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公务礼仪培训手册-公务社交礼仪:敬上礼下谦敬合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务交往也是公务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一过程不仅关系到公务人员的形象和威信,更关系到事情的成败和未来的合作。所以,绝不能小觑公务交往礼仪。公务社交相比于普通社交,有着更加严格的礼仪规范和原则,公务人员一定要谨守这些规范,敬上礼下,和左谐右,谦敬合度,进退得体,才能让我们的形象更加美好,事情更加顺利。

    1.见面称谓不可失礼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经常会在称呼他人时采用一些称谓语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而作为一名公务人员,在公务社交场合中,称谓更为重要。既不能不使用称谓,更不能乱用称谓,这都是失礼的行为。

    称谓,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不能随便乱用。

    公务称呼要庄重、正式、规范。选择称呼要合乎常规,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入乡随俗。在一般公务场合,可以对方的职务、职业相称,也可以对方的身份相称。

    (1)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如按职务称“经理”、“主任”;或在职务前加上姓氏:“朱经理”、“王主任”、“李局长”;极正式的场合如会议、谈判、签约等,应当在职务前加上姓名,如“李明方市长”、“黄克强书记”。

    (2)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如“王教授”、“徐工程师”,切不可为了套近乎在他人面前称自己的领导为“老王”、“老徐”等。极其正式的场合应当以全名加上职称称呼。

    (3)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如老师、医生、会计、律师等,也可以在职业前加上姓氏、姓名。

    (4)对于从事商界、服务性行业的人,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女士”或“先生”。

    (5)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

    除了以上这些称谓,在公务场合中,为了凸显对他人的尊重和自己谦恭的态度,我们在称呼他人时需要使用不同的称谓,文雅而恭敬的称呼会大大提升你的形象和气质。

    (1)对自己的亲属要用谦称

    在公务场合中,如果在与对方谈话时内容涉及自己的亲属,那么最好使用谦称,以表明自己谦逊、内敛的态度。称自己长辈和年龄大于自己的亲属,可加“家”字,如“家父”、“家母”等。称辈分低的或年龄小于自己的亲属,可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至于称自己的子女,可称“小儿”、“小女”、“犬子”等。

    (2)对他人的亲属要用敬称

    相比于自己的亲属,在谈话涉及对方亲属时,则应该使用敬称,以表明自己对他人以及他人家属的尊敬。称呼他人的亲属时,一般可在称呼前加“令”字,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

    (3)对领导要使用职业称谓

    在公务场合向他人介绍自己的领导时,为了体现庄重和尊敬要使用职业称谓,如“老师”、“师父”等。也可以职务、职称、学衔相称,并且在相应的名称前加上被介绍人的姓氏,如“周处长”、“陈经理”、“王主任”、“赵博士”等。

    (4)对于对方要使用尊称

    在公务场合,对陌生人的称呼,男子不论婚否,可统称为“先生”。女子则根据婚姻状况而定,对已婚的女子称“夫人”、“太太”或“女士”,对未婚的女子称“小姐”。如不明其婚姻状况,以称“小姐”、“女士”为宜。对教育界、文艺界新相识的人都可敬称为“老师”。

    在公务场合中,不管涉及任何人的称呼,都不宜直呼其名,这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使用得当的称谓能够让我们显得更加礼貌,也更有涵养,因此绝对不可小视。

    2.握手、寒暄、打招呼,热情适度最有礼

    (1)握手的基本礼节

    握手礼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也是公务活动中使用得最多的也最灵活方便的行为语言。很多人会觉得握手只是两个人之间双手相握的一个简单动作,然而在握手礼的背后,同样有着许多的礼仪规范不能违反。

    握手的次序一般是“尊者居前”,也就是根据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及其他条件来确定。一般的顺序是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先伸出手后,对方才能急忙回应。具体说来,上下级之间握手,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伸手相握;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出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男女之间,女士伸出手后,男士才能伸手相握;主客之间,主人伸出手后,客人才能伸手去握。若后者先伸出手,就是失礼的行为。比如男士和女士之间,男士是不能先伸手的。如女方无握手之意,男方可点头或鞠躬致意;倘若男方职位很高或年龄很大,则男方先伸手也是适宜的。但在朋友或相熟的平辈之间,一般认为谁伸手快,更为有礼;在主客之间,客人辞行时则应当由客人先伸手表示辞行,主人再握手告别,才合乎礼仪,否则有逐客的嫌疑。另外,遇到祝贺对方、宽慰对方或谅解对方,应主动伸手。

    要注意的是,只要对方伸出了手,不管失礼还是不失礼,我们都应当毫不迟疑地回握,才是礼貌的,不然就会造成尴尬。

    在公共场合与多人握手时,务必注意握手的顺序。一般来说,先同性后异性,先长辈后晚辈,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职位高者后职位低者;也可以由近及远地依次与之握手。即所谓上级优先、长辈优先、主人优先、女士优先。多人握手时,与每个人握手的时间应大致相等,若握手的时间明显过长或过短,也有失礼仪。还要注意不要交叉握手,待别人握完再握。几个人同时在场,切忌只同一个人握手,而对其他人视而不见,这是相当不礼貌的。

    握手的标准姿势应当是:双方各自伸出自己的右手,彼此之间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上下轻摇,一般两三秒为宜。上身要略微前倾,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简单地问好、交谈。

    握手的力度要不轻不重,以感觉到手贴到手为度。如果握住太紧力度太大,时间又长,会使人觉得不自然,尤其与女性握手时不要过分用力。但是,如果只用手指轻轻碰对方的手一下,又显得太敷衍了事或态度冷淡,是缺乏礼貌的表现。

    握手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是老朋友见面,可以稍长些,初次见面,以不超过三秒为宜。特别是和女性握手,更不能长时间抓着不放。与女士握手,只能是右手轻轻握女性的手掌前四根手指即可,下面这样的握手是非常不尊重对方,也会引起对方反感的一种姿势,一定要注意。一是握女士的手时还用另一只手抚住,这是非常不尊重对方的失礼行为,会让女士倍觉尴尬;二是与女士握手时另一只手做拍肩、扶腰或其他亲密动作,也是极为失礼的。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的动作显得亲密和友好,其实恰恰可能会让人反感,损害了双方的关系。

    握手时须用右手,尤其在和外国人握手时,慎用左手与之相握。如果右手有手疾或太脏,需用左手代替右手,应先声明原因并致歉。

    不管男士女士,握手前都应摘去墨镜,脱下手套。戴着墨镜和手套同他人握手,用左手去同他人仓促握手,交叉拿着香烟握手,以及长久地握住异性的手不放,握手时心不在焉,这些都是欠缺礼貌的。

    (2)寒暄的基本礼节

    在公务场合中,我们同样也会与交谈对方进行简单的寒暄,这样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让谈话氛围更加和谐。

    寒暄即打招呼,见面或不期而遇时的问候语。比较常见的问候词有“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你好”、“很高兴认识您”、“请多指教”、“请多关照”等。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您好”、“很高兴能认识你”、“见到您非常荣幸”。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幸会”。要想随便一此,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经常跟我说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西方人爱说“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你气色不错”、“你发型真棒”、“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等等。

    问候时,切忌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例如,见面就问候人家“跟老婆离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药”,这些是会引起别人反感的问候。

    在路上相遇的时候,边走边打招呼的情况也常出现,但是遇到朋友或者很亲密的熟人,就要停下来,身体面对对方打招呼。

    发现前方有熟人时,打招呼的时候不要从身后喊对方,应该从对方的身边绕到前面再问候,突然从身后上来就拍肩膀已经很不礼貌了,惊吓到对方更是失礼。

    寒暄还要考虑对象,选择合适的措辞。一般来说如果交往双方在年龄上有明显差别,那么在寒暄的过程中,年轻者要表示敬重,而年长者则要表现出热情谦虚。此外,交往双方如果是已经非常熟悉的人,那么不妨在寒暄时更加随意轻松一些,反之若初次见面就应该显得庄重一些。

    语言具有民族性,体现在语言使用的习惯和表达的文化内涵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寒暄这一语言环节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公务场合中,我们经常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因此寒暄时的用语也要格外“小心”。

    例如中国人在寒暄时喜欢以关切的语调询问对方的饮食起居、生活状况、工资收入、家庭情况等等,但在西方国家中这些内容却是彼此交谈的禁区。同样,在中国文化环境中不适合运用的寒暄则可能在其他一些文化环境中得到认可或普遍使用,如西方的女性在听到别人用“你看上去真迷人”“你真是太美了”之类的语言寒暄时,她们往往会很高兴,并且会礼貌地表示感谢。但在中国的年轻姑娘面前使用这样的寒暄语则往往得不到好的反馈。其实当我们听到别人这样的赞美时,也不妨大方地表示感谢,更显得你有教养、懂礼仪。

    在公务场合中,对外国宾客,要按他们国家的习惯用外语打招呼,如与英美等国家宾客初次见面时,可用“How do you do”,熟人可用“How are you”。有时直接用“Hi”来打招呼。根据中国的风俗民情,在非正式场合见面打招呼常用“吃过饭吗”、“上哪儿去”,但用这种方式显得有些过于随便,不适合公务场合,更不适合与西方国家客人打招呼时使用,这会引起很大误会,他们会以为你要请他去吃饭,或干涉他的私事。

    不管是握手、寒暄还是打招呼,我们都要本着热情适度的原则。热情是指我们在握手、寒暄和打招呼的时候要发自内心地表现出自己的热情,这样才能够让对方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尊重。而适度则是指这种热情不能过度,例如握手时抓住对方的手不放,或是与并不熟悉的人寒暄一些家长里短,都是不合礼仪的。适度就是大家都感到舒适,能表达出自己的热情,又不至于过度热情,最为恰当。

    3.相互介绍,分清先后不失礼仪

    在公务场合中,介绍和被介绍几乎是每天都会遇到的事情。很多人都是通过介绍而认识的。所以,介绍也是公务人员日常工作的基本礼仪,一定要掌握好,才不会失礼,维护自己也维护单位的形象。

    介绍一般有两种: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不同的介绍方式肯定会有不同的礼仪规则,这是需要分清的。

    (1)自我介绍的礼仪

    自我介绍,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介绍自己,以让别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公务交往中,如果双方彼此间从未见过面或是身份不明确,应当由我们主动向对方进行适当的自我介绍,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但如果大家都认识或是有介绍人在旁边,自我介绍则是不礼貌的。

    自我介绍时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等。自我介绍要注意方式和分寸。应当本着内敛、低调、沉稳的原则,简短介绍自己的姓名、职位、所处单位等基本信息就可以,不宜加入过多的获得嘉奖、取得的成就等,更不能自吹自擂、夸大其词,这样只会惹人反感,更不能长篇大论、滔滔不绝。

    进行自我介绍,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自我介绍时,态度一定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应镇定自信、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在自我介绍时镇定自若,潇洒大方,有助于给人好感;相反,如果你畏怯和紧张,结结巴巴,目光闪烁不定,面红耳赤,手忙脚乱,则会为他人所轻视,彼此间的沟通便有了障碍。

    如果跟随领导一起参加公务活动,下级应当先将领导介绍给对方,之后再进行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一般顺序是年轻者主动向年长者进行自我介绍,男士主动向女士自我介绍,客人主动向主人自我介绍。这也是遵从的基本的礼仪规则,即位尊者有权先知道对方的情况。

    (2)介绍他人的礼仪

    介绍他人通常是为彼此不认识的双方相互进行引见,或把一个人引见给众人的一种介绍方式。

    介绍他人也要谨记“位尊者有权先知道他人的信息”的原则,所以要记住先将低位者介绍给位高者,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先介绍客人,再介绍主人。也就是“尊者在后”。但在介绍某一方具体每个成员时,应当由位高者向位低者依次介绍。当把领导或宾客介绍给众人的时候,应当以群体作为尊者,将个体首先介绍给群体,也就是先把领导介绍给大家。

    介绍的标准语式一般为:“请允许我来为两位介绍一下。这位是某某报社新闻记者林小姐,这位是市政府办公室江主任。”

    如果是普通的公务合作或一般社交,则不必叫出全名,可以说:“这位是马经理,这位是王主任,以后大家可以多多合作!”

    如果是专门把某一个人举荐给对方,则需要很正式的介绍,比如,“这位是东方大学建筑系的牛教授,这位是南方房地产公司的赵董事长。赵董事长,牛教授可是这方面的专家,你们可以多交流。”

    在正式的公务场合,介绍则需要更正规的形式,也更讲究礼仪。如“郭小姐你好,请允许我介绍上海礼仪公司经理肖海先生。肖经理,这是北京礼仪学校的校长助理郭丽丽小姐。”

    作为介绍人,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应态度友好热情,语言清晰明快。在介绍一方时,应微笑着用自己的视线把另一方的注意力引导过来。手势动作文雅,使用右手,掌心朝上,四指并拢,拇指张开,胳膊略向外伸,指向被介绍的一方,并向另一方点头微笑,上体前倾15°。

    介绍人不可以用手拍被介绍人的肩、胳膊和背部等部位,更不能用食指或拇指指向被介绍的任何一方。食指指人攻击性较强,而拇指则表示很不屑,这都是非常失礼的手势,一定要避免使用。

    介绍时应注意语言要清楚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使双方记不清或记错对方的姓名;要避免过分赞扬某人,不合时宜的吹捧会使被介绍者尴尬,介绍者本人也会给人留下不良印象,从而使被介绍的双方产生反感,造成难堪局面。介绍后的停留时间要适当,一般应稍停片刻,引导双方交谈,等他们能够交谈后,再借故离开。

    被介绍人也要讲究礼仪。通常后被介绍者应趋前主动伸出手,微笑点头,目视对方,与对方握手,同时应说声:“您好,认识您很高兴”或“真荣幸能认识您”等得体的礼貌语。如随身带有名片,可以互换名片。互换时,要注意用双手递给对方,收取一方应双手接受,看过之后放入名片夹中,不可随随便便丢在桌上或折起、卷起。

    规范的介绍礼仪,不仅能很好地促进我们的工作,加强人际沟通,也更能展现自己优秀的职业素质和礼仪素质。

    4.接递名片,恭敬谦逊展现风度

    名片是一个人重要的书面介绍材料,也是公务活动中互相了解和深入沟通最简明、有效的载体,故而交换名片也就成为公务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对名片的递送、接受和存放也要讲究礼仪。正确规范地运用名片礼仪,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更有利于公务合作。

    名片可以由自己设计。一般名片上都包含有个人的姓名、职务、所在单位、地址和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有的还可以有公司的商标、主要经营项目、个人成就等。但切忌夸大其词、弄一大堆虚衔,反倒喧宾夺主,让人不知道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了。

    交换名片一般宜在与人初识时,自我介绍或经他人介绍之后进行。交换名片也是遵守“尊者居后”的原则,一般是地位低的人先向地位高的人递名片,男性先向女性递名片。出于公务和商务活动的需要,女性也可主动向男性递名片。如果别人已经拿出名片了,则不必谦让,需大方收下,然后再回赠名片。名片礼仪可以分为三部分,接、递名片和索取名片。

    (1)接名片的礼仪

    接收名片时,应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恭敬地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名片的下方两角,并轻声说“谢谢您”或“能得到您的名片十分荣幸”。如对方地位较高或有一定知名度,则可说“久仰大名”之类的赞词。

    随后用不低于10秒不超过30秒的时间微笑着阅读名片,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街念出声来,并抬头看看对方的脸,使对方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郑重其事地将名片放进自己携带的名片盒或名片夹之中,千万不要随意乱放,以防污损。如果接过他人名片后一眼不看,或漫不经心地随手向口袋或手袋里一塞,这是失礼的,会引来别人的不快。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当手中拿着其他东西却要接收名片时,必须首先放下手中的东西,再收下名片。如果手上有油或其他污渍,应该快速擦干净,当场把对方名片弄脏是很不尊敬的表现。

    倘若一次与许多人交换名片,而且双方都是初交,最好依照座次来交换,并记好对方的姓名,以防搞错。

    (2)递名片的礼仪

    递送名片时,应面带微笑,正视对方的眼睛,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捏住名片上端的两角,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并大方地说:“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关照。”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更不要把名片视同传单随便散发。如果是坐着,应起身或欠身递送。这些行为在递交名片的过程中缺一不可,这些行为都表现了对对方的深深尊重。不论是递还是接名片,都要用双手。

    (3)索取名片的礼仪

    索取名片就是主动向对方索要名片。也就是说,如果你真心想要结识某人,是可以主动向对方要名片的。但要名片更要讲究礼仪,否则,要而不给,不仅大失面子,也难以达到目的。要既达到目的又不失面子,就得既有礼貌又有策略:

    一是可以主动和对方交换名片。比如先主动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别人,别人自然会回赠一张名片。如果担心对方不回送,可以在递上名片的同时说:“能否有幸和您交换一下名片?”

    二是可以暗示对方送你一张名片,如“那么,我以后怎样和你联系呢”、“请问以后我怎样向您请教比较方便”等措辞,对方就会心领神会送给你名片了。

    三是如果对方不想给你名片,就会说“对不起,我忘了带了”,你也不要失礼,而应当神色不变、客气地回应“没关系”。如果你被索要名片却并不想给的时候,可以说:“对不起,我忘了带名片”或者“实在抱歉,我的名片用完了”。如果手里正拿着自己的名片,被对方看见了,这样讲就显得太不尊重对方了,那么就不妨送一张吧。

    除了上面所说的基本礼仪,在接送名片时还要注意避开一些禁忌。一忌在用餐时发送名片,二忌发送破损、脏污或涂改过的名片,三忌像收集名片似的逢人便要,四忌发名片随随便便、接名片心不在焉。

    5.公务拜访,遵时守约适时告别

    拜访是到对方的住地与对方见面,因此,礼节、礼貌更加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你个人的形象,也影响到工作沟通是否顺利,关系到被拜访的人对你所在单位的印象和评价。所以,务必要以礼为重,礼仪当先。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拜访一定要事先预约

    没有人会欢迎“不速之客”,未经预约而贸然登门拜访,会干扰对方的工作和既定的安排,引起反感,而且对方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接受拜访,也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同时还很有可能吃对方的“闭门羹”,这样就不好了。

    如果有特殊原因而无法事先预约,要向对方说明原因,请求谅解。在预约时,要告知对方你拜访的目的,以便对方做好准备,有条不紊地接受拜访,口气要委婉,用语要礼貌。要约定准确的拜访时间,同时注意避开吃饭、休息,特别是午睡的时间。

    (2)拜访务必准时

    不管何种原因,失约或迟到都是严重失礼的事情。如果有紧急的事情,不得不迟到或取消访问,必须立即通知对方。无法亲自联络对方,一定要请别人为你传达一下。遇到交通阻塞,应及时与对方沟通。如果是对方要推迟拜访,并且你已经出发赴约,要充分利用剩余的时间。例如,可以坐在汽车里仔细想一想,整理一下文件,或问一问接待员是否可以在接待室里先休息一下以便准时在约定的时间内拜访。

    (3)到达时的礼仪

    在进入对方公司前应先整理自己的着装,夏天应及时擦掉汗水,以最佳的形象、最从容的姿态进行商务拜访。随后检查自己的资料是否带齐,并将手机调到震动或者关机状态。

    进门时应用食指轻叩房门,力度适中,间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如无应声,可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应声,再侧身隐立于门框右侧,待门开时再向前迈半步,与主人相对。直接面门而站,会把开门的人吓一跳,很不礼貌。即使对方的房门是开着的,也不应擅自进入。进入对方公司时应尊重其办公环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更不能随意吸烟。

    (4)等待时的礼仪

    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马上接待,在等待时要安静,不要通过谈话来消磨时间,这样会打扰别人工作。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该场所是否有禁止吸烟的警示。尽管你已经等了二十分钟,也不要不耐烦地总看手表,你可以问接待或助理约见者什么时候有时间。如果你等不及那个时间,可以向助理解释一下并另约一个时间。不管你对要见的人有多么不满,也一定要对接待、助理有礼貌。

    (5)谈话时的礼仪

    当你被引到约见者办公室时,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就要先做自我介绍,并且首先递交自己的名片。而如果已经认识了,只要互相问候并握手就行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快地使谈话进入正题,而不要去说一些无关的事情,对方的时间可能非常宝贵,因此要充分尊重对方,为对方节约时间。在谈话时,当我们说完自己的内容后,要让对方发表意见,并要认真地听,与接待者的意见相左,不要辩解或不停地打断对方讲话。你有其他意见的话,可以在他讲完之后再说。对接待者提供的帮助要致以谢意,但不要过分。

    (6)告辞时的礼仪

    拜访对方,如果是公事,那么谈完就应当告辞,以不耽误对方太多的时间。即便双方谈得非常投机、愉快,也不能没完没了。不过如果是对方兴致极高,那么就一定要等对方表示结束谈话,才是礼貌。要是自己着急,可以适当示意,如把茶杯的杯盖盖好,把咖啡杯稍稍推移开,轻轻地收起自己的文件,或者把对方的名片放进名片夹等暗示行为,对方也会明白你很忙,会很愉快地结束谈话。你们也可以约定下一次谈话的时间。迅速看表或快速地收拾公文包,会给受访者带来不重视此次拜访或者此行不愉快的印象,造成误解。

    当对方表示出结束会见的信息后,就应当立即起身告辞,不要拖拖拉拉。如果对方意犹未尽,仍想继续谈谈,一定不要表现出厌烦,更不能自顾自地起身离去。如果确实有其他工作在身,应当向对方说明缘由,之后在对方确定结束会见后方可离去。

    6.参观考察,服从安排遵守纪律

    在参加公务参观考察活动时,作为公务参观考察的组织者首先要了解参观或考察项目的背景,参观项目的历史、现状、发展前途,参观项目的主要特色、优点与不足,参观考察项目在本地区、本行业以及在国内外的反响,等等。同时要做好考察安排,详细分工,做好一切准备。把领队、带路、接洽、应酬、翻译以及交通、膳宿、安全、保健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工作,都落实到个人,在参观之前,还可结合每位参观者的个人所长,把提问、记录、录音、拍照、摄像等具体任务分配下去。要安排专人,提前准备好。

    在必不可少的礼仪性场合,如东道主迎送参观考察团时,要有领队出面与对方进行应酬、寒暄,以免到时候群龙无首或是万籁无声,失了礼仪。要确定在必要之时进行即席发言的相关人选,不要届时推来推去,或是随便找人胡诌一通。要为东道主预订具有象征意义、纪念意义的礼品,以酬谢对方的盛情款待。要对参加者的装束、装备提出明确要求。

    对于参观考察的参与人员来说,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充分尊重和服从安排。当我们去某地参观考察时,通常会由当地安排好行程,并且这种安排通常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有理有据的安排。所以,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要充分尊重对方的安排,决不能在参观考察活动中擅自行动,更不能随意要求邀请方更改行程,这都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参观考察时要全力以赴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是要看好,听好,问好,记好。个人要服从集体安排,要遵守考察纪律,不擅自行动。

    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还要讲究礼仪,要对对方的接待人员充分尊重。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更不能故意为难,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并且对他们的付出表达谢意。

    在参观考察活动之余,如果希望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某些活动,要与参观考察的组织者联系,经组织者同意后方可自由行动。如果不能另行安排,不要强人所难,也不要擅自行动,要遵守组织纪律,特别要注意维护单位的形象,切不可做一些有损形象的事情。

    7.出席庆典和仪式,庄重大方不逾规不逾矩

    在公务活动中,除了参加公务会见,公务会议外,很多时候我们还会参加一些庆典和仪式活动,例如节日庆典、签约仪式、开业仪式、某些工程或项目的启动仪式等。庆典和仪式一般都在公共场合举办,这就一定要注意庆典仪式的礼仪。

    按照公务庆典和仪式礼仪的规范,作为公务人员在出席庆典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涉及以下七点:

    第一,仪容要整洁。所有出席公务庆典的公务人员,事先都要洗澡、理发,男士还应刮光胡须。不能蓬头垢面、胡子拉碴、浑身臭汗地出现在公众或主办方面前,这是很不礼貌的,也不符合一般的礼仪常规,这样参加庆典,只是“出丑”。女士更需要讲究着装规范、妆容齐整、端庄整洁,自然大方。

    第二,服饰要规范。出席庆典必须穿着公务正装。即男士应穿深色西装套装,配白衬衫、深色领带、黑色皮鞋。女士应穿深色西装套裙,配长筒肉色丝袜、黑色高跟鞋,或者穿深色的套裤。绝不能随便乱穿。越是正式的庆典活动对服饰礼仪的要求越高,越需要我们注意。

    第三,时间要遵守。参加庆典不能迟到、早退、无故缺席或中途退场。更不能故意摆谱,等庆典已经举行了才姗姗来迟,最好能提前15~30分钟到场,在宣布庆典或仪式结束后才可退场。

    第四,表情要庄重。在庆典或仪式举行期间,不允许嘻皮笑脸、嘻嘻哈哈,或是愁眉苦脸、一脸晦气、唉声叹气,否则会使他人产生很不好的感觉。在举行庆典或仪式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表情庄重、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假若庆典或仪式之中安排了升国旗、奏国歌、唱会歌的程序,一定要依礼行事:起立,脱帽,立正,面向国旗或主席台行注目礼,并且认认真真、表情庄重地和大家一起唱国歌、唱会歌。此刻,不能够不起立、不脱帽、东张西望、不唱或乱唱国歌与会歌。在起立或坐下时,不能把座椅搞得乱响,也不要在脱帽时下意识地梳理头发,或是在此期间走动和找人交头接耳,这些都是素质低下、不合礼仪的表现。

    第五,态度要友好。要谦和、友善地对待他人。如遇到其他来宾,要主动热情地问好。对来宾向我们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热情及时地答复。不能回答清楚,也要说明理由,并请求原谅。不要围观他人、指点或议论他人,更不能对其他来宾持有敌意。当有人在庆典上发表贺辞时,要主动鼓掌表示欢迎或感谢。不允许打断他人的讲话,向其提出挑衅性质疑,与其进行大辩论,或是对其进行人身攻击。

    第六,行为要自律。不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或是在庆典举行期间到处乱走、乱转。不要与周围的人说“悄悄话”、开玩笑,或是朝自己的“邻居”甚至主席台上的人挤眉弄眼、出怪样子。不要有意无意地做出对庆典或仪式毫无兴趣的姿态,例如看报纸、读小说、听音乐、打扑克、玩游戏、打瞌睡、织毛衣等等。不要让人觉得自己心不在焉,比方说探头探脑,东张西望,一再看手表,或是向别人打听时间。

    第七,发言要简短。若需要在庆典仪式上发言,则务须谨记以下四个重要的问题:一是上下场时要沉着冷静。走向讲坛时,应不谎不忙,不要急奔过去,或是慢吞吞地“起驾”。在开口讲话前,应平心静气,不要气喘吁吁、面红耳赤、满脸是汗、急得讲不出话来。二是要讲究礼貌。在发言开始,勿忘说一句“大家好”或“各位好”。在提及感谢对象时,应目视对方。在表示感谢时,应郑重地欠身施礼。对于大家的鼓掌,则应以自己的掌声来回礼。在讲话末了,应当说一声“谢谢大家”。三是发言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而且宁短勿长,不要随意发挥,信口开河。四是应当少做手势。特别是含义不明的手势,尤其应当在发言时坚决不用。

    8.参加晚会和舞会,举止得体遵守礼仪

    舞会和晚会是公务交往中很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很重要的公务社交活动。舞会一般在晚上举行,有大型舞会、一般社交舞会和单位舞会几种形式,时间约为3小时,遇有重大喜庆节日可延长至5~6小时。晚会是晚上举行的娱乐活动,与舞会不同处在于以演出节目为主。

    (1)主办方的礼仪

    作为东道主,举办晚会或舞会,要先定好时间,并提前向客人发出邀请,说明起止时间,以方便客人安排。对已婚者,一般要邀请夫妇二人。邀请的男女客人的人数要大致相等。

    举行晚会要尽可能满足参加者的兴趣,可以是文艺演出、体育表演等。如果是招待重要的客户,可以询问客人的意见再来安排。若是外国客人,最好安排观看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节目,以增进其对中国的了解。还要注意把晚会的其他组织工作如座位安排、演出节目单、入退席秩序等安排好,以免客人到来后不知所措,慢待了客人。

    (2)参加者的礼仪

    当接到公务晚会或舞会邀请时,如无特殊情况,应愉快地接受,应明确告知主办方是否应邀前往,是否带女伴参加等情况。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前往,应向主人说明理由。

    接受邀请后要相应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应该修饰仪表仪容,达到整洁、大方的标准,女士要化妆,并注意发型,衣着可华贵些,但要注意得体,要符合公务人员形象,不要过于花枝招展或着奇装异服。男士着装则以正装西服或晚礼服为宜。女士妆色可以浓一些,但不可过分妖艳,可以佩戴饰物;男士的头发要梳理整齐,不蓄须的应事先剃须,作为男士公务人员最好不要佩戴饰物。需要在晚会上发言或进入舞池跳舞时,男性公务人员要给人以充满青春活力的印象,女士则要显得端庄大方,热情活泼。

    参加晚会或舞会前要洗澡,以免身上的异味让他人不快。参加晚会或舞会前饮食要合理,过饥、过饱都是不适宜的。不要饮酒和吃葱蒜之类的食物,以免产生异味影响他人,应事先刷牙漱口,清除口中的异味,必要时可准备一些口香糖之类的食品。

    当患病、身体不适或感到疲倦时,最好不要勉强参加舞会,否则,因此引起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等,对舞伴都是不礼貌的。另外,不要在舞会上学舞,那也是不礼貌的。

    (3)跳舞的礼仪

    邀舞时,男士应步履庄重地走到女士面前,弯腰鞠躬,同时轻声微笑着说:“想请您跳个舞,可以吗?”弯腰以15°左右为宜,不能过分了,否则,反而会有不雅之嫌。女士邀男士共舞时,可大方地走到男士的面前说声:“请你带我跳舞,可以吗?”一般情况下不要拒绝邀请者的要求,无故拒绝是不礼貌的,如确实太累或别的原因不想跳,可委婉、简要地解释一下。一旦接受邀请,就应同对方跳至一曲终了,不要半途单方退场。

    跳舞时要保持良好的风度和正确的舞姿。整个身体要始终保持平、正、直、稳。男方的右手应在女方腰部正中,双方距离两拳。进退移动,都要掌握好身体的重心,不要让身体左右摇晃,胳膊不要大幅度上下摆动。脸部朝正前方保持微笑,神态自若,声音轻细,给人以美感。

    一曲舞完毕,要向对方致谢,并把舞伴送到原来的位子上。中间休息时,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不宜高声谈笑,随意喧哗,不要随意穿越舞场,更不要同别人争抢舞伴,要始终做到礼貌谦和,有礼有节。

    在正常的情况下,两个女士可以同舞,但两个男士却不能同舞。在欧美,两个女士同舞表示她们在现场没有男伴;而两个男士同舞,则意味着他们不愿向在场的女伴邀舞,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也有同性恋之嫌。所以,只有两位女士已在舞池内旋转起舞时,两位男士才可采取同舞的方式,追随到她们身边,然后共同向她们邀舞,进而分别组合成两对男女舞友。

    不论是男士或女士,如果一个人单独坐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别人就不要去打扰。但如果她是坐在一群人的中间,则可以邀请她跳舞。一般来讲,女士也不应该随意拒绝邀请。如已有人邀请在先,则可以婉言解释:“对不起,已经有人邀请我跳了,下一个曲子再和您跳吧!”如表示谢绝,可以说“对不起,我累了,想休息一下”或者说“我不大会跳,真对不起”,以此来求得对方的谅解。已经婉言谢绝别人的邀请后,在一曲未终时,女士不宜再同别的男士共舞。

    如果同时有两位男士去邀请一位女士共舞,通常女士最好都礼貌地拒绝。如果已同意其中一方的邀请,对另一方则应表示歉意,应礼貌地说:“对不起,只能请您跳下曲了。”

    当女士拒绝一位男士的邀请后,如果这位男士再次前来邀请,在确无特殊情况下,女士应答应与之共舞。女士不能说“我不认识你,不跟你跳”这类小家子气的话。男士和夫人一同去跳舞,跳过一曲之后,如果有人前来向其夫人邀舞,按礼节夫人应接受,男士绝不能代夫人回绝对方的邀请,这是非常失礼的表现。

    (4)注意礼仪细节

    在参加公务晚会或舞会时语言要文明不能污言秽语。其次举止要文雅,走路脚步要轻,不能单人随意进入舞池,如果需要找人,也应等到当前舞曲结束时才能去找。找座位时应向旁边的客人有礼貌地询问:“这里有人吗?”还要注意会场卫生,不能乱扔纸屑或瓜果皮壳之类的垃圾。

    在参加晚会或舞会时,不应无故提前离开,应当在主持人宣布晚会或舞会结束后方可离场。而当主持人宣布结束后,应当迅速离场,不能拖拖拉拉,迟迟不退场。在退场时应当保持秩序,女士优先,决不能匆忙地抢在他人面前退场,更不能推搡他人。

    晚会和舞会作为公务活动中比较轻松愉快的环节,能够给繁忙、严肃的公务活动增添一分色彩,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家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失了礼仪,也就失去了参加晚会和舞会的目的。所以,一定要记得遵守礼仪规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