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文自然百科:文学卷-中国小说(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国小说概述

    中国小说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和上古时代。先秦两汉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故事、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初步形成时期,即小说的童年期,鲁迅把唐以前的小说称为“古小说”。这段时期小说已有一定数量,但作品多为“丛残小语”,写法多为“粗陈梗概”,其中优秀之作有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鲁迅语)从中国小说发展史来看,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又称“传奇”。鲁迅指出,到唐代“始有意为小说”,即作者开始有意地虚构故事,而且作品也变得“篇幅漫长”“叙述婉转”,这标志着小说文体的形成和创作上的成熟。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所收录的,就约在千篇以上。

    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便是话本的产生。宋人话本的积极意义在于:由文言到白话,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扩大了读者面,同时奠定白话长篇小说的基础。《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一批话本小说,语言通俗活泼,生动流畅,显示出不同于文言小说的艺术魅力。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的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大体说来,宋代以前,文言短篇小说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两种短篇小说双线发展;从明代开始,呈现出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的状态。

    明代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说话”的推动下,小说体制出现了重大变化,篇幅逐渐增多。《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巨著的问世,催生了历史演义、英雄传说和神魔小说等流派的出现。从此,中国小说史从以短篇为主转入以长篇为主的新时期。明代中叶出现了描写家庭生活和普通人物命运的长篇小说《金瓶梅》,改变了章回小说主要反映帝王将相、英雄好汉及神仙魔怪的局面,开创了文人独立写作长篇小说的历史。明末,冯梦龙整理出版了包括宋元明三代话本小说的“三言”,对白话短篇小说进行了艺术总结,并由此带动了“二拍”等短篇小说集的创作。

    清代初期至中叶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文言小说摆脱了长期萎靡不振的状态,产生了最优秀的短篇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与《红楼梦》的问世,则把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潮。《儒林外史》可以说是讽刺小说的样板,它不仅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了鲁迅的杂文。《红楼梦》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现当代对《红楼梦》的研究,形成一门重要学问——“红学”。至晚清时期,国家局面江河日下,有识之士借小说以抨击时政。“小说界革命”的一度兴起和翻译小说的繁荣,提高了小说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在“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涌现出了现实性极强的“四大谴责小说”,成为晚清长篇小说的主流。但后来“谴责小说”流入“黑幕”,小说的文体与内容,亟待进一步改革。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文学革命的到来,中国小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以鲁迅的白话小说为标志,现代小说以全新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局面。现代小说作品众多,流派纷呈。鲁迅和郁达夫等的短篇小说,茅盾、巴金、老舍等的长篇小说,沈从文、王鲁彦等的乡土小说,张天翼、钱钟书等的幽默讽刺小说,张爱玲等的心理小说,以及解放区作家赵树理、孙犁、丁玲等的革命题材小说等,都各有突出成就和鲜明个性。而现代小说所蕴涵的散文化、抒情化等倾向,现代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相交汇等现象,也为当代小说艺术的多样化发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魏晋至唐代小说

    《世说新语》

    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宋代刘义庆编撰。主要记述了从东汉时期到南朝刘宋年间一些名士的言谈轶事,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丰富而真实地再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全书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共1130多则。

    《世说新语》适当运用了想象与虚构,从而增强了行文的趣味性。其中绝大多数篇章,刻画机智幽默,语言意味隽永,历来为人们所喜读。书中的人物事迹、文学典故多为后世诗文所取用。

    《搜神记》和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特别兴盛,其中东晋干宝所撰的《搜神记》,是这类作品中写作最早、成就最高的一部。

    《搜神记》材料多来自民间,保存了大量优美动人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虽然其中大部分只是对各种神仙、方术、灵异等事迹的简略记录,但也有不少情节比较完整,在虚幻中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篇章。比如脍炙人口的《李寄斩蛇》《韩凭夫妇》《东海孝妇》《董永》等,无不成为后代文学的宝贵素材。《搜神记》不仅描写细致生动,而且注意到了人物个性的刻画,作为小说的雏形,它为唐传奇的写作积累了经验。

    唐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因为这些小说的内容多为传述奇闻异事,故后人称之为唐代传奇小说,简称唐传奇。

    唐代中期,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同时,各种文学形式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为传奇这种新的文体在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提供了营养。唐传奇的题材广泛,除记述神灵鬼怪外,也表现了大量的世态人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由于唐传奇的作者是真正自觉地开始进行艺术想象和创造,因此多数作品较前朝的志人、志怪小说更为成熟,在艺术构思、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唐传奇中著名作品有《柳毅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李娃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和《虬髯客传》等。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古镜记》

    隋末唐初传奇小说,作者王度(约585—625)。全篇约3000字。作品写主人公王度偶然得到了一面能辟邪镇妖的古镜,携镜外出出现了一系列奇异事件,先后照出老狐与大蛇所化之精怪,还消除了疫病。后其弟王绩出外游历山水,一路上又用古镜斩妖除魔。王绩回到长安,把古镜还给王度。大业十三年,古镜在匣中发出悲鸣之后,突然失踪。

    篇中以几则小故事相连缀,颇有六朝志怪小说的余风,情节诡异,语言诙谐。因其篇幅较长,在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上增重了笔墨,是文言小说由志人、志怪向传奇过渡的代表之作。

    《游仙窟》

    《游仙窟》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张文成(约660—740)。作品采用自叙体的形式,描写作者奉使河源,夜宿大宅即神仙窟,与两女子调笑戏谑,将其间的宴饮歌舞写得无所不至。把唐初文人生活放荡、轻佻的一面写入传奇,这篇小说是第一次。它对美色、富贵的炫耀,从格调上说是庸俗的。其实作者写这篇作品,主要是为了逞显文才。小说以四六骈文的形式进行创作,并以诗文贯串情节,措笔极尽铺张、夸饰,风格华艳浅俗。

    《离魂记》

    这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陈玄祐(代宗大历时人,生卒年不详)。主要内容为: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但成年后,倩娘之父竟将倩娘另许他人。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长安,与倩娘诀别。不料倩娘半夜竟追到船上,于是同赴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两子。后因倩娘思念父母,与王宙一同归家探望。王宙一人先至倩娘家说明缘由,才知道倩娘一直病卧家中,出奔的是倩娘离魂,最后,倩娘的离魂与肉体合为一体。

    本篇构思独具匠心,情节曲折,摆脱了一般爱情小说的陈套,极富浪漫色彩,并以怪诞离奇的情节,反映了当时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肯定了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倩女离魂”这一故事题材,对后代小说和戏曲创作有很大启发。

    《李娃传》

    《李娃传》又名《汧(qiān)国夫人传》,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是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约776—826)。主要内容为:荥阳公之子郑生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恋,资财耗尽后,被鸨母设计逐出流浪街头,做了丧葬店唱挽歌的歌手。一天,他与其父荥阳公相遇,痛遭鞭笞,几至于死。后来贫病交加,沦为乞丐,在风雪中奄奄一息,所幸被李娃搭救,两人同居。在李娃的精心护理和勉励下,郑生身体恢复发愤读书,终于登第为官,李娃也被封为汧国夫人。

    《李娃传》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它对李娃和郑生的人物描写恰如其分,个性突出,对一些具体场景的描绘也颇为细致逼真,体现了唐代传奇创作中写实手法的杰出成就。

    《虬髯客传》

    这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不详。主要内容为: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妓红拂所倾慕,与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后来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神气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之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后虬髯入扶馀国自立为王。

    《虬髯客传》情节简练明快,写作技巧成熟,是唐传奇中的上品之作。虽然它的主旨在于肯定李世民为真命天子,由此宣扬唐王朝统治的合理性,但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的成就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它将红拂女的机智俏丽,李靖的沉着英俊,虬髯客的豪迈慷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此外,小说对李世民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其气宇不凡的翩翩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枕中记》

    《枕中记》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沈既济,唐代小说家、史学家。生卒年不详。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为:唐开元七年(719年),道人吕翁行经邯郸道上,在旅店中见一少年卢生嗟叹困顿失意。这时旅店主人正蒸黄粱饭(小米饭),吕翁便取囊中瓷枕交给卢生。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出身显赫的清河崔氏女为妻,中了进士,飞黄腾达,官至京兆尹。他的五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到80岁时,他因生病久治不愈,寿终正寝……此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环顾左右,一切如常,吕翁仍坐在旁边,而店主人蒸的黄粱饭还没熟。于是他顿时大彻大悟:“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遂稽首再拜吕翁而去。成语“黄粱一梦”便出自于此。

    这篇小说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热衷追求功名富贵的心态。但在作者笔下,这种追求被描绘成了一场大梦。卢生的觉醒,暗含了对这种热衷的讽刺。小说情节离奇生动,富于幻想,它的出现是唐传奇创作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

    《南柯太守传》

    这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李公佐(宪宗时人,生卒年不详)。主要内容为:德宗贞元末,游侠之士淳于棼家内有古槐一株,他常与友人于槐下豪饮。一日淳于棼酩酊大醉,便由友人扶归家中,昏然入睡。梦入大槐安国,拜见国王,被招为驸马,又拜为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载,尽享荣华富贵。但是随着丧妻,他逐渐失势,被送归故里,直到他进入家门,一梦方醒。遂与二友寻槐下洞穴,只见群蚁隐聚其中,积土作城池宫殿之状,这一切都与自己梦中所见的相符,于是感到人生虚幻,遂“栖心道门,绝弃酒色”。

    小说意在讽刺窃据高位者,同时也宣扬了浮生若梦的思想。作品故事波澜起伏,描摹细致,文辞华丽。它流传甚广,“南柯一梦”后来成为常用成语。明代汤显祖的剧作《南柯记》也取材于此。

    《霍小玉传》

    唐代传奇小说,作者蒋防(约792—835)。作品描写才子李益与艺妓霍小玉的爱情悲剧。李益与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但在得官后,他聘娶了表妹卢氏,与小玉断绝。小玉日夜思念成疾,后得知李益负约,悲愤欲绝,一位豪士黄衫客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誓言死后必为厉鬼报复,使得李益始终夫妻不和。文中寄予了作者对霍小玉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李益负心的愤慨和谴责。

    《霍小玉传》故事情节完整,多处采用烘托、对比、映衬的写法,心理刻画极为生动、细腻。霍小玉和李益作为艺妓和望族子弟的典型代表,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唐传奇的艺术魅力。

    《莺莺传》

    这是唐代传奇小说,又名《会真记》,作者元稹。主要内容为:唐代贞元年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书生张生遇到了他的远房表妹崔莺莺,被莺莺的美貌深深吸引。经过张生的多次努力,莺莺接纳了张生,并与他私定终身,然而张生最终却无情地抛弃了莺莺。

    《莺莺传》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描写细腻、动人,并注意于叙事中刻画人物心理,较好地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虽然作者对张生的始乱终弃有所辩护,但在客观效果上,却收到了对爱情不专一态度的批判效果,因此产生了打动人心的悲剧力量。后来金代董解元的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均以这篇小说为蓝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