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奇迹-拆迁一线塑忠魂展英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让党徽在拆迁工作中闪光丰南精神是有渊源的

    历经多少个峥嵘岁月,曾经无数个铸就丰碑的英雄儿女,鼓舞着一代代人奋进的脚步。伟大精神感召后人,光辉榜样迸发力量。那些铿锵的乐章至今余音不绝,振聋发聩,让我们禁不住热血奔涌!

    丰南从荒芜村落成为今天的膏腴之地、毓秀之乡,正是千百万人民英勇奋斗的结果!

    而今,新一代丰南人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他们属于燃烧的季节,他们要拥有燃烧的人生!

    多少拆迁工作队员怦然心动,热情飞扬。

    勇敢锻造真情。拆迁让真情喷薄!

    有的人面对困难,也许会躲避,这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但是,丰南的拆迁干部都想冲锋陷阵,这不是因为他们不怕劳苦,而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是勇士。他们无法忍受大地上没有他们勇敢的身影……丰南史无前例的大拆迁拉开了激情的序幕。

    李国忠更清楚另一点:事在人为。

    城中村改造拆迁是为老百姓办的天大的实事和好事,同时也是丰南区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是区委、区政府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里程碑式的大事业,是在创造新的奇迹!

    丰南能不能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关键在党,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

    李国忠很早就听说,丰南有一支拥有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的干部队伍。这次就是一个历练和展示的机会!我们的干部能干不能干,是将才还是庸才,是真货还是假货,这次犹如真金见烈火,顷刻间就能显现出来。

    无疑,这是对各参战单位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重大考验。

    此时此刻,刚性的保障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中共丰南区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通知》,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站在全局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政治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与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做好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任期目标制度,把确定村干部任期目标、落实目标承诺作为建设一支“重德守信、实干高效”村(居)干部队伍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好。这次拆迁,重塑了党的形象。

    遇到困难,党员一马当先。

    党徽在拆迁中灼灼闪光。在拆迁现场,我们看到了一道红色的风景线。1000多名胸前佩戴鲜红标牌的共产党员动迁员,走街入户,宣传拆迁,解答政策,帮困解难;数百名共产党员拆迁户带头拆迁,还主动做其他拆迁户的工作,春风化雨,变对立为拥戴,变愤怒为恭敬。

    为了加强拆迁宣传力量,区委从基层单位临时抽调了几名业务水平较高的年轻同志充实到综合协调组。这些同志在综合协调组副组长、宣传部主管宣传工作的副部长、外宣局局长孙海芬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辞辛苦,不分白天黑夜还是双休日,深入涉迁村子进行广泛宣传。

    外宣局综合科科长李凤雷本是一个大孝子。母亲年岁已大,身体又不好。每到周末他都会回老家看望老母亲。可是,自2010年2月28日拆迁工作指挥部成立,由于宣传工作的至关重要性和特殊性,承担着拆迁宣传工作策划、实施的外宣局的同志们就没有吃过一次正点儿饭,没有正点儿下过班,更没休息过礼拜天。

    姐姐打来电话,老母亲病了。他没有回去,只能把牵挂放在心里,并叮嘱姐姐照顾好母亲。他向领导和同志们隐瞒了实情,把对母亲的牵挂和思念默默地埋在心底,仍坚守战斗在一线。

    姐姐第二次打来电话,告诉他母亲病得与平时不一样,很重。他的心猛地一揪,对母亲的牵挂让他的泪从眼里一直流到了心里。但是,想到外宣局本来人手就少,每个人都担着一大堆火急火燎的事,哪一件事都耽误不得。他咬了咬牙,又一次请求姐姐先替他照顾好母亲,等忙完手中的活儿马上就回去。

    这一次,他又隐瞒了母亲的病情,仍然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抽调来的几名同志做纷繁复杂的工作。

    2010年3月7日,拆迁动员大会召开的那天,李凤雷一早就开始忙着接待唐山的媒体记者到各方面深入采访,半天连口水都没有时间喝。

    中午已过,村里各方面的采访刚刚结束。

    他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却是一片哭声,传来一个晴天霹雳,一个令人心碎的噩耗——母亲,走了。

    李凤雷呆住了,身体剧烈地颤了颤,再也站立不住了。

    拆迁现场,是那样的繁忙。人来人往,车来车往,沸沸扬扬吵成了一片。

    “凤雷,怎么了?”有人大声喊。

    人们把他搀扶到汽车旁,他的脑袋蒙了,竟然好久打不开汽车门。

    他跌倒在汽车里,哇地一声哭了:“妈——您怎么不见我就走啊!”

    众人一时语塞,不知不觉,热泪滚落下来。

    李凤雷是父母唯一的儿子,他的上面有四个姐姐。老年得子的喜悦,让他这个最小的孩子从小就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得到全家人加倍的宠爱。这个老儿子自小就懂事,又聪明勤奋,父母内心充满了骄傲。

    作为母亲,临终前看不到自己最疼爱的老儿子,老人会是怎样的遗憾和痛苦啊!作为倍受母亲宠爱的儿子,不能在母亲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守在母亲身边,不能让母亲把该说的话说出来,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痛啊!

    母亲去世了他才赶回老人家身旁。老人临终前始终念叨着凤雷的名字,带着遗憾驾鹤西去。李凤雷跪在母亲遗体旁,哭求慈母理解,原谅自己的不孝。自古忠孝难两全,虽未能在母亲床前尽孝,但他却尽了一位宣传工作者的职责。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李凤雷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他知道,善良的母亲一定会因为能有这样的儿子而在天堂微笑的。掩埋了母亲的尸骨,李凤雷又迅速回到工作岗位,把失去母亲的巨大痛苦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春风吹过的地方,半是烂漫,半是辉煌。

    拆迁现场,区审计局共产党员张福兴也遇到了难题。全区动员大会召开后,张福兴被确定为区审计局拆迁工作联络员,并担任一个小组的组长。入户当天,他挨家挨户对所包拆迁对象摸底调查,填写调查表格,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因为有7家白天找不到人,他就冒着刺骨的寒风守候在门前,直到晚10点多终于和全部动迁对象见面。正是这股拼命三郎的韧劲感动了动迁户,大家纷纷表示积极配合拆迁工作。

    而就在此时,张福兴70多岁高龄的母亲不慎跌倒,摔了一跤,导致骨折。张福兴是个孝子,他接到电话,心中万分焦急。他急匆匆赶到家里,看到躺在床上疼痛难忍的母亲,急切地说:“妈,我们赶紧上医院吧,拍个片子!”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她怕花钱,强挺着说:“再看看,万一躺几天就好了呢?”张福兴说:“妈,我有拆迁任务,等不了啊!”妻子在一旁说:“你不是准假了吗?是拆迁重要还是妈的病重要?”张福兴说:“没有这样比的,都重要!我是党员,拆迁工作更重要!”妻子火了:“你这人咋这样?”张福兴加重了语气:“丰南这次大拆迁,可是一件大事。眼下刚刚开始,人手紧,任务重,我是党员,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吗?”妻子没好气地争执道:“都啥年代了,还一口一个党员、党员的。有病!”张福兴说:“党员咋了,别听社会上瞎戗戗,到了节骨眼儿,还得党员上!”母亲是通情达理的人,望着他说:“既然你有任务,就赶紧回去吧!”张福兴说:“妈,只有把您送进城里的医院,有了结果,我才能踏实啊!”说着背起母亲就走。母亲非常配合地去了医院。检查结果是左腿骨折。一切都安排好了,张福兴拉着母亲的手说:“妈,别着急,好好治病吧,我先走了!”母亲说:“孩子,你给妈一说,妈就明白了。这次大拆迁是咱这地方的大事,妈不拖你后腿。去吧!”张福兴红着眼睛说:“妈,谢谢您的理解。您跌得这么重,儿子本应该守候在您身边!可是,我得赶紧回去!您不知道那场面,谁看了都激动,每个人都想当先锋!您肯定不愿看见您儿子落后,是不?”母亲笑了。张福兴回到工作第一线,干得生龙活虎。张福兴所在的拆迁小组工作进度快,成绩最优。领导问起他家里的事,他总是淡淡地说:“我妈住院了,有人照顾,您就放心吧!”说着又默默地工作去了。这件事情他不想透露,采访他的时候,他说:“这不算啥,应该做的。这点儿觉悟谁都会有的!”

    读着他们的事迹,我们心中顿时奔涌起感激与崇敬之情。

    他们都是孝子,同时更是好党员。这让我想起一首诗:“我们也爱母亲,却跟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我们的快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辉煌,是母亲心中的阳光!无论我走到哪里,也永远走不出母亲心灵的磁场!”

    白石庄村共产党员孙志亮,自家房屋在工商局分包的拆迁范围内,驻村工作组进村后,他主动和包户的工商局同志表态:在改造拆迁工作中早群众一步、快群众一拍。

    他主动要求工作人员入户,在测量宅基地的过程中,全程支持测量工作人员工作,测量一次完成,并对测量数据全部签字认可。有人悄悄劝说他:“你这人咋这么老实啊!人家说灯就添油、人家喊庙就磕头是吧?着啥急丈量啊!多等几天,说不定可以拿到更多的补偿款。”他摆摆手,反过来劝说对方:“这次政府给的补偿政策够高的了,政府不会让一个群众在改造拆迁中吃亏的。”对方听了他的话,觉得有道理,也主动找动迁组丈量去了。孙志亮的言行在村民中产生了良好影响,不少户主动配合动迁组丈量签约。

    在与孙志亮的接触中,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是一个50多岁的人了,不能做啥大贡献,配合好改造拆迁就是我当前最大的心愿。”老孙在丰润区打工,收入不高,改造拆迁开始后,他多次请假配合拆迁工作。有人劝说他:“帮着拆迁做工作又不给你开工资,何苦请假耽误自己挣钱呢?”孙志亮说:“看到工作组的同志们那么辛苦,他们累得嗓子都说不出话来了,我能帮着干点儿啥心里头踏实。”对方说:“你不会装看不见、装听不见啊?”孙志亮诙谐地说:“我的眼睛又不是灯泡,说灭就灭;耳朵也不是水龙头,说关就关的。”就这样,在白石庄的大街小巷,人们时时会看见孙志亮那不知疲倦的身影,跟在动迁组队员们身后,走东家进西家;听他不厌其烦地做着乡邻的搬迁工作,经常忙到半夜才回家歇息。家里人心疼他,劝他注意点儿身体,他摆着手说:“放心吧,我没那么娇贵,身子骨结实着哪,垮不了的。”

    孙志亮还积极带领工作组人员去亲朋好友家,帮着做搬迁动员工作。有的亲友不理解,埋怨他道:“有你啥事啊?你说我是给你面子还是不给你面子啊?”孙志亮一脸认真地说:“你这话说反了,我耽误着工作来你家,图个啥呀?还不是为了你赶紧搬迁,过了最后期限可就一分钱补偿都拿不到了,是我给你面子哪。”亲友们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儿,都愉快地答应丈量签约。

    在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时在感染着每一个热血青年。当鲜红的党旗飘扬之时,他们无不心潮澎湃,心向往之。

    “在拆迁现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愿意在拆迁一线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在艰苦忙碌的拆迁一线,掀起了团员青年入党的热潮。20天中,就有66名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3月16日,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队员曹惠、边海佳、李珊珊、吴硕、朱岩等5名青年团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钱营镇4名见习生中有3名青年志愿者,他们都在拆迁现场写了入党申请书。他们说:“在这次拆迁改造行动中,我亲眼看到共产党员起到了巨大的带头作用,深受感动,更想加入这个光荣的组织。”

    3月21日,丰南镇见习女大学生杨艳把一份饱含深情的入党申请书交到领导手中,她把这次动迁工作当做磨炼自己的绝好机会,更当做一次接受党和人民考验的机会。她出身少数民族,刚出校门就投入到锻炼人的拆迁工作,是党员同志的拼搏奉献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她,她决心让自己的青春在动迁一线闪光。她写道:“在拆迁现场,许多情景令我感动,共产党员顽强作战的精神就在我身边体现出来,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名党员的新篇章,让我终生难忘。我愿意在改造拆迁工作中接受磨炼,锻炼成长,用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在改造拆迁工作中,丰南镇党委、政府扎实组织五至八街,东、西清庄湖,东、西王家河以及白石庄9个村两委班子,认真做好任职第二年任期目标的确定工作。

    第一,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区委组织部对抽调到拆迁工作指挥部的干部实行单独建档,跟踪考察,严格管理。

    第二,建立党员承诺制度。在9个村(居)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党员包片联户、党员责任区等活动,落实党员承诺制度。

    第三,突出重点。把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作为当前各项党内重要活动的主要内容,把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作为落实“三日一网”党员活动制度的主要内容。

    丰南的党员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这里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

    拆迁过程中,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我是党员,我先来!”

    这句话让我们想起几十年前的烽火岁月,共产党员勇猛杀敌时的豪言壮语。今天在拆迁现场喊出来,有一种久违了的感动。这句话出自丰南镇八街涉迁户王若愚的口。

    常务副区长张会春带领干部们来到八街。这里的情况很复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八街老百姓对拆迁补偿有了更高的期待。在全村党员会议上,人们都沉默着。张会春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身上自带一种亲近民众的亲和力。他平和地说:“大家都来了,说明都很重视拆迁,能不能拥护政府的大拆迁,就看我们八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觉悟了!”话头一经引出,老百姓就议论开了。人们吵吵嚷嚷,一片喧哗。

    听着大家的议论,张会春有些担忧。如何破题呢?拆迁这类事情,涉及百姓利益,谁都不会含糊的。这些事情,千头万绪,盘根错节,处理不妥,危机会一触即发……王若愚激动了,脸红脖子粗地吼道:“我是党员,我先来!”

    有的话说出是祸,有的话说出是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王若愚的话一出口,一下子凝聚了所有人的目光。

    村支书显然很满意,表扬说:“王若愚,好样的!”

    僵局被打破,张会春笑了。

    能够在乡亲们面前喊出这一嗓子的人,是需要非凡胆量的。出于自身利益还好说,你自作自受,可是,因你一句痛快话,出风头,却把大家伙推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王若愚站起来,话说得热烈又随意:“我这一喊,有的乡亲们也许不理解。其实,我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想出风头,我是经过仔细琢磨的。世上的事情就这么简单,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我们掂量掂量,政府对咱咋样?这个补偿方案,我看政府心中有咱老百姓。我是打听过的!大伙不服,就四处打听打听,好好算算账,回头再嚷嚷!”

    有人喊:“老王头,你还怕钱多了咬手啊?”

    有人骂:“是啊,我们知道你是党员,党员也得过日子啊!”

    王若愚说:“是过日子,政府是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房价这么高,如果不是党和政府想着我们,我们就只能住这破旧低矮的房子了!让你住高楼,政府帮助你,还给你补钱,你小子就偷着乐去吧……”

    在场的人给逗笑了。

    王若愚举手喊:“别人我管不了,我第一个签拆迁协议!”

    他赢得了掌声。

    王若愚走了,回去跟孩子一起把自家房子拆了。

    王若愚望着废墟,被冷风吹得麻木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王若愚身边聚集了好多村民,他逢人便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得知足,赶紧拆吧,拆吧……”

    有一群人受到感染,回去操持拆房去了。

    2.专职工作组在行动

    虽然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暴风雨就要来临。

    拆迁工作险象环生,如履薄冰。没有谁知道前方命运如何,没有谁知道还会遇到怎样的艰险。可是,困难,并不能摧毁他们的勇气和热情。

    黎明迎着晨曦而来,夜半踏着黑暗离去。这是动迁干部工作场景的真实写照。

    拆迁第一线,活跃着7个专职工作组,分别承担着综合协调、社会稳定、政策咨询等艰巨而复杂的职责。

    “责任重于泰山”,专职工作组的全体工作人员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神圣,他们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以强烈的责任感、务实高效的作风,出色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给他们的光荣任务。在连续20天的拆迁战役中,他们没有歇过一个星期天,每天连续工作近20个小时,创造了“白加黑”和“五加二”的工作模式。

    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指挥部各组综合协调、拆迁进度汇总、信息反馈和内外宣传等工作。综合协调组按照指挥部的安排部署,紧急协调国土局旧址的水、电、暖检修,场地保洁、通讯等工作,连夜组织冒雪施工,24小时内完成了办公场地布置、设备检修和基础保洁工作,各类必备设备和办公用品全部到位,迅速完成了指挥部成立的前期筹备工作。

    冒着寒风,外宣局的同志们进入各涉迁村开始张贴、悬挂标语及条幅。他们把标语、口号转化成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从来没有握过锤子的小魏、小柏等年轻的女同志,顶着刺骨的寒风,举起沉重的锤子,张挂条幅。锤子不小心砸在手上,鲜血直流,顾不上擦拭,仍然咬牙坚持。

    宣传车巡回宣讲,村内广播不间断,大力宣传改造拆迁的相关政策,涉迁村家家能见标语,巷巷可见条幅,户户可听到广播,人人都在谈论拆迁。

    区电视台、周报社派出全部新闻采编力量对拆迁动员大会盛况进行全程报道,区电视台当晚播发特别新闻,又邀请唐山电视台《直播五十分》栏目对大会情况进行报道。玉国区长会后接受电视采访,并就城中村改造拆迁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和解释说明。

    改造拆迁战役打响后,宣传战线的各路人马立即奔赴拆迁一线,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车、报纸等载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城中村改造拆迁的重大意义、补偿安置方案以及改造拆迁后人民群众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在全区形成了“人人支持拆迁、人人参与拆迁”的浓厚氛围。区电视台投入全部新闻采编人员,每天抓取第一手新闻素材,第一时间采制播出。丰南周报社将办公地点前移到动迁一线,全员出动,驻扎到村,克服用车困难,连续作战;改变周刊印刷模式,增加报道密度,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出刊;增设专刊,及时公布租房信息。区外宣局根据改造拆迁工作的整体推进进度,分别邀请《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燕赵都市报》、唐山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环渤海新闻网等市级以上主流媒体,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先后在搜狐、百度等知名网站和《唐山劳动日报》、唐山电视台、环渤海新闻网刊发、播出相关报道26篇,其中《丰南打响城中村改造拆迁攻坚战》、《惠民之举百姓赞》、《拆迁在和谐中进行》、《丰南城中村改造,老干部甘当志愿者》等多篇稿件在《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和二版重要位置刊发。流动宣传队继续深入各涉迁村,张贴悬挂标语、条幅并及时管护修补;不间断巡回播放通告、公开信、拆迁补偿方案等,并督促村委会在大喇叭里连续播放。网络宣传队、网络评论员全天候占领网络阵地,跟帖、发布正面消息等。

    这个组还全面、客观、及时做好文字信息反馈工作。

    以《简报》的形式,以“领导活动”、“最新动态”、“一线纪实”、“部门交流”、“群众心声”、“先锋模范”等版块为载体,通过归纳整理领导讲话、言论、活动以及各项工作部署和落实情况,传递最新动态,增强对工作的指导作用,确保政令畅通;通过深入挖掘各类典型事迹、先进事迹、感人故事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应,大力营造和谐拆迁的浓厚氛围,在全区形成了积极拥护拆迁、支持拆迁的大好局面;通过及时总结各地各单位好的做法、成功经验,大力宣扬依法拆迁、文明拆迁的优秀典范,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交流与开展。

    综合协调组担负着整个指挥部和全区城中村改造拆迁的运转协调,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全体工作人员不怕吃苦,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了第一批改造拆迁的各项服务任务,同时也磨炼了队伍,锤炼了作风。特别是进入攻坚阶段,同志们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时刻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强烈的工作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吃透拆迁政策,加快拆迁进程,政策咨询组全力以赴,努力为群众做好此次拆迁政策的解释工作。他们制定了接待群众来访的工作原则: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政策咨询组力争做到对每一位来访者提出的拆迁问题诚心解答,耐心解释方案中设及到的每一项条款,对拆迁补偿方案计算的解释更要做到细心、周到,让来访的百姓从这里得到最满意的答复。

    政策咨询组肩负着6000多户涉迁群众政策的解答任务,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涉及到来访咨询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更快更好更加全面地了解并掌握区委、区政府公布的最新拆迁方案及信息,政策咨询组每天都集中时间,对区委、区政府最新的拆迁信息及拆迁动向进行深入学习讨论,特别是及时掌握对一些个性问题的解答政策,使每一位同志都能够正确解答群众的咨询。为了推动拆迁工作进程,他们全天候接受群众咨询,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随着工作的深入展开,政策咨询组接待拆迁群众问题的咨询量日益增加,除了白天全天候接受群众咨询外,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夜间10点半以后还安排一名同志值夜班。在大家的努力下,接待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拆迁期间,这个组共接待群众电话咨询820余人次,接待现场咨询达960人次,下组接受咨询620人次。

    能者多劳,劳而无言,劳而无怨,是他们共同的工作状态。

    法律法规咨询组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解答群众来访、来电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办理见证及公证等工作。为尽快提高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法律法规咨询组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习了《城市规划法》、《河北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就重点条款进行了认真解读,使全体人员对相关法律规定有了进一步理解,从而为依法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为依法解答群众咨询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拆迁工作的进行,历史遗留的涉及家庭房产方面的问题全部凸显出来,成为拆迁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做好此项工作,这个组在成立伊始即着眼于规范工作程序,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建立了群众来访(电)登记表,并装订成簿。登记表内容包括:来访人姓名、性别、年龄、住所、联系电话、工作单位、咨询问题、答复意见、答复人和来访人态度及签字。登记簿的建立,不但规范了咨询工作,而且便于工作情况的查询和数据统计。

    在这个组的指导下,当“流动法庭”走上街头为群众服务之时,他们又指导公证处和法律服务所为群众提供公证和见证法律服务。针对拆迁中遇到的房屋继承、赠与等方面的问题,与政策组沟通,探讨解决途径。拆迁期间,他们共受理涉及拆迁的房产继承和赠与事项公证800余件,见证事项80余户,并减收公证、见证费190余万元,确保了被拆迁户按时签约。

    后勤保障组的全体同志统筹安排,为集中办公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投入2.4万元采购了厨房设备,达到了80人同时用餐的标准;投入1.5万元采购了办公设备及办公家具;针对指挥部的同志每天加班到后半夜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准备了方便面、面包等食品;投入9.5万元为每个村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档案柜,为每名拆迁组同志购置了钢尺、计算器、笔记本、复写纸、硬板夹等办公用品。为进一步保障拆迁工作组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拆迁工作中,在人力少、车辆配置不够的情况下,后勤保障组人员亲自担当装卸工,每天为全体拆迁工作人员送水84箱,中午送盒饭395盒,晚上还送来方便面、面包、火腿肠等。

    为进一步做好拆迁准备工作,后勤保障组副组长刘子泉和郑友东组织召开全体会议,进一步研究了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和奖励资金的发放程序及资金账户的往来运转程序。除留下4名工作人员在拆迁指挥部办公外,其余同志全部进入到涉迁村,详细分工,责任到人,为群众发放拆迁奖金和安置补偿费。

    社会稳定组始终围绕维稳这条主线,协调、调度各种维稳力量,广辟情报信息渠道,积极主动履行职能,全力维护城中村改造拆迁期间的社会稳定。

    维稳组在与区公安局共同研究制定应急处突方案的基础上,随机应变,及时转换处突重点。在丈量、签约、拆迁以及交通疏导等各个环节,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警力部署。同时,维稳组还积极发挥处突排头兵作用,遇警先动。3月14日,东湖村七旬老人么贵安因房屋权属问题阻碍丈量人员丈量,维稳组人员即刻到达现场,耐心细致地做老人及其子女的工作,使其最终配合完成丈量。

    房源联系事关城中村改造拆迁的整体进度,工作必须走在最前面。

    为确保租住房源供应充足,该组从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入手,认真安排各项工作。3月1日上午,房源联系组抽调的工作人员全部到位,针对房源联系组的工作职责任务,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分工,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头,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深挖房源。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界群众提供租房信息。同时,设立热线电话,便于有租房意愿的户及时到这个组登记租房信息。每个乡镇设一名房源联络员,负责详细了解本乡镇辖区内的房源、房屋租金等情况,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特别是发动各村村主任、村会计对本村空闲住房进行统计,及时上报。各乡镇房源联络员东奔西走,除了广挖本乡镇房源外,还积极发动单位同事、亲朋好友提供其他地方的房源信息,争取找到更多的房源,以确保及时为拆迁户提供充足的房源。截至3月26日,累计登记房源信息5307户。

    随着拆迁工作的快速推进,一部分老弱病残户租房困难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房源联系组的同志多次深入到黄各庄、王兰庄等周边乡镇摸底调查,为租房困难户搜集房源,同时对已登记出租房户主进行回访,经过耐心细致地做有出租房意向户的工作,得到了部分房主的理解和支持,接纳了老弱病残户150户。西湖村拆迁户么成亮为房源联系组送来感谢信表达谢意。

    他写道:“我今年92岁了,区委、区政府对我村实施城中村拆迁改造是为我们办的大好事,我从心里支持。因为年岁大,我租房遇到了困难,联系了很多户都不愿租给我,我只好找到拆迁指挥部房源组。房源组的同志们多方为我联系房源,特别是董喜春同志亲自为我找房,经过10多天的时间,19日为我在丰南镇侉一村租到了满意的房子,21日我搬了家。拆迁指挥部房源组的热心帮助,令我十分感动。为此,让人代写一封感谢信表达我的谢意。”

    广大涉迁户都找了自己“临时的家”。美好的生活又开始了。

    3.动迁组在奋战

    五街动迁组:用真情打开心灵之门门是房子的疆界。

    工作组与拆迁户的“博弈”首先从进门开始。工作组干部走进拆迁户家门容易,但是想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们首先聚焦五街。胥各庄五街居委会地处丰南城区中心,是丰南镇政府所在地,占地面积500余亩,总户数686户,人口2280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8332元。依托区位优势,村集体财富不断壮大,集体每年收入650万元,积累已达3721万元,村集体每年拿出120万元为村民担负收视费、财产保险费、合作医疗费等,为达到退休年龄的居民每月支付300元养老金。

    无疑,这是一个富裕的村庄。

    从这一天起,五街披上美丽盛装已指日可待。

    第一时间,指挥长王树臣、副指挥长王玉国召开胥各庄五街动迁组会议,部署动迁的具体工作。王树臣在农村长大,对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他面带微笑,和善的目光里透射出一种坚毅,这种坚毅让每一个组员单位的一把手们,都感到了即将承担的沉甸甸的责任。

    “闲话少叙,咱扛着扁担进屋门——直来直去。”王树臣开场白淳朴而生动。他对大家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摸清底数,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彻底摸清各种底数,特别是把需要租房的困难户、低保户和有重病人的户的情况摸清楚,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困难;二是用好政策,组织参战队员对各类方案进行深层次研究,精确理解和把握;三是讲究方法,在没有摸清情况前绝不能盲目入户;四是入户要从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角度着手,与群众达到感情上的沟通;五是工作组要与镇村紧密结合,不管对错,绝不能与被拆迁户形成对立和冲突。

    五街动迁组由区人大办、建设局、规划局丰南分局、国土局丰南分局、交通局、综合执法局、爱卫办、街道办、人防办、发改局、统计局、科技局、丰南镇、黄各庄镇、小集镇等15个单位580余人组成,共涉及五街区域内拆迁户1502户,其中平房户909户、楼房户593户(胥新西里40户,工商银行楼160户,建设楼393户),占地面积600亩。

    动迁组将五街1502户拆迁户按照每人分包6户落实到责任单位,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同时由责任单位再将拆迁户落实到具体动迁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日调度制度,每天下午4点召开各小组组长、联络员、镇村工作人员参加的调度会,听取工作进度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五街动迁组绘制了标明五街1502户编号、位置的挂图及各小组每日进度统计表,每天标明各户签约情况,每天上午12点和下午4点公布各小组进度。各单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为每个拆迁户分别建立了拆迁档案,主要包括家庭现实状况、主要社会关系、房屋座落位置、家庭成员工作情况及通讯方式、困难家庭情况、临街门店情况、房地产手续、拆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凸显和谐拆迁、文明拆迁的主题,每一位参与拆迁的工作人员都把拆迁户的困难当做是自己的困难。面对拆迁户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各单位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送到每一个拆迁户家里,带着感情耐心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努力实现被拆迁户利益的最大化。为广大居民的福祉,托起了祥云。

    4.消除心灵的壁垒

    政府讲公平、讲和谐拆迁,这话好说,可是,干部们一进拆迁户的门怎样说话,遇到“钉子户”怎么办,成为拆迁干部最为头疼的问题。

    首先是找人难。我们采访王树臣的时候,他说到了肖老汉一家的故事。

    队员们往这家跑了几趟,两天都没见到人。这一家人哪里去了?他们正疑惑间,邻居说他们家有人生病住院了。家里有人住院也得有人啊!

    后来一打听,肖老汉对丈量尺寸有意见,他家临街,有一条两米长的过道,肖老汉要求丈量过道,算进他家的面积。丈量员小徐说:“这不行,有规定的,我们不能违反原则!”肖老汉就把小徐等两个丈量员轰出院子。他干脆锁了门,不跟工作组干部接触。王树臣跟村干部一说,村干部终于把肖老汉“摸”来了。王树臣握着肖老汉的手说:“我是这一组的指挥长,有啥委屈尽管跟我说!”肖老汉倔倔地说:“过道是我家的,应该算入我家。”王树臣说:“这不行,这样做就违反了规定。你家对门也要求算进他家,你说我咋办?我是指挥长,一碗水得端平,不然人家就该砸我们的脑袋啦!”肖老汉双眉紧锁,不说话,在门口来回踱步。王树臣苦口婆心地跟肖老汉讲了三个钟头,肖老汉总算开了窍。

    他答应丈量自家的院子,但提了一点儿额外条件,王树臣都答应了。肖老汉很感动,打开门锁,让丈量员小徐进来。

    王树臣感觉到,只要用真情感染他们,彻底消除官民之间的心理壁垒,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出现和谐的一幕。可他刚刚离开,就听说出事了。丈量员小徐爬上房顶丈量,房顶还有残雪,不慎从房顶摔了下来。“嘭”地一声落在厢房上,滚了几滚,人摔在了地上。小徐当场就昏迷了,额头流了血。肖老汉惊呆了,他和另一个丈量员紧紧抱起小徐,紧张地呼喊着。“赶紧送医院!”肖老汉大喊一声跑出去,叫上一辆出租车,背着小徐赶往医院。肖老汉不仅付了租车钱,还默默地守候在小徐身边。那份表情,让医生都以为他们是父子。经过紧张抢救,小徐苏醒过来,小徐紧紧握着肖老汉的手说:“大爷,谢谢您了。”当人们知道肖老汉是拆迁户时,都夸奖他。肖老汉内疚地说:“都怪我啊,我要是嘱咐他几句就好了。人家干部说话办事真行,我肖老汉服了!”

    小徐说:“大爷,是我自己不小心,怎能怪您呢?”

    小徐包扎了额头,起身就走。肖老汉拦住他:“孩子,你这要干啥去?有事你吩咐我。”小徐坚定地说:“我要回你家,房子还没量完呢!”肖老汉连连摆手:“罢,罢,今天你摔得不轻,无论如何也要休息!”小徐执意要走:“不,我得回第一线。大爷,我的脑袋没摔坏,马上丈量您信不过我吗?”

    肖老汉感动了,充满感情、充满信赖地说道:“哪里,哪里,我领教了,我就是闭着眼,都信得过你哩!”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五街宅基地情况复杂,实大本小、本大实小、宅基地纠纷、破门开店、家产不清、新老地本不一致等各种情况交织在一起,为拆迁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为做到公平拆迁、阳光拆迁,这个动迁组坚持政策一人把关,区里统一规定的坚决执行,个别问题集体研究决定。特别是五街党支部书记和两委成员在处理个性问题时做了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经常是排队等候一直到夜深,他们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一视同仁,打消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为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街丈量、签约组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人熟情难处等方方面面的困难,顶风冒雪,关键时刻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经常加班到深夜,他们坚持原则,不偏不倚,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公式算千家,细致入微的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

    同样的事情连连发生。

    3月16日上午,刘翠英将一面绣着“热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大红锦旗送到五街拆迁指挥部,感谢工作组在拆迁丈量工作中为居民提供的周到服务。她说:“从五街动迁开始,工作人员多次来家中,为我们讲解拆迁政策,帮着核算置换面积。他们起早贪晚、认真负责,真让我们感动!”就在前一天,拆迁工作组还冒雪走进刘翠英家,因为地面界限不清,院内建筑布局混乱,为能得到准确数据,丈量组孙斌爬上房顶绘图纸、量尺寸,完成任务下来时因墙体老化松弛摔倒在地负伤。刘翠英赶紧让家人开车送孙斌到医院并垫付了检查费,直到医生告知没什么大碍才放了心。刘翠英手捧鲜红的锦旗,激动地说:“工作人员是为了不让我们吃亏才这样做的,他们工作不怕吃苦,感谢他们。”副指挥长王玉国接过锦旗,握着刘翠英的手说:“你们送来锦旗,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一定继续保持这种工作作风和精神,完成好这项惠民工程啊!”

    五街建设楼王女士给拆迁工作组出了一个难题。她已与丈夫离婚,涉迁这套房子在她的名下,可是工作组去敲门,她总是不在家。后来一打听,她已经改嫁到汉沽农场了。王树臣急了,就这么几天功夫,找不到人怎么行?他让董有福两个人去汉沽农场找她。董有福和同事去了,费了很大劲,终于找到了。她在医院刚生完孩子,还是剖腹产。董有福自己掏腰包,从商场买来鸡蛋、红糖到医院看望王女士。王女士一听说拆迁房屋,非常反感,没好气地嚷道:“你们出去,我不跟你们谈!”

    董有福心中一沉,尴尬地退了出来。王女士这种态度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不听他说一句话,原因何在呢?董有福又悄悄推开了门,继续劝说:“大姐,你听我把话说完好不好?这次拆迁……”王女士火了,歇斯底里地叫:“出去,出去!”董有福无奈地退了出来。董有福回来后沮丧地说:“我真没辙了,这女人太泼了,根本不让你说话!”

    王树臣皱着眉头分析说:“别急躁,我们得找原因她为啥这样,我们好对症下药!”董有福开始对王女士的邻居进行调查,马上得知王女士与丈夫离婚时受到刺激,精神上有障碍,而且在几年前,镇政府启动拆迁时有人找过她,发生了不愉快的争吵。王树臣说:“既然这样,你们还要再去找她!讲究说话方式,一定把这个山头攻下来!”董有福再次来到汉沽医院,不再提拆迁,而是以老乡的名义来看望王女士和孩子。王女士骂道:“你们少来这一套,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滚!”董有福又被骂出来了。这种女人真是太不尽人情了。怎么办?家里那边等着签约,一会儿一个电话地催。董有福一阵气火攻心,喉咙立刻就哑了。他真想闯进去,骂她个狗血喷头。可是,他想起领导的嘱托,一定制怒,一定要有耐心,面对内心有创伤的女人更要有耐心。有许多东西可以遗忘,比如伤害;有许多事情必须铭记,那就是爱和关怀。董有福深深牢记住这一点。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董有福的礼貌和耐心感动了王女士汉沽的丈夫,她丈夫问清了情况,脸上露出笑意。她丈夫进去做王女士的工作,王女士软了,甚至是傻住了,她几乎不敢相信,丰南政府有这样的魄力、这样的补偿标准。王女士眼睛红了,脸颊上默默淌下了眼泪。董有福进了病房,微笑着看了看孩子,假装生气地说你是丰南人吗?

    你总该讲点儿人情味儿吧?王女士没有说话,她还在感动着。她丈夫连连道歉:“对不起啊,她是被你们的干部吓怕了,我们马上配合签约!”

    我们的干部胸中都有理想,从来不改变初衷,也不想埋葬向往,所以,他们不在乎得失,却在乎让百姓如愿以偿……

    6.捧着一颗心来

    春天来了。我们不知道,面对春天,该付出怎样的爱……拆迁现场爱心涌动。全区动迁工作动员会后,小集镇立即抽调人员组成动迁工作小组,镇党委书记郑卫东亲自带队,带领由机关干部、村官、大学生组成的80余人动迁工作志愿者队伍深入到五街各户开展工作,发放动迁工作明白纸2000余份。“我们来是为您服务的,有啥困难就尽管说。”在入户做工作时,小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兰绍光的第一句话常常这样热情地说。从3月8日到3月22日,他就和镇党委副书记李润东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坚持吃住在一线。小集镇组织机关干部、村官大学生80余人,深入五街做动迁工作。

    拆迁户王立志不响应。他给工作队员出了很多难题,尽管兰绍光和工作队员苦口婆心地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王立志都不为所动,这样的局面僵持了11天。

    兰绍光心急如焚,他觉得需要一枚钥匙打开王立志的心锁。经多方打听,了解到王立志老家在黄各庄三村,于是,他们不辞辛苦找到这个村的村主任,又通过村主任找到家住七街的王立志的老父亲,通过算账、讲政策做通了其父亲的工作,又通过他父亲以父子亲情打动了王立志,王立志由衷佩服工作队员的“泥腿子”精神,最终签订了协议。

    董瑞芝、佟兰茹两位女同志年纪最大,做起工作来干劲儿最足,每天走街串户,吃住在一线,十几天来只用电话和家人联系,工作之余和小孙子通个电话已成为她们最大的享受。佟兰茹身体有病,每天用药物来支撑,但始终坚持奋战在动迁第一线。她们用热情、朴实、真诚的话语感动了拆迁户,她们以女人特有的坚韧感染着每一位参战队员。年轻的工作人员董春晖,夫妻二人同时被抽调到工作组,不得不将年仅8岁正在患病的儿子托付给年迈的婆母照顾,由于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他们夫妻二人同时患上了重感冒,但是为了动迁工作,他们仍然坚持带病工作在一线,实在撑不住了,就在五街诊所打完吊针继续工作。

    小集镇还组织机关60名干部开展志愿服务。15日上午,他们在五街街头设立临时服务站,配备热水桶供入村干部及村民随时饮用,从小集医院抽调一名专职医生提供临时医疗服务。同时,设立宣传车反复播放《致广大城中村拆迁户的一封公开信》,志愿队员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受到热烈欢迎。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国春带领的黄各庄镇动迁小组坚持腿勤、心细、热情、周到的原则,与拆迁户倾心交流,服务上门,切实为拆迁户办实事、解难题。居民王凤进已年过七旬,手有残疾,行动不便,老伴儿身体也不好。由于他家房本已过期,没有及时办理新房本,不能办理拆迁相关手续。老人为此愁眉不展。张国春了解这一情况后,热情地说:“有我们在,您一切放心!”于是,亲自带老人到相关部门办理了换证手续,使老人很快拿到新证得以丈量房屋,及时签订协议,王大爷十分感动。居民刘炳生因老房本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而他又未及时拿到新房本,按原房本计算利益受损很大,因而对拆迁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入户耐心讲解相关政策,同时又引领其去国土分局办理了相关手续,领取了新证。刘炳生笑逐颜开,并当即表态测量结束后马上签约。

    7.六街动迁组:真情与勇气同在

    这一天,风很烈,阳光很足。当热情似火的拆迁工作队员走上街头,许多村民走出屋门张望,被那种强劲的阵势感染了。有人议论:

    “看着就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收兵的劲头。”

    胥各庄六街地处城区北部,有人口3452人,802户,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8900元。这是一个工业村,早已走出土地的村民从事着一三产业,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2010年3月8日,六街动迁组16个分包单位的153名工作队员迅速到位。指挥长戴征、副指挥长陆振文当即召集六街动迁组召开会议,向各分组组长强调了三项原则:一要带着感情做好动迁工作,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被拆迁居民的思想工作,讲究科学方法,大力宣传拆迁政策,及时发现并化解不稳定因素和深层次矛盾,切实维护好被拆迁居民的权益;二要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发挥党员的作用,严肃纪律,对那些借拆迁之机徇私舞弊、损公利己的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三要做到“阳光拆迁”,每一位队员都要熟悉并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读懂、吃透各类方案,严格按拆迁工作流程办事,规范运作,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不留后遗症。“大家有信心没有啊?”戴征主席亲切地看着同志们问道。“有信心!”大伙异口同声地响亮回答道。“好,要的就是这股子劲头!”戴征、陆振文满意地笑了。

    随后,戴征、陆振文对六街改造拆迁工作进行了再部署,提出了“三到位、三认真、三满意”、“五真五实”。“三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责任分工到位、工作流程到位。“三认真”,即认真落实区委部署不懈怠、认真执行拆迁政策规定不走样、认真遵守工作纪律不违纪。“三满意”,即政府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工作人员)。

    “五真五实”,即入户了解真情实况,做到底数清、任务明;各项工作流程都要真抓实干,扑下身子,实实在在地工作;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做到真心实意;不断增长真才实学,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取得真绩实效。

    六街动迁组明确工作思路,各动迁小组稳抓稳打,不打乱仗,不打无准备之仗,测量一户签约一户,坚持“四及时”,以确保动迁工作高效推进。一个及时是“疑难杂症”及时会诊,对涉迁焦点和个性问题逐一汇总,采取动迁组组长、历届村两委、政策咨询组三方集体“会诊”的方式,在不突破政策大框架的前提下,现场协商确定解决方案,个个击破。

    区政协主席、指挥长戴征身先士卒,深入一线,走街串户督导、慰问拆迁工作人员,并与居民亲切交谈,掰着手指头和群众算经济账,为群众心里打开了一扇扇窗户。

    六街村民张立栓、翟兴丽等6户居民在听完戴征主席的耐心讲解后,均表示全力支持,并率先签约。陆振文更是对群众问寒问暖,现场破解难题。六街动迁组副组长、胥各庄街道党委书记夏春秋,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焕合,每天奔波忙碌在动迁一线,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不怕苦不怕累,入户做工作、讲政策、搞宣传从来不知疲倦。商务局局长倪德林动迁工作讲方法,精心设计了动迁进度统计表,每日比进度看排名,激发同志们的干劲儿。安监局局长陈殿佐每天都深入拆迁一线,入户现场办公,当场解决实际问题。

    “有我冲在前头,谁也不能掉队!”一位局长这样响亮地说。这正是六街动迁组人民公仆的真实写照。

    粮食局局长么殿猛为了加快动迁进度,只安排两名同志留守机关,其余同志全部充实到动迁一线,明确动迁责任,严肃工作纪律,制定动迁方案。一天,听说动迁碰着“茬”了,弄得工作人员万分焦急,不知所措。么殿猛主动出击了。这家主人叫王琴,在六街开一家小诊所。虽说房屋简陋,但一家人有说有笑,充满了温馨和祥和。可是,动迁给她出了难题,她想不通,诊所没了,家里的生活来源就断了。么殿猛刚进来,王琴就大肆哭闹,寻死觅活的。么殿猛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她还是无动于衷。王琴似乎找到了发泄对象:“你们拆了我的窝,还要砸我的饭碗,还让不让人活啦?”么殿猛苦口婆心地劝说:“你这话说得不妥,政府不但让你们活,还要让你们活得更好!”然后就掰过来掰过去地说。王琴闷着不吭声,么殿猛为难了,回来向戴征做了汇报。

    戴征怔了怔。仅仅是好言相劝吗?难道还要对她妥协?性情上的温和是善,原则上的温和是恶。这一时刻,不能丧失一点儿原则。戴征果断地说:“把她的男人叫来,我跟他说!”

    傍晚的时候,王琴的男人被找到了。戴征对他说:“你一个大男人当不了老婆的家?告诉你,别拖延了,该给你的钱,我们一分不少;不该给的钱,一分不会多!赶紧做你老婆的工作!”男人显然不服气,用挑衅的目光望着戴征,啥也没说,扬长而去。戴征火了:“把他叫回来!”工作人员把她男人重新喊了回来。戴征对他说:“刚才我说话急了点儿,向你道歉!我们好好聊聊行吗?”戴征说,“你们争来争去,到底想得到啥?政策规定好了,又能争到啥?别弄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丢了面子又捞不着实惠!你们这是干傻事哩!”这个男人终于说话了:“好吧,我劝劝我老婆!”戴征催促说:“快点儿啊,我们等不了几天!”然后就吩咐同志们先给王琴家丈量。

    工作人员丈量的时候,王琴的心理防线崩溃了。经过几夜的煎熬,她终于明白,阻止拆迁绝不可能,但她又不肯投降,要求政府解决具体困难:找到新的诊所。

    “好吧,我们帮助你找诊所!”戴征说。

    几天之后,工作人员终于帮助王琴找到了新诊所。王琴夫妇很感动,后悔自己当初不该跟动迁组较劲儿。

    8.让亲情伴你同行

    拆迁的是房屋,温暖的是民心。

    六街在整个动迁工作中始终坚持积极与稳妥并重,政策与亲情同行,动迁与维稳双赢,使得动迁工作深入人心,群众非常满意。

    20日早晨,六街居民刘瑞秀将一面写有“为民排忧心系百姓情系百姓恩重如山”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六街动迁组,她激动地说:“郭局长就是我们的恩人,他为我们租房,帮助我们两个孩子解决上学的困难,还为我们捐款,他的大恩大德我们这辈子都报答不了。”

    原来,涉迁群众刘瑞秀自幼患小儿麻痹不能下床,丈夫因脑血栓不能工作,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小学,生活十分困难,郭电光局长发动全局人员捐款并与其建立“一助一”帮扶关系,促使其同意签约。当得知涉迁户刘云英的女儿毕业后没有就业,一家人很是着急时,郭电光当即联系有关企业,刘云英的女儿很快就高高兴兴地上班了。

    72岁的李秀荣老大娘是六街的涉迁户,老伴儿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等战役,多次立功获奖,已经去世多年。老人年老体弱,还患有心脏病,每月仅靠200元的低保艰难度日。动迁工作开始时,老人对拆迁补偿政策很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行政审批中心主任董振中不厌其烦,耐心开导,多次登门,当看到老人生活确实困难时,董振中立即拿出1000元现金,给她作为家用,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经过董振中耐心细致的工作,老人的态度慢慢转变,最终同意签约。董振中又陪着老人办完了所有的签约手续,李秀荣老人满意而归。

    有一位姓田的拆迁户,有一儿一女,现在住的房子买的是妻子妹妹的。此次拆迁,田大爷要把置换的楼房分给女儿一部分,其儿子不同意,一激动犯了心脏病。柳树瞿镇人大主席李树胜和本组队员走进田家做工作,正赶上田大爷的儿子发病,田大爷出去给儿子买药去了,他老伴儿急得直哭。见此情况,李树胜和队员们连忙上前,嘱咐家人不要动心脏病人,然后把病人稳定在床上,赶忙拨打120救护电话。经过救治,病人病情好转,一家人十分感激工作组的帮助,很快就签了六街居民于风丽由于疏忽大意,身份证上的名字与房本不一致,且户籍在外地,一直想把户口迁回,始终未能如愿。西葛镇动迁组领导了解这一情况后,亲自带着于风丽补办了相关手续,名字改好后又帮她把户口迁回了本地,于风丽全家对此感激不已。

    拆迁户郑兰俊,丈夫去世,自己又患有帕金森及小脑萎缩、高血压等多种病症,行动不便,生活困难。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组先后入户30多次认真宣传拆迁奖励办法及相关政策,由于对政策理解较慢及考虑到自身的各种实际困难,郑兰俊迟迟没有答应丈量和签约。几天后,郑兰俊因病住进区医院,局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即带领工作人员到医院看望。郑兰俊深受感动,同意丈量房屋,工作人员迅速组织丈量并及时返回医院让郑兰俊对丈量结果进行确认和签字。就在各种工作准备就绪即将签约时,郑兰俊提出在协议书上将其丈夫的名字换成自己的名字。为满足老人的心愿,解除其后顾之忧,该局工作组义务派车先后三次与其弟媳到公证处进行咨询、排号。21日,公证回来后,老人直接到六街村委会签订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9.力量源自心灵

    拍了个CT片,就匆匆返回一线继续战斗。

    工商联主席孙玉春上有老下有小,家中还有长期患病的丈夫需要照顾,但她始终坚守动迁一线。副主席李建良面临着退居二线,但他工作热情不减,充分发挥自己拆迁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耐心细致地做被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副主席班绍宏患有多年的肩周炎,严重时吃饭端碗拿筷子都非常困难,不时要揉揉酸痛的肩膀,但他依然忘我地投身到拆迁工作中。机关干部王砚耕,既是动迁工作队员又是被动迁户,在工作中兢兢业业,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带头拆迁。工商联小组动迁工作快速有序推进,最早完成签约任务,最早完成拆迁任务。六街居民陈德生代表18户涉迁群众,将一面写有“以夏小峰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在拆迁工作中不畏严寒、不畏辛苦、不畏艰难,将爱洒满人间”的锦旗,送到了六街动迁组。他说:“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渴了喝口冰凉的矿泉水,饿了吃盒饭,顶风冒雪,处处为我们拆迁户着想。本来我们还有抵触情绪,还想观望等待,是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我们,我们支持他们的工作,争取积极签约。”老百姓朴实真挚的话语,表达了所有涉迁群众的心声。

    拆迁户翟国建,家中有五间正房、五间倒座,由于他对政府的拆迁政策理解不透彻,不同意搬迁。区工促局于善领局长和党委书记李继忠多次入户帮翟大爷算经济账,明确告诉他政府给予的补偿非常划算,使老人吃透了政策,愉快地同意了丈量。丈量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李大爷见工作人员为他家的事如此辛苦,非常感动,端上点心和露露饮料给大家,被队员们婉言谢绝了。

    区残联理事长张国金和副理事长张立锁被抽调参与改造拆迁工作,具体分包丰南镇六街10户的动迁工作。张国金带领同志们深入拆迁户家中,耐心细致地做好有关拆迁政策的解释工作,通过拉家常等方式全面了解动迁户的困难,尽力帮助解决。从补偿方案的宣传解释到入户测量评估,从进行签约到领取补偿款、选取户型,提供全程服务。

    粮食局局长么殿猛带领的11人小组,承担了96户的动迁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兵分五组,分片包户,开始了紧张的动迁工作。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张张疲惫的面孔,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微笑,从日出到日落,从大街到小巷,一个和谐的音符跳动在动迁现场,温暖着96户村民的心窝。他们创造了动迁改造的速度与历史。

    力量源自心灵,力量源自真情。

    六街涉迁户金瑞环写了一封情感真挚、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我是六街的一位老居民,自从听到拆迁的消息后,整夜整夜合不上眼。但17天来我村进入了一群小红帽志愿者,他们进村后,耐心地讲解拆迁对我们的好处,走家串户为群众解答问题。从他们的工作态度上,我看出来他们不是一般的小红帽志愿者,他们是带着艰巨的工作任务来的。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他们顶风冒雪,挨家挨户做工作,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在外面吃盒饭,看到他们如此辛苦我心动了。我为了想要我自己宅基地中给我后院留的那条胡同,我本心不准备丈量的,后来经过他们耐心的劝说,也为了不拖我子女的后腿儿,也不想给他们找麻烦,我下定决心,积极配合他们工作,马上丈量,签约。通过这几天的短暂接触,动迁组的田立军主任、郭春艳科长耐心给大家排忧解难,为百姓解决了各种难题。特别是柳树瞿镇王立新镇长带领的包户队员们深入到各家各户,他们的工作精神和态度让我倍受感动。另外,我在居委会也看到了由残联主席张国金带队的包户队员,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和热情周到的工作态度,更是使我倍感温暖。我想有了这样一批积极向上、坚持原则、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好干部,如果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能这样坚持原则、坚持做好工作,那么,我们丰南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生态水城的宏伟蓝图不久将会实现。在这里,我衷心地对小红帽们说一句:

    “你们辛苦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让我们都能住上新楼房。小红帽们,百姓懂得你们的辛苦,谢谢你们!”

    六街动迁组自入驻六街开展动迁工作以来,323名工作人员大力发扬团队精神,始终坚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在困难面前不放弃、不气馁,终于共享了成功的喜悦。3月25日21时,全部完成了795户签约任务,为六街改造拆迁工作竖起了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10.最后的感动

    戴征跟我们讲起六街的最后一户动迁户。最后一户就是“钉子户”了。

    这户人家主人姓刘。老刘很老实,黑着脸,一言不发。妻子却是说起来没完,话里夹枪带棒的,非常难听,听着她说话,干部们的脊梁骨直冒凉风。

    所以,几天的思想工作过去,并没有丝毫进展。

    那一天,戴征来到了刘家。在路上,他想起跟李国忠区长的谈话。

    拆迁没两天,李国忠推心置腹地说,拆迁工作是对干部综合能力最为极致的考验,要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各种政策法规,协调能力要强,语言逻辑要缜密,还要善于表达,有打持久战的耐性。同时,还要有基层经验,懂得怎样跟老百姓交流,嘴巴笨的人是万万攻不了“钉子户”的,可是,嘴巴太油滑的人也不行,这种人会让百姓反感。这需要保持一个“度”,拿捏好这个“度”是很不容易的。

    国忠区长的话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是啊!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尽快攻克这个难题呀……次日清晨,代征带队,又一次走进了老刘的家。

    开始谈话的气氛有些阴云密布。

    做了48小时的工作,蔫人老刘终于吐露了真情:“我们家的事,我女儿说了算!”

    戴征非常气恼:“既然你们当不了家,还费这瞎劲干啥?赶紧叫你女儿来吧!”

    老刘淡淡地说:“我闺女在北京工作,忙着呢,说来就能来的?”

    戴征强压着火气,面带微笑地说:“老刘啊,你闺女忙,我们不忙吗?就是再忙,也得抽出时间来解决问题啊!你家是六街最后一户,这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你马上叫她回来,不然我们到北京找她!”

    老刘倔强地望了望戴征,没有吭声。

    一个干部插话说:“这是对你们好,过了期限,吃亏的可是你们自己!”

    老刘终于吐了口风:“好吧,我让她明天回来!”

    到了晚上10点,戴征他们终于等到了老刘的女儿。

    老刘的女儿长得很漂亮,又富有气质。由于她知道家人正与工作组僵持,所以一进屋就冷着脸,态度傲慢。戴征在心里嘀咕:你脸蛋儿俊一点,在北京工作,就骄傲得不得了了?就目中无人了?他想,这孩子还嫩啊,岂不知冰雕的花朵是走不进春天的。

    彼此介绍之后,戴征直奔主题:“小刘,听说你在京城工作,是见过世面的人,你爸说你家的事你当家,所以我先跟你说一说。为了响应省委三年大变样的号召,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丰南区委区政府搞了这次大动迁!这是丰南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这届政府下了大决心,为百姓谋幸福。周边地区对我们的补偿方案都竖了大拇指,前所未有啊!6000多户都响应了,就差这么几户没有签约,严重影响了整体拆迁进度。其中就包括你家,希望你配合我们,做一做你家老人的工作,尽快签约,将来也好早日搬进新居!”

    刘女士晃了晃身子说:“你们有拆迁许可证吗?”

    戴征等人哄地笑了。

    刘女士话一出口就后悔了,她的脸腾地红了,今天在家乡父母官面前这不“露怯”吗?她调整了一下情绪,急忙把话收了回来,依旧摆出教训的口吻说:“好吧,既然是政府主导的拆迁,我们不提许可证的事了!我说明一点,政府拆迁是为了百姓,就应该充分尊重百姓的利益,考虑他们的利益诉求!我父母都是老实人,他们与世无争,家里出一点儿事都要跟我商量。你们这阵势把他们吓住了,我不能不替我家着想,你们应该满足我家的合理要求!”

    戴征微微一笑,看来还是她自己太幼稚了,愣是把无理要求说成合理要求了。

    戴征说:“你说你父亲的要求合理,我说政府的政策合理。分歧就是一个利益问题!下面,就请你父亲把要求说出来,我们用政策一项一条比对。要知道,这政策是一视同仁的,政府没有任何偏向。好吧?”刘女士不说话了,心中好像充满了被胁迫的悲愤。

    老刘夫妇望着女儿的表情,呼吸急促起来。女儿是他们的最后希望了。

    也许是父母的一声叹息给了刘女士勇气,她气恼了,大声说:“如今有些干部不让人服气,电视上说一套,会上说一套,私下里干的又是一套,能让我们放心吗?能让我们信任吗?”

    有的话说出是祸,有的话能点着火。

    刘女士的话让戴征忍无可忍。戴征愤怒了,嗖地站了起来,拍着桌子说:“小刘,你也是丰南人,你凭啥这样污蔑家乡的干部?我承认现在有些干部腐败,但是,这不是干部的主流!告诉你,丰南的干部个个是好样的!你到丰南大街上走一走,听听老百姓的真实声音吧,他们起早贪黑,处处给百姓解难题。他们没喊苦,没叫累,心中装着百姓,处处替百姓着想,有的身患重病晕倒了,爬起来继续冲在第一线!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干部?我知道你富有想象力,可是,想象如果不跟着判断,就会走向歧途。”

    刘女士美丽的眼睛露出惊诧。几天来,她身在北京,心却回到了父母身边,她被拆迁弄得心神不宁,眼睛都是红的。此刻,她不想全身而退,因为她比父母知道得更多,周旋起来会更从容镇定。她从北京赶回来,她就是父母的主心骨,她不能不为父母的利益而战。她气恼地喊:

    “这是你个人的看法,我还有自己的眼睛。就冲你今天这态度,我们就不签约,我还要给日本大使馆打电话,我那儿有朋友,我要召集国外媒体给你们曝光!我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戴征浑身颤抖,大声吼道好啊,丰南的水,丰南的粮食,把你养大了,你出息了,长本事了,还要找外国媒体给你家乡曝光!你的良心呢?我们都是经过唐山大地震过来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懂得理解。

    你这样对待家乡,难道不是恩将仇报吗?你叫吧,我们等着!我到要看看外国记者长着几个鼻子!

    戴征说完,摔门而去。

    事情就这样僵住了。刘女士和家人傻在那里,久久不动。

    她的一时冲动,把事情给搞复杂了。

    她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自己和家人被逼到了死胡同,越来越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长久的疑问,能在飞驰的时光里得到解答。可是今天,她没有找到答案!

    她越来越发觉自己没有力量了,一点一点地坍塌下来,紧紧捂住脸,委屈地哭了。

    她这一哭,父母也慌了。人的情感非常微妙。戴征的一番话,深深地刺痛了她的神经,也刺痛了她父母的神经。他们回想起大地震,想起解放军、政府对他们的营救,想到这几年政府对刘家的关照,都默默地伤感起来。他们望着黑暗的夜幕,倾听着嗖嗖风声,没有一句话。可以想见,一家人经历着怎样的情感煎熬。

    第二天上午,戴征带着同志们又来到刘家。

    刘女士受到了某种震动,神色不安起来。

    戴征一进屋就很有礼貌地说:“小刘,昨天晚上回去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太激动了,我的态度不好,请你原谅!”

    这话让刘女士既惊讶又感动。她的眼睛亮了,腰也直了起来。

    她讷讷地说:“不,戴主席,是我不好,我说错了话!”

    戴征笑了笑说小刘你这样一说,我们就啥都好谈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拆迁户想尽办法想多拿些补偿款,情有可原。但是,你家的情况就是这样,不能破这个口子!

    但是你放心,在回迁的时候,我们多给你家一些照顾。我们这次行动跟以往不一样,绝不能委屈了乡亲们!将来回迁,我们这些人要负责到底的!小刘,我昨天能听出来,你是丰南走出去的大学生,有文化,有素养。你父母呢,也是好人,但是好人有几种,有明明白白的好人,也有糊里糊涂的好人!他们有些糊涂,你得好好做一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他们会想通的!

    这种语气让刘女士听着很舒服,她听出某种关心,这种关心来自故乡的领导,让她感到很温暖。

    刘女士鼻子酸酸的,差点儿掉下泪来:“戴主席,我都看见了,老家的领导了不得,真是不打不相识,我在争吵中长大了!”

    戴征伸出双手,激动地说:“谢谢你,谢谢你的理解啊!小刘你记住,丰南永远是你的家乡,家乡永远是你的后盾!有啥事就跟我说!你事业发达了,家乡光荣;家乡建设得美丽了,你这游子脸上也有光彩啊!是不?”

    刘女士频频点头。她真的转向了,开始做起父母的工作,到了晚上,一切迎刃而解。

    由僵持转向和解,刘女士感到了故乡的温暖。

    11.七街动迁组:用真情谱写心曲

    3月7日下午,七街动迁组副指挥长张国庆、周春林召集所属单位一把手召开预备会。从这次会议开始,七街动迁工作组先后组织召开动员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情况分析会达20余次。目的只有一个:尽快使每一位工作人员成为拆迁工作的行家里手。

    副指挥长要求每位同志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把握政策原则性,所属人员说话一定要注意,政策底线不能松动,不要信口开河。二是端正工作态度,既要细心又要耐心,宣讲政策要耐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杜绝说话不讲分寸、工作急躁、态度蛮横等现象,力争用和风细雨式的工作态度解开被拆迁人的心结。三是发扬钉子精神,思想工作要主动,切忌被动,思想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取连续不间断说服引导的方法,才会收到真心换真情的效果。学习调研会议不仅使大家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也掌握了政策,了解了情况,统一了思想,为搞好拆迁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街动迁组11个单位分成了9个动迁小组,再由各单位分头组织了72个工作队。同时,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各单位自觉增派人手,七街动迁人员最高时达到了352人。

    尽管天气寒冷,真情四溢的工作场景却让每一个七街人都嗅到了早春的芬芳气息。

    各单位“一把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大力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每天早7点准时到岗工作,中午吃盒饭不休息继续入户,晚上工作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全体动迁队员累计加班13772小时。区政法委副书记董雅山父亲病重,需要进行手术,但他舍小家顾大家,把手术签字的事情交托给家属,他却依然坚持入户工作,最终区政法委取得了在七街动迁组中签约和拆除的两个第一。区电力局局长苏常文在入户工作中扭伤了腰,但他始终带病坚持工作,却从没有说过一声疼、喊过一声累,听到的只是他对被拆迁人语重心长的谈话;区广电局局长刘刚不久前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但他依然坚持工作在动迁一线,一刻不停地入户动员,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身体。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高闽同志身患重感冒,却始终坚持工作在拆迁第一线。在这些领导的带领下,广大动迁队员倍感鼓舞,群策群力,涌现出一大批感人事迹,更是有10名干部申请火线入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动迁工作之中。

    采访中,张国庆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故事。

    村支书王代山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身体很虚弱。医生再三叮嘱他要好好静养。拆迁开始了,他再也坐不住了,每天坚守在第一线。李国忠区长望着他疲惫的样子,风趣地说:“王支书,村支书里我就认识你,我刚来丰南时你跟我到上海考察过。你不给我争个第一?”王代山憨厚地点头:“请区长放心,不说争第一,但我们绝不拖后腿!”

    李国忠区长仰脸笑了。本来是一句玩笑,王代山却承受不住了,干得更猛了,天天都坚持工作到深夜。这一天,碰到一家困难户,总是谈不下来,他心急火燎的。这家男人死了,老婆是个傻子,婆婆伺候不了,总想把这傻媳妇嫁出去,张罗了两年,还是没人敢娶,怕是贴在家里了。

    老婆婆想借这次大拆迁,把这个包袱给甩出去。王代山听了,赶紧做工作,说破了嘴皮子,老婆婆就是不答应,傻媳妇没着落,老婆婆死活不签约。愁得王代山牙都肿了,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把傻媳妇给安置好问题就解决了。王代山马上想到了敬老院,他跑到敬老院说情,总算给留下了。

    这一天,王代山找了一辆汽车来到这一家。突然看见傻媳妇浑身湿淋淋的,瑟瑟发抖。王代山疑惑地问老婆婆:“这是咋弄的?天这么冷,别冻坏了啊!”老婆婆哭诉说:“你说她傻吗?这不听说要去敬老院了,走前就跟我打架,我把一盆水泼她身上啦!”王代山当即就火了:“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她是傻子,你得让着她点儿啊!”老婆婆理亏地垂下了头。王代山赶紧回家拿来老婆的新衣裳,让妇女主任给那傻媳妇换上,然后把傻媳妇扶上了车。

    王代山把傻媳妇送到敬老院,一切安置妥当,王代山默默地往外走。那个傻媳妇追了出来,直朝王代山鞠躬:“好人,你是大好人!”

    王代山哭笑不得,叮嘱她说:“在这儿好好养着,要配合治疗,将来你家分了新房,我再接你回去。”傻媳妇怯怯地说:“婆婆不让我回,不让我回……”

    王代山沉下脸来说:“新房也有你一份,她不让回就行?我给你做主!”

    傻媳妇嗵的一声给王代山跪下,声泪俱下:“好人哩……”

    王代山一把将她拽起来:“起来,别弄这个!我看你也不傻呀!”

    傻媳妇嘿嘿笑着跑回去了。

    王代山望着她回到了敬老院,这才想起那边拆迁的大事。他赶紧回来就找老婆婆谈签约的事。王代山爽快地说:“我不仅管你家傻儿媳的事,还要管你的事。你儿子没了,我王代山就是你的儿子!咋样?啥时候跟工作组签约啊?”老婆婆眼圈一红,拉着王代山的手,哇哇地哭起来。王代山吓了一跳,急忙问:“大娘,还有啥难处啊?有了就尽管说吧!”老婆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大娘看你长大的,知道你心眼好。你把傻子给安置了,大娘给你磕头啦!你刚做了手术,搁不住累啊,大娘不给你出难题了,快喊他们来吧,我这就签约!”王代山长长地出了口气,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兴奋地给张国庆打电话:“快来人吧,这老婆婆答应了!”

    让被拆迁户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最大受益者,是工作人员的做大心愿。一户村民因家庭纠纷迟迟不肯签约,而且态度强硬,对此,分包队员和村干部一道深入被拆迁户家中,耐心做工作。但拆迁户还是不予理睬,而且屡屡将他们拒之门外。但他们毫不气馁,依然微笑如春光,话语似春风。他们的辛苦、耐心和真诚最终感动了被拆迁户的亲属。在该户同意签约的那天,涉迁户的亲属为表示歉意,满含泪水,用最质朴的方式下跪感谢。在场的队员赶忙将人扶起,连忙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区政法委副书记董雅山分包的一名住户在小集镇租的房屋,因为房主在城区上班,搬家后上班工作会很不方便,于是要求动迁组在瑞丰钢铁公司为其安排工作。为了确保签约工作顺利进行,董雅山找到瑞丰的一名副总经理协调,终于将房主安排到瑞丰工作。本是额外要求,不想动迁组真给办到了,这家动迁户激动地泪水横流。

    居民翟俊东于2007年10月发生车祸,四肢全断,住院一年,已花去20万元医疗费,且全家三口均无业。区国税局局长王武刚了解情况后,针对他所提出的个性问题,立即与七街拆迁联络员、七街居委会进行沟通,并及时请示指挥部,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该户顺利签约。

    一名拆迁户在芦台开发区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回到丰南。区地税局副局长孙成林同志了解情况后,先是通过电话与之联系,并耐心、认真地与之交流,宣讲政策。在初步摸清拆迁人的基本情况、拆迁难处和意向后,孙成林冒雪驱车几十公里奔赴芦台开发区,将拆迁补偿方案等资料送到他手中。拆迁人看着身披雪花的孙成林,感动得一个劲儿抹泪,表示坚决支持拆迁工作,并当场答应签约。

    区经济开发区常务副主任刘志生得知一被拆迁人精神抑郁,并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又是低保户后,积极带头捐款,工作人员纷纷献出爱心,户主手捧3500元捐款泪光闪烁:“就冲着开发区的领导和同志们的这份爱心,这个约我签了!”

    广电局在工作中了解到有一拆迁户其丈夫住院,女人身体又有残疾,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于是发动全体工作队员现场捐款5000元,他们用爱心感动了被拆迁人,当即签约。

    区国税局局长王武刚得知陈秀凤一家四口人,其本人患腰椎增生,长年干不了活儿,儿子在上高中,女儿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苏志利打短工维持。陈秀凤在话语中透露,女儿没有工作一直是她的一块心病,也是迟迟没有签约的一个原因。王武刚当即表态:“你女儿的工作我来负责,另外在搬家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我们国税局帮你解决。”陈秀凤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当天签订了置换协议。

    很快,王武刚与友发钢管厂的经理取得联系,陈秀凤的女儿很快就业了。

    司法局在入户工作中,局长陈久武了解到,拆迁户、原某企业下岗职工翟佐昌的父母长年卧病在床且年龄均在90岁以上,每月仅医药费支出就将近3000元,生活本来就贫困,因此租房比较困难,托人联系了一个房子,因为一时交不上钱,所以搬不了家。陈久武当即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召开专门会议,倡议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献爱心,为翟佐昌的父母捐款,仅半天时间就筹集善款5000多元。当陈久武把大家的爱心捐款交到翟佐昌手里的时候,他激动得紧紧握住陈久武的手,眼含热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为了确保两位高危老人万无一失地安全迁居,工作组又与区120救护医疗队联系,叫来了一辆救护车,分两次将两位老人护送到新居,使翟佐昌一家人感激不已,连声说:“感谢区政府,感谢司法局,感谢同志们!”

    拆迁户王秀芹因老伴儿去世,家庭生活困难。文体局局长田殿江多次问寒问暖,带头捐款,工作队员积极响应,很快为老人捐款2500元。

    当田局长把钱送到老人手中时,老人热泪纵横,一个劲儿地说:“好人哪,好人。”

    12.八街动迁组:奏响和谐之韵

    八街动迁组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会春任组长,区法院院长胡永军任副组长,区政府办、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审计局、编办、法院、丰南镇、大新庄镇、王兰庄镇为分包单位。截至3月24日中午12点,全街672户全部完成了签约。

    为了抢时间,3月7日下午,全区改造拆迁动员大会结束后,副指挥长张会春、胡永军召集八街动迁组召开会议,对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划分10个工作小组,明确各组分包区域,落实组长负责制;从8日开始全部入户摸底调查,由各单位一把手带队,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二是加强领导,协调联动。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小组之间、工作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密切配合。三是大胆创新,强力推进。要在吃透上情、了解外情、把握下情的基础上,打破常规和通常观念,不断摸索新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挂图作战,抢抓进度。每天下午4点召开调度会,通报进度,组与组之间开展抢进度、争先进竞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随后,张会春、胡永军主持召开八街动迁组调度会议,提出进一步要求。

    在逐户进行政策宣讲的同时,他们还开展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工作,设计相关表格,各工作小组明确一名同志负责统计和信息汇总,分清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为每个拆迁户分别建立了拆迁档案,主要包括家庭现实状况、主要社会关系、房屋坐落位置等信息,为下步拆迁工作提供了翔实依据。

    面对个别拆迁户的不理解、不配合,从动迁组组长到每名工作人员,反复讲政策、讲道理,不怕“闭门羹”,笑对“冷面孔”,用耐心细致的工作化解个别拆迁户的怨气,帮助拆迁户真正算明白了“旧院变新楼的经济账、农民变市民的提升账”,使拆迁户自觉地从“要我拆”转变为“我要拆”。在拆迁一线忘我的工作氛围的感染下,不仅拆迁户的思想受到了触动,工作人员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先后有8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火线入党。

    为了争速度,指挥部要求对当日有丈量、签约要求的拆迁户,不论时间多晚,哪怕是雨雪天气,这个组也要保证当天丈量、签约完毕。

    为了尽快解决疑难问题,这个组还成立了临时法庭,由区法院每天至少安排一名庭长值班,专门安排一间办公室,成立临时法律调解中心,对各种法律纠纷、民事纠纷随时开庭审理,入村以来,成功调解了26起因拆迁引发的各种纠纷。同时,由镇城建办专门负责解答群众的疑惑和问题,确保了政策的解答和执行不出现偏差。对需要请示指挥部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次邀请指挥部及政策咨询组有关领导,召开现场答疑会和政策咨询会,化解难题,为提速拆迁进度争取了时间。

    心有大爱,肩扛责任。

    八街拆迁组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到工作之中。

    从工作组指挥长到全体工作队员,全部深入一线,配合丈量组完成丈量,帮助群众核算置换面积,耐心解释相关政策,直至陪同群众满意地签完协议。一次,正在为一户丈量时突然停电,工作人员坚持用手电筒照明为其丈量直至完成。

    为了顺利拆迁,区法院胡永军院长提出一些方案。凡是涉及的民、商事纠纷,法院开辟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审判,优先执行。同时,设立专门巡回法庭,抽调业务素质高的法官,在城中村改造拆迁指挥部,专司审理拆迁工作中涉及的民、商事纠纷,坚持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做到速审速结。

    晚上10点钟,胡永军院长正忙得不可开交,突然接到其妹妹的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有些发颤:“哥,妈妈病危啦,快回来吧!”胡永军吓了一跳,没想到母亲病得这么快。他半天说不出话来:“啥病?赶紧送医院!”他跟指挥长张会春请了假。张会春说:“快去吧,抓紧回来,这边离不开你啊!”胡永军点点头,交代完一些事情后,就急匆匆上路了。胡永军是石家庄人,一路兼程,后半夜3点多赶到石家庄一家医院,看到母亲时,老人家已经昏迷不醒。

    胡永军望着母亲苍白的脸,他哭了,哭得格外痛心。他整整守候了母亲一宿。他觉得自己愧对母亲,自己在唐山工作多年,除了节日,很少陪伴在母亲身边,如果母亲永远醒不过来,连一句遗嘱都没留下,将是他最痛心的事。他眼睛里渐渐涌出泪花。

    第二天早晨,胡永军推着母亲进了化验室。医生给母亲做了“核磁”,诊断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脑血管严重堵塞,就是严重脑血栓。

    胡永军把母亲推回病房,跟医生交换了一下意见。医生说老人病情很严重,需要马上输液。看着医生给母亲输液,胡永军对妹妹和家人说:“你们陪伴着老妈吧,我得赶回去了。那边大拆迁,离不开我啊!”妹妹和家人都不理解,老妈生死未卜,拆迁难道比老妈的命还重要?胡永军说:“我也不是医生,待在这儿也没用,老妈啥时醒了第一时间告诉我!”妹妹讷讷地说:“好吧,那你跟妈说。”胡永军拉着母亲的手,有些哽咽:“妈,您好好治病,儿子不孝,先走了,那边有重要任务。”母亲没有一点儿表情,像是睡着了。“妈,我们那边大拆迁设了流动法庭,昼夜不能停啊!您能原谅儿子吗?”母亲没表情,身边的妹妹却无声地哭了。

    妹妹轻轻抻了抻胡永军的衣角,示意他赶紧走。

    临走前,胡永军又摸了摸母亲的手:“妈,我们都为您祈祷,您会醒来的!”说完,抹着眼泪走了。

    第二天下午4点,胡永军赶回丰南,没有进家门,直接去了八街拆迁现场。现场热闹无比,朔风凛冽,尘土飞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个时候,胡永军听审计局单局长说碰到两家“钉子户”。这是八街的最后两家,如果拿下来,就大功告捷。胡永军说:“我到那两家看看!”单局长阻拦说:“胡院长,我们知道您有经验,可是,你刚刚远途归来,还在医院陪了一宿的床,太劳累了。明天再说吧!”胡永军二话没说,让工作人员带他去了李先生家。

    这户李先生家,工作组的人去了无数趟,却都无功而返。

    胡永军既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还有说服人的慢功夫。到了李家,胡永军首先弄清了这家人的口头“理由”。原因是他家地下室比别人家的小,如果按实际丈量的尺寸,他比别人要少拿好几万的补偿款。

    这家人经济条件差,家庭负担重。穷怕了,苦怕了,他说反正是政府和开发商的钱,多要一笔是一笔。胡永军明白了,他把拆迁当成了致富的机会!一旁有人喊:“老李,这是法院胡院长,你胆子真大,明目张胆跟政府对抗,无法无天啊?”这话显然刺激了老李,他脸红脖子粗地吼道:“院长?拿院长压我?老子没犯法,院长我也不怕!”胡永军瞪了工作人员一眼:“你说的啥话?我是不是院长不重要。我今天来到老李家,不是代表法院,而是代表政府做动迁户的工作!咱响鼓不用重锤敲,有话摆在桌面上!好好谈一谈!”他跟老李面对面坐下开始唠嗑。

    谈了几句话,老李很强硬,看来是横下一条心想对抗下去。胡永军没指望今天能够谈下来,但是,今天一定要找到打开这把铁锁的钥匙。

    老李哑着嗓子说:“反正我是骑在老虎背上的人了,在你们眼里,我是刁民。可我不是熊包软蛋!其实,我的条件很简单,你们拆我的房,就要跟你们要钱,地下室的问题不能有两个标准。”胡永军说:“关键是你家地下室的面积不够!我们能多给你吗?这是有政策的!”老李说:

    “政策还不是你们定吗?你们要是不给我,胆敢强拆,我就死给你们看!我死都不怕,还怕啥?”

    胡永军身心疲惫,还是强打精神跟他谈:“别拿死吓唬人,自焚、跳楼、硬拼,这是一个大男人干的事吗?你死了又有啥用?只能让自己受害,亲人伤心。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不一定解决了问题,还弄得子孙后代永远抬不起头来!做个老实人比冤死强啊!”老李梗着脖子说:

    “我不这样看!死,也是你们逼的!”他们就这样一来一往谈到天黑。

    做群众工作很难,老李不理解时,胡永军还得赔笑脸,他只能把自己的情绪深深埋在心底,将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用耐心和微笑传递给他们。他想,对这样的人,办法还得重新想,他站起身说:“老李,你好好想想,明天我还找你谈!”说着话,老李把胡永军送了出来。

    天黑黑的,北风呼啸。

    老李送胡永军到了胡同里,胡永军忽然一把攥住了老李的手,悄声问:“老李,今天我叫你一声大哥,这没别人,你跟我透个底儿,到底想干啥?”老李愣了愣,沮丧地说:“胡院长,我他妈委屈啊!”胡永军挥动着胳膊,使劲儿推了他一下,生气地骂:“你委屈,我比你还委屈呢!昨晚我跑了一趟石家庄,我老妈病危,现在还昏迷着呢!我扔下老妈回来跟你说小话,我的委屈朝谁说啊?”

    “真的?”老李哑了半天,一时无话可说。

    一提到老妈,胡永军说不下去了,擦了擦眼睛,直对他摇头。

    老李攥紧了胡永军的双手,哽咽了:“胡院长,你这人啊!真是的!唉,啥也别说了,我跟你签合同!”

    有意外收获,胡永军亲切地拍了拍老李的肩膀:“好!”

    老李迟疑了一下说:“我还有事,您能不能给帮个忙?”

    胡永军笑了:“这话我爱听,我就反感有人谈条件。政府该给你的都给了,老兄求老弟帮忙,只要是我能做到的,这个忙一定帮,说吧!”

    原来老李的女儿中专毕业了,闲在家里没工作,求助胡永军给找份工作。胡永军当场答应下来。他非常清楚,拆迁成了老百姓利益诉求的一个筐,什么难题都可以往里装。实际上,房子已经无法承载这些“诉求”。丰南动迁的过人之处,就是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百姓的一些利益“诉求”。毕竟,这是一颗需要抚慰的心。老李显然很满意,紧紧握住胡永军的手说:“谢谢胡院长啊!”

    胡永军笑了。这个院子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胡永军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了。

    老李目送着他上车,胡永军的影子渐渐变得模糊、模糊……老李顿时涌出一种感激与崇敬之情。

    后来我们采访胡永军的时候,听说老李的女儿已经到法院当了一名打字员。我们还听说,那一天他离开老李家又去找了另外一家“钉子户”。经过一番耐心劝说,胡永军回到家已是深夜,一进屋就晕倒了。

    妻子抱着他呼喊着,泪流满面。

    胡永军苏醒过来的时候,妻子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只是轻轻一笑。他微笑的时候,世界仿佛变得明亮。微笑不需要更多理由,因为风雪袭来的时候,他没有走。因为冬天的守候,就是春天的问候。

    东湖动迁组:为了百姓的微笑,在挑剔中辨析情理都知道拆迁难,难在哪里?表面看,是难在利益;深层看,难在情理上。都有道理,道理有时候是说不清的。如果给予真情,理就慢慢明晰了。东湖动迁组以真情换来了百姓会心的微笑。

    清庄湖村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因村周围有坑塘而得名。1961年,清庄湖划分为两个行政村。按当时的自然地理情况,以清庄湖南北大道为界,以西为西清庄湖,以东为东清庄湖。从此,清庄湖就分成了东、西两个村。东清庄湖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村民到退休年龄,村委会还给每个人每月发放300元养老金。

    如此富足的村街道却是弯弯曲曲,建筑杂乱无序,群众说:“钱多了住得差,日子过得没滋味。”

    有时候,困难也有一双慧眼,帮助人们了却心愿。

    他们盼来了这一天。

    3月8日上午,区委宣传部、农工委、区经管局、农业畜牧水产局、林业局、水务局、供销总社、移民办、稻地镇、东田庄乡动迁小组199名工作人员进驻东湖村,动迁改造开始了。为保证动迁工作顺利进行,东湖动迁指挥部工作队员提前入村,逐户调查了解,摸排具体情况,根据村庄实际,将住户划分为11个分区,绘制了村庄住户平面分布图。早在3月2日,区农工部部长兼宣传部长高秀术和副区长佟秀媛带领宣传部工作人员入村,与丰南镇工作人员结合,与国土丰南分局、区建设局等相关单位沟通,认真梳理了动迁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做到了动迁工作底数清、情况明,为顺利动迁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秀术和佟秀媛是东湖村动迁组组长,他们十分熟悉东湖,深知这个村工作难度比较大。一是由于种种原因,村内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无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认定困难。二是村庄建筑杂乱,丈量工作量大,且存在许多土地纠纷。三是一个院落多层建筑情况较多,正房确定难度大。面对这一形势,两位领导同志要求本动迁组从三个方面备战大拆迁:一是严格遵守工作纪律,采取集中办公方式,保证人员、责任、工作“三到位”;严格按统一要求完成拆迁协议签订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延误工作进程,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深入一线,全力以赴,作出表率。二是正确把握政策尺度,安置补偿政策必须要吃透,同时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急于求成,不对个性突出问题随意表态,以免造成工作被动。三是讲求工作方式方法,要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感染群众,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群众,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赢得群众,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动迁组同事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整体推进。

    东湖村共577户,2210口人。其中,平房530户,独体楼47户。首批拆迁对象为平房住户和5户独体楼共计535户。其中在住宅内破门开店的有41户,在院内从事生产经营的有20户。家属在区直单位工作的有29户,在国丰、亚利、贝钢等企业上班的有177户。涉及低保户23户,租房困难户45户,鳏寡孤独老病残户37户。该村80%以上的涉迁户从事工商加工业和房屋出租。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导致村民建房呈现无序化,老宅无证、批小建大、本大地小、房屋交错、宅地混杂、人户分离的现象非常普遍,给动迁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确保动迁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根据东湖村拆迁户繁杂、拆迁任务重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和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实施单位的精干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细致、科学的分工。为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按照不同分工,成立综合协调、丈量、签约核算和动迁等5个工作小组,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责任。综合协调组肩负起东湖村整体动迁工作的协调、组织、联络和后勤保障工作,成为整个东湖村动迁工作组的“心脏”,为拆迁运行提供组织保障。同时,由拆迁综合组负责跟踪督查,每天对入户工作人员的在岗情况和工作质量进行突击检查,设立了拆迁资料库,以便为今后的拆迁工作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和资料。

    为进一步加强对拆迁工作的指导,便于拆迁工作统一管理,确保公平、公开、公正,及时掌握进度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指挥部制定了“东湖改造拆迁指挥部工作人员七不准、每日两汇报制度、作息制度、公示制度、设立举报电话”等制度和举措,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拆迁工作在依法、严谨的环境中高效运行。在每次会议上,讨论拆迁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拆迁负责人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组织领导上为拆迁的实施奠定基础。

    东湖村动迁工作组驻村后,全力投入,创新性地开展动迁工作,强力推进改造拆迁步伐。

    指挥部领导经常深入到动迁户了解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实行现场会办、现场解决,不留尾巴,把问题解决在当场、解决在前面,减少了群众的奔波之苦,有效杜绝了群众的上访,为实现平安稳定拆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区领导高秀术、佟秀媛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周密调度、精心协调,不论是雨雪沙尘还是大风降温,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带着感情、不厌其烦地做好动迁工作。东田庄乡乡长王艳玲每天忙到晚上9点多钟后还要赶回机关,部署本乡维稳、分地等重点工作,一直忙到后半夜,第二天一早又返回动迁一线。“我们面前没有困难!”稻地镇镇长王成如在东湖动迁工作组以“办法多、善啃硬骨头”著称。陈伯林、郑盛来、董平原、郑印富、刘国庆……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局长们身先士卒,每天都奔波劳碌在动迁一线,他们的工作激情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动迁工作人员。在东湖村,动迁队员似乎个个都是铁打的,家事私事摆到一边,受伤感冒不下火线。这些生态水城建设的开路先锋,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坚持吃住在一线,夜以继日投入到动迁工作中,依靠忘我的工作精神感染群众,依靠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群众,依靠换位思考的方式赢得群众信任,以真情服务换取了群众的真心称赞,受到感动的拆迁户以最快速度租房、签约、腾清房屋,东湖动迁组仅用了18天的时间就完成了532户居民的全部签约工作。

    在动迁工作中,工作队员们以“实事求是、依法处理,区别对待、快速解决,热情服务、有利稳定”为工作准则,在处理拆迁矛盾、解决拆迁纠纷和群众反映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上,始终坚持特事特办、急事快办、难事巧办,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在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及时:一是对政策有明文规定的及时答复;二是对重大复杂的疑难问题及时研究上报,明确以后及时回复;三是对领导和上级批转的及时进行处理,真正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着落,有效地推进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532户居民全部签约并腾清房屋,东湖动迁组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付的动迁任务。其间,东湖动迁组指挥部共接待群众23人次,反映突出个性问题30个,全部得以解决,群众满意而归。据统计,动迁过程中共帮助困难群众搬家177户,出动车辆174辆(次),参与工作的人员189人,为鳏寡孤独老病残户捐助现金1860元,帮其联系租房35户,调解并解决家庭纠纷16起13户,帮助协调起草财产分割协议书9户,获得群众赠送锦旗22面。

    东湖村动迁工作组以“包难户、解难题”为重点,调整工作方法,集中力量攻坚,全力做好动迁工作。他们打破单位、组别界限,抽调经验丰富,号召力、影响力强的机关干部和村两委成员组成3支攻坚小组,深入摸清底数,梳理个性问题,按照“逐户分包、一包到底”的原则,对签约难度大的涉迁户进行集中攻坚。对仍在观望、尚未签约的拆迁户攻坚队员加大入户频次,依靠换位思考的方法深入动员、解疑答惑,促其早签约、早拆迁。对拆迁难点户,采取“攻坚队员政策讲解与亲朋好友真情劝导”相结合的方法动员拆迁,特别是对个别无视政策、无理取闹的,及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以维护拆迁工作的良好秩序。

    与此同时,他们针对拆迁难点户提出的各类疑问,通过领导现场办公、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等方式,逐户研究解决,努力寻求突破口,全力推进拆迁工作进程。同时,根据动迁实际,有序组织房屋建筑的拆除工作,保障施工安全,及时组织垃圾清运,达到场地平整。面对东湖村严峻的工作形势,整个动迁组达成了“拒绝理由、不计代价”的思想共识。指挥长会同所有责任单位一把手始终坚持“最早到,最后走”,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各责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到位,实行一岗双责,既做指导员又做战斗员。从上至下,全组人员焕发出了强大的工作激情,区畜牧水产局有5名队员患重感冒仍坚持工作,丰南镇副镇长胡兆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8个小时。

    这个组的工作人员认识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没有捷径,只有事无巨细、不厌其烦。他们坚持做到:底数清——在以前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又专门抽调了50名精干力量,重新对全村情况进行了再走访,使所掌握的情况更加详尽;方法活——各工作组对分包户情况分门别类对待,实行“一类一议、个案个议”,小事找村两委,大事找领导逐级上报,动迁组坚持“早部署、晚调度”,对遇到的各种问题集体讨论、共同议定,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能;服务优——面对拆迁群众,队员们耐心地引导、解释、动员,有的拆迁户仅丈量就进行了7次,但是队员的态度始终保持如一,遇到村民之间的、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家庭内部的等各类矛盾时,队员们都积极开展调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尽最大努力化解。

    针对部分住户拆迁面积难以界定的问题,动迁组全力构建“村队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派出专门工作队走访村里的历届老书记、老村长和有威望的老人,动员他们参与到拆迁工作中,通过回忆自己经手、参与或知晓情况的所建房屋,做房屋面积的见证人,经与村两委共同商议,为拆迁户开据核定单后由拆迁工作人员开展丈量,有效地推动了全村的拆迁进程。

    区农牧水产局抽调50名机关干部组成动迁小组,由局长董佐洲带队,3月8日进入东湖村,负责141户的拆迁工作。这个村的宅基地划分不清,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这次拆迁引发不少矛盾纠纷,董局长和队员采取换位思考的工作方法,积极解决户与户、户内亲人间的纠纷,取得了实际效果,推进了拆迁的进度。

    拆迁户幺小新和入赘的丈夫是一对残疾夫妻,父亲已经去世,和退休的母亲在一起生活。几年前,他们在自家宅基地上又盖了两间房子。

    这次拆迁,根据相关政策可以置换400多平米的楼房。小新打算给母亲80平米,母亲却要求平分,双方僵持不下。董局长和队员们多次入户做这对母女的工作,他们从亲情入手劝说幺小新,看在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之恩的份上,让年迈的老人住几年宽敞的大房子尽情享受享受,也算做儿女的尽了一份孝心。最终,幺小新同意和母亲平分置换楼房的面积。

    东田庄乡动迁工作队分包东湖村33户拆迁户的动员工作。入村以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艳玲带领全组队员发扬“高效率、高质量、快节奏”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合力攻坚,在东湖动迁组中率先完成所有分包户拆迁协议签订,动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动迁工作中,王艳玲注重结合实际,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确保一役完胜。对持有观望态度的拆迁户,王艳玲带领队员深入家中,大力宣传拆迁奖励政策,并通过动员建设局退休干部李德民在全村第一个签约,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对补偿期望值过高的拆迁户,历数过去几年的补偿标准,算账对比,权衡利弊,使拆迁户心悦诚服地签订协议;对存在个性问题的拆迁户,切实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消除后顾之忧,顺利签约;对个别拆迁难点户,坚持原则不动摇,耐心细致做工作,确保了东田庄乡工作队在东湖动迁组中率先完成了拆迁户协议签订工作。

    王艳玲还十分注重协调关系,形成合力,先后与指挥部测量组、政策咨询组、综合组、签约组和东湖村两委建立了随时沟通、定期联络的制度,实现了各项工作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为推进拆迁工作提供了坚实保证。她还创新思路,激发干劲,创造性开展“双比”活动,将8名工作队员划分成两组,开展入户丈量数、签约数“双比”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切实加快了拆迁工作进程。“双比”竞赛的做法在东湖动迁指挥部得到全面推广。王艳玲及其队员在动迁一线取得的骄人成绩,得到了东湖村动迁组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鲜为人知的是,在乡党委书记外出学习期间,王艳玲不但肩负动迁重任,还要主持全乡整体工作。她经常是在东湖村忙到晚上八九点钟,再匆忙赶回机关安排处理全乡6个村的分地、205国道扩建、乡砖厂拆除及恢复地貌等重点工作,一直忙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又返回到拆迁工作现场。

    稻地镇由镇长王成如任组长,副镇长郑敬臣任联络员,在各部门选拔了7名思想过硬、政治成熟、能力出众的同志参加动迁工作,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最终于3月23日下午2点圆满完成了指挥部交给的动迁任务。

    由于部分群众对政策不够理解和其他种种疑虑,动迁工作在开始时并不顺利,涉迁群众大多在观望,不愿早早签字,怕自己利益受损。

    针对现状,动迁组成员多次深入拆迁户,反复做工作,倾听涉迁群众意愿,细致解释拆迁政策,打消了群众顾虑,使得动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拆迁户么秀芹,院外有建筑,不在补偿范围之内,其本人很难接受,觉得自己吃了亏。动迁组同志耐心讲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顺利实现丈量签约。

    在动迁走访工作中,工作组发现,有些涉迁群众因老、病、残等原因生活困难,需要帮助。动迁组成员积极向指挥部反映,多方联系协调,切实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拆迁户裴振莲,丈夫去世,自己身患癌症,生活困难,稻地动迁组义务为其搬家,并自掏腰包帮其解决租车费用。70多岁的孤寡老人张乃刚,因年事已高无人愿意将房子租给他,老人生活面临困境;独身一人的截瘫病人么利久,无人照顾,而胥各庄镇敬老院又无力接收其二人。稻地动迁组得知这些情况后,积极与指挥部及胥各庄镇联系,主动将二人安置到稻地镇老年公寓。此举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动迁工作顺利进行。

    东湖村60余年未有整体规划,宅基地或部分土地权属不清现象突出,违法建筑情况严重。稻地动迁组所包拆迁户全部临街,超占严重且已多年,工作难度更大。动迁组迎难而上,入户摸排情况、搜集信息,认真讲解政策,解决群众疑问,并积极联系动迁指挥部,协调胥各庄镇领导、东湖村两委入户出政策,共解决了15户特殊情况动迁户的问题。

    有时他们工作至深夜,回家已是午夜时分,但第二天早晨,稻地动迁小组成员又以饱满的热情战斗在动迁一线。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他们在圆满完成动迁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群众的赞誉,整个动迁工作中共获赠6面锦旗。

    高俊全是区水务局动迁组小组长,他所带领的小组是水务局进展最快的一组。高俊全分包的拆迁户有一名叫郭德宇的老人,今年70岁,曾经在申请宅基地时与村委会有过争议,因此对拆迁工作心存不满。当高俊全带领组员第一次找到郭德宇时,他不仅冷言冷语,而且还以妻子患有心脏病为由将工作队员们撵了出来。高俊全和他的队员并没有灰心,只要看到郭德宇家开着门,就进去谈拆迁,有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老人对工作人员反复来家里很是反感,不理不睬的,更甭说给口水喝。工作人员不计较这些,猜想老人一定心有隐情,就主动上前和老人搭话,问长问短,嘘寒问暖,可老人就是不领情。高俊全不灰心,一次次带着队员上门看望,诚恳地劝说郭德宇把心里话说出来,表示动迁组有责任、有义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就这样,在他们第11次上门做工作时,这位固执的老人态度终于有所转变。通过了解,队员们知晓老人膝下有三个儿子,每家占一个院落,房子全部登记在老人名下,老人想让三个儿子为自己均摊出一套住宅,但二儿子不同意。高俊全立刻带着队员找到老二,又把老人的三个儿子召集到一起商议,向他们讲孝敬老人的美德,讲家庭和睦相处的好处,经过数次调解,终于说服哥仨均摊出一套住宅,老大、老二各出30平方米,老三出25平方米,这样老人就有了一套85平米的楼房。矛盾化解后,郭德宇不仅痛快地签了协议,而且很快拆除了房屋。

    拆迁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高俊全的婚期也如约而至,原定3月14日和未婚妻去影楼拍结婚照,并交给影楼260元的押金。为不耽误拆迁进度,他和未婚妻商量,等拆迁任务完成了再去影楼,虽然损失了一笔押金,但想到拆迁工作是为老百姓造福,一对恋人心里都无怨无悔。

    没有污染的心灵,是都市最美丽的风景。

    13.西湖村动迁组:送给百姓内心的温暖

    春风里有寒意,人们需要温暖。

    西湖动迁组12个成员单位118名参战队员,在组长、副组长的正确带领下,与镇、村干部通力合作,上下同心,时不我待,夜以继日,积极采取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摸情况、讲政策、解问题、搞服务,经过半个月的合力攻坚,于3月24日23点全部完成了473户动迁签约任务,取得了动迁战役的阶段性胜利。

    西湖村共有473户需要拆迁,涉及党员66人,村民代表31人,村委8人。组长才文举、副组长李自学带领11个成员单位(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党校和区机关党工委、妇联、团区委、科协、计生局、教育局、档案局、唐坊镇)的主要负责人、215名工作人员与镇、村班子成员,坚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平安拆迁的原则,以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经过半个多月的合力攻坚,全部完成了西湖村动迁户的签约任务,取得了拆迁工作的全面胜利,在全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先后收到拆迁户送来锦旗16面。工作中,具体体现了“细、快、活、情、法”五个字。“快”就是要行动迅速,尽快投入到拆迁工作中;“深”就是要深入村户,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高”就是要组织一支高素质队伍,高质量完成任务;“清”就是底数清,情况明;“落”就是落实责任,确保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3月6日,组织召开了西湖村动迁组所涉及11个单位“一把手”和丰南镇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了西湖村改造拆迁工作的有关事宜,并进行了责任分工。

    3月7日,全区动员大会召开后,副指挥长才文举、李自学在本组动员会上,对做好这项工作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村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把村级优秀党员调动起来,让入党积极分子参与进来。要求工作组中的党员干部要带头请战,做攻坚克难的表率。他们把工作组划分为7个小组,每组配备2~3名党员干部,充当动迁先锋,并强调动迁工作是锻炼干部的大考场,对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随时可以调整,对“唱反调”或阻挠拆迁的党员按组织规定处理。

    才文举部长要求组织部对改造拆迁一线的干部职工进行跟踪考察,专门抽调人员成立考察组,深入到改造拆迁一线,对拆迁干部及村“两委”成员进行考察。采取现场实地查看、与群众和村干部座谈等方式,着重了解干部职工的工作表现和群众认可度。同时,专门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各级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全天候坚守一线,不得擅自离岗;对表现优秀、工作成绩突出的纳入考察提拔优先考虑范围;对工作不能尽职尽责,以至于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才文举、李自学还热情向工作人员传授工作方法和经验,强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全力攻坚;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深入做好拆迁居民的思想工作,严格按照拆迁政策,及时化解拆迁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村“两委”干部要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妥善处理,维护好社会稳定,防止出现上访事件和出现钉子户;要做好“讲政策、讲方案、讲前景规划”工作,解答好群众的咨询;同时,密切关注不良信息,依法打击恶意制造事端、干扰和阻挠拆迁工作的行为。

    3月8日上午,组织西湖村动迁组成员单位所抽调的工作人员召开会议,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面对新任务,在各单位人员紧、日常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又抽调97名机关干部充实到动迁组,成立了丈量组、协调组、宣传组、档案查询组、签约组、攻坚组、财务组等,各成员单位分别以分组包户的形式,把任务分解到人,为西湖村动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月21日,副指挥长、西湖村动迁组组长才文举同志组织召开了西湖村动迁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就拆迁扫尾集中攻坚,做了详细地部署,找准了问题的症结,制定攻坚方案,整合攻坚力量,坚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为了做好拆迁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动迁组坚持从提高工作人员对全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和熟悉掌握拆迁政策入手,除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参加全区动员暨培训会外,还专门请区拆迁办主任王树维同志在部机关集中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拆迁政策的详细讲解,并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对一些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咨询,聘请有关法律专业人员进行了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确保了依法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中,采取随问随答形式,对工作人员反映上来的问题,及时组织召开由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项分析会,及时上报指挥部,就有关政策方面的答复意见,及时传达给工作人员,再由工作人员向拆迁户进行解答。

    为确保工作高效运转,西湖村动迁组专门建立了一日一通报、一日一总结工作制度,带队的两位区领导深入一线,切实做到一线调研,掌握情况;一线办公,解决难题;一线指挥,督导落实,坚持早安排、午调度、晚汇报,全方位加强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同时,严明工作纪律,实行了严格的考勤、挂牌上岗等制度,明确规定所抽工作人员与机关工作脱钩,全天候驻村入户开展工作,严肃提出注意自身言行举止,保持良好的形象,坚决杜绝冷横硬现象发生,对要求反馈的信息和填报的各种数据,各小组及时准确无误填报,经组长审核签字后报部领导,再汇总上报。通过制度约束,有效保障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14.领导带头,扎实推进

    区委组织部组织全区广大党员迅速开展了“党徽在拆迁一线闪光”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集中行动,组织拆迁村广大党员志愿者“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排除千难万险,想尽千方百计”,带头宣传政策,带头宣传改造拆迁的重大意义,带头做好亲朋及身边群众的思想工作,带头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带头为拆迁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3月8日进村后,西湖村动迁组立即组织人员,利用村喇叭广播、橱窗、公示栏等媒介,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和公告、悬挂条幅等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区委组织部号召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向党员发放了志愿者“小红帽”、标志牌和共产党员胸牌。区教育局广泛动员组织小学生宣传站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广大家长认清形势,充分了解拆迁工作的实际意义。团区委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入村开展宣传,区科协先后编印了《丰南科普》14期15000份,全部发放到涉迁村民手中,使拆迁户对拆迁工作和政策补偿知晓达到了100%,同时,为西湖村拆迁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3月8日上午,西湖村动迁组组织11个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部进村入户,面对面宣讲全区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暨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当场为拆迁户耐心细致地讲解拆迁政策、补偿标准、计算方法并进行政策咨询。对白天不在家的,就利用早上、中午或晚上的时间上门宣讲;对于在区直单位或企业上班的,直接到单位去讲解,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区委、区政府开展城中村改造拆迁的重大意义和目的。到3月9日已全部入户,入户率达100%。

    通过宣传,群众认识到城中村改造拆迁是区委、区政府一项惠民工程,并表示支持配合拆迁工作。现年83岁退休教师胡秉礼老人,经过工作人员的一番宣讲后,表示支持拆迁,并盼望着早日回迁,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西湖动迁组组长才文举,区政协副主席、西湖村动迁组副组长李自学,自拆迁工作开始,坚持全天候坚守岗位,召开调度会,与工作人员一起入户做工作,中午吃盒饭,一干就到凌晨一两点。11个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坚持每天工作在一线,摸情况、讲政策、解问题、搞服务。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双全时刻坚守在拆迁一线,在他的带动下,组织部拆迁小组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谈心谈话、教育引导等活动。在工作中,推行了典型引导,以身边的人带动身边人等工作方法;采取“认亲”的方法,借助拆迁户亲属做工作;坚持“先易后难”原则,稳步推进工作进度,率先完成了所承担的45户签约任务。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春来既是西湖村动迁组的联络员,又是党校拆迁工作的领队,每天除了在村委会负责上请下达、组织调度会、协调有关工作外,还要像党校其他班子成员一样带领一个组入户做工作。他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常常拖着一身疲惫回家。

    正是领导干部的带动作用,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工作集体和个人典型。有不顾吃饭和休息,冒着寒风大雪坚守在丈量一线的么秀英丈量组和物价局评估组,有不怕累、连续工作的“村官”韩冬等人。

    区教育局出台了拆迁户子女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妥善安置拆迁学生,解除了拆迁户的后顾之忧,在没有入学困难的前提下尽量在原学校就读。坚持方便入学、就近入学的原则,拆迁户中的初中生、小学生和幼儿可到租房附近学校借读。对那些入学有特殊困难的初中生,安排其到寄宿制学校就读。为保证回迁时的学生稳定,无特殊情况学籍一律保留在原学校,从而打消了拆迁群众子女入学难等顾虑。

    区妇联耐心细致地做包村入户工作,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为使在拆迁中有特殊困难的家庭感受到区委、区政府的关爱,区妇联通过认真走访,调查摸底,详细掌握了有实际困难的妇女底数,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为有困难的拆迁户,主动为其联系巾帼家政搬家公司免费提供搬家服务。该村妇女杨秀芹今年62岁,丈夫早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杨秀芹的两个女儿均已出嫁,小儿子在外上大学。杨秀芹因为年纪大了,起初对拆迁政策理解得不透,存在许多顾虑和疑问。区妇联工作组多次深入杨秀芹家,不厌其烦地给她讲拆迁的重要意义,解释拆迁补偿办法,帮助核算置换面积,使杨秀芹打消了顾虑,接受了测量。由于孩子们不在身边,杨秀芹办理各种手续以及搬家存在很大困难。区妇联工作组坚持搞好全程服务,本着为拆迁户办实事、解难事原则,安排专人为杨秀芹办理各种手续,主动为杨秀芹联系巾帼家政搬家公司为其免费提供搬家服务。除了义务搬家服务,区妇联充分发挥区妇联干部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为有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为有顾虑的群众排解疏导,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儿上,为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此外,他们还主动帮忙拆除房屋,为拆迁户解难题、办好事。

    区档案局提早布置改造拆迁档案工作,专门下发了《关于当前城区范围内部分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中有关档案资料相关问题的通知》,就此次改造拆迁相关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由各地各单位及相关村、企业负责档案资料的积累、收集工作,并以签订拆迁协议户为单位登记造册,整理成卷。改造拆迁结束后,确定具体保管单位,由区档案局逐家收集检查,统一归档管理,并移送相关部门保存。

    机关党工委积极与党员拆迁户联系,动员他们带头拆迁。区计生局发动村计生专干,做邻居和乡亲工作。区科协组织机关干部和科普志愿者,深入西湖村开展义诊和“科学养生、健康心理”义务咨询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这个组还注重发挥镇、村班子地利人和的优势,利用镇、村班子对村、户情况比较了解的特点,随时组织召开镇长、村“两委”参加的碰头会,对由拆迁引发的家庭内部、邻里之间、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认真了解真相、分清是非。两边说和、居中调解、依法解决;对因对原有环境和老宅有感情、对拆迁补偿期望有落差、因拆迁引发矛盾等各类原因产生不良影响和心理问题的群众及时介入,认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钉子户进行分析,找准切入点,打开突破口,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实际困难,能解决的就地解决,确保问题不出村。拆迁工作中,镇和村“两委”共调解因拆迁引起的财产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矛盾纠纷50多起,全村无一外出上访事件发生。

    15.心贴心的服务

    在工作中,针对拆迁户对办理各种手续不清的问题,动迁组与镇、村和法院、司法局、土地、建设、公证处、派出所等相关部门会商,成立了法律法规咨询组,设立了流动法庭、流动公证处、户籍查询处,方便群众咨询和办理有关手续,共接待来电、来访群众400多批,2000多人次。在全村474户拆迁户中,涉及到公证的有100多户,手续繁琐。针对这种情况,动迁组协调派出所、公证等部门现场办公,凡群众因涉迁需外出开证明的,全部提供车辆,为百姓一包到底。针对部分动迁户外出打工的现象,工作人员在早上6点准时入户,讲政策做工作,帮助丈量计算。区妇联已将10名贫困母亲和6名贫困女童纳入贫困母亲和春蕾计划救助范围。同时,指导相关村妇代会建立服务拆迁工作巾帼志愿者队伍,积极帮助她们联系房源。针对孤寡老人和困难户,区教育局专门安排本单位车辆,组织“搬家服务免费车”,义务为涉迁户提供清理物品、装车卸车等一系列搬家服务。

    工作人员对所包户从入户政策宣传、解答咨询、反馈个性问题到帮助联系租房、公证、丈量、签约、拆迁等一系列工作实施了全程服务。

    工作中,同志们来不及吃饭,就把盒饭带到农户家里,有些同志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也顾不上吃一口饭;有的夫妻俩同时出现在拆迁工作中,顾大家舍小家。

    计生局动迁小组涉迁的一户家庭开着一家超市,老两口和小两口生活在一起,女婿是入赘上门。后来,因为女婿是独生子,他的父母也搬过来了。动迁开始没两天,女方父亲患脑血栓住进了医院,恰巧男方的父亲也生病住院了,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显得更加窘迫了。魏局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和班子成员研究决定,动用计划生育救助资金,给予这个家庭经济援助,使这家人非常感动,主动让工作组丈量并签了约。

    郑延朝是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区教育局动迁组小组长,由于方法得当、作风过硬,他所带领的小组在全组中进展最快。涉迁户胡万成,2003年和妻子李春荣协议离婚并进行了财产分割公证。双方约定,院内前排三间平房、前院及该房后檐两米归女方李春荣和女儿胡丹所有;后排三间平房及前排平房后檐两米以北归胡万成个人所有。现在,这几间平房拆迁,出现了房屋分配不均的问题,胡万成以自己利益受损为由拒不签约。郑延朝带领队员深入胡万成家中了解到,胡万成离婚后又再婚,现在又有了一个6岁的女儿,他和妻子都没有工作,并且他患有严重的心肌梗塞,年前刚刚作了手术,4月份准备做第二次手术,家庭生活较为困难。现在赶上拆迁,想多要点儿补偿,使以后生活可以有点儿保障。郑延朝开导胡万成说:“你和妻子离婚后,女儿还是你的亲骨肉。在拆迁款和回迁房的房屋面积上你吃点儿亏就吃点儿亏吧,也没有便宜外人,将来都是你女儿的,你就当心疼女儿吧!至于你和妻子的生活保障问题,我会请示领导,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你想办法。”郑延朝细致的工作终于赢得了胡万成一家的信任,他们把房本等证件一并交到郑延朝手上,全权委托郑延朝办理。仅用一天的时间,就办完了所有手续。胡万成签约后,郑延朝又进行了回访,跟胡万成商量如何解决生活难题,并积极帮助胡万成办理低保手续。胡万成激动地说:“延朝书记就像我的亲人啊!”唐坊镇分包了西湖村32户的拆迁任务。有一户老两口,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老二不幸去世了,剩下媳妇和一个男孩儿。户口本及房本上的名字是老太太。在这次拆迁中,老太太想分给女儿们一人一份房产,三儿子坚决不同意,从而引起一场纠纷。这个小组的工作人员先后三次进这家做工作,劝解他们一家人互相体谅,不要光顾了个人利益,要自觉维护家庭和睦,然后又分别做每个成员的工作,最终达成这样一个协议:老太太分得一套房子,两个儿子和二儿媳及孙子、两个女儿每家各一套房子。一场纠纷就这样平息了,一家人不住地感谢工作队员。

    区委党校女同志较多,大多上有老人、下有孩子,但她们与男同志一样顶风冒雪做工作。有的女同志孩子感冒发烧到39度,有的老人病倒在床上,她们都没有耽误一会儿工作,都坚持工作在一线。区妇联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腿勤、心细的优势,在认真做好所分包西湖村13户群众组织动员工作的同时,紧紧抓住拆迁户关注的焦点,开展送政策上门,将10名贫困母亲和6名贫困女童纳入贫困母亲和春蕾计划救助范围。为了多渠道做好群众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注重详细了解并掌握了各个拆迁户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情况。西湖村拆迁户中,本人或家属共有244人在区直单位或企业上班,其中国丰94人、贝钢87人、区直单位20人、其他单位43人。对有不合理要求和情绪不稳定的拆迁户,通过与单位领导和家属、朋友开展谈心谈话,进行了说服教育。区委组织部在工作中,遇到1户不配合,工作人员没有与其正面谈,而是通过侧面打听到他妹妹在丰南镇工作,及时找到丰南镇领导说明情况,镇领导马上打电话让他妹妹做工作,很快就做通了工作。当了解到一个拆迁户的家属是一名在沈阳某部队的现役军人时,为做好工作,工作组连夜组织人员到沈阳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钟,这家人被工作人员不辞劳苦,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所感动,终于签订了协议。

    16.有章可循,有法必依

    法字体现在依法拆迁上。一是坚持先易后难开展工作。截至3月21日下午4点,西湖村共有441户顺利签约,剩余的个性问题相对复杂的36户未能签约。对此,动迁组紧急召开会议,重新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按照指挥部不能随意改变政策和放口子的要求,逐户制定了攻坚方案,实施了有针对性的集中攻坚战,个个解决。在工作中,对一些明确表示不拆或以不合理理由阻止拆迁的,及时与镇、村联系,单独进行座谈。

    通过谈话仍不拆的,列入“钉子户”和重点户范围,以待最后攻坚解决。二是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政策、一视同仁”,做到政策面前人人平等。组长才文举和副组长李自学分别带队,对丈量组丈量、计算核实情况进行了督导,确保了每个环节不出纰漏,每个数据必需准确。三是组织胥各庄派出所干警开展了“护村护院、维护拆迁秩序”活动,对不配合拆迁工作,提出无理要求、无理取闹,以非法手段妨碍、阻挠、破坏拆迁的人员,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对符合政策有无理要求的,积极入户做思想工作,直至做通为止;对多半符合政策但有部分违法建筑的,由物价局专业人员对违法建筑部分逐户进行了评估;对特别困难和鳏寡孤独的人员,与村“两委”协商,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对解决不了的,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依法办理。

    在整个动迁战役中,西湖动迁组12个成员单位118名参战队员,在组长、副组长的正确带领下,与镇、村干部通力合作,积极采取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摸情况、讲政策、解问题、搞服务,经过半个月的合力攻坚,于3月24日23点全部完成了473户的动迁签约任务,取得了动迁战役的阶段性胜利。

    他们又一鼓作气,投入到了后期房屋拆除、帮助搬运物品、领取存单等服务工作之中。

    西湖村的百姓说:“干部们的行为,我们放心了。虽说还没看见新楼房,但是,我们心中是亮堂的,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

    17.白石庄动迁组:让军事理念和军人风范生辉

    我们知道,危难时刻,军人总是挺身而出。

    丰南动迁,虽说不是危难,也是非常时刻。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同时更以风险和牺牲为光荣。因为,军人有炽热的血液,有雄壮的体魄,习惯用英勇的行动给爱和生命写下一部无字的书。

    据历史资料记载,白石庄村为胥各庄这一带建庄最早的行政村,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本村先民自定州中山移居此地,时人在掘土建舍时挖出一块高约4尺、方约3尺的白色奇石,先民视其为吉祥之兆,定村名为白石头,后简称为白石庄,这个美丽的故事伴随了一代代白石庄人,至今已达600余年。

    白石庄村有住户511户,人口2550人,此次动迁面积108000平方米,驻白石庄动迁组由来自工商局、质监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武装部、黑沿子镇、丰南镇7个单位的118名队员组成,其中丰南镇的41名同志负责丈量和签约工作,其余77人按单位划分为6个动迁小组,由各单位的一把手牵头,负责入户宣传及动员工作。副指挥长、区人武部政委皇甫文东任组长,区人大副主任郑志新任副组长。

    3月7日上午,在丰南镇组织召开了所有参战队员及白石庄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的动员大会。两位组长反复强调此次动迁工作不是一般的工作任务,它是一场运动,更是一场战役;所有参战队员都要以一名战斗者的姿态站在全局的高度,克服通常观念,一切为了拆迁,一切服从拆迁;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向区委、区政府和白石庄动迁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皇甫文东、郑志新两位领导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早晨7点钟到岗,晚上要等同志们都走了才回家。中午和晚上与同志们一起吃盒饭。

    盒饭多是包子,包子里面有菜,省事、快捷,有时边吃包子边开会。

    工作中,他们与其他工作人员一道走门串户,耐心地做群众动员工作,当他们得知村里的一些群众因为家里有老人、病人以及残疾人租房有困难时,与镇、村领导一起深入这些动迁户家中,面对面地做工作,并亲自为他们联系房源,使这些群众深受感动。动迁户于俊奎家里从事花生油、切糕加工批发业务,由于接到拆迁的消息晚,家里囤积了大量的花生、大枣、糯米等原料,还有一千多斤成品油。夫妇俩考虑搬迁租房困难,所以迟迟没有签约。两位指挥长主动登门为他们联系买家,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李刚家中从事盐渍咸鸭蛋加工业务,眼看就要搬迁,家里几千斤鸭蛋还是半成品,几十口大缸搬动有困难,由于对补偿政策不太清楚,不愿签约。两位领导亲自上门做解释,要求村委会按规定条文为其进行补偿,使其按时签约。正是两位指挥长的模范作用,感染和激发了其他同志的工作热情。

    来自各单位的领导同志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到工作之中。工商局长段建国每天坚持早来晚走,中午和晚上与队员们一起边吃盒饭边研究工作,经常带病坚持工作,给同志们作出了表率。移动公司总经理付娟每天亲临动迁一线。3月24日,雨雪交加的天气给丈量工作平添了很多困难,为了不影响丈量进度,付娟向唐山市移动总公司紧急求助,调集了100把雨伞及时送到丈量同志们的手中,而她自己却因着凉患上了感冒,脸色灰暗,嗓子嘶哑,但她还是坚持晚上输液治疗,白天及时上岗。质监局张国华局长坚持一线指挥,走家串户现场解决群众问题,大大激发了参战队员的工作热情。

    黑沿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兆华和人大主席孟令军全天候地奋战在动迁一线,用他们掌握的法律知识,耐心对群众进行相关法律条文的解答,令动迁群众心服口服。他们还用电话指挥组织黑沿子镇一班人,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在全国“两会”期间,全镇实现了“零上访”目标。他们两次组织镇政府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白石庄村帮助群众搬家,受到群众的好评。网通公司李仲既要亲临白石庄村带队伍,又要解决该公司五街动迁户的群访工作,但他临乱不乱,有条不紊的工作给同志们作出了榜样。丰南镇于树权副镇长既协助两位指挥长和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又抓丈量及签约两个小组的具体工作,整天忙前跑后,为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了贡献。白石庄动迁组的同志们每天早晨7点钟到岗,中午不休息,晚上要到10点钟以后才收工。武装部小组在组长吴飞的带领下,以军人特有的毅力和精神,一路攻坚克难,每天工作到晚上11点多钟,在他们的努力下,全区有名的老移民上访户如期签约。同时,他们满怀着子弟兵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在入户动员工作中化解矛盾,解决实际困难,受到了动迁群众的一致好评。

    3月14日是个雨雪交加的日子,天气阴冷,许多年轻的女同志脚上的布鞋被冰水浸透,冻得嘴唇发紫,浑身打颤,一些年龄小的在背地里抹眼泪,但她们没有一个退缩。她们向群众郑重承诺,只要群众有时间,愿意丈量,丈量小组的同志们愿意24小时工作。签约小组的同志们在郑青芝等同志的带动下,每天坚持早到岗,中午往往是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拿着笔,从不叫苦叫累。有一天晚上,为了等几位群众签约,四个小组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他们说:“为了群众签约,我们就是等上一个通宵也心甘情愿。”

    半个多月来,每一名工作队员都承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正是因为我们的站位比较高,即对这次进村入户开展动迁工作的目的、意义十分明确,谁都知道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实际工作中,从领导到普通队员,都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工作姿态到工作精神乃至工作力度无不彰显着白石庄动迁组是一支打不垮、拖不倒、累不散的钢铁队伍,是一支敢打必胜、无坚不摧的队伍,是一支舍我其谁、奋勇争先的战斗集体。

    18.春风化雨润心田

    工作队员的劳动付出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白石庄村民的心,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持拆迁,推进拆迁进度,他们从心里感激这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工作队员们,一面面鲜红的锦旗连同那旗上热得烫人的话语,送到了动迁组工作人员手中,他们有的眼含热泪,握紧工作队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区工商局局长段建国,始终以旺盛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全天候驻守在工作一线,为全局的拆迁工作人员作出了表率,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工商战线上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在全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尚未全面部署之前,他就先后四次带领局相关人员深入到所分包的白石庄村调研摸底,通过积极与村两委联系和协调,首先摸清了该村的党员户、上班户及老年人、残疾人、困难户等情况,为在白石庄村推进改造拆迁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全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动员大会之后,段建国与其他局党委班子连夜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发挥整个领导集体的智慧,列举了各种可能遇到的工作情况并制定了相应措施。同时,为了积极配合全区拆迁工作的整体进度,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向城中村拆迁区域内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下发了督促其变更经营地址,拥护、支持地方政府拆迁改造的《通知》,制定了城中村拆迁区域内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变更企业、个体户经营地址服务措施和优惠政策,并号召城中村拆迁区域内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遵纪守法、按章办事,争做拆迁改造行动的带头人。

    身为工商局长,在城中村改造拆迁行动中,他早起晚归,经常是忙过了饭点,在别人提醒下吃口凉饭,因此犯了胃病,硬是吃药强支撑着身体一直坚持到现在。正是这种实干的精神影响和带动着其他拆迁队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丈量、签约难关,提前完成了动迁任务。

    在改造拆迁工作中,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扬全天候连续作战精神,坚持“快、情、齐”三字要诀,扎实有力地推动改造拆迁工作。截至3月23日,分包的白石庄村107户涉迁户全部完成了签约任务。“快”体现在解决问题快。他们由“一把手”带队,抽调20名精干人员分成4个工作小组,坚持分工不分家,并建立早8点晚6点日例会制度,根据每日工作进展及时调整人员分配,确保问题及时解决、事不过夜;坚持分类施策,对不丈量、不签约的涉迁户分析原因、登统归类;对性质相同的问题汇总建档,细化解决方案,力求早行动、快突破;对特殊个性问题,及时与村协商并向指挥部汇报请示;同时,深挖涉迁户社会关系,寻求社会力量推动动迁工作高效推进。每名工作队员牢牢树立“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涉迁户着想”的理念,坚持早、中、晚涉迁户在家时间逐户上门,详细了解每户情况,面对面讲解政策、倾听想法;平时利用电话联系、短信告知等方式,始终与涉迁户保持联系;积极帮助涉迁户解决实际困难,有的帮助动迁户寻找房源,有的帮助协调家庭内部纠纷,有的帮助办理相关手续,有的帮助搀扶行动不便的病人去医院看病,有的帮助联系搬家公司,有的帮助下岗工人寻找重新就业的岗位,通过一系列富有人情味的工作感动了涉迁户,使一些本来抱有抵触情绪的涉迁户转变了思想,主动配合动迁工作。全体工作队员始终坚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克服自身困难,全身心扑在拆迁一线。由于天气寒冷,该局崔志伟、高秋锦、苏芬、王立中等4名同志身患重感冒高烧不退,其中一名同志高烧达39.5度,但无一人退出一线;翟建军同志的父亲生病住院,他却始终不能亲自照顾;其他多名同志也主动克服个人困难,做到齐心协力同攻坚。自动迁工作展开以来,20名动迁工作队员没有一人向局领导请假,没有一人中途退场。

    黑沿子镇动迁组发扬吃苦耐劳精神,逐户耐心细致宣讲,主动化解群众困难,动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3月21日,所分包的白石庄村43户已全部签约。在此基础上,坚持咬定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抓进度,做到标准不减、服务不减、保障不减,力争提前完成拆迁任务,工作组成员分头入户,协调房源、车辆,随时帮助群众解决拆迁困难;继续抽调全镇党员志愿者分期分批入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协助群众搬迁物品,助力拆迁工作快速推进;继续对困难户实施“定向扶助”,安排专人实行“跟踪服务”,确保困难群众的急难问题及时解决。

    移动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推城中村改造拆迁,开通新基站确保通信畅通。针对改造拆迁指挥部部分成员居住在工商局西侧独体楼小区通信信号较弱等问题,这个公司在网络时隙资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挤出网络资源,利用不足一天的时间,在工商局施工建设并开通了新基站,保障了指挥部工作人员的通信质量。为保证拆迁办工作人员每天向区领导汇报工作进度,公司主动为拆迁办安装发送短信快捷、发送条数多的手机桌面助理,替代原有的短信群发器,有效地提高了拆迁办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了每天的拆迁工作进展情况在第一时间发送到区领导手机上。

    这里是真情与真情的交汇。白石庄村民王守忠给指挥部打来电话,他在电话中激动地说:“我在白石庄村居住的独体楼环境很好,起初,对动迁工作不理解,态度比较蛮横。然而,入户工作人员王瑞义、张建峰两位同志毫不气愤,一方面耐心倾听,一方面细心讲解。他们与我讲政策,讲利害,讲百姓实际,最终使我内心豁然开朗,欣然接受。为表达我和家人的歉意和感激之情,特专门打来电话,请指挥部帮助转达我全家对王瑞义、张建峰二位同志的深深感谢之情。”

    一连几天,白石庄村委会门庭若市,院内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拆迁方案和自己置换的楼房数,都夸党的政策好。已完成拆迁的村民赵善林说:“我辛苦奔波几十年也没有攒够买楼房的钱,如今却一分钱也不花分得三处楼房,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居住问题,也解决了为儿子购买新楼房的难题,自己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富翁。”他接着说:“每年冬天,我都提前购买煤炭、引柴物,天天生炉子,屋子里太脏,就是整天生着炉子,屋里还是不暖和。今后住上新楼房,不仅使自己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而且冬天屋里要比生炉子不知要暖和多少倍。我非常愿意拆迁,这是我多年的夙愿。”

    3月24日凌晨1点30分,白石庄村村委会灯火通明,当最后一名动迁户的鲜红指印按在“协议”纸上的时候,现场掌声四起,所有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发出了欢呼声。

    至此,白石庄村509户动迁户已全部签约,标志着驻白石庄118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殚精竭虑、攻坚克难的动迁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半个月来,白石庄动迁组上至指挥长下至所有参战队员,大家上下齐心,不分昼夜,顶风冒雪,合力攻坚,赢得了动迁攻坚战的胜利,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了丈量进度第一,完成签约任务第一。

    19.兄弟一笑泯恩仇

    拆迁工作的复杂性难以想象,有时候会加重矛盾,有时候还会化解冤仇。

    皇甫文东和郑志新跟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亲兄弟30年化解冤仇。

    他告诉了我们这一切,还真有点儿惊心动魄。

    白石庄农民孙志广和孙志力本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可是,因为宅基地纠纷,哥俩儿打得不可开交。30年了,同在一村生活,低头不见抬头见,可是,他们见了面也从不说话,形同路人。一年清明节,他们都去祭奠祖先,在祖坟相遇了,烧纸的时候,谁也不说话,各自烧各自的,因为一片纸灰,哥俩儿又吵了起来,两个妯娌也跟着吵。心中的怨恨太多,就会淹没良知,毁掉亲情。

    兄弟之间的矛盾,让拆迁的气氛也紧张起来。

    拆迁工作组同志来到孙志广家,没有谈下来。另一组同志到了孙志力家,照旧没能谈下来。工作组的同志并没有灰心,继续跟他们谈。跟这两家人谈了好几次,横的竖的,软的硬的,什么方式都用过了,一概没有用,完全是一副顽固不化的样子。

    消息传到郑志新耳朵里,郑志新万分焦急。他是个56岁的老同志,多年患有糖尿病和结肠炎,身体很虚弱。可是,他每天都在现场坚守七八个小时,脚面都浮肿了,仍坚持着不下火线,没有一天缺岗。郑志新的脚肿了,那天他是瘸着腿来到孙志广家。院里的鸽子咕咕地叫着,看来这是一家养鸽子专业户。

    孙志光的媳妇暗暗地说:“来新人了,怕是大官。”

    孙志广硬硬地说:“别怕,天下乌鸦一般黑,走了豺狼又来老虎!”

    郑志新哈哈地笑了:“告诉你们,我不是大官,也不是老虎。我是人大的干部,是给人民谋福利的公仆!今天来,就是跟你们谈,征求你们的意见,然后顺顺当当签约,最后我们再亲手把你们送进新居!”

    孙志广媳妇说:“你说的比唱的好听,你既然为我们着想,那为啥不答应我们的条件?为啥舍不得花钱?”

    她的话让郑志新不寒而栗,这既像是摊牌,又像是宣战。

    郑志新耐心地微笑着:“还不舍得花钱?这次大动迁政府要搭进两个亿。为的啥?为的是改善环境。看看你们现在住的环境,下雨天到处是积水,满脚满腿都是泥;将来的新房子,到处是花、是草坪,还有流水呢!”

    孙志广老婆冷冷地说:“少跟我说这个,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们有权有钱的人才注意到环境,才注意花草的美。我们吃饭还费劲呢,哪有闲心想环境?到高楼里住,鸽子咋养?吃啥?我们一家老小都喝西北风啊?”

    郑志新无奈地摇了摇头。

    孙志广终于开口了:“我这一辈子种地干活,没啥家底,家底就是这个院子、这些破房子,今天遇上拆迁,等于撞上了头彩,我要得到钱!”

    孙志广老婆喃喃地说:“反正我没沾上政府啥光,这回赶上了,政府不能不管我们吧?不能不让我们沾光吧?”

    郑志新说:“你想怎么样?想捞一笔,享用一辈子?”

    孙志广说:“那不对,我没有那么黑心。”

    孙志广老婆忽然冒出一句:“志力家为啥多得呀?我们的宅基地还没分清呢!”

    郑志新忽然猛打一个闪。原来,这两家的矛盾还在,这种情绪还直接影响着他们签约。

    屋里吵吵嚷嚷,一片喧哗。

    农民复杂了,他们夹在城市和乡村中间,金钱诱惑着他们,现实困扰着他们,好多农民都患上了现代病,涉及巨大利益,谁的心都会硬起来的。

    郑志新在农村长大,他对农民是有感情的。他在人大工作期间,对农民命运有着深深的思考。今天不存在一个整体的农民,农民的个体身份在分化,每个农民就是他自己,他有选择的自由,他有权力迁居到大城市,当然他也可以选择留在乡村。农民只想通过自己卑微的劳动改变自己和子女的命运,任何人都不能扼杀他们的选择,凡是剥夺和扼杀,都是不义的。我们现在的农民不需要启蒙,也不需要同情,他们不再安贫乐道,更不愿意做牺牲品,他们也开始追求自己幸福的生活,他们需要城市,喜欢现代化,也喜欢美丽家园,更喜欢在蓝天下自由享受生活。可是还有一点,农民还有一个劣根,就是看重眼前利益。

    郑志新被拒绝了!这种拒绝,何止是对他心智、胆魄、忠诚的考验,也是对他根基的考验。不能坐等,他要再想别的办法了。

    对于孙家兄弟,郑志新觉得掌握的情况太少,知道的一些情况也是支离破碎。于是,他就跟村支书韩昌安了解情况。他忽然生出一个主意,把孙家长者喊来,让本家叔叔给他们做工作。

    郑志心陪同孙家叔叔来到孙志力家。

    孙家叔叔指着孙志力的鼻子数落开了:“翻开咱孙氏家谱看看,哪个不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就数你爸窝囊点,可他也是想着给乡亲们干好事。为百姓,为乡亲,为集体,是我们孙家的传统,也是孙家人的光荣!看看你们哥俩儿,你们打打闹闹不说,还跟政府别着劲,抵抗大拆迁。就凭你俩这点能耐,你抵得了吗?你抗得住吗?是啊,你们有你们的理由,多要点钱,政府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政府的钱再多也是有数的,能随便给你们吗?给了你们人家就犯错误啦!对,我承认如今是金钱社会,钱能通神。可你们别忘了,这年月还有比金钱更金贵的东西,那就是孙家的人格!如果丢了人格,你就是有一座金山,也换不来一顿热饭!兔崽子,你们懂吗?”

    孙志力媳妇说:“他叔,你说得对,可是你也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呀?”

    叔叔气坏了,身体晃了晃,险些栽倒。

    郑志新赶忙扶住,连连相劝:“您别激动,有话慢慢说。”

    孙家叔叔讲起孙家哥俩儿的仇怨。

    一说到这个话题,孙志力的老婆就火了:“别跟我说志广,别提他败家老婆,谁提我跟谁急,你们走,走!”

    “这位妹子,你这态度可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啊!”郑志新笑了笑,摇摇头,坐了下来。可没等他屁股坐稳,那妇女便扯开嗓门,又哭又闹起来:“你们别逼我,逼我就……”

    郑志新无奈地退回来了。但是,这更加证实了兄弟之间的积怨。郑志新回来跟皇甫文东商量应对方案。

    面对郑志新的叹息,皇甫文东也感到了压力。听说别的组进展迅猛,他们不能卡在这孙氏兄弟这里啊!皇甫文东是军人,接受拆迁的任务,对他们军人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果真的是战场,勇猛往前冲,英勇杀敌就是了。可是,这里没有敌人,对待拆迁户不能这样,这是特殊的战场,面对着父老乡亲,要忍受多少委屈和埋怨啊?他们误解,得赔笑脸;他们发怒,还得赔笑脸,这笑脸的背后,多难啊!有多少苦衷啊!是啊!只有把我们的情绪埋在心底,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用我们的微笑和耐心传递给他们,才能最终打赢拆迁这场战役。

    郑志新理解皇甫文东,他深情地说:“国忠区长说得对,让丰南的百姓过得更好、更幸福,是我们这届班子的最高追求!有了这么一个能干大事的好班子,我们再苦、再累、再委屈,都值得啊!”

    他们没有退缩,他们要将系在百姓心头的疙瘩一一解开,把每一件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事都办到他们心坎上!

    找到了症结,就等于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一切都是机遇,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郑志新安排了孙志广和孙志力哥俩儿见面。尽管从他们的目光里透出拒绝和敌意,但总算是见面了。他们相互打量一眼,谁都没说话,可孙志广的眼神在一瞬间发生了用语言难以描述的变化。郑志新抓住这个机会,缓缓地说:“你们说,这个世界上,谁最亲?除了爹娘,就是兄弟姐妹了!你们本来是最亲的人,为了一点儿宅基地,愣是30年不说话,这值得吗?你们都是一把年纪,有儿有女,这样下去好吗?别人笑话不说,自己心中也别扭啊!”

    天堂和地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孙志广率先触动了,他苦笑着,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

    孙志力垂着头,叹息了一声。

    郑志新捅了一下孙志广:“你先认个错!”

    孙志广未开口就哽咽了:“兄弟,我错了,都是我的错!”

    孙志力抬起头,一时语塞,不知不觉,两行热泪流了下来。

    郑志新欣慰地笑了。他把他们的双手拉到了一起。

    兄弟俩紧紧挽着手臂,攥成拳头,缓缓地,缓缓地,紧贴在胸前。

    这个时刻,郑志新的眼泪止不住一涌而出。

    干部们咧嘴笑了,是那种满脸开花的笑。

    签约之前,孙志力家提出困难。他家是炸花生油的,房子一拆,1200斤花生油咋办呢?郑志新拍着胸脯说:“放心,这点花生油我们干部们自己掏腰包买了!”

    孙志力两口子紧紧握住郑志新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大家分油的那天,大雨如注。干部们打着雨伞,穿着雨衣,提着油桶来了。

    这两家的签约马上开始了。

    签约的时候,两家女人都来了。郑志新开玩笑说思想转变啦?

    高兴不?孙志广老婆泣不成声,颤抖着嘴唇说:“哎呀,我思想之所以转变这么快,其实,我是全看你们这些干部的面子。没想到,还真有好干部啊!我们一家被你们的真诚感动了,帮了我们多大的忙啊!我们要是再不支持你们,我们还叫个人吗?”

    皇甫文东呆呆地站在那里,心里充满了自豪。说自豪还不全面,准确地说,心中充满了对郑志新的钦佩,对同志们的感激。这么多困难,是怎么走过来的呢?是怎么闯过去的呢?

    不管怎样,总算把困难踩在脚下了!是啊,在这样的日子里,谁能说清楚,什么是甜,什么是苦?

    20.东王家河动迁组:一个速度与效率的神话

    东王家河村拆迁,简直是拆迁史上的一个神话,“3天完成了3个百分之百”的消息,彰显了新的丰南效率与丰南速度:首日完成百分之百入户宣传,次日完成百分之百丈量,第三天完成百分之百签约,短短3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203户的拆迁签约任务。

    东王家河村动迁工作组,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付占广任组长,区人大副主任边文明任副组长,负责分包东王家河村区域。

    东王家河村和西王家河村是此次城中村改造的第二批动迁村,原因是这两个村都在城郊,均属开滦采煤塌陷区。为此,东王家河村动迁工作组组长付占广、副组长边文明及时召集会议,强调坚决克服“第二批”意识,以一战全胜的决心和措施推进拆迁工作;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此次拆迁改造确定的任务目标上来,决不能因动迁组暂不入村而产生松懈思想;另外,要学深吃透政策,切实利用好这一段宝贵时间,抓好拆迁政策集中学习培训,确保每位同志吃透精神、吃准标准,能够在工作中熟练掌握、合理运用;工作组同志还要虚心学习其他组的好做法、好经验,确保一召即动,一战全胜。

    会后,这个组立即组织参战区直单位集中地点、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强化《安置补偿方案》培训。同时,组织村两委参观行政中心规划沙盘、惠丰湖建设和城中村拆迁现场,亲身体会大建设、大发展的氛围,亲眼目睹拆迁后的美好前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第二批动迁启动以前,副指挥长付占广、边文明两位区领导先后4次与村干部、村两委召开座谈会,先后3次入村,倾听群众意见,掌握基本情况,了解个性问题,并梳理出10多个具体问题,与政策组一起结合丰南镇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拆迁任务创造了良好条件。

    3月28日中午,东王家河村村委会议室掌声四起,群情振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付占广,区人大副主任边文明,深入东王家河村,召开由村两委、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拆迁座谈会现场出现的感人一幕。

    东王家河村动迁组承担着全村203户的拆迁任务,为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动迁任务,3月28日上午,两位领导主持召开动迁组动员大会后,立即赶往王家河村,召开了由27名村两委、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做拆迁前的最后动员。座谈会现场,代表们纷纷发言,提出了这样那样的疑虑和问题,会议气氛略显紧张。村民代表王庆田建议:应将村内的集体积累分给村民后再搬迁;群众代表王喜凤提出:搬迁后种地困难,应将土地全部征收,按失地数量给予农民生活保障;党员代表赵福有询问:回迁后,户型、楼层如何选择分配。

    针对代表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两位区领导敞开胸怀、坦诚相对,耐心细致地逐一给予答复和解释。向群众谈意义、讲政策,引导群众算大账,看长远,反复申明城中村改造拆迁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将给村民创造财富,创造幸福。同时,拆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平、公开、公正,真正让利于民。会场的气氛明显缓和,思想逐渐统一。会场上,人们开始谈论回迁后生活如何舒适、新房如何敞亮以及下一代的美好生活。最后,区领导表示:“这次搬迁,区委、区政府的根本原则就是让群众满意,请大家一定放心,并祝愿大家早签约、早拆除、早回迁,过上幸福新生活!”话音刚落,群众代表刘忍抢过话头,说:“我表个态,一定带头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率先签约,率先拆除!”顿时掌声四起。这掌声,充分反映了群众对区委、区政府旧城区改造拆迁工作的衷心拥护,也是党委、政府得民心、顺民意的最好证明。

    21.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东王家河工作组是一支勇于争先、敢于胜利的团队。

    东王家河村动迁工作组入村以来,抢抓时间,提高效率,多措并举,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付占广和区人大副主任边文明每天和队员们一起现场办公,每天早晚召开例会,并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做到对问题心中有数,千方百计寻求破解难题的方法,积极指导动迁组工作。驻村所有单位都把精兵强将派到了拆迁第一线,坚持第一天全部与每户群众见面,耐心宣传拆迁政策,认真讲解补偿标准,对拆迁户提出的各类问题逐一解答。队员们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早晨7点半准时到岗,晚上只要群众有丈量及签约要求,就不停下工作,第二天全部完成丈量任务,第三天全部完成签约任务。对少数观望不肯签约的拆迁户,每组集中优势加大入户频次,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深入动员、解疑答惑,促其早签约、早拆迁。对难点户,采取“攻坚队员政策讲解与亲朋好友真情劝导”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寻求突破口。特别是对个别无视政策、无理取闹的,及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维护拆迁工作的良好秩序。同时,根据动迁实际,有序组织房屋及其他建筑的拆除工作,保障施工安全,及时组织垃圾清运、场地平整,保证平安拆迁。

    为加快推进拆迁工作,这个动迁组采用分片包户的方式,确定7个单位所承担的任务,各单位又划分了32个工作小组,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细化了责任。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全组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工作小组、丈量组、签约组之间加强沟通,相互理解、密切合作,确保从群众同意到丈量、签约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同步推进。同时,工作组与各单位之间、工作小组与村干部之间加强联系,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早8点晚6点日例会制度,根据每日工作进展及时调整人员分配,确保问题及时解决、事不过夜。坚持分类施策,对不丈量、不签约的涉迁户分析原因、登统归类;对性质相同的问题汇总建档,细化解决方案,力求早行动、快突破;对特殊个性问题,及时与村协商并向指挥部汇报请示。同时,深挖涉迁户社会关系,寻求社会力量推动动迁工作高效推进。

    入村期间,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付占广和区人大副主任边文明坚持工作在一线,随时与镇、村干部就个性问题进行研究,对工作进行部署,每天都等所有队员们完成工作离开后,他们才离开。签约结束后,全体动迁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全部深入到分包户,现场督拆,确保安全。

    在东王家河改造拆迁工作中,区委办公室发扬全天候连续作战精神,扎实有力地推动改造拆迁工作。截至3月30日,仅用两天时间,所分包的24户涉迁户全部完成签约。这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来自他们解决问题“快”。由“一把手”带队,抽调办公室精干人员分成5个工作小组,坚持分工不分家,并建立早8点晚6点日例会制度,根据每日工作进展及时调整人员分配,确保问题及时解决、事不过夜;坚持分类施策,对不丈量、不签约的涉迁户分析原因、登统归类,对性质相同的问题汇总建档、细化解决方案,力求早行动、快突破,对特殊个性问题及时与村协商并向指挥部汇报请示。同时,深挖涉迁户社会关系,寻求社会力量推动动迁工作高效推进。

    区药监局动迁小组,历时3天时间,做到首日入户率100%,第二天测量率100%,第三天签约率100%,圆满完成了动迁任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拆迁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实施,这个动迁组的工作人员首先深入到每个被拆迁户家中进行摸底调查,对被拆迁户房屋重新进行测量,及时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经过一天时间,对24个被拆迁户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做到了基础资料齐备,心中有数,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局面。

    涉迁户刘彦山,称其住宅后变压器所占用面积为其宅基地所属面积,并称与大队有口头协议,但未纳入房本登记,要求纳入拆迁补偿范围。因其要求与政策不符,迁组人员反复做工作,解释政策,并及时上报拆迁工作组,多方联系其亲属及上级领导做动员工作,终于使其放弃不合理要求,按照房屋登记面积签订了拆迁协议。

    区纪委、监察局抽调26名精兵强将,组建8个动迁攻坚小组,将所包的47户拆迁户分解到组、到人,做到“四包”,即包宣传解释政策、包丈量测算面积、包化解矛盾纠纷、包签订补偿协议,做到了“一户一分析,一户多对策”。这个局班子成员始终坚守在一线,带领动迁工作人员每天早晨7点前入村直到晚上10点,拆迁群众随叫随到,每天工作都在15小时以上,但无一人叫苦、喊累。

    区信访局动迁组坚持把群众思想动员到位、把群众困难解决到位、把群众利益谋划到位,周密安排,全力以赴,使东王家河村拆迁任务快速推进。该组分包的刘福义一家,四世同堂,家庭关系复杂,在楼房分配问题上家人之间有分歧,影响了签约。工作人员获悉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介入,利用3月29日晚上的时间,分别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再碰头研究,至晚上10点左右,基本达成一致。3月30日上午8点,工作人员再次召集一家人,拿出一家人都接受的具体方案,同时派专人专车到公证部门帮他们办理了公证,终于使一家人握手言和,满意签约。截至3月30日下午,这个局分包的24户拆迁户已全部签约。同时,这个动迁组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全力做好改造拆迁维稳工作之上,研究制定了《全区城中村改造拆迁信访稳定工作方案》,全局上下全力以赴搞维稳,为改造拆迁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抓好排查,突出重点。将涉及拆迁村的信访老户及重点信访人员名单建立台账,发到各科室,列入信访隐患,使接访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由局领导班子带队,成立5个排查小组,深入到村,做好重点户的思想工作。二是抓好接访,妥善处置。要求每位机关干部对信访人要耐心、热情地接待,同时,严格程序,不激化矛盾,遇到问题及时与政策咨询组沟通情况,统一答复口径;对集体上访隐患苗头,要及时请示报告,会同相关部门快速处置,避免造成群体性事件。三是抓好宣传,教育疏导。通过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与群众代表交谈等方式,宣传拆迁政策和《信访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个别煽动、串联,组织无理上访、闹访的,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法制教育的同时,收集、固定证据,依法处置。

    动迁工作开展以来,区物价局抽调精干人员充实价格认证中心,在人力、物力上对评估工作予以保障和支持。局长孙丽娟坚守一线,靠前指挥,亲自协调和调度。主管局长吴国清,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人手不够时,与工作人员一起亲自参与到勘查具体工作中。认证中心主任邢军,身先士卒,工作冲在前,忘我工作、严格把关,充分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价格认证中心的女同志们更是巾帼不让须眉,舍小家、顾大家,撑起了拆迁评估半边天,成为拆迁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年近50岁的毕金珍同志,克服伤痛困扰,主动请缨,带领一个小组出色地完成了每一项工作任务。随着全区改造拆迁的顺利推进,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依然活跃在拆迁一线。

    同时,物价局倾全力为改造拆迁提供优质快捷的价格评估服务。他们出台了服务改造拆迁优惠政策并公开承诺:无条件服务改造拆迁,对在改造拆迁中涉及的资产评估不收取任何费用,全力做好拆迁改造中相关项目评估工作。这个局在第一时间投身到评估工作中,局长孙丽娟将有限的工作人员分成四个组,包片进驻,流动开展评估工作。对每一项评估任务,随叫随到、快速介入。白天现场勘查,晚上加班出具评估报告,做到所有案件日清日结,让每一份评估报告都能经得起检验,让所有当事人都满意和认可,达到客观、公正地化解矛盾,实现和谐拆迁。

    22.西王家河动迁组:一支铁军显英豪

    3月29日,由区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尚建国任组长,区人大党组副书记、总工会主席于庆春任副组长,区公安局、总工会、农广校、南孙庄乡为分包单位的第二批城中村改造西王家河动迁工作组正式入村开展动迁工作。该组精心部署,真抓实干,强化服务,通过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入户调查、动员拆迁等工作,仅仅利用5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就于4月2日晚7点前全部完成了全村262户的丈量签约。截至4月5日晚6点,全部完成房屋拆除,实现了签约、拆除的两个百分百,圆满完成了动迁工作任务,创造了拆迁工作的新效率,锻造了党员干部的新作风,实现了干群关系的新融合,达到了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依法拆迁、和谐拆迁、文明拆迁、平安拆迁的高标准。

    震后由于种种原因,西王家河村未做统一规划,造成宅基地面积大小不一,个别户“四至”边界不清,且新建房占地面积与老宅基地相差很大,十几年前因压煤改线曾启动过整体搬迁,但由于当时财力有限等原因,始终未能实施,以上问题的存在给本次动迁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铁肩担责压力大,使命重,唯有铁肩担责。

    为了掌握拆迁工作的主动权,3月7日下午,全区改造拆迁动员大会结束后,西王家河动迁组立即召集责任单位及丰南镇负责人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并提前入户调查摸底,将准备工作做在入村之前。尚建国局长和于庆春书记先后四次专题研究拆迁工作,虽然入村前是整装待命,却已经将各种情况烂熟于心。

    3月28日上午,西王家河动迁改造工作组召开动员培训会议,会上,尚建国、于庆春两位领导再次对与会的工作队员、责任单位负责人和村两委、村民代表、全体党员提出严格要求,对动迁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周密安排,为确保改造拆迁攻坚战一役全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个组抽调的4个责任单位分别由“一把手”任组长,按任务量的大小划分8个动迁小组,负责丈量、安置补偿核算等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每天调度例会制度,每天下午4点召开各小组组长、联络员、镇村工作人员参加的调度会,听取工作进度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不带问题过夜。同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各工作小组每天下午3点前向动迁组反馈当日工作进度及相关信息,综合汇总后于下午5点前报指挥部办公室。此外,建立健全了考勤、考核等相关制度,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实现了动迁工作规范化运转。在逐户进行政策宣讲的同时,开展了详细的调查摸底,特别针对老宅基地边界认证和土地相应手续设计了相关表格,各工作小组明确一名同志负责统计和信息汇总工作,分清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为每个拆迁户分别建立了拆迁档案,主要包括家庭现实状况、主要社会关系、房屋坐落位置等信息,为下步拆迁工作提供了翔实依据。

    为确保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西王家河动迁组在原抽调的63名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各责任单位全力以赴,将人员充实到123人,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全体工作人员充分发扬“五加二、白加黑”工作作风,夜以继日,忘我工作。面对个别拆迁户的不理解、不配合,从动迁组组长到每1名工作人员,反复讲政策、讲道理,用耐心细致的工作化解了个别拆迁户的怨气,帮助拆迁户真正算明白了“旧院变新楼、农民变市民的提升账”、“从采煤塌陷的边远郊区融入城市中心的明白账”,使拆迁户自觉地从“要我拆”转变为“我要拆”。在拆迁一线忘我的工作氛围的感染下,不仅拆迁户的思想受到了触动,工作人员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

    为给签约工作打好基础,丈量组的队员们一是在工作中不辞辛苦、不分昼夜地为群众服务,8个小组加班加点,白天他们顾不得吃饭喝水,深夜里他们打起手电筒入户丈量。小组长李强天黑摔坏了脚踝,他却对谁也没讲,第二天一瘸一拐的仍然坚持在工作一线。二是挂图作战,定岗定责,为各项动迁工作全面提速。实行工作组队员分片包户,全程服务。按抽调人员人均4户,民房成排成片的原则,将全村拆迁户分包给动拆工作小组,定岗定责,全程陪同拆迁户完成拆迁流程,实现一条龙服务。绘制了标明全村262户编号、位置的作战挂图和各小组每日进度统计表,极大地调动了同志们的工作热情。此外,这个组还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包户,对摸底中了解到的有问题或有抵触情绪的27个重点户,由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包,帮助动迁小组成员一起做工作。对当日有丈量、签约要求的拆迁户,不论时间多晚,保证当天丈量、签约完毕。

    入户工作队员配合丈量组完成丈量后,帮助群众核算置换面积,耐心解释相关政策,直至陪同群众完成协议签订。针对属于同一类问题的不同人群,或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共性问题,成立宣讲小组,把几户或几十户群众召集在一起,集中进行解答,集中进行政策宣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们还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宣传手段,将动迁政策及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事迹送到群众当中。动迁组入村后,利用村委会的大喇叭和宣传车辆大力宣传补偿办法及优惠政策,工作人员在入村工作的同时,将“明白纸”送到田间地头,切实让动迁群众了解掌握动迁政策。动迁组还充分利用电视这一宣传方式,对每天的动迁信息及村中的典型事迹进行报道,大力宣传村两委和党员代表的骨干作用,树立健康的舆论导向,提高动迁群众思想,提高他们的认识。

    3月29日一大早,西王家河村改造拆迁工作组刚刚进村入户,村民齐志田就兴致勃勃地来到签约处签订了拆迁协议,成为全村首位签约的拆迁户。在工作人员入户详细讲解补偿政策后,身为普通群众的他就第一个站了出来。我年纪大了,本来想安稳点,最好是啥也不动。

    后来想,这次改造拆迁是百年不遇的大好事,政府给咱们这么高的补偿标准,就是想让我们老百姓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支持。说出这些心里话,齐志田笑得很开心。当工作人员帮老齐计算出他能换两百多平米的新楼房时,他高兴得合不拢嘴:“遇不到拆迁,我的三间平房顶多值四五万,能换这么大面积的楼房,估计我两辈子都挣不来啊!”当问到房子是否租到何时搬家时,老齐笑着说:“今天下午就开搬,先去闺女家住,明天就拆房。早签约,早受益,今天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这个组还实施了例会制度,现场解决相关问题。每天下午4点召开各小组组长、联络员、镇村工作人员参加的调度会,协调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有问题的户逐户分析研究,拿出解决方案,确保不带问题过夜。对需要请示指挥部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次邀请指挥部及政策咨询组有关领导,召开现场答疑会和政策咨询会,化解难题,为提速拆迁进度争取了时间。为方便解答群众咨询的问题,统一政策口径,由镇城建办负责同志,并抽调两名对政策业务比较精通和熟悉的同志,专门负责解答群众的疑惑和问题,确保了政策的解答和执行不出现偏差,打消了个别群众对政策执行上的各种疑虑,确保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全村拆迁的关键阶段,部分新批宅基地户因为住宅面积小于老宅基地,要求给予额外补偿,一些已经签订协议的群众思想也产生了波动。针对这种动向,尚建国、于庆春同志提出了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拆迁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把好政策关,并要求全体队员耐心细致地解释相关政策,取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对个别经反复做工作仍提出过高要求的重点户,进一步摸清底数,充分利用与其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使巧劲,找到突破口,避免发生冲突或造成矛盾升级,既有效解决了问题,又维护了社会稳定。该村西部和北部临近唐胥铁路,早在二三十年前,一些村民由于住房紧张,自行在自家的住宅附近圈地建房,有的占用了国有集体土地,有的邻里之间存在纠纷,致使这些户的动迁工作遇到阻力。尚建国、于庆春召集各小组组长、丰南镇相关人员、区拆迁办的专家亲临现场,挨家挨户了解情况,经过分析汇总后,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既有力维护了国家、集体的利益,又切实考虑了村民的实际利益,确保了动迁工作合理有序开展。

    入村以来,全体工作人员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誉。到4月7日,西王家河动迁组共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26面,收到感谢信3封。他们是这样真心为群众服务的:一是众结合房屋中介和房源联系组积极为群寻找房源,并创新方式,专门开辟租房信息栏,及时张贴房屋租赁信息,方便群众查看;二是在积极帮助群众联系房源的基础上,对贫困户、租不起房子的群众,由大队先行垫付租金,对孤寡老人、重病患者发动机关干部捐款筹措租金,切实为困难群众解决了租房难的问题。

    23.铁骨柔情

    西王家河拆迁组情牵困难群众,各分包单位和村委会立足本职,坚持以涉迁群众满意为出发点,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和便民服务措施,对涉迁零就业家庭、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进行帮扶救助。

    拆迁户齐玉明老人患有偏瘫、心脏病和白内障,尚建国、于庆春带领总工会、公安局、农广校的工作队员到家中问寒问暖,为老人买去了常用药品,并力所能及给予帮助,真正做到了用真情暖人心、用亲情促拆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拆迁的难度和阻力。

    区农广校在高庆团校长的带领下,共有17名老师进入西王家河参加动迁会战。3月8日上午8点半进村,仅用了20分钟就说服了一名拆迁户率先签约。涉迁户齐玉明是老民兵排长,地震中被砸成瘫痪,妻子患高血压、冠心病多年,生活上非常困难,不愿意搬迁。打听了解到齐玉明和他老伴儿赵淑莲的过去,高庆团和总工会副主席刘凤华一起去这家做工作,真诚地和齐玉明谈起了他当年值得骄傲自豪的往事,表达对这位老同志的一片敬意。齐玉明回首自己的光荣岁月,情绪激动异常,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感情距离,气氛变得融洽起来。高庆团和刘凤华趁热打铁,希望齐玉明支持政府拆迁,并许诺帮助他们夫妻解决租房难题。话都说到这份上,齐玉明十分爽快地答应了签约。

    总工会22名机关干部参加了拆迁会战,他们在于庆春主席和刘凤华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涉迁户开展工作。有一户婆媳俩,婆婆没了老伴儿,媳妇没了丈夫。婆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成家另过了,她带着一个年近40岁的老姑娘跟小儿子过日子。然而小儿子不幸遭遇车祸去世了,留下两个寡母。这次拆迁,老婆婆想,自己已经是奔70岁的人了,应该为老闺女争点儿房产,便提出平分置换的楼房。而小儿媳妇则想把房产多争给自己的一双儿女。刘凤华带着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做双方的工作,一方面劝说老太太多为还没长大的孙子未来生活着想;另一方面劝说小儿媳妇多体谅年迈的婆婆辛辛苦苦把儿女拉扯大,应该尽量叫她晚年快乐。这么一做工作,双方作出了让步,一家人皆大欢喜。

    在动迁工作中,尚建国、于庆春两位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全体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刘凤华心脏不好,而且在60里外的老家居住,但她总是带着工会一班人早早到达村里开展工作,他们分包的拆迁户中有一户三代同堂,但当家的父子老少均已去世,婆媳之间矛盾不断,丈量签约工作始终无法展开。刘主席不厌其烦地和她们唠家常、讲道理,帮助她们化解矛盾、厘清财产,最终婆媳之间实现和解,也使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区公安交警大队的同志们每天一早提前驻守在西王家河主要路口,维护秩序、疏导交通,经常坚持到深夜。副大队长李明患鼻窦炎,村里没有药店,他就到自来水旁冲把脸继续工作。在做拆迁户任某的工作时,得知任某的孩子在京唐港工作,家里搬迁回不来,老两口搬家存有困难的实际,他主动联系自己的好友找来车辆,帮助二老于当天下午全部搬完腾清房屋,二老称谢不已。李春青身患重感冒,在接到动迁命令后,毅然拔掉吊瓶投入到动迁工作中;姥姥不慎摔倒人事不醒1住进了医院,他托妻子照顾,把对亲人的挂念默默地埋在心里,继续投入到动迁工作中。农广校高庆团校长有过敏性皮炎,特别是在春季更加严重,但他带领动迁小组成员不顾疲劳照常工作,脸上和腿上出了一层层的水泡,却从未因此影响拆迁。南孙庄乡长李恩安刚刚在第一批拆迁中率先拆除了自家房屋,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西王家河村动迁工作中,他带领全乡27名工作队员克服路途远的困难,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点户。

    动迁干部横下一条心,遇到困难坚决不退缩,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把拆迁搞好!

    以勇敢传递勇敢,用心去发现心,生活就会变得幸福而广阔,变得充实而芬芳。

    风不能让我们惆怅,雨不能使我们忧伤。生活多么宽广啊!坎坷和艰险,都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