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在我指导过的博士生中,已有多位选择移民史作为研究方向,并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与出版了专著。现在路伟东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专著《清代陕甘人口专题研究》也要付印了。这些专著和近年来出版的其他移民史专著一样,不仅大大丰富了中国移民史研究的成果,而且也为写出更高质量、更大篇幅的中国移民通史准备了条件。我在编纂《清史·户籍人口志》时,就吸收了这些新成果,其中王卫东与路伟东的著作是概述内蒙古与西北地区移民的主要参考书。
和其他作者一样,路伟东的研究有扎实的前期准备,充分了解学术史,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正视存在的不足。从20世纪30年代《禹贡》半月刊所刊西北史地的论著和资料,白寿彝主编的《回民起义》、马长寿主编的《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调查记录》,以及《青海回族调查资料汇集》、《甘肃回族历史调查资料汇集》等,至80年代以降王希隆的《清代实边新疆述略》及《清代西部屯田研究》、蒿锋《清初关西地区的开发》、张丕远的《乾隆在新疆施行移民实边政策的探讨》、成崇德《清代西部开发》、王国杰的《东干族形成发展史——中亚陕甘回族移民研究》、薛平栓的《陕西历史人口地理》及《明清时期陕西境内的人口迁移》、秦章永的《甘宁青地区多民族格局形成史研究》、王天奖的《清同光时期客民的移垦》、钞晓鸿的《晚清时期陕西移民入迁和土客融合》等,都收集无遗,充分吸收,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又能认准开拓的余地。
移民史研究离不开必要的史料,但以往官方的记载往往只限于官方实施或认可的移民,或者大规模的、集中性的移民。非官方的记录虽范围较广,又往往只涉及若干片段,既难全面,亦多矛盾。民间口耳相传,内容丰富,却缺乏准确的记录,以至不绝如缕,或者以讹传讹。本书所论述的相当一部分史实已是一百多年前的往事,作者自然无法亲自调查到有价值的口碑资料。所幸前辈学者马长寿等人半个世纪前在陕、甘、宁、青等省区做过调查,留下了宝贵的记录。尽管这些资料并非藏之名山的宝书秘籍,大多已为前人所利用,但只要运用规范的研究手段,持有正确的历史观念,加上作者独特的视角,还是可以发前人所未发,在一定程度上重构或复原移民的史实。
例如,作者对清代陕甘地区的人口管理制度,尤其是回民人口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人口西迁中的一个经典个案,即雍正年间敦煌移民以及移民管理制度“农坊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农坊制度”中人口统计意义上的“户”逐步演化成一个纳税单位的过程、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又如,以往一般都认为清代对少数民族人口并无专门的统计,因此不存在准确的少数民族人口统计数,对见于史料的“回籍”亦语焉不详。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回籍”的主要作用是界定涉回案件中回民的族属身份,“回籍”的产生与涉回法律条文的制定具有相关性,形成时间大约在乾隆中叶。回民户籍信息只记载于州、县一级的地方保甲册中。保甲册的编制,视各地回民人口具体情况,既有单独编列者,亦有与汉族混合编列后又在回民人口部分加注特殊标记者。由于司法审判中辨别回民族属身份的工作主要由州、县、厅这一审级执行,地方保甲册中的回民户籍信息没有上报的必要,也缺乏上报的机制,因而没有显示于更高一级的官方户口统计数据中,这是导致清代回民户籍信息失传的主要原因。
再如,作者调查到甘肃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藏有宣统人口普查中甘肃分村户口数据汇总的底本,即“地理调查表”的原件,虽然内容多有残缺不全,但仍保留了超过半数的调查数据,提供了当时若干府、州、厅、县、县城及城镇、乡村的历史人口统计资料。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重新审视宣统年间这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状况和历史价值。尽管无法就此改变对中国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人口普查的整体性评价,至少可以证明在局部地区称得上是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尤其是置于100年前的中国。
我还应特别说明路伟东此书来之不易。2000年他在本所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当时在学术上已崭露头角,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发表了《1860—1864年天京的粮食供应》一文。考虑到他对电脑和新兴的信息技术饶有兴趣,并已掌握了一定技能,我们将他留在所内任职,负责所内电脑的维护和网站建设。当时,作为教育部首批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已经率先在全体成员和研究生中普及电脑运用,搭建了自己的网站——禹贡网,迫切需要一位专业管理人员。他不负所望,曾随我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参加ECAI(数字化文化地图行动委员会)的专业会议,并接受培训,以后又参加过ESRI中国公司的专业培训,获得ESRI认证的Introduction to ArcGIS和Advanced Analyst With ArcGIS专业证书,还为研究生开设了“历史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历史地理研究”等课程,对本所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和国庆60周年成就展示项目做出贡献。但他并没有停止学术追求,2005年起在职攻读人口史专业的博士学位,终于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完成了这部专著。他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固然比同学晚了许多年,但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并能熟练地运用于历史地理研究,成为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迫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正因为如此,我对路伟东的希望,不仅是在这两方面分别能继续进步,而是希望取得将两方面或多方面结合起来的新成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