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
这是清代方苞的一篇散文。左忠毅公(1575—1625),名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明朝桐城人。明万历进士,曾任大理少卿;左佥(qiān)都御史。天启四年(1624年),左上奏弹劾魏阉党三十二条斩罪,被诬下狱,受酷刑死于狱中。魏忠贤死后,被追谥为“忠毅”。
逸事,指散失的没有流传的事迹。记“逸事”的文章,不是全面地记述人物一生的生平事迹,而是选取其中的一些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刻画人物形象。本文就是这样,围绕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通过京畿视学、狱中斥史、史可法治兵等动人事迹,多侧面地表现了左光斗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刻画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刚毅正直、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自号望溪。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清初散文家,清代古文“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
《登泰山记》
这是清代姚鼐的一篇散文。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诗人,桐城人。人称惜抱先生,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为“桐城派”主要作家。所著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登泰山记》描写景物很少直接写出,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象,又生动有趣。
《病梅馆记》
清代龚自珍的这篇散文虽表面上说梅,实际上却以梅喻人,字字句句抨击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以致使梅花受到摧残,影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文末说“必复之全之”,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本文表面写梅,实则借梅议政,通过写梅来曲折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
现代散文
《坟》
《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选收作者1907—1925年的作品。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者。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修习文学。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代表作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故事新编》等;著名杂文有《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拿来主义》等。
《坟》贯穿着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以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坟》中的很多杂感锋芒直指激烈的政治斗争。“因为这虽然不是我的血所写,却是见了我的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而写的。”《坟》中的文章气势跌宕,层层深入,有很强的感染力。
《记念刘和珍君》
这是鲁迅的一篇评述“三·一八”惨案的著名散文。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生平,也没有对惨案的本身发表长篇大论,而是从追悼会写起,抓住一些细节措笔,抒发了作者激越、悲愤的感情。全文叙事简练,感情深沉强烈。作者愤怒地控诉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向他们奉上悲哀和尊敬之情。在文中,鲁迅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朝花夕拾》
这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质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10篇,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它们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至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其中不少作品还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伪自由书》
鲁迅的这部杂文集,1933年由青光书局初版。
《伪自由书》收录了鲁迅在1933年所写的杂文43篇。包括《观斗》《电的利弊》《赌咒》《从讽刺到幽默》《推背图》《中国人的生命圈》《大观园的人才》《言论自由的界限》《天上地下》等。
《准风月谈》
鲁迅的这部杂文集,1934年由兴中书局初版。
《准风月谈》收录了鲁迅在1933年所写的杂文64篇。包括《夜颂》《“吃白相饭”》《晨凉漫记》《秋夜纪游》《四库全书珍本》《男人的进化》《电影的教训》《关于翻译(上)》《喝茶》《外国也有》等。
《语丝》
《语丝》是现代文学周刊,1924年11月17日创刊于北京。主要撰稿人有梁遇春、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中的作品以杂感、短评、随笔为主,兼及其他形式的文艺创作和有关社会、历史的研究文章。其中“散文”这一文学形式在针砭(bi`n)时弊方面形成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种文学特色,被称为“语丝文体”。《语丝》上发表的最具代表性的散文有两类:一类是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杂文,另一类是以周作人作品为代表的小品文。
《现代评论》
《现代评论》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较深的一部由大学教授主办的综合性周刊。刊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科学、教育、文艺诸方面,以论文为主。1924年12月13日在北京创刊,从第6卷第138期起迁往上海。主编陈源(西滢),主要撰稿人有胡适、陈源、王世杰、高一涵、周鲠生、张慰慈、唐有壬等。此刊在“自由研究”“客观公正”的口号下,曾与主张复古主义的《甲寅》派、《学衡》派就文言文与白话文等问题展开过论战。1928年12月出至第209期时停刊。以该刊为中心聚拢起来的一些资产阶级学者被称为“现代评论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