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也偶尔给报刊写些时评,后来承蒙《东方早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权衡》等报刊编者垂意,或聘为特约撰稿人,或为辟专栏,其他报刊也不时约稿,使我不得不将撰写此类文章列入日程。积累渐多,又有长春出版社慨允出版,张樱女士协助编辑,方有此书的问世。
本书所收文章,一般都已在报刊发表。但因篇幅所限,或为符合媒体的要求,免不了会有些修改或删节。本书则完全按原文收录,除明显错漏外,未做任何改动。即使某些说法有些不合时宜,或因所依据的资讯有误,或因时过境迁,有些话似乎可以不说了。但既然当初有那样的想法和言论,还是如实保留下来为好,或许它们能反映与我相似的这一代人所经历的这些年的真实历史。
每次编选完一个集子时,总要为书名费一番心思,而且最终满意的不多。这次本来想好一个,却有另一位编辑建议用之于我的另一本集子。现在采用这个名称,“热言”二字是受到不久前《南方都市报》所编《热言时代》的启发。我在评论那本书时,认为“热言”二字很恰当地反映了那些时评的共同特点:一是热心,显示了作者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二是及时,不少看法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发表的。我不敢说自己的言论多么正确,产生过多大的影响,但这两点是问心无愧的,所以就用了这两个字。“冷眼”两字则是补充了我另一方面的态度,就是在对各类社会现象发表意见时,应尽可能保持冷静,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能始终完全站在某一具体的立场。当然,无论如何我都会恪守自己的信念,但对具体现象的分析和评判时,我总是希望能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即使有时会显得自相矛盾,或者会招致“调和”“折中”的批评,但我至今不以为非,今后也不愿改变这样的态度。不过,我希望读者们能将这两个词合在一起,而不要偏向某一方面。如果我书中的文章本身有这样的偏向,也请大家不吝批评,因为这不符合我的宗旨。即使以往不谏,来者还可追。
2006年11月16日于印度恒河之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