下来的东西,还不能乱搅动,需要经年累月、隔一段时间就得去维修、保养、调护,想办法用人工的方式疏通,把泥沙移掉或者挖深河床,希望河道的使用寿命能够恒一点、久一点。就像夫妻的关系要长久,对于长期累积的不痛快、不满意,“浚”的动作不可少,隔一段时间就要去清一清。“浚”的目的就是要求恒,这样的夫妻关系、朋友关系才能够比较长久,不然一下子就用完塞满,小摩擦积成大摩擦,小的不痛快积成大的不痛快,到时候任何一个小借口都会爆发口角,都可以爆发冲突,导致拆伙、离婚。这样一来,隔一段时间一定得去“浚”,“浚”的时候,技巧、耐心如果不够,也会适得其反,所以风险很高。但是不能不疏通,否则沟通会越来越有困难。可是通的动作,有时候适得其反,因为人工的疏通,会“贞凶,无攸利”。像运河的疏通,就不像天然的河川那么自然。人工有利有弊,有时会造成环境破坏,像我们开采石油也是“浚”,将来的文明可能就毁灭在石油上,因为把地球累积的资源给耗尽,到最后没有石油,怎么去运转工业文明呢?时日一长,就伤到了地球的根本,所以“浚”这个动作要特别小心,而且要特别讲究。

    “初六”本身就不正,一心想挖深一点,拼命去强求。个人常常都有私心、私欲,越凿越差,留下很多的伤痕,我们常说“一个好的作品没有斧凿的痕迹”。初爻的出发点是希望“恒”,好不容易经过咸卦六个爻的热恋,互相有感情了,当然要久一点,所以“浚恒”,煞费苦心,一心求好,反而“贞凶,无攸利”。

    那么,“浚恒之凶”从哪里来?“始求深也”,有时候过度求好,用了很多不自然的人工手段去维系,越维系越没有好结果。这就是很深刻的提醒。恒卦一开始就想求深,事实上不可能。在“潜龙勿用”的时候就想建立恒,怎么可能?一锹就想挖一口井,一步就想到位,一飞就想冲天,就像拔苗助长,拼命灌人工肥料,还是出不了“恒”的花朵,因为“始求深也”。真正的恒需要日积月累的工夫,绝不是一下子就有长久的成就。所以不可以急性子,“始求深”只是勇气可嘉,但是机缘不够、智慧也不足。要知道,人生的恒、所谓的天长地久不是瞎干一阵就能求到手的。《易经》的产生也是恒,源远流长,是集很多人的智慧、经过集体锤炼而来,你三天就要把它学会,怎么可能呢?

    可见,“始求深也”,跟我们的年龄、学习的经验、人际的历练是有关的,想一下子求成是办不到的,因为它不合乎自然的节奏。“恒”需要长时间的熏习,不是一时的冲动就可以达到。而“初六”爻变恰恰是大壮卦,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最容易冲动,很想一下子大彻大悟。有人认为,如果说“人一之己十之,人十之己百之,人百之己千之”,谁还会有耐心呢?但囫囵吞枣,消化不良怎么办?恒卦六个爻走完了都没有达到,一个爻就想把它装满,怎么办得到呢?像人际关系也是一样,“交浅言深”,交情不够,可以谈那么深的话题吗?交谊才刚开始,还需要互相试探、互相观察才可以进一步交往。恒卦初爻这种“大壮”的少不更事的热情,不能够抑制冲动,才会做“浚恒”这种傻事。

    像需卦“不速之客三人来”,就是因为慢的缘故。人生长远的终极目标,可能要几十年才能完成,要经过“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需于血”、“需于酒食”的过程,才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才能够“入于穴”。所以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浚恒”就是“欲速则不达”。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恒不是“速”能够办到的,要久。“速”能办到的是咸,咸卦可以口说无凭、大言不惭。恒卦“初六”“欲速则不达”,因为它已经离开了“速”的咸卦,进入“久”的恒卦,不要妄想用咸卦速的心态去搞定一切。要有深厚的功力,日积月累才行,所以“欲速则不达”是“贞凶,无攸利”。就不像需卦“不速之客三人来”,最后风风光光满足了一切需求而“敬之终吉”。

    孟子说:“其进锐者,其退速。”越是锐意进取的,刚开始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学习效果不一定好,也不见得能够持之以恒,退步也很快。因为刚开始冲得最猛的,最没有后劲。所以作为恒卦,不要用这种方式,唯有死心塌地,老实念佛、用功,日积月累,再采用“浚”的方式,隔一段时间沟通有障碍了,就得费点巧思去疏通。

    因为有“初六”这种不当的深入,伤害到了根,内卦的因就变成外卦的果,所以就出现“九四”“田无禽”的一无所得、一场空的情况。花再久的时间,也是劳而无功,而且“九四”也不正,它是上卦震的主爻,震为动,动就不正,深入也不正。这下糟了,“浚恒”种下的恶因造成了“田无禽”的恶果。因为不懂得在方法上求改善,老是出问题了就治一治、通一通,通完了又塞了。从身体上来说,“浚恒”有点像心肌梗塞,隔一段时间梗塞了,然后就装支架,后来发现心血管又塞住了,于是再去通一通,再“浚恒”,然后血管又堵塞,就又得去浚通,最后有人装了十几个支架。知道久了会被塞住,就要从根本上慢慢改变生活习惯,使心肌血管恢复正常,这才是恒久之道。西方有很多运动员到老的时候,毛病很多,留下很多的后遗症,那可真是徒伤悲。有的人心脏平均一年“浚恒”一次,最后当然是“贞凶,无攸利”。这就是方法和心态有问题,得过且过,认为人工的方法可以弥补大的问题,其实办不到。

    四爻:求不得苦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第四爻因为“初六”的原因造成拼命地动,动到最后一无所获——“田无禽。”“田”是打猎,禽兽的总称叫“禽”,也为“擒”。打猎都希望打到战利品,猎获到野兽。在渔猎时代,捕获的鸟兽除了拜神、送礼,大多数是作为食物,而获得这些食物,当然要经过打猎的过程,禽兽不会自动来投降的,所以人就要积极打猎。

    可是恒卦“九四”已经是入土一半了,在人生可以用的时间中,到了第四爻,算是位高权重了,但是它位不正,结果打了一辈子的猎,没有打到任何禽兽,一根鸟毛都没打到,这就太可悲了。因为初爻的出发点不正确,没有运用最好的“可大可久”的方法。那么,要如何达到“可大可久”呢?正如《系辞传》第一章所说的:“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一章的“易简”,可谓《系辞传》的《易经》总论,“易简”就“天下之理得”,人生的成就就因为“理得”,其实这种东西就很简单,只要掌握了要点就可以。人容易化简为繁,然后以庞大的但是无效的系统为荣。“可大可久”,“九四”求的就是这些,结果“田无禽”,追求一辈子的恒,都是一场空,而且来日无多,上面只剩两个爻了,你看多悲哀。

    因此《象传》试图点醒这梦中人:“久非其位,安得禽也!”这是定位错误造成的。一开始定位就错了,花再多的时间,只能错得更厉害,永远都回不了头。第四爻的落空源于第一爻的定位有问题,方法一开始就错误。从“初六”到“九四”,经过了三个爻,由内而外,由下而上,已经是日积月累,结果没有成就,真是辜负了这个位置。还要扮演这种心不甘情不愿的角色,这不是“久非其位”是什么?人要量才适性,如果你不喜欢的东西,会可久可大吗?有明确的定位,你就会创意源源不绝,精益求精。如果纯粹是为了扮演社会角色,庸庸碌碌,结果一无所得,那时回头也来不及了,“安得禽也”,怎么会逮到任何战利品呢?这一切都不是“久”的问题,而是位置就错了,在一个错误的位置上干一辈子,当然“田无禽”。

    这就是“九四”,跟“浚恒”也是有关的。人们常常说“恒”,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道理是对的,但是位置不能摆错,时间的积累会让错误永远回不了头。再回头已百年身,结果就是“田无禽”,两手一摊,啥也没了。这个爻的警示,对世人来说,不可谓不深,因为这个时候即便悔悟也来不及了。

    《易经》中“禽”的相关说明

    在师卦、比卦中,两卦的君位都有“禽”的概念,都是在围猎。师卦第五爻跟恒卦第四爻刚好可以参照:师卦“六五”是“田有禽”,而恒卦“九四”是“田无禽”。打仗一定要有借口,要师出有名,在师卦的君位,政治领袖一定要明确为何而战,为谁而战,所以一定要把对手抹黑成为禽兽,人人得而诛之。就像打猎一样,彼此不是在同一高度上,“田有禽”就说明对手太坏了,是禽兽,人面兽心,所以我们要发动战争,“令民与上同意”(《孔子兵法·计篇》),才能够合乎道。这是师卦的君位,为了找正确的理由宣战,所以声称“田有禽”,有打猎的对象,然后大家同仇敌忾,一致对付凶残可恶的敌人。恒卦“九四”却是“田无禽”,人生种种的追求活动,到最后什么结果也没有,时间被浪费,青春也一去不回,坐在干巴巴的位置上,不称职,没有表现,那就很苦。原因很简单,因为“久非其位”,错误的累积造成的。这就说明要早回头,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就难过了。

    除了师卦第五爻“田有禽”之外,比卦第五爻是网开一面:“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就这样开着缺口,给禽兽一条生路,显现宽宏大量,不赶尽杀绝。在屯卦第三爻也是到山林中打猎,可是不但没有打到猎物,还被猎物耍了,“即鹿无虞”。这时要懂得刹车,因为你一无所得,所以说“以从禽也”,禽兽才是做主的,你追求的目标在耍你,你还去追,结果越追越远,劳而无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这就是人生盲目的追求,既不知彼,也不知己。正是佛家所谓“求不得苦”,屯卦第三爻爻变是既济,本来是想追求成功的,结果却没有成功。

    三爻:无处容身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第三爻跟上爻这一对是悲剧收场的,结果“未济”,因为过火了。第三爻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初爻“贞凶”,三爻“贞吝”,五爻直接就是凶,“贞”都没有了。

    “贞”的结果是“吝”,说明第三爻没有任何开展,格局小,很狭隘,而且也频频出错。干了那么久,打不开局面,反而活动范围越缩越小,还得文过饰非,自己找台阶下,这多难过。“九三”因为没有恒心毅力,老是不当地转换,不断变招,越换越糟,每况愈下,失去了原来可能维持下去的还不错的状况,就是不能“恒其德”,没有什么耐心,结果一无所成。

    “三多凶,四多惧”,恒卦的“九三”、“九四”,落实在人位的修行就没有好结果,四爻“田无禽”,三爻“贞吝”,还要“或承之羞”,承受种种的羞辱。还有,“九三”跟“九四”不一样,“九三”的位置是对的、是正的,“九四”位置就摆错了,不当位。不正的位置干那么久当然没什么用,而“九三”的位置是对的,但是没有了耐心,一山望着一山高,所以它不容易在这个位置待太久。这就是“不恒其德”,没有定性,没有常心,不知道“恒”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成就。

    “九三”位虽然正,拼命三郎,过刚不中,总觉得自己没有成就,老想着换一个方式、换一个行业,最后一检讨,还不如原来的,结果从头再来。四爻要从头再来是悔之晚矣,三爻觉得还有机会,可以从头再来,可是又换错了。这种人在现实中有很多,难免“或承之羞”,其实是“必承之羞”,“或”是不定词,什么都有可能,人的信心不定,三心二意,不能够贯彻始终,就会造成这个结果。在每件事上花的时间都有限,样样沾一点,样样都稀松,专业就没法累积,所以最后要出现成果的时候,“或承之羞”,一定会承受羞辱。是哪一种羞辱呢?“之”就是指示代名词,就是“这个”,例如要承受很难堪的羞辱,像否卦的第三爻的谷底,人生最难堪的“包羞”,掉到那么一个可悲的局面。“之羞”,其实不必讲什么样的实际的羞辱,总而言之很难过,结果都得承受奇耻大辱。可是这一切都是自己找的,因为“不恒其德”,在任何一个领域中,你不确定专业的地位,老是换来换去,所以会承受哪一种难堪的羞辱,他也不知道,各式各样都有可能,这就是“或”的含义。

    “贞吝”,越干空间越窄,自己还得找借口,又得归咎于“时不我与”,再不然就是“怀才不遇”,抱怨环境对我不好,大家对我没有善意。其实失败就是失败,所以《象传》很不客气:“不恒其德,无所容也。”这样一个没有定性、没有耐力,又经常抱怨,经常粉饰自己过错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天地之大,无处容身,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收容你。这个话骂得可太重了。《易经》最凶的一爻——离卦第四爻,《小象传》也说“无所容也”。在“恒”的场域中,因为“不恒其德”,结果“无所容”,没有任何人愿意接收。“无所容”就像遭遇“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一样,境遇越来越差,承受很多羞辱,掉到“包羞”没人要的状况,不被任何人接受。

    上爻:动摇国本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田无禽”的浮躁、没耐心,使得外卦震的上爻振动过度,就造成非常惨烈的结果,即“振恒,凶”。“田无禽”可能是因为“浚恒”种下来的根,恒卦到最后宣布破产、瓦解,整个恒的基业,不管做多久,因为振动过度,最后就垮了。这个爻爻变为火风鼎,鼎是公权的象征,前人好不容易建立的很长久的事业,也玩完了。而且这个爻下面就接到遁卦,开始走下坡路,就得跑路了。恒要长久,就应该立基于守中的常道,结果都不遵守,不该改的乱改,和“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一样,如果死守着一个东西,尚可勉强混日子,老是变化的话,越变越糟,“振恒”也是拼命求变,而且乱动。“上六”这种过度、不当的动,反而动摇了国本,动摇了根基,动摇了长久的信念、价值,没有任何的支撑,连“恒”这一大本都动摇了,就如同大厦将倾,难免亡国败家,结果当然“凶”,而且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象传》说:“振恒在上,大无功也。”这也是结论,从整个大局进行检讨。也就是说,恒卦到最后就全部垮了,所有恒的东西都毁灭了,所以下面是遁卦的退场,没有任何功,而且绝对是负面的。

    “大无功”在师卦第三爻的《小象传》中出现过,结果都是同样的,惨败而归。师卦第三爻爻变和恒卦第四爻爻变都是升卦,师卦是要建功,恒卦也是希望长久累积而成功,结果都没有,而且“大无功”,毁于一旦。完全没有顾及有些根基是不能动摇的,不知道那是根本。人也是一样,人的身体是有元气根本的,如果一天到晚破坏,旦旦而伐之,吃什么补药也没用,整个生命的根基栋梁垮了,“振恒”就不能长久。恒卦最后的结果是不管中间建设了什么,拖了多久,最后还是垮,然后就是遁,要走下舞台了。

    还有一个就是坎卦第三爻,也是“大无功”,“来之坎坎,终无功也”,因为“六三”还没有终局,到了“上六”才是终局。坎卦“上六”则是无间地狱,被五花大绑丢在荆棘丛中,痛得浑身打滚,三年都不能脱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落实了“六三”讲的“来之坎坎,终无功也”。古人说“三岁看老”,有时候我们要看最后的结局,不一定要看到上爻,看第三爻就可以预测,它将来就是上爻。恒卦“上六”“大无功”,就因为在三爻的时候没定性,老换来换去,“无所容也”。“无所容”造成的“振恒,凶”,“立不易方”这个不可以变的大法则、大原则被撼动,变得不能再变,国本都动摇了,非垮台不可。

    二爻:善补过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第二爻只有两个字——“悔亡”,“悔亡”的意思我们都知道,就是后悔消失。“悔亡”的程度还不是很高,只是可能会犯错,但是它“善补过”,马上就把悔处理掉了,不至于造成很大的破坏效应。犯了错,但是控制得宜,灾祸就不会发生。

    相对来讲,第二爻是恒卦中比较稳定的一个爻,不是不出状况,而是可以刚居柔位,能屈能伸,有实力,而且应对的时候懂得柔和对待。“九二”也居下卦的中道,错误刚刚一冒出来,立刻就把它处理好,就不会枉生遗憾。

    爻辞最短的只有两个字,像否卦第三爻“包羞”,还有这个爻的“悔亡”。爻辞少,但是“言有尽,意无穷”,可以据此知道,在恒卦中这一爻几乎是出毛病最少的,懂得“悔亡”,错了承认错,赶快面对错,“无咎者,善补过也”。

    “九二”为什么能够“悔亡”,不生遗憾呢?因为《象传》说:“九二悔亡,能久中也。”长久的时间中都能够谨守中道,也就是下卦巽之中,先立于不败之地,在长久的岁月里面,能够“久中”,结果悔恨消亡。这个爻爻变为小过卦,错误不严重,马上就改。所以说“恒”的东西,我们很难找到,但是犯错倒是恒常的。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人恒过”,指人没有不犯错的,那是常态,但是能改就好。

    要真正完全理解第二爻的“悔亡”,其实很简单。“九二”可以说是恒卦最平稳、没有什么大毛病的爻。长期趋势中,它也是上上下下地变动,这一爻的精神就是要我们顺应大趋势,要看得长久。孔子的学生子张曾问孔子,三百年之后的事情可以知道吗?也就是十代以后的事情可以预测吗?孔子说,这有什么难呢,就举三代为例,夏、商、周三代,各有斟酌损益,“其损益可知也”。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有一些变化,可还是有不变的东西,你只需把握那个平稳的、长期占据中心线的大趋势。何止看三百年,看三千年也可以,“虽百世可知也”。

    问题是,你为什么觉得很难把握长期趋势呢?以前我们讲过“恒”中有“谦”的象,“恒”中呈现了“悔亡”的不断地消弭过失、不断地把握主流趋势的努力。可是,有可能最后还是什么也没逮到,没有追求到永恒,永恒不变的东西还是落空。像“田无禽”,追寻了一辈子,追寻不到。换句话说,终极圆满追求不到,可是在那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学到很多“悔亡”的智慧。最后有可能“二”跟“四”都有了,吉凶并见。从恒中我们体会了谦卦的道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要奋斗、人要增进智慧,但不要做完美主义者,不要追求太完满。

    五爻:久经考验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我们再看第五爻,这个爻就要用一点智慧去参了。

    五爻是恒卦的君位,“恒其德”是有鉴于第三爻做得不好,第三爻“不恒其德”,结果“或承之羞,无所容”,所以到五爻就吸取前车之鉴。“恒其德”是针对“不恒其德”的调整,绝不轻易变,没有把握不乱变;先守成再谋创新,然后“恒其德”,不管风雷如何动荡,始终是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的守恒去扮演君位的角色可不可以呢?

    “恒其德”,然后“贞”,遇到什么考验都不变,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妇人吉,夫子凶”。这就是《易经》的智慧,常常在君位的时候点拨我们。像剥卦上爻,就分君子还是小人,才能决定剥卦上爻到底结果是好还是坏。因为人还有很多创造的空间,智慧修养深,可以超越一般的吉凶,甚至凶的都变成吉。如果自己不争气,净想拣现成,明明是有可能吉的,都给玩成凶了。但这个又不一样,两性有别,“妇人”就吉,“夫子”就凶。

    可见,“恒其德”还是不行,还是“夫子凶”。这个困局始终没有办法突破,恒卦三爻、五爻动,两爻动是一个困卦的象,一筹莫展,到最后结果也是如此。只有找到那个平衡点,才有恒之可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