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怪录》是唐代传奇小说集,共十卷。作者牛僧孺(779—847),字思黯,唐穆宗、唐文宗时宰相。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在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
《玄怪录》中的多数作品故事新奇,情节曲折,文字委婉,颇为后人称道。名篇有《杜子春》《张老》等。书中在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上,较其前的志怪小说有所发展,如《刘讽》篇,写几个女郎一起饮酒行令,互相嘲弄,语言十分生动;《元无有》写四个怪物吟诗唱和,在主人公的名字上有意表示故事出于虚构;《古元之》写理想世界和神国,较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描写更为细致,富有特色。
《柳毅传》
这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李朝威(大约中唐时人,生卒年不详)。主要内容为: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到丈夫泾阳君与公婆虐待,所幸遇到书生柳毅,将她的家书传递到洞庭龙宫,得到其叔父钱塘君的营救,龙女才回归洞庭。钱塘君深感柳毅为人高义,就要龙女嫁给他,但因言语傲慢遭到柳毅的严词拒绝。而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其后柳毅续娶范阳卢氏,实际是龙女化身,二人终成眷属。
《柳毅传》故事构思巧妙,富于想象,情节曲折,体现了唐传奇小说“作意好奇”的特点。人物性格刻画鲜明生动,分别表现了柳毅的正直磊落、龙女的一往情深,以及钱塘君的刚直暴烈。对龙女和柳毅的心理描写,尤为细致真切。
《酉阳杂俎》
这是唐代笔记小说集,段成式(803—863)撰。《酉阳杂俎》前集20卷,共30篇;续集10卷,共6篇。它一部分内容属于志怪传奇类,另一部分则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及动植物、酒食、寺庙等。其中不少篇目颇为奇特诡异,如记道术的叫《壶史》,钞佛书的叫《贝编》,述丧葬的叫《尸穸(xī)》,志怪异的叫《诺皋记》等。续集中有《寺塔记》两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等情况,为后世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全书内容驳杂、风格诡谲,令人目眩神迷。
《柳氏传》
《柳氏传》是唐代传奇小说,又名《章台柳传》,作者许尧佐(德宗时人,生卒年不详)。主要内容为:才华横溢的寒士韩翊(一作韩翃)与富而爱才的李生为友。李生有美妾柳氏,爱慕韩翊,李生知其意,便将柳氏嫁给韩翊。后值安史之乱,柳氏剪发毁形,寄身佛寺。这时韩翊已在别处为官,两京收复后,韩翊使人找到柳氏,两人正要团聚,柳氏却被京中蕃将沙吒利(一作沙叱利)劫去。一天,柳氏在车中偶然见韩翊紧随其后,赶紧让女婢将其处境告诉他。最后柳氏被救出,两人得以团圆。
小说结构完整,波澜起伏,语言凝练,细节突出。通过这一发生在动乱岁月中的悲欢离合故事,成功地刻画了柳氏等人的形象,不仅歌颂了坚贞的爱情,而且从侧面揭露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
《太平广记》
这是宋初官修的一部小说集,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小说集。由北宋李昉等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而成,因成书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取名《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全书按题材分92大类,150多小类,其中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神仙”“女仙”“异僧”“鬼”“精怪”“狐”等。这种分类编纂的方法,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小说资料,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唐传奇中的不少名篇,都赖此书得以保存和流传。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宝藏之一,宋代及宋以后的不少话本、曲艺、戏剧的编者,都从其中选取过素材。
《虞初志》
这部志怪、传奇小说选集,为明代陆采所编。《四库全书总目》署为《陆氏虞初志》。全书共8卷,除第1卷有南朝吴均《续齐谐记》17则外,其他均为唐人小说,共计29篇。唐传奇的单篇优秀作品,几乎全部被采录其中。由于选择较精,它在明代甚为流行,屠隆、汤显祖、袁宏道等均有评语。
宋元明清小说
宋元话本
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时所用的底本,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说话”是隋唐以来的习语,指以故事敷衍说唱,是后世“说书”的前身。“话”即口头述说的故事。从事说话的艺人称为说话人。除说话人的故事底本外,诸宫调、影戏、傀儡戏的脚本,有时也被称作话本。
宋元话本有各种不同的家数和名称。小说家的话本称做小说,都是短篇故事。讲史家的话本称做平话,一般篇幅较长,讲的是历史故事。还有称做诗话的,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但有不少书,并不标明具体体裁。话本的文字详略也有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种类型。繁本是语录式的或经修订加工过的底本,语言通俗流畅,接近口语。简本是提纲式的资料,只记下一些故事梗概,往往是从传奇文和笔记小说中摘录下来的。
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因此,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碾玉观音》
这是《警世通言》中的一篇作品,是一篇宋话本。它以碾玉观音为线索叙事,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浪漫色彩。全文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是故事的开端和发展:绣女璩(qú)秀秀与玉匠崔宁相爱并结为夫妻,远走他乡,不料被双双抓回王府;下篇是故事的高潮、结局和尾声:璩秀秀的鬼魂与崔宁又续前缘,并终于报仇雪恨。
作品通过璩秀秀的婚姻爱情被毁灭的不幸遭遇,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残暴和当时劳动人民的不幸。突出描写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性璩秀秀秀外慧中、敢爱敢恨、执著勇敢的个性,是这篇小说最光辉的地方。
章回小说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章回”的“回”意思是“次”。这种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
宋元说话人演说长篇故事,往往需要许多场次,每场讲演一段,为了吸引观众,讲到紧要关头就宣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下回,也就是下一次。因为每场讲演的时间大致相同,所以每回故事的长短也大致相等。所以,宋元时期的说话人据以讲唱长篇话本,已具有了章回小说的雏形。长篇话本由于故事内容复杂,篇幅较大,为了讲述的便利,就有了分卷分目的必要,于是便有了最早的小说分回形式。
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文人作家根据话本加工、再创作的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各分为若干卷,每卷又分作若干则,每则各有题目,章回小说的体制已大体形成。
到明代中叶,小说的回目正式创立,不少小说直接以“回”代卷,又加上了对偶的双句回目,只是有的回目上下句对仗不工。明末清初,回目采用工整的偶句,逐渐成为固定的形式。自此以后直至近代,中国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这种形式。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生卒年不详),名本,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浙江杭州人,祖籍一说山西太原,一说山东东平,一说江西庐陵,生平经历不详。他的作品以小说为主,也有乐府隐语和戏曲。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
《三国演义》共120回,是根据史书《三国志》和其他有关三国时期的话本、传说重新创作而成的。它描写了发生在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历史故事,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众多文学形象。《三国演义》用比较浅易的文言叙事,结构宏大,故事描写曲折复杂,可读性强。它开创了长篇小说章回体的形式,奠基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传统。
《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作者施耐庵(1296—1371),本名彦端,又名肇瑞,字耐庵,号子安,江苏兴化人,一说浙江钱塘人。元末明初作家,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据明代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故事。小说描述了北宋末年当政者横征暴敛以致官逼民反、众多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和梁山起义大业从开始到失败的经过,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宋江等。《水浒传》语言通俗活泼,叙事极为生动,集中讲述围绕主要人物发生的不同故事,其中的很多情节和细节,都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三国志平话》
这部元代话本,作者不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讲述的是魏﹑蜀﹑吴三国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书中的基本故事不完全符合史书记载,所叙事迹多本于民间传说,如庞统变狗,诸葛亮是庄农出身,刘备在太行山落草,汉帝斩十常侍、把头颅拿去招安等,虽非事实,却为人民所喜闻乐道,表现了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某种愿望。全书以诗作结:“汉君懦弱曹吴霸,昭烈英雄蜀帝都。司马仲达平三国,刘渊兴汉巩皇图。”表现了作者鲜明的封建正统思想。
“三言”“二拍”
这指明代的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三言”即《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的合称,编著者为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为凌濛初。
冯梦龙(1574—1646),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冯梦龙收藏了很多古今通俗小说,编纂了《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还有笔记故事《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以及散曲集《太霞新奏》等。除了收藏与编纂,他还作有长篇小说《平妖传》和《新列国志》,前者由增补罗贯中《平妖传》而成,回数增加了一倍;又更定传奇,修订词谱,在戏曲创作和表演上提出“词学三法”的主张,强调调、韵、词三者不应偏废。冯梦龙作品传世的还有传奇《双雄记》和《万事足》两种,笑话集、政论文等10余种,还留下一部研究《春秋》的著作《麟经指月》。
凌濛初(1580—1644),明末小说家,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是中国创作拟话本小说最多的一个作家。其著作有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初刻和二刻(即“二拍”),戏曲《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乔合衫襟记》和《蓦忽姻缘》等。
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后人将其合称为“三言二拍”,成为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三言二拍”是反映明代生活的著名话本作品集。它们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曲折生动,描写准确有力。“三言二拍”中许多故事都广为人知,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湘园臾晚逢仙女》《蒋兴舒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话本小说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三言二拍”继承了话本小说以情节取胜的传统,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三言二拍”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例如,在语言方面,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作者吴承恩(150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共一百回,前七回写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之后写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接受种种考验,扫荡妖魔,终于取回真经的经历。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
小说想像大胆、构思新奇,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法宝都各显神奇,征服了自然,战胜了敌人。这些都构成《西游记》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
《金瓶梅》
《金瓶梅》产生于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一百回,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真实姓名不可考。小说以《水浒传》里的西门庆作主角,描写了这个富商、恶霸、官僚三位一体的封建势力代表者的罪恶生涯,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城市的经济生活和市民的思想意识。但是,全书充满封建宿命论和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另外,一些淫秽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的颓废没落情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