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奇迹-一切,为拆迁开绿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这里气势如虹

    河流解冻,鸟在歌唱。

    人们习惯了这样的风景。那些工厂、烟窗无边无际地矗立着,喧嚣着,人们不知道有多高,但觉得很壮观。工厂渐渐搬走了,可是,他们居住的环境怎样啊?多少岁月,盼过了一春又一春,老百姓盼着走出城市里的村庄,总算盼来了这一天!

    多少次描绘蓝图、制定方案,但都由于种种原因无果而终。领导心急如焚,盼望契机出现。这一天终于来了!

    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打响了城中村改造拆迁大会战。

    “江北第一镇”——丰南镇一班人的激情再次被引燃。

    区人大副主任、镇党委书记陆振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子泉,走在了最前列,他们带领党政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拆迁工作之中。

    丰南镇作为这次拆迁主力军,早谋划、早部署,全力做好城中村改造拆迁前期准备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推进205国道、生态农庄、112国道改线等拆迁工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完毕,以保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9个村的大拆迁工作中来。早在2010年2月23日,由区人大副主任、镇党委书记陆振文,区政府副区长王玉国,带队赴路南区学习考察城市拆迁工作,研究起草了《丰南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实施方案》和《补偿方案》,提交区委、区政府讨论。也就是从这时起,他们坚持每天早晨7点,由镇主管副书记召集,镇城建办主任、副主任参加,碰头研究部署改造拆迁各项工作,抢时间,赶进度,努力把前期准备工作做细、做实。自2010年2月25日开始,该镇在自身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从镇内十几个部门抽调300多名工作人员成立专门工作组,细化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全面开展城中村地形勘查和户名登记工作,绘制完成了各村带有户名的平面图。进入3月份,该镇开始组织实际入村入户工作,对各村各户的社会关系进行详细登记,同时调查了解存在的个性问题,及时汇总上报。为确保改造拆迁工作顺利进行,该镇坚持一切为改造拆迁服务的原则,特事特办,投入资金4万多元,购买了工作所需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及丈量、签订协议的用品,为改造拆迁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多少次解疑释惑,陆振文、刘子泉亲自做群众工作,解开群众心结,直到对方答应拆迁,笑逐颜开。

    多少个不眠之夜,陆振文、刘子泉和副书记张会臣等人商量方案,攻克难题。当霞光满天时,他们洗去一脸疲倦,简单吃点早点,又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之中。

    丰南镇出动机关干部360人,组成9个小分队,深入到9个拆迁村。也就是说,拆迁大军中,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丰南镇的干部,每个拆迁工作组都有丰南镇的机关干部。

    在这次拆迁工作中,丰南镇动迁工作组细化分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进入角色,抢挑重担,连续作战,大力发扬“白加黑”、“五加二”、“三班倒”的精神,不讲条件、不计代价,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在整个拆迁工作中,镇党员干部始终你追我赶、奋勇争先,成为整个拆迁会战的排头兵、先锋队,充分展示了该镇党员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风貌。

    驻白石庄村的丰南镇拆迁组工作队员么艳珍快50岁了,平常身体就较弱,由于连续5天奋战在测量第一线,身体超负荷运转,她犯了头痛、腰痛的老毛病,但她一直咬牙坚持,从未请假休息。测量工作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在工作中,她还积极向群众宣传拆迁政策,与工作人员探讨如何搞好测量工作,为同志们作出了表率。张新华负责签约工作,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天一亮先安顿好两个孩子,7点半就赶到现场,忙到夜里10点多钟才下班,等把孩子从亲戚家接回来已经夜深了。这样,她还要抽空洗衣服、料理家务,整个人累得瘦了一圈。工作人员劝她歇歇,她总是笑着摇摇头说:“不累。”丰南镇财务发放小组细致工作,确保补偿资金准确,及时足额到位。首先是规范运作,放款过程有条不紊。积极协调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区城投公司,并与银行系统座谈,研究制定补偿款发放的每一个流程、步骤,严把每个环节,不出纰漏。其次是精确核算,确保不出任何差错。前期,财务组的同志们协助签约组核算数据,按编号录入微机备查。随着拆房户越来越多,他们又及时整理丈量拆迁信息及资金数据上报区城投公司,确保分毫不差地将补偿款发放到拆迁户手中。财务发放小组克服人员少的困难,将18名成员分到9个动迁村,合理分工,由一个人录数据、制表,跑城投公司;一个人收拆清确认卡、电费清单和协议发放存单,每天18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不间断,一直站到最后一班岗。

    经过全体同志们的共同努力,累计上报协议6100份,发放存单5872份。

    丰南镇把拆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为群众谋利益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地维护拆迁户的利益。工作中,不仅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更是诚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他们及时解决了租房、搬家以及房屋产权纠纷等一大批实际困难,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感动了每一个涉迁户,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陆振文说:“拆迁工作的实践证明,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工作,越能锻炼我们的干部队伍;越是把工作做细、做透,越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正是由于我们的真诚、无私付出,换来了广大涉迁群众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投入,成为圆满完成拆迁工作的动力之源。”

    刘子泉说:“城中村改造,我们丰南镇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再苦再累我们心里也是甜的。”

    2.群众的“主心骨”

    丰南镇涉迁村的村“两委”成员和广大党员响应号召,带头签约,带头拆迁,带头做好群众工作,当好群众的“主心骨”,为群众作出了表率。

    党旗在五街拆迁战役中熠熠闪光,特别是以党支部书记张晨福、陈得信为首的五街两委一班人,在第一时间找队员要求先丈量自家宅院,唯恐落在群众后边。群众亲眼看到村干部是怎么测量的,心里有了底,等、靠、要的思想被党员干部的行动所打破,一种争抢丈量组的局面顿时出现,整个拆迁动迁工作步入了正轨。

    3月17日上午9点,张晨福家的院墙被铲车推倒,作为五街第一个拆除自家房屋的村民,他在拆除现场表示:“拆迁改造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作为村干部应该率先拆除自家房屋,早拆迁才能早建设、早回迁,我们村民都盼着回迁新居的那一天。”

    六街两委成员在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赵军的带领下走家串户,主动调解因拆迁工作引起的家庭内部矛盾和邻里纠纷,协商解决实际问题。

    对那些还有思想顾虑的群众,讲解拆迁补偿政策,稳定拆迁户情绪,消除矛盾隐患。班子成员还以身作则,带头拆迁,加快了推进速度。同时,组织本街8名思想觉悟高的老党员、老支书,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成立了动迁志愿者服务队。老同志们走家串户,主动调解因拆迁工作引起的家庭内部矛盾和邻里纠纷。对那些还有思想顾虑的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稳定拆迁户情绪,讲解拆迁补偿政策,耐心细致地做思想说服工作,消除矛盾隐患。

    七街两委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60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的动迁小组,配合11家单位入户工作,并做到了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带头签约、带头腾清、带头拆除,为整体拆迁工作带了好头。党支部书记王泰山心脏不好,但他以身作则,始终坚持工作在动迁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问题,他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工作现场,听民情、解民意,及时解决群众们的诸多困难,使动迁工作顺利展开。涉迁户刘印利以不满足其地下室每平米1000元的不合理要求为由拒绝签协议,声称方案得改一改。王泰山书记到场后,他却一反常态,满口答应,但泰山书记走后即反悔,如此反复好几次。最终在王泰山书记的说服下,签订了置换协议。遇到不露面的拆迁户,更是多亏了村两委和村民代表。眼看最后签约期限就要到了,有抵触情绪的张东宝就是不露面,奖励政策即将取消。为了使拆迁户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王泰山找他做工作,直到凌晨2点钟,最后一个堡垒户张东宝终于签订了置换协议。

    东湖村两委针对部分住户拆迁面积难以界定的问题,动员村里的历届老书记、老村长和有威望的老党员参与到拆迁工作中,通过回忆自己经手、参与或知晓情况的所建房屋,做房屋面积的见证人,经与村两委共同商议,为拆迁户开据核定单后由拆迁工作人员开展丈量,有效地推动了全村的拆迁进程。

    白石庄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韩昌安为组长,村主任曹占富、支部委员曹维凯为副组长的白石庄村拆迁工作领导小组。由支部委员和村委委员分工负责配合区里下派的动迁、丈量及签约各小组的工作,做到了片有专户、户有专人,层层负责的工作格局。

    支部书记韩昌安是军人出身,工作作风扎实,有魄力,在区委下派的工作组入驻之前,就率领两委班子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利用正月村里搞文艺活动的时间,向村民宣讲拆迁的重要意义,并召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讲解和培训,安排人员张贴标语700条,悬挂横幅150幅,发放公开信和相关规定1000多张,安排宣传车和村广播室滚动广播拆迁政策和有关信息,为后来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在整个动迁工作中,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议,充分发扬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月15日上午,当拆迁机械开进村里时,村委会主任曹占富当即表示:“我是村干部,先拆我的。”3月23日下午,白石庄村的动员签约工作到了最后也是最艰难的时刻,韩昌安组织召开村两委紧急会议,通报了十几户没有签约群众的姓名及实际问题,6名班子成员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一定在夜里12点之前拿下。”于是两委6名成员具体分工,韩昌安书记把最难啃的“骨头”留给了自己,终于完成了任务。

    东王家河村两委组织村内15名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成立了3个维护稳定小组,分片负责,昼夜巡逻,防火、防盗,保安全,维护村内秩序,做到和谐平安拆迁,实现了一役全胜无事故。全村28名党员全部佩戴“共产党员”标志,入户做工作,成为第二个“动迁组”。对持观望态度不肯签约的10多户拆迁户,村两委和村老干部进行分包,入户工作,真情劝导,充分发挥了“乡里乡亲”的优势,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起到了动迁组不可替代的作用。

    谈到村两委的工作,一位区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如此大规模的改造拆迁,没有村两委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很难完成的,他们乡里乡亲的关系与情感不可替代,村干部的贡献可以说有口皆碑。”

    3.“五项措施”保民安

    此次大拆迁,涉及到6000多户家庭,拆迁面之广、涉及人员之多,在丰南历史上前所未有。社会秩序和稳定事关重大,公安局责无旁贷,肩负使命奋勇前行。

    为全力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及时有效遏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区公安局制定并推行了五项措施,有效保障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措施之一:整合有效警力,推行巡防队全天候运转制度。这个局将巡逻警力按照“点、线、面、格、卡”格局部署定位,取消巡防队原两班运转制度,坚持24小时驻守一线,使警力覆盖面积扩展到最大化、将死角压缩至最小化,巡防队员对拆迁区域采取“巡线、控格、守点”的巡控机制,全力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保障了拆迁户的人身财产安全。

    措施之二:增设服务项目,推行户籍室延时服务、限时办结制度。

    户籍室早8点至晚8点12小时办公服务,周六日承诺办公,对涉及拆迁有关的户籍证明及死亡、出生、迁移、姓名错别字、亲属关系等证明自核查签字后30分钟内给予办理完毕。同时,仔细甄别拆迁期间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开据的证明、证件,确保拆迁签字和房产手续及时、公正办理。

    措施之三:落实责任区民警与拆迁村捆绑责任制,推行主动上门服务举措。区公安局专门抽调10名责任区民警分解到拆迁村内,与拆迁工作组协调配合,及时了解需要办理各类户籍证明、证件的拆迁户,主动调查走访,上门服务,给拆迁户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为他们提供方便。

    措施之四:加强调查走访,推行信息摸排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区公安局从维护拆迁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了解掌握不同拆迁群体的所思、所想、所需,对因拆迁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等做到及时有效处理。同时,安排便衣警力入户摸排,对重点人做到重点关注;对涉及个人利益的诉求,与拆迁工作组及时交换意见,把准政策界限,妥善处置,防止引发新的矛盾。

    措施之五:推行拆迁期间信访化解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拆迁期间,一方面,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信访化解工作机制,成立信访工作稳控组,对拆迁工作期间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布控,对有上访苗头的拆迁户耐心劝说,力争将上访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及时成立了由30名警力组成的的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备队,24小时保持联络畅通,坚决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确保拆迁期间辖区不发生危及稳定的重特大事件、案件。

    胥各庄派出所根据辖区9个拆迁村的治安实际,将动迁工作与打击违法犯罪有效结合起来,安排流动巡逻车24小时巡逻处突,严厉打击涉及拆迁的违法犯罪行为,以维护拆迁正常秩序。其间,共破获破坏电力设施案件12起,破获偷盗井盖案件8起,破获破坏电信设施案件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人,行政拘留阻碍拆迁工作的违法人员5人。

    随着拆迁工作进度的加快,因拆迁问题引发的房产、土地、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更加突出。3月16日,公安局召开班子成员会,及时调整警力和工作重点,紧急启动“白加黑”、“五加二”工作制,要求全体民警一方面对涉及拆迁问题的案件、纠纷、户籍办理事项等特事特办,提前工作,着眼大局,把各类隐患苗头抓早、抓小,及时妥善处理;另一方面,要求一切警务工作给拆迁工作让路,重新划分值班警力,将三分之一警力全部分派到各拆迁点,其余三分之二民警分两班24小时值守,确保执法办案和接处警工作及时完成。同时,专门抽调10名包片社区民警分解到拆迁村居,将办公室设到村(居)委会,“零距离”服务拆迁群众,为广大群众办理户籍证明、身份证明、关系证明、死亡证明等各种证件,并实施一路“绿灯通行”。与动迁组、村两委协力配合,主动上门为群众办理审签服务,受到拆迁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的巡特警精神,启动“加强巡”等级巡逻防控工作预案,立足本职,发挥快速反应优势,勇当维稳处突主力军。大队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维护城中村改造拆迁秩序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目标和要求,全面开展城区巡逻防控工作。大队统筹指挥,大队领导包片,中队包干到村,车辆巡防到线,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做到不漏岗、不脱岗,领导带班作业。大队领导轮流带班,及时传达信息,随时调度警情,遇有重要复杂案情和事件靠前研判、全程处理。大队要求广大民警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突出执法安全,坚决防止因执法问题引发群众上访和涉警舆情炒作。他们采取点线结合,屯警街面的策略,坚持“预先发现、提前报告、及早控制、立即解决”的思路,制定“警车巡线、步巡控点”的络化巡控模式,做到点点有控、点线相连、线线呼应、共成方圆的巡控格局。坚持24小时屯警街面,使警力覆盖面积控制到最大化,死角压缩至最小化,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全力保障拆迁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成立了20名警力的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备队,24小时保持联络畅通,做到了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4.细致入微,贴心服务

    区信访局工作队充分发挥信访工作的部门优势,对拆迁户的矛盾问题,不回避,不推脱,提早介入,依法依规、带着感情、合情合理地进行调解,彻底解除拆迁户的后顾之忧,尽快签约,满意签约。刘福义、刘焕玉系父子关系,一家人四世同堂,共同居住在一个大院,因住房问题曾经闹过矛盾。在这次拆迁中,因楼房分配问题一家人又产生了分歧,影响了拆迁签约。杜恩庆、杜兴生两人利用晚上时间,分别与双方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做疏导调解工作至深夜10点半,父子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第二天上午7点,二人再次召集一家人调解说和,使父亲打消了疑虑,儿子捧出了孝心,在和谐的氛围中双方顺利签约。

    涉迁户李某属鳏寡老人,一直和侄子共同生活,由于多种原因,其房产证登记的是老人妹妹的名字。这次拆迁,侄子不想和他共同租住,老人很生气,不让妹妹丈量签约。局长董焕德亲自登门,经过4个多小时的调解工作,使叔侄言归于好,兄妹打消顾虑,积极配合丈量签约。涉迁户刘某在楼房分配问题上与家人产生分歧,没有及时签约。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介入,入户谈心做思想工作至深夜。次日上午8点,再次做工作,使全家人达成一致意见,最后满意签约。

    涉迁户郑仕利,因其兄30年来对母亲未尽赡养义务,要求信访局动迁组给予调解,否则绝不签订拆迁协议。动迁组人员及时与村两委成员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找到其兄郑仕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协调无效的情况下,又及时与流动法庭联系,带领流动法庭执法人员深入其家中,给郑仕利和其母亲提供法律援助,使母子深受感动,不仅尽快签订了拆迁协议,还赠送工作人员锦旗一幅以示感谢。

    区委办公室每名工作队员牢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涉迁户着想”的理念,坚持早、中、晚涉迁户在家时间逐户上门,详细了解每户情况,面对面讲解政策、倾听想法;平时,利用电话联系、短信告知等方式,始终与涉迁户保持沟通;同时,积极帮助涉迁户解决实际困难,有的帮助动迁户寻找房源,有的帮助协调家庭内部纠纷,有的帮助办理相关手续,有的帮助联系搬家公司。工作人员通过一系列富有人情味的工作感动了涉迁户,使一些本来抱有抵触情绪的涉迁户转变了思想,主动配合动迁工作。

    尖字沽乡动迁组选派28名干部负责32户拆迁任务,在乡长郑新波、人大主席肖树金的带领下,凭借过硬作风一鼓作气,第一个完成丈量签约。入村第一天,他们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以村干部、党员户、工人户为重点,寻求突破,打开局面。在队员的努力下,分包的老党员户王树先在9点30分率先签约,距离入村时间仅两个多小时,成为东王家河村签约的第一户。青龙桃林口水库6户移民因建房晚、占地面积较小对拆迁工作不配合,动迁组充分利用队员刘双青龙老乡的身份,逐户开导动员,终于在当天晚上全部完成签约。一位81岁的老大爷患食道癌,身体状况很不好,难以租到房子住。肖树金亲自带队员进他家,郑重向老大爷的儿子承诺,保证把老人安顿好,并积极联系了一家条件设施比较好的养老院,让一家人吃了定心丸,顺利地完成了丈量签约。

    区物价局动迁工作队深入、细致、耐心地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主动关注拆迁户的困难,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拆迁户的信任和支持。拆迁户王立国一家三口,母亲患病多年,无行为能力,王立国夫妻对此顾虑重重,抵触情绪很大,拒签协议。工作队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入户,经多方协调,终于解决了全家的后顾之忧,王立国深受感动,立即签约。

    区纪委、监察局工作队将换位思考理念融入拆迁工作中,采取拉家常方式与群众交流,用真诚的态度、踏实的作风、入情入理的讲解、周到热情的服务,赢得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刘长久、王桂荣老两口儿在拆迁置换房屋写谁的名字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动迁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全程陪同老两口儿办理了房屋公证,老两口儿非常满意,并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东王家河工作组在拆迁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73件155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9件,解决困难、办实事53件,实现了顺利搬迁、愉快搬迁。

    5.披肝沥胆保畅通

    城中7个村同时进行拆迁改造,给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搬家的、办事的、找人的……车流、人流聚集到了城中村。一时间,各个路口拥堵不堪,汽车喇叭声、呼叫声不绝于耳,搅得像一锅粥。这种情况下,不仅容易出现交通事故,而且还会影响动迁工作大局。

    为了给城中村改造拆迁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区公安交警大队立足本职,周密安排,全警动员、参与,全面打响了城中村拆迁改造交通保卫战。

    区公安交警大队先后四次组织召开大队班子会议、中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对如何立足交警岗位,实际服务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专门制定了《丰南公安交警大队服务城中村改造拆迁交通管理工作方案》。同时,强化民警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民警的大局观念、服务理念和奉献意识,筑牢了保畅通的思想根基。大队领导全队警力科学组织,优化整合,成立了交通疏导、事故处理、舆论宣传、职工动迁、督导检查、应急处置等6个行动小组。

    交通疏导组负责国道及城区周边道路,城区主干道和城中村五至八街、东西湖、白石庄和东西王家河村的随组拆迁工作。在杨贵庄路口、新城区112国道与友谊大街交叉口、铁西路、友谊宾馆、青年路交叉口、西口岗、荣华桥、商厦岗、唐胥路等拆迁外运的主要通道设置固定岗,并采取固定岗勤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交通疏导,做到不留管理盲区,全力保障城区及城中村交通秩序稳定有序。事故处理组负责每天勘查民警留守城区,城区范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力争做到“三快一好”,即处理现场快、调查取证快、调解处理快,为拆迁车辆排除干扰,达到良好的效果。舆论宣传组负责城中村改造拆迁交通保卫工作的宣传报道,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职工动迁组负责开展大队内部工作人员的拆迁动员工作,工作做通率达到100%。督导检查组负责每天深入各个小组、深入一线进行督导检查,狠抓措施落实。对民警和协勤存在的警令不通、工作不力、脱岗漏岗、疲沓应付、态度粗暴等问题,一经发现,第一次予以严肃警告,第二次予以通报批评。造成整体工作被动或发生严重后果的,建议上级公安机关给予相关处分,交通协管员予以辞退。应急处置组负责交通疏导组固定执勤以外时间的紧急事件处置和应急交通疏导。大队全体人员保证通讯畅通,24小时待命。

    伴着料峭的春寒,民警24小时执勤巡逻,午饭在岗上吃盒饭。由于村中道路较窄,为避免增加交通压力,民警把执勤车辆放在城中村外不影响车辆通行的路边,在村内徒步巡逻。大队领导每天深入一线,与民警一同上岗,一同执勤,许多民警和协勤在患有严重感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为改造拆迁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3月23日下午2点50分,副大队长李明在六街巡逻疏导时,突然发现位于原猪鬃厂院内的全友家具城仓库冒起了浓烟,他马上意识到可能是仓库内发生了火灾。仓库里存放着大量家具,周边又都是拆迁房屋,一旦火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情况紧急,他第一时间拨打了119,并将情况迅速向大队长孙长林进行报告。大队长孙长林获悉后,命令启动服务城中村改造拆迁交通管理应急预案,全体民警立即进入紧急工作状态,保障五至八街交通畅通,全力确保消防车顺利通行。

    同时,他驱车火速赶赴一线,指挥交通疏导和应急救援工作。由于城中村道路狭窄、拆迁车辆较多,执勤民警一边维护消防车通行路段交通秩序,一边顶着浓烟进行现场交通疏导,为消防车开辟了一条救援绿色通道。经过消防部门的全力扑救,大火最终被成功扑灭,有效降低了户主的损失。

    区公安交警大队还立足实际,从点滴做起,为拆迁群众排忧解难。

    在城区文化路西口岗设立服务站,为司机提供休息室、热水、药品等,更好地方便群众。遇有交通堵塞严重时,优先保障拆迁车辆通行,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在处理拆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工作中,实行处理现场快、调查取证快、责任认定快、调解处理快的“四快”处置机制,为拆迁车辆排除干扰,全力维护了城区良好的交通秩序。

    3月30日8点15分,刘继生驾驶的桑塔纳轿车在西王家河村街里由西向东行驶,在停车开门时与顺向行驶的一辆丰田汽车相刮。民警李立新、邸金满在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迅速展开现场取证勘查。

    经过认真调查,刘继生应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当了解到刘继生是从石家庄连夜开车赶往西王家河办理拆迁事宜时,民警李立新耐心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引导当事人进行换位思考,积极进行调解。经过民警入情入理的思想工作,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协议,事故得到圆满解决。刘继生于当日将肇事车辆提走,赶回家办理了拆迁手续。据不完全统计,在服务拆迁改造工作中,交警大队共出动警力1600余人次,警车650余辆次,完成各类交通疏导125次,服务拆迁人员和拆迁车辆110余次。

    6.“流动法庭”开到家门口

    在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中,区法院主要担负胥各庄八街100户的拆迁工作和全区拆迁过程中涉诉矛盾的化解工作。为圆满完成任务,法院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专门抽调了28名干警(其中:院领导2人,中层正职21人,中层副职2人,一般干警3人),组建11个入户工作组,1个流动法庭。从3月7日开始,全身心地投入拆迁工作。至3月23日,承包的100家被拆迁户全部签约,提前3天完成签约任务。截至3月30日,提前3天完成被拆迁户的房屋腾清工作。流动法庭妥善化解在拆迁过程中涉法涉诉矛盾235起,接受法律咨询847人次,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在区委、区政府拆迁工作动员大会后,法院党组及时成立了由院长胡永军任组长、副院长马东升任副组长、各业务庭庭长为成员的拆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拆迁工作人员在参加了全区拆迁工作培训后,院长胡永军又专门组织召开了院拆迁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充分落实做好房屋拆迁案件审理执行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服务城市发展大局上来,统一到依法维护拆迁群众合法权益上来,把服从法律和服务大局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地开展动迁工作,法院拆迁工作领导小组从提高干警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入手,以集中培训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对拆迁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等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学习,强化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动迁工作人员妥善解决各类拆迁问题的实际能力。根据前期摸底调查所掌握的基本材料,组织动迁工作人员对被拆迁人进行逐户走访,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及时把握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对被拆迁人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讲清当前的拆迁形势,就拆迁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进行解释说明,使他们认清当前城中村拆迁改造的形势,由抵触到了解,从了解到理解,最终实现支持拆迁工作的目标。

    区法院坚持以人为本,真情感化,始终坚持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笑脸相迎的工作作风。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集中力量,争分夺秒,早6点入户,中午在岗位上吃盒饭,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工作人员对被拆迁户提出的问题做到了三个及时:一是对政策有明文规定的及时答复;二是对重大复杂的疑难问题及时汇报,明确以后及时答复;三是对属于职责交叉的事项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他们千方百计沟通感情,赢得了被拆迁户的支持配合。

    为把涉及拆迁工作的每一起案件办成领导满意、群众受益、发展有利的精品案件,法院专门抽调了5名经验丰富的民事法官组成“和谐促拆迁——流动法庭”。坚持拆迁地段联系人制度,努力实现拆迁矛盾动态把握,尽最大限度做被拆迁户的调解工作,力促案结事了。承办人员对拆迁当事人实行有问必答,共同商讨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对关系重点项目推进速度的拆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同时,通过上门送达、庭前调解、庭后释法、判后答疑、法制宣传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流动法庭”成为区法院的一大创举。

    家住教委楼的高某,弟弟因残疾一直未婚,成了父母的心病。后来,高某的妻子给高弟介绍了一个女朋友,为了留住对方,高某夫妻同意将其弟弟居住的一套房子赠与他,并写下了文书,从而成全了残疾兄弟的婚事。1995年房改,高某父亲出一万元以高某的名义买下了这套房子。这次拆迁,父亲已经去世了,高某以房本上是自己名字为由,拒绝让弟弟在搬迁协议书上签字,弟弟拿出当年哥嫂写下的赠与协议,高某不予理睬,双方发生争执。弟媳对大伯子的做法十分不满,扬言不给这套房产就和高某的弟弟离婚,高某的弟弟非常痛苦。

    法院流动法庭深入两个家庭详细了解纠纷缘由,在楼下空地前开庭审理纠纷,进行调解。法官们从亲情角度入手做高某夫妻二人的工作,引导高某夫妻二人同情弟弟的身体残疾,且还有一个年幼的抱养孩子需要抚养,生活上很不容易,如今父母双亲都不在了,做哥嫂的理应照顾弟弟,一番说教使得高某夫妻二人冷静了下来,对自己的言行有了悔意。然后,法官们又做高某弟弟的工作,同样从亲情角度入手,让其弟弟夫妻二人体谅兄长的心情,念及哥嫂这些年的关照之恩,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最后,高某弟弟同意给哥哥8千元补偿,高某同意弟弟签约,两家人接受流动法庭调解,握手言和了。

    还有一户姓刘的,自幼父母离婚,他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他还有一个爷爷,是父亲的养父。后来爷爷再婚找了个老伴儿,带过来一个儿子。1999年爷爷去世时,刘某尚无经济能力,是由这位老太太料理的丧事,此后老太太就一直住着刘某爷爷的房子。

    这次拆迁,刘某向老太太要房子,老太太不给,因为这套房产已经在老爷子去世前办理了过户手续,属于老太太的合法财产了。刘某母子一方主张,财产应当属于夫妻二人共享,爷爷虽然去世了,但其孙子有继承遗产的权利;老太太一方则坚持已办理过户手续,属于个人财产,刘某无权参与财产分配。双方陷入僵局,均恶语相向,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

    流动法庭得知这种情况后,及时开庭调解了这场财产纠纷。法官们还是从亲情入手,一方面劝解老太太作为长辈应当宽宏大量,再怎么说和刘某也是祖孙一场,看在去世的老爷子份上,也应当分给孙子一部分财产;另一方面劝解刘某,奶奶即便不是亲的,但毕竟和爷爷做了多年夫妻,依照法律有权利继承遗产,适当继承一些是可以的。经过细致调解,老太太同意将170多平米的房产分给刘某一部分,刘某也欣然点头表示同意。一场房产纠纷就这样化解了。

    七街有一个院子,五间房子全都一直锁着无人居住,房主姓郑,夫妻二人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郑某共兄妹6个,均成家单过。这次拆迁,五间房子进入被拆之列,将置换几套楼房,并可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补偿款。郑家哥三个便合计分掉这几套房产,不给两个姐妹。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郑家姐妹两个赶到七街,找到哥三个要求参与房产分配。哥三个不同意,姐儿俩不依不饶,兄妹几人吵闹得不可开交。随后,姐妹两人到法院起诉了哥三个。流动法庭受理了此案,法官们请七街村委会协助做调解工作,支部书记王泰山积极配合法官做双方工作,批评哥三个不该剥夺姐两个的遗产继承权,属于非法行为,使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然后,法官们找到姐妹两人协商房产分配方案,最终,以姐儿俩继承房产的35%而宣告调解成功。

    像上述事例还有不少,基本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类是家庭财产继承纠纷,父母去世,其儿女在继承遗产方面产生矛盾。西王家河村有一户,父亲姓朱,有一儿一女,后其父再婚,女方带过来两个儿子。2008年,朱某与二儿子相继去世。此次拆迁,对于继承方案都有意见,大儿子与母亲一派,二儿媳自己一派,住在北京的两个儿子一派,三方争执不下。流动法庭派出两个审判员,一方面表示依法支持死者再婚妻子的财产分配主张,另一方面说服这位母亲照顾每个孩子的合法权益,不要有亲生非亲生之分,最终帮助这位母亲对房产做了公正合理的分配,几个孩子均表示接受。第二类是析产纠纷,家庭成员多,父母尚健在,需要公平分配财产。有一户人家,一对老人一直和成家的老儿子过日子,住在老宅基地院子里,户主写的是老儿子名字。这次拆迁涉及到楼房置换和补偿,如果都给老儿子,大儿子不同意,认为不公平。而老儿子以自己是户主为由,拒绝分给哥哥一部分房产。流动法庭便努力做双方工作,指出哥儿俩都有赡养老人的权利和义务,其财产理应由哥儿俩公正分配,说服弟弟让给哥哥一部分房产。第三类是宅基地买卖纠纷,农村宅基地为集体所有,个人只有无偿使用权,无权买卖。一户姓刘的,去年将房子卖给了一个姓许的,卖主却因故一直未搬走。拆迁开始后,刘某后悔了,说啥也不卖了,并要求在搬迁协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买主自然不干,坚决要刘某搬走。胡永军院长入户做刘某的工作,刘某坚持不搬,坚持做这套房子的户主。胡院长反复做工作,刘某终于做了让步,声称只要许某给他30平米、15万元补偿款就搬走,买主不同意。胡永军又积极做买主的工作,说服许某体谅刘某的心情,给予适当补偿。

    许某最后答应给刘某12万元,刘某接受了胡院长的调解方案,很快就搬走了。

    7.金色税徽闪耀旧城

    动迁工作十分辛苦,对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国税局局长王武刚来说,坚持下来真是全凭着一种精神。他坚持每天7点半到岗安排工作,晚上陪同丈量、签约,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有时为了做拆迁户的工作,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钟。由于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受过伤的脚有些吃不消,肿起了老高,他只好忍着;感冒发烧,输完液后又回到拆迁岗位。

    区国税局信息中心主任赵志平是国税局第八小组的小组长,负责14户的动迁任务。作为小组长,他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从自身来说,他妻子患糖尿病已经十几年,儿子又患了皮肤病在家休学,急需要照顾,而且母亲的住房在七街,也在这次拆迁范围之内。他凭着自己是七街人,对本街人熟、比较容易接近的优势,把准备工作、宣传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每到一户就宣传拆迁方案,给拆迁户算补偿账,使拆迁户对此次拆迁的优惠政策及补偿标准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拆迁户从内心身处从抵触拆迁转为支持拆迁,有什么情况都愿意和他说,有什么问题都愿意向他反映。作为热心肠,他把收集到的问题及时向上进行了反馈,并把答复及时传达到每个拆迁户。他坚持每天早晨8点前对各拆迁户进行一次走访,看思想变化情况,在拉家常中了解各户的动向,对没有问题的户督促丈量签约。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翟俊东一家比较困难,家人因车祸住院花费了20余万元,在丈量中由于倒座与厢房的问题与丈量组发生争执,一直没有租到房。他在积极给翟俊东申报特困户的同时,从网上查看房源信息,并就丈量问题与局长进行了沟通,经请示联络员、指挥部,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翟俊东一家人十分满意。在他和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分包的14户拆迁户提前完成了丈量、签约和拆除任务。

    为了不让自家房屋影响整体拆迁进度,在抓好自己包户动迁工作的同时,他利用晚上时间做母亲的工作,老人毕竟在这套房里住了近40年,对房屋有着特殊的感情。开明的老人在他的开导下,爽快地答应了拆迁。由于房本是已故父亲的名字,他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跑完了公证手续,提前进行了丈量和签约。面对需要搬家的老人和自己的拆迁工作,他心中的天平倾向了后者。于是他请来亲戚朋友,把老人的房子按时腾清、拆除,自己一刻也没有离开拆迁岗位。

    国税城区分局局长王汝成一直坚守在拆迁工作第一线,与单位工作全脱钩,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拆迁工作中。他带领本小组的两名同志,白天找、晚上堵,仅用一天时间就掌握了15户拆迁户的详细情况,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根据存在问题的大小、解决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对抵触情绪较大的进行集中攻坚。在丈量签约过程中,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困难小的户入手开始丈量,丈量一户签约一户,把个性问题集中反馈给单位的联络员,统一向七街总联络员反映,并把个性问题的解释及时回馈给拆迁户,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在入户做工作的过程中,他解释政策不厌其烦,计算置换面积清清楚楚,拆迁户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3月14日,国税城区分局副局长王爱军正在七街动员拆迁户丈量、签置换协议,弟弟打来电话,说父亲脑血栓,嘴有些歪,怎么说也不去医院。王爱军想,现在正是丈量、签协议的攻坚阶段,他是小组长,不能擅自离开岗位。于是,他打电话告诉三弟,让三弟回家接父亲到医院检查。经过初步检查,确认为脑部有血栓,需要住院治疗。由于单位包户较多,白天各组都抢着丈量,追拆迁进度,他只好等下午6点后再丈量,一直量到晚上10点钟才结束。这时,他突然想起父亲还在医院,顾不上吃饭就往医院赶。拆迁户在得知王爱军为了拆迁工作无暇顾及生病的父亲后,都被王爱军的工作作风和精神所打动,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工作。他所包的16户拆迁户,全部提前签订了置换协议,拆除(腾清)了房屋。区地税局32名干部在局长王景辉的带领下,全体动迁人员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吃在一线,干在一线,每天加班在6小时以上,以真诚忘我的工作精神去感染拆迁户,先后涌现出冒雪驱车几十公里奔赴芦台开发区送政策的孙成林、手举药瓶边输液边工作的孙福顺、为租房困难户东奔西走找房源的耿志林等优秀典型,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这个局坚持既定政策,恪守工作原则,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每户拆迁人的思想工作。某户曾试图以金钱诱惑动迁队员帮忙找人运作多量面积以多得补偿,当即得到了动迁人员的严词拒绝。

    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教育下,该户不但承认了错误,而且带头丈量、带头签约、带头拆迁,并随工作组一起入户讲政策,做起了“编外动迁队员”。

    8.政法系统战旗红

    区政法委动迁小组分包七街120户综合楼居民的动迁任务,因为部分涉迁群众在企业上班平时家中无人,他们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入户做工作。考虑到身着警服可能会引起群众的误解,于是规定统一着便装进村入户。进入丈量签约阶段,针对部分病残群众身体不便或是离签约地距离较远,他们就出车免费接送签约群众。部分涉迁群众遇到财产分割需要做公证,他们就主动帮助联系公证部门,先签约后公证,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签约进度。

    副指挥长周春林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吃住在现场,顶风冒雪,带领干警走家串户做拆迁户的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工作组全体成员连续作战,拆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包铁军在动迁现场被炉灰烫伤眼睛,但他顾不上去医院,坚持入户做工作,直到下午才抽时间去医院取出异物,医生说异物虽取出却烫伤了眼膜,必须住院治疗。同事们帮他办完住院手续,可他拿着住院单又悄悄回到了动迁现场。张德强的岳父家也在这次拆迁改造范围内,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该同志抽时间到其岳父家做通了老人的工作,顺利完成了丈量和签约。

    区检察院全警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除认真做好所分包的195户动迁工作外,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拆迁改造。针对来院咨询人员有所增加的情况,控申部门工作人员既讲法律又讲拆迁政策,耐心解释说服,对被拆迁群众的合理诉求立即协调沟通,作出回应,力求通过调解化解矛盾、平息纷争。

    司法局分包七街的109户拆迁户,该区域内既有90岁以上常年卧病不起难于迁动的老人,又有因房产分割争议导致家庭不和的纠纷户;既有租房困难需人照料的智障人员,又有多年的上访老户,稍微处理不好极易导致不稳定事件发生。为此,拆迁工作伊始,这个局就把这项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局长陈久武亲自组织发动,亲自上阵指挥。有的拆迁户白天家里没有人,他们就利用早晨、中午或晚饭的时间找到拆迁户家里;有的常年不在这里居住,或者房子已经出租,他们就向村里带队人员、邻居、租房者询问房主的联络电话,通过电话沟通或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进行深入交流;有的拆迁户起初对他们的工作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有的不让进屋,动迁队员就向他们分析当前的整体形势和拆迁的优惠、奖励政策,把政府这次拆迁让利于民、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理念进行分析讲解,获得了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此外,他们还制作了“连心卡”,上面填写着工作单位、联系人姓名与电话号码,背面写着“心系百姓,为民解忧”8个大字,让群众心里顿感亲切和温暖。

    在入户过程中,多数拆迁户反映因道路拓宽造成批多占少和滴水檐的问题,他们把这些共性问题收集整理后,经过层层反映,指挥部很快给予了明确答复,从而消除了拆迁户的疑虑。对于一些个性问题,他们积极向政策咨询组请示,向总联络员咨询,并严格执行上级的答复,不扩大解释。比如,七街养信鸽的较多,拆迁户对信鸽和鸽笼的补偿要求强烈,工作人员逐级请示后把答复及时传达给拆迁户,使问题得以很快1解决。他们就是这样因势利导,动员拆迁户早丈量、早签约、早得补偿款。

    某些拆迁户中途有了思想变化,由最初的积极配合到后来的不配合,队员们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经过分析后,他们对这些户采取了冷处理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冯荣明一家,夫妻二人双目失明,且二人均在70岁以上,最初入户时十分配合。过了几天,宅院丈量后其女儿代他签完字,准备让他按手印时,他一反常态,拒绝按手印,且态度生硬。对冯荣明这一情绪的急剧变化,队员们并没有立即进行劝解,而是冷处理,让他先静下来,等老人把问题想清楚了再说。当后来得知老人是因为行动不便而不愿意迁往他地,于是采取迂回策略,从侧面做其家人的工作,先取得家人对拆迁的理解和支持,然后协助工作组做老人的工作。两天后,老人终于想通,主动提出按手印,并签订了置换协议。

    随着丈量、签约的逐步深入,逐步筛出了一些个性问题较强的户,为此,司法局又抽调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贺平以及区普法办主任、副局长张会国两名同志充实到动迁工作中,对重点问题开展集中攻坚。拆迁户肖佐政以工作忙无时间、出门办事等借口,不与工作人员对话,而其妻子又以不当家、不主事为由,一问三不知。在此情形下,陈久武主动找肖某谈话,第一次在肖某家门前遇到肖某,肖某又以有事为由避开不谈。第二天,陈久武再次登门走访,肖某这才肯坐下来交谈。

    肖某并没有提出无理要求,他只是舍不得现在的居住环境。在闲谈中,陈久武了解到肖某喜好下棋,便与其聊起“棋道”,很快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陈久武趁热打铁动员肖某支持工作组工作,肖某愉快地答应了丈量,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司法局还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咨询活动,在七街设立了党员法律志愿者拆迁服务站,4名党员律师、2名党员法律援助工作者、6名相关科室的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他们向群众发放宣传单8000余份,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7件12人次。

    司法局先后投入一线工作人员27人,历经26个日日夜夜,化解矛盾纠纷29起,解决难题23个,妥善安置危重病人及残疾人员4人,捐助善款5000余元,动迁109户,打了一场让群众满意的城中村改造攻坚战。

    9.真情有约

    动迁有约,真情有约。

    全体工作人员满怀真挚的情感为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群众也以真情回报工作人员,真情在这里交汇。

    审计局驻八街拆迁组,在局长单学宝的带领下,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始终和同志们工作在第一线。3月24日上午,八街拆迁到了冲刺阶段,672户仅肖印平一户没签约,审计局拆迁组一趟一趟地往他家跑,掰开了、揉碎了讲道理,肖印平就是不开窍!主要原因是,肖印平一家四口人,有两个女儿,自家有住房一间半,另一间半是他大哥的,平时也由自己住着。由于他早年申请宅基地,村里忘记给他上报,没有批下来,他对此事耿耿于怀,迟迟不肯签约,要求村委会先给他批宅基地,批完了再签约。单学宝、马俊全、毕巧生及工作人员李茂岭、马春华、吴红星等人轮流做工作,每天都到晚上10点多钟,工作人员不愠不火,引导他面对现实,正确看待眼前得失。他没租到房子,工作人员主动帮他联系租房户。副指挥长张会军、胡永军亲自出马与他促膝谈心,入情入理地讲明利害关系,帮他明算账。经过8天的思想斗争,肖印平终于解开了心结,24日中午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审计局又找来搬家公司,出人帮他搬家。肖印平向拆迁组的同志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我太对不起大家了,是你们的真情感动了我,让大家为我操尽了心、费尽了心血啊!”他的妻子在一旁也激动得泪流满面。

    3月25日一大早,八街居民付百申和王芝珍夫妇将一面绣着“和谐拆迁,热情服务”的锦旗送到了审计局动迁小组工作人员手中。老人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致谢:“谢谢你们!你们付出了这么多辛苦都是为了我们拆迁户啊!”20多年来,家住胥各庄八街的付百申夫妇一直以卖板面为生。最初接到改造拆迁通知时有些不理解,于是当工作组入户做工作时总是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审计局工作人员对此不但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反而自始至终都以微笑相待,最多的时候一天跑他家10多趟。

    经过几天耐心细致的政策讲解,工作组的真诚和热情终于打动了付百申夫妇。3月17日,当工作人员冒着雨雪再次来到他家时,付百申决定马上签约。

    区民政局负责90户居民的动迁工作。为确保工作进度及质量,他们将动迁人员分成9个小组,3名副局长各负责3个小组,把被拆迁户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全体动迁人员顶风冒雪入户动员,发现拆迁户有困难和问题立刻进行解决。冬起生夫妻靠养花为生,还养了一些鸡鸭,由于时间紧,一时无法出手,眼看就要造成损失。于局长听说后,立刻给该户联系了买主,将400多元的花及花盆和300元的鸡鸭全部解决,该户非常满意,马上签约。刘振虎下岗后靠养无花果树为生,由于拆迁卖不出去又没处放,老人一时想不开,不愿签约。副局长冯武生多次上门做工作并联系买主,最后将500棵无花果树全部卖出,冯武生收入1000多元,高兴地签了约。彭丽芬的小儿子养信鸽,说不把补偿说好别想丈量,对此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帮助联系评估,因为补偿价格合理,户主非常满意,很快签了约。通过全体动迁人员艰苦努力的工作,21日全部完成签约,30日房屋全部拆除,圆满完成了90户动迁工作任务,在八街9个动迁组中进展最快。

    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派员两次赴京看望在京住院的拆迁户李宝兴,帮助其解决租房、搬家等困难,李宝兴的妻子3月23日连夜赶回并于次日签订了协议,又送来锦旗,上面写着“不辞辛苦,为民解忧”。

    刘永、刘迁兄弟是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组分包的拆迁户,工作人员虽多次入户做思想工作,兄弟二人就是不肯丈量。后经多方了解,工作组得知兄弟俩是因为母亲的一间房产引发了财产分割纠纷。母亲由于常年和刘永生活,就将自己的一间房子赠与了刘永,而刘迁认为自己也应分得部分房产,兄弟二人为此互不让步,导致丈量签约不能正常进行。工作组经过认真研究,主动找到流动法庭,依据继承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敲定了调解方案。经过连续交流、谈心,从法律角度逐项进行分析,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刘氏兄弟多年的纠纷得以化解,并顺利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

    10.“文化人”的别样情怀

    区文体局承担了七街190户的拆迁工作,局里抽调了22人组成动迁小组,按两人一组,分成11个工作组,将190户被拆迁户分包到每一个小组。3月16日完成测量任务后,即刻进入签订协议阶段。局里为此又抽调22名新同志加入拆迁行列,改两人一组为4人一组,加快了签订协议的进度,仅用6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190户的签约工作。

    局长田殿江和同志们一起分包被拆迁户,他一方面超前谋划、总体部署,一方面深入到自己分包的被拆迁户中,不厌其烦地讲政策、做工作,嗓子哑了,吃几片药接着做工作。同时,他每天还利用下班时间组织部署局里的正常工作,连续组织了四场新春群众文艺展演,部署了农村健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副局长毕益生带病坚持拆迁工作,实在挺不住了,他就打一针继续工作。主任科员高昌顺带头入户,耐心热情,他带领的工作组是签协议率最高的。体育馆长杜玉刚、文化馆长金铁华也都带头做工作,他们早来晚归、废寝忘食,有效地推进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图书馆的王志义和张玉静都是快要退休的老同志,但他们的工作热情高,起早贪黑,不甘人后。到3月19日上午,他们分包的20户已全部签订协议。高昌顺同志和见习大学生刘维维分包13户被拆迁户,他们忘我工作,特别是见习大学生刘维维,掌握政策清楚全面,既讲原则又主动热情。她每天早上7点多就深入被拆迁户做工作,晚上很晚才走,许多被拆迁户深受感动。文化馆的赵爱萍身体有病,但她带病坚持,晚上回到家累倒了,躺在床上输液,馆里要派新同志顶替她,她想到新同志不清楚情况,会影响全局进度,第二天又毅然入户做工作。体育馆黄维山的孙子因病住进了唐山妇幼医院,他顾不上照顾,而是用自己的车载着拆迁户办公证、开证明,当他分包的20户全部完成了协议签订任务后,他却吊起了输液瓶。

    局稽查队的闫东宝遇到一态度激烈的群众,他不急不火,大哥长大哥短,终于说服他签订了协议。一被拆迁老人提出把阳台铁罩子拆除带走,体育馆馆长杜玉刚二话没说,当即找来工具,动手拆除,忙得满头大汗。老人见状深受感动,说了一声:“我签!”

    11.最大的“承包户”

    区建设局动迁工作组在这次城中村拆迁改造任务中,承担着五街区域440户的包户任务,是区直、乡镇所包户数最多的单位。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全区拆迁动员大会之前,这个局就对照责任要求,倒排时间,落实包干责任制,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局长马世明任组长、副局长刘友刚为副组长的建设局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办公室为动迁日常办公机构;抽调局属单位、科室一把手和系统精干力量,组成了共70多人参加的10个工作小组。全区拆迁动员大会结束后,这个局立即行动,迅速入户,当天入户率就达到90%。

    这个局所包区域为汇通路北段大部分区域,由于历史原因,该段涉迁老私改户、沿街门店户和地界纠纷户较多,问题和矛盾纠合在一起,错综复杂。为应对这一复杂情况,局领导要求提前摸排,做到心中有数。首先,制作了《拆迁入户调查表》,将每个拆迁户的家庭现状、社会关系、房屋坐落位置、产权或使用权归属等第一手信息资料录入电脑备查。其次,制作了拆迁区域现状图,使工作人员对所包户坐落位置一目了然,方便入户对号。再次,将拆迁户社会关系人员、工作单位及时汇总,通过直接或间接关系助推拆迁。通过摸排梳理,该段共涉及私改户4户,沿街门店户42户,地界纠纷户4户,家庭内部纠纷户4户。通过摸排,确定了拆迁的工作难点和重点,即要求实现入户率100%,做到全覆盖;政策宣传解释不越位,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同时,确定了“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合力攻坚”的工作思路,到3月11日晚9点30分,仅用4天时间,即完成签约率90%,动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拆迁伊始,这个局所包户大部分对区政府的拆迁补偿政策表示支持和理解,但由于故土难离,从心理上一时还难以适应;有的因对补偿政策能否兑现或期望值太高等原因,持等待观望态度。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局领导多次连夜召开工作组长工作例会,及时汇总、梳理共性和个性问题,拉出单子,逐个进行分析研究,要求所有工作人员用“五心”做好动迁工作,即对拆迁户的咨询要“热心”、入户丈量要“细心”、听取拆迁户意见时要有“耐心”、核实安置补偿款要“公心”、对残疾及年老困难人员要“关心”;要求每个工作组找出每户的思想症结,分类梳理,合理化解。

    一句话,他们通过“人性化”的关怀和充当拆迁户因情绪波动而出现过激言辞的“出气筒”,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居民刘云阁,年事已高,妻子患有血液病,二人均卧床不起,他们开始表示绝不搬迁,这种情况难以租到合适的房子,工作难度非常大。

    在工作组长刘新、队员孙继海等数十次做工作的基础上,局长马世明带领工作人员又深入该户,用真情打动了两位老人,老人说:“你是建设局长,要早建设呀!不然我们赶不上住新楼了。”马世明局长说:“我们一定会的。您老早搬迁,我们就早开工、早建设,让您老尽快住上新楼房。”工作做通后,两位老人提出回迁时住一楼的要求,局长马世明当即表示会积极协调开发商,尽最大努力满足两位老人的要求。该户立即进行了丈量,第二天便签订了协议。

    居民张树军单身一人,无亲无故,精神委靡,平常就不爱和外界接触,该局动迁组入户调查时,他是个“三不”人物,不开门、不见面、不接触,使动员工作陷入僵局。工作组长裴正满抓住他的心理症结,及时调整入户人员,让有生活阅历的女工作队员杨立新、李晓红一起和他交流,先不谈拆迁,只唠家常,通过人文心理关怀,他终于把门打开了,在动迁人员的关照下,他思想通了,签订了协议。针对拆迁户租房困难的问题,局房管所抽调了6名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搜集各类房屋的供求信息,及时为拆迁户提供准确的房源信息,共面向拆迁户公开发布房源信息3000余条,联系老年公寓90套,在确保审批服务中心窗口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安排专人在行政服务中心和房管所接待拆迁户的业务受理和政策咨询,坚持全天候在岗,周六、周日不休息,解决涉及房产的疑难问题,共累计接待来电来访咨询2000余人次。针对因拆迁改造房屋中介借机牟取暴利的问题,这个局与公安、工商、税务、物价等相关部门联合,对哄抬租房房价、中介场所漫天要价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有力地维护了拆迁秩序,减少了拆迁户正当利益损失。针对拆迁工作中房屋丈量进度缓慢问题,这个局充分发挥建设部门专业优势,主动请缨,勇担重任,克服天降大雪的困难,仅用一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城区涉迁的40栋综合楼全部棚房及地下室丈量,加快了城区改造拆迁工作步伐。

    为解决拆迁户供水问题,自来水公司经理孟令涛迅速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决定,凡因拆迁使用IC卡水表的用户,可以在住新楼房时续转;无IC卡水表用户,可以随时退还预交水费。这个局还积极推行拆迁阳光服务,在所包区域显著位置张贴公示,公布工作人员姓名、手机号码,昼夜接听电话咨询及预约丈量、签订协议,受到拆迁户的好评。

    他们还实行了“帮办一条龙”的工作模式,即“入户—档案—丈量—签约—清腾”一站式服务,共为拆迁户跑办相关资料手续200余次,其中赵安忠、翟长华组跑办手续达60余次。为了加快进度,工作组长孟令涛、王景利、张宝林、刘新、裴正满等5名工作人员提供了私家车服务,不讲任何代价。

    拆迁户马先进夫妻均为下岗职工,夫妻俩在自家院内开办了一家布鞋加工坊,经济效益还不错,考虑到搬迁后一时中断了经济来源,自然不愿意搬迁。工作组多次顶风冒雪到马家做工作,向他们宣传拆迁的重要意义,动员他们支持城市改造,舍眼前小利益,得将来大利益,最终说服了夫妻俩。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加工坊机械设备相应较多,工作做通签订协议后,制鞋下料机搬迁成了大难题,用人工搬迁因巷道狭窄根本搬不出去。局党办主任刘天青多方联系,找到一辆型号小的叉车,将制鞋设备全部搬迁到了指定地点,马先进夫妻俩看着满头大汗的干部们,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工作人员每天坚持“朝六晚十中午不休息”的工作时间表,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走村入街,挨门逐户作动员、搞丈量、签协议。

    为便于工作人员晚上加班入户宣传、开展丈量工作,工作组为10个工作小组配发20支手电筒,夜以继日,秉灯工作。

    纵使铁人也会累啊!李毓芳、兰小刚等人病得实在挺不住了,找个小诊所输完液后,又立即入户做工作;有的发烧连续几天不退,医生给办理了住院手续也不住院。同志们说:“包户的情况我们摸得很清楚了,再换其他人来就说不清楚了,成了‘夹生饭’就会影响拆迁进度。”张云雁、高俊秀、杨艳红、刘杰等年轻女同志,平时孩子都是她们照料,但为了这次拆迁,都把孩子直接交给老人照管,早出夜归,几乎天天见不到孩子的面,孩子见到妈妈突然变得陌生了许多,但她们说:“为了大家,舍小家我们无怨无悔。”

    拆迁签约临近尾声时,有一户因为对补偿政策不理解,采取“躲避”态度,几天不见人影。工作组组长王景利心急如火,为了能及时找到他,工作人员李志国从早晨开始一直在他家门口守候,直到半夜1点多钟,因白天没有时间回家换厚衣服,晚上气温低,冻得全身发抖。户主看到这种情形后,被工作人员这种执著的精神感动了,终于在3月25日签订了协议。

    局长马世明和工作人员一起入户,一起做工作,一起吃盒饭。而当工作最繁忙时,每天下午4点左右,局拆迁办公室的方便面就成了他一天中算是最重要的午餐。副局长刘友刚有着35年的党龄,从事拆迁工作达8年之久,他充分发挥动迁经验丰富的优势,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个性问题。40名共产党员以“让党徽在拆迁一线闪光”为荣,勇挑重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12.守土有责,服务有情

    国土资源局进村伊始,先找到五街居委会,得到居委会支持,为工作组配备了两名熟悉村民情况的工作人员,提供分包户的信息,逐个分析所分包户的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立军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入户,本着先交朋友后谈工作的原则,入户以后和他们拉家常、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宣传拆迁政策、补偿方案,进行感情投资。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入户时,队员们遇到的阻力很大,许多群众对拆迁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有些群众甚至还说一些难听的话。工作人员忍辱负重,换位思考,理解拆迁户的难处,设身处地为拆迁户着想,解决他们的疑问和困难。有些群众工作繁忙,抽不开身,白天到家里找不到人,工作人员就发扬白天黑夜连轴转,双休日不休息的“白加黑”、“五加二”的精神,早上7点全部到岗,中午坚持在村里吃盒饭,晚上工作到10点。工作组全面分析了队员们从下面摸上来的情况,每组选择了四到五户作为先期动迁户,从他们身上打开突破口。工作组的工作精神打动了群众,工作终于取得进展,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就丈量签约了20户,完成了工作总量的20%。突破口打开了,已签约的群众高高兴兴地准备搬家拆房,那些本来观望的群众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找到工作组要求丈量,工作组热情帮助这些主动找上门来的群众联系丈量组,带他们签约,帮他们查档案、办理公证,做到丈量一户、签约一户、腾清一户,做到不留尾巴,一包到底。就这样一户一户地做工作,在正式签约开始后的第二天,完成了工作量的70%。

    王素芝老太太老伴儿已经去世了,儿子还有精神病,不和她住在一起,她以捡破烂为生。起初在做她工作的时候,老太太有抵触情绪,称自己已经77岁高龄了,身体还有病,日后回迁住楼房生活多有不便。工作组便从周围邻居处了解她儿子和儿媳妇的情况,听说她儿媳妇能在这个家里做主,于是就想方设法联系到她儿媳妇,给她宣讲政策,从亲情、大局出发,终于说服了她,一起做通了老太太的工作,使这户得以顺利签约。

    工作队员们每次去张晓军和王秋家都得不到好脸色,有时候他们还出言不逊。队员们没有气馁,你烦我不烦,你气我不气,每天坚持到他们家做工作,反复宣讲政策,讲明逾期签约的利害关系。又从谈话中了解到他们不愿意签约的原因,原来这两户都是2000年以后才盖的倒座,房产证上没有标明,按照土地使用面积1:1置换比较吃亏。工作组积极和动迁指挥部联系说明情况,指挥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他们这种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使他们高高兴兴地签了约。他们还非常感谢工作组为他们争取到政策,特意送去了一面锦旗。

    张立军局长和队员一样,起早贪黑,顶风冒雨,进村入户,深入动员。李卫东副局长带领大伙一户一户地走,一户一户地串,在做不下钉子户工作的时候,急得嘴上都起了燎泡。一组组长张赞新快到退休的年龄了,妻子还患病要做手术,在领导交给他任务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挑起重担,带领一组队员进驻五街,最后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含着喉片继续坚持工作。老同志王柱敏大姐已经50多岁了,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但她也和年轻人一样,干劲儿不减,队员们有时候看她腰疼了捶腰,都劝她去歇会儿,可她总是婉言谢绝。

    13.交通先行官在这里“先行”

    区交通局领导率先垂范,提速拆迁。

    交通局负责五街316户的动迁工作。针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现状,局领导班子全部上阵,抽调65名精干力量组成9个动迁小分队,制定动迁方案,明确动迁责任,严肃工作纪律,分解动迁任务,将各队(站)一把手、科室负责人共15名同志充实到动迁一线。局长王胜利刚刚做完颈椎手术,还在恢复期内,但他不顾家人的劝解,始终坚持在工作一线,部署工作,亲自入户,解决问题……每天仅休息几小时,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其他班子成员更是深入到动迁一线,摸情况、查问题、解难题,多次召开小分队现场答疑会和政策咨询会,确保不带问题过夜,为提速拆迁争取时间。

    这个局牢固树立“动的是人,拆的是房,留的是心”的工作理念,始终把拆迁户的困难考虑在前、解决在前。针对所包五街区域对外出租户多、找房主非常困难的实际,该组工作人员采取找租住户、邻居、派出所等多种途径,想方设法找到房主,最远的工作人员亲赴唐海县才找到了房主。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房主,当场表示同意签约。同时,针对部分拆迁户手续不全或房屋过户手续繁琐以及家庭纠纷等问题,举全员之力主动帮助其协调解决,努力促成丈量签约。针对老弱病残租房难题,这个局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房源组积极帮助他们寻找房源。

    李志涛是交通局动迁四组组长,他带领小组成员本着“细致入微、认真负责”的原则,扎实开展工作。一是每位动迁工作人员熟悉掌握了拆迁工作的相关法规、政策,并耐心向拆迁户逐一讲解。二是建立了拆迁户调查登记档案,及时登记了解到的情况,第一时间向上级组织汇报。三是不漏掉一户居民。他负责的区域,对外出租房屋的很多,找房主非常困难,他克服困难,通过多种途径,直到找到房主为止。工作中,打破时间观念,发挥“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每名工作人员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尤其是为找到五街楼4门202的房主,李志涛更是动了许多脑筋,费了几番周折。他们在入户调查时,五街楼4门202防盗门始终开着,就是没有人。经过打听,原来该房已经出售,但不知买主是谁。于是,他们多方打听,找到了原房主,想从原房主那里找到买房人,但是原房主没有保留好房屋买卖合同及买房人的联系方式,未能给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李志涛又想到了到房产所去查,可没有查到房产证号,怎么办?李志涛灵机一动,想到了房产证号应该是按顺序排的,就拿了其邻居的房产证号去找,结果真的找到了。

    可通过查找档案,只得到了一个唐海人和一个承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这一有价值的线索,其他一无所获。李志涛及时请示局领导,决定根据身份证信息赴唐海寻找房主。最后,在唐海派出所的协助下,辗转找到了房主。动迁工作人员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房主董国然,当场表示同意拆迁。

    高敬喜家中共六口人,其妻子、两个儿子及儿媳均为聋哑人,高敬喜本人身体也不好,几乎没有劳动能力,生活来源全靠服装加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搬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贺英克服沟通困难,细致入微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设身处地地为他家着想,先后跑土地局、派出所、法院等部门,帮助其办理了房产证变更、公证处公证等相关手续,使其成功签订了协议,并及时帮助高敬喜一家解决租房难、搬家难问题。

    14.统计局带着春光而来

    区统计局抽调10名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的工作人员,成立了以局领导班子为核心的拆迁工作组,分包丰南镇五街村的38户拆迁动员工作。在历时半个多月的动迁工作中,同志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造城中村,幸福丰南人”的动迁工作中。

    这个局五街动迁组分包1区38户的动迁工作。经过详细的摸底调查,发现这38户中光有土地争议和财产分割问题的就有11户之多,其中有的因宅基地纠纷几十年都没有解决,有的将官司打到北京,成为历届镇村领导最为头疼的事儿。用五街村民的话说:“你们承包的这组问题最多,困难最大,民情复杂。”但动迁组工作人员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在工作中,他们着重念好“三字经”:政策上把握一“准”字,具体操作上突出一“细”字,服务上体现一“情”字。

    拆迁户刘志平在唐山居住,身体有病。工作队员张树记驾驶私家车驱车几十华里,把年过六旬的刘大妈从唐山接到土地局开据相关证明,刘大妈感动地连声说:“谢谢,谢谢!”细致周到的工作为后续丈量和签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丈量组的贾师傅深有感触地说:“你们这一组工作最细,基本不用我们费事,去了就可丈量,节约了好多时间。”另外,对老百姓不明白的问题,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从没有粗言横语,疾言厉色,让老百姓心里感觉很舒服。动迁户赵玉来一家,有两个残疾人,租房遇到困难,打算住猪圈。工作人员了解后,积极为他家寻找房源。搬家的那天,工作人员葛淑艳帮助他们一家收拾行李,忙活了大半天,感动地赵玉来一家不知说什么好。3月24日上午,赵玉来的妻子手摇轮椅来到五街大队,给工作组送来一面锦旗,上写:“情系民众,共筑和谐。”

    拆迁户李卫红,贵州人,1999年落户到丰南,靠蹬三轮车生活。当年,她和公公郑尚德共同出资8万元,在五街买了四间平房。她公公已去逝,房本、地本全是她公公郑尚德的名字,而这些证件都在她贵州的婆婆手中。得到房改消息后,她年近80岁的婆婆连夜从贵阳坐火车来到儿媳李卫红家中。当时婆媳因为财产分割问题闹得很不愉快,婆婆要40万现金,李卫红和工作人员讲的时候眼泪汪汪的。在工作组大姐葛淑艳的调解下,老太太最后降到35万。毕竟她还有其他两个儿女,财产都得有份。工作人员安玉民对李卫红说:“家庭之间不要把钱看得太重,你应该感谢你公公婆婆,当时没有他们的眼力,你恐怕得不到这么多楼房,你让一步,付出一点儿,亲情最重要,家和万事兴。”听他这么一说,老太太乐了,儿媳李卫红也乐了。随后,她们一家人就财产分割高高兴兴地进行了公证,并顺利签订了拆迁协议。

    动迁户赵俊国与赵玉海关于老宅基地的纠纷,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在工作人员李英华的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赵俊国同意给赵玉海补偿7.6万元现金。但赵俊国一时又拿不出这么多钱。李英华和大队会计热心地帮助他联系借款,并给赵俊国提供还款担保。自此,两家几十年的纠纷才得以真正解决。赵俊国在给李英华的锦旗上写道:“多年纷争一朝清,和谐动迁真英明。”

    动迁户肖瑞霞,她所居住的三间平房法定户主肖汉青是她的父亲,已过逝。父亲在世时,没有将此房产继承给她,只是暂时由她居住。肖瑞霞共有兄妹6个,平时不够和睦,而今面临着财产分割这个复杂的难题,兄妹关系更加紧张。年近六旬的动迁组工作人员冯国刚一次次走进肖瑞霞家,和他们兄妹6人耐心细致地话家常。老冯说:“你们兄妹6个都是一奶同胞,什么最重要?亲情最重要,血缘最重要。如果父母在天有灵,当他们二老得知你们兄妹6个因这几间房而不和的话,他们怎能安心?”一句话触痛了大家的心。想起过去的苦日子,大嫂、二嫂都哭了。老冯不辞辛苦,一次次和肖家兄妹接触,温暖的话语一次次打动他们的心。很快,肖家兄妹就财产分割你谦我让地达成了意向,顺利签订了拆迁协议。肖瑞霞动情地说:“先前没有和你们政府官员接触时,感到你们高高在上,心中和你们有距离。这一次接触,感到你们特别可亲、特别可爱。”老妹肖瑞平还给工作组写来表扬信,赞扬他们工作和颜悦色、平易近人,让人感到温暖。

    15.“城管”的新风采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动迁工作任务共375户,其中五街平房207户、建设楼楼房168户。他们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60人的动迁工作组,并分成4个大组、27个小组,确定两名副局长分别负责两个大组,由局长董友福带队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动迁工作中。

    在入户工作过程中,这个局专门制作了《入户信息登记表》,除包括拆迁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外,重点登记拆迁户的具体要求(即使是无理要求)和存在的个性问题。局拆迁联络员对收集到的各户信息,及时进行分类汇总,并反馈给各动迁工作组。对存在的个性问题认真梳理,并及时上报五街动迁指挥部,请领导研究决定。通过前期深入细致的入户工作,他们摸清了各项具体情况,为动迁丈量、签约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动迁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这个局动迁工作人员站在动迁居民的角度,顺着他们要求的合理部分寻找突破口,带着感情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答政策,维护自身利益。在动迁工作过程中,部分建设楼居民看不懂房管所出具的户型图和实测数据,或与房本记录数据不符,误认为给自己少算了面积,对动迁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动迁工作人员认真研究户型图,以实测计算结果答复拆迁居民,消除了拆迁户的疑虑,促进了动迁工作顺利开展。

    建设楼有一位姓齐的拆迁户,人不在丰南住,工作人员通过帮其出租房屋的中介公司了解到,目前她人在天津汉沽,工作人员就驱车到汉沽找户主。结果不巧,这位女户主剖腹产住进了医院。等产妇出院再去做工作显然是来不及的,副局长肖文哲自己掏钱买了一些营养品,和街道办一位女干部去医院看望产妇。可齐女士想不通,拒绝签字搬迁。动迁组没有灰心,隔了一天,董局长和肖副局长再次去医院看望齐女士,使她心里感觉过意不去,加上在场亲友的劝说,很快同意签约。

    16.最是真情能动人

    由爱卫办主任张维远任小组长、主管副主任柳爱岭任副小组长组成的区爱卫办拆迁工作小组,在连续5个工作日的走访动拆工作中,对所分包的3区17户居民的走访率达200%以上。13日,居民董仕英积极要求丈量组进行丈量,在当天丈量工作已满的情况下,他本人到大队把丈量组人员请到家中进行丈量,丈量组工作人员一直忙到晚上6点半才结束工作。

    14日,小雨加雪,道路泥泞不堪,为给下步丈量工作争取时间,拆迁工作小组在平均年龄50岁以上且部分老同志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热情高涨,挨门挨户做工作,通知各户丈量准备事宜,做好查看房本、地本与本人身份证姓名是否一致等核对准备工作,每天忙到很晚才回家。

    五街居民孟某,夫妻俩都没有固定工作,无生活来源。妻子又于去年做了乳腺癌手术,需要化疗,经济上无异于雪上加霜。爱卫办工作组走进孟家,看见他们简陋的生活条件、过时的穿戴,更觉这家人生活的艰辛。于是,他们一方面做通这对夫妻的搬迁工作,一方面积极向民政部门反映情况,帮助他们落实了低保,感动得夫妻二人热泪盈眶,很快就签订了搬迁协议。3月22日,该拆迁小组提前4天完成了所包拆迁户的丈量签约工作,位居拆迁组工作完成进度第二位。3月26日,全部签约户完成了住房腾空工作。

    区发改局牵头副局长、拆迁组组长董正福带领拆迁组以情感人促拆迁。在做村民侯金生的拆迁工作时,包村干部连续几天未能与其见面,原因是侯金生不愿意搬迁,故意躲着干部们。在得知其妻子出车祸住院而没人看护的情况下,局领导当即决定从机关抽调两名女同志帮忙照顾病人,用真情感动了他,很快签了协议。张东波与张树云为邻里,两家之间隔一空地,两人长期因此纠纷未能解决而别别扭扭。董正福当即带领包户人员到张东波家中,把张树云请到张东波家中面对面详谈。同时,派人到土地部门查阅两家土地档案,按补偿政策测量两家应得补偿,算来算去,一家按地转换合适,一家按房转换合适,两家握手言和。当场丈量签约时,两家都夸工作组给他们算出的最合适,使两家和睦而迁。翟福江想丈量签协议,却因为找不到房而吃不下睡不好,包户人员根据他的要求,多方为其寻求价格适中、环境较好、交通便利的住房。终于,在银丰小区为翟福江找到一处满意的住房,他当即签了约,多天的愁云一扫而光,高高兴兴地搬了家。

    区科技局共承担了五街37户平房的拆迁动员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胡兆群局长带领全局上下团结一致,扎扎实实为拆迁户解决实际困难,实现了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居民张凤利在唐山大地震中被砸成截瘫,行动不便,且孤身一人,无儿无女。由于各种原因,张凤利没有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只有一张1956年的老地契,老人心里有负担。这个局动迁组得知这种情况后,一面安慰老人,一面前往有关部门找相关手续,很快就办齐了所有证件。张凤利满怀感激,当即签订了协议。老人将写有“扶老助残,文明拆迁”的锦旗送到局领导手中,以表达他深深的谢意,这是城中村涉迁居民为动迁小组送上的第一面锦旗。该局仅用10天就完成了工作任务,走在了五街各动迁组前列。

    17.5个队员,8面锦旗

    区人防办公室抽调了5名干部分包18户动迁任务。在工作中,他们坚持换位思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工作的同时,积极帮助动迁户跑部门办手续,解决租房搬迁等实际问题,涌现出了很多带病坚持工作、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事迹,主任刘存福除担当着积极协调各部门关系,完成领导交办的指挥、协调、联络任务以外,还肩负着做好本单位分包的动迁工作任务,因工作繁忙得了感冒,自己抓时间打点滴,还继续坚持工作在一线。副主任赵凤鸣和吴金权两人刚刚做完手术,也没有休息一天。毕银燕在唐山居住,夫妻俩都在动迁一线,他们把孩子安排给家人,全身心投入到动迁工作中。

    忘我的工作精神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区人防办如期完成了工作任务,收到了8面锦旗。

    在全体工作人员的齐心努力下,五街动迁工作出现了可喜局面,居民们冒雪踊跃签约。14日,尽管下着大雪,在五街居委会临时设置的两个协议签订室内,仍然挤满了前来签订拆迁置换协议的居民。在排队等待的人群中,一位老大爷在老伴儿和女儿的陪同下,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候工作人员为他核算房屋面积及置换数额。这位老大爷叫张崇义,今年74岁,是五街的坐地户,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居住,他说自明朝以后他的家族就没有搬出过村。说起改造拆迁,老人连说:“这是区委区政府办的一件大好事,这样的事在以前他想都不敢想……”以他家现有的房屋面积可折合250多平方米的楼房,可以换3套楼房呢,要不是赶上城中村改造,哪有钱换新楼房啊!老人因为患有肺心病,有5年没有出过屋了,这次高兴,人也精神,他冒雪赶到了签约现场。

    3月25日23时30分,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在指挥长、副指挥长的领导下,经过18个昼夜艰苦细致的工作,五街全部完成片区内1051户签约工作。十几天来,来自各条战线的491名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拳拳之心和赤子之情感动了每家每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赞誉,先后收到拆迁户送来的锦旗92面,表扬信20余封,创造了城市拆迁史上的一个新奇迹。

    有人说,爱是创造,恨是毁灭。今天,望着一片废墟,人们也许会忧伤,但是,这种毁灭也是爱。因为,没有毁灭就没有创造!

    生命的本质是意义,意义也是彼岸。

    望着被拆倒的房屋,我们伤感地闭上眼睛。尽管知道前头还有更美的风景,我们却无法轻抛过去,一展笑颜。可是,我们充满希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人总是把爱的种子虔诚地撒向大地。不曾想,它们真的长成了树,开出了花朵,化成了一片风景。

    只要希望还在,我们就会豪情满怀。雪会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