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研发转型——井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萃升、困井的异同之处

    上一章的困卦比较难,要讲述的内容很多,所以在进入井卦前,还是有必要做些补充,进一步强化我们对困卦的认识。困中之人应冷静处理交相困的复杂情势,若个人力量不足,还可以加强精神修养,拓升心灵力量,或是“利用祭祀”、“利用享祀”,强化主体修为,就有可能突破外在环境或大形势的困局,开发新的资源。像萃卦内部的磨合问题处理得差不多了,建立新的共识与平衡之后,下面就是一帆风顺的升卦。困卦与井卦的模式也是如此。

    萃、升、困、井这四个卦的卦中卦都有身心超负荷的大过卦。以卦象来看,萃卦是泽地萃,困卦是泽水困;以爻变的概念看,萃卦二爻动就是困卦,困卦的二爻动就是萃卦,二爻上面的四个爻都包含大过卦的内在历程。而升卦、井卦的差别就在第五爻。构成大过卦的卦中卦则是下面四个爻,亦即从初爻基层到四爻执政高层,正是“大过”的过程。

    从卦的结构来看,萃、升、困、井四个卦有某种相似性。升卦一直是往前、往上、往外突破。井卦则是往内、往下挖掘潜在水源,一旦挖通,泉水层层涌出,水位越来越高,下面才可以进入整体形势彻底改变、有所创新的革卦。我在困卦一章特别从困、噬嗑和井、贲这两组错卦,强调用蓝海策略超越噬嗑卦割喉竞争的红海策略,免得噬嗑、贲一路下去变成剥卦,大家同归于尽。这是用六爻全变的错卦思维及时扭转命运、免于覆亡。困卦亦是如此,由困之井、之革,局面一新,也是用错卦的思维绝处逢生,摆脱宿命,提高人的位阶。

    井卦跟升卦都是直线型的发展,越是往上、往外,离成功的机会越近。所不同的是,升卦到第五爻“贞吉,升阶”,就要适可而止,因为到了成长极限,再往下走就会变成“冥升”,导致泡沫破碎;井卦第五爻已经开发成功,但还是不究竟,必须到第六爻完成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才可以进入变革创新的革卦。一般的卦走到上爻,能带着正面的思维、开阔的眼界,而且能享受福报无穷的少之又少。像乾、坤两卦就是最好的例子。坤卦上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极其惨烈;乾卦上爻则是“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这都是永恒的教训——过了头就不好。也就是说,物极必反。很多卦的第五爻代表巅峰,第六爻就开始从巅峰往下掉,过气、失势几乎是通例。但井卦上爻是更上一层楼,所以它才能通到“元亨利贞”的革卦。

    物极不反

    上爻能像井卦这样下场不错的少之又少。物极必反是一般通例,但井卦上爻是“物极不反”,再往前突破。前面的四十几个卦,上爻好的有哪些?为什么它们的上爻会好呢?这很值得举一反三,仔细探究。像随卦上爻、蛊卦上爻都很好。“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这是随卦的最高境界。整个大周朝八百多年的江山,基础就在岐山脚下的龙兴之地,只要维系人心的功夫做足了,就可以建立一个王道之邦。随卦上爻就是这样的境界,就像升卦第四爻“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随卦第六爻打好基础,就有余荫庇佑,可以“王用亨于西山”。随卦上爻的突破是一个很正面的例子,因为“上穷也”,“穷”不是穷途末路,而是穷极最高境界。就像《系辞传》所说“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是盛德大业的境界。蛊卦上爻“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就是拨乱反正成功,蛊乱消除,摆脱政治斗争的窠臼,进入自由开放的临卦。爻变就是升卦。随、蛊两卦相错综,上爻都突破物极必反的常规,井卦上爻也是这样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爻。

    当然,需卦上爻“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也不错;蒙卦上爻“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也是启蒙教化所必需的霹雳手段。“击蒙”为什么是正面的手段?因为上卦是艮卦,艮卦登峰造极的爻就是“上九”。所以,一个卦的上卦如果是艮,那么这个卦的第六爻一定比第五爻的境界高,因为艮卦有止欲修行的意思,修到最高境界,就可以突破重重障碍,获得登峰造极、“止于至善”的成就。此外,上卦若是艮卦,“六五”跟“上九”的关系也不错,“六五”对“上九”是毕恭毕敬的。艮卦“上九”敦艮、临卦“上六”敦临、复卦“六五”敦复,皆为大德敦厚之义。

    还有,贲卦上爻的人文化成也是了不起的境界,“白贲无咎,上得志也”,是返璞归真、纯洁无染、回归自然。贲卦上卦也是艮,第六爻阴承阳、柔承刚,人文化成到达巅峰。履卦上爻的结果也很好,因为“履而泰,然后安”,就像接在井卦上爻之后就是全面创新的革卦“元亨利贞”。蛊卦上爻为什么好呢?因为改革成功,下面就进入元亨利贞的临卦。履卦上爻很好,否卦上爻也值得庆幸,因为“倾否”之后就接到开大同之世的同人卦。所以,往往很糟、很难过的一个卦,到上爻反而变好了。

    《易经》中的饮食器具——制器尚象

    关于赤绂与朱绂,我想再强调一下。过去《易经》注本对“绂”字的解释都是“蔽膝”二字,也就是当官的官袍。赤和朱都属红色,但这两个颜色的官袍品级不同,朱色即正红色,一定是最高领导专用,赤色则是王公大臣所用。而且“绂”恐怕不光是颜色,还有图案。皇帝、大臣穿的“绂”上面都绣有各种不同的图案,用以代表不同的身份,像清朝各级官服的图案就有严格规定。过去百姓见官都要趴下来磕头的,只能看到膝盖以下的服饰图样,所以困卦中等着脱困的老百姓,只要看到绂的颜色、图案,就知道来的是什么品级的官了。

    也就是说,只要看到冰山一角,就能知道冰山的整体结构。《易经》就是要训练从局部推到整体的思维,从局部的空间推知整体,或从某个时间点的变化而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知机应变。所以,“履霜”要看出“坚冰至”;看到“赤绂”和“鞶带”,就知道对方的身份地位。如果瞎子摸象之前受过这种训练,就不会以偏概全了。这就是部分跟整体的关系,一爻一世界,一卦一乾坤。《易经》就是这样一个全息结构。

    以衣服器物代表身份品级,在《易经》里面还有很多。例如坤卦第五爻讲“黄裳元吉”;鼎卦代表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有水井处皆有人家,井卦代表的小老百姓就称为市井小民。井跟鼎是很明确的划分,象征从平民到贵族,从在野到在朝,中间经过革卦的改朝换代、上下易位,原先的鼎就变成了井,原先的井就取而代之变成鼎。井卦和鼎卦在六十四卦中比较特殊,因为代表的是很具体的东西,而且都是人造的。自然界本没有井,必须由人工挖掘而成为民生日用之物。古人一定是逐水而居,世界上的文明古城几乎都在大河旁边。井是非常平民化的象征,鼎也是人的创造,是政权的象征。井、鼎之间的革卦代表人革天命,也是人之所为。所以井、革、鼎都是人所创造的文明器物,这就是《系辞传》所讲的“制器者,尚其象”。制器是发明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形而下者谓之器,人要发明东西,必定有其象征意义。平民阶层的井、贵族阶层的鼎,一是要解决平民喝水的问题,一是要解决官家吃饭的问题。一般人只能用缶,也就是没有任何装饰的瓦罐,稍有地位的人才可以用鼎。坎卦、离卦、比卦都有缶,离卦中鼓缶而歌,可知当事人已无权,只有一个缶。比卦第一爻是小老百姓,除了一腔热诚,哪有什么资源?所以是“有孚盈缶”。古代社会把贵族拉下来的平民革命,就是井、鼎、革的上下易位。

    六十四卦中只有井卦和鼎卦代表具体器物。从字形上看,“井”字就是一口井,“鼎”字就是鼎的样子,既实用又有象征意义。其他六十二个卦的卦名则是高度抽象的,只代表一种状态。井卦和鼎卦虽然代表具体器物,但它们是下经唯一“元亨利贞”四德俱全的革卦必不可少的因缘。

    井卦的卦中卦

    我们先看井卦的卦中卦:首先是初、二、三、四爻构成的大过卦,这在困卦一章已分析过,要开发潜在资源,必定要先经过“大过”的辛苦过程,但只要资源开发出来,受再多的苦都值得,所以井卦之中也有大过卦的象。此外,井卦三、四、五、上爻构成的是水火既济,也就是说,井卦在初、二、三、四爻的研发阶段必然饱尝辛劳备至的“大过”,但经过“大过”的努力之后,苦尽甘来,终于“既济”。只是人在困境中往往更渴望可以互相取暖的亲近关系,所以困卦中有家人卦,但在井卦团队研发的过程中,彼此可能闹意见、甚至拆伙,因为二、三、四、五爻构成的是睽卦。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由井卦二、三、四、五、上爻构成的节卦。节卦也是困卦的交卦,为什么要节?因为井是为了纾困而开发新资源,纾困的目的,就是不再重蹈“升而不已必困”的覆辙,所以要节约,不可挥霍。也就是说,井开发成功之后,由“泽无水”变“泽中有水”,就要规定管理办法,节约资源。

    井卦的最后一个卦中卦更有意思,由初、二、三、四、五爻构成的是鼎卦,说明井卦代表的一般老百姓,将来说不定有黄袍加身的机会。换句话说,只要开发成功,解决井的民生问题,井中就有鼎——脱贫致富的象。像刘邦在当泗水亭长的时候,在芒砀山打游击的时候,他是一个无赖——井,可是后来他由平民之身变成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就是井中有鼎象。陈胜、吴广揭竿起义时,陈胜就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最后虽然没有成功,但毕竟也封王称霸一时。英雄不怕出身低,“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就是井中有鼎象。我们看人的眼光,也要如此。

    井卦卦辞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井卦卦辞很长,也非常有启发性。“改邑不改井”,“邑”是都会、城市,在前面的卦爻中已多次出现。古代大夫的封地为采邑,所以邑只是城邦,跟诸侯的国有差别。像谦卦第五爻的“利用行师,征邑国”,就是把邑当成国,有僭越之嫌,所以要征伐。井卦称“改邑不改井”,表示井比邑重要,邑可以变,井却永远不变。也就是说,每逢改朝换代,就有许多“城复于隍”的例子,都市繁华如梦,很多邑早已灰飞烟灭。中国历史上很多城邑现在只剩遗迹、废墟。可见,邑是不能久远的,因为井卦下面就是革卦,革故鼎新、改朝换代,不但旧城被摧毁,有时候连名字也改了,所以我们现在读历史上的地名,还得有古今地名参照表。邑是很脆弱的,真的是“升虚邑”,但井是永恒的,因为它提供一般小老百姓民生日用之需,那是最基本的,不论什么朝代、什么帝国,老百姓永远要喝水、吃饭,所以井不可能改。项羽、成吉思汗攻下一个地方就屠城,邑没有了,邑中还有残存的老百姓,新政权还是要解决他们吃饭、喝水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井卦所象征的民生基本需求,邑所代表的政权就无法存在,因为所有的邑都是为了服务井而存在的。就像我们讲需卦的时候就提过,需卦跟井卦只有初爻不同,上面五个爻完全一样。饮食宴乐、衣食住行,这是民生基本需求,如果政权跟井背离,后面就是改朝换代的革故鼎新。所以井是永恒的,邑随时可以改。

    还有,邑其实就是围绕着井而形成的。先有人发现水源,掘一口井,环绕井水而居,人群越聚越多,就慢慢发展成邑。当然,一个邑不可能只有一口井,而是好几口井构成了邑。邑的存在离不开水源,不是绕着河川,就是从地下取水。城市发展一定先从水源开始,然后慢慢聚集人群,人口渐多就变成邑。成语“饮水思源”、俗语“吃果子拜树头”,都有这个意思。所以人不能忘本,要记住什么是基本的,什么是衍生的,井卦卦辞第一句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同时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下会发生革命、造成政权变更。如果舍本逐末,邑发展成熟之后就忘了要积极解决井的问题,邑所代表的政权就得结束。

    井卦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会改的是邑,不改的是井,接下来就是“无丧无得”。其实,我们平常讲“市井小民”就包含了两个卦:井是井卦,市是噬嗑卦。“噬嗑”是日中有市,是商业交易。噬嗑卦跟井卦是错卦的关系。所谓市井小民,一是要解决水源问题,二是一定有市场交易,这些构成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那么“改邑不改井”,就是“无丧无得”,不会丧失什么,也不会得到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邑是会改变的,绝对有丧有得。有人建立新政权、新都城,那是得;但“城复于隍”时,城被烧毁,那就是丧。邑会变革,所以有丧有得;井是不改的,而且井水是地下水库,若能挖通泉脉,那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无丧无得”。这样看来,石油并不是最好的能源,因为它是有“丧”的,越用越少;将来要大力开发新能源,像太阳能就是“无丧无得”。其实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都源自太阳能,石油也是从太阳能转化而来,储备在地下。未来的能源至少要具备“无丧无得”的特性,既廉价又干净,而且用之不尽。

    “往来井井”,有“往”有“来”,这是泰卦“小往大来”的象。一口井开发出来,有用不完的井水,大家都会跑来取水,取完水就走了,这就是“往来井井”。“井井”二字,前面的“井”是动词,后面的“井”是名词,合起来就是打井水的动作。“往来井井”就是住在井周围的百姓络绎不绝地来取水,所以,“井井”也代表取水时很有秩序,成语“井井有条”就是这么来的。此外,井水的使用也需要管理,因此井卦中又有节卦的象。

    “汔至”,“至”就是达到目的,凿井及泉曰“至”,可是“汔至”有点糟糕,“汔”就是差一点,有功亏一篑的意思。凿井时选错开挖地点,或者挖了半天没有水只好放弃,这就是“汔至”。行百里者半九十,因为资金、人手还差一点,或者评估再往下也没有希望,于是就撤守、放弃了,这一撤就一切归零,前功尽弃。未济卦说小狐狸要过河,快游到对岸时,力量不够,只好放弃回头,这是“汔济”,差一点成功,结果还是失败。成功和失败只有1和0的区别,没有中间数或大约数,0.5或0.9,甚至0.9999……都不算成功。所以人生很严酷,不是1就是失败。表现在爻,井卦第五爻就是1,开发成功;井卦第四爻爻变大过卦就是0,功亏一篑,差一步就成功。“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篑”就是最后一畚箕土。小狐狸渡河也是如此,下水游一半,浅尝辄止,这样哪行?井卦是研发转型的过程,要么百分之百成功,要么就是零,这就是井卦。所以孟子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凿井不及泉,还差一点却放弃了,就是“汔至”。

    “汔至”接着就是“亦未繘井”。“繘”字在此为动词。“汔至”是凿井没凿到水就放弃;“亦未繘井”是井凿成了,取水的绳子却不够长。取水的设备不够,自然取不到水。另外还有一种情形是“羸其瓶”,取水的容器可能是瓦罐,这东西很脆弱,看着已经离开水面,不小心一晃荡,却撞上井壁,破了,于是只得重来。“羸”字之前出现过两次,一是大壮卦,“九三”“羸其角”,一是姤卦,“初六”“羸豕孚蹢躅”。

    井卦上卦是坎,井之所在也是险之所在,风险非常高,什么意外都有可能。综合以上三种情形,一是没有凿到井水,一是汲水的绳子不够长,一是水瓶不够坚固。都是功亏一篑,结果凶。可见,井卦的开发、应用,只要出一点意外,就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先前不管花多少精力研发,一直到最后成功才算数。否则就像“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一样。井卦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别人只要比你先一步把新产品开发出来,他就能引领产品的变革,而你就白白辛苦一场。像微积分的历史公案,到底是牛顿还是莱布尼茨先发明?他们都是独立研究微积分的,但莱布尼茨发表这个概念是在1684年,而牛顿在1736年才发表,也许还有更多人比他们研究得更早,只是没有发表。历史上只会记得谁是第一个,不会记得第二个,就像诺贝尔奖的研究突破一样,没有第二,只有第一。所以千万不要把成果藏在抽屉里,成功了就赶快发表。否则就是“汔至”,没人会承认你是发明人。碰到这种争议,即使有很多证据,也没办法确定谁是第一个创造发明人。一讲起牛顿,大家都会想起苹果,大家都说牛顿被苹果打到就想到地心引力,这是真的吗?还是发现地心引力之后,编造一个好记的故事?这种历史公案其实都可以用占卦来解决,但要善用、善断,才可以帮我们破解。

    井卦卦辞“元亨利贞”一个都没有,可见风险无限,但要是能突破艰险,后面就是革卦的“元亨利贞”。所以井是低调沉潜的开发,等到成功了,就是“元亨利贞”四德俱全。很多创造发明都是这样。看不到“元亨利贞”,并不代表这个卦很糟糕。为了后面的“元亨利贞”,必须低调,不显山、不露水,这才叫井卦。何况这是开发地底下的泉脉,一旦成功,获利是挡不住的。六十四卦中“元亨利贞”俱无的卦,除了井卦,还有艮卦、观卦。艮卦没有“元亨利贞”,也没有“吉凶悔吝”,只有“无咎”,可是艮卦很重要,那种不动如山的修为是人生修行的高峰。观卦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论,“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你能说“观”很差吗?“观”也很重要,但它的“元亨利贞”完全没有表现在外。井卦的研发过程很低调、很审慎、很冷静,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革卦的“元亨利贞”。艮、井、观这三个卦四德俱无,但意义深远,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过程。井卦是开发自性,后面是“革”,一旦开发成功,自性可生万法,人都可以革天命。其实“无丧无得”跟《心经》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直接相关的。开发内在潜藏的生命真心,一旦开发出来,就不得了。

    深造自得

    井卦“无丧无得”,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开发真心的能量。正如困卦《大象传》所说的“致命遂志”,困到一个程度,刚好刺激我们做最深刻的反省,把潜藏在内心深处最清新的能量给开发出来。禅宗讲自性生万法,自性也需要开发,那就是修行,但风险不低。井卦就有各种风险,有的会走火入魔,有的会功亏一篑。孟子曾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这里讲到“深造”的概念,深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得”。深造自得也适用于井卦研发转型的过程,探讨并挖掘深层的、没有被充分启动的资源,就可以发挥能量,增加效益,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极低调的开发

    井卦卦辞二十几个字,没有“元亨利贞”,是沉潜、低调的开发过程,一旦开发成功就不得了,但能成功的还是少数,因为有很多风险。卦辞列举的几种风险都会造成功亏一篑的后果。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这就是风险,而且是无法躲避的风险。只是,这风险往往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因为一开始人都会比较小心;常常是在即将成功时,得意忘形,风险就来了。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十里才是关键。即使走了九十里,跟只走五十里是一样的。就像老子所说的“慎终如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人们常在几乎要成功的时候失败,这种“汔至”的经验太多了,所以在接近成功的时候,还是得敬慎其事,才能不败。否则“几成而败之”,功亏一篑,这就很可惜了。

    井卦《象传》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先看《大象传》:“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相”是互相帮助、相夫教子的“相”。从旁协助为“相”,宰相就是从旁协助君王。泰卦《大象传》说“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相”的意思也是如此。“劳民”即劳动民众,要挖井、要研发,当然要成立研发小组,动员大家劳心劳力地投入。但挖井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所以要互相打气、互相激励,这就叫“劝相”。也就是说,在陷入困顿的时候,善意的相劝很重要,你帮人家打气,人家也来安慰你。

    “木上有水”是井卦的象。下卦巽为木,是柔软的木,代表阴柔、有弹性,一旦发现错误就赶快回头另起炉灶,不会死撑到底。巽为木,也有深入的象,深入才有可能把宝贵的资源开发出来,而且造成深远的影响。像恒卦下卦也是巽,要创造可以长期发展的局面,一定要深入、低调。忧患九卦最后一卦就是巽卦,它是处乱世最高的功夫。木也是生机的象征。“地中生木”是升卦的象,“木上有水”是井卦的象,都是巽为木的意思。

    “木上有水”,还有更直接的象征,一是井水要靠木桶把水装上来,再一个是更直接的自然现象,就是植物的根要钻到土壤中吸收水分,然后输送到树干、树枝、树叶。如果久旱不雨,为了吸收地下水,植物的根就会钻得更深。这种毛细管现象,也是“木上有水”,所以抽水机可以借助细细的管子让地下水顺着管壁爬上去,这和升卦的表面张力也有关。植物靠根部吸水供给养分,这就是“木上有水,井”的功能。用水泵将井水抽上来,基本上也是模拟植物根部吸水的过程。人体的血液循环就是靠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一搏动,血液通过毛细作用一推一进,就可以周流全身。“木上有水”是自然现象,但不是靠重力自然下流。靠重力自然下流的是夬卦——泽上于天,凭借重力,水往低处流。升卦跟井卦是靠着水泵的效应从下到上。自然界包括植物和人的血液循环,都显现出井的功能作用。

    井卦第五爻爻变是升卦,升卦涉及表面张力,井卦本身又能显现毛细管作用,这两者其实根本就是一个原理的不同展现。可见,《易经》不只蕴含很多人文法则,还有很多自然法则,否则实用性就会很有限。

    此外,“木上有水”是自然现象,人模仿自然现象,“尚象”就能“制器”。看到植物的吸水功能就发明抽水机,看到鸟会飞就发明飞机,这就是制器尚象。华夏文明全方位地展开,就是制器尚象,即把自然法则运用到发明创造上。《系辞下传》第二章讲述从伏羲开始的十三个文明发展的卦,包括大壮卦的阳宅、大过卦的棺椁坟墓、随卦的陆运、涣卦的水运、小过卦的粮食加工生产、噬嗑卦的商业行为、乾坤两卦的政治管理、离卦的渔网之象、益卦的农业生产,还有睽卦、豫卦的国防和夬卦的文明继承。

    “木上有水”是井的现象。“君子以劳民劝相”,就要奖励、慰劳研发团队。因为中间势必会遭遇很多挫折,团队成员之间要互相打气、互相鼓励,不要犯了井卦中有睽卦的毛病:大家意见不一,再加上屡次遇到失败,就可能闹意见拆伙。大家“劳民劝相”,一团和气,团结合作,才能把噬嗑转成井、革。

    井卦《彖传》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从长长的卦辞可以得知,井卦转型成功需要时间,必须经历尝试错误的历程,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中间可能会出现错误,浪费时间,最后就要回头反省。成功之前往往有九十九个失败,这是残酷的事实。另外,井卦的研发转型既然需要投入时间和成本,更需要耐心,所以最好早一点下手,不然别人也在开井研发新一代产品。也就是说,井卦的研发转型是决赛,就看谁能早一步革新、脱困。所以越早下手越有机会,即使中间难免失误,至少还有修正的时间。而且,不要只注意上卦的水是不是冒出来了,还要注意下卦巽的低调、深入、无形,在真正成功之前,研发过程中的所有状况都要保密。

    在困卦时,六个爻置身在种种困难的情境中,但从卦的思维来看,脱困的釜底抽薪之策,就是井卦的研发转型。这也是唯一的机会,由困到革,井卦是必经之路。先找到挖井之所在,才有可能通向革卦的彻底解决,可是挖井需要时间,所以要早布局、早尝试。另外,在困的阶段,还要注意掩护挖井的动作,所以困卦的外卦是兑,谈笑风生,让人家无法探知内部虚实。同时,困卦的错卦是贲卦,外表很让人迷惑,其实是“升虚邑”、空城计。像司马懿就上过当,诸葛亮却争取到“挖井”的时间——顺利转移大批军民。所以在困的时候,一可以利用综卦挖井,二可以利用错卦贲的缓兵之计争取时间。

    即使在困局中,运用错综的关系,也会发现到处都是策略,这就是策略人生。研发工作往往耗时经年,所以井卦卦辞殷殷告诫,要提早下手,一边困,一边思考井之道在何处,尽量争取时间,还要十分低调。所以卦辞绝不张牙舞爪,绝对实事求是。没有“元亨利贞”,但还是值得拼命干,因为“改邑不改井”,井是永恒的需求。“无丧无得”,“往来井井”,资源一旦开发出来,客户就会络绎不绝,既要排队,还得守秩序。

    我们回到《彖传》。《彖传》很简单,我在解释卦辞的时候差不多都说完了。“巽乎水而上水,井。”下卦是巽,深入且低调地挖掘潜在资源。其实我们先讲《大象传》的“木上有水”,是为了让大家更能理解为何“巽乎水”,就能“上水”“上水”就是把地下水打上来。“巽乎水”就是用抽水设备探到地下水层,就像植物的根要吸水,就得钻到水的下面。这就是井的功能和自然现象。

    “井养而不穷也”,井水一旦开发出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左右逢源、“无丧无得”,永远不穷尽。《杂卦》说“井通而困相遇也”,困穷而通,井就是要求通,“养而不穷”,永远用不完。“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为什么井比邑重要?甚至邑所代表的繁荣城市就是从井慢慢发展而来的,原因就在“乃以刚中也”。谁是刚中?井卦“九五”。“刚中”是指井卦的价值,也是指坎卦的德性。坎卦“九五”水流而不盈——“坎不盈,祗既平”,也是刚中。困卦的刚中也是指“九五”,井卦的“刚中”当然是指开发成功的“九五”。“以”就是“因为”,“乃因刚中也”。所以困、井二卦都是坎德的发挥运用:意志坚强,锲而不舍,致命遂志。“改邑不改井”,因为井有源源不绝、生生不息的动力,如果没有井的功能,所有的“邑”都是“虚邑”。历史上很多通都大邑由热闹繁华变成冷清破败,就是因为丧失了井的功能。

    “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易经》里面很多“功”都与坎卦、艮卦有关,因为只有冒险犯难、突破障碍,才有可能成功。坎卦说“往有功”,蹇卦、解卦也说“往有功”,需卦跟井卦还是“往有功”。井卦上卦是坎,如果坎冒出来就成功了,但可能到“六四”就功亏一篑,所以是“未有功”,失败率很高。因此要特别小心井卦的失败——“汔至亦未繘井”。

    井与涣——影响世界的能力

    井卦的交卦是涣卦。井的开发一定是从民间基层、从无到有慢慢开发出来,然后进一步涣散出去,影响全世界。原来的井默默无闻,一朝开发成功,便成为划时代的产品,影响力遍及全世界,这就是涣卦。

    由点连成线,进而扩展成面,这种涣的前景很诱人,使无数人前仆后继,争相投入井的创新研发。在革命前夕,井带给人如此美好的前景,那么它的未来会怎么样呢?例如现在的“苹果”(Apple产品)可比砸到牛顿的那个风光多了,在平板计算机和智能手机领域可谓所向无敌,影响全世界。同行都受到他的挑战,有的跟进、有的复制、有的据隅顽抗。这就是苹果带来的IT革命。一个新产品建立新的规格,旧事物全部惨遭淘汰,大家不得不紧跟其后。但是,苹果会一直遥遥领先吗?这很难说,如果不能继续保持创新,它很快就会被后来者取代。现在很好,不代表以后还会很好,这是至理名言。

    井卦有涣的潜力,可以影响全世界,所以井的创新研发值得一试。另外,井卦跟困卦一样,六个爻全部都冠有卦名,可见,困、井这对相综的卦是人生至为重要的课题。所以困卦是全困,井卦是全井。也就是说,井卦的研发过程,不只第一爻到第五爻是井,第六爻还是井。如果第五爻没彻底完成,那就是“革命尚未成功”,第六爻还要坚持井的研发精神——“同志仍须努力”。因此,人生不管大事、小事,任何时刻都要有井卦的思维,穷则变,变则通,只有不断创新研发,甚至被迫转型,才能开创新局面、新天地。

    这种全井的观念贯穿井卦六个爻,才能保证不会功亏一篑。困卦六爻全困,形形色色的事物都会困住人,从初爻到上爻、从内到外、从野到朝、从基层到高层,每个爻都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困卦代表人生的困境,井卦代表人生的突破。要突破困境,必须全力以赴,每个爻都不可掉以轻心。全困、全井跟临卦、观卦的全临、全观道理一样,一步都不能错。

    井卦六爻详述

    初爻:用进废退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现在进入井卦具体的六个爻,先看“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开发井水是为了解决民生用水,就像需卦一样,没有比这更基本、更重要的民生问题了,而且水量、水质绝不能出状况,才能保障基本民生之需。但井卦第一爻出现的井是破败的,“井泥不食”,井中淤泥堆积,井水不能饮用,完全是百废待兴的象,而且“旧井无禽”,是一口荒废的古井,连禽类都不来光顾。当然,可以挖一口新井,从头开发,但开发新井的成本一定比较高,而且寻找新的地下泉源也颇费工夫。如果有一口已经废弃不用、被泥沙淤塞的旧井,经过重新清理,依然可以冒出鲜活的井水,岂不是划算得多?就像很多转型成功的案例,往往只是将旧产品进行新的组合,同样也是一种创造发明,而且成本低得多。

    井卦第一爻从一口旧井能否重新启用谈起,这对研发创新的思维有非常重要的启示。百分之百的创新是少之又少的。例如军队的武器经常保养、修整,这绝对比重新制造武器要省时间、省资源。旧物回收再利用,其实也是很重要的研发。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东西如果长期不用,就会像淤塞的旧井一样失去功能。就像人们所说的,没人居住的空房子因为没人气,就会有“非人”去住。所以能用的东西就要时常拿出来用,用进废退,身体机能也是如此。很多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动不动就血管梗塞,原因就是平常不运动,心脏没有泵血功能,血液怎能畅流全身?

    “井泥不食”,旧井被又脏又臭的淤泥塞住,无水可喝,当然“无禽”。《易经》中的禽包括飞禽走兽在内。井无禽,代表这口井对鸟兽都没有吸引力,因为没有干净的水可以喝。新井门庭若市,旧井则麻雀都不来了。

    《象传》说:“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井泥不食,说明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水位太低,不能随时提供服务,终究会被时代舍弃,所以才会“旧井无禽”。“下也”、“时舍也”,一个是位置太低,一个是被时代舍弃。《小象传》的用词有点眼熟,像乾卦第一爻的“潜龙勿用,下也”,第二爻的“见龙在田,时舍也”。可见,井不仅要流通无碍,而且要跟得上时代,因为后面就是革。时代变了,井还不变,当然是“旧井无禽”。这个爻爻变是需卦,说明还是有潜在需求,但必须重新整理开发。毕竟这口井过去曾经冒过水,如果及时调整,还是可以创造需求。我也讲过,“水风井”跟“水天需”只有初爻之差,井卦初爻由虚变实,就可以重新创造需求。这就是井卦的核心价值——针对需求,适时调整。其实很多创造发明都是看到潜在的需求,从“井泥不食”、“旧井无禽”,直到有甘甜清凉的地下水不断冒出来。可见,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有好产品面世,立刻就会门庭若市。

    二爻:艰难的突破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因为不甘心“旧井无禽”,于是进入第二爻的大幅改善,从清掉淤泥废物开始,再慢慢疏通水路。本来初爻根本没有水,到了第二爻就有一点水出现了,水位也慢慢上升。虽然距成功的第五爻还早得很,但至少已经看到初步的成果。

    接下来看具体的爻辞:“井谷射鲋,瓮敝漏。”“谷”就是两山之中溪流经过的地方。但井底怎么会有“谷”呢?其实这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指井底出现像“谷”一样的低洼地,表示已经有水冒出来了。因为这是口旧井,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虽然略显破败,但基本的汲水功能还在。瓮就是一种汲水工具。那么,何谓“射鲋”?有人说是小鲫鱼,因为水域太窄,大鱼不可能存活。井底出现山谷一样的水路,水喷出来射到小鱼身上,这就是“井谷射鲋”。小鱼只要有一点点水就可以生存。瓮是旧的,而且会漏水,现阶段也无法改善设备,所以小鱼赖以存活的水还是不够。因陋就简的研发前期就是这样,虽有突破,但仍然充满困顿。因为第二爻爻变为蹇卦,寸步难行,难以为继。

    另外,“井谷射鲋”也提醒我们要多注意索求不多的社会底层,例如贫民窟。像印度要赶上中国就很难,种姓制度牢不可破,二战后虽然实行西方式民主,但种姓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而且所谓的贱民阶级——首陀罗还很认命。即使在最繁华的大都市,贫民窟规模之庞大仍令人震惊,你会发现,就那么一点点资源,居然可以养活那么多人。这也是这个爻给我们的启示,一点点资源就可以惠及广大众生。所以,任何一种公共设施、民生必需品的费用都要很低,让人们消费得起。这就是井水的意思,它不是鼎,开发出来后不能太贵,必须人人都能用得起。

    “井谷射鲋”也是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靠着“瓮敝漏”搜集到一点东西,钱不多,研发的预算有限,没有金主愿意投资,可能是一个人在小工作室或是一个寒酸的研发团队里,就像土法炼钢一样,只凭着模模糊糊的理念就动起来了。一开始当然是寸步难行。这样的一个团队,从“井泥不食,旧井无禽”,到“井谷射鲋”有了初步成果,这还是在“瓮敝漏”的困难条件下挣出来。本来二爻跟五爻是相应的,但《象传》说:“井谷射鲋,无与也。”二爻的研发继续进行下去,将来说不定就会站上第五爻的位置,但现状很糟糕,“无与也”,没有强大的投资者做靠山。“九五”跟“九二”相应,但是不相与。“九二”在这么低的位置独自奋斗,遭遇很多难关,钱不够,人也不够,有一点点成果,却得不到资源丰厚的第五爻垂青。中央不拨预算,也没有民间企业赞助,自己和小团队的伙伴就得像蹇卦一样,风雨同舟,互相激励,“劳民劝相”。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个人或小团体的打拼常常是如此,因为成果有限,只能从“敝漏”勾画未来的发展,那是很困难的。这个阶段实在不够看,所以第二爻得咬牙独立奋斗。

    这样看来,困卦跟井卦有很多地方是共通的。这里说“无与也”,“九二”没有“九五”的支持;困卦“九四”则说“有与也”,因为困卦“九四”跟“初六”相与。井卦的二爻跟五爻不相与,没有外援,得靠自己咬牙奋斗。困卦“九四”虽然“有与”,但“来徐徐”,资源“困于金车”,要送到相与的“初六”这一终端用户,中间却被拦截,这跟“瓮敝漏”不是很像吗?“九四”有些钱,要帮助“初六”纾困,但中间要经过“九二”和“六三”,可能会被“九二”拦截,所以真正能送到“初六”手中的可能十不剩三,还来得很慢,故“吝有终”。井卦“九二”“无与”说明研发成果非常有限,所得不多。然后困卦初爻“入于幽谷”,那是自然的山谷。井卦第二爻“井谷射鲋”,在井底形成谷地,养活了一窝小鱼。这个意象和困卦初爻很像,都是属于人生、事业的谷底。困卦“九四”的资源不能及时足量送达“初六”手中,对“初六”来讲,是“入于幽谷”,三年望穿秋水而看不到资源,救兵“困于金车”,还到得特别慢。

    第二爻就有一个问题了。井里有一点水,里边就有鲋——小鱼。说到鱼,我们先说说孔子的后人。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字伯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此外还有一个。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动摇了大秦帝国。当时很多人投奔他们,其中有一个叫孔鲋的,不知是孔子的几世孙。因为秦朝焚书坑儒,孔鲋就去辅佐陈胜,但不到几个月就失败了。

    井里头为什么会有鱼呢?很简单,那是用来测试水质的,因为水质安全太重要了。食用品一定要经过最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安全。就像牛奶不能过期,饮料不可含塑化剂。只要有一个产品出问题,就得全面下架。“井水”是要给人喝的,从“井泥不食”到最后供给大家喝,中间的检验把关很重要。先不要求它有多好,至少要求喝了不会生病、不会中毒,就像第二爻虽然只能生产一点点,但也要保证是安全的。所以这水可以养鱼,表示井水没有毒。

    把鱼养在井里当作安全指标,这是第二爻的基本安全检验,到第四爻的最后,把关更细致了,因为第五爻就要全面上市让大众使用。

    三爻:叫好又叫座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第三爻则更进一步了,水质、水量、水位大幅改善。“井渫不食”,“渫”即浚渫,泥巴清除干净了,可是井水还是没有人喝。这就奇怪了,比起初爻的“井泥不食”,三爻的“井渫不食”应该好很多,而且还经过第二爻的毒性实验,整个质量管理都没有问题,也开发到可以量产的阶段。这么清洁好喝的水居然没有人动心,为什么呢?因为第三爻还不晓得怎么卖,叫好不叫座。这是因为内卦只懂生产,不像外卦专事营销,现在还没有进入营销企划宣传铺货的阶段,第四爻上市前的种种准备还未齐备,没有顾客,就没有办法提供服务。所谓的怀才不遇也是“井渫不食”。这人有才,可是没有人赏识他,下了这么多功夫进修改善,也通过考验了,结果“井渫”,还是“不食”。这时正好是从下卦进入上卦、生产进入营销、厂内进入厂外的阶段。井水明明可以喝了,只是还不晓得怎么卖出去。有一天有人经过这口井,他发现自己几个月前走过的“井泥不食,旧井无禽”如今已焕然一新,而他本身刚好渴极了,他打了一些水来喝,感觉很好喝,可是心下奇怪,怎么不见有人“往来井井”呢?这就像看到一个民间奇才没有被启用,不是很可惜吗?所以他难免替这口井感到惋惜。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为我心恻”,替这口井感到难过。

    当然,这也是“九三”的自怨自艾。我们不必期待一个过路人能帮多少忙,只要他喝水之后觉得水很好喝,至少可以从他的赞扬中增加自信,所以一定要另外寻找能帮得上忙的人——“可用汲,王明”。“王明”就是第五爻,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九三”和“九五”中间隔着“六四”,“九五”代表成功的前辈或者有实力、有资源的人。“九五”看不上“九二”,但“九三”有机会争取“九五”的垂青。“九三”已经得到路人的好评,可是这些好评没有实质力量,必须找有实力的君位第五爻。如果君王是有智慧的明白人,就能看出“九三”的好。所以“九三”不能守株待兔,要主动把自己推销出去,只要有几个说你好,那就是“可用汲”。“汲”就是把水打出来,让产品叫好又叫座,让更多人分享它的好。但“汲”需要铺货、渠道,这都需要钱,那就非找“王明”不可。很多王都不是“明”的,只要有“明王”,那就好办。孔子周游列国,不知找了多少王,几乎都被拒绝。他周游列国,就是“可用汲”。我们提拔人才,让好东西发挥功能,都叫“汲”;迫不及待、积极地自我推销,就是“可用汲”。不必矜持、不好意思,不能都学诸葛亮。诸葛亮会有人自动找上门来,那是因为他之前也有放话、造势,然后才会吸引人注意。“可用汲”的目的是寻求赞助,只要碰到一个王是明的,合作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产销双方实力结合的结果就是“并受其福”,大家都受福。

    《象传》说:“井渫不食,行恻也。”连路人都觉得你好,替你惋惜,下一步就得靠你推销自己。这种事不能希望路人帮忙,要有毛遂自荐的精神。“求王明,受福也。”孔、孟都“可用汲”,希望碰到明王,苏秦、张仪就更不用讲了。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名士全都是“可用汲,王明”,只要遇到明王,就可以“并受其福”。所以不能怕挫折,更不要不好意思,不然,这个爻爻变就是坎卦。要突破井中的坎象这一关,就得“求王明”,因为王不会主动来求你。《易经》告诉你这一关非突破不可。

    我们提到“行恻也”,过路人替你抱不平,但也仅止于此而已,不必有所期待。过路人毕竟只是过客,要是像无妄卦第三爻“无妄之灾,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过路人顺手牵牛,那就完了!所以这个路人不偷你的水,不给你下毒,就算是高尚人士了,你还希望他扮演“王明”,那不是糊涂之极吗?所以重大事情还是要自寻明王。

    四爻:完美的修整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第四爻很简单,就四个字:“井甃,无咎。”“甃”就是修井。进入第四爻之后,产品链没有任何问题,但随后还有销售的问题,包括铺货、包装、企划宣传等。井水打出来了,但绝不能出任何问题,所以就需要杀菌等准备工作。我们喝的自来水也是如此。第二爻是比较低阶的安全标准,第四爻通过水管送到用户手中之前,还要做最后把关,用高标准的安全检测监控水质。而且一口井不只要求水质好,还要讲究包装,像井的墙壁要砌好,不能坑坑洼洼等。所以,上市营销铺货前的准备,通通是“井甃,无咎”。包装好,营销好,水质也好,又有第三爻的好口碑,自然无咎,不会出任何问题,即使出问题也会立刻改善。

    行百里半九十,不要功亏一篑,讲的就是第四爻这一关。爻变是大过卦,而且又是卦中卦大过卦的最后一个爻,很可能一次错误就导致灭顶之灾,所以《象传》再三强调“修井也”。因为这个爻是成功前最后的把关,当然重要。

    五爻:品牌效应

    九五。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到了第五爻,好喝的井水才真正开发出来,全面供应:“井冽,寒泉食。”“冽”就是清凉,“寒泉”,代表井水干净清凉。经过初爻到四爻的加工、检验,各种污染已全面排除,成为清凉、甘甜的井水。从“井泥不食”、“井渫不食”,最后变成“寒泉食”,这就是最好的产销全面结合。五爻爻变为升卦,创造高成长的业绩,怀才不遇的第三爻也升官了,才能不被埋没,结果都很圆满。

    《象传》说:“寒泉之食,中正也。”“九五”中正,苦尽甘来,长期研发的成果就像甘甜的井水源源不绝。不但打响知名度,也建立了国际品牌。第五爻就是品牌的概念,任何人一想到喝水,会马上想到某一口井的水特别好,“井冽,寒泉食。”这就是品牌效应。可是,它得之不易,前面经过“初六”到“六四”的改造过程,“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如果占卦占到井卦第五爻,又是宜变的位置,爻变变升卦,业绩创造出来,享受成功的喜悦,全面升阶。

    上爻:维持品牌的忠诚度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井卦到第五爻还不算功成名就,还需要第六爻持续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就像好的产品卖出去了,但产品的售后服务同样重要。困卦上爻的服务不好,但井卦上爻的服务是百分之百的好,所以它才能够革新产品、席卷市场,并且建立品牌忠诚度。品牌忠诚度一旦建立起来,这个产品在市场的地位就很难动摇了。

    第六爻的售后服务是怎么做的呢?“井收勿幕”。“勿幕”就是千万不要盖上盖子。井水是公共资财,每一个人都需要喝水,所以不能把井口盖上盖子。“收”就是有服务人员上下班时间的限定。要让大家随时都有水可喝,最好是全年无休。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就要设计一种不需要人员在场的管理方式。幕就是把井盖上,井要加盖,可能是防止有人或动物跌入井里。可是井口盖上了,万一有人临时要喝水怎么办?要是无法支付二十四小时服务不间断的管理成本,就要设计随时可以打开的盖子,方便大家随时取用。不然,原先的良好口碑就可能一朝全毁。这就叫“勿幕”,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方便。这种服务可以自动化,就像全年无休的银行ATM柜员机和很多自动售卖机,过年过节,大家照样可以提款、买东西。还有,信息社会的网上服务更是全天候的,这也叫“井收勿幕”。

    能做到这样,慢慢就“有孚”,建立商誉,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品牌效应就产生了,当然“元吉”。下面接着就是“元亨利贞”的革卦。“有孚元吉”,让人觉得很温暖,这种服务态度的革新,是全方位、全时段的。换句话说,即便第五爻已经树立良好的品牌,但要维护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效益,就不能从管理者狭隘的立场去考虑成本,要往长远看,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考虑到后面还有革故鼎新的可能。所以《象传》说:“元吉在上,大成也。”“九五”还不是大成,到了上爻就大成了。这个爻爻变是巽卦——忧患九卦中地位最高的卦,发号施令、主导一切的卦。良好的服务酿成风潮,慢慢就变成无形的资产,最后产生实际的收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